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講話稿 >黨建黨委講話稿 >

黨建工作的重要性精選五篇

黨建工作的重要性精選五篇

【導語】:黨建工作做實了就是生產力,黨建工作做強了就是競爭力,黨建工作做細了就是凝聚力。那麼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是關於黨建工作的重要性的思想宣傳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黨建工作的重要性精選五篇

【黨建工作的重要性】一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加強基層組織建設”“要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突出政治功能,把企業、農村、機關、學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區、社會組織等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羣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鬥堡壘”。

20xx年底,北京市房山區燕山工委對黨羣活動服務中心進行全面升級改造,並以此為基礎和依託,精心打造基層組織力提升孵化基地,積極探索組織力提升的新路徑。

“作為黨的基層組織,一定要學習貫徹落實黨中央精神,結合工作實際,探索創新組織力提升的思路、方法和實踐。打造組織力提升孵化基地,就是打造一個組織力提升的中樞大腦,通過‘大腦’的協調運轉,統籌各方面黨建資源,實現組織力提升。”燕山工委委員、組織部長晏利平説。

為做好組織力提升提供抓手

走進燕山黨羣活動服務中心,中心前廣場上整齊排列着數行星星火苗圖案,寓意共產黨人堅定的理想信念,讓革命的火種不斷壯大,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心外牆懸掛的區域黨建組織力提升孵化基地、燕山黨建品牌培育發展中心、房山區委燕山工委黨校等牌子格外醒目。

記者瞭解到,隨着區域黨建組織力提升孵化基地在房山區燕山工委掛牌成立,第一批納入區域黨建組織力提升的37個基層黨支部書記將接受“理想信念”主題教育,並進行組織力提升專項培訓。

晏利平介紹,打造組織力提升孵化基地僅是硬件上的配備,燕山工委組織部與社會組織合作,引進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等專業師資,構建集組織力理論、組織力模型、組織力評估、組織力技術四位一體的組織力提升方案,並開發專業軟件平台,進行基層黨組織組織力的診斷、評估、測量,從軟實力上更有針對性、有目標地進行組織力提升。

燕山工委組織部副部長鄧國紅介紹,在硬件有形保障的同時,燕山工委還進一步研究組織力提升入殼、出殼標準,分批次開展基層黨組織的診斷測量培訓,讓組織力提升孵化基地在軟實力上有了充實,在有形和無形、載體和內容兩方面得到雙重提升。

“組織力提升,前期我們只是摸索着進行。根據黨的十九大精神,燕山工委組織部提出打造組織力提升孵化基地,讓我們眼前一亮,一下子感覺這項工作有了抓手。”燕山工委星城街道第七社區黨總支書記李立英説。

“對於提升黨支部的組織力更有信心”

在燕山黨羣活動服務中心四樓的組織力提升孵化基地,記者看到,燕山工委司法辦黨支部組織委員冮爽正在與黨建評估專家討論、交流。“通過答題,出具、分析報告,提出改進步驟、措施,感覺很準確、很受用,對於提升黨支部的組織力更有信心。”冮爽説。

今年4月,燕山工委組織部對組織力提升工程進行了實驗測評,選取工委組織部支部、向陽街道宏塔社區黨總支、玉龍公司機關支部做了實驗性的組織力測評診斷,權衡了實際操作效果。在此基礎上,6月底選取入殼的24個黨建品牌、部分示範支部、兩個後進支部、6個非公黨委和其他黨委、總支的支部,納入今年的組織力提升名單

鄧國紅説,燕山工委組織部會對每個黨支部進行組織力診斷、測評,有針對性地進行提升。“隨後,再進入全地區推廣,即對全地區266個支部按年份進行分組,分年份入殼,分批次診斷、培訓,以全面提升地區各黨支部的組織力,切實發揮好基層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

“‘五味黨課’是我們成熟的黨建品牌,被組織力提升孵化基地納入第一批入殼提升。在診斷評估環節,邀請的專家專業,診斷內容有針對性,診斷後專家給每名黨員和黨總支出具診斷報告。我們對照報告‘對症下藥’,在充分發揮優勢的同時,及時彌補自身不足。”燕山工委迎風街道六里社區黨總支書記吳豔榮説。

