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方案 >活動方案 >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設計十篇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設計十篇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設計 篇1

一、活動目的:1、通過暖場活動,促進來電來訪量,增加營銷中心人氣;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設計十篇

2、參與充滿趣味的DIY活動,讓新老客户一起體驗自己動手的浪漫和激情;

3、拓展圈層,促進銷售;

二、活動時間:3.29—3.30日

三、活動地點:展示中心

四、活動主題:多彩生活,我行我塑

五、活動對象:老業主、來電來訪意向客户

六、活動形式:由專業烘焙師指導,客户自己親自動手製作自己心愛的軟陶,軟

陶工藝採用無毒軟陶,可以用就行保存,不會變形,變色

七、活動流程:

八、活動物料:

注:具體費用以實際費用為準

九、活動包裝:

1、DIY軟陶相關製作材料準備

2、陶藝師為參與活動業主現場講解、演示怎麼樣DIY軟陶產品

3、軟陶老師現場指導客户自己動手製作DIY軟陶

4、製作完成,現場烘焙

5、現場展示自己作品,評分,頒獎

營銷策劃部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設計 篇2

設計思路: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陶藝課作為一門可以親自動手操作的手工藝課程,對學生有着極大的吸引力,他們對這門課有着強烈興趣,讓學生自行構思,不拘時空地發揮想象,動手製作,提高了教學效果。學生們在興致勃勃地“玩泥”中,緩解了平日緊張的學習壓力和單調的學習生活帶來的煩惱,借製陶玩泥來陶冶自己,營造樂園,豐富生活。他們在製陶中“玩”出名堂,“玩”出花樣,使小陶迷們在藝教實踐活動中磨練了意志,享受到成功的快樂。他們的作品豐富多彩,具有稚嫩與純樸之美,濃縮了他們豐富的想象力,常有一部分學生在陶藝課程結束後,還想留下來繼續“玩泥”,可見藝術美卻能陶冶人的性情。

綜合實踐課程標準提出要培養學生的動手以及動腦能力。而陶藝這一活動能讓學生陶藝教育實踐的內涵豐富,涉及文化、藝術、歷史、化學、物理、數學和設計等多種學科知識,是進行全面素質教育,培養勞動技能、訓練創造思維能力和提高審美能力的好方法,同時又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思想情感教育的有效載體。

二、開展活動的資源和有利條件

在河北峯峯,陶瓷製作已經是花開遍地,磁州窯是我國古代北方最大的民窯體系,是民間陶瓷藝術的傑出代表。從古老的磁山文化源起,至今已有7000多年的歷史。磁州窯瓷器的裝飾,典雅樸實、蒼勁雄厚,白釉黑花獨樹一幟。今天,峯峯的陶瓷藝人把古老的傳統藝術和現代科技結合起來,開發出了象牙瓷、青花瓷、骨質瓷等數十種新產品,創造了手彩、雕金、窯變花釉等各種藝術技法,磁州窯陶瓷藝品享譽世界。在中國·峯峯首屆磁州窯文化節上,來自國內外的磁州窯專家和陶瓷藝術、旅遊領域的專家學者從陶瓷藝術、旅遊產業、國際傳媒等方面展開學術交流、研討。

一、實施過程:

1.組織落實:教導處發動七年級、八年級學生報名;並落實時間。

2.確立陶藝學習內容、形式

3.活動材料、工具、場地的規劃及組織落實

4.陶藝成果的存放與展示

二、教育目標:

1.要求學生通過陶藝學習,瞭解陶藝的藝術形式和基本特點,理解並熟悉陶藝的製作流程,掌握陶藝泥條成型的方法,並通過以後幾課時的學習,掌握泥板成型和徒手捏製的方法,能根據陶藝不同的製作方法創造性地製作小型的陶藝作品,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2.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想象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熱愛藝術的興趣,增強民族自豪感。瞭解各地民情風俗、傳統節日與生活的關聯性,使其更能用心用情關懷鄉土的習俗、信仰,進而知

3、學科領域

藝術與人文、社會、語文及綜合活動

4、授課時數

6節/45分鐘

5、學習對象:五六年級學生。

通過對傳統藝術的認知與學習,瞭解傳統藝術所包涵的內容及其歷史背景與用處,藉此引發對傳統藝術學習的熱愛。從捏塑的過程中,使學生體會雙手的細部動作,感受接觸大地之土,藉以瞭解手腦並用的樂趣。以陶藝立體表現的方法呈現作品,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想象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熱愛藝術的興趣,增強民族自豪感。能瞭解傳統陶藝和現代陶藝的差異點,以藝術為生活服務的觀點將所學的知識運用於日常生活中。

6、分段目標:

運用現代網絡技術去攝取信息,有目的地、積極主動地探索學習,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

學生能收集到陶藝的文字、圖片或網絡資料。

學生能收集到各種簡易製作陶藝的工具。

學生能夠了解陶藝的藝術形式和基本特點。

學生能夠了解陶藝的歷史和價值,理解傳統陶藝和現代陶藝的區別與聯繫。 學生能夠愉快玩泥土。

學生能理解並熟悉陶藝的製作流程,掌握陶藝的製作方法。

學生能欣賞並理解泥條成型法、泥板成型和徒手捏製的藝術作品,明確其實用價值。

學生能利用泥條成型法、泥板成型和徒手捏製等方法制作陶藝作品。 學生能瞭解陶藝的裝飾技巧。

學生能欣賞同學的陶藝作品。

學生能瞭解利用陶土工具鏤空的方法和意義。

學生能瞭解陰乾、素燒與釉燒的意義。

學生能正確使用水粉工具。

學生能利用廣告顏料上色,能調配出濃度高水份少的顏色。

學生能於陶藝作品表面均勻上色。

能力目標:

*藝術與人文

探討各種不同的藝術創作方式,瞭解他人的作品,培養自我的思考與表達能力。

構思表現的主題與內容,選擇的材料與表現技法,完成有感情、經驗與思想的作品。

通過各種藝術形式,展現自己的特才,並自我評析。

在藝術活動中,表現積極合作態度,並表達自己的才藝與潛能。

通過藝術集體創作的方式,表達對社會、自然環境的尊重、關懷與愛護。 通過描述、分析與討論的方式,辨認自然物、人造物與藝術品的美感特徵與視覺要素。

認識環境與生活的關係,反思環境對藝術表現的影響。

參與藝術活動,養成專注聆聽的習慣,並能表達自己的感受。

以正確的觀念與態度,欣賞各類的藝術展演活動。

參與藝術活動,瞭解不同國家不同的文化特質。

*社會

瞭解各地陶藝的形成背景及其在生活中的實用意義。

探討中國文化的內涵與淵源。

描述人類社會中出現的各種陶藝的形式,並舉例説明人類如何利用各種藝術

形式,進行美感的欣賞、溝通與表達。察覺並尊重不同文化間的差異性。比較不同文化背景下事物和表達的方式,並能欣賞文化的多樣性。

*語文

能培養良好的聆聽態度和習慣。

能確實把握聆聽的方法。·

能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和見解。

能表現良好的言談。

綜合活動

舉例説明自己分享在團體中與他人相處的經驗。

認識不同的文化,並分享自己對多元文化的體驗。

瞭解自己在家庭、社會、環境的關係,並能説出自己的角色。

7、教學資源

陶藝網絡資源

陶土兩包

陶藝工具

廣告顏料

水粉用具(水粉筆、調色盤)

