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方案 >實施方案 >

人文校園建設規劃方案大綱

人文校園建設規劃方案大綱

提升人文精神和文化素養關係到整個社會的價值導向和人文導向,關係到民族靈魂的塑造。不斷挖掘教育的科學內涵和人文內涵,鍛造和培育具有人文精神的人,才能鑄就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國家和民族才能兩翼齊飛,屹立於世界之林。現代社會呼喚現代教育培育具有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人才,呼喚現代教育塑造民族的靈魂。縱觀國外,人文教育已成為當今世界教育改革和發展的主流,已成為當今世界各國教育的重要內容。目前,我國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的過程中,學生的科學素質得到良好的發展,但人文素質令人堪憂,“只有技術,沒有文化”。全面提高學生人文素質,已成為當前素質教育中急需重點研究的問題。

人文校園建設規劃方案大綱

加強人文校園建設是適應新世紀素質教育發展的需要,更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載體。人文校園是以人為本,是每個人都能得到尊重、信任和激勵,充滿了人文智慧和人文關懷,充滿思想、底氣和智慧的校園。是以提高師生人文精神和人文素養,深入開展“唱紅歌、讀經典、講故事、傳箴言”活動,建設高品位、高質量的校園文化為根本。建設的程度集中反映出師生、學校的發展、精神風貌、文明素養、道德情操等狀況。在人文校園的薰染和浸潤中,師生的活力被激發、潛能得到發展,教師富有特色、學生富有特長,課程富有特點,學校教育不斷產生新質,積澱深厚文化底藴。它是師生共同成長的快樂的精神家園,是凝練學校文化精神,打造校園文化精神品牌的關鍵,是提高學校辦學品位的重要標誌,更是特色學校建設成功的標誌。建設人文校園是時代發展對學校提出的必然要求。為更好地貫徹落實《中共重慶市委辦公廳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建設“五個校園”的意見》文件精神和綦江縣教育委員會《關於進一步加強人文校園建設的實施意見》促進人文校園建設,切實增強校園文化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推進特色學校的形成,結合本校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培育人文精神,提升人文素養,建設高格調、高水平、高質量校園文化為目標,堅持“以人為本、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習慣成就一生”的辦學理念,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以素質教育為核心,以精神文化引導人,以物質文化薰陶人,以制度文化規範人,以人文化的研培塑造人,以人文化的課程培養人,以人文化的活動培養人,以人性化的關懷愛護人為人文校園建設思路。積極創建教師樂教、學生樂學,特色化、和諧化、多樣化的精神家園、學習樂園、生活公園,深化校園文化建設,打造人文校園。

二、創建目標

年7月—xx年12月全面規劃,動員佈署。

⑴精神文化層面:讓全體師生員工在文化觀念、價值觀念、生活觀念等意識形態方面形成共認,創設“一個理念”、“一種精神”,“一種意識”、“一個校訓”、“六種作風, “十個共識”為目標,提煉學校精神,提高全民素養、提升文化品位,建設有特色的人文校園。

⑵物質文化層面:對學校的環境佈置、建築設計、室內外裝飾等物質條件賦予一定的文化內涵,力求做到在潛移默化、耳濡目染中傳遞學校教育信息,滲透學校意志、價值取向和培養目標。充分發揮育人作用,激勵學生、教育學生。

⑶制度文化層面:形成校園內豐富多彩的各種制度,讓制度內化為個體符合制度規範的自覺要求。通過制度的貫徹、執行把外在要求轉化為內在的需要,進而形成一種良好的制度文化氛圍。

⑷文化活動層面:搭建各種活動平台,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中去參與,感受校園文化的魅力,讓學生得到潤育和豐滿人,塑造自己完善人格。

⑸人文化的研培層面:把高標準的塑造教師人格形象、增強教師人格魅力,提升教師的業務技能,放在首位。建立人文化的研培體系,外塑儀表,不斷完善自我形象;內修素養,不斷提升自我內涵;夯實本位,不斷升級自我能力。採用“在學習中夯實基礎、在研究中發展創新、在反思中提升理念、在互動中共同成長的研培方式,內外兼修,努力塑造 有品位、有魅力”的典型教師。

