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方案 >工作方案 >

幫扶工作方案十二篇

幫扶工作方案十二篇

幫扶工作方案 篇1

為確保就業扶貧工作有效開展,加快貧困羣眾脱貧步伐,現對就業扶貧工作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幫扶工作方案十二篇

一、指導思想

以提升貧困羣眾就業創業能力、幫扶貧困羣眾實現穩定就業為首要工作任務,以就業援助、就業培訓、產業帶動就業、創業帶動就業為主要工作措施,以各級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為平台,建立人社、扶貧移民、財政、農糧、城管、交通、公安、農辦、水利、林業、教育等部門及鄉級政府、駐村扶貧工作隊合力推進的就業扶貧機制,通過充分就業促進貧困羣眾脱貧。

二、目標任務

從20xx年起,每年為每名有轉移就業願望的貧困家庭勞動力(以下簡稱貧困勞動力)提供至少一次的信息服務、政策諮詢、就業指導、職業介紹、就業創業培訓等免費就業服務,使其就業創業能力得到提升,促其儘快實現就業創業;向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的企業、帶動貧困勞動力就業的創業人員落實優惠政策,引導全社會形成幫助貧困羣眾就業的良好氛圍;力爭用三年時間,基本形成就業扶貧長效機制,貧困家庭的勞務收入顯著增加,真正實現"就業一人,脱貧一户"的目標。

三、政策措施

(一)實施就業援助幫扶貧困勞動力就業

1.建立貧困家庭就業台賬。以扶貧移民部門對本地貧困人口的精準識別情況為基礎,由鄉級政府組織開展調查摸底工作,掌握本地貧困勞動力數量、分佈等情況,收集貧困勞動力就業狀況、就業意向及培訓願望等信息,建立貧困家庭就業台賬,安排專人定期更新、動態管理,制定有針對性的就業幫扶措施。

2.做好就業信息的宣傳對接。對本地企業缺工崗位進行統計分類,篩選出適合貧困勞動力就業的工作崗位,由鄉級政府組織相關人員進村入户將崗位信息送至貧困户家中,幫助符合崗位條件並有意願赴企業就業的貧困勞動力與企業取得聯繫,促其上崗就業。

3.創建鄉鎮(村)就業扶貧車間。引導本地服裝紡織、電子、農產品加工等企業在有條件的鄉鎮(村)創建就業扶貧車間(加工點),由鄉級政府組織當地貧困勞動力進車間務工,為貧困勞動力在家門口就業創造條件。創建就業扶貧車間所涉及的場地租金、水電費,由縣級財政給予適當補助。

5.探索公益性崗位就業扶貧方式。對於無法輸送到企業就業的貧困勞動力,重點在鄉村開發一批公路養護、農村保潔、治安巡邏、水庫安全管理、山林防護、學校安全管理等公益性扶貧崗位,以及開發城鎮城管、環衞、園林等政府公益性崗位,就地就近安置就業。公益性崗位按照自願申請、公開報名的原則招收貧困勞動力就業,可實行全日制工作、半工半農或勞務承包等工作方式。公益性扶貧崗位由各縣(市、區)進行統籌規劃,並由鄉級政府具體管理,涉及資金由交通、農辦、公安、水利、林業、教育、城管等崗位開發部門原有渠道解決。對原無資金來源渠道的政府公益性崗位,根據"誰用人、誰出錢"的原則,由用人單位發放崗位工資,政府從就業專項資金中按一定數額給予補貼,具體補貼標準由各縣(市、區)確定,補貼期限最長不超過3年。

(二)開展就業培訓促進貧困勞動力就業

7.鼓勵院校和企業開展扶貧性就業培訓。引導職業(技工)院校採取頂崗實習或校企合作等方式,對貧困勞動力開展培訓並輸送到當地企業上崗就業,根據培訓專業、培訓成本和培訓期限等情況按規定給予院校300-1000元/人的培訓補貼。鼓勵園區企業優先招用貧困勞動力,對園區企業與新招聘的貧困勞動力簽訂6個月以上勞動合同,並在6個月內開展崗前培訓的,按規定給予企業300元/人的培訓補貼。

(三)依託產業發展擴大貧困勞動力就業

8.發揮主導產業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作用。依託本地優勢產業發展,積極發揮基層就業服務平台作用,以開展"就業援助月"、"春風行動"、"民營企業招聘周"等公共就業服務活動為契機,搭建用工對接平台,有針對性推薦貧困勞動力就業,進一步增強主導產業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的能力。

9.引導貧困勞動力轉向家庭服務業就業。根據家庭服務業就業容量大、帶動就業效率高的特點,引導貧困勞動力轉向家庭服務業就業,組織其就近參加家庭服務培訓,掌握家庭服務業上崗基本技能。加大對家庭服務業的扶持力度,發展和培育一批員工制家庭服務企業,對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的家庭服務企業按規定落實社保補貼、崗位補貼等扶持政策。

(四)鼓勵創業帶動貧困勞動力就業

11.鼓勵貧困勞動力自主創業脱貧。對有創業意願並具備一定創業條件的貧困勞動力,給予免費創業培訓和創業指導等政策扶持,符合規定條件的給予小額擔保貸款貼息扶持,貸款額度最高可達10萬元,貸款期限兩年,並予全額貼息。對在電商網絡平台開辦"網店"的貧困勞動力,可認定為靈活就業人員,享受靈活就業人員扶持政策,並按規定享受上述小額擔保貸款貼息政策。

13.建設農民創業園輻射帶動扶貧。在人口聚集度高的鄉鎮建設農民創業園和創業一條街,對園內吸納周邊貧困勞動力就業的創業實體,比照創業孵化基地政策,給予一定的租金、水電費補貼,降低其經營成本。

四、組織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就業扶貧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涉及面廣、工作難度大,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精心謀劃,主要領導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抓,確保工作落實到位,各縣(市、區)於6月底前完成本地就業扶貧實施方案;人社、扶貧移民、財政、農糧、城管、交通、公安、農辦、水利、林業、教育等部門要加強溝通協調,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促進就業扶貧工作有效開展。

(二)強化資金保障。就業扶貧工作對象廣、基數大,對資金需求的數量巨大,且持續性強。各縣(市、區)要統籌安排,強化就業扶貧資金保障。既要向上爭取政策傾斜和資金支持,又要根據部門職責和目標任務,統籌好分散在各部門的專項資金,把各部門相關政策和資金用實、用足、用好,提高資金使用效率,保障就業扶貧資金籌措到位。

(三)落實部門責任。各部門要按照x市辦發電〔20xxx〕號文件抓好就業扶貧重點工作任務的落實。人社部門牽頭負責就業扶貧工作的組織協調、監督檢查;扶貧移民部門負責指導各縣(市、區)建立貧困家庭就業台賬,組織實施"雨露計劃";財政部門負責資金籌措、使用和監督;農糧部門負責組織實施"新型農民職業培訓";交通、公安、農辦、水利、林業、教育、城管等部門負責開發本部門公益性扶貧崗位和落實崗位補貼資金。

(四)建立考核機制。將就業扶貧工作列為市政府年終考核各縣(市、區)民生工程工作的重要依據,並由人社部門牽頭實行季度督查、年終考評的工作制度,確保就業扶貧工作落到實處。

幫扶工作方案 篇2

為全面貫徹落實的__大,堅持以人為本,為民解困,改善民生,切實推動和諧社會建設,不斷提高區域經濟社會運行質量,深入開展扶貧幫困工作,現制定20xx年全區扶貧幫困工作:

一、指導

以的__大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改善民生,促進經濟和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為重點,以實現城鄉貧困羣眾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為目標,以統籌經濟和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統籌城鄉一體化建設、統籌各項社會保障事業的協調和持續發展為途徑,不斷提升扶貧幫困整體工作水平,使全區人民共享振興發展成果,為推進瀋陽大工業區建設、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二、主要任務

(一)完善城鄉保障救助制度,提高保障救助標準

1、提高“兩節”臨時救濟標準。年新年、春節期間,對全區低保户、五保户、重點優撫對象、特重災民和城市低保邊緣户,每户按800元的救濟標準發放款物(城市低保邊緣户480元)。對其他特殊困難羣眾由各街道(鄉)根據實際情況,給予適當救助。此項工作由區民政局、財政局和各街道(鄉)負責。

2、將城市低保標準從月人均收入260元提高到300元,將農村低保標準從年人均收入1500元提高到1800元。進一步落實分類救助政策,將重度殘疾人、學生、重病特病人員和老年人等特殊困難低保對象的保障標準上浮20%。此項工作由區民政局、財政局負責。

3、建立完善城鄉低保邊緣户救助制度。提高城市低保邊緣户救助標準,由月260—300調整到月300—340元。建立農村低保邊緣户救助制度,救助標準為年人均收入1800—2200元。此項工作由區民政局、財政局負責。

4、提高農村五保供養標準。按照不低於當地村民平均生活水平的原則,分散供養標準由年人均元提高到2600元,集中供養標準由年人均4000元提高到5200元。要切實保障農村敬老院管理人員工資和公用經費,每個敬老院辦公經費每年由區財政撥付0元。此項工作由區民政局、財政局和有關街道(鄉)負責。

5、提高90歲以上老人補助標準和百歲老人補助標準,由現在的月340元,提高到500元,為90歲以上老人提高補助標準,由現在的月100元提高到200元。此項工作由區民政局、財政局負責。

6、對低收入重度殘疾人實施專項救助。對人均生活水平低於社會平均消費水平的一級智力、一級、一級癱瘓肢體殘疾人實施特殊救助,城市對象每月補助100元,農村對象50元。此項工作由區殘聯、財政局負責。

(二)落實配套政策措施,健全保障救助體系

1、對全區五保户、重點優撫對象每年進行一次體檢,標準為每人150元。此項工作由區民政局、衞生局、財政局負責。

2、實現扶貧超市鄉街全覆蓋。各街道(鄉)要建立1個以上扶貧超市,區投資50萬元為14個鄉街扶貧超市物資,為困難羣眾更便捷的救助服務。此項工作由區民政局和各街道(鄉)負責。

3、深入開展助學活動。繼續落實“兩免一補”政策,對全區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和城市貧困家庭學生免收雜費(含信息技術教育費)和課本費,並對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家庭住宿學生每人每年給予300元的生活補助;對貧困家庭普通高中學生,按照統招公費生雜費標準減免;對考入中等職業學校全日制學籍的在校一年、二年級低保家庭的學生,每人每年給予1500元資助;對當年考入大專全日制的低保户家庭的學生,每人一次性給予4000元補助;對當年考入大學全日制的低保户家庭的學生,每人一次性給予6000元補助。各級工會組織開展以困難職工子女就學為重點的“金秋助學”活動。各級共青團組織開展“走進青年,關愛成長”系列活動,對貧困家庭子女就學援助,對貧困地區婦女實施脱貧致富技能培訓。此項工作由區教育局、財政局、總工會、團區委、區婦聯、殘聯負責。

4、進一步完善城鄉特困居民醫療救助制度。對城市低保户、低保邊緣户參加城市居民醫療保險給予參保補助。市區財政列支160萬元,對參保後仍有困難的對象給予醫療救助,最高救助限額是4000元,特殊情況可以實行第二次救助。門診救助每人80元並通過銀行直接發到個人帳户。建立農村大病救助基金80萬元,作為農村特困居民醫療救助專項基金,對農村低保、五保、優撫對象參合後給予大病救助,最高限額分別是元、3000元和5000元,特殊情況可以實行第二次救助。門診救助費低保對象每人60元、五保對象每人120元、以及優撫對象每人300--500元分別通過銀行直接發到個人帳户。進一步完善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相銜接的農村特困居民醫療救助制度,切實提高救助效果,進一步解決農村貧困居民醫療難問題。此項工作由區民政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區衞生局、財政局負責。