為每名黨員制定提升方案

據黨建專家介紹,開展組織力提升主要依託大數據、組織行為學、人工智能等手段,根據基層黨組織規模、開展業務的性質,瞭解每名黨員、每個基層黨組織日常工作,針對基層黨組織主要負責人的期待要求,進行標準化定義,對每名黨員有針對性地制定提升方案,促進基層黨組織組織力整體提升。

通過組織力提升孵化基地建設,讓組織力提升工作有載體和支點,是燕山黨建創新工作的又一重要探索。近年來,燕山工委堅持走“以品牌化建設推進基層黨建創新發展”的路子,經過持續探索,打造了一批符合時代要求、富有鮮明特色、示範帶動作用強、黨員羣眾公認度高的黨建品牌,已有30多個成熟的黨建品牌納入黨建品牌培育發展中心入殼培育,不斷擴大影響力直至出殼。

“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實北京市委、房山區委要求,下一步,燕山工委組織部將以黨羣活動服務中心為依託,以黨建品牌創建為驅動,以提升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為目標,切實提高黨組織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羣眾組織力和社會號召力。”晏利平説。

【黨建工作的重要性】二

“身在最北方,心向黨中央。”在我國最北的三個村——黑龍江省漠河市北極鎮北極村、洛古河村、北紅村,協會黨支部、黨員驛站模式、第一書記等力量,合力譜寫出農村黨建新旋律,帶動三個村子發生新變化。

支部建在協會上

北極村號稱“中國最北鄉村”。冬季乘馬爬犁遊覽林海雪原,是北極村重要的旅遊項目,也是很多村民的致富方式。

“但馬爬犁多了以後,一些村民開始惡意競爭,低價搶客後,服務質量也降下來,影響全村旅遊發展。”馬爬犁協會黨支部書記高威説。

為規範馬爬犁經營,當地建起馬爬犁協會,併成立黨支部,統一經營調度馬爬犁,使用效率和服務質量大大提高。

馬爬犁協會黨支部一共4名黨員,協會中的苦活、難事他們帶頭幹,並幫助協會統一調配馬爬犁。在協會黨支部帶動下,馬爬犁數量從少到多,經營“從亂到治”。

如今,北極村有馬爬犁的村民已增至48家,一個馬爬犁一年能為村民增收1萬多元。

隨着遊客增多,北極村出現很多家庭賓館、遊艇,也都分別建起協會,成立黨支部。

“安全是遊艇運營中最重要的問題。”遊艇協會黨支部書記趙佳輝説,平時支部把安全輔導和教育培訓放在第一位,6月13日還專門邀請海事部門進行安全知識培訓,協會組織成員來參加。

“這些黨支部在規範行業管理,倡導誠信經營等方面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北極村黨支部書記劉存生説。

如今,三個協會孕育的黨支部已成當地旅遊發展新動力。

景區有了黨員驛站

20xx年北極村風景區接待遊客40萬人次,其中有不少黨員。

為方便旅遊的黨員找到組織,去年5月20日,北極村風景區內建起黨員驛站。

驛站在一個尖頂式建築中,室內24平方米,擺放着最新的時政報刊、各種書籍。

面積不大,但功能很多。來旅遊的黨員登記後,就能享受免費閲讀黨報黨刊、避暑休憩、應急醫藥等服務,給“身體上加油、思想上充電”。

去年6月,從北京、杭州等地來的知青在驛站重温了入黨誓詞。驛站的紅色影響力還深深印在年輕人心中。當月20日,三名大學生在驛站留言:身在中國北極村,依然找到黨組織,心中有黨。