⑹人文化的課程層面:在人文化的管理體系下建立以“人文教育”為特色的課程體系。整合顯性課程,落實新課改精神;挖掘隱性課程,積澱文化底藴;開發校本課程,系統開設“2+x”拓展性課程,強化習慣養成,關注學生個性發展、終身發展,努力塑造高素質人才。

⑺人文化的關愛層面:建立“一種良好的師生人際關係”,構建人性化的關愛體系,開設心靈驛站、開展網上溝通、實施心理輔導機構等關愛教師的身心健康;充分的挖掘教師的智慧和才能,設立最佳創新獎、探索獎、進步獎,園丁獎,最有希望獎、顧全大局獎、比翼雙飛獎和和諧團隊獎等,關愛教師的精神需求;關愛教師的家庭生活,讓家庭生活充滿的人本關懷。

年1月—xx年12月按指標建成人文校園。

年1月—xx年10月實施研究,總結提煉。

年10月—xx年12月自評申報,考評達標。

到xx年,學校達標建設成為人文校園,師生人文精神和人文素養全面提升,學校充滿人本關懷,學校更具特色、品牌和亮點。

三、創建原則

1.思想性原則:堅持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堅持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及社會主義榮辱觀統領人文校園建設。

2.人本性原則: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高度重視人在人文校園建設中的作用,把教育人﹑培養人、感染人、激勵人作為人文校園建設的工作方向。

3.科學性原則:人文校園的建設需要科學、規範的運作。從方案的設計到規劃的擬定,從人文精神的提煉到人文景觀的建設,從辦學理念的提升到辦學思路的調整,都需要堅持科學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4.動態性原則:校園人文具有發展性﹑動態性等特點,要有前瞻意識,堅持與時俱進,弘揚時代主旋律,體現發展主題。

5.整體性原則:人文校園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要整體規劃、統籌兼顧、分步實施。要做到整體格局與建築相宜、語意與區(室)相宜、裝飾與環境相宜、圖案與文字相宜、歷史與現實相宜、動態與靜態相宜、美感與育人相宜。

6.特色化原則:在人文校園建設中,做到規劃和設計格調鮮明,內容的選擇和編創具有創意,既注重規範要求,又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形成自己的特色與風格。

7.主體性原則:始終堅持以學生為本的觀點,注重學生人文素養和人文精神的形成和發展。

8.體驗性原則:注重學生的主體參與和活動體驗,促使學生通過體驗轉變觀念。

9.薰陶性原則:藉助有益的人文素材和人文環境給學生以潛移默化式的薰陶。

10.創新性原則:建設與實施要圍繞培育人文精神,提升人文素養,建設高格調、高水平、高質量校園文化為目標,敢於創新,勇於實踐,以科學的創新精神指導和組織實驗工作,力求在培養途徑和模式構建上有新突破。

四、主要任務

㈠突出核心性,搭建學生理想信念教育體系及新平台

1.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涵

⑴明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

①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

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

③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

④社會主義榮辱觀

⑵明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在結構

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靈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題;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髓;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

2.加強對國小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途徑方法構建和實施

⑴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工作

創建開發機制,挖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素材和人文教育培養資源。確立篩選原則,按照培養的具體目標和要求歸類提煉素材和資源,以此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素材和人文教育內容體系,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和人文教育”系列校本教材。

把加強學科教學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和人文教育作為課程改革、教育教學科研和校本教研的重要內容,優化課程體系,着力建設充滿人文氣息的“人文課堂”,在《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學科課程中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要素的教學,在學科教學中寓人文教育於學科教學中;在地方課程中開設系列人文選修課;在活動類課程中,貼近生活、體驗感悟、得以內化;在校本課程中設計“2+x”拓展性課程,拓展人文教育領域,實現其健康的意志品格塑造、廣博的文化知識滋養、高雅的文化氛圍陶冶、優秀的文化傳統薰染和深刻的人生實踐體驗。加大素質教育推進力度,促進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⑵深入推進唱紅歌、讀經典、講故事、傳箴言活動