油漆

釉彩(參考)

電窯(參考)

8、教學設計:

學生上網查找陶藝網站:

陶藝網站分為——主頁、陶藝概況、陶藝教室和陶藝博物館四部分。陶藝讓藝術的門檻大大地降低了,創作已經不是陶藝家的專利。從欣賞的角度來説,小到一隻隨意捏製的碗、動物塑像,大到裝水的大甕、陶藝壁畫,只要賞心悦目,無不視為一件陶藝的藝術品。從素質教育的角度來説,陶藝又是一種具有深厚內涵又易於掌握、便於普及的藝術形式。“玩泥”是小孩子的“天性’,,是最自然不過的事,但在這麼簡單的活動卻啟發了孩子們的創造性思維和想象力,培養了孩子一種終身受用的高尚志趣,開始懂得美,開始喜歡藝術。如果給孩子們正確的方法引導,開拓他們的眼界,他們的路會走得更好。正鑑於此,結合信息技術的優勢,充分開發網絡教學的資源,旨在通過“設疑一搜索一討論一引導一應用”的“網絡五段式”操作程序的教學模式,優化教學過程,充分發揮網絡教學在素質教學中的作用,使學生能運用現代網絡技術去攝取信息,有目的地、積極主動地探索學習,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體現“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學生在這裏不僅可以學習到陶藝的相關知識,也可以瞭解到歷史、文化、科技、工藝藝術、藝術創作和人文科學等學科的知識,中國小地理、歷史、自然、語文、美術欣賞教學中也可使用本網站,體現了專題站學科的整合性和通用性。

(1)設疑

陶藝網站從陶藝是什麼、陶藝與文化這兩點展開。主要依據大綱要求,學習內容圖文並茂,通過大量的圖片和文字讓學生領略神祕的原始陶器、宏偉的兵馬俑、絢麗的唐三彩、高貴的白瓷、典雅的青花瓷、豐富的彩繪瓷和充滿時代感的現代陶藝作品。版面設計美觀、典雅、合理,重點突出,使學生感知到了陶藝的藝術美和實用美,體會到陶藝的價值,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

學生通過相關首頁的提問進行瀏覽和學習,可以掌握課前預習的主要內容。推薦一個資料豐富、設計美觀的有關網頁,培養了學生探索研究的能力。

(2)搜索

這部分的內容是陶藝教學內容的延續和補充,也是陶藝相關擴展知識資源展示,主要從教學需求的角度出發。它既包含了大綱中要求學生理解和掌握的陶藝造型的基本技巧,又補充了陶藝相關的製作技巧。學生可以通過參觀和學習各個展室,以對陶藝的製作有系統的瞭解。陶藝佳作廳通過大量的圖片,讓學生從與課堂教學內容相關的造型技巧佳作中受到啟發,從而更好地進行課堂作業的創作,還為學生想了解宜興紫砂壺和景德鎮瓷器的知識進行知識擴展和作品欣賞。如果想更進一步地多瞭解一些陶藝的知識和動態,陶藝資源廳提供了豐富的網上資源以滿足同學們強烈的求知慾。讓學生通過網絡搜索網上的陶藝作品佳作,就相關首頁的提問進行網上搜索,尋求答案,以培養學生的探索研究的能力和多途徑解決問題的能力。

(3)討論

這部分從教學的角度出發,為學生提供了以中學美術大綱中必須使學生掌握的泥條盤製法、泥板成型法、徒手捏製法這三大陶藝的造型方法的相關知識和圖片,包括目標要求、預習指導、內容講解、作業練習四塊內容。學生在欣賞和學習相關的知識的同時,並可跳轉至陶藝博物館的佳作廳瀏覽各類造型方法制作的優秀作品。教師引導學生在這裏可以就同一主題進行學習討論,就同一作品發表自己的理解看法,或幫助同學解決問題。

(4)引導

學生的利用網絡學習時的方法和途徑具有多元性,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根據教學要求引導學生瀏覽網站上的教學內容,通過課堂教學實現教學目標,突出教學重點,解決教學中的難點;引導學生有目的地、積極主動地探索學習。在討論中引導學生,得出認識上的共識,擴展學生的知識面,豐富學生的文化底藴,培養愛國主義熱情。同時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5)應用

教學的最終目標是為了應用,在經過“設疑——搜索——討論——引導”的階段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後,教師應培養學生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到練習的作品中,使學生要應用所學的基本知識練習陶藝作品時,具有一定的自主意識、創新意識,能將自己獨特的認識和理解運用到自己的練習和創作中,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設計 篇3

【活動背景】

從這幾年國小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情況來看,四年級的學生對設計與製作的活動主題尤為喜歡。結合近年來手工diy漸成時尚,我們以“紙漿貼畫”為主題開展系列活動。紙漿畫的製作花費少,只需在家利用簡單的材料和工具,加點創意,就可以作出一幅獨具風味的作品了,既可以美化我們的生活,又可以讓學生心靈手巧。因此我們圍繞“紙漿貼畫”,以研究性學習為主線,有機整合其他三個領域,通過活動使學生的觀察、分析、綜合、比較、設計、操作、交流、實驗、表達等能力得到提高,培養學生實際應用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

【活動總目標】

1、通過調製合適的紙漿這一活動,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比較能力。

2、通過收集資料活動,增強上網查閲、篩選、整理資料的能力。

3、通過親自設計方案、製作紙漿畫、成果展示等活動,掌握製作紙漿畫的技巧和方法,學會較嚴密、全面地思考問題;提高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及動手動腦等能力,培養創新意識。

4、通過紙漿貼畫的製作,激發學生全員參與活動的興趣,在活動中增強學生審美、創新意識,體驗成功的樂趣。

【活動對象】四年級學生

【活動時長】預計19課時

【活動主要內容】

本活動主題共分為兩個活動專題:

活動專題一:調製合適的紙漿

活動專題二:製作紙漿貼畫

【活動準備】

學生方面:紙、漿糊等

教師方面:油畫、剪貼畫、紙漿畫等作品、製作紙漿畫的材料

【活動過程】

活動專題一:調製合適的紙漿

一、主題生成階段(1課時)

(本次研討活動內容,詳案請見P10-11)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紙漿畫作品,學會觀察的技巧。

2、通過自主調製紙漿,培養觀察、比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展示紙漿,反思自己在調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自身的不足之處,積極與老師、同學探討問題解決的或改進自身不足之處的辦法。

4、清晰、簡潔地表達個人觀點,能認真傾聽他人的觀點。

學生主要活動

1、通過觀察紙漿畫作品,激發探究興趣,確定活動主題。

2、根據活動主題,生成探究的問題。

3、學生合作探究,嘗試解決問題,。

4、佈置作業:學生繼續尋求最合適的紙漿,對實驗過程和結果進行觀察記錄,寫一篇觀察日記。

教師指導要點

1、激發活動興趣,指導確定活動主題

2、指導學生學會觀察的技巧

3、指導學生用觀察、猜測、驗證等方法進行探究,解決問題

4、指導學生對調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分析、反思,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

二、展示、反思、小結階段(2課時+課外)