為加強黨員警示教育,驛站還為每位來這裏旅遊的黨員佩戴印有“身在最北方 心向黨中央”字樣的勵志徽章。

北極鎮鎮長李滿意説,這些黨員在中國最北感受到組織關懷、黨的温暖。無論身在何方,都能找到歸屬感。

“戴上這個徽章,還能起到亮明黨員身份的作用,提醒遊客注意不文明行為。”北極鎮黨委宣傳委員文竹説,

目前,黨員驛站已有4048人登記,留言4680餘條,提出意見建議50條,重温入黨誓詞77次。

為推動黨員教育管理常態化、制度化,北極村還為這些來旅遊的黨員設立服務區,開設“我在北極上黨課”專題黨課,頒發證書,為北極之旅增添紅色記憶。

青年黨員帶頭幹

北紅村是漠河市僅有的兩個省級貧困村之一。目前還有兩户貧困户。在村黨支部和駐村工作隊年輕力量的帶領下,全村農民人均收入比5年前增長約50%。

1981年出生的施福來是駐村工作隊隊長,去年5月27日來到北紅村。不到一年,他就在村裏待了300多天,一心紮在村裏事業上。

“村裏新安了30盞路燈,村民夜間出行更方便,連接主幹道路的通村公路翻新改造,也方便遊客進出。”施福來説,全村常住152户,家庭賓館已開到68家。

駐村工作隊共三個人,其中兩個“80後”。年輕力量的加入給組織生活帶來新變化。北紅村建立北紅黨員微信羣,通過看視頻、聽音頻的方式幫黨員學習。

與北紅村不同,洛古河村摘下軟弱渙散黨組織的帽子,主要靠第一書記黃勇。

20xx年,黃勇來洛古河村。此前,這裏組織生活不能正常開展,黨員作用發揮不突出。在黃勇帶領下,組織生活重新制度化和規範化。

去年9月,黃勇被評為黑龍江省“百優”第一書記。“把老百姓的小事,當成自己的大事。”這是黃勇的心得。

如今,年輕黨員已成為洛古河村的中堅力量。村支書、村主任都35歲以下,村裏又培養了5個積極分子,模範作用越來越突出。

北極村的黨員結構也呈現年輕化趨勢,33個黨員裏,35歲以下的有10人,15個積極分子多是懂電腦、思想活躍的年輕人。

“90後”王志丹是北極村最年輕的黨員。“農村黨建的短板,老百姓的迫切需求,就是我努力工作的核心。”王志丹説。

【黨建工作的重要性】三

人多地少、生態資源不突出、科技優勢不顯著,在這種情況下,江蘇卻以只佔全國1%的土地,養活了全國6%的人口,創造出全國10%的產值。江蘇何以在“有限”中實現“有為”,以昂揚的姿態領跑全國?

許多專家認為,這40年成就的取得,關鍵是道德的力量。從“張家港精神”到“南通現象”,再到今天全省17個城市躋身全國文明城市行列,40年來,江蘇經濟社會發展一直領跑全國,道德風尚滋養一代又一代江蘇人。

黨的xx大以來,江蘇明確提出構築“兩個高地”,即思想文化建設高地、道德風尚建設高地。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江蘇持續推動文化軟實力與經濟硬實力同步提升,物質文明建設與精神文明建設同頻共振。

如今,一幅道德風尚之美的新畫卷,一塊道德建設的新高地,正在江蘇大地徐徐呈現。

思想引領

在南京市成賢街國小,3個小短劇通過同桌爭吵、和媽媽溝通以及體育課上的孤獨3個場景,講述瞭如何正確面對及化解煩惱;《京劇唱禮儀》唱段傳達了禮儀知識;三句半、快板書無一不表現出國小生對文明禮貌的理解。

“種德如種樹,澆花先澆根。”江蘇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燕文説,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設,關係着社會和諧、家庭幸福,更關係着民族未來。

20xx年,江蘇出台全國首個未成年人文明禮儀規範,在全省1700萬名未成年人中廣泛開展融入“愛、善、勤、誠、儉、美”等價值理念的禮儀養成教育,成為孩子的行為標準,家長和老師的德育藍本,整個社會的文明符號。

用規矩養成禮儀,以詩樂涵養道德。江蘇將美育貫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全過程,先後策劃組織“童聲裏的中國”“童心裏的詩篇”“童真裏的色彩”“童話裏的世界”等活動,讓孩子們在參與中欣賞美、追求美、創造美。

