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方案 >企劃文案 >

國小五年發展規劃

國小五年發展規劃

(XX-XX年)

國小五年發展規劃

一、學校背景分析

(一)外部背景

XX年07月30日,《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 (XX-2020年)正式頒佈實施。《綱要》在關於義務教育方面的規劃中指出:注重品行培養,激發學習興趣,培育健康體魄,養成良好習慣;嚴格執行義務教育國家課程標準、教師資格標準。深化課程與教學方法改革,推行小班教學。配齊音樂、體育、美術等學科教師,開足開好規定課程;增強學生體質。科學安排學習、生活、鍛鍊,保證學生睡眠時間。大力開展“陽光體育”運動,保證學生每天鍛鍊一小時,不斷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保護學生視力。在教學中,把減負落實到中國小教育全過程,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學習、健康快樂成長。

XX年08月31日,温總理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教育發展要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需求和全面提高國民素質的要求。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和傑出人才,關鍵要深化課程和教學改革,創新教學觀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着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要為學生創造充分的自由發展空間。注重維護學生的尊嚴和人格,尊重學生的意願和選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提高教師的素質。教育是心靈與心靈的溝通,靈魂與靈魂的交融,人格與人格的對話。教師應該成為傳道、授業、解惑者,成為具有教育智慧的學者,成為人格修養的楷模。國家教育機關對未來五年教育的發展提出了明確的目標。

xx區xx國小地處城鄉結合部。學校周邊居民社會文化狀況比較特殊,由原來當地農民轉為的居民、外來務工人員等組成。這些成員經過了改革開放初期的彷徨、經濟快速發展、資本增加、社會市場熱點突變、生活成本和壓力增加等的過程,而賴於生存的土地卻成為了廠房、公園,這對於文化素質相對較低的村民來説,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再加上外來人員的衝擊,使村民產生嚴重的浮躁心理,這直接影響到學校的教學和管理。

上述因素為我們城鄉結合部學校在未來五年的發展,提出了極大的挑戰。

(二)內部背景

1、學校概況

我校創辦於1948年, XX-XX年規劃中,學校對校園環境做了進一步的美化,挖掘了以開放、親和為風格的憩園、棋藝園、植物園、實踐勞作基地、生物園、運動場、風雨活動區等的教育功能,在硬件設施上:建設了移動教學實驗室、擴大了多媒體電教室、軟件製作室、語音室、勞作室的教育功能,改建了電腦室,自然室、美術室、圖書室、音樂舞蹈室、檔案室、心理輔導室等繼續發揮着正常的教育功能。在信息化及教育軟件建設上:各班和專用室安裝了多媒體教學平台和校園網,每位教師配備了辦公電腦,安裝了教學軟件系統,學校現有資源能夠充分滿足教學的需要,100%教師掌握了使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基本技能,90%的教師在備課、上課時把信息技術作為教學的手段。

2、學生社區狀況

學校目前有12個教學班,學生513人,每班人數符合教育局的規定。由於學校地處城鄉結合部,隨着外來人口的不斷增加,學生户籍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外地生源與本地生源比約為3:2。外地生和本地生的價值觀、家庭文化背景、目標訴求、學生家長及學生的素質不同,甚至有很大的區別,家長及社區居民的不良風氣對學生的負面影響嚴重,家庭教育比較落後,這種狀況制約着學校教育的有效性;另一方面,社會教育資源相對缺少,制約了學校運用現代教育手段進行教學的發展,這給教學增加了複雜性。

3、師資構成

學校現有任教教師30名,大學本科學歷24人,佔80%。中級職稱15人,佔50%,平均年齡 歲,35歲以下教師16人,佔53.3%,骨幹教師隊伍初步形成,有4名區學科中心組成員,有一名市特約教研員。這給我校的發展提供了堅強後盾。

4、學校發展的基礎優勢

(1)學校管理方面:

學校已形成依託現代信息技術的管理手段和制度,堅持“科研興校、校本興教”的辦學理念,以“學習着、快樂着、成長着”為辦學宗旨,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學困生的轉化,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素質教育的運行機制趨於成熟。

