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方案 >活動方案 >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設計方案(通用21篇)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設計方案(通用21篇)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設計方案 篇1

活動目標: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設計方案(通用21篇)

⒈、樂意參與實驗操作,能主動發現問題並大膽表述自己見解。

⒉、在操作過程中觀察比較各種紙在水中的變化,感知不同紙的吸水性是不一樣的。

⒊、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⒋、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⒌、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悦。

活動準備:

⒈、物質準備:鉛畫紙,手工紙,宣紙做成的紙花若干,水、盆

⒉、經驗準備:充分感知鉛畫紙,手工紙,宣紙的不同特性

活動過程:

㈠談話導入活動

⒈、師:孩子們,現在是什麼季節呀?

⒉、師:暖和的春天來了,你知道會有哪些美麗的花兒開放呢?

㈡交流討論鉛畫紙,手工紙,宣紙的不同特性。

⒈、師: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些特別的花,你們看!

⒉、教師出示製作好的三種紙花

⒊、師:請你看看這些花和我們平時見過的花一樣嗎?有什麼不一樣?

⒋、師:他是用什麼做的?(紙)使用什麼紙做的?你認識嗎?請你來説一説(教師出示相應的紙)

⒌、交流討論鉛畫紙,手工紙,宣紙的不同特性。

㈢實驗操作,觀察紙花在水中的變化,初步感知紙的吸水性

⒈、引導幼兒想想,如果我們把紙花放在水中紙花會怎麼樣呢?

⒉、交代操作要求:

①每個小朋友取你喜歡的紙花,花瓣朝上,把它輕輕的放在水中。

②仔細觀察紙花會有什麼變化,等會兒把你的發現告訴老師。

⒊、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⒋、集體交流:

①你拿的是什麼紙做的花?

②你觀察到了什麼?(紙花開了)

小結:原來鉛畫紙、手工紙、宣紙做成的花放在水中都會開。

思考:紙花為什麼開呢?(幼兒講述)(觀察紙花變濕)

小結:紙花放進了水裏紙把水寶寶吸到了她的身體裏面,紙變濕了,所以紙花就開了。

③我們發現了紙的第一個祕密:紙會吸水,紙有吸水性。

㈣觀察不同紙在水中的不同變化,感知不同紙的吸水性是不一樣的

⒈、猜測:剛才,我們發現用鉛畫紙、手工紙、宣紙做成的紙花放在水裏都會開放。那如果把這三種紙花同時放在水中,你會覺得誰會第一個開?誰第二?誰第三?(幼兒猜測,教師記錄)

⒉、試驗驗證:

⑴提出操作要求:

①幼兒每人取一種紙花,三個人的紙花要不一樣

②在老師説開始時,小朋友要同時把手中的紙花放在水中。

③仔細觀察你的紙花是第幾個開放的。

⑵幼兒和做實驗,教師指導。

⒊、集體交流,教師記錄實驗結果。(驗證和猜測的是否一樣)

⒋、觀察實驗結果,討論:為什麼宣紙做成的花開的最快?

小結:宣紙吸水性強,可以很快的把水吸到身體裏,所以宣紙做的紙花很快就開了。我們發現了紙的第二個祕密,不同紙的吸水性是不一樣的。

㈤活動延伸

師:其實,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很多的紙,只要小朋友多觀察,多動腦,就能發現紙更多的祕密。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設計方案 篇2

活動目標

1.激發探索光的興趣。

2.感知光透過各種物品後顏色和形狀的變化。

3.能大膽、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操作過程和結果,並嘗試用符號記錄。

活動準備

手電筒幼兒每人一個,並學會使用;各種顏色的布、皺紋紙以及各種玩具;“我的新發現”記錄圖、彩色筆、標誌符號;一段舞台燈光視頻、一段節奏強烈的音樂。

活動實錄與分析

一、導入活動:出示電筒,激發幼兒的興趣。

提問:小朋友們,這是什麼手電筒發出了什麼顏色的光

二、第一次自主探索。(手電筒的光透過彩色布、彩色紙後,光顏色的變化。)

1.看一看,摸一摸,老師準備了什麼材料(各種顏色的布、紙。)

2.討論:手電筒的光透過這些材料,會發生什麼變化呢

3.小實驗:手電筒的光透過這些材料,會發生什麼變化。(手電筒前面放上紅色的布,光就變成紅色;手電筒蒙上紫色皺紋紙,光就變成了紫色了……)

4.我們得出的結論:手電筒的光透過彩色布、彩色紙,光變出了各種各樣的顏色。

5.幼兒將自己的發現記錄在“我的發現”圖表上。

分析:教師讓幼兒在用手電筒和布、紙玩的過程中,自己去觀察、比較、發現。儘管幼兒觀察到的變化是很微小的一方面,但是透過他們個體經驗的整合,以及相互間的交流、補充、完善,使探索的結果全面而細緻。

三、第二次自主探索。(手電筒的光透過玩具後,光形狀的變化。)

1.看一看,摸一摸,老師還帶來了什麼(是各種各樣的玩具)

2.討論:玩具、手電筒一齊玩一玩,光還會有什麼變化呢

3.實驗:用玩具和手電筒玩玩,看看光還會有什麼變化(用有孔的玩具和手電筒一齊玩,光變出了好多小湯圓;光變出了一朵花,手電筒動花也會動……)

4.我們得出的結論:手電筒的光透過玩具,不僅僅顏色會變,形狀也會變。

5.幼兒展示自己的新發現,並在“我的發現”圖表上記錄新發現。

分析:在活動的推進過程中,教師在幼兒猜測一實驗一再猜測一再實驗的矛盾衝突中,引導幼兒探索發現,培養幼兒有步驟解決問題的方法。

四、觀看舞台燈光視頻,製作彩色燈,師幼表演。

幼兒邀請客人老師當燈光師,自己當小演員,一齊表演。

五、活動結束,幼兒快樂地離開大廳。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設計方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感知物體間的空隙。

2、感受科學探索活動的快樂。

3、遷移生活,探索利用空隙合理有序的擺放大小不同的物品。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5、激發幼兒樂於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材料幼兒每人一份 大記錄表 小卡片 演示文稿

活動過程:

一、激發興趣 導入活動

“今天,楊老師要和小朋友一起來做一個非常有趣的實驗,先來看看老師給大家準備了哪些東西?(在一個透明的杯子裏裝滿核桃、花生豆、小米)這三樣東西大小有什麼不同呢?”引導幼兒觀察後説一説。

二、自由猜想 操作驗證

請小朋友把自己面前的東西到在盤子裏。

1、“剛才小朋友把杯子裏的東西全倒出來了,小朋友能不能再把他們都裝進去呢?先來猜想一下先放什麼?再放什麼?最後放什麼?(幼兒自由猜想,個別回答。)

教師根據幼兒的猜想做記錄。

2、“到底哪種方法呢?現在自己按照自己的想法先來試一試,好嗎?”(幼兒自由操作,教師提醒幼兒一種東西放完後再放另一種東西;操作時要輕拿輕放)

3、説一説自己是按哪種順序放的?引導幼兒觀察為什麼有的把全部放進去,有的已經放不進去了?

