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方案 >活動方案 >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學方案(精選23篇)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學方案(精選23篇)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學方案 篇1

【活動目標】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學方案(精選23篇)

1.學會目測有明顯大小差異的物體,懂得物體的大小是通過比較來認識的。

2.通過遊戲使幼兒初步體會到由大到小和由小到大之間的轉變,初步發展幼兒的多向思維。

3.激發幼兒探索的主動性、積極性,培養幼兒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硬紙魚20條(有大小差別)、釣魚竿若干、用大積木圍搭成一個“池塘”。

2.吹泡泡用具:裝有肥皂水的塑料瓶人手一份,吸管(單孔、多孔、粗細不一)數量多於幼兒人數,氣球若干。

3.可變大或變小的食物若干種,如餅乾、水果、青菜、木耳乾等。

4.照相機、大白紙和畫筆,幼兒自帶小時候的照片和近照。

【活動過程】

遊戲一:釣魚

1.每次請一名幼兒來釣魚,要求釣“池塘”中所有魚中的一條和最小的一條。魚釣上來後,分別放在大魚筐和小魚筐裏。

2.嘗試:請幼兒自由地釣魚,仍舊要求釣的和最小的魚。

遊戲二:超級比一比。

1.請幼兒將手放在眼睛前當望遠鏡,大家一起來找找教室裏的“大”和“小”。

2.將幼兒分成兩組,玩超級比一比的遊戲:比比誰的鞋子?誰的頭?誰的嘴巴張得?誰的手?誰穿的衣服?……

遊戲三:大人和小人

1.教師講述故事《大人國小人國》。

2.照片分享:小時候的我……(小手小腳,坐在推車裏,不會自己穿衣褲和穿鞋襪、吃飯。)

3.提問:如果有一天你變大了,你是什麼樣的?(個子高了,胖了,力氣大了,穿大鞋,跑得很快,可以做許多的事情,上學等。)

4.啟發幼兒運用想像力隨意表現身體某部位的變化。將幼兒表現的身體輪廓印香在紙上。(可將胳膊伸長,兩腳分開來表示大人;用蹲下,胳膊、腿、腳收緊或綣起來的動作來表示小孩。)

遊戲四:吹氣球

1.引導幼兒想一想:有哪些能夠變大和變小的物體?

(游泳圈、氣球、蹦蹦牀、摺疊牀、扇子、被子、雨傘。)

2.幼兒嘗試讓氣球變大的方法。

(1)請幾名幼兒用口將氣球吹大。

(2)用口吹難度太大,可以用氣筒打氣。

3.思考用什麼方法讓氣球變小。

(1)用自己的身體部位(用手戳破、用腳踩爆、用屁股壓破)。

(2)藉助外力的方法(用針刺破、用錘子或磚頭砸破、用釘子戳破)(3)將綁緊氣球的繩子解開,直接放氣。

4.幼兒自由地到户外玩氣球。

遊戲五:食物變變變

1.大家圍坐在桌前,觀察餅乾、水果、青菜、火腿、幹木耳、麪粉等食物。

2.提問:怎樣使食物變大、變小?:(吃一吃、炒一炒、切一切、剁一剁、摘斷、真空包裝、曬乾、浸泡、油煎。)

3.分享食物,把好吃的東西變小、變沒有。

【活動延伸】

1.繼續收集如望遠鏡、放大鏡、充氣椅、蹦蹦牀、吹泡泡等材料,讓幼兒主動探索以進一步加深對大和小變化的認識。

2.展示如蝴蝶的成長變化過程等各種動物的成長資料(書、圖片、錄音故事),幫助幼兒初步理解“長大”的概念。

3.充分挖掘一些潛在的、隱性的遊戲。如從“拔河”可瞭解力氣的大和小、從“獨木橋”可比較膽子的大和小、從“大雨和小雨”可體驗到聲音的大小。

【設計評析】

這是個從基礎入手形成大小相對概念的教學活動,重點是讓幼兒在掌握大和小概念的過程中發展多角度的、多層面的思維。

在教學上打破了過去數學課的傳統模式,根據小班幼兒年齡的特點,寓數學教育於遊戲之中。

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注意到了發展性原則,循序漸進,步步深入。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學方案 篇2

活動目標:

1.能感知正方形。

2.感知正方形在生活中的應用。

3.引發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正方形圖標,記錄用的大張白紙、彩色筆。

2.大方巾、大小不同的彩色幾何圖形片,親子調查單“我家的正方形”,數量供幼兒每人一份。

活動過程:

1.認識正方形。

出示正方形圖標,引導幼兒正確地説出正方形的名稱。

請幼兒説説什麼東西是正方形的,教師將幼兒的答案記錄在白紙上。

2.遊戲:“給大方巾找朋友”。

玩法:教師將大方巾鋪在桌上,向幼兒展示各種色彩、大小的幾何圖形片,請幼兒把各種正方形都放到大方巾上面,鼓勵幼兒邊做邊説:“大方巾我給你找到了正方形的朋友。”

3.找班上的正方形。

引導幼兒在活動室裏找找,還有哪些東西也是正方形。

4.激發回家找正方形的興趣。

向幼兒介紹親子調查單“我家的正方形”,請幼兒和爸爸、媽媽一起找一找、畫一畫、記一記,家裏有哪些東西是正方形的,第二天帶到班上與大家分享。

活動建議:

利用户外活動散步時間繼續在園內尋找正方形的物體,鞏固對正方形的認識。

活動評價:

能指認正方形的物品。

[附]親子調查單:我家的正方形

小朋友家長:

您好!請您和孩子一起找一找家中哪裏有正方形,找到了把它記錄在紙的空白處(或讓孩子畫下來),與小朋友們共同分享。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學方案 篇3

教育目標

1.通過讓幼兒動手操作、比較,發現物體的排列規律並進行排序。

2.培養觀察、比較能力和初步的判斷推理能力。

3.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徵進行排序會有不同的結果。

5.積極參與數學活動,體驗數學活動中的樂趣。

教育準備

1.教具:黑白序列的排序圖樣。

2.學具:①幼兒分組操作材料:

a鋪地磚b串彩鏈c圍圍牆d排排隊

②花片

③黑白方塊若干。

3.環境創設:小動物的家。

教育過程

(一)以小朋友為“小動物佈置新家”引入課題。

(二)幼兒自主探索物體簡單的排序規律。

1.幼兒分組操作。

a鋪地磚:提供藍、白兩種顏色的泡沫地磚,讓幼兒按顏色變化規律排序。

b圍圍牆:提供四種顏色炮彈玩具,讓幼兒按顏色及節數按規律排序。

c做彩鏈:提供不同長短、寬窄、顏色長條手工紙讓幼兒根據紙條多種特徵串成彩鏈條。

d種樹:提供高矮、品種不同的樹木,讓幼兒按其形狀、高矮不同的規律排序。

[評析:讓幼兒設計物體的排序規律,是訓練幼兒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不同層次的幼兒可選擇不同活動材料進行操作,便於分層指導、因材施教。]

2.自主探索活動內容的交流:

1.取分組活動的內容若干,提問:你是怎麼排的?