5、依法擴大社會保障覆蓋範圍,建立部門聯動機制,紮實推進新增被徵地農民養老保險工作,使之解除養老後顧之憂。

此項工作由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財政局負責。

6、實施物價補貼。繼續對城市低保户和低保邊緣户實施每人每月25元物價補貼;對農村低保户和五保户在春節、元旦期間每人給予25元的一次性物價補貼。此項工作由區民政局、財政局和各街道(鄉)負責。

7、提高城鄉低保和低保邊緣户非集中供暖的補貼標準。對城市非集中供暖的城市低保户的供暖補貼標準由100--140元提高到500元,低保邊緣户的供暖補貼標準300元。對農村低保户的供暖補貼標準200元。此項工作由區房產局、民政局、財政局和各街道(鄉)負責。

8、做好救災救濟工作。根據我區受災情況,做好今冬明春期間災民的生活救濟工作,切實做到災民口糧、住房、燒柴、衣被和子女就學的“五個保障”。區和鄉(街道)兩級財政在年財政預算中的救災科目中,設立救災應急儲備金100萬元。此項工作由區民政局、財政局和各街道(鄉)負責。

9、建立健全臨時救濟的長效機制。區財政按不低於上年度財政一般預算收入0.5%的比例,建立臨時救濟基金60萬元,並列入年度財政預算,滾動使用,重點解決貧困羣眾因意外災害和其他特殊情況造成的臨時困難。此項工作由區財政局、民政局負責。

幫扶工作方案 篇3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實現鞏固拓展脱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意見》精神,切實推進低收入人口常態化幫扶保障工作的落實,結合尚義縣工作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按照縣委縣政府關於實現鞏固拓展脱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指導意見要求,堅持應保盡保、兜底救助、統籌銜接、正確引導,充分發揮社會救助在決戰決勝脱貧攻堅和鞏固脱貧成果中的兜底性、基礎性作用。

二、總體目標

進一步推動脱貧攻堅工作體系全面轉向鄉村振興,把鞏固來之不易的脱貧成果作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任務,採取精準幫扶措施,繼續保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對農村低收入人口開展動態監測,分層分類實施社會救助,完善養老保障和兒童關愛服務,切實保障好低收入羣眾基本生活,確保不出現規模性返貧。

三、重點任務

(一)加強農村低收入人口監測。以現有社會保障體系為基礎,對農村低保對象、農村特困人員、農村易返貧致貧人口,以及因病因災因意外事故等剛性支出較大或收入大幅縮減導致基本生活出現嚴重困難人口等農村低收入人口開展動態監測。農村低保工作中,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保持社會救助兜底保障政策總體穩定,確保“應保盡保”。一是要推行部門聯動制,實現信息共享到位。公安、財政、民政、扶貧、教育、人社、住建、醫保等政府部門要強化協調配合,充分運用現有數據平台,加強數據比對和信息共享,完善基層主動發現機制;健全多部門聯動的風險預警、研判和處置機制,實現對農村低收入人口風險點的早發現和早幫扶;對共享數據比對中發現的違規人員、死亡對象及時進行清退。二是要推行村級“零報告”制,實現責任壓實到位。把村幹部責任壓緊壓實,由各村支兩委幹部、駐村幹部負責信息管理,建立農村低收入人口享受補助對象的人員信息台賬,每月定時將死亡人員信息、疑似錯保家庭人員信息、疑似漏保家庭人員信息上報至鄉鎮。由鄉鎮統計收集,建立台帳,並組織村居幹部及時入户進行核查,定時將村級統計情況和鎮級入户核查情況上報鄉鎮城鄉低保、特困審批領導小組,鄉鎮要及時對保障對象進行動態調整。三是要推行鄉鎮級遍訪制,實現實地查看到位。按照分級管理和“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由鄉鎮牽頭,組織聯繫村幹部、駐村幹部、幫扶幹部每季度對城鄉低保享受對象開展户户見面、人人碰頭的遍訪工作。主要針對新增和退出保障的低收入對象家庭收入核查結果的真實性、“收入抵扣”“低保漸退”“單人户”施保等政策落實以及家庭遭遇意外變故情況開展動態核實,及時將因意外變故符合條件的家庭納入低保保障範圍,深入瞭解建擋立卡對象、邊緣户生活生產情況及家庭人員就醫就學情況,對發現需救助對象時,採用低保、醫療救助、教育資助等專項救助為主,特困人員供養、臨時救助、慈善救助為補充的多種救助方式,確保困難羣眾安穩渡過生活困難期。四是要推行縣級抽查制,實現工作督促到位。縣民政部門要對全縣14個鄉鎮因疫因災因病影響後的低收入家庭中的政策覆蓋範圍,符合兜底保障條件對象的動態管理及各項民政資金撥付、使用、落實情況進行抽查,對抽查中發現的問題和薄弱環節要進行督促並限時整改落實,進一步推動各項兜底保障政策精準落地,切實做到救助對象實現動態調整下的“應保盡保”。

(二)分層分類實施社會救助。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要充分運用好低保評議“三環節七步驟”環節,科學認定農村低保對象,提高政策精準性。調整優化針對原建檔立卡貧困户的低保“單人户”政策,將整户不符合低保條件的農村低收入人口中的重殘人員和重病患者單獨納入農村低保。完善低保家庭收入財產認定方法,進一步健全低保標準制定和動態調整機制;鼓勵有勞動能力的農村低保對象參與就業,在計算家庭收入時扣減必要的就業成本。完善農村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制度,合理提高救助供養水平和服務質量。完善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提高救助服務質量;對基本生活陷入暫時困難的羣眾要臨時救助政策,做到凡困必幫、有難必救。

(三)完善養老保障和兒童關愛服務。加大對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等保障力度,落實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基本生活保障標準自然增長機制,按照上級統籌安排,合理調整救助標準。強化縣鄉(鎮)兩級養老機構對失能、部分失能特困老年人口的兜底保障,加快推進全縣敬老院服務設施的改造提升和有條件社區建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提升敬老院管理服務水平。

(四)織密兜牢喪失勞動能力人口基本生活保障底線。對脱貧人口以及邊緣易致貧人口中,完全喪失勞動能力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且無法通過產業就業獲得穩定收入的人口,要及時按規定納入農村低保或特困人員救助供養範圍,並按困難類型及時給予專項救助、臨時救助等,做到應保盡保、應兜盡兜。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做好基本民生保障必須堅持以政治建設為統領,牢牢把握政治屬性,切實把黨的領導落實到基本民生保障工作的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在職能配置上更加科學合理、在體制機制上更加完備完善、在運行管理上更加高效。各部門、各鄉鎮黨政主要負責人要對低收入人口常態化幫扶重點工作工作親自部署、親自把關、親自協調,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各責任單位要加強對農村低收入人口常態化幫扶工作的統籌、協調、督促和指導,敢於擔當、主動作為、統籌協調、積極配合,形成共同推進的強大合力。

(二)強化基層力量。低收入人口常態化幫扶工作保障服務對象在基層,工作重點在基層,政策落實在基層,成效體現也在基層。各鄉鎮街道要配強社會救助工作力量,注重社會救助工作隊伍建設,關愛基層工作人員,確保基層工作有人做、基層事務有人管。

(三)壓實主體責任。各鄉鎮要對照重點任務,會同相關部門謀劃好工作措施,持之以恆抓好抓實農村低收入人口常態化保障幫扶工作。整合政策、資金、人員等資源要素,積極向上爭取幫扶項目及資金,切實加大低收入人口幫扶工作投入和人員保障力度,推動社會救助工作規範化、標準化,持續助推全縣高質量發展和鄉村全面振興。

幫扶工作方案 篇4

xx省xx縣不斷總結扶貧經驗,加大扶貧力度,創新工作思路,探索新的扶貧模式,扶貧攻堅工作取得了階段性勝利。今年以來,提出了“12346”工作思路推進精準扶貧工作有序開展。

立足一箇中心

以扶貧對象穩定脱貧為中心。把“六個到村到户”作為實施精準扶貧的重要抓手,立足於扶貧對象穩定脱貧這個中心,積極創新扶貧方式,對貧困人口精細化管理、對扶貧資源精確化配置、對扶貧對象精準化扶持,摒棄了“穿開發新衣,走救濟老路”,切實做到“真扶貧、扶真貧”。

突出兩個重點

以對象識別為重點。根據貴州省、畢節市的安排部署,立足“五個結合”(即結合規劃、結合前期調研情況、結合扶貧工作實際情況、結合鄉鎮具體情況、結合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啟動了全縣141個類別村和30.53萬貧困人口的識別工作。在識別工作中,嚴格按照省、市明確的識別貧困户九個步驟和識別貧困村“一高一低一無”(即行政村貧困發生率高於27%,行政村20xx年農民人均純收入低於4819元,行政村無集體經濟收入)的要求進行識別。

以建立幫扶台賬為重點。通過詳細記載扶貧對象的姓名、家庭人口、所在鄉鎮(村)、收入情況、收入來源、幫扶責任人、幫扶內容、幫扶目標、幫扶措施、幫扶進展等情況,建立統一標準的幫扶工作台帳,以全面、客觀、準確地反映幫扶措施的制定、幫扶目標任務的設計、幫扶成效的實現等情況。幫扶台帳的建立有利於準確瞭解幫扶工作的開展情況,有利於及時發現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有利於推進精準扶貧工作深入開展。

把握三個結合

與“試點”工作有機結合。把“六個到村到户”暨精準扶貧工作和“試點”工作結合起來,在全面推進“扶貧開發、生態建設、人口控制”三大主題實踐的基礎上,勇於探索、大膽實踐、先行先試,創造和積累新的經驗,推動精準扶貧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與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相結合。把“六個到村到户”暨精準扶貧工作作為踐行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羣眾路線最實在、最具體、最直接的行動和內容之一,牢固樹立羣眾觀點、站穩羣眾立場、踐行羣眾路線,沉下去、接地氣,洗心靈、提境界、錘鍊自我,真心實意為貧困對象查實情、辦實事。

與“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把“六個到村到户”暨精準扶貧工作與“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充分利用“四在農家·美麗鄉村”的“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電、小康訊、小康寨”六項行動計劃的建設資源,不斷改善貧困羣眾生產生活條件。

建立四個機制

建立健全幫扶機制。以今年全縣6萬人脱貧為首要目標任務,制定了詳細的實施方案,充分進行資源整合,以“六個到村到户”為主抓手,制定了相關幫扶計劃,建立了幫扶台帳,確保貧困村、貧困户扶貧措施全覆蓋。

建立健全管理機制。強化扶貧項目監管,積極落實省財政廳和省扶貧辦將目標、任務、資金、審批權下放到縣的“四個到縣”政策,確保所有扶貧項目覆蓋到户。強化扶貧資金監管,嚴格執行《貴州省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管理辦法》和《貴州省財政扶貧資金報賬制管理實施細則》,及時更新“貴州省涉農資金監管系統”數據。