紅色歌曲、經典名著、革命故事、勵志箴言等藴藏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豐富內容。構建以“唱讀講傳”四位一體活動體系及內容,傳唱勵志、感恩、校歌班歌等歌曲;讀經典;講故事;傳箴言。構建實施方案、操作流程,實現活動的制度化、常態化、普及化和精品化,使之成為弘揚主旋律、提振精氣神的有效載體、成為學校塑魂工程和素質教育創新工程。

⑶組織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巡迴宣講和專題講座

成立學校、年級、班級宣講團,深入到各學區、各年級和班級廣泛宣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讓每一個學生知曉其基本內涵和精神實質。邀請專家學者和有專門研究的學生家長來校舉辦專題講座、專題報告會和專題輔導會,以榜樣的力量帶動和推動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學習,並不斷將活動引向深入,取得實效。

⑷依託學生社團、小組活動廣泛開展學習研究活動

依託少先隊、學習小組、興趣小組等社團,組織學生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學習活動,在主動學習、自主學習中瞭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和精神實質。加強對學生學習型社團活動的領導和指導,指派教師擔任學生社團的指導教師,加強對社團學習研究活動的指導。加強對學生社團負責人的學習培訓,着力提高他們的理論素養和組織社團成員學習研究的能力。

⑸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網絡教育平台

在校園網站、班班通、qq羣、紅領巾廣播站上開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研究專項平台,圍繞其基本內涵,分別設置相應欄目,並將有關學習資料、理論文章和工作文章注入到欄目中,供廣大學生們學習使用和借鑑。

⑹開闢多種形式對學生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

利用升旗儀式、班隊會、傳統節日、重大慶典等時間,通過領導講話、國旗下講話、主題班會、演講賽、辯論賽、徵文賽、黑板報和開辦宣傳櫥窗等方式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

3.切實加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工作的領導

⑴建立健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

建立健全黨政統一領導,部門各負其責,全校大力支持、學生自我教育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形成全校共同關心支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強大合力。教導處、德育處加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工作統一規劃、組織協調、具體指導和督促檢查。年級組、班主任和任課教師,要切實負起責任,將教育工作落到實處。

⑵建立完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保障機制

對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任務,建立完善保障機制,要加大經費投入,不斷改善條件,部門幹部、建立指標評估考核班主任和教師工作,設立專門的表彰制度和獎勵制度,確保教育的各項工作順利開展。

⑶建設一支高素質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工作者隊伍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育者隊伍素質的高低、工作的態度和精神狀態。構建一系列措施,提高隊伍的思想政治素質,形成一支政治可靠、作風頑強、結構合理、相對穩定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專兼職教育工作者隊伍。

㈡突出特色性,鍛塑、凝練校園精神文化“一個理念”、“一種精神”,“一種意識”、“一個校訓”、“六種作風, “十個共識”

1.提煉學校辦學理念

辦學理念是學校文化的靈魂。它不是簡單的外在植入過程,也不只是僅僅體現學校的辦學思想,而是一個在追求教育本質的過程。校園文化建設應通過提煉體現時代要求的辦學育人理念,形成精神文化。學校教育就是為完滿生活作準備。作為基礎教育,就是習慣加特長的教育。好的習慣成就孩子的一生,加強師生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深化課程改革、促進學校協調科學發展是我們不懈追求的目標。把學校的辦學理念定格為“習慣成就一生”並加以闡釋,豐富其內涵,使之成為辦學、治校、育人的指導思想和行動準則。

2.塑造一種精神。培養狼道精神。

3.培養一種意識。用“大福利觀”引導全體教師樂於奉獻。

4.踐行一種校訓。“踏實做事,誠信為人”