(2)教師隊伍方面:

學校已經建立一支年輕、團結、和諧、進取、樂於奉獻、具有凝聚力的中層幹部隊伍,擁有一批年輕、高學歷的教師隊伍。

(3)教育科研方面:

在XX-XX年規劃中,學校完成了全國教育科學規劃“xx”教育部規劃課題“信息技術環境下學與教方式變革與學習績效研究”的子課題----《信息技術環境下城鄉結合學校管理方式及其變革的研究》;市青年專項課題〈校本課程開發促進教學工作的機制研究〉等課題,現在立項正在研究的課題有區級小課題5個、區級獨立立項課題4項、區moodle課程建設項目2項、教育基金會項目學習項目1項、市特約教研員項目1項。學校把課題研究融入到課堂教學和學校活動當中,通過參與課題研究,教師的科研意識和科研能力不斷加強,科研氛圍日益濃厚。在課題研究中成長了一批教師,也取得了一些成果。

(4)教學質量方面:

學校主要抓學困生的轉化和優秀生能力的培養,通過近幾年的努力,教學質量穩步提高,學生學習基礎紮實,得到了家庭、社區和家長的認可。

5、問題存在的因素

(1)外部因素

學校地處城鄉結合部,社區主流文化不明、人員複雜、文化素質較低,社區存在許多負面教育的因素,家長對子女教育的方法缺泛,家庭、社區、學校的教育不能形成合力。這種狀況使學校要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對家長、社區、家庭的不良因素進行干預。

(2)內部因素

1)教師的科研能力和意識雖然已經得到提高,還不能滿足學校和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部分教師參與教學改革的主動性、積極性、教育觀念有待更新,教學的方法和手段有待改進。

2)學校基於現代教育技術的管理制度還需進一步完善,實施素質教育的導向機制、監控反饋機制、評估激勵機制等需要進一步完善。

3)教師自我成長的意識、互助學習小組、科組、團隊的構建,教師在教科研、教學生活方面的團隊互助意識和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

4)對現有教學資源、資料缺少科學和系統的管理,對現有教學資料的歸類分析的意識不強,一些好的資料、資源發揮不出經驗性、拓展性的作用。

二、學校發展思路

(一)理性思考

根據學校目前所處的內、外部環境和現狀,在硬件設施,教育教學質量、教師專業發展等方面有了一定的改善和提高,但互助學習小組、科組建設、學生素質、家校聯繫、科技教育、特色教育等方面與區教育局的要求還存在比較大的差距,這就要求學校在今後的五年時間裏,要堅持以人為本,優化教育資源,規範教育教學管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高教科研對課堂教學促進的途徑研究,加強領導班子和教師隊伍建設,凸顯辦學特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進一步鞏固和改善良好的校風、教風和學風,為學校的可持續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基礎。

(二)基本定位

通過五年的努力,學校的綜合辦學水平得到進一步的提高,領導班子和師資隊伍建設得到加強,學校形成毽球和跳繩、機器人項目的辦學特色,教育教學質量進一步提高,形成以科研促教研,以科研促提高的發展之路,構建以科組為龍頭的校本研訓學習共同體。形成:科組建設----教師發展-----改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模式。

(三)工作重點方向

1、提高信息技術教育的有效性。

2、加強研究型組織和教師專業發展的建設。

3、通過特色建設逐步形成學校教育品牌。

4、加強德育教育,優化常規教育體系。

5、優化科研課題研究工作,提高課題研究促進課堂教學的質量。

6、家校聯繫及學困生的轉化。

7、學業測評促進學生持續發展的探索。

三、學校發展總目標

圍繞“科研興校,校本興校”的辦學宗旨,全面推進以新課程為核心的素質教育。改善學校基礎設施和環境建設,優化常規教學管理,

通過“問題研究”、“優秀科組建設”、“同課異構”等活動構建研究型科組;通過專家引領、實踐反思、同伴互助提高教學能力,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健全管理制度,規範管理工作,創建信息科技特色學校;加強環境教育,提高環保意識,創建省綠色學校;加強家校聯繫,拓展學生培養的途徑,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四、學校規劃的分項子目標、學年度目標和主要任務及措施

