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講話稿 >思想宣傳講話稿 >

幹部羣眾關心的25個理論問題(之五)

幹部羣眾關心的25個理論問題(之五)

[center]有形的手與無形的手━━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center]

幹部羣眾關心的25個理論問題(之五)

最近10年來,我國的經濟發生了巨大變化。這些巨大變化是10年前無法想象的,而帶來這些變化的根本原因,就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不斷完善。

[center]前無古人的偉大創舉[/center]

由於歷史上的市場經濟都是在資本主義條件下搞起來的,因此人們在觀念上往往把市場經濟等同於資本主義,而把計劃經濟等同於社會主義。針對這種觀念,鄧小平早在1979年就明確指出,説市場經濟只存在於資本主義社會,只有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這肯定是不正確的。1992年,鄧小平進一步指出:“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計劃經濟不等於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於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這一精闢、透徹的論述,從根本上解除了人們的思想束縛,澄清了對市場經濟的錯誤認識和模糊觀念。

在鄧小平這一思想指引下,黨的十四大明確提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勾畫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黨的十五大提出,要把建立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作為我們在21世紀前10年必須解決好的兩大課題。黨的十六大進一步提出,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仍然是21世紀頭20年經濟建設和改革的主要任務之一。實踐證明,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市場經濟,是前無古人的偉大創舉,是中國共產黨對馬克思主義發展作出的歷史性貢獻,體現了我們黨堅持理論創新、與時俱進的巨大勇氣。

[center]無形的手 初顯神通[/center]

市場機制是資源配置的一種十分重要的手段。它能通過供求、價格、競爭之間的相互作用與影響,推動資源的合理流動與分配,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從而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通常把市場機制的這種客觀作用,形象地比喻為“無形的手”或“看不見的手”。在我國,這隻“無形的手”已發揮了巨大作用。

各類商品市場健康發展。深化流通體制改革,發展現代流通方式,改變了計劃經濟條件下流通渠道單一、供應短缺、運行僵滯的局面。目前,95%以上的商品資源都由市場來配置,國家定價的商品不足5%,社會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於求的已達99%。四通八達、服務周到、種類齊全的商品市場體系已經基本建立。

各種要素市場不斷完善。形成了包括勞動力市場、資本市場、房地產市場、技術信息市場等在內的比較完備的市場體系。適應經濟全球化和加入世貿組織的新形勢,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積極融通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降低市場準入限制,健全市場進入、市場交易、市場退出等方面的規則,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打破行業壟斷和地區封鎖,一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正在逐步形成。

[center]有形的手 威力巨大[/center]

實踐證明,市場也有自身無法克服的侷限性。市場機制依靠價值規律和供求關係自發地對經濟進行調節,必然會帶來一定的盲目性甚至破壞性,因此,要克服市場的缺陷,就離不開宏觀調控這隻“有形的手”。

宏觀調控主要是指政府運用財政政策、貨幣政策、法律手段和一些行政手段,對市場經濟活動進行干預和調節。宏觀調控的主要目標是,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穩定物價,保持國際收支平衡。通過這些年的艱苦努力,我們已初步建立起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宏觀調控體系,有力地保證了市場經濟的平穩運行。在我國,主要從三個方面強化“有形的手”的力度,使之發揮巨大的威力。

一是財税、金融、投資等方面改革不斷深入。完善國家計劃和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等相互配合的宏觀調控體系,發揮經濟槓桿的調節作用。全面推進依法理財,加快税費改革和預算制度改革,完善預算決策和管理制度,調整和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加強對財政收支的監督,強化税收徵管。推進金融改革,改造中央銀行,發展商業銀行,建立政策性銀行,規範和健全證券市場,發展保險業,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優化金融資源配置,強化金融監管,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改進金融服務。深化投資體制改革,全面實行投資項目法人責任制、招標投標制、工程監理制、合同管理制,健全的投資約束機制正在形成。特別是亞洲金融危機後,適應宏觀經濟形勢的變化,實行擴大內需的方針,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人民幣幣值穩定。

二是政府機構改革和政府職能轉變邁出新的堅實步伐。從1998年起,各級政府按照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和決策、執行、監督相協調的要求,陸續進行了機構精簡和職能轉變,科學規範部門職能,合理設置機構,優化人員結構,實行機構和編制的法定化,促進形成行為規範、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使政府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職能進一步完善。國家運用貨幣發行、存款準備金、再貼現率、公開市場業務等經濟手段以及行政和法律手段對國民經濟進行宏觀調控的力度不斷強化。

三是個人收入分配和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力度明顯加大。確立勞動、資本、技術和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原則,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打破平均主義,合理拉開差距;積極推進個人收入的貨幣化和規範化,依法保護法人和居民的一切合法收入和財產;依法強化徵管個人所得税,通過分配政策和税收調節,避免形成兩極分化。堅持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户相結合,建立和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與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健全失業保險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多渠道籌集和積累社會保障基金,發展城鄉社會救濟和社會福利事業,探索建立農村養老、醫療保險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社會保障制度框架基本形成。

近些年來,我國經濟是在一系列驚濤駭浪中走過來的。既經歷過嚴重通貨膨脹,也面對過通貨緊縮;既遭受過亞洲金融危機的衝擊,也直面過世界經濟不景氣。但是,無論什麼困難和挑戰,都未能阻止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步伐。這主要還是得益於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政府宏觀調控的水平不斷提高,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顯著增強。

[center]把握方向 健康發展[/center]

市場經濟具有兩面性。它在增強人們競爭意識、效率意識和開拓創新意識的同時,其自身存在的弱點及其帶來的消極影響,也會反映到人們的思想觀念中來,容易誘發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等錯誤觀念。我們所建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同於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它是與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相結合的,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政治文明建設相統一的。因此,我們必須堅持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的方針,不斷提升人們的精神境界,不斷增強人們的法制意識,堅決抵制腐朽思想對人們的侵蝕,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應該是法治經濟。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過程中,市場主體的活動,市場秩序的維護,公平競爭的實現,國家對市場的宏觀調控,都需要法律的規範、引導、制約和保障。在國際經濟交往中,也需要按有關國際規則和慣例辦事。因此,只有實施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才能充分保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正常運行,充分發揮社會主義經濟的優勢。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應該是信用經濟。信用是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沒有信用,就沒有秩序;沒有信用,就沒有市場,經濟活動就難以健康發展。歷史和現實充分表明,市場經濟愈發達就愈要求誠實守信。崇高的信譽是一個企業、一個地方乃至一個國家的精神財富和價值資源。為了保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必須進一步加強信用制度建設,健全現代市場經濟的社會信用體系。

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過程中,我們雖然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仍然有許多艱鉅的任務要完成,有許多深層次的矛盾要解決。例如,收入差距拉大的問題,市場秩序不夠規範的問題,信用不足的問題等。我們還要在更大程度上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創造各類市場主體平等使用生產要素的環境,促進商品和生產要素在全國市場的自由流動。繼續深化市場取向的改革,到2010年努力形成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到2020年使之更加成熟、定型。(完)

標籤: 幹部羣眾 理論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anghua/sixiang/wxw8e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