5月29日,音樂兒童劇《青銅葵花》在南京荔枝大劇院首演,上千名小觀眾經歷了一場充滿感動的心靈洗禮。

從孩子到成人,從學校到社會,從教育到實踐,江蘇始終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靈魂工程常抓不懈。組織對核心價值觀12個主題詞分課題進行研究並推出系列叢書,面向不同羣體編寫系列通俗讀本。組織創作影視劇、小説、戲劇、歌曲等優秀文藝作品,開展羣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以文藝形式生動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樹榜立傳

4月26日,在鹽城響水中學舉辦的省道德模範與身邊好人現場交流活動現場,一段段動人故事,觸動了現場每個人的心絃。

93歲的抗戰老兵周仁甫離休後仍四處奔波,為學校和農村捐資助學、濟貧助困、修路建橋;村幹部李軍30年如一日紮根基層,帶領村民建成全國首批淘寶村,卻積勞成疾,不幸去世;愛心醫生陳耀華遠赴青海援醫,用先進的醫術為2900多名患者送去光明……他們用真善美温暖社會,成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鮮活樣本。

時代發展,需要健康向上的道德風尚引領;社會進步,需要道德楷模的精神力量推動。近年來,江蘇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同時,道德模範、平民英雄等先進典型人物不斷湧現。截至目前,江蘇入選全國“時代楷模”4個、全國“最美人物”10人、全國道德模範14人、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稱號48人、“中國好人”1065人(組),各類典型熠熠生輝。

一個典型就是一面旗,一個好人就是一盞燈。為發揮先進典型的示範效應,影響更多人加入向善向美行列,江蘇創新典型傳播和學習機制,常態化開展道德模範與身邊好人現場交流、道德宣講等活動。據統計,江蘇已建成各類道德講堂4萬多個,舉辦各種形式的活動50多萬場,受眾達3600多萬人次。遍佈城鄉的道德講堂,讓見賢思齊的行為在江蘇蔚然成風。

今年春天,徐州雲龍湖畔“好人園”迎來第5批好人塑像。與此同時,鹽城“好人館”、南京“好人牆”、常州“好人街”相繼建成,一批批“勞模工作室”先後成立,一羣做出善行義舉的凡人、出身草根的平民成為眾人仰慕的“明星”。

身邊榜樣潛移默化的影響,使得江蘇“好人榜”實時刷新,市民羣眾參與志願服務的熱情倍增。截至目前,在“志願江蘇”平台完成註冊且有服務記錄的志願者達650多萬人,志願服務組織近5萬個,累計服務時長1.8億多個小時,整個社會崇德向善的氛圍正在形成。

創新實踐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應時而動蓄勢為新,江蘇不斷用創新實踐為道德建設注入新的“源頭活水”。

常州市鐘樓區的雙桂坊,聚集了許多餐飲小吃老店,形成了極具地方特色的美食一條街。“20xx年,因為‘學習雙桂坊,誠信做食品’全國現場會的召開,我們對食品安全這根弦繃得更緊了。”雙桂坊負責人盛雅琴説,美食街每年接待500多萬人次,7年來從未發生過食品安全事故,經濟效益逐年穩步增長,成為江蘇緊抓誠信建設的縮影。

為了迴應人民羣眾道德訴求,江蘇建立誠信“紅黑榜”發佈制度,形成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機制,持續開展誠信示範店、誠信市場等各類誠信主題實踐活動,引導廠家商家誠實經營、誠信服務。

德潤人心,法安天下。為推動德法同行、德法相濟,江蘇出台全國首部促進全民閲讀的地方性法規,在新修訂的《江蘇旅遊條例》中增加文明旅遊內容,大力實施社會文明風尚行動,不斷提高社會的法制意識和道德自覺。同時,各市縣在法治文化陣地中融入傳統美德元素,把法治文化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入融合,提升現代法治觀念在民眾中的吸引力、親和力。

“運用道德的手段,使複雜的法治具象化、生活化,可以使法律和道德在社會治理中形成有效的良性互動。”江蘇省司法廳廳長柳玉祥説。

從個人到家庭,從鄉村到城市,從窗口到行業,道德的種子在江蘇大地落地生根發芽,踐禮修德已然成為江蘇上下的良好風尚,社會文明程度節節攀升。在道德文明的滋養下,江蘇經濟社會也不斷轉型升級,文化軟實力與經濟硬實力正同步提升。