建立健全進退機制。通過民主評退、返貧核查、落實政策三個步驟來建立扶貧對象進退機制。對識別出來的有勞動能力的扶貧對象,及時納入幫扶範圍,落實幫扶責任人並按規定落實扶貧政策;屬於民政救濟範圍的,及時給予救助;已脱貧的扶貧對象,取消其享受的扶貧政策。

建立健全督查機制。將部門和鄉鎮“六個到村到户”暨精準扶貧工作納入動態跟蹤督查考核體系,分時間分階段對工作開展情況進行督查考核,考核結果在全縣範圍內通報,並作為幹部工作業績和提拔使用的依據,對扶貧開發工作不力、工作滯後的單位部門黨政主要領導實行問責。

做到六個精準

結對幫扶精準。採取“百個單位扶村、百家企業幫村、百所學校助村”的方式,按“4321”開展幹部接對工作,確保全縣幹部職工和貧困户真正結成幫扶對子,做到“一村一同步小康工作隊、一户一脱貧致富責任人”。目前,已將8227名幹部職工與14523貧困户60001名農村貧困人口結成幫扶對子。

產業扶持精準。緊緊瞄貧困村、貧困户,根據產業分佈特點,按照涼山類型區、半涼山類型區、河谷類型區三個地型類別,因地制宜,統籌規劃,分類指導,對每户貧困户實施1-2個優勢產業,確保其增收脱貧。

教育培訓精準。緊緊圍繞貧困鄉村“一户三人”培訓計劃(即1户1人接受中職以上學歷教育或者1户1人接受培訓後轉移就業或者1户1人掌握農村實用技術),堅持“四個需求”培訓原則(即按照項目需求情況進行培訓,按照鄉鎮需求進行培訓,按照產業發展需求進行培訓,按照勞動力轉移就業需求進行培訓),確保實現“培訓一人、轉移一人、就業一人,脱貧一户”。

農村危房改造精準。對今年貴州省下達的11828户農村危房改造任務,結合20xx年度減貧任務,按照 “四早”(即早宣傳、早發動、早實施、早竣工)和“六公開”(即改造政策、改造對象、貧困類別、補助資金、建房標準、改造時限)的工作要求,及時開展分解指標和工程建設工作。

扶貧生態移民精準。堅持政府主導、羣眾自願、統籌規劃、合理佈局、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先易後難、有序推進的原則,結合20xx年度減貧任務,精心實施今年下達全縣的723户3163人扶貧生態移民工程任務,確保“搬得出,留得住,能就業,有保障”。

基礎設施建設精準。以貧困村、貧困户為主要目標,以村鎮和產業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以完善農村居住條件和生產生活設施為抓手,打造農村設施完善、服務功能齊全、村容整潔、管理有序的鄉村基礎設施建設體系。

幫扶工作方案 篇5

堅持資源下沉、能力提升原則。通過縣級醫院向鄉鎮衞生院植入醫療技術團隊提供醫療技術服務,全面提升鄉鎮衞生院服務能力,實現農村居民小病不出鄉。

(四)堅持便民惠民、羣眾受益原則。醫共體應堅持以患者為中心,通過實施疾病急慢分治、醫療質量同質化、慢性病綜合防治等措施,使基層醫務人員具備居民健康“守門人”的能力,不斷增強鄉鎮衞生院信譽度。

四、工作內容

(一)組建2個醫共體

青岡縣人民醫院與勞動鎮衞生院組建青岡縣人民醫院醫療共同體。

青岡縣中醫醫院與連豐鄉衞生院組建青岡縣中醫醫院醫療共同體。

(二)管理形式

1、醫療技術團隊植入。由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醫院分別在兩家衞生院設立住院部,並向兩家衞生院植入醫療技術團隊(由醫生、護士、醫技人員組成)與衞生院原有醫療技術人員組建醫療組(以內科人員為主),為轄區居民24小時提供門急診、住院等醫療服務並參與家庭醫生簽約、公共衞生服務等工作。勞動鎮衞生院掛青岡縣人民醫院醫療共同體、連豐鄉衞生院掛青岡縣中醫醫院醫療共同體牌匾。

2、統一制度管理。醫共體簽署醫療服務合作協議,明確雙方責任、權利和義務,鄉鎮衞生院嚴格執行縣級醫院各項管理制度和人員崗位職責和服務標準,實現制度服務同質化。

3、統一業務管理。縣級醫院成立醫共體管理辦公室,統籌協調醫務科、護理部、藥劑科等職能部門,將鄉鎮衞生院作為醫院的一個科室實施同步管理,實現管理一致性。

4、統一技術管理。縣級醫院建立醫學影像中心、臨牀檢驗中心、遠程會診中心並與鄉鎮衞生院建立互聯互通網絡。患者暨可以在鄉鎮衞生院做檢查由縣級醫院做出診斷,也可以在鄉鎮衞生院繳費在縣醫院做檢查出診斷,達到醫技協同、資源共享,實現“少付費、少跑路”目標。鄉鎮衞生院逐步開展二類以上醫療技術,有效解決農村患者看病不方便問題。

5、統一信息管理。縣級醫院與鄉鎮衞生院醫院管理、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管理、公共衞生服務信息管理、醫保管理、財務管理等系統對接融合、數據共享,為預約診療、雙向轉診、遠程會診等服務提供技術支撐。

6、統一人員管理。縣鄉人員實施一體化管理。即縣級醫院對鄉鎮衞生院醫療組衞生技術人員實施統一管理、統一使用、統一考核,可以根據工作需要調配使用。鄉鎮衞生院統一管理本轄區鄉村醫生。

7、統一藥品管理。實行縣級醫院、鄉鎮衞生院統一採購和使用藥品。在醫保報銷時不受醫院級別限制。

8、統一績效管理。鄉鎮衞生院醫療組業務收入由縣級醫院核算,衞生技術人員工資待遇執行縣級醫院績效工資分配方案,由縣級醫院職能科室實施考核,實現同工同酬。

(三)實施疾病分級診療

1、強化縣級醫院建設。縣級醫院要建立管理章程,建立健全各專項管理委員會和規章制度,保證依法、規範運營。要引進拓展前沿醫療技術、加快人才培養、提升服務質量,全力提高診療水平,承擔全縣急危重症病人的救治任務,今後縣級醫院至少收治全縣45%以上的住院病人任務,實現“大病不出縣”目標。

2、強化鄉鎮衞生院建設。在完善鄉鎮衞生院房屋設備配套基礎上,通過縣級醫院植入醫療團隊等形式全面提高鄉鎮衞生院常見病和多發病診治能力。對於CT、核磁、病理檢查項目可在鄉鎮衞生院收費、縣級醫院檢查、享受鄉鎮衞生院報銷政策。鄉鎮衞生院積極開展中醫藥、中醫適宜技術服務,每個鄉鎮衞生院至少開展10項以上中醫適宜技術,同時納入醫保報銷政策範圍。最終達到鄉鎮衞生院能夠為診斷明確、病情穩定的慢性病患者、康復期患者、老年病患者、晚期腫瘤患者等提供治療、康復、護理等服務,鄉鎮衞生院至少承擔本轄區45%左右的住院病人收治任務,實現“多發病、常見病不出鄉”目標。

3、強化村衞生室建設。按照服務人口1000:1.3比例配齊鄉村醫生,保證村衞生室業務用房達標、基本設備齊全、藥品基本滿足常見病治療需求。能夠為本村居民基本醫療、基本公共衞生服務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爭取做到轄區簽約羣眾首診在衞生室,實現“小病不出村”目標。

4、強化人才引進和培養。一是制定優惠政策、提高待遇、感情投資、師傅帶徒弟等辦法引進人才、留住人才和吸引人才,讓他們自願留在鄉村為農村患者提供醫療服務;二是選送現有人員到縣級或者三級醫院進修學習,提高醫療技術水平,更好為患者服務;三是縣級醫院名醫名家要在衞生院設立專家診室或工作室,利用休息或者業餘時間到工作室出診、會診、查房等工作,方便農村居民看病就醫,由此產生的利潤可以作為績效工資發放。

5、強化實施雙向、多向轉診。充分發揮家庭醫生作用,引導患者養成“看病先找家庭醫生”習慣,讓家庭醫生分診、醫療機構轉診,逐步實現按需診療格局。縣級醫院建立接收轉診患者綠色通道,預留住院病室和牀位。對於鄉鎮衞生院或者村級衞生室上轉患者提供直接接診服務免收掛號費,需做檢查的優先安排,需住院的直接進入病室。對於急危重症恢復期患者、術後恢復期患者及應及時轉回鄉鎮衞生院繼續住院治療或者讓家庭醫生居家觀察治療。縣級醫院和鄉鎮衞生院都要根據能力盡力收治患者,不得輕易往外轉出患者,提高縣域就診率,降低患者自付部分費用。

(四)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醫療團隊醫生應履行職責,積極加入到家庭醫生服務團隊。20xx年,以建檔立卡貧困人口、65歲以上老年人、孕產婦、兒童、殘疾人、重症精神病人以及高血壓、糖尿病等人羣為重點實施家庭醫生服務簽約服務全覆蓋,簽約率實現90%,貧困人口簽約率100%。簽約後,家庭醫生通過上門服務、門診接診、接收住院、電話隨訪、新媒體服務(微信、短信、手機APP)等形式為簽約對象提高基本醫療、健康評估、用藥指導、轉診、健康知識指導等打包(基礎包)履約服務,實現全週期健康管理,讓患者不出家門就能享受優質醫療保健服務,大大提高獲得感。縣財政優先安排基礎包資金,通過購買服務方式讓家庭醫生完成履約服務。衞生健康部門要建立考核機制,在調動家庭醫生團隊開展簽約服務的積極性基礎上,提高服務質量和服務效率。醫保部門發揮家庭醫生在醫保付費控制中的作用,通過制定實施轉診患者連續計算醫保起付線、慢性病簽約患者提供1個月用藥量的長處方等措施,實現合理雙向轉診,方便患者就近就醫,引導居民有效利用簽約服務,使家庭醫生不僅是健康“守門人”,而且是就診“引路人”

五、保障政策

(一)落實政府辦醫責任。落實政府辦醫的領導責任、保障責任、管理責任和監督責任,除按規定落實鄉鎮衞生院人員和公共衞生等經費外,還要有計劃地安排基本建設、設備(含信息化建設)購置和人才培養等經費,保證鄉鎮衞生院運營需要。

(二)發揮醫保調節作用。在現行醫保政策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制定轉診患者連續計算起付線、慢病患者長處方、將預防疾病費用、中醫適宜技術、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基礎包等政策列入醫保支付政策,倒逼醫療機構加快推進實施臨牀路徑管理、分級診療等制度實施,實現患者合理就醫。

(三)建立完善激勵機制。醫共體實行統一績效工資標準,可自主調整基礎性和獎勵性績效工資比例,堅持多勞多得、優績優酬,績效工資和獎勵要向在鄉鎮衞生院工作人員傾斜,充分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

六、組織實施

(一)加強領導、成立組織為加強醫共體建設工作成立青岡縣醫療共同體建設領導小組,負責制定醫共體各項政策,領導小組在衞健局設立辦公室,組織協調各項工作落實,各相關單位也要成立工作組織,負責實施領導小組的決策和部署。

衞健局(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制定醫共體實施細則,牽頭協調各部門全面安排部署我縣醫共體建設和運行工作,探索運行模式、總結和推廣先進經驗。

