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講話稿 >講話稿精選 >

德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德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德育過程是知、情、意、行相統一的過程,是學生將德育要求不斷內化的過程,是學生在各種活動和交往中進行自我教育的過程。下面就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德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僅供參考。

德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德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一):

同志們:

今天,教育系統黨委、教育局召開全縣中國小德育工作會議,主要任務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市各級黨委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有關文件精神,總結全縣中國小近兩年來的德育工作,對下階段學校德育工作進行安排部署,動員全縣中國小進一步統一思想,堅定信念,強化措施,推動學校德育工作再上新水平。剛才,對***個德育工作先進集體、***個德育工作先進個人和***名文明禮儀標兵進行了表彰;有4名同志分別代表先進學校和個人做了典型發言;另有12個單位的經驗材料進行了書面交流,他們的經驗和做法很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下面,我講三方面意見:

一、全縣中國小德育工作的簡單回顧:

兩年來,全縣中國小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以提高素質,不斷優化德育隊伍為前提,以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和文明禮儀教育為重點,全方位、多層次開展學校德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xx年,我縣教育系統被評為市縣兩級行風評議優勝單位、“**市學校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集體”。

(一)以“兩個教育”為主題,學校德育工作生動活潑

為了進一步突出新時期學校德育工作的時代性和針對性,今年,我們把文明禮儀教育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作為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納入教學目標,做到計劃、教材、教師、課時“四落實”,引進課堂,並與校園文化建設有機結合,深入開展了系列主題教育活動。一是以文明禮儀教育年為契機,從服飾禮儀、談吐禮儀、形體禮儀、親情禮儀和課堂禮儀等方面入手,培養學生正確的文明禮儀習慣。在此基礎上,組織開展了以傳唱文明禮儀童謠、制定文明禮儀規範文明禮儀知識競賽、文明禮儀主題班會、設立文明禮儀監督崗、文明禮儀之星評選等為主要內容的“文明禮儀伴我行”系列活動,並在**鎮中、第二實小召開了全縣文明禮儀教育現場會,通過深入交流,相互借鑑,不斷將活動推向深入,湧現出了以**鎮、**營鎮、**國小、**國小為代表的一批特色鎮和特色校。二是將“從我做起,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融合並貫穿、落實到學校教育的各個方面,各校自編八榮八恥歌謠、傳唱八榮八恥歌曲、排演八榮八恥校園劇、組織書法作品展評、出版教育專刊、舉辦八榮八恥演講比賽、歌詠比賽、班會評比、開展多種形式的簽名、宣誓、徵文等誠信教育活動,縣職教中心、三中、一、二、三實小、**鎮、**鎮等單位在上述活動中積累了很多成功經驗,**國中、**國中也通過深入開展“兩個教育”改變了落後面貌,各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10月份,教育局對全縣國辦學校、農村國中、部分國小進行了全面評估驗收,進一步深化了“兩個教育”,突出了德育工作的連續性和實效性。

(二)以體育、藝術、健康教育為龍頭,校園文化建設多姿多彩

為了深入貫徹“兩全”方針,為學生自主發展提供更寬廣的舞台,縣教育局制定並實施《**縣學校體育、衞生、音樂、美術規範化管理實施細則》,通過音體美教學、大課間活動、舉辦中國小藝術節、運動會、開展體育藝術規範化學校評比等活動,實現以美輔德,以美益智,以美健體,以美促勞。同時、在**學校、**國小召開全縣健康教育工作現場會,進一步昇華了學校德育工作。在豐富和活躍校園文化生活的同時,我們重點開展了以文明禮儀、八榮八恥、敬廉崇潔為主題的校園文化建設。各校圍繞不同的主題,建設文化長廊、文化園地、牆報、板報等人文景觀,為學生創設了時時受教育、處處受感染的環境氛圍,拓展了德育的教育功能,提升了環境教育的文化品位,提高了廣大師生的人文素養。縣二中、**鎮、**鎮將藝術教育和環境教育有機融合,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以“抓德育,促管理,提質量”為基本模式,教育教學整體推進

兩年來,全縣中國小以“德育為首、教學為主、素質為本、全面提高”為宗旨,按照“抓國中、促高中、帶國小”的工作思路,通過抓德育、促管理,實現了學校工作的優質高效。**一中、**高中、**國中、**國中等單位立足實際抓管理,依託管理促德育,圍繞德育提智育,學校育人質量全面提高。

二、全縣中國小德育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面對收穫充滿欣慰,但我們也清醒地意識到,德育工作中仍存在諸多問題:

一是社會環境對學校德育產生消極影響

隨着生活環境的變化,一些社會矛盾和問題必然要反映到學生的思想之中。如腐朽落後的文化沉渣的泛起,拜金主義、唯利是圖的思想的泛濫,貧富差距的拉大等,不可避免地

對學生思想道德和政治觀念的形成帶來負面影響;此外,互聯網、手機等新興信息傳媒快速發展,在為我們提供迅捷信息服務的同時,也傳遞着色情、暴力、賭博、愚昧迷信等有害信息,會嚴重腐蝕青少年學生的心靈。這些新情況的出現,使學校的德育工作面臨着前所未有的挑戰。