4、“___、___、___……把東西都放進去了,他們是按照什麼樣的順序來放的呢?我們都來試一試吧!”

(教師引導幼兒分步邊操作邊觀察,得出結論:幾個物體放在同一個容器中,物體越大,空隙越大,物體越小,空隙越小。先放大的物體後放小的物體,就會節省空間,放的東西會更多。)

5、“小朋友一起往這看!”(引導幼兒觀看演示文稿,強化認識)

三、遷移生活 解決問題

“剛才小朋友發現放東西時先放大的後放小的,就能放更多的東西。那我們就把這種好方法帶到我們的生活中,來解決一些小問題。”引導幼兒觀察圖片後,得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整理玩具、廚房裏的盆)

四、鞏固認識 結束活動

“小朋友快來看!這有這麼多的玩具,想玩嗎?”(引導幼兒觀察籃子裏的物品是整齊擺放的,然後進行分組活動。)

“時間不早了,我們把東西收拾一下吧!”(引導幼兒將打亂物品利用空隙整理擺放。)

“我們用這種好方法去整理我們教室裏的玩具吧!”帶幼兒離開活動室,結束活動。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設計方案 篇4

(一)活動目標:

1.在實驗中發現鹽溶於水後會增加水的浮力,鹽越多浮力越大。

2.樂於探索科學現象,體驗與同伴交流、合作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1.杯子、大小土豆塊、勺子、筷子、盒子若干。

2.鹽、味精、糖。

3.大、小記錄單、勾線筆。

4.“死海”圖片。

(三)活動過程:

1.激發興趣,引出活動內容:

(1)激發幼兒的探索_

教師出示一塊土豆塊,這是一塊土豆,如果我把它放到水裏,會沉下去還是浮起來?(沉)

那你們有沒有什麼辦法,讓它不沉下去,浮在上面呢?

(2)教師演示

師:我有魔法的,我不用__説的方法,也不用__説的,我只要跟它説一聲讓它浮起來,它就會浮起來了,信不信?

出示兩隻注滿水的杯中(一杯是自來水,一杯是鹽水)師先故意將土豆放在自來水中,土豆沉於杯底,再將土豆放於另一杯鹽水中,土豆浮於水面。

師:咦,真奇怪,土豆片為什麼在這個杯子中會沉下去,而在另一個杯子中會浮起來呢?(幼兒猜可能是放了東西)

師:那到底是什麼東西使土豆塊浮起來呢?

2.小組合作,操作探索

實驗一:鹽能增加水的浮力

(1):説明實驗規則

出示鹽、糖、味精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設計方案 篇5

活動名稱:紙片變變變

活動目標:

1、在折折、剪剪、貼貼中,引導幼兒理解紙片從平面到立體的變化。

2、體驗成功的喜悦。

活動準備:剪刀膠水手工紙紙房子模型PPT活動過程:

一導入

1.(手拿哭泣紙娃娃)今天我們大二班來了一個朋友,看看它是誰?(紙娃娃)看一看,你們覺得紙娃娃的心情是怎麼樣的?它為什麼會難過?

小結:紙娃娃很想像我們的小朋友一樣每天開開心心的到處走來走去,看看我們美麗的幼兒園,看看我們美麗的世界。可是你看,(教師立起紙娃娃)紙娃娃根本就站不起來,你們有什麼好辦法來幫幫它嗎?誰來説説看。

二第一次操作

1.現在後面有很多紙娃娃,請你們去動動腦筋,讓紙娃娃站起來。希望你們每個人成功的方法都可以不一樣哦。(要求:不用搬好小椅子,雙面膠的膠帶仍在托盤裏面,你的成果放在前面的白桌子上)

2.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我覺得有幾個方法蠻特別的,我們來請這些朋友來介紹一下(幼兒來介紹好方法)給他們一點掌聲,真聰明

3.你們幫紙娃娃想了那麼多的好方法,看看,紙娃娃的表情變的怎麼樣啦?(開心了)你們真棒!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設計方案 篇6

教學目標:

1、傾聽故事,萌發愛護鳥類的情感。

2、能圍繞問題積極參與討論,大膽的表達自己的觀點。

3、知道啄木鳥、貓頭鷹、喜鵲的特殊本領,瞭解其它鳥的特殊本領。

教學準備:

1、《小蘋果樹找醫生》課件。大蘋果樹婆婆和小蘋果樹圖

2、小蘋果樹、老蘋果樹、喜鵲、貓頭鷹、啄木鳥的頭飾。

教學過程:

一、導入活動

1、小朋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件禮物,你們看一看它是什麼?畫中畫了些什麼?這兩棵樹有什麼不同?(一幅畫,兩棵樹,大小不同,蘋果多少不同、表情不同)再看看他們的表情是怎樣的?猜一猜為什麼樹婆婆不高興

2、小朋友們真聰明,下面我們來聽一個故事,看他們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好不好

二、完整欣賞故事一遍,初步熟悉故事的內容。

1、播放錄音,要求幼兒認真聆聽。

2、提問:故事的名字叫什麼?老蘋果樹為什麼不高興?小蘋果怎麼辦的?小蘋果樹請了哪些朋友為老蘋果樹看病?

3、小蘋果樹到底請了哪些朋友了來給老蘋果樹看病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三、分段欣賞故事,採用提問的方法,幫助幼兒進一步的理解故事內容。

1、欣賞故事第一段後,教師提問:樹婆婆生病了,身體里長蟲子了,小蘋果樹幫它請的第一位醫生是誰?出示喜鵲的圖片。他給樹婆婆治病了嗎?為什麼?

2、第二段:夜裏,小蘋果樹為樹婆婆請的醫生是誰?出示貓頭鷹的圖片。他給樹婆婆治病了嗎?為什麼?