5.打造六種作風。(校風、黨風、幹風、教風、學風、班風)

積極向上的校風

形成全體師生員工認同的共同文化觀念、價值觀念、生活觀念,形成健康和諧,踏實肯幹,積極向上、不斷奮進、情滿校園的校園風氣。編制校賦,創作校訓,設計校旗、校徽,讓其圖文並茂,寓意深刻;創辦校報、校刊、校歌,確定校樹、校花體現本校特色,反映學校師生的文化生活;建立校史陳列室、榮譽室,展示學校歷史變遷、重大事件、典型人物和素質教育成果;建成校內人文基地,使全體師生對學校精神具有認同感和自豪感。

3.錘鍊敬業奉獻的教風

加強人文建設,煥發校園人文生機,最根本的是加強教師人文建設,一所學校人文品位的高低,教學質量的優劣,關鍵取決於教師羣體素質。在倡導班子要具有“忠誠人民的教育事業”,讓教師把“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理念;教師樹立為人師表、治學嚴謹、認真負責、耐心細緻、開拓進取的良好風氣;骨幹、名師制定工作和教師幫扶計劃下,錘鍊出敬業奉獻的教風。

4.培育勤奮進取的學風、班風

加強對師生的教育和引導,通過各種載體和形式將社會所倡導的價值觀念、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以啟迪、薰陶、感化等方式潛移默化地引導和規範師生的思想行為,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衞生、行為等習慣,以此建設勤奮努力、積極向上、認真誠信、充滿興趣、樂於探究的良好學風、班風,引導師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他人的事情幫助做,集體的事情一起做。

6.達成“十種共識”。 即一校徵、一校旗、一刊、一歌、一樹、一花、一陳列室、一榮譽室、一展示室、一基地”

5.建立一種關係。即建立一種團結和諧的人際關係

把人文校園建設與文明單位建設融為一體。努力構建 “領導、教師、學生、家長”羣體的新型關係,即“領導與朋友” “師長與朋友” “朋友與朋友”的關係。構建一種平等、和諧、融洽、友愛人際關係。

㈢突出品位性,創建優雅的校園物質文化

校園物質文化包括校容校貌、教學實施、生活資料等等,是人文校園的外在標誌,更是人文校園生成的條件。它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學校的文化風格和精神風貌。

1.營造靚麗和諧的校園自然環境

構建人性化的自然環境,創建花園式的綠化環境,把校園綠化、美化、淨化“三化”工作落實到位。

2.打造現代化的校園網絡環境。構建完善的校園網絡系統、創建完善的校園文化網站,為校園的文化內涵注入了現代化的氣息,強大的信息交流平台和文化交流平台。

3.塑造高尚優雅的校園人文環境

⑴形成濃郁的標語、標識文化。

在校門口、球場邊、教學樓、樓層走廊、學術廳、功能室、在教室、懸掛標語。在校道門口,樓梯口拐彎處,辦公室、綠化帶等醒目位置設置標識。建設警示標語,徵集各種警示標語,與文化標語相得益彰,彰顯人文校園特色。

⑵形成豐富多彩的櫥窗文化,展板文化,牆體文化,建成溝通信息和進行思想交流的園地,學生文化活動的陣地。

⑶開闢主題鮮明的樓層文化。各個樓層確立不同的主題,分別建成“藝術走廊”、“名人走廊”、“科技走廊”、“雙語走廊”、“隨筆走廊”“靈動走廊”等主題鮮明的樓層文化。

㈣突出規範性,建設完善學校制度文化

建立規範有序的管理機制、形成有效的規章制度,實施人性化管理。規範學校人性化建設實施行為。

1.建立三級管理機制

成立校級領導班子統籌規劃制定發展目標,學校教導處、德育處制定工作計劃負責組織實施和全過程管理,年級組和教研組擬定學期計劃,組織研培活動,負責反思總結。形成高效運作的管理機制。