二是內部環境對學校德育存在一定製約

首先,一些單位、學校領導對德育工作的戰略地位認識不到位,“德育為首”的觀念沒有真正確立,往往是“説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德育工作機制不盡完善,習慣於單純由黨、團、少先隊組織、政教處抓德育,唱“獨角戲”,學校行政和其他機構在德育方面發揮作用不夠,導致德育工作與學校教學工作兩張皮,而且運行過程中缺少督促檢查,使德育工作虎頭蛇尾,實效性不強;其次,只注重做表面文章,存在形式主義,缺乏針對性,方法、手段沿襲傳統模式,穿新鞋,走老路,缺少創新。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引起高度重視,並切實採取措施,認真解決。

三、以人為本,立足德治,努力構建和諧教育

下個階段,全縣教育系統要繼續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以大力實施學校德育“一二三四五工程”為總體目標,按照“教學中滲透、活動中培養、管理中貫穿、評價中導向、家庭中影響、日常中鞏固、實踐中強化”的思路,創造性開展中國小德育工作,確保縣域教育事業均衡、快速發展。

所謂學校德育“一二三四五工程”是指在我縣中國小德育工作中要做到“堅守一個理念”、“深化兩個主題”、“完善三個體系”、“增強四種特性”、“實現五項創新”。下面,我就圍繞“一二三四五工程”的含義,對下階段我縣中國小德育工作提出五點意見:

(一)“堅守一個理念”——就是要堅守“以人為本,立足德治”的理念

在新的國際政治經濟形勢下,教育也越來越趨向於注重人的自主和全面發展。“以人為本,立足德治”也正是我們在學校德育工作中所應遵循的理論和現實基礎。

堅守“以人為本”的德育觀,就是要堅持以教師為本,以學生為本,以師生互動學習、教學相長、相得益彰為本,以師生的共同自主發展為本。以教師為本一是要求我們為教師的德育工作創設寬鬆、協調、包容的工作環境,承認教師之間客觀的差異,公平調控差異;不求全責備,以尊重、激勵、關愛、發展為前提,為每個教師智慧和才能的發揮創造機會和條件,營造平等友愛、融洽和諧的德育工作氛圍;二是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作用,弘揚“愛與責任”主旋律,力行師德規範,深入開展業務培訓,舉行德育優質課評比、主題班會評比、德育論文評選等活動,三是強化班主任隊伍建設,建立班主任競爭上崗、培訓、表彰、獎勵制度,重點實施“培青”工程,加快青年班主任的專業成長;以學生為本,要求我們必須樹立生本思想,完善教育設施,建設和諧的校園德育文化],深入開發德育資源,為學生構建身心全面發展的平台,使學校成為學生健康成長和自主發展的樂園。一是要樹立“安全第一”思想,為學生創建安全、健康發展的環境;二是要以“一切為了學生”出發點,全方位建設和諧的教育氛圍,為學生提供和諧的教育服務;三是以建設“平等、民主、交流、合作”的師生關係為動力,引導學生自主管理,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健全人格,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實現德育引領下的和諧教育。

堅守“立足德治”的德育觀,就是要把道德教化作為主要的德育手段,追求道德的協調,利用道德的內在約束力來達到思想教育的目的。德治的理論在我國有着很深的歷史淵源,德治才能創造和諧的社會氛圍。所以,我們一定要善於立足在德治的基礎上,帶着感情開展學校德育工作,用怡情的教育、育愛的教育、塑德的教育去打動學生的心靈,使學校德育工作具有永恆的生命力。

(二)“深化兩個主題”——就是要繼續深化“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和“文明禮儀教育”兩個主題

過去的兩年,我們開展了文明禮儀教育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並且取得了初步成果。在以後很長的一個時期內,我們將仍然把“兩個教育”作為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

繼續用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引領學校德育工作全局。xx提出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具有很強的民族性和時代性,體現了社會主義基本道德規範的本質要求。全縣各校要在前段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工作基礎上,總結經驗、查找不足。一是要充分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針對青少年學生的特點,科學設計教育素材,使之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要充分利用第二課堂、主題班會、升旗儀式等多種形式的活動去觸動孩子們的心靈,通過鮮活的事例、生動的情感引領他們成長;二是要以社會主義榮辱觀為導向,建設良好的校風、教風、學風,營造一個自然、和諧的校園環境;注重從校園生活中尋找德育素材,捕捉育人契機,讓校園的每一個角落,每一面牆壁都成為無聲的語言,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和良好行為習慣的教育,讓學生能夠在日常生活中提煉榮辱觀,在校園文化的薰陶裏培育榮辱觀,在實踐活動中昇華榮辱觀。

繼續把文明禮儀教育做為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切入點。今後,我們仍然要把文明禮儀教育納入學校德育工作的長期性指標,常抓不懈,從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出發,培養學生文明的舉止、良好的習慣、優雅的風度、高尚的人格;各學校要進一步開展《中國小生守則》、《中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的學習,引導他們根據《守則》、《規範》強化養成教育;深入開展“小手拉大手”活動,用學生的文明禮儀促進全社會文明程度的提升。中央電視台科教頻道有一個“文明中國”節目,它的宣傳口號是“有一種財富叫精神,有一種高貴叫文明”,這句話從根本上為我們詮釋了精神文明建設的內涵,也為全縣中國小德育工作指明瞭方向:以德治校,文明興校。