人社局:按照醫共體實施辦法,制定引進人才、吸收人才、留住人才優惠政策;核定績效工資總量;指導醫共體建立科學績效工資分配辦法和考核辦法。

醫保局:協調上級醫保部門調整我縣試點醫療機構醫保報銷政策,運用醫保政策槓桿作用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取得實效進展,實現患者有序就醫。

發改局:做好醫共體各項醫療服務價格審核認證和審批工作。

財政局:保障基層醫療單位運營經費,按時撥付基本公共衞生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經費。

(二)制定相關政策文件。衞健局負責制定臨牀路徑管理和醫療質量管理辦法、雙向多向轉診流程、醫共體醫療風險防範和分擔機制、醫共體績效考核辦法和標準等系列操作性強行之有效的文件,確保順利實施。其他部門要按職責全力做好配合,同時還要出台積極的支持配套政策。

(三)搞好培訓宣傳。衞健局應開展針對醫療機構管理人員和醫務人員的政策培訓,做好政策解讀,進一步統一思想,達成共識。充分發揮媒體作用,加強對分級診療制度建設工作的宣傳,增加社會對醫共體建設的認可度和支持度,引導羣眾提高對基層醫療機構的信任度,逐步接受認可醫共體模式。同時要大力宣傳醫共體建設方面的好經驗、好做法,使廣大羣眾擁護、支持和參與改革,推進醫共體建設深入開展。

幫扶工作方案 篇6

為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根據〔〕8號《關於繼續開展“文明單位”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重點推進村”結對幫扶共建文明村活動的通知》文件精神,我局與xx村開展結對幫扶共建文明村活動,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開展結對幫扶活動的重要意義

開展“結對幫扶共建文明村”活動,既是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的體現,也是在新的歷史進程中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迫切需求。文明單位是地方精神文明建設的“排頭兵”,具有文化、信息、人才、技術、管理、資源等方面的優勢,而這些正是當前農村所欠缺的。要站在講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認識開展文明單位結對共建活動的重要性,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和特點,按照城鄉統籌,協調發展的總體要求,制定措施,落實任務,下茬立勢,認真開展結對共建活動,切實搞好幫建。

二、結對幫扶的指導思想和工作內容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__大會議精神為指導,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堅持和貫徹推動城鄉一體發展,幫扶共建文明村工作方針。深入開展農村結對幫扶活動,大力推進城鄉事業統籌協調,科學發展,為深化農村精神文明創建,促進農村經濟發展與和諧穩定作出應有的貢獻。

(二)幫扶共建內容

1、抓好一個班子。幫助基層村組完善制度、建立陣地,提高村組幹部隊伍整體素質,做到兩手抓、兩手硬,硬件、軟件建設落實到位,為農村、農民辦實事辦好事,達到羣眾滿意。

2、幫建一個文化室。桌椅、圖書、彩電、VCD等設備齊全實用,圖書達500冊以上,農業科技書籍佔一半以上。文化室標牌上標明“xx縣文明單位、文明村共建活動文化室”字樣。

3、培養一支科技文化骨幹隊伍。通過有計劃培訓,建立一支20人以上的科技文化骨幹隊伍,發揮骨幹力量在農村的示範作用。

4、樹立一批“星級文明户”典型。以“星級文明户”評選為載體,建立農户信譽檔案,形成崇尚文明富裕的社會氛圍。

5、資助一批困難學生。

6、鼓勵一批改水改廁改善居住環境的示範户。

7、建立一批宣傳欄。每個村民小組都有一塊宣傳欄。

8、建設一個文體活動廣場。組建一支農民業餘文化宣傳隊伍,配備一定數量的建設、娛樂器材設備。

三、高度重視,強化責任,建立長效機制

為落實開展“結對幫扶共建文明村”活動,建立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特成立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各參加幫扶共建的人員應根據具體情況,明確責任,按照要求,切實做好結對對幫扶工作。

幫扶工作方案 篇7

根據省教育廳《關於做好20xx年春季學期中國小開學有關工作的通知》(閩教基〔20xx〕7號)、《莆田市關於做好20xx年春季學期中國小開學線上線下教學銜接工作的通知》(莆教綜〔20xx〕10號)和省市復學疫情防控工作視頻會議精神要求,切實落實“停課不停學”線上教學與開學後線下教學的有機銜接,強化學困生轉化工作,確保“一個都不掉隊”,特制定莆田第二中學學困生幫扶工作方案。

一、指導思想

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全員發展。牢固樹立“面向全體、關注學困生,為每一個學生的終身發展負責”的教育觀念,以“一個不能少”為目標,更新教育觀念,優化育人環境,創設良好的教學氛圍,做好學困生幫扶工作,實現學困生的轉化。

二、工作目標

1、加大對貧困家庭學生和疫情防控一線人員子女的關愛,解決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輟學問題,採取“一生一策”,杜絕因線上課堂教學引發的“新輟學”情況發生。

2、培養學困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進一步加強均衡學科的發展,提高興趣學科的發展,轉化弱勢學科的發展。

3、堅持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原則,構建以學校教育為主導,班級教育為主體,家庭、社會教育為輔助的學困生工作體系。

三、組織機構

(一)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二)工作小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各年段年段長;各教研組組長、副組長;各備課組組長;各班班主任。

四、基本情況

疫情期間開展“停課不停學”活動,在線上教學過程中部分學生學習遇到了困難。由於父母不在身邊或者家庭温暖的缺失或者升學壓力等因素,一些意志薄弱的學生很容易成為“學困生”。綜合線上考試及線上作業完成情況,各年段做好前期的幫扶對象的篩選工作,由各班級摸排確定幫扶對象。綜合研究分析每一個學困生形成的原因,根據成因歸類,制定個性化的幫扶方案。學困生形成原因歸類如下:

1、社會原因。人們的人生觀、價值觀隨着潮流在不斷變革,思想意識使部分學生受到金錢至上、享樂主義、讀書無用等錯誤思潮的影響,偏離了健康成長的道路。

2、學校原因。少數教師片面追求學習成績,忽略對學生的思想教育。部分學生自身學習方法策略運用不當,不能養成良好學習習慣。

3、家庭原因。父母的不良言行舉止影響着孩子的健康成長,或父母不在身邊,長期爺爺奶奶照看,形成隔代溺愛,或受制於家庭貧困導致線上學習跟不上。

4、非智力因素。少數聰明的學生自控能力差,學習目的不明確,缺乏上進心,怕吃苦、怕經受挫折。

5、其他因素。

五、工作內容及措施

㈠、工作內容

1、復學前,運用學習通等教育平台,梳理線上教學各項學情數據,結合問卷調查、訪談交流和師生座談等方式,全面瞭解線上學習情況,制定學生居家學習檢測計劃。認真制定符合學情的線上線下教學銜接方案,使課堂教學與“停課不停學”期間的居家學習有效銜接。

2、開學後,針對課程目標精心設計學情摸底測試卷,復學兩週後組織學情摸底測試,對線上學習質量進行科學診斷評估,通過分析居家學習期間組織的線上教學質量監測情況和學情摸底測評的大數據分析,對學生學情科學診斷,摸準學生復學後的知識水平和現有的學習起點,瞭解線上教學存在問題,採取相應的問題解決策略。

3、上好“疫情.防控.生命教育”為主題的開學第一課,加強對健康理念和傳染病防控知識的宣傳教育。通過年級視頻分享會、班級班會、心理輔導課等活動,減輕學生焦慮情緒。加強學生生命教育、主流價值觀教育,普及科學防疫的知識,加強防護個人指導,堅定理想信念、砥礪責任擔當、致敬逆行英雄、塑造陽光心理。

4、對學困生制定針對性幫扶舉措和個性化輔導方案。

⑴針對暫時無法返校復學學生,制定“一對一”線上教學輔導具體舉措。繼續安排線上教學輔導,根據學校的課程內容同步進行線上授課,每個學生配備一位導師,針對性地督促指導學生學習。

⑵對於學習水平明顯低於整體的學生,制訂切實可行補學方案和個性化輔導方案,開學後通過組建臨時教學班、安排教師集中答疑、個別輔導等方式予以幫助。

㈡、具體措施:

1、列計劃,定目標。班主任和學科教師要詳細分析學困生興趣學科和弱勢學科的發展狀況,從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學習方式、師生交流、應試技巧等方面查找原因,從課堂學習、自主學習、作業管理、課後輔導等方面反思對策。在對每位學困生全面瞭解的基礎上,給他們制定了短期學習目標和長期學習目標。讓他們經常達到自己的目標,並嘗試成功的喜悦,激發他們學習的動力。同時,班主任和學科教師還要對學困生進行階段性的分析評估,提出下階段學習的目標、改進的措施(包括課前預習、課堂學習、課後作業、節假日學習等方面)。

2、主動輔導,人格感化。確定幫扶對象與科任教師給對子,學科教師要主動關心學習情況,及時矯正他們不良的學習行為,提供較為科學的、適合的學習方法。抓好學困生的學習質量管理工作,利用放學後和晚自習期間與該生談心交流,或進行單獨輔導,嘗試實踐作業分層佈置,強化基礎知識,講學科知識的易混點,不定期地進行所學知識的小測驗,對所學知識進行梳理與鞏固。

3、對學困生做到分類管理工作,因材施教,有針對性地輔導,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具體幫扶方案。建立班級學困生檔案,對不同類型的學困生,班主任和任課教師要施以相應的教育教學幫扶和補學措施。

4、培養學習興趣,樹立對學習的信心,充分調動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定期地進行所學知識的小測驗,對所學知識進行難易適中的抽測。每次考試後,請單科優秀生或進步幅度較大的學生介紹學習經驗。

5、“學困生”的轉化工作,班主任要做好青春期教育、法律教育、安全教育,及時瞭解他們在校思想動態、學習情況。科任教師要積極配合,相互交流探討,進行“門診式”的個別輔導,認真實施“五面”教育即思想教育面談、課堂作業面批、錯誤作業面改、自習輔導面查、階段考試面評。

6、採取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充分利用優秀學生進行“生幫生”,彌補學習基礎薄弱學生個性化學習指導的不足。通過學生結對幫扶,構建學習協作體。讓好的結對榜樣帶動學困生,發揮榜樣作用、監督作用、同化作用。通過優化安排座位,以優帶差,在班級裏實行一對一(或多對一)、面對面的指導助學活動,重點是指導學困生解決學習、作業中的疑難問題、重樹學習的'信心、重建學習的基礎,同時也在監督學困生平時的學習狀態、上課紀律、作業完成情況。以合作交流促學習不但可以培養學生團結合作、溝通與交流的能力,而且有利於激發和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特別是學困生思維的發展。這樣使他們得到了幫助,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7、克服消極的學習態度。首先,降低學習要求,講解知識時儘量分散難點,對他們儘量提問簡單的問題,以提高學習的興趣。其次,進行直觀教學,課堂教學應加強直觀性,通過直觀教學的方法,如運用卡片,教材附帶的學具,老師自制的工具,投影儀,多媒體等,化難為簡、化抽象為具體。上課往往思想開小差、不集中的學困生,在教學中要運用特別提醒的藝術性的教學語言來引起他們的注意,引導每位學生進入積極的學習狀態,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8、以成就感保持自信心,發揮評價的激勵和導向功能。在進行教學和課後輔導時,要有意識地出一些比較簡單的題目,以培養他們的信心,讓他們能夠品嚐到成功的喜悦,讓他們感到,只要努力學習、方法得當、持之以恆,自己完全可以學有所得、取得好的成績。教師在課堂教學單位時間內,通過對學困生增加簡單問題的提問次數,鼓勵參與合作學習,全程關注課堂學習狀態,適時表揚激勵其學習行為,給學困生表現的機會,給予點撥和啟發,為他們充分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使學困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激發其自主發展的良好意識。