(一)學校管理

總目標: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管理理論,加強品牌學校建設。通過創建安全文明校園、廣東省綠色學校,xx區德育教育示範學校等活動,促進學校的規範、科學、和諧發展。圍繞“科研興校,校本興教”的辦學宗旨,全面推進以深化新課程改革為核心的素質教育,轉變教師的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學習方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加強領導班子和師資隊伍的建設,提高教師的服務意識。通過科研課題研究,形成以科研促教研,以科研促發展的發展之路,構建以科組為龍頭的校本研訓學習共同體,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學年度目標,主要任務及措施

學年度

目 標

任務及措施

備 注

XX

學年

1、啟動創建省綠色學校工作

2、創建德育教育示範學校

1、完善相關管理制度。

2、加強領導班子對現代教育技術的學習,提高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管理學校的能力。

3、以創建綠色學校為平台,加強學生的環境教育,提高環保意識。

4、加強少先隊工作。

按省綠色學校和德育示範校的相關要求開展工作

XX

學年

繼續創建省綠色學校;

1、培訓檔案管理人員,提高日常檔案管理的能力。

2、把環境教育滲透到課堂教學中,挖掘課堂教學的切入點對學生進行環境意識的培養。

把相關要求融入到教學和學校管理中

XX

學年

1、啟動創建安全文明校園工作

2、繼續創建省綠色學校;

1、進一步加強法制學習,提高師生的法制意識。

2、進一步健全法制建設,提高教師依法教學的水平。

3、加強家校聯繫,積極參與社區的法制建設,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創建健康、文明、和諧的成長環境。

4、把環境教育滲透到課堂教學中,挖掘課堂教學的切入點對學生進行環境意識的培養。

按照安全文明校園及省綠色學校的相關要求開展工作

XX

學年

1、創建安全文明校園

2、繼續創建省綠色學校;

1、繼續加強法制學習,提高師生的法制意識。

2、繼續健全法制建設,提高教師依法教學的水平。

3、加強家校聯繫,積極參與社區的法制建設,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創建健康、文明、和諧的成長環境。

4、把環境教育滲透到課堂教學中,挖掘課堂教學的切入點對學生進行環境意識的培養。

按照安全文明校園及省綠色學校的相關要求開展工作

XX

學年

創建省綠色學校

1、進一步深化環境教育,提升學校環境教育內涵。

2、加強家校聯繫,積極參與社區的法制建設,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創建健康、文明、和諧的成長環境。

3、把環境教育滲透到課堂教學中,挖掘課堂教學的切入點對學生進行環境意識的培養。

4、歸納整理環境教育相關資料,申報少綠色學校。

(二)課堂教學

總目標:通過科組教研,網絡教研、參與課題研究等活動,提高教師創造性運用教材的能力和意識,健全備課制度、評課制度、作業批改等制度,規範教師的教學行為,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建立和諧、文明、進取的班級氛圍,學生形成良好的、健康的學習和行為習慣。