3、第三段:到底是誰給樹婆婆看的病?邊出示啄木鳥的圖片。怎麼看的?

4、最後:樹婆婆的病被啄木鳥治好了嗎?

四、瞭解故事裏鳥和其它鳥的特殊本領。

1、提問:故事中的喜鵲、貓頭鷹、啄木鳥你最喜歡誰?為什麼?

2、大自然的鳥類多着了呢,它們都有自己的本領,都是益鳥,今天老師請來了一些鳥客人,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3、教師出示ppt,引導幼兒瞭解其它鳥的本領。

3、教師總結:喜鵲的本領是捉樹葉上的害蟲,貓頭鷹的本領是捉老鼠和蛇,啄木鳥的本領是捉樹幹裏的蟲子。每種鳥都有不同特殊的本領。

2、提問:哪些鳥也有自己特別的本領?

五、結束活動

小朋友真棒,今天回家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找一些小鳥的圖片,拿來向老師和小朋友們説一説,講一講,他們都有些什麼本領?好不好?

幼兒園大班科學領域教學方案3

活動目標:

1、在交流、討論中分享有關蚱蜢的經驗與信息,產生進一步探究的的願望。

2、能大膽説出自己的發現或疑問,並進行記錄。

活動重點:幼兒分小組進行探索,並進行記錄。

活動難點:交流質疑:蚱蜢是怎樣長大的?

活動準備:蚱蜢、投影儀、幼兒用書《認識蚱蜢》。

活動過程:

1、回憶經驗:

説説捉蚱蜢時發生的趣事。

2、探索活動:

(1)、提出探索的任務,如蚱蜢怎樣跳高。

(2)、幼兒分小組進行探索,並進行記錄。

(將發現的祕密記在紙上,將問題記錄在有問號標記的紙上)。

3、交流質疑:

(1)、每組推派代表進行介紹。

(2)、根據小朋友提出的問題進行討論、交流。

(3)、提出預設問題:蚱蜢是怎樣長大的?

(4)、結合圖片,小結蚱蜢的生長過程。(蚱蜢媽媽產下卵以後,要經過一段時間才會變成幼蟲,經過5——6次蜕皮以後,才能成為真正的蚱蜢。)

4、留疑:

把幼兒提出的,還未解決的問題作為下一階段探索的內容。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設計方案 篇7

活動目標:

1、在交流、討論中分享有關蚱蜢的經驗與信息,產生進一步探究的的願望。

2、能大膽説出自己的發現或疑問,並進行記錄。

活動重點:幼兒分小組進行探索,並進行記錄。

活動難點:交流質疑:蚱蜢是怎樣長大的?

活動準備:蚱蜢、投影儀、幼兒用書《認識蚱蜢》。

活動過程:

1、回憶經驗:

説説捉蚱蜢時發生的趣事。

2、探索活動:

(1)、提出探索的任務,如蚱蜢怎樣跳高。

(2)、幼兒分小組進行探索,並進行記錄。

(將發現的祕密記在紙上,將問題記錄在有問號標記的紙上)。

3、交流質疑:

(1)、每組推派代表進行介紹。

(2)、根據小朋友提出的問題進行討論、交流。

(3)、提出預設問題:蚱蜢是怎樣長大的?

(4)、結合圖片,小結蚱蜢的生長過程。(蚱蜢媽媽產下卵以後,要經過一段時間才會變成幼蟲,經過5——6次蜕皮以後,才能成為真正的蚱蜢。)

4、留疑:

把幼兒提出的,還未解決的問題作為下一階段探索的內容。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設計方案 篇8

活動目標

1.在拆拆、裝裝、玩玩的過程中,掌握電動玩具電池拆裝的方法。

2.積極參與探索活動,萌發求知_,體驗成功的快樂。

3.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悦。

活動準備

每人一件電動玩具,一個小塑料盒,因各種原因不會動的玩具、若干個電池:電池回收箱一個:電池安裝示意圖一張。

活動過程

一、設置情境

師:“六一”兒童節就要到了,玩具廠的叔叔阿姨為了表示他們的愛心,讓小朋友過個快樂的節日,特意給你們捐贈了一批各種各樣的玩具,(出示電動玩具)你們猜:“這小猴會敲鼓嗎?”“洋娃娃會跳舞嗎?”這些玩具全是電動玩具。

教師提問:這些玩具為什麼會自己動起來呢?激起孩子們探索的_。

二、操作探索(一)

1.拆電動玩具。

(1)師:現在教師給每人發一件玩具,小朋友可以去玩一玩,看看玩具是怎麼玩的。假如你想知道玩具會動的祕密,你也可以把它拆開,然後互相説一説,你發現了什麼?

(2)幼兒玩玩具,教師巡迴指導,鼓勵幼兒大膽地拆,並把拆下來的東西放在盒裏。

(3)提問:你發現玩具裏有些什麼?

小結:原來玩具裏有電池、彈簧、開關。

2.裝電池。

(1)師:小朋友拆開了玩具,還發現了許多祕密,那你們能不能再把它裝好,讓它變得和原來一樣會自己動呢?

(2)幼兒裝電池(肯定會有幼兒因電池裝反等原因使玩具動不起來)

三、討論

1.為什麼剛才會自己動的玩具現在不會動了呢?

2.如果是電池裝反了,那電池應該怎樣裝才是對的呢?

引導幼兒認識電池上的“+”“一”標誌。並在實物投影儀上出示示意圖,要求幼兒按示意圖安裝電池。

四、操作探索(二)

1.師:這裏有幾件小弟弟玩過的電動玩具,不知什麼原因這些玩具不會自己動了,等一下請你們拆開檢查一下原因,然後想辦法使它們動走來,你可以和旁邊小朋友一起想力法,也可把你的好辦法講給好朋友聽。

2.幼兒操作探索,鼓勵幼兒和同伴、老師交流,把自己的發現表達出來。

3.提問:

(1)你發現玩具是什麼原因不能動嗎?你怎樣又使它動起來的?