2.引導幼兒想出不同的排法,請幼兒排一排,教師強調規律性。

3.針對幼兒的疑惑進行討論。

4.師生共同歸納小結。

排序的方法有多種,可按形狀、顏色、數量等多種特徵排序。

(三)出示三張大卡片,引導幼兒發現並説出它們的排列規律

(第一張蝴蝶不變,小花逐一增多;第二張蝴蝶不變,小花逐一減少;第三張蝴蝶逐一減少,小花逐一增多)。

[評析:幼兒通過觀察、比較,發現了圖形排序的規律。這是對幼兒進行初步判斷推理能力的訓練。]

(四)讓幼兒自取不同顏色花片,學習按物體數量的遞增和遞減的規律排序。

(五)欣賞黑白序列

教師出示黑白序列,讓幼兒觀察尋找序列中黑白兩色是以幾個為一組進行排列,知道黑白兩色也可組成許許多多有趣的序列。

(六)設計“黑白配”小毛巾

1.運用以有的排序知識設計一條“黑白配”小毛巾。

2.幼兒介紹自己設計的“黑白配”小毛巾,説明排序規律。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學方案 篇4

教材分析:

在日常活動中常聽到小班幼兒會隨口説出1、2、3、4、5……,但讓幼兒實際來數一數某個東西的時候,卻是口裏數的和實際東西數量不相符。3—4歲的幼兒已經進行點數、計數活動,形成了最初的數概念。我班幼兒現處於小班下學期,經過一個多學期的學習和訓練,已經能夠按順序口頭數數,能夠手口一致地點數4以內物體的數量,並説出總數。根據幼兒計數能力發展的順序:按順序口頭數數→按物點數→説出總數→按數取物,特設計此次數學教育活動。

活動目標:

1.能手口一致的點數1——7的數,並能大聲的説出自己的操作過程。

2.體驗數學活動點數匹配的樂趣。

活動重難點:

能手口一致的點數1——7的數。

活動準備:

1.課件《數數有多少》

2.操作材料:排序板、每個幼兒8朵花

活動過程:

1.手指遊戲《手指變變變》

師:今天我們一起來玩個遊戲《手指變變變》

一根手指頭呀,變呀變呀,變成毛毛蟲呀。 兩根手指頭呀,變呀變呀,變成小白兔呀。三根手指頭呀,變呀變呀,變成金孔雀呀。四根手指頭呀,變呀變呀,變成大花貓呀。五根手指頭呀,變呀變呀,變成大老虎呀。我是一隻肚子非常非常餓的打老虎,想找一隻小動物吃……。

2.引導幼兒點數。

師:現在是什麼季節?(春天)春天給我們大家帶來了許多的禮物,一起去看看吧。

(展示課件)

(1)出示幻燈片大公雞,有幾隻大公雞。

(2)誰又來了,出示幻燈片兩隻小雞。教師帶幼兒一起點數,並説出總數。

(3)這次是誰來了,來了幾隻蝴蝶,請幼兒説出總數,並提醒幼兒把話説完整。

(4)春天還有美麗的花朵,來數一數,這有幾朵花?

(5)還有一件好吃的禮物呢?請幼兒點數。

3.認識排序板。

(出示排序板)

提問:(1)排序板上有什麼?

(2)應該從小紅旗開始點數。請小朋友們手拿着小紅旗進行點數。

4.幼兒練習點數。

每位幼兒先點數5以內的花朵,點數正確的幼兒老師獎勵一朵花,然後再進行點數,根據不同層次的幼兒,點數數量逐漸增加。幼兒點數

5.花兒朵朵

請幼兒把花貼到自己身上,同時會説1朵花、2朵花、3朵花……。貼好後進行遊戲。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學方案 篇5

活動目標

1.在操作活動中體驗數學活動帶來的樂趣。

2.初步養成收拾整理的習慣。

3.能將各種物品按數量多少進行分類,並用點卡表示數量。

4.培養幼兒對數字的認識能力。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玩具若干套:3、5中玩具混放在一個簍子中,各種玩具數量分別在年5以內,1-5的數卡若干套。

2.水果若干套:3-5中玩具水果混放在一個簍子中,各種水果數量分別在5以內1-5的數卡若干套。

活動過程

1.數數玩具有多少。

玩具分一分

教師出示遺漏混在一起的玩具。

教師:小玩具來和我們完遊戲了,可它們都跑到一起去了,怎麼辦呢?請一個孩子來幫忙。

玩具有多少。

教師:每種玩具有多少。這樣才能讓大家不用數一下就知道它們的樹木呢?鼓勵幼兒提出用點卡表示玩具數目。

2.分水果、分蔬菜。

介紹活動

教師:這兒有許多的水果,蔬菜寶寶都還沒有分,我們來幫幫它們吧。

幼兒操作。

幼兒將每一簍裏的小玩具、小水果、蔬菜分開,並數一舒每一種有多少,用相應的數字表示。

教師鼓勵幼兒邊操作邊説:×個玩具用點子表示。

3.把玩具送回家。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學方案 篇6

活動目標:

1、學習用三種顏色有規律地進行接龍,感知接龍的特點。

2、通過活動,培養幼兒細緻的觀察力。

3、願意參加操作活動,體驗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創設情景:佈置公園情景,裝飾公園的龍燈(每節龍燈有兩種不同的顏色,三節為一小組,有紅、黃、藍三種顏色的花)

2、操作材料:

集體操作材料:造小橋的小石塊(每塊石塊上有兩種不同的顏色,三塊為一小組)。

分組操作材料:製作龍船的紙盒。

活動過程:

一、看龍燈。

1、看一看:

師:小朋友,今天老師帶你們到公園去玩。(帶領幼兒進入活動場地)過節時公園真漂亮,看,那裏有一隻龍燈,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幼兒邊看邊説,老師引導幼兒將龍燈上的內容説清楚)