學年度目標,主要任務及措施

學年度目標,主要任務及措施

學年度

 標

任務及措施

備註

XX

學年

1、學生學習習慣好,學習的主動性較強。

2、教師把握教材的能力強,能從教材的深度、廣度去挖掘教材的內涵。

3、反思型、研究型、學習型優秀科組的建設初具模型。

4、初步實現有效教學,期末檢測合格率在85%以上。

5、教學制度合理,教學常規工作按制度順利開展。

1、加強集體備課和校本培訓,完善行政隨堂聽課制度。

2、校外參與校際協作聯盟,組團發展的策略;校內師徒結隊子,以弱帶強,促進整體師資的提高。

3、啟動優秀科組評比。

4、在實踐中不斷完善教學管理制度。

5、舉辦各種學生競賽活動。

XX

學年

1、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強,大膽嘗試,勇於創新。

2、教師能靈活恰當地把握教材,理論水平較高,教學創新意識強。

3、反思型、研究型、學習型優秀科組的建設逐漸完善,各科組培養出一支善於反思、善於學習的教師隊伍。

4、實現有效教學,在保證合格率85%以上的同時,培養部分優秀生。

1、加強集體備課和校本培訓。

2、參加聯盟及對外課例研討。

3、開展優秀科組的評比活動。

4、舉辦各種學生競賽活動。

5、參加各級學科教學及論文評比。

XX

學年

1、學生學習習慣好、學習主動性強,有一定的創新能力。

2、建設好反思型、研究型、學習型優秀科組,形成一支反思型、研究型、學習型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3、課堂教學效率高,學生期末檢測合格率在95%以上。

1、充分利用課題研究成果來促進教學工作。

2、舉辦教學比賽,促進課堂教學效率地提高。

3、評比優秀科組。

4、舉辦各種學生競賽活動。

5、搭建平台,使積極向上的老師外出學習。

XX

學年

1、班風、學風好,學生養成熱愛學習的習慣,具有主動發展的意識。

2、建設好反思型、研究型、學習型優秀科組,形成一支反思型、研究型、學習型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3、課堂教學效率高,學生期末檢測合格率在90%以上。

1、充分利用課題研究成果來促進教學工作。

2、舉辦教學比賽,促進課堂教學效率地提高。

3、評比優秀科組。

4、舉辦各種學生競賽活動。

5、搭建平台,使積極向上的老師外出學習。

XX

學年

1、班風、學風好,學生養成熱愛學習的習慣,具有主動發展的意識。

2、建設好反思型、研究型、學習型優秀科組,形成一支反思型、研究型、學習型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3、課堂教學效率高,學生期末檢測合格率在90%以上。

1、充分利用課題研究成果來促進教學工作。

2、舉辦教學比賽,促進課堂教學效率地提高。

3、評比優秀科組。

4、舉辦各種學生競賽活動。

5、搭建平台,使積極向上的老師外出學習。

(三)幹部隊伍建設

總目標:通過理論學習和實踐,塑造一支理論水平高、管理能力強,有創新精神的幹部隊伍。

學校管理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管理者的素質,因此,加強黨、政、工、青、團負責人的管理能力,增強他們的責任心和創新能力,塑造一支具有較強理論造詣、先進管理理念、有創新意識和能力的幹部隊伍,對學校實現發展目標至關重要。

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1、繼續利用行政例會及業務學習時間,進行教育理論和時事政治學習,更新教育觀念。

2、加強自我修養建設,提高教學和管理能力。幹部要在教學工作中加強自律,身先士卒,做出表率;在管理過程中要不斷加強學習,主動創新,在實踐中成為一個學者型的管理者,塑造樂於奉獻、勇於開拓、與時俱進的管理人員。

3、實行 中層幹部聽課和對口班級、對口教師跟蹤制度,要深入一線、深入課堂,瞭解教學、瞭解學生,傾聽教師的聲音,知道教師的需求,盡努力為教師的教學工作和學生的學習提供服務。

4、重視後備幹部的培養。完善後備幹部的選拔標準,制訂後備幹部培養計劃,定期接受專家指導,在學校工作實踐中鍛鍊和提高管理能力,建立一支穩定、團結的後備幹部隊伍。

(四)總務工作

總目標:加強學習,熟悉後勤工作的相關法律及工作流程;優化、美化校園環境,建立物美價廉後勤服務保障體系;加強校園基礎設施、教學設備的規劃和更新,以“服務.保障”為宗旨,提高後勤管理水平。 主要工作:

1、加強後勤人員的思想政治學習和職業道德建設,進一步引導後勤人員注重崗位形象,牢固樹立為全校師生及學校教育教學工作服務的思想,做到工作主動及時到位。

2、加強日常過程管理,加強各項設施的維護,定期檢查與核對固定資產,及時做好固定資產的入庫及報廢工作。

3、學校校園文化建設,根據學校特色創建工作及教學需要逐步建立精、細、美、有內涵的校園環境。

4、校園地面的零星建設及課室的裝修工程。

5、語音室的報廢及電腦室的電腦升級項目。

6、學校跑道及籃球場的翻新工程。

7、會議室及電教室的改建工程。

8、探究實驗室、音樂室、美術室的建設與翻新工程。

(五)教師專業發展

總目標:引導教師參與科研課題的研究,把校本研訓與科研課題研究相結合,提高教師自我發展的意識和能力,在實踐中轉變教學觀念和方法,總結出符合自己和學生的教學方法,成形自己的教學特色;以人為本,加強骨幹教師、新教師的培養,通過建立“一帶一”的成長互助機制,建立“請進來,走出去”的培訓機制,建設一支以科組為龍頭的科研型教師隊伍。

主要工作:

1、加強對教師自我發展的意識教育,提供自我發展的途徑和方法,引導教師將工作與實現自我價值相聯繫,在工作中體驗成功。

2、致力於研究型科組的建設,促使教師養成勤於讀書、勤於採擷的好習慣,做研究型的教師。倡導善於規劃、選擇性地學習、批判性地思考、創新性地實踐的自我發展氛圍。

3、組織教師參與科研工作,以校本教研、問題研究、科組建設、項目研究為主渠道,促使教師在研究狀態下工作,通過寫實驗案例、論文、研討課例、反思等活動促使教師不斷地成長。

4、探索適合課程改革的校本培訓模式。採取走出去、請進來、“一帶一”、“組團互助”、網絡教研等形式,解決教師在課堂教學和課題研究中遇到的問題和困惑,建立一個動態的,持續發展的,促進教師素質不斷提高,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教師培訓模式。

5、搭建舞台,指導、支持教師參加各類競賽活動,鼓勵教師發表論文、參與編寫校本課程,向着研究型或專家型教師目標不斷前進。

6、要加強對骨幹教師、青年教師的培訓,重視對青年教師和骨幹教師的思想建設。

學年度目標,主要任務及措施

學年度

目標

任務及措施

備註

XX

學年

引導教師參與科研課題的研究,在實踐中轉變教學觀念和方法,建立“一帶一”的成長互助機制,建立“請進來,走出去”的培訓機制。

1、舉辦知識講座。

2、建立“一帶一”成長互助小組。

3、組織參與課題研究。

4、組織教師參加各類競賽。

5、有計劃地組織教師參加培訓。

6、制定優秀科組建設指導意見,引導科組科學、有效地發展。

XX

學年

組織教師參與科研工作,以校本教研、問題研究、科組建設為主渠道,建立學習型科組,促使教師成長。

1、舉辦知識講座。

2、建立“一帶一”成長互助小組。

3、組織參與課題研究。

4、組織教師參加各類競賽。

5、有計劃地組織教師參加培訓。

6、撰寫教學案例、教學反思、論文等。

XX

學年

探索適合課程改革的校本培訓模式;搭建舞台,要加強對骨幹教師、青年教師的培訓。

1、舉辦知識講座。

2、建立“一帶一”成長互助小組。

3、組織參與課題研究。

4、組織教師參加各類競賽。

5、有計劃地組織教師參加培訓。

6、撰寫教學案例、教學反思、論文等。

(六)德育工作

總目標:探索走進孩子心靈的德育工作途徑,建立友愛、互助、和諧的校園氛圍,通過培養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把學生培養成舉止文明、有責任感和愛心的具有創新意識的孩子。

1、加強德育工作隊伍的建設。健全校內少先隊幹部隊伍的建設,以以先隊幹部帶動學生形成正確的生活觀、世界觀。

2、探索構建家庭、社會、社區三方共同參與的區域德育途徑。

3、樹立大德育觀,各科滲透德育。把德育工作滲透到各門學科之中,貫穿於學校工作的各個環節,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素材、資源教育引導學生。