小結:玩具不能自己動的原因很多,有的是電池裝反了,有的是沒裝電池,有的是電池的電用完了,有的因為沒有彈簧。

(2)電池內的電用完了,這個廢電池該怎麼辦呢?(教育幼兒不能隨便把它剝開,也不能隨便亂扔,要把它放在“電池回收箱”內,因為電池裏的東西對人體有害,亂染會污染環境)

五、玩電動玩具

師:今天小朋友的玩具各種各樣,你們可商量開一個“玩具表演會”,讓大家一塊分享玩具帶來的快樂,過一個難忘的節日。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設計方案 篇9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感知哪些材料能吸水。

2.萌發探究科學現象的興趣,學做觀察記錄。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空臉盆(放入活魚)若干,周圍擺放盛水的臉盆若干。

2.海綿、布條、縐紙、白紙、水彩筆芯、粉筆、塑料製品、彩色水、大白菜。

3.觀察記錄表,課件。

活動過程:

一、救小魚

引導幼兒想辦法給缺水的魚送水,激發幼兒對材料吸水現象的興趣。

二、操作

1.介紹操作材料,提問:你們覺得哪些東西能吸水,哪些東西不能吸水?

2.幼兒分組實驗,通過操作、觀察、比較,説説這些材料都有什麼變化,哪些材料能吸水。

3.和幼兒一起總結操作過程,使他們初步瞭解哪些材料能吸水。

4.引導幼兒思考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材料能吸水。

5.出示大白菜,引導幼兒探索大白菜能否吸水。

三、觀看課件

播放大樹和大白菜慢慢吸水的課件,幼兒觀察植物吸水現象,初步瞭解植物是靠根和莖來吸收水分的。

四、記錄、交流

鼓勵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如打“?”或“×”)記錄操作結果,並與同伴、教師交流,進一步鞏固相關經驗。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設計方案 篇10

活動目標:

1、觀察秋天水果,比較水果果核特徵。

2、知道秋天是一個豐收的季節。

3、體驗明顯的季節特徵。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5、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感興趣。

活動準備:

1、PPT課件

2、石榴、桔子、柿子、棗子、柚子實物。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瞭解秋天水果果核的特徵。

活動難點:

感受秋天是個豐收的季節。

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

你們都吃過什麼水果?

小結:好多水果都是我們喜歡吃的,秋天有好多水果多成熟了。

二、幼兒觀察,討論

秋天有哪些水果成熟了?(出示PPT1)

小結:原來石榴、桔子、柿子、棗子、柚子都是秋天成熟的。

這些水果裏有果核嗎?

(幼兒根據經驗講述)

三、果核配對

看一看!(出示PPT2)

石榴、桔子、柿子、棗子、柚子果核是哪一種?

水果果核連線,出示食物進行驗證。

小結:水果的核都是不一樣的。

活動延伸:

回家後再找找還有哪些是秋天的水果?看看果核是怎樣的?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設計方案 篇11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在玩水中感知水的特性,知道水是無色、無味、透明、無形、可流動的液體。

(2)通過動手操作實驗,發展幼兒的觀察能力和動腦動手能力。

(3)教育幼兒要節約用水。

(4)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5)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活動準備

(1)教師材料準備:盛有清水、牛奶、醋的玻璃杯各一個,字卡一套;示範用的各組實驗用具一套。

(2)幼兒材料準備:盛水的大臉盆四個;小臉盆兩個;塑料小籃、能盛水的小容器若干;杯子每人兩個;糖每人兩顆。

活動過程

一、導入新課

猜謎活動:(指導語:今天有位小客人要來和我們一起做遊戲,要想知道小客人是誰,請先猜個小謎語——雙手抓不起,一刀劈不開,煮飯和洗衣,都要把它請。)

二、認識水的特性

1、看

教師出示裝有牛奶和水的透明杯子。

師:你們面前是一杯水和一杯牛奶,請小朋友只用眼睛看,説説它們有什麼不一樣?

小結:水是無色的,並出示字卡“無色”。

2、嘗

3、觀察

師在水杯、牛奶杯中分別放入一顆糖,引導幼兒觀察並説出自己的感覺,例:你能看見嗎?為什麼?

幼:水中的糖很清楚,而牛奶中的看不清楚。水是透明的,而牛奶不透明。

小結:水是透明的,並出示“透明的”字卡。

4、動一動

幼兒自己選擇實驗組進行實驗,教師巡迴指導,引導幼兒觀察、感知水的無形、可流動性。

(1)提供各種形狀的容器,並讓幼兒用手去抓水,看水能被抓起來嗎?怎樣才能將水盛起來?並看看盛起來的水是什麼形狀的?説説水有沒有形狀?

總結:水裝在任何容器中就是容器的形狀,水本身是沒有形狀的,並出示“無形”的字卡。

(2)提供塑料小籃、杯子等,請小朋友選一樣來盛水,看看會怎麼樣?總結:水是流到盆裏的,並出示“可流動的液體”。

三、總結水的特徵

與幼兒一同看看字卡,一起總結水的特徵。

四、結束活動:水的用處

提問:水有什麼用處?如果沒有水,會怎樣?我們怎樣保護水資源?總結:水對我們用處很大,我們一定要節約用水,不能浪費水

活動反思:

在教學形式上,我只居於主導和啟發地位,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有了更多地交流。而在教學手段上,使學生聽覺和視覺交替衝擊,適合兒童情趣,對“水”的概念,領會得尤為清晰而深刻。有些地方,對於大班的孩子來説,也許過於深奧,但教學實踐證明:只要能做到深入淺出、概念清晰,語言得當,就一定能受到預期的效果。有些遺憾的是:我本想讓孩子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觀察記錄,但由於種.種原因,我沒有放手給孩子。不過,我相信,只要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多加引導,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設計方案 篇12

活動目標:

1、知道“苔蘚”這一名稱和主要外形特徵,瞭解苔蘚的生長環境。

2、樂意主動採摘苔蘚,感受樂趣。

3、豐富相應詞語,如葫蘆蘚、地錢、牆蘚等。

活動準備:教師事先找好有苔蘚的花圃、田間路邊等。

活動過程:

一、出示苔蘚實物樣品、引出課題。提問:

——誰見過這些綠綠的小東西?它們會長在哪裏呢?

——今天我們要去找找苔蘚,可以採摘。

二、幼兒尋找採摘苔蘚,過程中和幼兒一起觀察其生長環境的特點,誘發幼兒(幼兒食品)有意記憶。

三、交流經驗

——你找到了苔蘚了嗎?它長在哪兒?什麼樣子的?象什麼?(讓幼兒邊觀察邊討論。)

——請你找一找苔蘚的根、莖、葉。誰也有根、莖、葉?