2、説一説:

師:走了這麼長時間,我們該休息一下了,找塊草地坐下來吧。(幼兒坐下)剛才我們在龍燈上看到的花是怎麼樣排隊的?(幼兒回答)

老師引導幼兒看清楚接龍的方法。師:紅紅的花想找和它一樣的好朋友拉拉手,黃(藍)的花也想找和它一樣的好朋友拉拉手。

二、造小橋。

師:公園的景色真漂亮,怎麼沒有小橋呢,我們就用這一堆小石頭給公園造一座小橋吧。

1、引導幼兒看清楚小石頭上圖片上的不同。

2、老師與幼兒一起造小橋:老師先搬起第一塊石頭放好,請幼兒説一説這塊石頭上的圖案有什麼顏色,然後請幼兒接下去操作。老師提醒幼兒找一樣的好朋友拉拉手,這樣造出來的小橋又結實又漂亮。

3、帶領幼兒在造好的小橋上走一走,體驗勞動後的快樂。

三、做龍船。

師:公園裏不光有漂亮的景色還有好玩的玩具呢,想不想要?不過今天的玩具要請那麼自己來做。

1、老師介紹材料和簡單的製作方法。

2、幼兒製作,老師指導。

幼兒在製作時老師用語言提醒龍頭放在第一個,龍尾放在最後一個,龍身上一樣的好朋友勾在一起拉拉手

3、老師檢查幼兒的操作結果,給接龍正確的幼兒獎勵穿有夾子的綵帶,讓幼兒夾在龍頭上在公園裏自由的玩一玩。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學方案 篇7

活動目標

1、讓小朋友們摸一摸餅乾的形狀。

2、小朋友們看見餅乾不搶不爭。

3、讓大一點的小朋友分餅乾。

4、發展目測力、判斷力。

5、有興趣參加數學活動。

重點難點

1、認識圓形和正方形。

2、讓小朋友感知餅乾的形狀。

3、找出生活中常見的圓形和正方形。

活動準備

1、準備餅乾食物。

2、準備圓形和正方形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課前做遊戲:

手指遊戲組織上課紀律。

二、新授:

1、創設情境:嘟嘟龍和小朋友一起分餅乾。

2、引導幼兒按照圖形的形狀進行分類。圖形分為圓形和正方形。

3、分發圖片感知餅乾的圖形特徵。

4、分發餅乾讓小朋友享受勞動成果。

教學反思

1、讓幼兒學會發現生活中的圓形和正方形。

2、讓幼兒自己勾勒出心目中的圓形和正方形。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學方案 篇8

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引起數數的興趣。

2、培養按數取物的能力。

3、理解“2”的實際意義,在操作的基礎上嘗試用語言來表達“2”的形成。

活動準備

1、課件:大樹、小鳥;

2、在教室裏擺放許多小兔(與幼兒人數相等)

活動過程

一、導入

以小兔來做客的口吻,引起幼兒的興趣。

教師:“小朋友,今天有一種小動物到我們班裏來做客,它是誰?在哪呢?請小朋友快快找找吧!”

二、展開

1.體驗2的形成

(1)請幼兒從椅子下面找到1只小兔

教師:小兔藏在小朋友的椅子下面,每個小朋友找一隻小兔來。

--你找到了幾隻小兔?

(我找到了一隻小兔)。

(2)請幼兒再找一隻小兔

教師:這一隻小兔有些孤單,請小朋友再給它找一個夥伴好嗎?

小兔的夥伴就藏在我們的教室裏,請小朋友去找找吧!

幼兒找到另一隻小兔。

(3)現在你有幾隻小兔?

(現在我有2只小兔)

教師:先從椅子下面找到1只小兔,後來又在草叢中找到1只小兔,變成了2只小兔,1添1是幾?

(1添1是2)

(4)請幼兒複述:1添1是2。

2.課件感知2的形成

小兔來我們班做客,我們應該為小兔準備愛吃的蘿蔔和青菜

(1)課件播放:

先請1一隻小兔吃1個蘿蔔,再請另一隻小兔吃1個蘿蔔,

1個蘿蔔添上1個蘿蔔是幾個蘿蔔?1添1是幾?(1添1是2)

(2)教師用貼絨教具演示2的形成過程:

先請1只小兔吃1棵青菜,再請另1只小兔吃1棵青菜,

1棵青菜添上1棵青菜是幾棵青菜?1添1是幾?(1添1是2)

3.認讀數字2

2只小兔、2個蘿蔔、2棵青菜用數字幾來表示?(用數字2來表示)

幼兒認讀數字2,2像什麼?(2像小鴨水中游)

4.理解2的實際意義。

(1)問2能表示2只小兔、2個蘿蔔、2棵青草,還能表示2個什麼?

小結:2能表示所有數量是2的物體。

(2)課件播放若干數量是的畫面,幫助幼兒理解2的實際意義。

三、結束

播放音樂,請幼兒在教室裏尋找能夠用2來表示的物體.

教師:在我們的教室裏有許多物體能夠用2來表示,請小朋友聽着音樂去找找吧,

音樂停止,到老師身邊來説給小夥伴聽,自然結束!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學方案 篇9

教學目標:

1、通過故事,激起孩子對數學活動的興趣,讓幼兒區分並説出以自身為中心的上、下方位,認識並説出近處物體的上、下位置。

2、在遊戲中,能正確找到自己的上、下位置,讓幼兒知道上下的含義以及上下的相對性。

3、發展目測力、判斷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背景:平面房子圖,猴、熊手偶,狗、貓頭飾。

活動過程:

一、1、表演故事:《懶惰的猴子》,老師與保育員分別扮演小猴和小熊,用手偶給幼兒表演。

聽故事:懶惰的猴子

有一天,小猴和小熊玩完會屋休息,小猴搶先躺在了下鋪。並説:“我累了,不想往上爬,你上去吧。”小熊便説:“這是我的鋪,你上去。再説,我這麼胖,怎麼爬上去?”小猴還是不聽,小熊把它扔了上去。

2、提問:

A、小猴玩累了,搶先睡在哪裏啦?(下鋪)

B、小熊是怎麼説的?小猴聽了嗎?

C、小熊生氣了,把小猴扔到哪裏去了?(下鋪)

3、讓幼兒能清楚地辨別和正確説出:上面、下面的方位詞,並會做手勢(往上指、往下指)。

二、1、議論:

A、你看見過自己生活中有什麼東西是放在上面的嗎?