(三)“完善三個體系”——就是要完善好常規德育體系、三結合德育體系和德育網絡體系

一是繼續完善常規德育體系:在深化兩個主題教育的基礎上,堅持“實踐中立題、探索中完善、普及中昇華”的工作思路,將學校常規德育工作與本地實際緊密結合,將愛國主義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前途理想教育、集體主義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動紮實深入開展。各學校要充分發揮課堂主渠道作用,按要求開齊、上好德育課,還要大力開發地方課程、校本課程及鄉土課程資源;在德育實踐活動中,力求實現“常規活動系列化、藝術活動特色化、實踐活動社會化、評優活動多樣化、共建活動經常化”的良好局面,進一步充實、深化學校課程的德育功能;同時,我們要高度重視德育在其他各育中的有機滲透和融合,抓好德育課以外的所有學科的教學,要引導全體教師全面理解所教學科課程目標與教育意義,充分挖掘各學科課程中的德育資源,細化各項德育指標,充分發揮所有教育因素的育人功能,在向學生傳遞知識的同時又傳遞積極價值觀,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

二是繼續完善三結合教育體系:學校、家庭、社會三個環節是青少年健康成長不可缺少的一個鏈條,任何一方面工作做不好,都會給青少年的成長帶來負面影響。各學校要積極主動地協同有關部門,逐步建立健全學校教育為中心、家庭教育為基點、社會教育為依託的三位一體、立體教育網絡。通過開辦家長學校、設立家校合作日,召開家長座談會、成立家長代表會,定期家訪、建立家校聯繫卡,開通家校聯繫熱線、建設網上家校互動平台等形式,讓德育走進家庭;通過聘請校外輔導員、法制副校長,組建好校外德育團隊,引入社會協同教育的積極因素,加快完善青少年活動中心的設施建設和合理利用,讓德育走向社會,從而使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相互配合、相互促進,形成教育合力。

三是繼續完善德育網絡體系:德育工作網絡化是增強實效性的重要保證。我們一定要堅持“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全過程育人”的要求,力爭實現各部門齊抓共管的良好德育工作格局。第一要選派德才兼備、富於創新精神的人員從事德育工作,健全德育工作機構,全體成員堅持“一崗三責”,一手抓教學,一手抓管理,一手抓德育,三手都要硬;第二要建立一套科學有效、便於操作的工作制度和德育工作評價、獎勵機制,實行德育工作一票否決制;第三以加強德育團隊建設為突破口,逐步建立科學完善的德育網絡體系,即:由校長—政教處—學科組長—班主任—學生幹部組成的管理育人網絡;由校長—教導處—學科組長—任課教師—家長組成的教書育人網絡;由校長—工會—總務處—後勤服務人員—社會有關部門組成的服務育人網絡;由校長—黨組織—團組織—少先隊—學生會(班委會)組成的活動育人網絡,四個網絡上下貫通,左右銜接,密切配合,協調聯動,運轉有序,使學校德育工作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推動德育工作走上制度化、規範化、科學化的軌道。

(四)“增強四種特性”——就是要充分加強學校德育工作的針對性、趣味性、實踐性和實效性

隨着社會經濟文化的不斷進步和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學校德育工作在繼承和發揚優良傳統的基礎上,必須不斷增強針對性、趣味性、實踐性和實效性,以滿足學生自主發展的需要,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求。

要增強學校德育的針對性,就特別要在增強時代感上下功夫。要緊密結合改革開放、現代化建設和社會生活的實際,通過抓重點工作、抓重要活動、抓基礎建設,使中國小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得到明顯增強。我們的文明禮儀教育、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科技創新教育都是在增強針對性和時代感的理論基礎上產生的。明年是“xx”規劃的第二年,我們就可以此為契機,鼓勵廣大青少年學生努力學習,開展為“xx”規劃建功立業活動,增強學生為建設家鄉、建設祖國而拼搏的時代感和自豪感。

要增強學校德育的趣味性,必須努力探索德育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徑。那種德育內容由教師主觀臆定,過程由教師主宰,活動由教師指揮,貌似周密的德育模式實際違背了學生的認知規律。要改變以上狀況,就必須轉變教師的角色,在德育活動的創設上,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採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在活動中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最大限度地吸引學生自主參與,教師由“灌輸者”變為“參與者、引導者”,使學生在參與中獲得體驗,在體驗中受到教育;要因地制宜,積極開展各種富有趣味性的課外文化體育活動、怡情益智的課外興趣小組活動;要利用各種法定的節日、傳統節日、重大紀念日以及未成年人入隊、入團、成人儀式、開學典禮、畢業典禮等契機,精心設計、挖掘活動本身的教育意義,引導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不斷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要增強學校德育的實踐性,必須要樹立科學的發展觀,樹立超前意識,有預見、有創造性地跨越德育工作路子越走越難、越走越窄的困境。摒棄零打碎敲、沒有深度,匆匆走過場的活動方式,較好的克服德育工作虛、浮、脱離學生實際,脱離社會生活的弊端,要變“封閉式”為“開放式”,確實把學校的小課堂同社會的大課堂有機結合起來,通過社會實踐、社會調查、警民共建等渠道,讓學生走出校門、走向社會,獲得直觀的感知,形成寶貴的社會經驗;不斷挖掘、豐富德育實踐活動的內涵,轉變認為只有主題德育活動、社會調查實踐等有形的、專門的活動才是德育實踐的片面觀點,關注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中的細節,重點設計一些可以讓學生自由選擇的德育活動,讓學生在一定的活動情境承擔不同角色,自覺履行角色義務,使學生在情境中實踐,在角色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在感悟中進步,例如,注重站姿、坐姿、儀態、儀表等生活細節;握筆、書寫、應考、心理承受力等學習習慣細節;集會、出操、衞生等公德細節,始終堅持“德育無小事,事事皆教育”,讓德育實踐走進學生的生活世界,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