2.建立健全各項可行的規章制度

建立學校人文校園建設管理辦法和實施意見,領導小組的例會制度,人才培訓制度,學校經費管理制度,領導小組管理職責,教導處德育處工作職責,年級組和教研組工作職責,教師常規管理要求,研培制度,實施綜合評價量表,課程資源開發制度,學校人文校園建設民主參與決策制度,科學規劃制度。

3.建立民主參與機制

發揚民主管理,建立領導小組議事例會規則,搭建民主管理通道,形成教代會、專家、教師、家長共同參與的民主管理機制決策校園人文建設。

4.建立課程開發機制

挖掘人文教育素材,建立篩選原則,評估素材價值,制定標準分類,構建人文教育內容體系,確立編制原則,構建校本教材。

5.建立活動實踐機制

建立活動實踐系列制度及方案,設計多樣化活動形式,構建操作流程,評估活動效果,在實踐中促進師生人文素養的形成。

6.建立環境薰陶機制

建立多樣化的人文物質環境,以個體和集體的方式引導學生體驗,反思行為內化自我。

7.建立考評機制

建立教師工作考評細則、師德師風考評細則、學生家長考評細則等多項考評制度;建立考評操作體系;每學期學年對教師進行考評。

8.建立多種激勵機制

採取樹立典型,團隊與個人評選,政策獎勵,政策獎勵,鼓勵師生優先發展。

9.自我發展機制

建立外部監控與保障的指導評價體系,建立學校內部組織職責,制度標準,隊伍建設等方面構建的自我評價體系,實行自我評價與外部監督有機結合,實施評價,評估學校人文建的發展程度。

10.建立監督保障機制

建全組織,健全監督評估組織,明確職責,完善制度(支部會,民主生活會、教職工大會等制度,及人文校園建設質量監控制度和評估制度,經費保障制度,做好內部的監督保障工作;建立家長委員會、家長督學團參評制度。)以科學的標準具體操作流程實施,監控評估保障學校人文校園建設的工作。

㈤突出精品性,建立以“人文教育”為特色的課程體系實施教學

優化課程結構,調整課程設置,以基礎類學科課程、活動類課程、探究類課程,勵志修身類課程,拓展課程為基點,建立以“人文教育”為特色的課程體系。培養學生人文精神,人文素養,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和全面發展。

1.基礎類課程。構建“三層六度”新型課堂,滲透人文素質教育。

⑴加強品德與社會品德與生活的教學改革,建立新型課堂,以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

⑵加強體育、藝術課程教學改革。建立新型課堂,豐富學生的人文素養,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和能力。

⑶加強其他學科課程教學改革。分析研究學生人文教育的切入點,建立學科人文教育內容體系。以“三層六度”新型課堂為導向,構建適合於學科人文教育的新課堂。

2.活動類課程。開設間操課,項目內容體現趣味性、特色性、創新性,活動開展多樣性,開展體現流程性即:響鈴後分班教室外排隊—-有序到操場集合---課間操---自編操---分組活動---集合整理總結。以加強發展學生體育能力、習慣、興趣、意識等人文素質的培養。

3.實踐探究類課程。設計人文實踐活動序列內容,確定基本形式,以藝術節、文藝演出、欣賞電影、話劇、藝術表演、參觀博物館、人文景點等活動形式開展藝術薰陶活動,欣賞藝術、感悟人生;以學生科技節、運動會、遠足、拓展訓練、值周管理、對外交流活動、社會調查等活動形式開展實踐體驗活動,參與生活、感受人生。