幼1:燈泡吊在房頂上。

幼2:鍾掛在牆上。

.....

B、放在下面的東西有嗎?你知道為什麼放下面嗎?

幼1:我的牀是上下層的,我睡在下層。

幼2:鞋子放在牀下面,放在牀上髒呀?

2、老師小結:

A、以自身為中心的上下方位:上面有頭、手等。

B、以近處物體為方位的上下位置:自己的上面有天空、太陽等,下面有地、小草等。

三、遊戲活動:《小狗和小貓》

1、教師介紹遊戲的玩法:小貓的房子在上面,小狗的房子在下面。

2、讓幼兒別人扮演小狗和小貓,在老師的帶領下做遊戲。

3、看誰找到有快又好,表揚找對房子的幼兒,給最快的掛金牌。

4、遊戲進行二、三次,小結,遊戲結束。

四、活動延伸:

帶幼兒到草地上,利用草地上的滑梯、木屋等,讓幼兒自由組合,繼續做遊戲。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學方案 篇10

活動設計:“1只小猴去釣魚,鱷魚來了,鱷魚來了,嗷、嗷、嗷……”這首是幼兒非常喜歡的數字手指謠。結合小班數學活動宜情景化、遊戲化的特點,以及孩子們已經學習了4的構成的基礎上,我以這個手指謠為引子,設計了這個《智救小猴,勇闖難關》的數學遊戲,引導幼兒初步理解4以內數的實際意義,激發幼兒鬥志,渲染活動氛圍,使孩子們在解決難題的過程中即可以體驗到成功的喜悦,又能通過動手操作,逐步建構抽象的數概念。讓幼兒在遊戲中逐步地親近數學,愉快地步入數學世界。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正確感知4以內的數量,初步理解4以內數的實際意義。

2、能進行4以內的按數取物或按物取數。

3、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和動手能力。

4、樂於參加集體遊戲。

活動準備:

一個數字轉盤、大鼓一個、1—4的數字卡若干

“數、 物拼板”、印章若干、雪花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預備活動:

教師帶幼兒邊念手指謠,邊走到相應的位置。

二、集體活動:

1、引起幼兒活動興趣

師:可憐的小猴們在釣魚的時候都被壞鱷魚給吃光了,猴媽媽可傷心了,為了保護其他的小猴,猴媽媽他打算搬家,離開這個壞鱷魚,你們説這個主意好不好呀?但是,壞鱷魚在小猴家旁邊出了許多難題,猴媽媽和猴寶寶他們搬不出去呀。小朋友們,小猴他們這麼可憐,我們幫他們解決難題,好不好?

我昨天呀,乘鱷魚不在,偷偷的到小猴家旁邊看了看,我發現了四個難題,我們就先來解決這四個難題吧。

2、複習4以內的數字

師:我們現在就來解決第一難題——數字大轉盤。

在這個轉盤上有數字和指針,教師來轉動指針,當指針停止指向數字幾,就請幼兒大聲地説出這個數字。

3、記憶4以內的數字

師:小朋友們真棒,一下子就解決樂第一個難題,現在我們來解決第二題—— “誰不見了”

教師出示1---4的大數字卡,拿掉其中一個數字,請幼兒説出是哪個數字不見了。

4、4以內的按數取物

1)聽鼓説數

師:第二題我們也順利解決拉,我們每個人都表揚一下自己,真棒。接下來我們做一個遊戲

我這有一個鼓,請小朋友們根據鼓聲來説數字,告訴我我敲了幾下。

2)按數取物

師:現在,我們第三個難題來啦,準備好了沒有?

4套1—4的物卡,請幼兒根據教師説的數找出相應的物卡。

三、分組活動:

師:小朋友們,你們太棒拉,這麼快就解決了第三個難題。現在我們就要向第四題出發拉,剛才前幾題都是小朋友們在一起通過的,第四關呀壞鱷魚要把小朋友們分開了,要分組考你們。

教師一一介紹每組的活動

第一組:蓋印章

第二組:數、物拼板

第三組:數、物對應

幼兒活動時,教師巡迴指導

四、教師講評:

針對幼兒在操作中的現象加以講評

五、收拾教具:

師:小朋友們,我們一下子就幫小猴他們解決了四個難題,讓猴媽媽能搬去離鱷魚遠一點點的地方啦,但是這只是前面四題,而且在分組解決第四題的時候,有些小朋友只去解決了其中一組。老師會把這幾組投放到區角里,小朋友們你們有時間還可以去練一練。

後面還有許多的難關等着我們呢,我們還要繼續努力,學習更多的本領,解決更多的難題!

活動反思

數學活動離不開操作。為了讓幼兒更好地掌握,在活動中我準備了豐富的活動材料,引導幼兒運用多種感官感知4以內的數量,並且我創設了幼兒喜歡的“解決難題”的遊戲,讓幼兒聽一聽、説一説、動手做一做,吸引幼兒,使幼兒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去。在活動中,我力求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形成合作式的師幼互動。

但是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讓我感到遺憾的是雖然我設計了情景,但是沒有將情景很好的貫穿於整個活動,一直沒有出現“救小猴”的環節,使孩子們都沒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影響了整個活動的效果。今後,在環節的設計過程中,我會注意這一點,讓我的活動真正做到“情景化”,讓孩子們在情景中自然地習得知識。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學方案 篇11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能比較出物體的大和小。

2、尋找發現生活中大小不同的物品。

3、能主動參與,在活動中積極探索。

活動準備

1、趣味練習:比較

2、各種大小不同的物品,如:碗、盤子、湯匙、玩具、衣服、鞋子等。

活動過程

一、説一説

觀察圖片

看看圖片有什麼?(衣服)

你知道是誰的衣服嗎?(媽媽的衣服,孩子的衣服)

哪是媽媽的衣服?哪是孩子的衣服?

你是怎麼知道的?

(媽媽的衣服大,孩子的衣服小。)

二、找一找

1.請小朋友拿一個自己喜歡玩具,然後在教室裏找一個,比自己的玩具大的,或比自己的玩具小的玩具。

2.請幼兒講一講,自己手中的玩具,哪個大?哪個小?

三、比一比

請幼兒觀察圖片

教師:圖片上有什麼?(蘋果,草莓)

你喜歡蘋果還是喜歡草莓

--蘋果和草莓誰大誰小?

--小狗和蜜蜂水大誰小?