【黨建工作的重要性】四

針對農村基層治理存在的薄弱環節,去年以來,江西吉水縣堅持“黨建帶動、鄉賢互動、內外聯動”相結合,以德高望重的本土精英、功成名就的外出精英、投資創業的外來精英為主體,探索推行“黨建+鄉賢參事會”的基層治理模式助推鄉村振興,有力地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支部+鄉賢參事會

補台不拆台 到位不越位

鄉賢參事會是以參與農村經濟社會建設、公共服務,提供決策諮詢、民情反饋、監督評議及開展幫扶互助服務為宗旨的公益性、服務性、互助性、地域性、非營利性的基層社會組織。按照“羣眾推薦、個人自薦、黨員大會審議、村民代表大會表決”方式,在各村縣級以上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熱心公益事業、有一定經濟實力的企業家,有道德聲望、受當地羣眾認可的老同志和村(居)民,相關領域有影響的社會名人,本地創業的優秀外來人才等人員中共推選鄉賢3000餘名,並在村(社區)一級設立了鄉賢參事會268個。

在鎮、村兩級黨組織的指導和監督下,鄉賢參事會以組織聯誼、增進鄉情,加強聯絡、聽取鄉音,聚財聚智、服務鄉親,參謀參事、共建鄉村等方式,協助加強黨羣聯繫,參與社會管理、公共服務。各村黨支部積極引導鄉賢參事會建立鄉賢參議制度、鄉賢參事會年會制度和鄉賢志願承諾制度,組織鄉賢參事會成員在基層治理中發揮參謀建議、示範引領、推動發展、評議監督等作用,實現黨組織領導下的“村事民議,村事民治”。

黨員幹部+鄉賢

同心又同向 帶頭又帶動

一頭是村“兩委”人員少、事務多、壓力重;另一頭是村民訴求不一致、意見難統一、執行難落地。這些難題如何破解?在實踐中,吉水縣推行“1+N”混搭工作組,即由1名村“兩委”黨員幹部,搭配N名鄉賢參事會成員混搭成組,充分發揮鄉賢在凝心聚力方面的獨特作用。

鄉賢在瞭解民情民意、做好下情上傳的同時,積極向羣眾宣傳解釋好相關政策,做好正面教育引導,使黨委政府的導向、要求,與羣眾的意願、訴求,能夠在同一個平台上彼此互動,在惠民政策落實、矛盾糾紛化解、徵地拆遷等村級事務中形成合力,着力推動農村徵地拆遷、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等重點任務落實落地。

如文峯鎮董富村村民理事會會長、鄉賢劉劍,與村幹部一起,發動村民自建新農村,規劃設計、硬化路面、建設村史館等都由他和當地村民操辦,在他們的影響和帶動下,村裏的豬欄、鐵皮棚、危舊房很快被拆除。

通過村“兩委”幹部和鄉賢的共同努力,金灘新區路網建設等重點項目房屋徵拆工作,不到一週90%的房屋得以順利拆遷;全縣農村土坯房徵拆“雙月攻堅”,共完成徵拆3.36萬棟314萬平方米,提前完成任務;禁養區493家養豬場6個月內全面關停並拆除。通過參事議事的實踐鍛鍊,全縣有127名鄉賢成長為村“兩委”幹部,288名鄉賢被列為村後備幹部。

鄉賢+志願服務

用力更用心 美村更富村

在“黨建+鄉賢參事會”的治理模式引導下,鄉賢參事會積極組織鄉賢,依據自身優勢和特長,積極開展志願服務活動,充分發揮在基層治理中的參謀建議、示範引領、橋樑紐帶等作用,與村“兩委”形成有益補充,夯實了基層基礎。