4.勵志修身類課程。設置勵志修身內容,安排勵志修身內容進入課堂進入活動,開展各類主題活動。提高修養、塑造人生。

5.拓展性課程,以選修類為主,開發校本課程,系統開設“2+x”拓展性課程。

⑴調整課程計劃。每週五下午安排兩課時開設“2+x”拓展型課程。

⑵制定“2+x”拓展課程實施方案,確立指導思想、實施原則、培養目標、“2+x”項目及系列內容、組織形式、管理措施、評價方式。

⑶建立“2+x”拓展課程教學管理系列制度。如項目實施方案、技能培訓安排意見、學期教學計劃、課時教學教學設計、課堂活動記載有評價方案、課後反思。

⑷開發利用“2+x”拓展課程資源。建立校本課程開發機制,挖掘課程素材,建立篩選原則,篩選課程內容,形成科學素養人文素養和人文精神實施內容的系列性、層次性、拓展性和延續性,以此構建“2+x”拓展課程項目內容系列校本教材。即體育類:門球、足球、籃球、乒乓球、跳遠、短跑、踢毽、象棋等。藝術類:合唱團、朗誦、器樂、舞蹈版畫、中國畫、泥塑、十字繡、剪紙、書法。科技勞技類:車模、海模、空模、建模等。

⑸結合學生髮展需求和學校實際設置“2+x”拓展課程項目門類。

①體育類設為田徑類項目:六類跑,一類跳,一類投。四類球,兩類操。兩類民族傳統類項目。

②藝術類

藝術表演:兩種唱。三種舞。三種吹奏樂器。三種鍵盤樂器。中外民族彈撥樂器、打擊樂器等。曲藝,課本劇等。故事、朗誦、相聲、快板等。地方曲藝:方言小品等。

美術:版畫、素描、寫生、中國畫、水彩(水粉)畫、漫畫卡通、電腦繪畫等。工藝、設計,竹木材、土陶藝、紙材、線材、石材、纖維等。塑型、剪紙、刺繡、編結、針織等。

書法:硬筆、軟筆規範化書寫、書法作品等。

攝影:人物、景物、自然攝影;數碼攝影(攝像)、膠片攝影合成等。

③科技、勞技類:

製作:廢舊物體小製作,車模、海模、空模、建模、等製作,電腦設計製作。

科技實驗:

種養植:花草木種植

小課題研究:

科技小發明、機器人項目等。

科技、綜合實踐:研究報告,創新論文和環保徵文,手抄報等。

⑹加強活動教學研究,建立“活動—操作”模式。(建立學習目標,激起學習需要;參與實踐活動;分析活動結果,概括學習所得;反思活動過程,促進遷移運用。)

⑺搭建展示平台。建立“2+x”特色技能展示隊伍,落實名稱 及展示內容;建立展示形式,(校內開闢“文化長廊”,藝術陳列室,公開展示、陳列學生的優秀作品,利用體藝節、科技節、六一節、廣播站、主題班會、縣際活動等,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

⑻是構建“2+x”評價體系。構建以技能標準重點的,促進學生人文素質和特長髮展的“2+x”評價體系。

⑼建立保障措施。加強人、財、物三方面投入,改善活動實施和教學條件。

㈥突出主體性,搭建人文化的研培新體系

1.外塑儀表,師德教育為核心,開展“超越自我、做有思想、有能力、高品位的人”系列活動, 不斷完善自我形象,努力塑造具有“大愛心”、“大智慧”、“大胸懷”的新時代教師形象。

2.內修素養,建立理論學習制度,對話交流制度,課題研究制度等;構建三層次,個人層次、自我反思;小組層次、同伴互助;集羣層次、專業引領;開展系列活動,研究“我們的教學問題”、講述“自己的故事”、提高綜合素質 、成立班主任論壇等,不斷提升自我內涵。

3.夯實本位,建立科研工作與常規教研工作整合機制,自學與自練等機制,集體備課機制,採取“走出”與“請進”的學習機制,常規教研活動機制,不斷升級自我能力。

㈦突出系統性,構建全員全過程育人新格局

1.突出一個核心理念

“以人為本、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習慣成就一生”引領學校文校園建設。

2.創設學校精神

⑴一種精神:狼道精神

⑵一種意識:用“大福利觀”引導全體教師樂於奉獻。

⑶一個校訓:“踏實做事,誠信為人”