--大象和螞蟻誰大誰小?

四、遊戲:大的小的

教師任意出示一個物品,請幼兒找出比老師手中的這個物品大的或小的。

為激發幼兒興趣,可以比賽的形式進行。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學方案 篇12

活動目標

1.能指認和命名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圖形。

2.會用釘板做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

3.能按圖形的外形特徵分類。

4.引發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重難點

認識不同形狀的長方形和三角形。

活動準備

在活動區中提供硬卡紙和彩色紙製成的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和圓形。釘板和橡皮筋。分類盒。

活動過程

探索活動--求同,拼搭,製作--討論活動--指認,命名,分類--複習活動--拼搭,製作

1.通過探索活動讓幼兒感知、體驗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圖形的不同特徵。

(1)求同活動是讓幼兒根據盒子上的圖形標記進行匹配活動,即將標記相同的圖形放在一起。求同活動的材料要有層次,首先提供與標記完全相同的圖形,然後再提供同類變式圖形。

(2)拼搭活動是讓幼兒用幾何圖形複製圖紙上的物體,如照圖紙拼出一艘船。提供給幼兒的幾何圖形,可以和圖紙上的一樣大小,也可以是按比例放大或縮小的圖形,以增加複製的難度。

(3)製作活動既可以讓幼兒給某類圖形塗上指定的顏色,又可以讓幼兒在有幾種圖形的紙上剪下某一類圖形,還可以讓幼兒用釘板勾出圖紙上的幾何圖形。

2.通過討論活動使幼兒能指認和命名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圓形及它們的變式,(重點是三角形與長方形的各種變式)理解四種圖形的不同特徵。

3.通過複習活動加深幼兒對四種圖形的認識。

(1)複習活動中的拼搭應該讓幼兒自己用幾何圖形構建各種物體,並將拼出的物體粘在紙上陳列在活動室裏。

(2)讓幼兒在釘板上用幾何圖形勾出各種物體。

(3)讓幼兒數出圖紙上某種圖形的數目,並在相應的數字上畫圈。

(4)讓幼兒找出圖形排列的規律接着往下排。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學方案 篇13

活動設計背景

“辦家家”是幼兒愛玩的遊戲,最近我時常發現我班小朋友經常三個人在一起玩“辦家家”遊戲。於是,我藉此機會組織一次“喂娃娃”主題活動,幼兒可以親自動手喂娃娃,體驗勞動的樂趣,感受自己的能力,體會到一種自我發現的價值。在動手喂娃娃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幼兒有目的地操作、觀察、,有機融合各領域內容,提高感知能力,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讓幼兒在快樂中學習和成長。

活動目標

1、通過喂娃娃主題活動,讓幼兒體驗獨立進餐與分享的快樂;

2、學習兒歌《喂娃娃》,學會正確的吃飯方法;

3、通過遊戲《辦家家》,讓幼兒模仿爸爸、媽媽來喂娃娃,鍛鍊幼兒手部肌肉的靈活性。培養幼兒合作的能力。

4、教育幼兒從小養成飯前洗手、飯後漱口、吃飯不掉飯粒、會用自己的手絹擦嘴的好習慣;

5、教育幼兒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教學重點、難點

讓幼兒模仿爸爸、媽媽來喂娃娃,鍛鍊幼兒手部肌肉的靈活性。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

(1)瓶娃娃、小勺若干;豆、米若干分別裝在碗裏;手絹若干。

(2)幼兒進餐圖片或錄像帶(一個是幼兒獨自吃飯的;一個是大人餵飯的)。

2、經驗準備:

學習歌曲《辦家家》,欣賞兒歌《喂娃娃》;

活動過程:

一、律動:《我們大家做得好》;集中幼兒注意力。

拍拍小手點點頭,

拍拍小手叉好腰,

我把小手舉起來,

我們大家做得好!

二、與幼兒談話,引出活動主題;

小朋友,誰願意勇敢的告訴老師,在家裏吃飯的時候,你是自己吃呢?還是讓大人喂?(幼兒紛紛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

小朋友可真棒,是啊!我們都已經上幼兒園了,自己能做的事情,就得自己來做,不給大人添麻煩,這才是乖孩子呢!(出示瓶娃娃),看!老師今天帶來了許多瓶娃娃,他們的肚子餓了,我們怎樣幫助他們呢?(幼兒説出解決的辦法——喂娃娃)。

三、教師示範正確拿勺喂娃娃的方法。

1、學習兒歌《喂娃娃》:小小手,真靈巧,

三個指頭捏小勺,

輕輕舀,慢慢送,

我的本領真不小。

2、教師示範喂娃娃,幼兒朗誦兒歌,學習正確拿勺方法。

四、幼兒小組合作;

1、老師這裏還有許多肚子餓的瓶娃娃,小朋友快幫幫忙,餵飽它們吧。

2、遊戲:辦家家。

幼兒自由結伴,兩人合作,一個做爸爸,一個做媽媽共同來喂娃娃,培養幼兒的合作精神。

(1)複習歌曲《辦家家》。在唱歌之前,教育幼兒養成飯前洗手的好習慣。

(2)遊戲規則:兩人合作,邊喂娃娃邊説兒歌。訓練幼兒正確拿勺,將米盛到勺裏,再送到娃娃嘴裏,要一口一口的吃,不要把米撒在桌子上或地上,在此過程中,重點指導能力弱的幼兒正確使用勺子盛東西。

五、對幼兒進行健康教育。

1、小朋友,娃娃都吃飽了,快用手絹把它的嘴擦乾淨吧!

2、小朋友們可真能幹,我們一起帶着瓶娃娃按順序去漱口吧!

3、放音樂:漱口。幼兒隨着音樂走出活動室,本次活動結束!

活動延伸:

1、幼兒回家後,自己動手用筷子練習夾豆喂娃娃。

2、在爸爸媽媽的幫助下,動手裝飾漂亮的瓶娃娃。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學方案 篇14

活動目標:

1、複習5以內數量,學習按數取物。

2、喜歡參加數學活動。

活動準備:

1、全家福圖兩張。

2、幼兒人手一份禮物。

3、紙折房子人手一個。

4、有數字的大的紙房子5個。

活動過程:

一、作客。

1、出示娃娃“明明”和“紅紅”。

2、明明和紅紅邀請我們小朋友到他們家去作客。

3、先到明明家。出示明明家的全家福。明明一家人正在迎接我們呢。我們一起看看明明家有哪些人?有幾口?