要增強學校德育的實效性,就必須堅持長期教育、全面教育的觀點。鄧小平同志説過"抓精神文明建設必須狠狠地抓,一天不放鬆地抓,從具體工作抓起,從一件一件事情做起",我們中國小的德育工作更是這樣。德育是人心工程,需要的是浸潤式的教育,無論是形式還是內容,都要被孩子們認同,才能受到實效。所以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們一定要注重從細微之處入手,以“好習慣是幸福之源”為立足點,大力加強養成教育,從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開始,從最基本的道德情感薰陶開始。堅持貼近學生學習、貼近學生生活、貼近學生實際,按照學生身心發展規律設計德育內容和德育方法,創設孩子們可接受、可感知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道德情感,讓德育生活化、生命化、情景化,把握德育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比如,我們的學困生轉化工作一直侷限於批評教育和學習幫扶這兩種簡單方式,很難收到實效。所以,我們要將其作為學校德育工作的一個重要抓手,面向全體,科學評價每一位學生,樹立抓住學困生就等於抓住了全體的理念,從尊重、關心入手,進行有針對性的全方位幫扶,齊抓共管,多措並舉,持之以恆,切實提高管理成效。

(五)“實現五項創新”——就是要全面實現德育情感的創新、德育視點的創新、德育評價的創新、德育載體的創新和德育內容的創新

1、德育情感的創新:在傳統的德育中,教育者往往是立足硬性説教的起點,帶着強制命令的色彩實施教育,往往很難收到實效。帶着感情開展德育工作,這是新時期我們對每一名德育工作者的基本要求,也是我們情感創新的主旨。因為我們深知“誰愛孩子,孩子就愛誰。只有愛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教師和孩子之間沒有情感的交流和互動,教育效果就無從談起。所以,我們一定要以師愛為動力,帶着濃厚的愛生情感開展德育工作,並在工作中強化“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示範意識、“平等交流,相互尊重”的民主意識、“充分肯定,表揚為主”的賞識意識,讓學生和家長時刻能感受到學校、教師所給予的濃濃的人文關懷和温暖。

2、德育視點的創新:學校的德育工作不能空洞無物,而應當外化在視而可見、觸而可及的一言一行中,既要“形於外”,更要“成於心”,要着力於學生思想品德素質的實際提高。簡而言之,所謂視點的創新,就是要在常規性的傳統德育活動中發現新內容,找出新抓手,實現新突破。重視常規活動和各種專項德育實踐活動的教育功能,同時,更要注重同學校的常規管理相結合。例如,每週的升旗儀式由各班輪流組織,並配合以愛國主義歌曲大合唱、專題宣誓、簽約儀式、總結獎勵表彰等活動,這樣,既提升了學生的思想境界,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充分鍛鍊,又把學校的日常管理融入其中,使德育工作在有形中昇華,在無聲中細化;另外,隨着留守兒童、單親家庭子女、貧困家庭子女、殘疾兒童以及流浪兒童的增多,他們逐漸成為一個特殊羣體,需要予以特別的關愛和教育。在做好入學工作的同時,學校和社會要特別加強對這些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堅持平等對待,並給予更多的關心和愛護;要加強與這些學生的家長、生活的社區、村委會的聯繫,共同做好教育工作,真正讓每個孩子感受到在愛的環境中成長,使德育教育落到實處,收到實效。

3、德育內容的創新:德育內容的變革同樣會很充分的體現德育的時代性。隨着人們物質文化生活的改變,當代青少年的生活狀況比過去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德育所面臨的任務也有了很大程度的轉移和豐富,這就需要不斷擴張德育內涵,讓德育迴歸生活。開展“講良心、講孝心、回饋天下父母心”的感恩系列活動,如寫一封讓父母感動的信、做一件讓父母感動的事、寫一篇以感悟親情為主題的作文、參加一次以報答親情為主題的演講、朗誦、故事會等;開展“知榮辱、守法紀、成長路上與法同行”法制教育系列活動,如模擬法庭審判實踐、成立校園“110”等;開展“知榮辱、改陋習、樹新風”自我教育活動,如舉行國旗下宣誓儀式、向不良行為告別簽字儀式、組建文明監督崗等。通過這些創新活動,使德育充分適應社會的需求,實現生活中育德,生活中育人。