4、健全德育方法。

(1)構建德育目標系列。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制定各年級德育目標,使各年級的德育目標具有系統性和連續性。把德育系列目標用於指導學校、班主任、少先隊、班級文化建設等工作的指引。

(2)利用國旗下的講話,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利用每星期國旗下的講話,分主題和常規德育工作,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3)發揮班隊課的作用。依據德育目標系列,充分利用班隊課的時間舉行觀看故事片、講身邊的故事、新聞評論、廉潔修身學習、民族大家庭教育等方式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4)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優勢。充分利用和拓展校訊通、家校聯繫手冊、基於網絡的家校聯繫平台等,與學生家長溝通聯繫,對學生進行共同的教育。

5、 校園文化建設。

德育的首要任務是要影響人格,形成符合社會標準的美德,而美德的培養不能靠説教,必須靠感染,靠"動情"。在校園文化建設的過程中要設計能觸動學生心靈的人文教育環境,營造和諧温馨的人際氛圍,讓學生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在“動情”中培養良好品德。

(1)校園硬件建設中設計德育環境,加強校園運動設施的建設與維護,加強綠化的維護、交通、防火、食品衞生、防病防毒、讀書勵志等方面的常規建設與文化宣傳。

(2)創建平台,讓學生參與校園文化建設,組織學生參加主題班隊會、出牆報、組織活動、主持紅領巾廣播站、講故事,參加讀書節、藝術節活動,參加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責任心、愛心、自主能力、創新精神。

(3)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開設和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舉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在活動中發掘學生內在的潛能與力量,為學生排憂解難,幫助學生健康成長。

(4)家校共同聯手,辦好家長學校。繼續實行家長開放日活動,請家長到校開家長會、聽課,參加讀書節、體藝節等活動,讓家長了解學校的管理,實地感受孩子的學校生活。

6、以體育特色學校建設為突破口,加強學校德育特色的建設。通過毽繩體育特色的建設和發展,進一步普及和深化教育的內涵,使學生在特色體育活動中增強團結協作、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提高班級的凝聚力。

(七)科研工作

總目標:提高課題研究的質量,把課題研究與課堂教學相結合,通過課題研究深化課程改革,構建教師教學特色,構建學校品牌,提升整體辦學水平。

近年來學校先完成和參與了省、市、區級的課題研究,課題的類型有子課題、獨立立項的一般課題、小課題、青年專項、特約教研員等課題,課題的性質涵蓋了理論探討、資源建設、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等方面。參與課題研究的老師達到100%,負責課題的老師有10人,一大批課例和論文獲得獎勵,老師們對課題研究有了較深厚的基礎,這給我們在下一階段的科研研究工作具胡積極的意義。擬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實施:

1、進一步明確研究的目標: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2、把課題研究的內容進行分析,細化,一方面從宏觀的、縱向的制度、模式研究;一方面,與各科的特點相聯繫的橫向研究,把課堂教學的工作與課題實施緊密結合起來,把課題研究的內容落實到備課、批改作業、課後輔導、課堂的教學的過程當中。

3、探索機器人的教學,建立機器人實驗室.以機器人教學為突破口,深化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

4、整合各課題間的“共性”,優化資源,發揮資源使用率的最大化。

學年度目標,主要任務及措施

學年度

目標

任務及措施

備註

XX學年

完善課題領導小組及課題管理制度,提高課題負責人和課題實施者的水平;健全課題實施和保障機制;組織課題按計劃實施。

1、完善課題領導小組。

2、課題負責人和實施者的培訓。

3、按照區科研辦的課題管理辦法進行課題管理。

4、指導課題中期檢查,調整實驗方案,改進實驗方法和手段。

5、課題結題,區級一般課題2項,區級小課題5項。

按區科研辦的課題管理辦法和各課題實施方案具體實施。

XX學年

加強課題實施的監控與管理;把課題實施與教學過程相聯繫,通過課題的實施促進教師的成長,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1、加強課題的監控與管理。