4、我們給明明家做一個標記。出示點卡1——5,讓幼兒選一張與明明家人口相等的點卡貼在全家福圖片上。

5、到紅紅家教法同上。

二、送禮物。

1、們還帶了一點禮物送給明明和紅紅呢,請小朋友把這些禮物去送給明明家和紅紅家。注意了,他們家有幾口人就送幾個禮物。

2、幼兒送禮物並驗證。

三、我家有幾口。

1、明明和紅紅可開心了,他們説也要到我們小朋友家去作客,也要送禮物給我們。可是他們不知道小朋友家有幾口人,我們一起來告訴他們,好嗎?

2、上次我們用紙折了自己的家,請你也來和明明家和紅紅家一樣作個標記,有幾口人就貼幾個小圓點,貼在屋頂上。

3、幼兒操作並驗證。

四、統計。

1、老師出示5個大紙房子,先和幼兒一起認識房子上的數字。

2、請小朋友把自己有圓點的小紙房子送到相應的有數字的大紙房子中,並相互驗證。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學方案 篇15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4的形成。

2、感受招待客人的快樂。

活動準備:

小猴手偶4個、課件(餐桌)、果盤人手一個、仿真水果若干、沙包若干。

活動重難點:

感知4的形成。

活動過程:

1、隨音樂《玩具進行曲》入活動室。

2、遊戲《抱一抱》複習3以內的數,為學習4的形成做好知識鋪墊。

3、以小猴子一家來做客的生活情景,引導幼兒初步感知4的形成。感知招待客人的禮儀。

(1)利用手偶依次出示小猴子一家,引導幼兒點數4,感知3添1是4,4去1是3 。

(2)引導幼兒根據已有經驗講述怎樣招待客人。

師:"小猴子一家來我們幼兒園做客,該怎樣招待他們呢?"

4、(出示餐桌課件)準備餐具,強化4的形成3添1是4。

師:"餐桌上有些餐具準備的不夠,寶寶們幫老師找找是那些餐具呢?"(引導幼兒把不夠4個的餐具添1變成4個)

5、操作遊戲分水果,進一步感知4的多種形成。

(1)盤子裏的水果有1個的、2個的、3個的,要求幼兒把每個盤子裏的水果都變成4個。(幼兒分組操作)

(2)師檢查是否每個盤子都是4個。

(3)請幼兒説一説是怎樣把水果變成4個的。

6、遊戲《貓捉老鼠》鞏固提升幼兒對4的形成的感知。

遊戲:準備4個洞,每個洞裏最多住4只小老鼠,大花貓來的時候小老鼠們趕緊到洞裏躲起來。大花貓打破一個洞,洞內的小老鼠馬上分散到另外3個洞,最多住4只小老鼠。幼兒集體出洞,每人取4個沙包,把大花貓打跑。

7、結束歡送小猴子一家。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學方案 篇16

活動目標:

1、認識圓形,運用圓形創作造型。

2、發展幼兒想象力及操作能力。

3、引發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將各色色紙剪成大大小小的圓,貼在磁鐵黑板上。剪刀、糨糊、圓形貼紙、畫紙、磁鐵、彩色等。

2、幼兒數學用書

活動過程:

(一)以講《愛畫畫的波波的故事》的形式引起興趣

隨着故事情節讓幼兒猜猜波波畫的是什麼?“小豬波波畫了好多大大小小的圓,哥哥姐姐看了好久,不知道波波的圓圈是什麼,就問波波:“你畫的圓圈是什麼呀?”波波説:“這個圓圈裏有兩隻手,一隻長,一隻短,從早到晚繞着轉。”哥哥説:“啊,我知道了,是時鐘”,姐姐説:“那這個是什麼?”波波説:“它下面還有一條長長的線,要抓好,才不會跑掉”。姐姐説:“喔,是氣球”哥哥姐姐終於知道波波畫什麼了。波波又畫了許多圓圈,連肚臍眼的圓都有呢?媽媽説:“波波真是個很棒的畫家”。

(二)運用操作法讓幼兒拼圖

幼兒也當波波,用圓形色紙拼拼貼貼,看可以拼貼出什麼造型。完成後請幼兒欣賞作品,鼓勵幼兒説一説自己用圓形拼貼出了什麼

(三)帶領幼兒打開《我的數學》第一頁,啟發幼兒觀察畫面內容,讓幼兒給圓形塗上自己喜歡的顏色,再説説圖中還有哪些東西是圓的

(四)引導幼兒觀察周圍環境,想一想、説一説,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是圓的。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學方案 篇17

活動目標

1.感知餅乾的不同形狀,獲得對圖形的初步概念。

2.自制夾心餅乾,體會與朋友互贈禮物並一同品嚐的樂趣。

3.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引發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事先告訴幼兒要製作餅乾送給好朋友,請幼兒帶兩塊一樣的餅乾來園。

2.果醬、煉乳、花生醬等容易按顏色辨認的醬料,一次性餐布、小勺、淺盤。

活動過程

1.觀察餅乾。

――你們的餅乾真多呀,它們一樣嗎?

――你的餅乾像什麼?(像太陽、像屋頂、像本小書等)

――請幼兒聞一聞餅乾的氣味。

――教師出示兩塊一樣的餅乾。餅乾也有它的好朋友,它們臉貼着臉,中間夾上一層甜蜜蜜的醬料,最後輕輕地合攏,就成為“好朋友夾心餅乾”了。

2.製作好朋友夾心餅乾。

――認識各種醬料,教師示範:用小勺舀出醬料均勻地塗在一塊餅乾上,然後與另一塊餅乾合攏。

――配合念兒歌:“中間夾層甜甜醬,頭碰頭,臉貼臉,輕輕合攏真開心!好朋友餅乾做成了!”

――幼兒選擇喜歡的醬料進行製作。

3.分享活動。

――將自制的“好朋友夾心餅乾”和好朋友互贈品嚐。

――好吃嗎?哪個好朋友送給你的?