9、各班級要實行跟蹤調查反饋制度,建立“學困生”轉化情況記錄冊,建立學困生幫扶流程記錄,對其在家庭、社會、學校的成長過程進行跟蹤調查,及時鼓勵與引導學困生揚長避短,努力向上。

10、經常與家長進行短信、微信聯繫,定期做好家訪,及時瞭解他們的學習生活和思想狀況,並作好記錄,努力形成學校、家庭教育的合力,促進學困的轉化。

在學困生幫扶工作中,我們要為每一個學生的終身發展負責,以學校教育為主導,班級教育為主體,家庭、社會教育為輔助,採取分類教育,分層教學,分科發展,互助學習,跟蹤評價辦法,全面滲透激勵教育。讓學困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自我提高,把學習潛能充分發揮出來,健康和諧地發展。

幫扶工作方案 篇8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市關於鞏固拓展脱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決策部署,進一步加強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健全常態化救助幫扶機制,切實織密兜牢困難羣眾基本生活保障底線,根據中共甘肅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甘肅省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工作方案》和省民政廳等相關部門印發的《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和常態化救助幫扶實施方案》要求,結合我市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標任務

以現有社會保障體系為基礎,健全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和救助幫扶機制,確保低收入人口全部納入動態監測範圍,健全多部門聯動的風險預警、研判和處置機制,堅持快速預警、精準救助,實現對低收入人口風險點的早發現和早救助,真正做到發現一户、監測一户、救助一户、動態清零一户,從制度機制上兜住防止規模性返貧的底線,切實鞏固拓展脱貧攻堅兜底保障成果。

二、動態監測對象範圍

(一)低保對象。指按規定程序納入最低生活保障範圍的家庭或個人。

(二)特困人員。指按規定程序納入特困人員救助供養範圍的城鄉老年人、殘疾人和未成年人。

(三)低保邊緣等易返貧致貧人口。指不符合低保、特困條件,家庭人均收入低於當地低保標準的1.5倍(有條件的地方可以放寬到2倍),且家庭財產狀況符合當地相關規定的低保邊緣家庭,以及鄉村振興部門認定的防止返貧監測對象。

(四)因病因災因意外事故等剛性支出較大或收入大幅縮減導致基本生活出現嚴重困難人口。也可稱支出型困難人口,其所在的家庭稱為支出型困難家庭。具體認定辦法由縣區人民政府制定。

(五)其他低收入人口。包括登記失業人員、已登記辦證殘疾人、新入學大學生、當年患重特大疾病和慢性病醫療費用支出較大等特殊困難家庭或者人員。

三、動態監測方式

堅持信息化手段與傳統手段相結合、線上預警與線下調查相結合、個人申請與主動發現相結合,通過以下方式,做好低收入人口監測預警工作:

(一)個人申請。困難羣眾可通過設在鄉鎮(街道)的社會救助服務窗口或政務服務“一門受理”窗口提出申請,也可通過設在村(社區)的黨羣服務中心或社區工作站代為提出申請,並按要求提供家庭相關信息。縣區要通過暢通社會救助網上、電話申請渠道,推廣使用社會救助手機APP,實現社會救助事項“掌上辦”、“指尖辦”,為困難羣眾救助事項申請、辦理、查詢等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務。

(二)主動發現。縣區要全面開展“黨建+救助”工作,將走訪、發現需要救助的困難羣眾列為村(社區)基層黨建重要工作內容,重點走訪未納入低保或特困救助供養範圍的殘疾人家庭、無勞動力或弱勞動力家庭、有重病患者或慢性病人的家庭、遇到急難事項或意外事故的家庭等,主動發現符合條件的困難羣眾,及時納入相應救助範圍,並將相關信息錄入信息系統。

(三)監測預警

1.健全完善低收入人口數據庫。縣區民政局要完善以低保對象、特困人員、低保邊緣人口、易返貧致貧人口、支出型困難人口以及其他低收入人口為重點的低收入人口數據庫,鄉鎮(街道)要將經個人申請和主動發現的低收入人口信息及時錄入低收入人口數據庫。逐步將教育、人社、住建、衞健、應急、醫保等部門實施專項救助的信息,以及工會、殘聯等機構掌握的相關困難羣眾信息錄入低收入人口數據庫。

2.優化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平台。以困難羣眾動態管理監測預警系統為基礎,拓展應用範圍,優化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平台功能,實現城鄉統籌、分層分級、上下聯動、部門協同、動態管理的目標,及時共享比對民政、醫保、人社、鄉村振興等部門數據,按月開展監測預警。

3.科學預警精準施救。對低收入人口中已經納入社會救助範圍的低收入人口,重點監測相關社會救助政策是否落實到位,以及是否還存在其他方面的生活困難,並對還存在困難的及時進行救助幫扶並持續跟蹤關注;對未納入社會救助範圍的低收入人口,重點監測其是否符合相關救助條件,一旦發現符合救助條件,及時納入相應救助範圍,切實做到主動發現、主動調查、主動施救,有效防止困難羣眾返貧致貧。

四、常態化救助幫扶措施

加強社會救助資源統籌,根據低收入人口對象的困難程度和類型,分層分類實施基本生活救助、專項社會救助、急難社會救助等救助幫扶措施,並積極開展服務類救助和慈善救助,做到精準識別、應救盡救。

(一)給予基本生活救助

1.最低生活保障。低收入人口中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人均收入低於當地低保標準,且家庭財產狀況符合相關規定的家庭,經縣區民政局審核確認(實行權限下放的地方,由鄉鎮人民政府或街道辦事處審核確認),納入最低生活保障範圍。

2.“單人保”政策。對低保邊緣家庭中的重殘人員、重病患者等特殊困難人員,參照“單人户”納入低保。重殘人員是指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證的一級、二級重度殘疾人和三級智力、精神殘疾人;重病患者是指患有當地有關部門(主要是醫保部門及衞生健康部門)認定的重特大疾病的人員,或者當年經基本醫保、大病保險及各類補充醫療保險、商業保險報銷,再實施醫療救助後個人就醫自付費用超過上年度家庭總收入的患病人員。對參照“單人户”納入低保的原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屬於低收入人口的,按照低保政策及低保邊緣家庭政策執行;不屬於低收入人口的,救助漸退期結束後按規定退出。

3.特困人員救助供養。低收入人口中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且無法定贍養、撫養、扶養義務人或者其法定義務人無履行義務能力的老年人、殘疾人和未成年人,經縣區民政局審核確認(實行權限下放的地方,由鄉鎮人民政府或街道辦事處審核確認),納入特困人員救助供養範圍。

(二)實施專項社會救助

1.醫療救助。對低保對象、特困人員、返貧致貧人口、易返貧致貧人口門診慢特病和住院發生的政策範圍內醫療費用經基本醫保、大病保險報銷後,個人自付部分按相關政策規定實施醫療救助。

2.就業救助。對城市低收入家庭中有勞動能力並處於失業狀態的家庭成員,按規定落實貸款貼息、税費減免、培訓補貼、社保補貼、公益性崗位安置等優惠政策;對農村低收入家庭中有勞動能力的家庭成員,綜合運用產業扶持、勞務輸出、扶貧車間吸納、以工代賑帶動、鄉村公益崗位安置等政策,幫助其積極就業。

3.教育救助。對低收入家庭中符合條件的在校學生,通過發放獎學金、助學金、提供勤工助學崗位、助學貸款、相關費用減免等方式,實施教育救助。對於因身體等原因不能到校就讀的學生,採取“送教上門”的形式實施教育。

4.住房救助。對符合當地住房保障條件的城鎮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配租公租房或發放租賃補貼;對主要居住用房為危房的農村低收入家庭給予農村危房改造及農房抗震改造補助等住房救助。

5.受災人員救助。對遭遇自然災害的低收入家庭,根據受災情況給予必要的應急救助、過渡期救助、旱災臨時生活困難救助、冬春臨時生活困難救助和遇難人員家庭撫慰、因災倒損民房恢復重建等救助。

6.其他救助幫扶。對符合條件的低收入人口,由有關部門給予殯葬費用減免、取暖補貼等。縣區可根據實際將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延伸至低收入人口,並提供必要的康復救助服務。

(三)給予急難社會救助

對遭遇突發性、緊迫性、災難性困難或突發公共事件導致基本生活出現嚴重困難的低收入人口,給予臨時救助,做到凡困必幫、有難必救。用好鄉鎮(街道)臨時救助備用金制度,探索由急難發生地受理申請、審核、發放臨時救助金,全面落實“先行救助”“分級審批”和“一次審批、分階段救助”等政策。

(四)開展服務類社會救助

深入推進“資金+物資+服務”工作,通過政府購買社會救助服務,為分散供養特困人員提供“四個一”服務,為低收入人口中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未成年人、殘疾人等提供必要的訪視、照料服務,切實改善和提升居住環境、個人衞生等基本生活條件。縣區可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積極發展社會工作服務,為低收入人口提供心理疏導、資源鏈接、能力提升、社會融入等服務。為分散供養特困人員購買綜合保險,為其提供住院陪護、醫療報銷等服務。

(五)積極開展慈善救助

支持引導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等社會力量,通過捐贈、設立幫扶項目、創辦服務機構、提供志願服務等方式,參與低收入人口救助幫扶工作。對因病因學因殘等造成生活困難的低收入人口,引導支持慈善組織依法依規開展愛心公益、公開募捐等慈善活動,及時提供救助幫扶。加強慈善募捐與社會救助、救災、公共衞生安全等突發應急事件的統籌銜接,提升慈善活動項目化、規範化水平。動員引導相關企業、組織將對低保家庭、特困人員的救助幫扶措施拓展到全體低收入人口中。探索社會救助志願服務新模式,積極發揮志願服務在匯聚社會資源、幫扶困難羣眾、保護弱勢羣體、傳遞社會關愛等方面的作用。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縣區相關部門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將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和常態化救助幫扶作為重大政治任務來抓,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壓緊壓實工作責任。縣區民政局要細化工作措施,定期督促調度,將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和常態化救助幫扶工作作為“解憂暖心傳黨恩”行動、鞏固社會救助兜底保障成果“回頭看”和農村低保專項治理鞏固提升行動的重要內容,一體部署實施,確保低收入人口摸底排查、監測預警和救助幫扶工作取得實效。

(二)加強部門協同。各相關部門要密切協作,發揮縣級困難羣眾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協調機制作用,共同研究制定低收入人口救助幫扶措施,進一步明確低保邊緣家庭和支出型困難家庭的具體救助政策和幫扶措施,配合做好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和常態化救助幫扶工作,及時化解困難羣眾遭遇的各類急難愁盼問題。縣區民政局要以低收入人口摸底排查為契機,主動加強與相關社會救助職能部門協同配合,全面摸清低收入人口底數,及時錄入低收入人口數據庫,為相關部門、單位和社會力量開展低收入人口救助幫扶提供支撐。