四、幼兒再次尋找採摘,並讓幼兒摘點野花、野草,為回教室讓幼兒用它與苔蘚合作學習插花。

五、梳理經驗:

1、苔蘚它多生長在潮濕、肥肥的土地裏,在住宅、田園和路旁容易找到。因為是潮濕環境,因此人們走路要小心。

2、苔蘚雖小也有根、莖、葉,是植物一種。(讓幼兒討論苔蘚與水和陽光的關係。)

活動建議:

可結合相應的季節和天氣組織幼兒採摘苔蘚(地錢),並烹飪、品嚐苔蘚植物(地錢),讓幼兒瞭解其特殊的用處。

活動延伸:

1、科學區中設置“下水石”、“上水石”、“沒水石”,觀察哪塊石頭能長出苔蘚。(“上水石”總保持着潮濕的狀態,所以適合苔蘚植物生長。)

2、在自然角種植苔蘚。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設計方案 篇13

活動目標

1.嘗試用多種方式製造“彩虹”。

2.願意與同伴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悦。

活動準備

1.選擇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

2.部分製造“彩虹”的材料:鏡子、淺盤、透明的圓珠筆筆桿、水、七彩顏料等。

活動過程

1.產生興趣。

――有個小朋友在雨過天晴的日子裏看到過一條美麗的彩虹,可是它一會兒就消失了。這個小朋友感到很遺憾。他就非常想要一條屬於自己的彩虹。

――啟發幼兒為這位愛彩虹的小朋友想辦法。

2.人造彩虹的誕生。

――提供各種材料,引導幼兒想出各種方法嘗試製造“彩虹”。如:房間裏的彩虹。在淺盤裏裝上水,把鏡子斜放進盤子,然後對準太陽轉動盤子,使太陽射到鏡子上,調整鏡子的角度,“彩虹”就會出現在牆壁上。

一滴油彩虹。在一盤水上放一滴油,也會有產生“彩虹”效應,但這需要耐心調整觀看的角度。

筆桿彩虹。讓陽光通過透明的圓珠筆筆桿射到白紙上,小心地轉動筆桿,白紙上就會出現“彩虹”了。

3.交流實驗結果。

――製造出“彩虹”後,請幼兒互相欣賞。

――引導幼兒與同伴交流,演示自己製造彩虹的過程。

――我們不僅幫助了那個小朋友,而且連我們自己也能輕鬆地擁有一條屬於自己的彩虹了。

活動建議

1.人造彩虹的製造方式多種多樣,應鼓勵幼兒大膽嘗試,使他們在自主的探索活動中體驗發現的樂趣。

2.若幼兒對製造彩虹的過程非常感興趣,教師可延長活動時間,允許孩子充分探究。

3.其他製造彩虹的方法:如在晴朗的日子裏,背對太陽的方向,用噴霧器_,能形成“彩虹”:將七種顏色的油畫顏料滴進水裏,用小棍輕輕攪動,製造出自己喜歡的圖案花紋,將白紙平放靠近水面,使七彩顏料印到白紙上,晾乾後成為彩虹畫。

幼兒園大班科學領域教學方案3

1.通過觀察、操作,感知哪些材料能吸水。

2.萌發探究科學現象的興趣,學做觀察記錄。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空臉盆(放入活魚)若干,周圍擺放盛水的臉盆若干。

2.海綿、布條、縐紙、白紙、水彩筆芯、粉筆、塑料製品、彩色水、大白菜。

3.觀察記錄表,課件。

活動過程:

一、救小魚

引導幼兒想辦法給缺水的魚送水,激發幼兒對材料吸水現象的興趣。

二、操作

1.介紹操作材料,提問:你們覺得哪些東西能吸水,哪些東西不能吸水?

2.幼兒分組實驗,通過操作、觀察、比較,説説這些材料都有什麼變化,哪些材料能吸水。

3.和幼兒一起總結操作過程,使他們初步瞭解哪些材料能吸水。

4.引導幼兒思考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材料能吸水。

5.出示大白菜,引導幼兒探索大白菜能否吸水。

三、觀看課件

播放大樹和大白菜慢慢吸水的課件,幼兒觀察植物吸水現象,初步瞭解植物是靠根和莖來吸收水分的。

四、記錄、交流

鼓勵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如打“?”或“×”)記錄操作結果,並與同伴、教師交流,進一步鞏固相關經驗。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設計方案 篇14

活動目標

1.通過比較,進一步感知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不同。

2.初步感知圖形與生活的密切關係。

活動準備

1.玩具車四輛。

2.圓形、正方形、三角形積木若干。

3.學習資源課件。

活動重點

比較圓形、正方形、三角形的不同。

活動難點

感知圖形與生活相關。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出示玩具車,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

師:今天給大家帶來了神祕的百寶箱,請小朋友到上面來摸摸。

師:小朋友在家都是怎麼玩的呢?為什麼它們都會向前跑呢?(都有輪子)

(二)基本部分

1.結合生活經驗,知道其他物體也有輪子。

師:除了小汽車有輪子,你們見過身邊還有什麼東西有輪子呢?

2.出示圖片,結合幼兒回答,引導幼兒感知生活中其他帶有輪子的物體。

火車、自行車、輪椅、旱冰鞋,等等。

3.輪子的形狀和作用。

師:小朋友,你們仔細看這些輪子都是什麼形狀呢?

圓形。

4.通過比較,感知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不同。

師:如果我把輪子換成三角形和正方形,你們覺得可以嗎?為什麼呢?

我有一位動物朋友,它就想把圓形的輪子改成三角形、正方形,讓我們來幫幫它吧。

5.通過積木進行操作,感知圓形適合做輪子。

師:後面有很多不同形狀的積木,小朋友現在自己動手操作下,看哪個圖形適合做輪子。

(三)結束部分

1.老師進行總結。

請拿各種輪子的小朋友到前面,結合課件,驗證哪個圖形適合做輪子。

師:為什麼是圓形適合做輪子呢?

結論:因為圓形沒有邊和角,沒有東西阻礙它向前運行,而正方形和三角形有邊和角,會阻礙運行,所以圓形適合做輪子。

2.帶領幼兒到操場觀察其他帶有輪子的物體。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設計方案 篇15

活動目標

1、嘗試瞭解篩子的作用,發現篩孔的大小與被分離物的關係。

2、對探索活動產生興趣。

活動準備

黃豆與芝麻混和物,小勺、鑷子、筷子、中孔篩子。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課題

1、教師:小朋友,你們看這裏有一盆混在一起的大豆和芝麻,

(出示混合物)

現在,我想把芝麻和黃豆分開,請小朋友想想用什麼辦法才能把大豆和芝麻分開呢?