⑷一個關係:建立一種團結和諧的人際關係

⑸六種作風:校風、黨風、幹風、學風、教風、班風

⑹十個共識:一校徵、一校旗、一刊、一歌、一樹、一花、一陳列室、一榮譽室、一展示室、一基地

3.創設校園物質文化

⑴自然環境:創建花園式的綠化環境,把校園綠化、美化、淨化“三化”工作落實到位。

⑵校園網絡環境:構建完善的校園網絡系統、創建完善的校園文化網站,為校園的文化內涵注入了現代化的氣息,強大的信息交流平台和文化交流平台。

⑶校園人文環境:塑造高尚優雅的校園人文環境

4.建立六套體系

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教育體系

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內涵體系

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內容體系(教材)

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教育教學實施方式

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教育活動實施方式

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教育工作領導體制

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教育工作機制

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教育保障機制

⑵人文校園制度文化體系。

⑶“人文教育”特色課程體系。

⑷人文化的研培體系。

⑸人文化的關愛體系

⑹人文化的評價體系

5.創設十大文化

⑴經典與現代相結合的環境文化

⑵課改與課題相結合的課堂文化

⑶傳承與創新相結合的德育文化

⑷展示與交流相結合的活動文化

⑸人本與規範相結合的制度文化

⑹書香與讀講傳相結合的弘揚主旋律文化

⑺聆聽窗外與勵志修身文化

⑻家校合作與新父母塑造文化

⑼師生共寫隨筆文化

⑽雙語口才交際文化

⑾儒雅與動感相結合的藝術文化

⒍構建推行“六種模式”,促進人文校園內涵發展。

⑴行政管理模式

⑵德育教育模式

⑶課堂教學模式

⑷五種課程改革模式

⑸學習型校園的創建模式

⑹文明禮儀示範校和文明單位創建模式

五、工作保障

㈠提高思想認識

人文校園建設是學校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彰顯校長辦學理念和學校特色的重要形式,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載體和廣闊途徑,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把人文校園建設納入學校整體發展規劃,納入學校常規工作,作為系統工程來抓;整合各種教育資源,通盤考慮,積極推進,力爭在xx年底初見成效,建設具有特色的人文校園。

㈡健全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

學校成立專門的領導機構和工作班子,校長親自掛帥,負總責。下設工作機構負責制訂實施方案和建設標準,開展檢查指導、考核評價等具體工作,全體師生明確目標,明確任務,明確職責,紮實有序地推進人文校園建設。

㈢科學安排,統籌兼顧

學校要將人文校園建設活動與提高教育質量、創建標準化學校和爭創教育名校等工作有機結合起來,以加強校園硬件建設促學校人文環境的形成,以優化學校“三風”促進教育質量的提高,以開展各項校園活動促進學校的育人效益的提升,以人文校園建設促進學校內涵發展,做到人文校園建設與學校其它重點建設工作統籌兼顧,齊頭並進,成效明顯。

㈣加大投入,增強保障

不斷增加對人文校園建設人、財、物等方面的投入,合理安排全體師生參與到“人文校園”建設中來,積極為校園建設獻策獻力;要多渠道籌措資金,保證校園建設必要的合理的經費投入,並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

㈤制定人文校園建設工作要點指導意見

各部門在人文校園建設領導小組的統一指導下,根據各自的工作特點和部門職責,制定具體方案,體現出辦學理念、育人目標並彰顯科學發展、和諧發展、人文發展、持續發展這一特點。

㈥加強督導與評價考核

建立人文校園監督檢查和考核評價制度。加強對人文校園建設各項工作的監督、檢查,定期和隨機對人文校園建設進行過程性檢查、階段性評估和終結性驗收。對特色突出、成效顯著的年級,班級以及有突出貢獻的個人給予表彰。

㈦落實責任追究

對沒有按照規定啟動人文校園建設和敷衍應付的年級,班級以及個人,要追究責任,同時取消學校的年度創優評先資格。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fangan/shishi/wxo6p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