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導遊詞精選 >

風景導遊詞(精選12篇)

風景導遊詞(精選12篇)

風景導遊詞 篇1

龍門石窟鑿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前後(大約493年),經歷了東魏、西魏、北齊、隋、唐和北宋等朝代,斷續雕刻達400餘件,現有窟龕2345個,碑刻題記2800塊,佛塔80座,造像10萬尊,內容除佛像外,涉及建築、服飾、音樂、書法等,如同包羅萬象的藝術博物館,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5A級景區,20__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龍門石窟中雕刻最大、藝術最精,最具代表性的當屬唐代開鑿的奉先寺了。那麼現在,我帶領大家前往奉先寺參觀。

風景導遊詞(精選12篇)

大家抬頭請看,幾個台階之上的正是著名的奉先寺,它是唐高宗所建,為政治需要,武則天曾捐2萬貫脂粉錢。歷時三年零九個月於675年竣工。寺內有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二天王、二力士及二供養人等一鋪十一尊大像。造像佈局勻稱,儼然一個佛國朝廷,大家請看,這就是主佛“盧舍那”,它通高17.14米,頭高4米,耳長1.9米,面相豐滿圓潤,方額廣頤,美若彎月,雙目俯視,炯炯有神,您看它略帶微笑,彷彿給人已深深的同情和殷殷的關切。整尊造像,給人一種莊嚴肅穆之感,應是理想化的聖賢形象,我們來仔細端祥它,你有沒有發現無論你站在他面前的那個位置,他都在注視着你呢?石刻的眼睛為什麼這麼傳神?對了,這正是雕像的畫龍點眼之處,盧舍那的雙目,採用陰刻方法,把眼球雕洞淺凹進去,又保持瞳孔的突出,利用光線反差也就造就出了大佛睿智深邃的目光,配以少垂的佛首,使朝拜者的目光與大佛目光交匯時,畏而不懼,可親可敬。

在盧舍那佛的左側是弟子迦葉,一位飽經風霜的老僧形象;右側阿難,他年輕睿智,整個一帥小夥子,旁邊衣着華麗端莊矜持,二天王嚴肅威武碩壯有力,力士們堅毅勇猛,性格暴躁,以及那無所畏懼傾力承託的地鬼。無不形神兼備,惟妙惟俏,整個佈局反映了唐代高超技藝,折射出當時佛教的繁榮和唐朝國力的強大。

風景導遊詞 篇2

當然這是個美麗的傳説,因為它和我們前面説的滿語“鬆戈裏烏拉”是相矛盾的,但這個寄予了古代勞動人民沒好願望的傳説卻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正義終究會戰勝邪惡。

下面我們就到了太陽島,大家一定聽過鄭緒嵐的《太陽島上》吧!太陽島位於松花江北岸,與市區僅一江之隔,總面積達三十八萬平方公里,很多年以前,這個島嶼盛產鯿花魚,女真族鯿花魚的發音是“太宜安”所以這個島就被人稱為太宜安,久傳至今被稱為太陽島。太陽島四面環水,是著名避暑勝地,我們到了太陽島上,主要參觀太陽島公園,在公園裏樹木茂密,全島遍植各種樹木100種30多萬珠,樹種有江鬆,樟子鬆,落葉松,楊樹,柳樹,榆樹,還有丁香等。整個公園面積是114公頃,園內建有水閣雲天,青年之家,水榭,哈爾濱中日友誼園等遊樂場所,一幢幢別墅式的建築隱現在樹叢中富有濃厚的歐式情調的“水閣雲天“是園中之園,園內有長廊,方閣,荷花湖,太陽湖,太陽山和瀑布,平台遙望可以觀賞到不同角度的島上風景,冰雪節期間,還在此舉行每年一次阿的國際及國內雪雕比賽。

風景導遊詞 篇3

西嶺雪山 西嶺雪山,位於中國四川省成都市西郊,大邑縣西嶺鎮境內(距成都95公里)總面積483平方公里。該景區於1989年8月被四川省政府批准列為省級風景名勝區,1994年1月經國務院批准為中國重點風景名勝區,現為世界自然遺產、大熊貓棲息地、AAAA級旅遊景區。景區於1999年開發了佔地為7平方公里,海拔在2200——2400米的中國規模最大、設施最好的大型高山滑雪場、大型雪上游樂場和大型滑草場、高山草原運動遊樂場。

嶺雪山屬立體氣温帶,現已形成“春賞杜鵑夏避暑,秋觀紅葉冬滑雪”的四季旅遊格局。景區內旅遊資源豐富,優勢獨特。有云海、日出、森林佛光、日照金山、陰陽界等的高山氣象景觀。

西嶺雪山原始森林覆蓋率達90%,景區內有6000多種植物,其中有珍稀樹種銀杏、香果樹、珙桐等,桂花嶺有兩片原始桂花林,面積近1000畝,十分珍貴。各種動物常出沒於林間山澗,其中有大熊貓、牛羚、金絲猴、小熊貓、獼猴、雲豹、金雞等珍貴動物。