2、認識工具

出示工具:勺子、鑷子、筷子、篩子。

你們可以隨便選用一種工具,把豆子和芝麻分開,分別放在兩個碗裏,看誰分得又快又好。

二、發現篩子的作用

1、請幼兒説一説是用什麼方法分的?豆子和芝麻都分開了嗎?

2、分別請幼兒説一説是用什麼方法分的?

3、請用篩子的幼兒進行示範,然後大家都來嘗試。

(通過嘗試、比較,發現了篩子能分離混合物而且速度很快。)

三、探索篩子為什麼能把東西分開

1、提問:你知道篩子為什麼能把東西分開嗎?

(幼兒邊操作邊討論)

2、提問:你覺得用篩子分東西有什麼好處?

(討論得出篩子能分開東西的原因:篩子上有許多篩孔,它能把比孔小的東西漏下去,

比孔大的東西留在上面,這樣就把兩樣東西分開了。)

四、發現篩孔與被分離物大小的關係

1、出示:麪粉、綠豆和玉米,蠶豆和赤豆混合物各1盆,篩孔大小不一的篩子3個。

2、教師:這些東西你們是不是用一種篩子能分的?

3、教師:米和麪粉你是用哪種篩子分的?用其他的行嗎?我們來試試。

教師演示用大孔的篩子分,結果兩樣東西都漏了下去。

4、討論:為什麼會這樣?

讓幼兒發現米和麪粉都比篩孔小,所以都漏下去了。

5、教師:蠶豆和麪粉你是用哪種篩子分的?用別的行嗎?

教師演示用小孔篩子分,結果兩樣東西都留在上面。

為什麼會這樣?

使幼兒明白了分東西時要選擇合適的篩子。

五、再請小朋友把這些東西用合適的篩子來分一遍,

比比看誰分得又快又準確。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設計方案 篇16

活動目標

1、萌發探索人體的興趣。

2、在觀察和操作中,初步瞭解皮膚的構造和功能,提高觀察能力和觸覺感受力。

3、知道要注意保持皮膚的清潔,並使皮膚不受到損傷。

活動準備

1、課件-人體的某些器官

2、操作材料:冷水、熱水、夾子、羽毛、石子、玻璃球、絨毛玩具、木塊、放大鏡、印泥、白紙、記號筆。

活動過程

一、幼兒互相找身上的皮膚,知道皮膚的重要性。

1、教師:小朋友,你們覺得人體中什麼器官最重要?

2、請小朋友互相找一找身上哪些地方有皮膚。

(幼兒觀察議論,得出人的身體上每個地方都有皮膚。)

3、教師:皮膚是我們人體的器官,那我們如果沒有皮膚會怎麼樣?

小結:皮膚就象我們的外衣一樣,人身上不能沒有它。

二、通過觀察和操作,瞭解皮膚的構造和功能。

1、請小朋友去玩一玩桌上的材料,互相説説發現了什麼,感覺到了什麼。

2、材料安排

第一組 冷水、熱水

第二組 夾子、羽毛

第三組 石子、玻璃球

第四組 絨毛玩具、木塊

第五組 放大鏡、印泥、白紙 第六組 記號筆

3、請小朋友説一説發現了什麼、感覺到了什麼。

小結:皮膚上有細細的毛孔和絨絨的汗毛,熱了,毛孔能幫助身體排汗、散熱;

冷了,毛孔就縮小,不讓冷空氣進入體內。手上有指紋和手紋,而且每個人的指紋和手紋是不一樣的;

它還能感覺出冷、熱、痛、癢,感覺出物體的軟硬、光滑和粗糙;皮膚還具有彈性。

4、小朋友去玩一玩剛才沒玩過的材料。

三、討論如何保護自己的皮膚。

1、啟發幼兒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討論:

要勤洗澡、洗臉、洗頭、換衣,防止尖利的器具損傷皮膚,傷了要及時擦藥,要加強鍛鍊,

使皮膚更健康。

五、遊戲:對與錯

請小朋友仔細聽,如果我説得話是對的,就舉起手中的紅卡,如果是錯的,就舉起手中的綠卡。

1、蔬菜和水果使我們的皮膚變得不健康。 (錯)

2、喝水對皮膚有好處。 (對)

3、皮膚被劃破了,就再也不會好了。 (錯)

4、小朋友用了化粧品能使皮膚變得更漂亮。 (錯)

5、最薄的皮膚是嘴脣,最厚的皮膚是指甲。 (對)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設計方案 篇17

活動目標:

1、嘗試將有關聯性的物體進行匹配。

2、學習用連貫的語言表達相關聯的事物之間的關係。

3、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悦。

活動準備:

連線筆,教學掛圖。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1、你們有好朋友嗎?説一説好朋友是誰?為什麼你覺得你們兩個是好朋友?

2、小結:好朋友都喜歡在一起,有什麼好吃的、好玩的東西和高興的事情,願意和好朋友分享;遇到困難的時候,好朋友之間會互相幫助。

3、如果沒有好朋友,會感覺怎麼樣呢?

二、幫物品找朋友,理解關聯性的含義

1、小朋友們都希望自己有好朋友,但是不會説話、不會動的一些東西或物品,它們有沒有好朋友呢?

2、桌子的好朋友是什麼?(椅子)為什麼桌子和椅子是一對好朋友?誰是VCD機的好朋友?為什麼它們是好朋友?可以依次説出碗、瓶子、電視機、錄音機、畫筆、鎖等,請小朋友幫它們找一找好朋友,並説一説為什麼它們是好朋友。

3、小結:有的物品吸一個好朋友,有的物品不止一個好朋友,如果這些物品的好朋友不在一起會怎麼樣?