4、德育載體的創新:社會的不斷變革和發展,促使我們在傳統德育的基礎上,發展多樣化的、富有新意的德育載體,針對青少年對網絡的興趣,加強網絡道德教育,倡導文明上網,遠離黃色網站、暴力賭博網站等,同時,鼓勵廣大教師開設教師信箱、bbs、公開qq信息、教師博客、個人主頁互動等多種交流方式,為德育教育搭建長期穩定有序的網絡化交流平台。我們還要充分利用學校多媒體教室、計算機教室、遠程教育設備等現代化設施,依託學校德育工作,建設專門德育網站,開闢多個板塊,用於學生瀏覽學習、互動交流、收看音像資料、網上徵文投稿等,利用網站圖文並茂、聲像俱全、多姿多彩的資源特色,打開網絡綠色通道,滿足學生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使學生在充滿趣味的網絡瀏覽過程中,陶冶情操,健康成長。

5、德育評價的創新:我們要站在以人為本的基點上,以尊重學生為基本前提,堅持從平時入手,從微觀入手,深入開展德育評價機制的創新改革,實施綜合素質評價。首先,倡導以學生為主體的自評、互評方式,使評價成為學生認識自我、激勵自我、發展自我的有效手段;加強教師評語的改革,改變單一的分數評價模式和只靠班主任寫評語的千人一面、缺乏個性的評價方式,以鼓勵、提示、建議和悄悄話等善意的人性化的語言,發揮“師生評語”、“自我評語”、“學科評語”、“即時評語”、“作業評語”的評價功能;關注學生的發展過程,將隨機評價、個性評價、專門評價有機結合,注重對學生進行縱向評價,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最終實現各種評價方式合理綜合運用,成為引領學生成長的有效手段。

同志們,擺在我們面前的德育形勢是嚴峻的,任務是艱鉅而光榮的。讓我們以勤奮、務實、創新的工作態度,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堅守“以人為本,立足德治”的育人理念,全面實施學校德育“一二三四五”工程,努力做好中國小德育工作,為構建縣域教育事業的和諧局面努力奮鬥!

德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二):

各位領導,老師們,下午好:

今天,我們在這裏召開20xx年春第一次德育會議。總結20xx年學校德育工作,部署20xx年德育工作。首先,我對長期以來從事我校德育工作的廣大班主任表示衷心感謝,大家辛苦了!

剛才鄧主任宣讀了大冶實驗高中20xx年政教處工作計劃,這個計劃從五個方面部署了今春我校的德育工作,這五個方面是:一是着力抓好德育隊伍建設,提高德育教育的水平;二是強化德育的主陣地,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性;三是加強心理教育,提高學生德育品質;四是加強德育科研,提高德育工作的科學性;五是抓好德育工作的檢查、考核、評估。在此基礎上,對學校德育工作我想談幾點宏觀的意見。

一、目前我校德育工作的現狀

(一)重視德育工作,德育工作職責明確。長期以來,學校黨委十分注重對德育工作的領導,始終把德育工作放在學校工作的中心,成立了學校德育工作領導小組,多次召開德育會議,專題研究德育工作,制定了一些切合我校實際的相應的德育工作制度。學校德育工作做到了領導重視,機構落實,職責明確,措施具體,我校德育工作有人管,有人抓,有章循。

(二)重視德育工作隊伍建設。學校以政教處為德育專職科室,以班主任為骨幹、以政治(思品)課教師、團隊幹部為主力,形成了較為得力的德育工作隊伍,同時全體教職工密切協作,校內外緊密配合。

(三)豐富德育載體,多渠道多形式開展德育工作。一是結合學校實際,認真抓好我校文明禮儀教育的貫徹落實;二是堅持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把德育滲透於各科教學之中;三是以《中學生守則》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修改)》為重點狠抓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四是堅持正面教育為主,以創建文明學校、文明班級、文明寢室、評選優秀學生、優秀班(團)幹部等活動為載體,充分發揮榜樣示範作用,五是積極開展各種豐富多彩的主題德育活動,如軍訓、夏令營、文體活動、演講比賽、志願者活動、社會實踐活動、愛國衞生活動和愛國知識競賽、社會資助、甲流等疾病防控等。

總的來説,我校德育工作, 結合自身的實際,在不同的程度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優秀的成績,在去年市教育局的年終目標考核項目中,我校22項得分項目,與政教直接相關的就有八項,為學校爭得了榮譽。

但是,隨着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傳統的學校德育工作思維模式和工作方法已經越來越不適應新形勢的要求。在具體工作中存在着許多需要切實加於解決的突出問題。