學生主要活動

1、學生把觀察的結果在班上進行交流。

2、教師及時引導學生反思在調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自身的不足之處。

3、幫助學生形成調製合適紙漿的最佳方法 ,繼續實驗。

4、學生對自己的階段活動進行小結,寫一篇活動感言並交流。

教師指導要點

1、指導學生對觀察過程進行記錄。

2、指導學生對活動階段進行小結,如活動感言具體要從“自己的收穫”、“自己的不足”以及“以後努力的方向”等方面來敍述。

活動專題二:製作紙漿貼畫

活動專題二目標:

1、通過交流收集的信息,培養收集、篩選信息的能力。

2、能初步制定合理的設計方案,增強規劃的意識。

3、通過交流、評議方案,培養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能根據他人建議修改設計方案,完善方案,培養善於吸納他人的優點和建議的良好品質。

5、通過動手製作紙漿貼畫,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和創新意識。

6、通過成果展示與交流,培養評價能力。

7、通過暢談活動收穫及反思,促進語言表達、反思、總結能力的提高。

一、設計紙漿畫方案階段

設計方案階段1 (1課時)

——活動方案中製作紙漿畫的步驟與方法

活動目標

1、通過師生交流的過程,學會整理、歸納、利用信息並進行發佈。

2、學生在探究設計方案基本要素的過程中,感悟活動前進行合理規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在體驗參與活動的快樂過程中,形成尊重他人的觀點、欣賞他人成果,勇於接受他人批評建議,客觀檢討自己的不足,不斷追求進步的良好品質。

學生主要活動:

1、引導學生初步感知紙漿畫製作的步驟,形成活動前必須先有規劃的意識。

2、小組合作製作紙漿畫 ,自主探究合理的製作方法。

3、各小組展示本組的作品,並説明本組設計製作活動的步驟與方法。

4、師生共同梳理,歸納出紙漿貼畫製作的基本步驟與方法。

5、佈置課後任務。

教師指導要點:

1、指導學生了解制作紙漿畫的步驟與方法是設計方案中最重要的要素。

2、指導學生對製作紙漿畫的過程與方法是否合理進行反思。

3、指導學生通過交流和評價,發現和反思各自在製作紙漿貼畫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並尋找對策。設計方案階段2(2課時)

活動目標

1、明白一份完整的設計方案中的各項目內容和要求

2、能初步獨立制定一份屬於自己的合理的設計方案,增強規劃的意識

學生主要活動

1、全班交流,明白一份完整的設計方案應具有哪些具體項目,各項目具體填寫的內容和要求

2、學生初步制定設計方案

3、佈置課後任務

教師指導要點

1、指導學生制定製作方案從以下的幾個要素來考慮:製作項目、目標、材料、步驟與方法、預期結果、草圖。

2、指導學生明確各項目填寫的具體要求:如步驟與方法填寫要具體合理等。

彙報交流、改進方案階段(2課時)

活動目標:

1、通過交流、評議製作方案,培養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能根據他人建議修改設計方案,完善方案,培養善於吸納他人的優點和建議的良好品質。

學生主要活動:

1、全班一起交流方案,互相質疑、提出修改意見。

2、學生進一步完善修改自己的製作方案。

3、佈置下階段任務。

教師指導要點

1、指導學生考慮構圖的整體結構、考慮設計的圖案是否適合製作紙漿貼畫。

2、 指導學生考慮顏色的合理搭配,是否突出圖面的視覺效果:色彩鮮豔、明快。

3、指導學生圖案設計要有創意。

二、按照方案、自主製作貼畫階段(6課時+課外)

活動目標

1、通過動手製作紙漿貼畫,培養動手動腦能力和創新意識。

2、對製作過程中發現的問題,能採用實驗、質疑等方法進行探究,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感受探究的樂趣,體驗成功的快樂。

學生主要活動

1、學生按照自己設計的方案進行製作。

2、製作過程中,針對出現的問題,採用實驗等方法進行探究。

3、通過對比實驗、觀察現象等方法,尋找最適合製作紙漿畫的顏料、黏合劑、底版。

4、根據多次實驗得出的經驗,再一次創作一幅紙漿畫。

教師指導要點

1、指導學生按設計方案進行製作,遇到困難積極想辦法解決

2、指導學生採用對比實驗、觀察等方法對出現的問題進行探究,得出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

3、指導學生在製作過程中掌握技巧,形成經驗。如(1)、注意色彩的搭配,冷暖色和明暗色的處理。(2)用鑷子夾的紙漿不要過多,粘時不要過厚。(3)紙漿要覆蓋整個畫面。

三、交流評價 梳理總結階段(3課時)

活動目標

1、通過成果展示與交流,培養反思、評價能力。

2、通過暢談活動收穫及反思,促進語言表達、反思、總結能力的提高。

學生主要活動

1、全班交流,制定評價方案。

2、分組評選,選出各小組裏面做的最好的作品。

3、各組派代表展示選出的作品。

4、小組各派出一名小評委,上台評選全班的兩個最佳(最佳手工獎和最佳創意獎)。

5、獲獎同學介紹經驗。

6、全班學生一起回顧製作紙漿畫的過程,交流遇到的困難以及解決的辦法,寫一份活動感言。

教師指導要點

1、指導學生制定評價方案,如從最佳手工獎要從哪些方面進行評價。

2、指導學生從“我的不足”、“自我滿意的地方” 、“我的收穫”、“以後需努力的方向”等方面進行進行反思和總結。

四、舉辦作品展覽會階段(2課時+課外)

活動目標

1、通過舉辦作品展覽,培養策劃活動的能力。

2、 通過作品展覽,增加家長對本學期綜合實踐活動情況的瞭解,爭取更多的支持。

學生主要活動

1、佈置展覽會場。

2、邀請家長參與活動。

教師指導要點

1、指導學生商討有關作品展覽會的事宜。

2、指導學生布置會場:如作品放置在什麼地方比較合適,是掛在牆壁上還是平放在桌上。

3、指導學生邀請家長參與活動。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設計 篇4

活動背景:

植物生長都有其規律,春華秋實,周而復始。上學期,三年級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題是“秋風掃落葉”,通過活動,同學們認識到,秋天時,隨着氣温不斷降低,花草樹木的葉子紛紛落下來,到了冬季,絕大部分葉子基本都落光了,除了常綠植物。但是一道春天,氣温回升,花草樹木又會發出新芽,長出新葉,恢復生機。這就是自然規律。本學期我們確定主題為“春風吹又生”是上學期活動的延續。兩個學期是一個週期,客觀的反應了植物一歲一枯榮的循環往復。

活動目標:

“春風吹又生”綜合實踐活動預期達到的目標有如下幾方面。

一、 引導學生進行跟蹤觀察,瞭解記錄花草樹木從發芽到長葉的完整過程。

二、 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走進大自然,用眼睛去觀察,用心去思考,尋找美,發現美。

三、 培養學生分工協作,探索研究,共同提高的習慣。

四、 指導各活動小組記錄好觀察日記,遇到不懂的問題,自己尋找答案,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

五、 養成愛護花草樹木的習慣,一草一木皆有生命,它給人類帶來美得享受,我們更要愛護它。

活動準備:

第一:成立活動小組,根據座位順序組成活動小組,或者根據家庭住址,住的近的同學成立活動小組,方便活動時集中。各組選出小組長,觀察員,記錄員,小記者,分工明確,圖案及協作,完成好活動的各項任務。

第二:設計觀察記錄表,共各小組觀記錄察的整個過程,以及活動的收穫。

附:“春風吹又生”觀察記錄表

觀察日期

植物名稱

外形變化

其他變化

第三:教師選取有代表性的花草樹木,分別安排不同小組進行觀察,避免雷同,力爭全面。

第四:引導學生觀察不同形狀,顏色的樹葉,發揮想象力,利用各種樹葉製作精美的樹葉貼畫。

活動步驟:

第一:老師介紹活動背景,活動意義,以及這次活動的總體原則,總體要求。

第二:組成活動小組,進行分工,明確責任,任務到人。

第三:各活動小組進行觀察,並完整記錄觀察的過程。

第四:各活動小組對遇到的問題在小組內討論,或者請教父母,老師,也可上網搜索,或者向右經驗的花農,園藝師採訪,做好記錄。留下照片等資料。

第五:對學生的觀察日記進行評比,表彰。

第六:收集各種描寫春天和樹葉的詩句,組織學生誦讀。

第七:開展好活動評價,並對活動進行總結,表彰。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設計 篇5

通過給學生創設一種動態、開放、主動的學習環境,讓學生親身參與實踐,並將所學知識應用於實踐,在實踐中獲取信息時代所需的各種知識和潛力。我校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既是開展教育教學系列改革的重要舉措之一,也是貫徹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

為進一步推動我校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使綜合實踐活動的管理有章可循,並逐步走上規範化、科學化、制度化的軌道,同時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我校實際,特制訂本實施方案。

一、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目的好處

1.使學生結合自身興趣,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學生自身生活中選取和確定研究專題,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從中發展學生的創新潛力、實踐潛力以及良好的個性品質。

2.以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為依託,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提升教科研潛力;以綜合實踐活動課題研究,帶動學校辦學特色項目,完善校本課程體系。

3.通過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促使學校在教育教學質量、學校管理等方面不斷提升,帶動學校教科研和師資隊伍建設,並促進校園文化建設,豐富學生課餘生活。

4.以學校現階段的辦學思路和發展總體規劃為指導,通過不斷總結、提煉,構成具有本校特色和校本課程相結合的。

二、綜合實踐活動的資料目標

1.以“體驗”為主的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活動

針對現時段我校學生實際,我們提出通過活動體驗,獲得豐富的經驗和參與實踐的用心體驗,即為人之道、為事之道。這是實施以“體驗”為主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總體目標,具體是引導學生在體驗的基礎上實現下列目標。

第一,學會認知。通過經歷文本資料的蒐集、調查、訪問、實驗等方法實踐,學會自主獲取知識的潛力,並從活動中總結經驗,逐步養成方法論意識和良好的思維品質。關注自我的學習方式和思維方式,發展自主獲取知識的願望和潛力,發展問題意識和創新品質。

第二,學會做事。通過對各種複雜的活動情景的體驗,學會合理地應對各種具體的、現實的衝突和問題,妥善地解決實踐中的各種問題,逐步學會在現實情景中,利用已有的知識和潛力,藉助必要的工具解決實際問題,發展實踐潛力。

第三,學會交往。綜合實踐活動一般採取小組合作的方式來展開,指導教師應引導國中生在活動中處理好各種人際關係,學生自己應總結在活動過程中處理人際關係的得失,學會表達、交流與合作。

第四,學做完人。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獲得如何成為一個完整的人的心靈啟迪。構成良好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念,學會對自然負責、對社會負責、對自我負責的職責感,關注自我的生活方式和社會行為方式。

2.以信息技術為主體多學科相結合的研究性學習的活動

學校開設研究性學習課程的總目標是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狀況,通過形式多樣的學習活動,密切學生與生活的聯繫,推進學生對自然和社會,對學習和生活,對自我的內在聯繫的整體認識與體驗,發展學生的創新潛力、實踐潛力以及培養良好的個性品質。

2.1通過開展研究性學習課程,培養學生對社會生活的用心態度和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興趣。

2.2瞭解研究性學習活動的一些常識,使學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潛力、交往協作潛力、觀察分析潛力、動手實踐潛力以及對知識的綜合運用潛力和創新潛力。

2.3初步掌握參與社會實踐與調查的方法、信息資料的蒐集、分析與處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實驗論證的方法;獲得親身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用心體驗和豐富的經驗。

2.4塑造完善人格,初步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構成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對自我的職責感。

2.5通過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培養一支適應新時期素質教育需求的具有一專多能的教師隊伍。

2.6構建學校新型的課程體系。通過努力,逐步構成具有時代特點、學校特色的校本課程、校本教材體系。

三、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步驟

1.準備階段(每學年開學初至9月底)

1.1成立組織機構,制訂《黎裏中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方案》,規範落實各項管理制度;

1.2建立校園網綜合實踐活動專題網頁;

1.3落實柳亞子紀念館、黎裏敬老院、社區活動中心三個綜合實踐活動基地;

1.4準備好綜合實踐活動管理的各種表冊。

2.組織實施階段(第一學期10月~第二學期5月)

2.1以教務處、德育處、班團隊組織為主體逐步實施以“體驗”為主的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活動。

2.2以教務處、教研組為主體逐步實施以信息技術為主體多學科相結合的研究性學習的活動。

2.3以綜合實踐活動組織機構為主體,對綜合實踐活動實施動態管理和調控;

2.4組織綜合實踐活動工作交流和階段成果總結;

2.5組織教師參加各種參觀學習和培訓活動;

2.6及時收集有關數據,積累資料和活動經驗。

3.總結階段(第二學期6月)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設計 篇6

一、問題的提出

21世紀,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綜合國力競爭實質就是勞動者素質的競爭。而國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勞動者真正素質和能力的重要表現。而我國原有的基礎教育體制明顯存在部分教學內容陳舊,教學方法脱離了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脱離了社會實際。這樣的教學往往以學校、課堂、書本為中心,難以真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我校要通過積極參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來克服以往課程中脱離學生自主生活和社會生活的傾向,注重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和體驗,形成學生勇於實踐的意識和善於實踐的能力。同時,通過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發與實施,培養學生活動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探究性學習活動中學會發現,學會探究,學會合作,形成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課程實施的主要內容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主要內容包括:信息技術教育,探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等。

三、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

1、實施原則

“綜合實踐活動”不是以往幾種課程的隨意疊加,它的內容和形

式和其他課程有交叉,但價值取向和功能是相對獨立的。我們在實施中須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關注興趣。基於學習者的需要、動機,興趣和直接經驗來設計、實施相關課程活動,是綜合實踐活動有別於學科課程的一個基本標誌。充分關注學習者的興趣和直接經驗,並以此為基礎實現對傳統學科知識結構與邏輯體系的超越,建立一個更接近學生真實學習世界的創新課程領域,是綜合實踐活動確立自身存在合理性的必然選擇。