三、自主發現相關聯的一組物品

1、請幼兒在活動室裏找一找誰和誰是好朋友,並説一説為什麼它們是好朋友。

2、引導幼兒把是好朋友的幾個物體連起來説一句話

四、出示掛圖。完成上面關聯性的對應連線

1、請幼兒看掛圖,讓好朋友們拉拉手,完成連線

2、把三個好朋友連起來説一句話,再想一想每一組物品還有沒有好朋友。如:雨-雨鞋-雨傘的好朋友還有雨衣。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設計方案 篇18

幼兒園教案活動目標:

1.通過比較輕重,讓幼兒感知、學習比較輕重的方法。

2.讓幼兒學習比較物體的輕重,並根據物體的輕重排序。

3.提高幼兒的感知覺能力。

幼兒園教案活動準備:

1.衣架一個

2.三個相同的礦泉水瓶(一個裝滿水,一個裝半瓶水,一個空瓶)三個相同的易拉罐(一個裝滿水,一個裝半瓶水,一個空瓶)

3.一大一小積木若干,大小、形狀相同的積木若干(按3、6、10數量扎一起)

4.棉花沙包、豆子沙包若干、籃球、鐵球、蘋果、梨、桔子

5.在生活活動、區域活動中學習如何使用天平

幼兒園教案活動過程:

一、出示平衡的衣架,讓幼兒觀察並提問:

師:小朋友,你們知道這是什麼嗎?(衣架)它有什麼作用?(掛衣服用的)現在我掛在前面,它處於什麼位置?(水平)。請小朋友再看:我在衣架的一側掛上一袋橡皮,你們觀察衣架有什麼變化?(掛橡皮的一側下垂)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掛橡皮一側重,另一側沒掛物品的輕),你們在看,我在衣架另一側掛一把尺子,你會發現什麼變化?(掛尺子的一端下垂,掛橡皮的一端翹起來)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或這説明了什麼?(掛尺子的一端比掛橡皮一端重)

師:小朋友非常聰明,知道在平衡的衣架上掛物品,重的一端下垂,輕的一端上翹,衣服架可以幫助我們區分哪個物體重,哪個物體輕。

二、出示礦泉水瓶、易拉罐等相同材料的物品來比較輕重

(一)

1.教師:我這裏有三個礦泉水瓶(一個裝滿水、一個裝半瓶水、一個空瓶子)你們知道哪個瓶子重?哪個瓶子輕?你是怎麼知道的?

幼兒:裝滿水的重;裝半瓶水的輕;空瓶子的最輕(利用目測)

教師:請幼兒驗證,用手掂一掂,感知哪個瓶子重?哪個瓶子輕?

2.按由輕到重、由重到輕排序

教師:現在,小朋友知道哪個重、哪個輕,請你按由輕到重排序,再按由重到輕排序。請個別幼兒操作

(二)

1.教師:礦泉水瓶透明,小朋友用眼睛看就知道,哪瓶水重,哪瓶水輕,我這裏還有三個不透明的相同的易拉罐,你們怎麼分辨哪個罐重?哪個罐輕?(一個裝滿水;一個空的;一個裝半罐)並按由輕到重順序排起來。

2.一大一小的積木

3.大小、形狀相同、塊數不同的積木(3塊扎一起;6塊扎一起;10塊扎一起)

4.幼兒自由看、玩、掂,比較輕重並排序。

5.師幼一起驗證幼兒操作,總結:相同的易拉罐,空的最輕,裝半瓶水的較輕,裝滿水的最重;相同的積木,大的重,小的輕;大小、形狀相同的積木,塊數多的重,塊數少的輕。

三、比較不同物品的輕重

(一)

1.大的棉花沙包、小的豆子沙包

師:請小朋友猜一猜,哪個沙包重,哪個輕?

2.籃球、鐵球

師:這兩個球,哪個最重,哪個最輕?

3.大小几乎相同的蘋果、桔子、梨

師:這三個水果,大小差不多,用掂的方法很難比較,我們用什麼方法來比較這三個水果的輕重呢?來小朋友動手玩一玩。

(二)幼兒玩

1.集體討論:為什麼大的棉花沙包輕,小的豆子沙包重?為什麼大的皮球輕,小的鐵球重?

2.請個別幼兒驗證怎樣比較蘋果、梨、桔子的輕重(用天平秤,稱一稱)

四、比賽

兩組比賽:不同輕重的物體混放,每一種兩個,每組幼兒協商每人排一種,比較同類物體的輕重,分別擺放在兩個寫有輕重的箱子裏,快、對的那一組為優勝組。

另換兩組比賽:不同輕重、不同類物體混放,請幼兒用掂、稱等方法,按照從輕到重的順序排序,正確的一組為優勝組。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設計方案 篇19

活動目標:

1、認識時鐘,學習看整點與半點,養成遵守時間的好習慣。

2、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3、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能積極地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激發進一步探索事物變化的願望。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課件、自制表、連線練習圖,幼兒經驗準備:認識數字1——12

活動過程:

一、傾聽表的聲音,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通過聲音,吸引幼兒的興趣】

師:這是什麼東西發出的聲音?

二、播放課件,認識時針與分針。【通過直觀的教具,引導幼兒觀察】

1、瞭解表與鐘的不同。

師:你們在家裏的什麼地方見過表?

小結:大的厚的叫鍾,(掛鐘,座鐘)小的,薄的叫表(懷錶,手錶)

2、認識時鐘,分清時針與分針。

(1)播放課件,認識時鐘。

師;鍾與表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小結:都有數字1-12,都有錶針,都有錶盤,它能告訴人們時間。

(2)播放課件,認識時針與分針。【通過觀察、比較及語音的提示,分清時針與分針】

師:這兩個錶針一樣嗎?,哪裏不一樣?

小結:短的叫時針,長的叫分針。

(3)幼兒操作,理解順時針轉。【難點的突破】

師:時針要與小朋友做遊戲,它現在在數字1上,你能用你的表告訴我它在哪裏嗎?

師:時針想旅遊去,它的路線是從1依次到12,你能撥出它走過的路線嗎?分針同上。

小結:時針與分針都是從1-12的順序旋轉的,我們叫順時針轉。【通過操作遊戲理解順時針的方向】

三、認識整點與半點

1、認識整點【通過觀察、比較,找出相同的地方】

(1)播放課件,請幼兒找出三幅圖的相同點。

師:第一幅圖的分針指着數字幾?時針指着數字幾?(依次類推第二幅第三幅)。

師:它們的時間不一樣,但分針指着同一個數字,那是幾?

小結:分針指着12,時針指着幾就是幾點。

(2)幼兒操作練習。【幼兒動手實踐】

2、認識半點,同上。

四、幼兒操作,結合幼兒一日生活,鞏固對整點與半點的掌握。【動手實踐、驗證、表達的機會】

師:幾點吃早飯?幾點第一節活動?幾點做操?幾點吃中午飯?幾點入睡?幾點下午的户外活動,幾點媽媽來接?