二、目前,我校德育工作還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德育首位”沒有得到真正落實。德育工作“説起來重要,幹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現象不同程度的存在,“核心”與“中心”的關係處理得不好。二是師德師風建設存在差距。部分教師“德高為師、身正為範”的表率作用發揮得不好,教師在德育中的榜樣示範作用沒有充分體現出來,甚至少數教師的不良言行起到了負面作用。三是關愛學生方面做得不夠。學校教育應以學生為本,關心、尊重、愛護學生,與學生做朋友,在人格上師生平等相處;把學生當做自己的孩子進行教育培養等。在具體工作中,在持之以恆上我們做得還不夠。四是各班德育工作針對性不夠強。在制定德育工作計劃和措施時沒有遵循教育規律和學生的認知規律,不分高低年級、不分學生的個體差異,內容和目標一味求大求全,不講層次,抓大放小,脱離學生實際。五是德育工作還缺乏實效性。在實施德育過程中重“教”不重“育”,重理論不重實踐,知行脱節,枯燥説教,方法單一,德育效果不夠理想。六是德育合力不強。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有機統一和協調不夠,相互配合不緊密,沒有形成德育工作合力,有個別班級個別老師,班主任的教育不能被家長接受和理解,甚至出現班級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牴觸的現象。也有個別班主任,學生一出現問題,就把責任推給家長。七是學校德育工作的責任沒有得到全面落實。學校內部的德育力量沒有得到有效整合,沒有把德育滲透到學校工作的每一個環節。人人育人、時時育人、處處育人的局面沒有完全形成。八是重製度,輕落實。學校雖制定有好的德育工作制度和措施,但卻忽視過程的監督、檢查與評價,制度成了擺設,流於形式,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中國小德育是黨的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份,是素質教育的靈魂和核心,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奠基工程。社會主義學校的德育,對於保證人才的培養方向,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起着主導的、決定性的作用。做好中國小德育工作,關係着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關係着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關係着國家的前途和命運。中國小德育工作者,肩負着光榮而又神聖的使命,任務艱鉅,責任重大。

學校德育工作必須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在繼承和發揚德育優良傳統基礎上,適應不斷髮展變化的新情況,賦予德育具有時代特點的新內容、新方法。我們應從學生實際出發,遵循青少年的身心發展規律,分層次地確定德育工作目標和內容,對中學生進行基本思想政治觀點、基本道德、基本文明行為的教育、抓好良好個性心理品質和品德能力的培養。不斷改進德育方法,逐步實現學校德育工作科學化、規範化、制度化,培養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的接班人,使我們的每一位學生成為獻身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三、結合學校實際,談談我對學校德育工作的幾點意見

針對學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上述問題,為保證我校在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中,做到:“以人為本,以德治校,質量強校,科學發展”,在具體工作中切實增強學校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各年級和班主任要與時俱進,轉變觀念,衝破傳統思維方式的束縛,不斷學習,不斷探索,不斷實踐,改進德育工作方法。

(一)德育工作必須把教育學生學會做人作為重點任務。學會做什麼人?學會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高中是學生世界觀形成的階段,是學生道德、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高中德育要緊緊圍繞學做人這個重點,抓好學生基本道德規範和文明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要繼續克服不切實際的大而空的教育內容和形式主義的教育方法,使各班德育工作更貼近學生成長的實際和需要,並紮紮實實地取得效果。今春學校德育教育的主題由三個:責任教育、感恩教育、文明禮儀教育,各班可根據班級的實際情況(含學生的認知水平、班級的德育狀況、德育教育獲得開展的狀況等),選擇一個或兩個開展,今春班主任的期末總結也就是專題教育活動總結。

(二)德育教育必須重視實踐環節。把道德認知轉化為道德實踐,實現知和行的統一,是中國小德育所要達到的最高境界。道德認知教育固然重要,道德實踐環節更為關鍵。現在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是學生的知與行不統一,學生認知的道德規範不能變為自覺的行為習慣。各班要通過組織學生參加實踐活動(校內外實踐活動)及對學生進行操行考評等來加強道德實踐環節,促進學生的知行統一。高一年級可在新課改的社會實踐活動中滲透德育實踐活動。

(三)德育教育必須實行分類指導。我校班型較多,學生來源不一,鄉鎮和城關的德育教育,情況千差萬別,各初級中學德育教育的多樣性、不均衡性和個人成長的特殊性,決定了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的個體差異性,因此在要求上對學生不能一刀切,必須實行分類指導,要幫助不同類型的學生總結成功的做法和經驗,樹立不同類型的先進典型,帶動同類學生的發展。

(四)德育教育必須堅持創新原則。創新是中國小德育向前發展的動力,是時代的要求。中國小德育無論是內容、方法、手段都需要不斷地開拓創新,不能一成不變,停留在一個水平上。德育教育在內容上融入時代精神,方法上要有時代特徵,手段上要運用現代科學技術。要注重調研,特別是對當前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以及熱點、難點問題的調查研究。在調研的基礎上,拿出解決問題的新思路、新辦法,這就是創新。有了這樣的創新,德育工作才會不斷地向前發展。

(五)德育教育必須倡導奉獻精神。德育工作本身就是塑造人的靈魂的工作,需要有高尚的品質和無私奉獻的精神。在德育工作的環境、條件還不是很好的情況下更是如此。我們要教育和培養學生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健全的人格和良好行為習慣,德育工作者的示範帶頭、言傳身教、人格力量和奉獻精神是關鍵因素。因此,在德育教育中我們倡導奉獻精神,希望我們每一個班主任都能從自我做起,在學生中樹立良好形象,以自己的行為影響帶動學生,引導學生健康成長。

在這裏我特別要對年輕班主任提出兩點具體要求:

(一)加強認識,樹立三種意識。

1、樹立與學生共同成長的意識。

知識上與學生共同成長,做一個“常新”的班主任。管理水平與學生品行共同成長,做一個“長進”的班主任。

2、樹立與學校同舟共濟的意識。

正確定位與學校脣齒相依的關係,與學校是一個共同體,學校、工作是個人事業發展的基礎,不是單純的管理與被管理關係,更不應該對立起來。在大事大非上與學校保持高度一致,我們的德育隊伍應形成一個有核心力量的團隊。為學校的德育文化構建與傳承做出自己的貢獻。