一大批鄉賢發揮自身優勢,廣泛聯繫在外公益人士和社會組織,在捐資助學、扶危濟困、修路建橋等慈善公益方面積極作為,服務鄉親。如丁江鎮鄉賢吳曉霖利用自己在廣東經商的人脈資源,為國小聯繫捐贈價值18萬元的教學設備;白沙鎮鄉賢曾衞平牽頭在外家鄉人士捐贈50餘萬元,用於修築家鄉水泥公路。

全縣數千名鄉賢調解員以鄉音開路,帶鄉情進村,積極參與“羣眾説事室”“五老調解員”等隊伍,活躍在矛盾糾紛調解一線,以法治思維公平公正處理問題,化解了一批信訪積案。20xx年以來,全縣鄉賢共接待羣眾諮詢6000餘次,調解矛盾糾紛1600餘件,調解成功率98%以上。

今年4月,在外鄉賢倡導成立了吉水縣贛商聯合會,他們不僅自己帶項目、帶技術、帶人才回鄉辦企創業,帶動羣眾致富,而且招引在外的客商回鄉投資辦廠。如楓江鎮楊家塘村鄉賢陳海龍,承包土地300多畝發展稻蝦共作產業,帶動11户貧困户增收致富;水田鄉新市村鄉賢尹小文創辦傢俱廠,招聘了40多個庫區移民在廠裏就業。截至目前,全縣借力鄉賢資源人脈優勢,共引進項目26個,撬動資金4.3億元,帶動村民大力發展井岡蜜柚、稻蝦共作、高產油茶、農旅休閒等致富產業。

【黨建工作的重要性】五

近年來,江蘇省東台市堅持把黨建引領融入新農村建設,選取26個鄉村振興試點村,圍繞黨建品牌化建設,開展“黨建領航”行動,促進鄉村振興。

精品思維創品牌

堅持黨建工作與村鎮建設同步規劃、同步推進,立足地域人情和民俗風貌,探索“一鎮一品,一村一韻”的黨建工作載體。始終把服務作為黨建工作的重要內容,創建紅色服務品牌。依託黨員活動基地,開展微公益、微講堂、微演出等“微”系列活動,吸引青年黨員人才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在產業鏈上組建黨支部、黨小組,實現農村基層黨組織與產業鏈有機融合。將黨建與民俗文化融合,在沿海經濟區、西溪景區、新街鎮等地區設立弶港文化展示館、北宋三相廉政教育基地、新街墾殖文化館等一批特色鮮明的黨員教育基地,讓民俗文化服務黨建工作,使黨建成果轉化為鄉村發展成果。

長效要求壯隊伍

嚴格執行“兩推一選”選舉程序,選好配強“領頭雁”,使基層農村黨組織成為引領農村發展的堅強戰鬥堡壘。從致富帶頭人、外出務工經商人員、復員退伍軍人以及其他鄉賢中廣泛挖掘人才,加強村級後備力量儲備。製作貼近農村需求的“鄉土教材”,利用“東台黨建”微信公眾號、現代遠程教育、手機APP等新媒體,為黨員提供個性化的教育資源,讓全體黨員,特別是流動黨員的學習教育實現全覆蓋。在農村黨員中組織開展“學習新黨章,爭創先鋒家庭,投身鄉村振興”主題活動,選樹一批基層先進典型,採取報告會、現場觀摩、典型人物互學互看等形式,教育引導黨員在服務人民羣眾、樹立良好家風、推動鄉村振興中發揮示範引領作用。加大對不合格黨員的處置力度,提升農村黨員隊伍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融合理念促發展

先後組織460名村鎮幹部、種植大户到蘇州、無錫、常州等地學習取經,通過參觀學習和討論交流,開闊思路、轉變觀念,掀起一陣“謀項目、尋富路、思創業”的新高潮。注重把黨員特點與項目工作相結合,推行“一強五帶”(強戰鬥堡壘,帶產業興旺、帶生態宜居、帶鄉風文明、帶治理有效、帶生活富裕)工作法。通過“掛牌亮户先鋒行”“黨員先鋒家庭評比”等活動,最大程度地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同時,充分調動基層兩新黨組織積極性,共同做好引才、勵才、留才工作。

標籤: 五篇 黨建 精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anghua/dangjian/oxe09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