小結:小朋友都知道幼兒園的學習與生活的時間了,也都會看錶了,我希望每小朋友都能做一個遵守時間的好孩子。

五、發連線練習圖,幼兒連線。【驗證學習過程】。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設計方案 篇20

【活動設計】

有一天午睡時,小朋友在脱衣服時聽到了噼噼啪啪的聲音,有的小朋友説玩滑梯的時候頭髮在“跳舞”,覺得很奇怪!還有一次,我們為女孩子們梳頭,孩子們發現頭髮被梳子吸起來,十分好奇。《綱要》強調:科學教育的內容應從身邊取材。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慾望。於是,我設計了“有趣的靜電”這一活動,讓孩子們認識靜電現象,知道摩擦起電的原理,激發幼兒好奇心和科學探索的慾望。

【活動目標】

1、充分感知,觀察不同材料摩擦所產生的靜電現象。

2、通過合作探索,記錄下不同材料摩擦產生的靜電現象。

3、願意參與探索活動,培養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記錄表,碎紙屑,塑料小勺,塑料梳子,塑料尺子,塑料剪刀,鉛筆,排筆,水彩筆,吸管,玻璃瓶,幼兒事先分為4組(紅、黃、藍、綠)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變魔術,激發幼兒興趣。

1、教師出示塑料小勺。

2、教師變魔術,讓塑料小勺吸起紙屑。

師:想讓它發揮魔力,還得請坐的的朋友配合配合。

二、幼兒用小勺自由探索,將小紙屑吸起來。

1、教師提問,引發幼兒思考。

2、請幼兒嘗試操作。

3、請個別幼兒説説自己的方法。

4、教師小結。

師:其實我們這個神奇的魔術是因為摩擦產生了靜電,所以能把小紙屑吸起來。摩擦的力量大,靜電產生的多,塑料小勺吸附的紙屑就越多。

三、幼兒嘗試用多種材料進行實驗。

1、教師出示記錄表。

2、教師交代注意事項。

師:小魔術師們,我們研究魔術的時候,桌上的材料不要爭搶,自己先拿一種材料,研究完了,放回盤子裏,再換另外一種材料。

3、幼兒自由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4、師幼交流實驗結果。

5、教師再次實驗。

小結:生活中有很多物品摩擦後都能產生靜電現象。

四、提問:生活中你們見過哪些靜電現象。

1、請個別幼兒説説自己遇到的靜電現象。

2、教師小結:在天氣寒冷的時候,很多物品因摩擦而相互吸引,如我們梳頭的時候,梳子和頭髮也會互相吸引產生靜電現象。脱衣服時,我們身上的毛衣和襯衣和頭髮都會產生靜電現象。

五、教師小結,結束活動。

師:小魔術師們都學會了我的魔術,現在我們就一起到外面去表演給小班的弟弟妹妹看看吧。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設計方案 篇21

活動目標:

1.結合日常生活理解時鐘的用處,初步學會利用時鐘來安排自己的生活。

2.嘗試自己製作時鐘,進一步認識鐘面的構成。

3.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並尊重同伴的講話。

4.嘗試用線條記錄實驗結果,並能用恰當的詞彙進行描述。

活動準備:

1.示範用的時鐘,紙製鐘面4個,時間牌4張,關於幼兒園生活內容的字卡。

2.手錶每人一塊,幼兒已初步認識過整點、半點。

3.幼兒製作用的卡紙大鐘面、小鐘面多個,時間牌多張,1-12數字貼紙、長針短針、小花瓣若干,剪刀、膠水等。

4.牆面上已佈置好花莖和花葉。

活動過程:

一、認識鐘面

1.教師出示時鐘,引導幼兒觀察鐘面上的時針、分針和1~12的數字。

2.教師反覆撥動時鐘的時針、分針,讓幼兒觀察發現時針與分針“行走”路程的不同,並引導幼兒理解、表達時針與分針之間的關係。

二、根據要求配時間

1.出示鐘面與時間牌,引導幼兒將鐘面上的時是和時間牌配對。

2.認識鐘面上的時間與日常生活的關係。這是幾點?這個時候我們一般在做什麼?你能用動作來表示嗎?

3|.教師做吃飯、睡覺、刷牙等日常生活動作,幼兒在手錶上撥出適宜的時間,也可由個別幼兒上來做動作。

三、自制時鐘

1.激發幼兒的製作興趣。

2.介紹製作材料和方法。

A組:我們的一天——製作花形時鐘

出示活動時間表和花形時鐘。請你用靈巧的小手做個花形時鐘來告訴我們一天中的活動安排。

B組:我的一天——製作時間表

請你自己來設計、製作一張時間表,先安排活動內容,再排出時間,每個人的時間表可以不一樣。

3.引導幼兒按意願選擇組別進行製作。教師巡迴觀察指導,幫助個別有困難的幼兒。

4.與幼兒討論做好的花形時鐘:哪個鐘面有問題,什麼問題?怎麼修改?

四、佈置牆面

1.將幼兒做好的花形時鐘和時間表張帖在牆面上(高度與幼兒的視線平行)。

2.啟發幼兒互相欣賞、指認。

活動反思

1.與幼兒一日常生活緊密相聯

對於在幼兒園生活的孩子來説,一日活動既豐富又有規律,

孩子們對一些固定的活動時間已比較熟悉。從他們的一日生活入手,設計組織活動,既激發和保持了幼兒對活動的興趣,又通過感知特定時間與相應活動的對應關係,加深了幼兒對時間的連續性、可測量性的認識。

2.巧妙利用幼兒的手錶

過去我在和孩子一起認識時間時往往使用自制的手撥鐘面,由

此出現一個比較普遍的問題:孩子對於分針的走動很敏感,但容易忽略時針的變化,如在撥半點時,他們常常把分針指在數字6上,而時針依然指在整點數字上。針對這一情況,我在這次活動中採用了孩子們的手錶,它的時針和分針是連動的。在撥撥玩玩中,孩子們知道了撥動的方法,又弄清了時針和分針之間的關係,真是一舉兩得。

3.鼓勵幼兒運用生活經驗

這次活動,我給孩子們提供了兩種不同的製作內容,供他們選擇。其中“我的一天”是自己制定作息時間,孩子們可以自己設計、安排一日生活,合理制定時間。有的説“我要8;00起牀”,有的説“我10:00要去學鋼琴”,有的説“我下午3:30去超市買東西”。孩子們製作的時間表各具特色,充分反映了他們的生活經驗。

4.提供大量展示作品的空間

展示自己的創作成果,從而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認可,有利於孩子積累成功的體驗,形成自信、自尊的人格。為此,我為孩子們提供了大量展示作品的空間,孩子們的作品既可佈置在牆面上,也可懸掛在空中。這些作品成了環境佈置的一部分,孩子們不時地議論、指認,主動積極地與環境交互作用,加深了對時間的認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fangan/huodong/mlzdg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