3、樹立與同事休慼與共的意識。

準確定位同事間的關係,亦師亦友,共同成長。寬容大度,融洽相處。

(二)改進作風,避免三種傾向。

1、避免一切以自我為中心,各自為政的傾向。

自以為是,聽不進別人的意見。情緒代替理性,為人處事無底線。

2、避免作風懶散,心無所繫的傾向。

恪守行為規範,對內對外要有一個良好的形象。要心有所繫,心有所求,不做“小農教師”。

3、避免方法機械簡單的傾向。

(1)避免幾種存在嚴重缺陷的管理模式:

一是隨意性太強的管理,僅憑個人好惡進行管理的模式。二是管家式的管理,不分大小,事必躬親。三是放任自由的管理,沒有有效的調控。四是稱兄道弟的管理,情感不能代替原則。

(2)倡導合理、合法的管理行為,不簡單粗暴,不違規違法。

老師們,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對學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學校德育工作本身,也需要在不斷的改革和創新中發展。我們要以對未來負責的高度的政治責任感、飽滿的工作熱情和不倦的創新精神,積極探索科學的、切合大冶實驗高中實際的新方法,探索出富有成效的班級德育工作的新路子,實現教育“讓學生滿意,讓家長滿意”的工作目標,使我校德育工作不斷邁上新的台階,為打造學校品牌作出應有的貢獻!

謝謝大家。

德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三):

“惠山錫山馬跡山,山色悦目;太湖蠡湖梅樑湖,湖光醉人”,這是美麗的無錫; “東林講學以來必有名士, 南方豪傑之人與茲為羣”,這是崇文的無錫;“選賢任能,座座校園添錦繡;尊師樂教,株株幼樹競芳菲”,這是重教的無錫; “立言立功先在立德,有猷有導及足有為”,這是尚德的無錫。近年來,無錫建構了與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相適應的健康快樂的學前教育、高位均衡的義務教育、優質開放的高中教育,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為全省中國小德育工作提供了許多鮮活的經驗和富有價值的探索。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切實有效地加強和改進中國小的德育工作,必須在“育人為本”中強化“德育為先”,在“德育為先”中強化“育德為基”,在“育德為基”中強化“滲透為要”,進而全面提升中國小的德育工作水平。

一、“育人為本”本在“德育為先”

我們常説:,一個人的優秀,歸根結底是人性的優秀;一個民族的偉大,歸根結底是人性的偉大。而人性的優秀和偉大,從一定意義來説就是“德性”的優秀和偉大,德育就是“指向人的德性培養的教育”。正如《説文解字》中所説“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養子使作善也”,赫爾巴特所言“道德普遍地被認為既是人類的最高目的,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德育為先是一條重要的教育原則。《左傳》上説“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立德居其首,是為人處事的至高境界,決定着一個人發展的方向。《大學》開篇就講“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強調教育的目的在於彰顯人人本有、自身所具的德性,再推己及人,使人人都能去垢納新,從而趨於善的終極。韓愈在《師説》中講道“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即一個教育者的職責首先是“傳道”(道德教育),(解疑釋難)。王夫之提出“好學”、“力行”、“知恥”三個步驟,特別強調“知恥”是做好“好學”和“力行”的動力。這些無不深刻闡述了德育為先的真諦。

堅持德育為先是一項重大戰略任務。毛澤東強調 “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鄧小平要求着力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xx提出“要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實現人們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發展”,xx指出“德是做人的根本,只有樹立崇高理想和遠大志向,從小打牢思想道德基礎,學習才有動力,前進才有方向,成才才有保障”。這些要求具體地體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之中,即“義務教育必須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努力提高教育質量,使兒童、少年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為提高全民族素質,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人才奠定基礎”,“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德育為先”先在“育德為基”

德育是開啟和實現人性中德性潛能的“通道”,而德性存在於人和人、人和自然以及人與自身的關係之中。因此,“德育為先”先在“育德為基”,其要義就是育關愛他人之德、關愛國家之德、關愛生態之德、關愛自己之德。

一是育關愛他人之德。雪萊曾説“道德的最大的祕密就是愛”,就如同孟子所説“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仁者,愛人”,就是去關愛別人、幫助別人、體恤別人,“已欲立而立人,已所達而達人”,“已所不欲,勿施於人”,關愛別人就是關愛自己,得到他人的關愛是一種幸福,關愛他人更是一種幸福。助人為樂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只有純粹的温暖才能温暖人心,只有用真誠的情感才能感動他人”。中國小德育就是幫助學生成長為“真正的助人者,是通過幫助別人,來提升自我人格境界的真英雄”,達到“默默地奉獻着自己,也漸漸地壯大着自己”的境界。