(2)迴歸生活。學校課程建設迴歸兒童的生活世界,課程設計向真實生活情景轉化,是當今世界課程改革的一大趨勢。綜合實踐活動必須最大限度地迴歸兒童的生活世界。當今學習理論表明,只有當學習發生在有意義中和有背景中,即與學習者的生活世界發生密卻聯繫時,才是有效的。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性質客觀上決定了這類課程在確定課程內容時必須真正迴歸學生的生活世界,從學生真實的生活世界中選取那些具有一定的綜合性、實踐性、現實性的問題事件、現象來設計課程內容。這是綜合實踐活動選擇課程內容時必須堅持的一條最基本的準則。

(3)立足實踐。不在侷限於書本知識的傳授,讓學生親身參與,主動實踐,在實踐中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各種實際問題,提高解決實際

問題的能力,是綜合實踐活動的最根本特點。需要指出的是,實踐的內容是豐富的,實踐的方式也是多樣的。實踐並不僅僅意味着讓學生作社會調查、參觀、訪問,更重要的是為學生營造實踐情景,通過引導,讓學生自己能夠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特別是學生能夠面對生活世界的各種現實問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主動去探索、發現、體驗、重演、交往、親歷親為,獲得解決現實問題的真實經驗,從中培養實踐能力。

(4)着眼創新。着眼於學生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價值與目標最本質的體現。與學科課程相比,綜合實踐活動為學生創新品質的形成提供了更為寬鬆、自由的空間。它不受學科知識體系和邏輯結構的限制,在活動過程中,學生始終處於主體地位,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設計方案,自己收集資料,自己解決問題,規劃方案。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可以充分發揮出來。着眼創新的根本目的在於,要以培養今天的學生適應明天的社會生活為己任,儘可能創造條件,讓學生在積極探索、主動實際的過程中,不斷有所發現,有所思考,有所創新,具備初步的懷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具有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將來成為創新人才奠定基礎。

2、實施途徑

(1)信息技術教育

幫助學生髮展適應信息時代需要的信息素養,即獲取、傳遞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和素質。

(2)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

組織引導學生接觸大自然,參加實際,使書本知識在運用的過程中成為活知識,使實踐能力和創造性得到培養。

(3)勞動與技術教育

增加科技含量,賦予勞動教育更多發明創造的內容,培養學生的勞動觀念,給學生讓出創造的空間。將發明創造賦予動手實踐的過程,使勞動技術變得富有生命力。

3、實施步驟

(1)加強學習,更新觀念

加強學習,轉變教育觀念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展成敗的關鍵。這不是幾個擔任該課程教師的事,而是全體教師的事。通過學習和研究,要從根本上轉變教師的教育觀、人才觀和學習觀,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滲透到學校的教育教學之中。

(2)健全組織,加強領導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設立是一種新生事物,必須動員全員參與,全社會參與和支持。以協調和組織順利開展各項活動,必須健全組織,加強領導。學校設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領導小組與協作小組,制定具體工作計劃,落實各年級綜合實踐活動內容。

綜合實踐活動小組名單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綜合實踐活動協作小組名單:

二年級組負責人:

成員:

三年級負責人:

成員:

四年級組負責人:

成員:

五年級組負責人:

成員:

六年級組負責人:

成員:

(3)選好主題,落實內容

綜合實踐活動是教師和學生合作開發和實施的。教師和學生既是活動方案的開發者,又是活動方案的實施者。選題既要體現學校特色(文學)和社區實際情況(城鄉結合部),又要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中選取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進行探究。

(4)加強聯繫,取得支持

綜合實踐活動涉及面廣,工作難度大,要探究建立社區、家長有多效參與實踐活動的新機制,積極利用各種社會資源,通過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活動,增進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繫,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四、課程實施的評價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的目的是為了激發學生對本課程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評價應以主體性、過程性、形成性和發展性評價為主,它應根據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所取得的成果和表現狀況,對其優點、學習態度和進步情況進行多樣性評價。強調師生之間、學生同伴之間對彼此的個性化的表現進行鑑賞。以形成評價目標多元,評價手段多樣,評價方式靈活,注重學習過程,注重情感表現,注重實際環節的開放性評價體系。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設計 篇7

一、活動主題的產生。

綜合實踐要關心社會問題。當前,我們的國家是一個資源短缺的國家,建立“節約型社會”,要求人們具有節約資源的意識,在行動中杜絕浪費現象。國小生做為社會的一員,祖國的未來,更應該從小樹立節約資源的意識,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杜絕浪費,爭做節約資源的社會小主人,因此開展一次以“調查校園內浪費現象”為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通過此活動,一方面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第二方面通過調查校園內學生的浪費現象,以小見大,喚起學生節約資源意識,並化為自覺行動。

二、活動預期目標:

(一)通過觀察、記錄、訪談、拍攝、錄像等手段調查校園內浪費現象,併為創建節約型校園獻計獻策。

(二)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交流、表達能力,以及合作、交往的能力、蒐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三)在活動中感受到浪費現象的嚴重,認識到個人浪費對國家的影響,感悟到節約迫在眉捷,必須節約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增強學生對自然、對社會的責任心。

三、活動時間:

11——12月。

四、活動安排:

第一階段:

(一)引入活動主題。

1、瞭解國家目前資源狀況,讓學生感受到節約資源的重要性。

2、許多人沒有意識到節約資源的重要性,浪費現象隨處可見。在我們校園中浪費的現象也大量存在,你看到了嗎?

3、説説在我們校園你曾經都看到哪些浪費現象?(水、電、糧食、學習用品)

(二)成立調查小組。

成立對水、電、學習用品、糧食浪費現象的調查小組。另外,可再設一個綜合組,對校園裏浪費現象作綜合的問卷調查、採訪等,活動時要分工明確。

(三)制定活動方案,提出要求。

活動要求:

1、對於觀察到的浪費現象可採用文字、拍攝照片、錄像的方式記錄下來,還可用採訪、問卷調查等手段進行調查。

2、教師對學生進行實地調查時的安全教育。

3、提出採訪時的要求

第二階段(實踐活動階段):

學生分組行動,用文字、採訪、拍照、錄像等方法記錄校園內的浪費現象。

第三階段:階段性指導:

1、瞭解4個課題小組的課題目標、研究步驟等,對他們階段調查的成果進行摸底,瞭解他們的調查材料,指導他們對材料進行整合。

2、預測課堂環節以及在彙報過程中可能生成的新問題,精心設計好導語等,力求讓課堂充滿活力,讓學生展開討論,學到有效的知識。

3、預測他們可能提出的在研究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以便對他們進行有效的指導。

第四階段(成果展示):

(一)情境導入。

(二)彙報交流。

1、在小組彙報時,老師有個小小的請求,出示温馨提示:

(1)在彙報時內容要簡明、語言要清楚流利,所有的同學都要爭做“文明的小聽眾”,認真傾聽,然後想一想,從他的彙報中你學到了什麼,能提出哪些建議

(2)同一研究小組的小朋友如果對你們組的研究成果有補充的,敬請發言。

2、各組彙報交流。

3、教師小結:從剛才四個調查研究小組的彙報中,我們聽到了一串串的數字,又看到了一幕幕令人震驚的畫面。我們感受到了校園裏浪費現象的普遍性。作為你們,親自體驗了這個過程,你們的心情是怎樣的?此時此刻,你們最想對大家説什麼?(行動起來,拒絕浪費)

4、行動起來,拒絕浪費。

身為學校的小主人,面對校園中的種種浪費現象,我們真的不能坐視不理。那麼我們有什麼好辦法能讓大家都有節約意識,行動上杜絕浪費呢?現在我們各小組也已經想出了拒絕浪費的招兒,請看看他們的彙報吧!