活動建議

1.餅乾的外形是幼兒能直接感知的,他們在配對、比較的過程中獲得了有關圖形的初步認識。與朋友互贈餅乾體現了社會性要求。

2.可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提供材料,甜麪醬、花生醬、芝麻醬等較容易準備,有條件的可提供色彩豐富的色拉醬、果醬等,以增加幼兒的製作興趣。醬料不宜太稀,要宜於塗抹。

3.如果幼兒人數較多,建議醬料分多盒盛裝,避免幼兒操作時擁擠。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學方案 篇18

設計思路:

當我看到《收集東收集西》這篇有趣又富有幻想的散文詩時,就迫不及待地把它講給班上的孩子們聽。詩歌從自己的收集延伸到他人的收集、進而延伸到自然界,以媽媽的收集為結尾,既滲透着母愛,又拉近了文學作品與幼兒生活體驗之間的距離,為幼兒的理解、模仿及創造提供了空間。

正值秋季,户外活動時孩子們經常撿拾院子裏掉落的小葉子、小花瓣、花種子、樹根,甚至小石子。像找到寶貝似的攥在手裏。這些在成人看來毫不起眼的東兩卻分外吸引孩子,他們還套用了散文詩中的句子――這是他們的收集。我想,既然孩子們那麼喜歡撿拾自然物,何不滿足他們,讓他們把自己撿拾的自然物收集起來呢?在撿拾和遊戲中,我發現孩子們對點數及類概念還不太清楚,因此,幼兒的收集正是積累分類經驗的好機會,還能發展他們的點數能力。

活動目標:

1、利用文學作品激發幼兒收集的興趣。

2、利用幼兒收集的自然物、發展幼兒點數及分類的能力。

活動準備:

1、欣賞散文濤《收集東收集西》。

2、秋天的自然物,信封、大白紙、小筐等。

活動過程:

1、激發幼兒撿拾多種自然物的興趣。

老師:小朋友每天都能在院子裏收集到許多大自然送給我們的寶貝、尹老師發給每個人一個小信封。請你們把寶貝裝在信封中,看誰收集到的寶貝多,而且它們的樣子還不一樣。幼兒自選信封。

2、到户外指導幼兒撿拾多種自然物。

老師:你都收集到什麼了?哪種最多?還能收集到其他東西麼?

老師:你撿到的樹葉真多呀、還能收集到什麼其他的寶貝嗎?

老師:你都有什麼寶貝?是從哪撿到的?

3、回教室指導幼兒把收集的寶貝進行分類。

老師:你們收集的東西真是太豐富了、尹老師發給每個小朋友一張大大的白紙,把你們收集的寶貝都倒在大白紙上,看看你收集的寶貝有沒有長得一樣的,我們把它放在一起。

老師:你收集到什麼了?

幼兒:我收集到了好多種樹葉。

老師:它們都是樹葉、都有什麼樣子的樹葉呢?

幼兒:有楊樹葉、小扇子葉、像小手的葉子,好多種呢。

老師:這是什麼葉子呢?

幼兒:楊樹葉。

老師:你能挑出和這片葉子一樣的樹葉放在一起嗎?

幼兒:我撿到的東兩名字都不一樣。

老師:都有什麼?

幼兒:小花瓣、小草,還有樹葉,還有……都數不出來了,我先把一樣的放在一塊兒再數就行了。

老師:對,那我們把一樣的放在一起,然後再數數。

幼兒:我找到了5樣寶貝呢。

幼兒:老師,我自己分了11種。

老師:你是怎麼知道的?我們一起分分好麼?

幼兒:花種子放在一起,小樹枝放在一起……原來我撿到了4類東西呀,我撿到了11片核桃葉,還以為是11種東西呢。

幼兒:我收集到8種東西,樹枝是一種,但是有楊樹枝和泡桐樹枝,樹葉是一種,也有很多種樹葉、

老師:一種東兩也可以分很多,對麼?

幼兒:因為它們都不是一種樹上的樹枝和樹葉……

4、利用集體分類幫助幼兒更加明確類的概念。

老師把幼兒收集的每類中取出一個,放在不同的大筐中。小朋友們帶着自己分好類的寶貝去給它們找家。

老師:請小朋友把自己分好類的收集分別放在屬於它的家葉,看看我們全

班小朋友共收集到幾類寶貝。

5、我們今天收集了許多寶貝、小朋友們平時在回家的路上、小公園中發現了什麼新鮮的東兩還可以收集起來,和大家一起用這些寶貝玩遊戲。

活動延伸:

1、鼓慟幼兒開動腦筋想出各種遊戲的玩法,如,比比誰的樹葉項鍊長、樹葉拼擺畫、樹枝長短的排列、裝飾畫等。

2、家園配合激發孩子收集自己喜歡的東西的興趣,如各種各樣的書等。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學方案 篇19

活動目標:

1. 喜歡數學活動,體驗成功帶來的快樂。

2. 加深對各類物品的認識。

3. 能把相同的物品歸類,並能初步按要求整理物品。

活動準備:

1.麪包、糖果、水果標記的筐子各一個。

2.麪包、糖果、水果混放在一起。

3.猴子頭飾一個。

活動過程:

1. 出示小猴頭飾,引起幼兒興趣。

(1) 出示小猴頭飾,情景導入,小猴的超市要開業了,商品很多,小猴子忙不過來,請小朋友幫忙整理貨架。

2、按物品標誌擺放物品。

(1)教師出示麪包、糖果、水果筐,請幼兒説一説筐子裏有什麼食物?

(2)教師出示有標誌的筐子,請幼兒觀察上有什麼標誌。

(3)教師提問引導幼兒討論食品應該在怎麼放?引導幼兒根據食品種類,把相同的食品放在相同標誌的筐子裏。

(4)請個別幼兒上台示範,按標誌挑選用品擺放,如:按蘋果標誌把蘋果挑出來,放在有蘋果標誌的筐子裏。

(5)分三組進行,食物擺放完之後,師幼共同檢查擺放是否正確。

3.遊戲“小猴商店”

(1)教師情景導入,請兩名幼兒上台,一名幼兒發出指令,如:“請把蘋果挑出來,放在有蘋果標誌的筐子裏”

(2)遊戲進行2——3次,教師指導。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學方案 篇20

活動目標:引導幼兒正確感知4以內的數量。 提高幼兒對數學的興趣。 活動準備:植物花(櫻桃花,油菜花,桃花,梨花,小凳子)掛圖;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一、活動導入。

師;“小朋友,春天到了,桃花開了,油菜花開了,櫻桃花也開了!瞧,小蜜蜂嗡嗡嗡地飛來採花粉了,你們也想當小蜜蜂採花粉嗎?”