二是育關愛國家之德。強化愛國主義教育與民族精神的培植是中國小德育的首要任務。熱愛國家是與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和熱愛人民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從孟子“樂以天下,憂以天下”,到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再到東林志士所提出的“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都表現出一種強烈的“以天下為己任”的意識。愛國主義教育正是引導中國小生認識到個人的命運是與國家的前途和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從而培養對國家的忠誠和民族文化的認同,樹立“推己及人,整體和諧”的人和觀,“父子篤,兄弟睦,夫婦和,家之肥也”的家和觀,“以德服人”、“兼容幷包”、“協和萬邦”、“天下大同”的和平觀,“萬物一體”、“萬物和諧”、“天人合一”的天人觀,“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的誠信觀,“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奮鬥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仁愛觀。

三是育關愛生態之德。生態文明是人類一切文明的基礎,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就必須善待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併合理利用地球上有限的資源,就必須加強對中國小生生態道德的教育。首先,突出生態道德意識教育,使態生態道德觀念逐步成為中國小生的一種內存素質和自覺要求;其次,突出生態道德規範教育,引導中國小生尊重生命、尊重生態系統和生態過程,學會正確認識和處理控制人口與合理消費、適度發展與維護生態平衡、消除貧困與反對奢侈之間的相互關係;再次,突出生態道德素質教育,幫助中國小生形成保護自然和生命的道德意識、道德情感、道德知識、道德能力與道德習慣,為將來更好地履行人類對自然和生命的道德義務與責任奠定基礎。

四是育關愛自己之德。康德曾説“有兩種事物,我們越思索它就越感到敬畏,那就是天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道德是實現了的道德自律,道德自律是實現着的道德。道德自律能力是道德他律的效用基礎。眾善,道德自律能力使之;眾惡,道德自律能力由之。一個關愛自己的人就是不斷提升道德自律能力的人。道德自律的行為養成道德自律的習慣,道德自律的習慣形成道德自律的生活,道德自律的生活化成道德建設的社會資本。因此,中國小德育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培育學生不懈提升道德自律能力,引導他們不斷地走向更高尚、更聰明、更富有。

三、“育德為基”基在“融入為要”

德育過程是知、情、意、行相統一的過程,是學生將德育要求不斷內化的過程,是學生在各種活動和交往中進行自我教育的過程。中國小德育工作的對象是未成年人,必須遵循未成年人的身心發展規律,正確把握其身心發展的順序性和階段性、不均衡性和差異性、穩定性與可變性等特點,通過深化德育融入參透,增強德育工作效果。

一要將德育融入教育教學之中。“學生”本意是學“生活”、學“生存”、學“生命的意義與價值”。杜威強調“道德目的應當普遍存在於一切教學之中,並在一切教學中居於主導地位——不論是什麼問題的教學。如果不能做到這一點,一切教育的最終目的在於形成品德這句盡人皆知的話就成了偽善的託詞”。孔子提出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並在實施教學時,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四科,道德修養被貫穿在各種學科中講授,強調“立於禮,成於樂”、“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日:‘思無邪’”。所謂“思無邪”,指的就是道德感化,“詩三百”中每篇都寓含着道德教育。

二要將德育融入氛圍營造之中。古人云“性相近,習相遠”,“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也;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自臭也”。愛因斯坦曾説“人類最重要的努力,是在我們的行為中追求道德……只有道德的行為才能給生命以美和尊嚴”。學校教育就是營造讓“道德的行為”給“生命以美和尊嚴”的氛圍,“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激勵學生下決心去“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脱離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三要將德育融入榜樣示範之中。亞里士多德認為“道德是一種在行為中造成正確選擇的習慣,且這種習慣乃是一種合理的慾望”。孔子説“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孟子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王安石在《原教》中,主張德育的方法重在感化,而感化的途徑就是通過榜樣的作用,“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因此,教師及他人的道德示範作用是“無法替代的力量”。

四要將德育融入社會實踐之中。亞里斯多德把“德分為兩種,一種是智慧的德,另一種是行為的德。前者是從學習中得來的,後者是從實踐中得來的”。德育教育不能“天橋把式,光説不練”。根據D.克拉斯沃爾和布盧姆的研究,人的價值內化水平可以分為接受、反應、評價、組織、性格化等五級,而價值性格化的水平就是品德的形成。顯然,這個過程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需要反覆多次地展開,興趣、願望以及有意識的外部評價則是重要的推動力。因此,中國小開展道德教育綜合實踐活動是促進學生道德發展的契機。

五要將德育融入改革創新之中。創新德育目標,大力推進中國小德育體系建設,按照目標具體化、內容系統化、途徑多樣化、方法科學化、評價多元化的要求,研究制定具有地方特色的、中國小有效銜接的德育體系。創新德育載體,通過課堂教學、社會實踐、校園文化、學校管理,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中國小教育教學全過程。創新隊伍建設,把師德建設擺在教師工作的首位,讓學生“親其師而信其道”。創新體制機制,進一步建立學校、社會、家庭為一體的德育剛絡,推動德育工作聯抓、品德培養聯做、主題活動聯辦、特殊羣體聯幫、成長環境聯創、思想道德聯建,切實把德育工作落到實處。

德育工作事關重大,影響深遠;做好中國小德育工作時不我待,任重道遠。我們既要追求“人修駿德,天錫鴻禧”,更要嚮往“山川競秀,物我皆春”。讓我們攜起手來,為不斷開創無錫和全省中國小德育工作新局面而奮發努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anghua/jingxuan/vn7k0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