各小組彙報:

(1)製作節約小書籤。

(2)有關節水、節電、節約糧食的漫畫。

(3)節約小報,在學校宣傳窗里加以展出。

(4)徵集節約金點子。

(5)發倡議書(倡議每組派幾個代表在倡議書上簽名)。

5、教師總結。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設計 篇8

課題活動的名稱:壓歲錢如何花。

實施學校:

學生年級:三年級。

指導教師:

活動主題的提出:春節過後,學生手中都存有很多壓歲錢。相當一部分同學缺乏自主管理能力,對壓歲錢的使用不合裏,不僅沒有計劃,有些同學因抵制不了外面世界的誘惑,從而走入了消費誤區,如他們有的購買大量玩具和零食,有的請人大吃大喝,買名牌服飾……甚至有的用於等有害於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活動。為了讓學生合理使用壓歲錢,從小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因此開展了以《壓歲錢》為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希望通過活動,增強學生的調查能力,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從而達到讓學生擁有豐富、廣泛的知識。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

活動目的:

1、正確引導學生管理和使用壓歲錢,培養學生合理理財的能力。

2、瞭解壓歲錢的歷史與現狀,感受我國燦爛的風俗民情,瞭解改革開放的輝煌成果。

3、在實踐活動中進一步提高動手、動口、動腦能力,提高學生資料檢索,整理能力。培養實踐能力與創新意識。

4、主動形成正確的金錢觀和價值觀,提高自理自律的意識與能力。

5、感受到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讓學生在正確使用壓歲錢的過程中變得更加懂事,培養學生樂善好施、助認為樂的良好品德。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討論主題

倒貼的“福”字,紅紅的春聯,串串的小紅燈籠,營造出春節節日氣氛,同學們,你們喜歡過春節嗎?春節期間你們一定收到了許多壓歲錢吧?你們是怎麼花這些壓歲錢的?關於壓歲錢還有許多古老的傳説呢,你們知道嗎?這次綜合實踐活動就以《壓歲錢》為主題組織活動。

二、討論組織分組活動

要想合理使用壓歲錢,我們先要了解壓歲錢是什麼。壓歲錢的一些歷史演變等等問題,下面我們一起來討論一下,應該先調查些什麼問題,怎麼分組去活動。

1、討論小結分組

A組調查本校100名學生壓歲錢獲得的金額,消費金額,以及壓歲錢的'用途(調查途徑:問卷調查、採訪)

B組蒐集壓歲錢的來歷及傳説(蒐集途徑:上網蒐集或到圖書館檢索)

C組準備表演3個小品《壓歲錢》、《媽媽笑了》〈現場操作做頭飾〉,時間5分鐘,每做一個掙1分錢。

d組在全年級徵集方案,《合理使用壓歲錢最佳方案》徵集,並把材料、方案整理好。

2、分組後由各組制訂小組實施方案,如:調查表、方案徵集表等。

三、各小組活動

1、哪一組發現問題及時反饋給老師,以便教師幫助及時解決。

2、師做中期檢查並提出合理化的建議。

3、活動資料及時整理裝訂,並做好總結,等待展示。

四、各小組展示成果。

b組彙報:

蒐集到的關於壓歲錢的來歷及傳説《材料》,談本次活動的感受。

A組彙報:

我們組對我校100名學生壓歲錢獲得的金額,消費金額,以及壓歲錢的用途做了調查,結果如下:

壓歲錢收入最多的達20xx元,最少的達10元,人均達298.6元,其中90%學生的壓歲錢收入超百元。

短短一個月壓歲錢最多支出1020元,人均每天支出8元,其中40%的開支用在吃、玩上。

該組同學談自己活動的感受,並讓大家談一談通過聽了我們的彙報你們有什麼感受?〈大家暢所欲言〉

C組彙報:

C組以表演小品形式展示如何花壓歲錢,使學生通過表演討論明白事理。

五、制定並徵集《合理使用壓歲錢最佳方案》。

1、全班交流怎麼花壓歲錢。

2、各小組根據討論交流的情況,研究哪些做法更好,更有意義,制訂一個合理的的方案。

3、交流方案。

4、d組同學收集、整理最佳方案。

六、活動延伸

1、把部分壓歲錢捐至少先大隊部,轉寄給災區或生活貧困的學生。

2、設立班級銀行。

3、由d組同學發倡議書。

活動的方式:

形式:

1、分組活動。

2、開展各項活動主要採用查閲資料、調查、討論、採訪等方法。

方法:

第一階段為組織學生分組調查、記錄、徵文的自主探索。

第二階段為展示調查成果、表演、討論交流、思想昇華階段。

活動的結果與評價:

各小組均按計劃完成了任務,在這次綜合實踐活動中,同學們的積極性很高。他們上網、到圖書館查資料,學着當記者到各年級去調查,學到了不少的知識,增長了很多見識,調查收集資料時,他們在活動中感受到了學習、思考、團結合作的魅力,感受到了成功的快樂。同時也真正懂得了如何合理分配壓歲錢,形成了正確的金錢觀與價值觀。

學生的收穫:

1、 瞭解了壓歲錢的歷史與現狀,感受到我國燦爛的風俗民情,蒐集、檢索、整理資料的能力大大提高。

2、 在活動中懂得了如何合理分配壓歲錢,提高了自理、自律的意識與能力。

3、 在調查過程中體驗到團結合作,獲得成功的快樂,調查水平、口語交際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4、 感受到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要從小具有樂善好施、助人為樂的好品質,做一個品德高尚的人。

指導教師的認識和體會:

一、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確立主題

三年級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的起始年級,讓學生開始就走向社會去調查,去採訪恐怕很難,那如何培養學生的調查採訪能力呢?在選主題上,我儘量幫學生確立一些調查身邊的親人,調查老師、同學…等學生熟悉的人的活動,讓他們逐漸掌握調查的技巧,等到四年級時,活動主題再轉向社會。

二、活動空間要廣闊

傳統的課堂教學往往只侷限於40分鐘的課堂時間,而綜合實踐活動恰好彌補了這一點,我們要給學生充裕的時間,廣闊的空間,讓他們自主支配時間,教師引導他們合理安排時間,活動步驟。在一次實踐活動之前,先公佈活動內容和要求,活動的形式可以根據情況教師統一確定或組織學生討論確定,較複雜的活動要制定具體的活動計劃,然後學生自主活動,教師在活動過程中起組織和指導的作用,活動的最後階段要引導學生總結好,對活動作出自我評價,真正在活動中得到提高。

超越課堂的開放的實踐活動是對傳統課堂的挑戰,學生在社會這個“大課堂”中學習,才能成長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人。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設計 篇9

指導思想

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的評價理念和要求為指導,堅持“立足過程,促進發展”的課程評價原則,注重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的實際體驗和發展程度的檢測,通過評價,促進學生髮展。

評價目的

l、關注學生知識和技能的獲得情況,瞭解學生的發展狀況及發展中的需求。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

2、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促進學生在原有的水平上發展、整體素質的提高。

3、建立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體系,建立以教師自評為主,校長、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的評價制度。

