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彙報體會 >彙報材料 >

中國小課堂教學研討會彙報材料大綱

中國小課堂教學研討會彙報材料大綱

一、介紹情況

中國小課堂教學研討會彙報材料大綱

本次中國小課堂教學研討會是由“優質課程資源評價與推廣”課題組和安徽省教育學會共同舉辦。

為期兩天(10月4號-------5號)

研討會議程

1、魏書生老師一個學術報告

2、上海市建平中學校長、《語文學習》和《語文教育通訊》的專欄特約編輯程紅兵老師上一節作文演示課並做了題為《多樣化思維創新與作文》報告

3、北大附中副校長、“全國青年語文教師教學研討會”發起人之一的程翔老師上了一節示範公開課《再別康橋》,並做了一個學術報告。

下面就這次參會的有關情況,談一談自己的感受。

二、談幾點感受

1、對教育形式的再認識

2、對新一輪教改的重新審視

3、對課堂教學的反思

1、對教育形式的再認識和對新一輪課改的重新審視

從幾位老師的報告和課堂教學實例來看,現代教育的發展已經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即對建國以來傳統教育、各次教育改革和教育思潮的反思階段。

魏書生老師的報告自始至終貫穿着一種思想,就是要堅守自己已經擁有的教學經驗,並把它做實做牢,就有收穫。他闡述了三個守住:一是守住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二是守住建國以來的教育經驗,三是守住傳統教學的長處。強調四點:1是樹立為學生服務的思想,2是建立互助的師生關係,3是發展學生的人性與個性,4是決策過程要民主。

對教育管理,魏老師闡述了幾個系統的建立。一是計劃系統,二是監督檢查系統,三是總結反饋系統,四是五是對後現代主義思潮的反思。

關於後現代主義思潮對新一輪教改的影響,魏老師是持否定態度的。他説:

後現代主義是西方的一種學術思潮和哲學思潮,是海歸派拿來進行教育改革的一個理論依據。是對傳統教育的徹底否定。

我查了一下資料。

後現代主義:要理解後現代主義,必須要先理解什麼是現代主

現代主義是近現代資產階級的社會實踐在文化、意識領域內的表現。它的核心是人道主義和理性主義,他提倡人道,反對神道;提倡理性,主張用理性戰勝一切、衡量一切。相信歷史的進步和發展,相信人性和道德的不斷改良和完善,相信人類將從壓迫走向解放,而實現這一切的基礎和力量就是理性。

“後”與“現代主義”之關係

現代主義之後:“後”即“在……之後”之意。亦即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的概念包含有時間順序上的前後相繼,或後現代主義是現代主義之後發生的事情。

非現代主義:“後現代”是指“非現代”、“反現代”,與現代相對立、相對抗。亦即後現代主義要與現代的理論和文化實踐、現代的意識形態和藝術風格徹底決裂,反其道而行之。

高級現代主義:“後現代”即“高度現代化”、進一步發展了的現代化、更加完善的現代化。亦即對現代的繼續和強化,是現代主義的一種新面孔和一種新發展。

後現代主義

從形式上講,後現代主義是一股源自現代主義但又反叛現代主義的思潮,它與現代主義之間是一種既繼承又反叛的關係;從內容上看,後現代主義是一種源於工業文明、對工業文明的負面效應的思考與回答,是對現代化過程中出現的剝奪人的主體性、感覺豐富性的死板僵化、機械劃一的整體性、中心、同一性等的批判與解構,也是對西方傳統哲學的本質主義、基礎主義、“形而上學的在場”、“邏各斯中心主義”等的批判與解構;從實質上説,後現代主義是對西方傳統哲學和西方現代社會的糾正與反叛,是一種在批判與反叛中又未免會走向另一極端——懷疑主義和虛無主義——的“過正”的“矯枉”。

論後現代主義對教育研究和理論的主要貢獻

摘要:20世紀70年代後期,一些學者將後現代主義引入教育領域,為教育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引發了檢討和批判現代教育理論的熱潮。後現代主義為教育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和觀點,對教育理論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後現代主義批判教育的話語霸權和研究範式,同時倡導創新和多元的教育研究方法;解構教育理論的理性主義和主體性,弘揚人的非理性和主體間性;批判性地探討了現代的教育目的、制度和課程體系等,強調教育的差異性和多變性。分析後現代主義對教育研究和教育理論的影響,有利於我們釐清它們的發展路向。

------------《教育學報》XX年第4期作者:鄭淮楊昌勇

所以説新一輪教育改革到底本質是什麼?

有句話叫“把課堂還給學生”,楊紅兵老師認為:課堂還給學生了,還要你老師幹什麼?

2、現代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知識和教師的發展。

魏老師在談到教師素養的時候,總結了四個字:鬆(身體放鬆)、靜(心靈平靜)、勻(呼吸勻稱)、樂(情緒快樂)

楊紅兵老師做了題為《提升教師素養,成就精彩課堂》的報告。在報告中,楊老師以為:現代教師應具備的知識有三:一是專門知識,二是特殊技能,三是職業技能

一、專門知識

包括:

1、背景性知識(即語文以外的知識)。我的理解是個人修養,個人的人文素養。

2、本體性知識。(即基本的專業知識)

3、條件性知識。(即教育學、心理學、教材教法等)關鍵是要活學活用,不能教條化。

4、實踐性知識。(即教學經驗)

二、特殊技能

1、課程資源開發

2、課程資源整合

3、課堂教學實施

4、課堂教學評價

建新中學就有自己的校本課程,就語文而言,有五個系列:

基於對現行教材的考慮,現行的各種版本的教材,無一例外都是各種因素權衡的結果。其中到底有多少有價值的篇目很難確定,常常是各種沒有多少價值的文章充斥其中,為此,編寫校本教材是一種彌補,也是一種完善。有利於培養學生獲得真正的語文素養。

建新中學編寫了自己的語文校本教材,分為五個系列:

一是成長系列

二是文學系列

三是文言系列------------史綱為縱,文體為橫

四是“大家”系列-------------像《論語》、《史記》、《紅樓夢》魯迅、巴金、俄國的托爾斯泰、英國的莎士比亞、法國的雨果等等

五是知識系列------------字詞句段篇,語(法)修(辭)羅(輯)文(章)

新一輪課改一個重要的改革就是淡化了語法、修辭、邏輯。教材附錄部分有,但由於考試不涉及這些內容,教師也就忽視它,以至於學生寫作時常常產生語法、修辭、邏輯錯誤,這是事實。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huibao/cailiao/m7l00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