(三)加強宣傳培訓。縣區民政局要通過印發宣傳冊頁,利用報刊、廣播、電視、互聯網等媒體,向社會廣泛宣傳兜底保障和低收入人口救助幫扶政策,讓更多困難羣眾瞭解政策、便捷申請救助幫扶。要加強對鄉鎮(街道)、村(社區)工作人員的政策、業務培訓,提高業務水平和工作能力,確保低收入人口救助幫扶各項政策落到實處。

幫扶工作方案 篇9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八小精神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秉持教育技術創新,秉持教育平衡優質發展,大力推進城區優質教育向農村及山區電磁輻射,增大城鄉之間、校際之間的差距,逐步同時實現教育公平。

二、工作目標

充分發揮城區義務教育學校的資源優勢和電磁輻射、示範點、助推促進作用,提升農村脆弱學校實行素質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推動學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整體提高,推動義務本站鄉、區域和校際間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和共同提高,促進義務教育平衡發展。

三、實施範圍

義務教育學校“幫扶扶貧”活動由支持學校和切實有效學校雙方簽訂長期合作協議的形式實行“一對一”、“一對多”的幫扶扶貧活動。支持學校應屬城區或在當地縣域內具備辦學優勢的義務教育學校;切實有效學校應屬鄉鎮、農村義務教育脆弱學校或山區學校。“幫扶扶貧”活動由縣教育體育局統籌規劃,非政府實行。原則上,各城區和平川優質義務教育學校均須與一所或多所農村脆弱學校或山區學校“幫扶”,構成扶貧關係,積極開展“幫扶扶貧”活動(具體安排見到附件)。

四、實施內容

義務教育學校“幫扶扶貧”的主要內容就是:不斷擴大義務教育優質教育資源的覆蓋面,充分發揮支持學校的示範點助推和電磁輻射助推促進作用,對切實有效學校從教育理念、學校管理、師資力量、教學資源、辦學條件等方面展開指導與扶貧,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共享,整體提高農村脆弱學校辦學水平。

(一)學校管理幫扶。幫助樹立正確的辦學思想和先進的辦學理念,健全和完善各項管理制度,規範學校日常工作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找準發展定位,理清辦學思路,幫助制定中長期發展目標和規劃;開展校風、教風、學風建設,從班級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等方面進行指導;可互派管理人員到對方學校掛職交流學習,使受援校管理水平得到提高。

(二)教育教學扶貧。指導切實有效校按規定開齊課程、DV8課時,規範教學常規管理,建立健全教學檔案;定期積極開展各類教育教學研討活動,例如制訂教學計劃、集體複習、隨班聽講、上示範課、評課、教學報告會、專題講座和課題研究等;積極開展課題研究,鼓勵切實有效校教師更新教育觀念,改革教學方法,不斷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和水平,協助和指導切實有效校多瓣信息技術課,用不好教育資源,積極開展教研活動交流,同時實現教學資源共享,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協助切實有效校強化實驗室、功能室、圖書室建設,對實驗教學和實驗操作方式展開指導;可以選派教師支教,傳播一流教學經驗和嶄新教學理念,同時拒絕接受農村及山區學校教師前來自學與培訓。

(三)教師專業發展幫扶。幫助受援校制定教師隊伍建設發展規劃和培訓計劃,整合學科教學能力培訓;幫助受援校開展師德師風建設,提高教師隊伍職業道德素養;幫助受援校教師提高專業水平,組織優秀教師、骨幹教師到受援校開展形式多樣的指導及支教交流活動,提高農村及山區學校教師專業素養。

(四)校園文化建設扶貧。協助切實有效校強化校風、學風建設,營造積極向上的校園氛圍。指導切實有效校積極開展團隊活動和課外活動,推動雙方學校相互交流、相互自學和共同進步。

(五)辦學條件幫扶。力所能及地向受援校捐贈本校更新換代的.信息技術設備、實驗設備、教學儀器和圖書資料等,使硬件建設有所改善;開展“手拉手、獻愛心”活動,在資金和物質方面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積極爭取外援資金,改善辦學條件。

五、工作措施及建議

(一)高度重視,明確責任。各學校要高度重視開展義務教育“結對幫扶”活動,提高思想認識,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把“結對幫扶”作為均衡發展九年義務教育的一項重要舉措,列入議事日程,納入年度工作計劃,做好活動安排。結對學校雙方要加強聯繫,深入瞭解,針對受援學校存在的薄弱環節,共同制定操作性強的活動方案和學年“結對幫扶”計劃,確定“結對幫扶”的目標、內容、方法及具體措施,建立校際間“結對幫扶”工作制度,簽訂“結對幫扶”協議,精心組織,落實責任。

(二)規範管理,講求實效。縣教育體育局根據省市有關文件精神及我縣義務教育區域發展狀況確認了本縣義務教育支持學校和切實有效學校,對此項活動展開統一管理和協同指導,並負責管理協商化解扶貧過程中發生的問題和困難。各支持學校和切實有效學校必須從全局啟程,按照建議積極開展實質性合作,認真落實“幫扶扶貧”活動的總體規劃和活動實施方案,進一步增強幫扶扶貧活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保證活動高質量有序積極開展。在活動中,必須高度重視安全工作,二要關心參予“幫扶扶貧”活動的校長、教師及有關人員的人身安全和生活待遇,統籌安排雙方學校互派人員的交通和食宿安全,關心他們的生活和身心健康。

(三)注重總結,激勵推進。縣教育體育局將組建專門力量對義務教育學校“結對幫扶”活動進行不定期督導檢查,對實施不力的學校將予以通報批評,並將其工作開展情況與學校工作進行捆綁式考核,作為校長年度考核的一項重要內容。各義務教育學校要將活動的進展情況、成功做法和典型經驗、表現突出的個人和事蹟及時上報縣教育體育局推廣交流,推動此項工作穩步、快速發展。對全縣開展義務教育“結對幫扶”活動成績突出的單位、學校、個人將進行評選表彰。

幫扶工作方案 篇10

20xx年是組織實施全縣扶貧開發規劃最為關鍵的一年,做好扶貧開發工作,對全縣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將產生重要影響。同時,認真落實黨中央和自治區以及伊犁州安排佈署的扶貧開發工作任務,對於全面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十九大精神和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精神為指導,堅持用科學發展觀統領扶貧開發工作,堅持用科學的扶貧觀抓好整村推進、勞動力轉移培訓、產業化扶貧“三項”重點工作,抓住機遇、緊緊瞄準貧困羣體,把提高貧困人口收入水平作為扶貧開發工作的中心任務,以4個重點鄉和40個重點村為扶貧開發主戰場,從本縣實際出發,具體落實好自治區扶貧辦【20xx】36號和國務院32號文件精神,突出重點,合理安排,注重實效,加快貧困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步伐,繼續實施庭院經濟、計劃生育、殘疾優扶、畜牧興家、扶貧救助、抗震安居、技能培訓、勞務創收、產業帶動、社會扶貧等“十大扶貧工程”。通過整合扶貧資源,抓好一批扶貧開發項目建設,全面提升扶貧開發工作績效,確保扶貧開發工作在推進尼勒克縣構建和諧社會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發揮積極的作用。

二、目標任務

20xx年,全縣要完成自治區下達穩定解決農村貧困人口温飽計劃2036人392户的脱貧任務和伊犁州下達的3326人595户脱貧任務,爭取使20%的低收入貧困人口人均收入達到958元和超過動態脱貧標準,貧困農牧民人均增收300元以上,全縣確定400户脱貧重點户,爭取人均增收400元。全縣通過缺項補項確保20xx年自治區驗收的4個重點村基本達到整村推進“五通”、“五有”、“五能”標準。全縣培訓貧困勞動力1萬人(次),實現貧困勞動力轉移20xx人,重點培植和扶持龍頭企業帶動20xx户貧困户穩定增加收入。

三、工作措施

(一)抓好整村推進,改善貧困鄉村的生產生活條件。

以整村推進為平台,堅持高位推動,加強資金整合力度完善缺項補項項措施,按照“統一規劃、集中使用,渠道不亂,用途不變,各負其責,各記其功”的原則,大力支持農口資金的整合,集中力量解決重點驗收村“五通”、“五有”、“五能”的缺項補項問題,當年財扶項目資金70%將用於驗收村和試點村的整村推進建設。首先確保四個驗收村(克令鄉薩拉尕什村、烏贊鄉吐爾克買裏村、胡吉台鄉烏蘭布魯克村、烏拉斯台鄉巴彥郭勒村)完成整村推進缺項補項任務。重點抓好扶貧項目資金計劃的落實,爭取財扶資金、以工代賑、扶貧貼息貸款、外資項目、社會扶貧五塊資金,總額超過3000萬元,實施50個以上的整村推進缺項補項建設項目,覆蓋貧困人口1萬人。積極做好“整村推進連片開發”試點工作的前期準備,減貧重點放在西三鄉,通過區域性扶貧開發,緩解我縣連片貧困問題。同時,20xx年全縣將爭取和確認10—20個州級和縣級扶貧開發重點村,擴大扶貧開發的覆蓋面。認真實施好抗震安居扶貧工程,完成2698户抗安工程任務,結合整村推進驗收計劃,把抗震安居工程作為扶貧開發一項十分重要工作穩步推進。堅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積極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積極爭取和實施好集體經濟扶貧項目,實現23個“空殼村”村集體經濟積累達到10萬元,爭取10“空殼村”村集體經濟年收益達到5萬元的目標。

(二)抓好勞動力轉移培訓,增強貧困户自我發展能力。

着重加強貧困勞動力的職業技能培訓,促使貧困勞動力掌握一技之長,實現穩定就業,從根本上擺脱貧困。同時,根據市場需求,依託職業學校和扶貧培訓基地,開展訂單培訓,全縣將確認20—50個技能培訓點,全面實施貧困勞動力轉移技能培訓工程,尤其要抓好少數民族貧困農民的漢語培訓。通過崗前技能培訓,引導貧困農牧民從事餐飲、運輸、建築、家政服務等行業。積極組織、引導貧困勞動力輸出轉移,大力實施“5+2”勞務創收扶貧工程(即:每年輸出貧困勞動力5000人,年淨創收20xx元),拓寬非農收入的領域,提高工資性收入的比例,使當年非農收入的增長額佔到貧困户增收額的40%以上。20xx年,全年計劃培訓貧困農牧民總數達1萬人(次)。

(三)抓好產業化扶貧,發揮龍頭企業帶動貧困農牧民增收的功能。

把產業化扶貧作為增加貧困人口農牧業生產性收入、提高貧困鄉村經濟效益的重要途徑,按照“規模化生產、區域化佈局、產業化經營”的要求,大力推進產業化扶貧。實施“5321”產業扶貧工程(即:爭取到20xx年每户户均達到5頭牛、30只羊、20只雞或鵝、10畝農作物高產田)。在確保糧食自給的前提下,要大力發展高效種植業特別是設施農業和農區畜牧業;同時,要加快傳統畜牧業的改革步伐,走牧民定居、牧農結合的路子。不斷調整優化農業農村經濟結構,提高貧困鄉村的專業化、規模化、組織化和標準化程度,做大做強貧困户穩定增收的特色主導產業,培育和確認新疆褐牛、伊犁白鵝、尼勒克縣“六辮紅”大蒜、脱毒大蒜、鴕鳥繁育等5—10個示範鄉和示範村。20xx年,全縣將確認3---5個縣級扶貧龍頭企業,申報1-2個自治區級扶貧龍頭企業,儘快形成縣有龍頭企業、村有主導產業、户有增收項目的產業化扶貧格局。