4、轉變教師角色,重視發展教師的個性和個人價值、倫理價值及專業發展,提高教師素養。

評價原則

1、過程性原則。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門學生親歷體驗的課程。因此,要重視對學生在活動過程中表現的評價。只要學生經歷活動過程,對自然、社會和自我形成一定的認識,獲得了實際的體驗和經驗,就應該肯定其活動價值,給予積極的評價。

2、多元性原則。綜合實踐活動強調評價標準和評價主體多元化。因此要鼓勵並尊重學生富有個性的自我表現方式,如演講、表演、寫作、繪畫、製作等,評價不應只由教師來決定,要通過討論、協商、交流等多種形式,將學生自我評價、同學互評與指導教師或社會、家庭有關人士評價結合起來。

3、反思性原則。充分發揮評價的教育、改善、促進的功能,引導學生反思自己的實踐活動。要培養學生對活動過程(特別是細節)的記錄習慣,要通過活動過程、交流和活動成果彙報,讓學生學生學會對問題的討論、方法的交流、成果的分享與思考,達到自我反思、自我改進的目的。

4、激勵性原則。堅持正面評價,運用表揚、鼓勵、表彰等方法激勵學生,並貫穿於整個課程實施過程。無論是在學生遇到困難的時候還是遭受失敗的時候,無論是定性還是量化評價的時候,都應該激勵學生,使激勵評價成為學生獲取成功的動力。

一、關於學生課程學習的評價

(一) 評價內容

通過建立學生學習過程檔案和收集學生學習成果的方法,以定性為主量化為輔、自評與他評相結合的多維評價方式,對學生參與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的學習態度、合作精神、探究精神與學習能力、收穫與反思進行評價。

1、參與態度。學生參與活動的時間、次數、認真程度,以及是否認真思考問題、積極動手動腦、主動提出活動設想或建議、認真查找資料、準時完成計劃和學習任務作為評價的依據。

2、合作精神。包括積極參與小組活動,主動幫助別人和尋求別人幫助,認真傾聽同學的意見,樂於與別人一起分享成果。

3、探究精神和學習能力。通過對學生在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過程中顯示出的探究精神和實踐能力,及其對探究結果的表達進行評價。

4、收穫與反思。通過學生的自我陳述、小組活動記錄來反映,也可以通過學生的日記、活動徵文、主題班會等形式來反映,還可以通過學生的行為表現和活動成果來評價。

(二) 評價方式

評價方式體現多樣化,要將以下幾個方面的評價方式結合起來。

1、“檔案袋評價”。要求活動小組建立活動檔案袋,裏面包括活動計劃、活動記錄、調查表、出勤登記表、實驗記錄表或調查記錄表、原始數據、學習體會、日記等與活動有關的文字、圖片、音像資料,做為小組成績評價的主要依據。

2、日常觀察即時評價。日常觀察即時評價要貫穿於活動的整個過程。一方面可以隨時隨地激勵學生,調節課程的實施;另一方面日常觀察能有效地提高形成性評價的準確度和有效率。

3、成果展示。成果展示包括小論文、調查報告、研究筆記、表演、模型、設計方案等學校每學期舉辦一次研究性學習成果展示評價活動,每學年舉辦一次手工製作、模型設計作品展示評比活動。

4、項目評價與階段綜合評價。在每個活動項目結束後,組織學生進行評價,促使學生在活動之後能及時進行總結和反思,指導後繼的活動,併為每學期的階段性綜合評價提供依據。階段評價做為學生每學期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成績的主要依據。

(三)注意事項

1、注重課題實施的過程性。課題負責教師要重視對學生活動過程的評價。只要學生經歷的活動過程,對自然、社會和自我形成了一定的認識,獲得了實際的體驗和經驗,就應給予積極的評價。要重視學生在過程中獲得的寶貴經驗的發展價值,通過肯定其活動價值,營造體驗成功的情境。

2、尊重課題實施的多元性。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要鼓勵並尊重國小生極富個性的自我表達方式:演講、繪畫、寫作、表演、製作等。在教師對活動做出評價的同時,通過討論、協商、交流等方式引導國小生進行自我評價、相互評價。教師在評價中要肯定學生與世界交往的多元方式,不僅允許學生對問題的解決可以有不同的方案,而且表現自己所學的形式也可以豐富多樣。

3、關注學生的學習態度。主要為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即學生的參與態度。它可以通過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許多外顯行為表現出來,如是否認真參加課題組活動,努力完成自己所承擔的任務,做好資料的積累和分析處理工作,主動提出活動設想、建議,在學習中不怕困難和辛苦;是否樂於幫助同學、主動和同學配合、認真傾聽同學的觀點和意見等。

4、重視學生的合作精神。主要對學生在參與小組及班級活動中的合作態度和行為表現來進行評價。如學生是否能積極參與小組活動,主動幫助別人和尋求別人的幫助,認真傾聽同學的意見,樂於和別人一起分享成果,在小組中主動發揮自己的作用等。

5、注重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學習能力。教師可通過對學生在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過程中的表現及其對探究結果的表達來評價。如是否敢於提出問題,以獨特和新穎的方式着手解決問題和表達自己的學習結果;是否善於觀察記錄、能夠綜合運用相關的資料、積極採用多種多樣的方法、生動形象地表達自己的學習過程與結果等。

二、 關於指導教師的評價

(一) 評價內容

1、參與態度。是否主動熱情做好活動前準備工作,認真備課,民主、平等對待學生,經常為學生作具體指導,與其他教師協作。

2、指導能力。是否善於發現學生的問題和困難,為學生提供有價值的建議和意見,幫助學生調整活動方式或研究角度,能提供相應的知識背景材料,瞭解校內外教育資源,能指導學生撰寫調查報告、小論文。

3、繼續學習。是否主動學習課程的前沿知識,能根據學生探究的內容鑽研有關知識,掌握有關科研方法,提升指導水平。

4、指導效果。是否引導學生進行總結反思,指導的小組有相當的成果展示。

(二) 評價方式

教師評價採用“協商研討評定”方式,以自評為主,結合學生評價、教研組評價與學校評價多種方式進行綜合評價,提高評價的可信度和客觀度。

1、問卷調查:①教師自我評價;②學生小組評價。

2、察看案頭工作:是否認真備課,撰寫教案,做好指導工作記錄。

3、成果展示:每學期組織一次學生研究性學習成果展示評比,每學年舉辦一次手工製作、模型設計作品展示評價活動,對指導教師給予適當評價,並從中評選優秀指導教師。

(三)教師評價時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1、注意引導學生自我評價與反思。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要與學生的學習密切結合,和教師的指導密切結合;必須重視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自我評價和自我改進,使評價成為學生學會實踐—反思、發現自我、欣賞別人的過程。

2、注意評價的激勵功能。要鼓勵學生的新想法,努力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研究性學習的熱情,促進廣大學生積極實踐、勇於創新。

三、具體操作

(一)學生評價

1、自評內容包括:(1)你是否一直對你參與的主題活動感興趣。(2)你是否參加過活動主題的選擇。(3)你收集信息、資料的途徑有哪些? (4)你在活動中遇到的最大問題是什麼? (5)本次活動中你最感興趣的是什麼? (6)你對活動成果是否滿意。(7)本次活動中,你發現了什麼?(8)活動中,你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採用方式:每一個主題活動結束後,學生填寫“綜合實踐活動記錄與評價表”或用描述性語言的方法對以上內容進行一次自評,完成後全體成員均上交一份給指導教師。

2、互評內容包括:(1)小組成員合作是否愉快。(2)你們在活動中遇到哪些困難或問題? (3)你們是怎樣合作克服困難的? (4)你們認為下次活動還應從哪些方面加以改進?