2、課題負責人和實施者的培訓。

3、按照區科研辦的課題管理辦法進行課題管理。

4、指導課題中期檢查,調整實驗方案,改進實驗方法和手段。

5、申報區、市、省級課題。

按區科研辦的課題管理辦法和各課題實施方案具體實施。

XX學年

組織課題結題;推廣課題研究成果。

1、組織課題結題。

2、撰寫結題報告和實驗總結。

3、編寫教學案例和校本教材。

4、moodle課題結題。

按區科研辦的課題管理辦法和各課題實施方案具體實施。

XX

學年

加強課題實施的監控與管理;把課題實施與教學過程相聯繫,通過課題的實施促進教師的成長,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1、加強課題的監控與管理。

2、課題負責人和實施者的培訓。

3、按照區科研辦的課題管理辦法進行課題管理。

4、指導課題中期檢查,調整實驗方案,改進實驗方法和手段。

XX

學年

加強課題實施的監控與管理;把課題實施與教學過程相聯繫,通過課題的實施促進教師的成長,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1、加強課題的監控與管理。

2、課題負責人和實施者的培訓。

3、按照區科研辦的課題管理辦法進行課題管理。

4、指導課題中期檢查,調整實驗方案,改進實驗方法和手段。

5、課題結題。

(八)科組建設

學校學科組建設是學校管理的重要方法,學科組是連接學校教導處與科組教師的橋樑,是實施學科教學計劃的重要組織。科組的科研能力、教學理念、對教學方法的熟練程度、工作作風等對科組及本科組教師的發展有重要的作用。在新社會經濟高速發展和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今天,建立一個研究型的科組,對於更新觀念、轉變教學方法、運用現代教育理論教學、增強科組凝聚力等都有重要的意義。那麼,如何創建研究型科組呢?提出以下幾個途徑:

1、構建科組共同目標

共同目標是建立學習型科組的航燈,是科組持續發展的基本條件,是激發全體組員持續學習的內在動力。要構建科組的共同發展目標,就要明確教師的需要,科組要把教師的需要、學校的需要融合為一體,把這三者的目標融合在一起成為科組的目標。只有這樣才能激發每位教師隱藏於內心深處的理想,調整原有思維模式,激活個人的熱情和潛能,從而在科組活動時,才能發揮團隊作用,勇敢地為自己的目標而行動。

2、建立科組長髮展機制

科組工作開展的如何,與科組長的理念、能力、水平、工作態度、工作方法、責任心等有密切的關係。對現有科組長實行定期培訓、聘請區教研員或校外專家對科組長實行定期或實時指導;創造條件讓科組長外出學習和考察,學習先進的理念與教學方法;完善科組長工作考評制度,激勵科組長在完成基本工作的基礎上,積極地參與並帶動科組教師進行教學改革,參加課題實驗,大膽實施他人先進的教學方法和理念。

3、完善科組教研製度

對學校而言,教研組是一個教師與學生,學校與教師間的橋樑作用的學習組織,它負有落實改革、觀念轉變、教師培訓、理論探討、實踐演練等責任,是一個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研究組織。為了使教研組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激發,促進學習、教學、研究、反思一體化,真正成為一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學習型組織,就必須有完善教研製度。

結合我校的實際,教研製度必須有利於激發科組長的主動性和各位教師的能動性。建立科組長負責制,科組長在開展教研活動時,按照教研室及學校的目標去組織教研內容,制定教學計劃,給教師自主發展的空間和條件。

4、完善教師培養機制

(1)建立教師自我發展機制

教師是學校教學工作的第一生產力,教師的能力如何,直接關係到學校的發展,而在教師的專業發展中,教師的自主性、責任心是起決定作用的因素,因此,教師要培養自我發展的意識,掌握自我發展的策略,才能承擔起教學改革和育人的重任。主要從學習意識、研究意識、育人意識、合作意識、實踐意識、反思意識方面加強教師的自我發展意識。