(四)抓好社會扶貧,構建和諧扶貧運作機制。

堅持進村入户,實施幹部包扶。加強與中央、自治區、州直機關等定點幫扶單位和東西扶貧協作單位江蘇省鹽城市的溝通交流,繼續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發揚扶貧濟困的美德,扶持貧困鄉村發展。挖掘社會扶貧內在的潛力,拓寬社會幫扶領域和方式,既發揮行業部門優勢對口支援,又切合實際狀況解決吃穿住等實際困難,既無償扶貧濟困,也互惠互利進行雙贏合作,不拘形式,突出成效,使社會扶貧在扶貧工作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積極實施好“42225彩虹計劃”社會扶貧工程,即:州、縣、鄉、村四級責任幫扶4000人結對子幫扶20xx户貧困户。另外,200名社會扶貧志願者幫扶200户貧困户,爭取社會各界扶貧總資金總額達到500萬元,籌建尼勒克縣扶貧基金會;助建2個扶貧醫院和5個“扶貧超市”,全面推行縣級機關定點幫扶村量化考核制度,加大縣級機關幫扶資金投入力度,及時做好社會幫扶工作的公示、宣傳、總結、表彰工作,增強社會各界參與扶貧工作的積極性,舉全縣之力,集全社會之能,解羣眾之貧,大力營造扶貧開發的濃厚氛圍,使社會扶貧成為促進和諧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力量。

(五)抓好進村入户,實現貧困户收入的突破性增長。

把增加貧困人口收入作為核心任務,用增收體現扶貧開發的效果。認真研究扶貧開發重點村和扶貧到户的增收方案,一户一户地制定增收措施,確保覆蓋面廣、帶動力強、見實效快的增收措施進村入户。根據貧困户的需求和特長,逐户研究設計扶貧項目,徹底改變分散使用力量、不分貧富一起扶的現象。充分利用貧困户建檔立卡的成果,全面掌握貧困户受益的情況。堅持從實際出發,採取適宜、多樣的方式,紮實做好進村入户工作,避免表現化、形式化。重點實施好安居樂業庭院經濟扶貧工程,其內容是“四帶”、“五起來”,(四帶:帶着感情去鄉村、帶着親情去農家、帶着激情去蹲點、帶着熱情去扶貧;五起來:房子亮起來、院牆圍起來、院內綠起來、家禽養起來、勞務輸出幹起來)。20xx年,全縣要建立和確認10庭院經濟扶貧示範小區;萬頭優質奶牛縣進入全面實施階段;選定一個扶貧開發重點鄉新建一個千頭優質奶牛鄉;選定一個重點村為新建百頭優質奶牛村;啟動和新建“大蒜村”、“肉鴿村”、“貝母村”、“養牛育肥村”、“養羊育肥村”、“大棚村”、“刺繡村”、“鴕鳥村”、“土雞村”、“養鵝村”、“火雞村”等15個專業村。同時,重點實施好計生扶貧幸福工程、殘疾人優扶工程和貧困婦女“畜牧興家”扶貧工程,充分調動貧困户脱貧的積極性。增強扶貧資金項目的引導、支撐、輻射功能,確保扶貧效益最大化。加大對自治區確認的小康建設示範鄉和示範村的投入力度,同時,確保低收入貧困人口享受農村最低生活保障面達到100%。另外,認真實施好“兩建一補”扶貧救助工程,即:建立扶貧救助基金會,建立扶貧救助網絡,除對低收入貧困人口實行最低生活定補救助之外,由縣扶貧救助中心利用扶貧救助基金對農牧區喪失勞動能力的特困人口嘗試和開展實物供給等救助活動。

(六)抓好科技扶貧,引領扶貧開發向縱深發展。

要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以科技扶貧為主線,向科技要扶貧效益,不斷提高扶貧開發的科技含量,以促進貧困鄉村和農牧民穩步增收。充分發揮尼勒克縣的資源優勢,選準項目,建好基地;滾動發展,綜合開發。着重建設好脱毒大蒜、脱毒馬鈴薯、旱作馬鈴薯、新疆褐牛繁殖推廣、駝鳥繁殖、澳州羊駝引進、肉鴿養殖、火雞養殖、伊犁草原牧鵝養殖、哈薩克婦女刺繡、果蔬保鮮庫等10個科技扶貧基地。全縣以點代面,示範引導,建設100-200户科技扶貧示範户,。20xx年,要依靠先進實用技術的導入,培育特色產業和適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型農牧民,讓貧困農牧民從科技扶貧的實際應用中增長致富本領。爭取自治區科技扶貧成果展示會在我縣召開。通過大力推進科技扶貧,將提高我縣科技扶貧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績效。

(七)抓好和外資項目,拓展外資扶貧領域。

積極拓寬外資扶貧的範圍、領域,豐富外資扶貧的內容,不斷增加合作伙伴,開展富有成效的投資合作項目。構築外資項目利用平台,建立外資扶貧規劃和協調機制,保障外資項目辦公室的正常運行,加強與國內扶貧資源的整合,增強外資扶貧的實際效果,為貧困鄉村提供更為廣泛、更為有力的外資扶貧服務。具體抓好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唐布拉旅遊風景區綠色扶貧項目的建設、管理工作,啟動國際農發基金(IFAD)項目,藉助外資參與扶貧開發,助推我縣經濟社會又好又快地發展。20xx年,外資項目進入啟動階段,按照縣委11號文件精神,縣委組織、人事部門要及時協調人員,落實機構編制,保證人員到位。

(八)抓好扶貧開發規劃項目庫建設和制度落實,強化扶貧資金項目管理。

1.扶貧開發規劃要以鄉(鎮)場為基本單元,以貧困村為基礎,先編制村級扶貧開發規劃,再在村級規劃基礎上編制鄉(鎮)場和縣級規劃。村級規劃一是要在縣扶貧開發局的指導下,按照向自治區申報的40個貧困村指標和縣政府依據貧困狀況確認定的縣級貧困村而編制;二是要明確奮鬥目標、建設內容、實施措施、幫扶單位和資金來源等;三是由縣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統一評估論證並批准;四是由縣扶貧開發局彙總報州扶貧辦和自治區扶貧辦備案。

2.通過規劃建立20xx-20xx年縣、鄉扶貧開發規劃項目庫。項目庫實行動態管理,每年10月份以後可根據實際需要和縣人民政府規定的扶貧開發規劃原則和程序進行適當調整。今後每年度的扶貧開發項目計劃必須從扶貧規劃項目庫中選擇編排,凡未列入扶貧規劃項目庫的項目,不能安排使用扶貧資金。

3.在財政扶貧資金、扶貧項目的安排上,縣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將在自治區下達的資金指標內,從本縣實際出發,貧困村之間適當平衡,但也要體現重點,其中70%用於自治區當年驗收的貧困村發展生產。同時,項目的資金補助標準不得高於自治區規定的標準;項目要由縣扶貧開發局會同縣財政局審核報縣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審定後申報,項目下達後由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統一研究、安排下方可組織實施。

4.要鞏固“制度落實年”的工作成果。全縣的扶貧工作要不折不扣地落實國家的扶貧開發方針政策和自治區制定的各項規章制度和管理辦法。按照國務院扶貧辦《關於進一步加強貧困人口建檔立卡和扶貧動態監測工作的通知》的要求,進一步規範貧困户建檔立卡工作。組織專門力量,集中人員,高質量地完成建檔立卡任務,做到户有卡,村有冊,鄉有簿,縣設立微機檔案。另外,完善扶貧資金監管體系,對扶貧資金運行實行全程監控。落實《財政扶貧資金績效考評試行辦法》,對財政扶貧項目運行、扶貧資金管理、扶貧效益分析等情況繼續進行績效考評。同時,要認真落實縣委、縣人民政府尼黨發[20xx]11號《關於進步加強扶貧開發工作的決定》精神,不斷建立和完善扶貧開發長效機制,縣、鄉、村三級層層落實扶貧開發目標責任書,堅決實行扶貧開發“一票否決制”。縣財政20xx年列入預算的100萬元縣級扶貧配套資金,由縣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具體研究扶貧項目,並落實到當年農口資金整合的重點驗收村。

(九)統一認識,加強領導,完善機構,高位推動,堅持扶貧就是講政治的基本要求。

20xx年扶貧開發繼續實行高位推動和“一把手”負責制,各鄉(鎮)場政府必須把扶貧開發工作擺到十分重要的位置,把加強對扶貧開發工作的領導作為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以及自治區、自治州和縣委工作導向的具體行動落到實處。要健全縣、鄉、村三級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在扶貧開發中強化政府行為,把具體措施落實到貧困村、貧困户。同時要切實充實和加強縣、鄉兩級扶貧開發工作機構力量,穩定人員,改善條件,加強培訓,提高素質,增強扶貧開發的組織領導和協調管理能力。要認真落實尼黨發【20xx】11號文件精神,縣委組織部、人事、機構編制要大力支持縣、鄉兩級扶貧開發工作機構建設,強化人員力量,強化部門職能,強化考核管理,切實保證扶貧開發工作卓有成效地開展。

(十)加強調研,全面協調,認真落實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精神。

加強調研,全面開展扶貧規劃工作。扶貧規劃工作是深入各鄉、村和貧户整個工作的過程,是反覆思考形成思路的過程,也是明確發展方向、堅定信心的過程。這是要求必須在準確把握髮展方向、進村入户、深入調查研究,吃透基本情況,在理清發展思路的基礎上開展規劃工作。落實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精神要做到:一是認真總結“十五”扶貧開發的經驗,找出存在的突出問題和主要矛盾;二是按照以人為本的理念,結合我縣實際,緊緊抓住全面實施新農村建設和建設小康社會的薄弱環節;三是適應扶貧開發新形式加快扶貧開發步伐;四是深入瞭解貧困村急需實施的項目和羣眾的所想所盼的問題;五是充分應用已有的扶貧成果,超常規地推進扶貧開發工作。

20xx年,我縣扶貧開發工作雖然任務重、難點多、壓力大,但我們相信,在上級扶貧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在縣委、縣人民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縣的扶貧開發工作一定能夠邁向一個新的台階。

幫扶工作方案 篇11

為推進含山縣人民醫院縣域醫共體建設,提升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根據省、市及《含山縣縣域醫療服務醫療共同體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含政辦〔20xx〕147號)等文件精神結合本縣域醫共體實際,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標

建立縣鄉兩級醫療機構特別是縣域醫共體內部長期、穩定、緊密的對口支援關係。以加強人才培養和臨牀專科建設為重點,提高醫院管理水平、醫療技術和服務能力,實現“建立一套完善的工作機制、每年共建一個重點臨牀科室、新增一項醫療技術服務項目、培養一批技術骨幹、帶出一支技術團隊”的“五個一”工作目標。同時,積極探索建立上下聯動、分工協作、合作共贏的支援機制,促進分級診療、雙向轉診制度的有效落實,使農村常見病、多發病、危急重症和部分疑難複雜疾病在我縣能夠得到基本解決,切實緩解農村羣眾看病就醫問題。

二、組織領導

為加強管理,確保對口支援工作的順利開展,成立對口支援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尹壽軍