二、遊戲;學做蜜蜂採花粉。

1、出示蜜蜂圖片,讓小朋友學做小蜜蜂。要求;兩隻小蜜蜂就是兩個朋友手拉手,三隻、四隻分別是三個、四個手拉手。練習1至4數與量的關係。口令;一隻小蜜蜂呀!飛到花叢中,左飛飛,右飛飛。兩隻小蜜蜂呀!飛到花叢中,左飛飛,右飛飛三隻小蜜蜂呀!飛到花叢中,左飛飛,右飛飛,四隻小蜜蜂呀!飛到花叢中,左飛飛,右飛飛。

2、師:“小蜜蜂採了許多花蜜,要飛回家中釀花蜜了,我們來幫幫他們找找自己的家吧?”

3、講述遊戲規則;操場上分別擺放的有一隻、兩隻、三隻、四隻小凳。一隻、兩隻、三隻、四隻小蜜蜂要分別找到相對應的凳子上坐下,不能找錯,否則就找不到家了。

4、放音樂,幼兒找相對應的小凳子。

5、音樂停,檢查小朋友找家的情況,從而鞏固數物對應的知識。並對小朋友給予肯定與鼓勵。

三、活動小結。

引導幼兒知道小蜜蜂又愛勞動又聰明,他們不僅採了很多花粉,還能準確地找回自己的家,我們要向小蜜蜂學習。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學方案 篇21

活動目標:

1、學習排序,體驗事物的規律性。

2、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3、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4、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動物玩具:大象、長頸鹿各不少於5只。

活動過程:

1、教師逐個出示大象與長頸鹿,讓幼兒説出它們的名稱。

2、師生一起按照1頭大象、1只長頸鹿、1頭大象、1只長頸鹿……的規律排序,並説出排序的規律。

3、按照1頭大象、2只長頸鹿、1頭大象、2只長頸鹿……的規律排序,並説出排序的規律。

4、讓幼兒思考還有沒有其他排序方式,請幼兒上來自己排序,邊排邊説出排序的規律。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學方案 篇22

活動目標:

1.學習將兩種實物按標記有規律地交替排序,會在操作中講述出排列的序列,並能正確使用單位量詞。

2.激發操作學習的興趣,發展觀察力、比較力和初步的判斷推理的能力。

3.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將兩種實物按標記有規律地交替排序。

活動難點:

學習利用數量上遞增和遞減的方法排序。

活動準備:

教具:蔬菜卡片:茄子、西紅柿、菜椒、黃瓜、蘿蔔、蘑菇等。標記:_______O_O_O_OO_OO_OO__OO__OO。紙偶:青菜奶奶一個。

學具:作業紙每人一份;胡蘿蔔、蘑菇卡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探索各種排隊的方法

1.一個跟着一個排隊。

師:小朋友,青菜奶奶今天過生日,邀請蔬菜寶寶來做客,可是它有一個要求,蔬菜寶寶必須按要求排好隊才能參加。

看,誰來了?(出示茄子一個跟着一個排隊的圖片)茄子寶寶是怎麼排隊的?

師:一個接着一個可以用這種標記來表示。

出示圖標______

2.瞭解一個一個間隔排序。

出示圖標_O_O_O

師:這個標記和上面的一樣嗎?哪裏不一樣?

會是哪種蔬菜來排隊呢?

(出示西紅柿和菜椒間隔排隊的圖片)它們是怎樣排隊的?

師:原來(_O)這兩個標記表示兩種不同的蔬菜,他們是一個一個間隔排隊的。

_和O除了可以用西紅柿和菜椒來表示,還可以用什麼蔬菜表示呢?

3.瞭解一個兩個間隔排隊。

出示圖標_OO_OO_OO

師:看,這個標記是按什麼規律排隊的?

又有許多蔬菜寶寶來了(出示黃瓜、辣椒),青菜奶奶請他們按照這樣的順序排隊去它家做客。誰願意幫助他們的?

幼兒上來操作,集體檢查後讀:一個兩個一個兩個。

這兩種蔬菜除了這種排列的方法,還有其他方法嗎?(幼兒探索、操作,集體評價)

小結:排隊的方法有很多種,一個接一個排、一個一個間隔排、一個兩個間隔排等。

二、小組活動:按標記給蔬菜排隊

1.還有許多蔬菜寶寶也想排隊呢,你們願意幫助他們嗎?

請幼兒先看一看、再説説自己操作紙上的標記,然後給蔬菜寶寶排隊。

2.完成作業的小朋友相互檢查一下是不是正確。

三、遊戲:按標記排隊。

出示圖標__OO__OO

師:你知道這個標記表示什麼意思嗎?(表示兩個兩個間隔排隊)青菜奶奶也邀請我們小朋友去做客呢,你們想去嗎?

等會兒小朋友去邀請自己的朋友一起按標記排隊,開火車去青菜奶奶家做客好嗎?

幼兒分男女組玩開火車遊戲,幼兒相互檢查。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學方案 篇23

活動目標

1、認識上、下,感知物體上下方位變化。

2、體驗數學活動的快樂。

3、發展目測力、判斷力。

4、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香蕉、蘋果、玩具、圖書等實物;幼兒操作單頁37、38。

指導要點

1、活動重點:認識上下的空間位置。

2、活動難點:能用語言將上下位置描述出來,感知物體上下方位變化的趣味。

3、指導要點:在看看、説説中,引導幼兒説説東西擺放的位置。

活動過程

1、教師與幼兒一起進行遊戲"金蘋果、銀蘋果"引入活動

2、遊戲"藏貓貓"引出活動主題,認識上下空間位置。

(1)創設問題情境。

佈置一個情境:桌子上放着香蕉,桌子下放着蘋果。

(2)引導幼兒觀察。

教師:桌子上有些什麼?桌下有些什麼?

請幼兒説説香蕉、蘋果都放在桌子的什麼地方。

3、學習認識分上、下方位。

教師出示教具,並提問:這幢樓房有幾層?

教師找開第二層的窗户,露出小動物,並提問:這是誰的家呢?小猴家搬來了新的鄰居,你們猜猜住在小猴上面的是誰?住在它下面的又會是誰?

教師分別打開上、下窗户,請幼兒用完整描述"__住在小猴上面"、"__住在小猴下面。

4、進一步區分上、下方位。

(1)出示多個玩具,請幼兒按老師的指示放在桌子的上面或下面。

(2)讓幼兒自己放,放完後告訴大家:我把什麼東西放在桌子的什麼地方。

5、指導幼兒完成操作單頁37、386、結束活動,找找説説生活中的上下。

找找説説教室裏或教室外有什麼東西是放在什麼的上面?什麼東西放在什麼的下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fangan/huodong/dvz9w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