(2)建立骨幹教師培養機制

幫助教師從兩個方面認識自我。第一、通過反思自己的教學方法,重新構建幾種常規教學方法,發現和培養自己擅長的教學方法。第二、挖掘自己的特長,包括教學、備課、教研、科研、上課風格、班級管理、課堂管理等幾個方面。綜合以上因素,重點幫助教師形成自己風格的、高效的教學方法,幫助教師培養特長。在骨幹教師的培養過程中,要從整體教師隊伍出發,在重點培養的同時,做好整體教師的發展,形成一個有共同目標的,又互相促進的教師隊伍,要堅持教師隊伍建設以“目標導向、科組帶動、交流促進、科研推動、機制保障”的原則;以“學習、研討、實踐、反思、評價、考核”為手段;不斷為主動發展的教師創造成功的平台,激發教師完善自身素質的提高,增強教師緊迫感和責任感。骨幹教師培養的基本機制:

①整體規劃,分類培養。要求在分析自己的優缺點在基礎上完善自我評價資料和三年發展目標,按教師的需要進行分類,學校再根據分類,實施分類管理,針對性培養,提高實效性。

②開發資源、共同推進。開發利用網絡資源、進修學校資源、遠程教育資源、本校教師間互助資源、校外專家資源、社團資源等優勢,實現培訓資源的優化組合。

③科教結合,以科促教。以現代教育技術為平台,按照不同科組和不同目標的要求,進行從實踐到問題,從問題到理論,從理論到運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圍繞新課程改革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把理論學習、實踐運用、經驗總結、問題研究與教學工作緊密結合起來,不斷增強工作的預見性、計劃性、有效性和創造性。

④綜合評價,促進進步。以綜合評價為手段,把班級管理、課堂教學與學生考查相結合,以考查過程管理為主;結果評價與過程評價相結合,以過程評價為主。

⑤制度保障,健全發展。着眼於適應現代化發展要求的高度制定骨幹教師培養計劃,根據二十一世紀新時期發展的需要,按照“區校結合,以新帶舊,典型引路,崗位練兵,教科結合,實踐反思、以弱帶強”的原則進行,學校在制定五年規劃、工作制度、經費預算時優先保障骨幹教師培養工作,使骨幹教師培養有章可循。

⑥梯隊跟進,分步培養。按照我校日前的情況,合理實施教師分類培訓計劃:分三個模式進行,第一、新教師的培養,建立“一帶一,傳、幫、帶”,“ 以弱帶強”的培養制度,開展崗位練兵活動,抓好課堂常規的建立,理解新課程的理念,做好實踐反思和跟蹤指導工作;第二、青年教師、骨幹教師的培養,確立奮鬥目標,夯實技能基礎,區、校合作結對子,創設舞台,選拔挑尖子,重構知識,昇華經驗,形成特色,提供成長的機會。第三、老教師的培養:轉變觀念,樹立榜樣,增強活力;鑄就師魂,鞏固內功,博覽羣書,及時總結,學習創新。實行“三個分類”培養模式,目的在貫徹成功管理模式,加強對新教師培訓,使之儘快掌握新理念,早日適應工作需要;遵循教師職業成長規律,使新教師朝着骨幹教師的方向發展;重視導向功能,加強教導隊伍建設;注重全員參與,提高教師整體素質。

xx區xx國小五年規劃,僅在發展目標和基本措施方面提出了大致的方向和需要解決的重點問題。制定規劃過程,是對我校自身認識與思考的過程,為了將辦學理念轉化為每個教師、學生的自主意識和實際的行動,只有全校師生通過五年的努力,乃至更長的時間才能實現基本目標;為使規劃的"美好藍圖"化為現實,每個職能部門、每個科組、每一位教師都必須結合本規劃的目標和本科組的實際,制定自己的發展計劃,做好科組的五年發展規劃,學校在操作過程中實行有效監控與評估,最大限度地調動全校師生的積極性,一步一個腳印地、實事求是地、與時俱進地工作和學習,才能最大限度地實現我們的目標!

標籤: 國小 規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fangan/qihua/oxrv9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