副組長:昂永宏、馬玉寧、蔡繼剛、鮑從豔、程華峯、陳保平、肖美寶、

金崇保、開含仙、張德林、盧從仁、洪運臨、張道明

成員:醫共辦、醫務科、護理部、感控辦、市場部、各臨牀及醫技科室、各鎮衞生院醫共體負責人

對口支援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縣醫院醫共體辦公室。

三、基本原則

(一)特出重點,長期定點。統籌安排本縣域醫共體內醫療資源,按輕重緩急、短缺所需,分期、分重點、分項目制定長期支援計劃,建立穩定長效的對口支援機制。一是重點幫扶中心衞生院,力爭三年內幫扶一所鎮中心衞生院成功創建二級醫院;二是按照鄉鎮衞生院自身短板,有針對性的開展支援工作。

(二)目標管理,注重實效。含山縣人民醫院和受援鄉鎮衞生院,要根據功能定位,結合實際,制定對口支援工作計劃,明確支援方式、支援目標、工作指標和工作任務,明確雙方的權利與義務。實行支援績效考核制,確保支援工作取得實效。

(三)利益共享,協同發展。建立誠信、互利、共贏的發展機制,對口支援不僅要提升鄉鎮衞生院的服務能力,還要與轉診轉院、基層首診掛鈎,同時也與各自利益相聯繫,真正做到利益共享,協同發展。

、支援範圍

按照本縣域醫共體範圍,含山縣人民醫院支援鄉鎮(中心)衞生院有林頭、仙蹤、清溪、銅閘、陶廠及民營陶廠醫院。

、支援工作內容

(一)制定中長期支援計劃

1、在各鎮分別幫扶設立相應臨牀專業診療中心,組建專家團隊以駐點、巡迴、定點等形式開展診療工作。

林頭鎮:外科;仙蹤鎮:婦產科;清溪鎮:內科、兒科

銅閘鎮:內科;陶廠鎮:內科、外科

具體支援工作計劃安排見附表1。

2.根據病人病情及衞生院工作需求,每週安排二天主治以上資質專家坐診和1次業務查房,隨時安排擇期和急診手術。

3.開展專題教學培訓講座,主要為常見病、多發病的鑑別診斷和治療規範,其中林頭中心衞生院、仙蹤中心衞生院、清溪衞生院每兩個月安排1次,陶廠(含陶廠醫院)、銅閘衞生院每季度安排一次。

4.設備支援,對各鄉鎮衞生院及所屬村衞生院進行基礎設備和專業設備幫扶支援。

5.根據衞生院工作需求,隨時安排各臨牀科室的現場及遠程會診。

6.幫助醫院管理,完善醫院管理制度,特別是醫院的醫療質量、績效考核、人才培養、財務管理等方面。

7.根據工作需求,定期或不定期選派護理、感控業務骨幹人員對成員單位開展護理、感控業務指導,操作技能培訓,提升各成員單位護理、感控工作能力。

(二)全面提升鄉鎮衞生院服務能力

1.建立師帶徒,臨牀科室醫生包鎮、包村聯絡制度。實行1對N固定師帶徒關係,確定某科室、某醫生支援哪個鄉鎮衞生院、聯絡哪個村衞生室。

2.確定師帶徒關係人員、村醫及醫共體成員單位相關工作人員建立手機、微信、QQ等信息化集團聯絡關係。

3.根據各受援醫院20xx年縣外轉診率前4位的病種,結合醫院發展需求,以重點科室建設帶動受援醫院服務能力和技術水平的全面提升。三年內林頭鎮中心衞生院創建達到二級醫療機構水平,其他衞生院在兩年內成功創建人民滿意的鄉鎮衞生院。

4.鄉鎮衞生院共享含山縣人民醫院醫療資源。免費對醫共體內鄉鎮衞生院提供供應室、醫療救護車急救、醫學專業進修培訓、質量管理等資源服務,實現資源共享。

(三)開展醫學檢驗收檢和影像遠程會診。根據各鄉鎮衞生院的實際工作需求,每週定期到鄉鎮收集檢驗及病理樣品,對本地不能開展的檢驗及病理項目由含山縣人民醫院醫院統一檢查,發縣醫院報告單。加強信息化建設,逐步建立和完善縣域醫共體內的影像和心電遠程會診系統。

(四)實行雙向轉診。通過醫共體之間分級診療制度,實行雙向轉診。醫共體內的鄉鎮首診病例需轉診應首選含山縣人民醫院,需縣外轉診的也應經縣醫院審批後向指定的醫院籤轉,對一般鄉鎮能收治的病例、恢復期病例、慢性病康復病例以及腫瘤晚期非手術治療病例,要下轉到鄉鎮治療。

、支援形式

(一)駐點幫扶。縣人民醫院根據受援衞生院實際情況,對受援衞生院薄弱科室,派出業務骨幹每週進行駐點幫扶,重點對受援單位骨幹人員臨牀操作規程、診療方案和日常管理等方面進行培訓,提升受援單位的診療能力和日常管理水平。

(二)定期巡診。根據實際情況,縣人民醫院成立醫療巡迴隊,定期在開展巡診,對城鄉居民羣眾開展健康宣教和疑難雜症診療等活動。

(三)舉辦講座。縣人民醫院定期開展醫學講座,對縣域醫共體成員單位醫務人員進行醫學發展新動向、新技術的推廣、普及。

(四)骨幹輪訓。醫共體各成員衞生院要制定骨幹臨牀醫生、護理人員、醫技人員及優秀鄉村醫生輪訓計劃,定期選派骨幹人員到縣人民醫院進行3-6個月的跟班進修,通過規範化培訓,進一步提高本單位骨幹醫師的診療水平和服務能力。

、組織管理

(一)強化組織領導。含山縣人民醫院醫共體各成員單位要高度重視對口支援工作,確定一名院領導分管對口支援工作,統籌協調,指定部門和專(兼)職人員負責對口支援工作的日常管理。

(二)強化績效考核。實行城鄉醫院對口支援工作績效考核制,每年至少考核一次,並將考核結果與醫院評價、評審等工作結合起來。每年年底接受縣衞計委對各單位對口支援工作的考核。每季度對參與對口支援的醫務人員進行量化績效考評,保質保量完成對口支援任務的醫務人員按工作量發放績效。

將下鄉對口支援作為專業技術人員晉升主治及以上職稱的必須條件。

(三)完善各類資料。縣人民醫院及醫共體各成員單位要加強資料管理,及時將各類對口支援資料完善、歸檔,每項工作要有計劃、有記錄、有檢查、有總結、有痕跡,特別是原始的處方、病歷、檢測報告、工作排班表、講座課件、上報材料以及支援設備的清單、發票,一定要齊全,分類歸檔,一目瞭然。

(四)建立對口支援信息直報制度。鄉鎮衞生院20xx年3月起,每月5日前按《對口幫扶衞生院直報表》內容,將支援單位的幫扶情況,真實、客觀地填寫後報至醫共體辦公室作為縣域醫共體考核的重要內容。

幫扶工作方案 篇12

為積極響應xx省教育評估院推廣的“心連心,手把手”結對幫扶創建省優質幼兒園的活動,根據鎮江市教育局xx市與xx縣教育結對共建的相關部署,我園與xx縣xx鎮xx幼兒園成為教育對口交流結對幼兒園,為了全面履行結對共建的有關要求,特制定如下實施計劃。

一、指導思想。

我園將在xx省教育評估院的指導下,充分發揮省示範園的示範輻射作用,採取“一對一、手把手”的方式,有針對性地幫助指導xx縣xx鎮xx幼兒園省優質園的創建工作,以內涵建設為重點,促進xx幼兒園理清辦園思路、完善發展規劃,規範辦園行為、提高管理水平,強化隊伍建設、提升保教質量。

二、結對共建領導小組:

1、組長:(全面負責)。

2、副組長:

(1)(後勤保育、安全綜治)。

(2)(環境佈置、教學活動、區域活動等)。

(3)(創建資料、專用室等)。

3、成員:

(1)小班組——。

(2)中班組——。

(3)大班組——。

三、結對目標:

1、幫助提高管理水平。

我園通過進入xx幼兒園入區指導、交流,或接待該園教師來我園鍛鍊學習,幫助其樹立先進的保育教育理念,建立科學的管理體系和管理方法,完善各項規章制度,促進xx幼兒園各項工作的科學化、制度化和規範化建設,幫助xx幼兒園拓展視野,轉變觀念,提升保教管理水平。

2、幫助提升隊伍素質。

我園要為xx幼兒園提供教師培訓方面的有關信息、資料,開展定期培訓,為xx幼兒園教師提供觀摩、學習的機會。同時,積極組織“送教下鄉”活動,選派優秀骨幹教師深入幫扶園舉辦講座、開示範課、交流教研信息,幫助該園開展園本培訓和園本教研,並進行教育科研課題研究與申報工作,實行教師培訓資源共享,提高該園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

3、幫助開展保教活動。

我園根據“保教並重、遊戲為主”的原則,組織人員認真分析幫扶xx幼兒園學前教育發展現狀、亟待解決的問題,尤其是幼兒園教育“國小化”現象的原因,提出改進措施,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4、幫助改善辦園條件。

我園要幫助xx幼兒園利用自身優勢資源完善幼兒園生活、遊戲環境的創設,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採取多種方法幫助該園改善辦園條件。開展豐富多彩的參觀、聯誼、互贈作品等活動,加強園際之間的相互學習與交流。

四、結對措施:

以多種形式開展互助共建活動,在xx縣和xx市教育局的領導下,以園長、行政管理人員和骨幹教師通過網絡資源共享、互助交流、教科研課題實施、優質教育活動展示、專題講座、半日開放等形式,與結對園所開展交流互助活動,確保該園在20xx年xx月省優質園創建中能一舉通過。

五、具體共建計劃:

1、20xx.,我園對全園教師傳達xx省評估院結對共建精神,明確我園結對對象,成立結對共建小組,制定結對共建計劃。

2、20xx.,我園通過家園親子義賣形式為結對園籌集幫扶資金,贈送相關玩具、圖書、衣服等。

3、20xx.,電話諮詢結對園硬件落實情況,安排互相交流時間。

4、20xx.,結對園硬件落實到位,該園行政和骨幹教師來我園和豐裕幼兒園實地觀摩,實地講解。

5、20xx.,我園黨支部牽頭帶骨幹成員進駐結對園,全面瞭解該園保育水平、師資隊伍、安全衞生等情況。如:整體規劃、各班環境佈置、一日活動計劃、優質教學活動安排、區域遊戲、專用活動室、自制玩具、資料安排等,一一分配統籌到位。同時,要求結對園認真對照評估條件,做好相關準備。

6、20xx.,要求該園骨幹教師在我園培訓蹲點一週,我園分各口進行手把手結對幫扶。

7、20xx.,小組成員帶着任務各領其責,做好結對園各方面結對幫扶準備,如:根據創建時間落實優質教學活動,由我園老師上好示範課,拍好視頻,便於結對園教師臨摹到位;根據優質園空間條件,選擇好環境佈置小樣,派骨幹教師和結對園共同設計到位等。

8、20xx.,行政人員再赴結對園,檢查該園創建準備情況。

9、20xx.,部分骨幹教師進駐結對園,檢查資料準備情況。

10、20xx.,根據結對要求一一檢查落實到位。

11、20xx.,創建當週,行政人員全力支持,包括:拍照、協調等。

12、20xx.,寫好結對共建總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fangan/gongzuofanwen/rzq9l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