採用方式:每一個主題活動結束後,小組成員集體討論,由組長執筆,用描述性評價方法為主對以上內容進行評價,完成後每組交一份給指導教師。

(二)教師自評

1、評價內容:

A、工作評價

(1)你是否對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抱積極態度。(2)你是否有一個活動方案和活動情況記載。(3)為指導學生活動,你作了哪些準備?

B、過程評價

(1)學生是否能積極主動地實踐參與活動? (2)學生對活動主題的興趣是否持久?(3)學生獲取信息、資料的方式途徑有哪些?他們如何選擇處理蒐集的信息? (4)小組成員能否進行有效的分工與合作。小組長的功能發揮的怎樣? (5)學生在活動中是否體現獨創性?獨創性體現在何處?

C、效果評價

(1)活動成果是否實現預定的目標。(2)學生在活動中能力發展得怎樣?哪一方面的能力最為突出? (3)學生的情憾體驗是否獲得滿足?滿足程度怎樣? (4)活動中有無“空白點”,體現在何處,設想如何改善?

採用方式:每一個主題活動結束後,指導教師按照上述內容項目,自己的指導情況和學生的活動情況進行一次評價,將評價意見寫成書面材料。(注意:教師對學生的定性描述評價材料中要注重抓學活動中閃光點,要關注學生情感態度及價值觀的滿足。)

(三)學校評價

組織:由學校教導處具體落實,每學期對每個領域的綜合實踐活動進行一次評價。

評價內容:1、主題選擇是否恰當。2、活動設計是否科學。 3、活動組織是否周密。4、活動形式是否適合參加活動兒童特點。5、活動效果如何?是否達到預期目標。6、教師取得了哪些新鮮經驗,得到哪些新的認識?

採取方式:1、審閲師生自評材料。2、與組織活動的教師(或教師小組)共同反思活動過程,交流討論。3、召開學生座談會。4、召開家長座談會或書面徵求家長意見。5、走訪與活動有關的社區人士。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設計 篇10

活動對象:

四年級學生

背景:

近幾年,機器人競賽非常盛行,許多大學院校,中國小都開始利用機器人競賽活動來促進信息技術教育及培養學生動手製作的能力,比賽使至今許多人認為可望不可及的機器人世界走向我們的生活,同時對培養信息時代所需要的人才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隨着機器人技術的發展,人們已逐步認識到,在信息技術教育中滲透機器人學科知識與機器人應用前景方面的教育已勢在必行。同時,隨着機器人制造技術的發展和教學機器人的大量使用,機器人輔助教學、機器人管理教學、乃至機器人主持教學等,都將成為現實。機器人學科教育也將給信息技術教育帶來新的活力,機器人也將會成為青少年能力、素質培養的智能平台。

活動目的:

(1)通過學生親手組裝機器人(沿黑線走的小車),把抽象、乏味的機械原理生動、直觀的體現出來,並結合實際幫助學生對結構、運動、速度等理論有一定認識,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鍛鍊學生的思維,培養創造力。

(2)通過圖形化的程序設計,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動手能力,鍛鍊學生的思維。

教學難點:學生自主設計如何讓小車沿黑線走。

活動方法:小組合作式學習。

活動前的準備:

(1)知識準備:

A、瞭解樂高機器人,知道了高機器人各個組件的作用。

B、會使用ROBOLAB編寫程序。

(2)硬件準備:

A、樂高機器人,每3——4人一套。

B、微機,每小組一台計算機,要安裝ROBOLAB軟件。

C、場地,要有專門的活動場地。

活動過程:

一、提出目標

(1)演示:教師將一輛組裝好的小車放到黑線上,小車沿黑線前進。(“圖A”為場地示意圖,圖B為組裝好的小車。)

設計意圖:

激發學生興趣和動手製作的慾望,同時給學生感性認識。

(2)激發學生興趣,學生紛紛表示要組裝一輛這樣的小車。

(3)師:動手之前你有哪些問題?

設計意圖:

教育學生在做任何事情前應該先動腦想一想,不能盲目動手。

學生提出的主要問題有:

A、組裝這樣的小車需要使用那些主要零件?

(經過討論學生提出,必不可少的零件有:大腦RCX、電機2個、光電傳感器)

B、説一説,組裝這樣的機器人有哪些思路?

學生討論情況總結如下:

1、這樣設計轉彎:兩個電機,每個電機分別帶動一個輪子,左邊的輪子轉,右邊的輪子停,車子便向右轉,反過來,車子向左轉;

2、為第一條補充:為了轉彎時減小摩擦,小車設計成只有三個輪子,後兩個輪子如第一條所述,前面的一個輪子做成“萬向輪”,可以任意轉向。

3、設計如何沿黑線走:把光電傳感器安裝在車子的前面,將車子放在黑線上,並使光電傳感器對準黑線。某一邊的輪子先轉動,車子轉彎,當光電傳感器移出黑線時,這個輪子停下另一個輪子轉動,使光電傳感器移入黑線,反覆這樣的動作,小車便按“之”字形沿黑線前進了。

C、説一説,為該機器人編寫程序的思路?

學生討論情況總結如下:

1、可以利用光電傳感器在黑線上方時,光線弱,讀數小,在黑線外時,光線強,讀數大來控制小車沿黑線走。

2、設定好一個值,當光電傳感器讀數大於該值時,左(或右)邊的輪子轉(A馬達轉),右(或左)邊的輪子停(B馬達停)。當光電傳感器讀數小於該值時,右(或左)邊的輪子轉(B馬達轉),左(或右)邊的輪子停(A馬達停)。

3、程序應採用分之結構,使用“光電傳感器分支”。

二、學生動手分小組合作組裝機器人

設計意圖:

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動手能力,鍛鍊學生的思維,同時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

(一)要求:

1、要有團結、協作、互助的精神。

2、每個小組要分工合理。

3、愛護設備,注意安全。

4、小車安裝要牢固,運轉時不能掉零件。

(二)教師個別指導。

(三)每個小組選出代表,簡單介紹一下自己組組裝的機器人。(如:設計思路,遇到的困難,是如何解決的。)

三、競賽、展示

在學生組裝完機器人之後,安排一次競賽,同時也是讓學生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

設計意圖:

(1)讓學生在展示中過程互相學習,取長補短。

(2)通過競賽可以激發學生的“鬥志”,促使學生進一步改進自己的機器人,鍛鍊了思維,培養了創造力。

(3)在競賽中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快樂,成功的自豪。

四、學生談體驗

設計意圖:使學生養成做總結的習慣。

鼓勵學生從多方面談一談自己的收穫,例如:

1、計算機在生活中的應用。

2、有關機械原理的知識等方面,如:齒輪比等。

3、小組團結協作的益處。

4、動手、動腦、體驗的過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fangan/huodong/lz6me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