景區內最高峯廟基嶺海拔5353米,是成都第一峯,矗立天際,終年積雪。在陽光照射下,潔白晶瑩,銀光燦爛,秀美壯觀。唐代大詩人杜甫盛讚此景,寫下了“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的絕句。西嶺雪山也因此得名。

風景導遊詞 篇4

可落荒而逃的白龍還是好比臘月的大葱——皮幹葉枯心不死,它又在別處興風作浪,連續作惡,於是黑龍又沿着另一條江開始追繳,這條江的兩岸長滿了松樹,那時的松樹是開花的,並且是雪白的花。“吃一塹,長一智”的白龍聞訊後就騰雲駕霧到了高空偵察,不巧黑龍遊到那裏,那裏的江水就變成黑色,所以就暴露了目標,於是白龍就採取了“避其鋒芒,擊其惰歸”的戰術,當黑龍疲憊不堪的時候連連出擊打得黑龍防不勝防,只有招架之勢,無還手之力。於是為了掩護黑龍得軍事行為,這條江兩岸得盛開得白皚皚得松樹花就紛紛落在江面上,罩得嚴嚴實實,黑龍有了松樹花得掩蓋,白龍就再也無法掌握黑龍得行蹤,最後黑龍“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取得了決定性得勝利,一敗塗地的白龍一頭扎進了五大連池在也不敢出來了。從那以後黑龍江地區就年年五穀豐登,國泰民安了。可是松樹卻從此再也不能開花了,為了紀念為正義之戰做出巨大犧牲的松樹花,人們把這條江命名為松花江。

當然這是個美麗的傳説,但這個寄予了古代勞動人民沒好願望的傳説卻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正義終究會戰勝邪惡。

風景導遊詞 篇5

紅石峽又名雄石峽。位於陝西榆林北3公里處。紅石峽紅巖對峙,楊柳成蔭,長城穿峽而過,榆溪河奔騰不息,被稱為萬里長城第一勝景。紅石峽谷長約350米,東西對峙,峭拔宏偉。峽內榆溪河水流湍急,林木青翠,羣花生豔,景色優美。東崖為雄山寺,西崖為書法石刻。在東西石壁上參差着大小不一的25處石窟。西岸壁上的書法石刻頗為著名,舊時邊將、文人來榆林,多在雄山寺豪飲唱和,留下160多幅寶貴的書法藝術作品,字大者約6米,小者寸許,篆、隸、楷、行、草齊全,筆力雄健、挺勁。題刻中有晚清名將左宗棠所題的對聯,革命先烈杜斌題刻的“力挽狂瀾”字跡蒼勁,功力不凡。

關於紅石峽的起源,《榆林府志》説:宋朝時,榆林這一帶歸西夏國管。當時紅山有股泉水自穴中湧出南流。西夏國王李繼遷看中了這塊風水寶地,派人障水別流,鑿石為穴,埋葬祖先,復引水其上。因此,在紅石峽水庫的普濟橋東側原立碑一座:“西夏王李繼遷葬乃祖彝昌於此。”現碑已毀。

風景導遊詞 篇6

大家往右邊看,那個景觀叫“戀人觀景”。在樹叢後面隱約有一對男女正在依依不捨地深情送別,女的梳着短髮,男的戴着軍帽,那個情景最象是戰爭年代婦女送郎參軍,很令人感動。

朋友們,沿木台階往下走,再下300米就到景心台了,從景心台向西看,就是豹子窩峯林。有人問豹子窩裏有沒有豹子,可以肯定地説,有。白石山由於山高林密,有許多野生動物,如山羊、狍子、獾成羣出沒,最近幾年,許多人見過豹子的身影。

前方就是列屏谷,列列山峯如畫屏般矗立其中。

現在我們到達的地方叫獸王台,人們看見豹子經常在此地休息。虎為獸中之王,白石山沒有老虎,山中沒有虎,豹子稱霸王,因而人們把這個平台稱為獸王台。看前面這座山,左邊高的是重陽峯,頭戴道帽,一臉慈祥;右邊瘦的是玉女峯,象少女亭亭玉立於畫屏之前,鶯聲燕語、姿色相風。最右邊這組峯,迎風而立,從東邊看象布達拉宮,從西邊看宛若黃山的始信峯。為了使大家經鬆一下,我再給大家講一個故事。在列屏谷的溝口,有一塊2畝地大的石板被一小塊石頭支着,人們認為這塊小石頭是一名大力士,因此稱它為“大黑漢”。在大黑漢的旁邊有兩塊石頭,四稜四角,分立於山谷兩側,人們稱之為石門,石門下是幾丈深的懸崖,石門一側是一條羊腸小道,十分險要。過去附近村民上山採藥路過此地,每年都有摔死的,人們懼怕這個地方,起名為“肉鍋”。有一年,村裏有個叫鐵蛋的小夥子上山打柴,不小心從石門旁掉了下去,後來被救起,只受點輕傷。從那起事故之後,這個地方一直沒有再死過人,人們戲虐地説,是鐵蛋把肉鍋給砸漏了。

風景導遊詞 篇7

被列為四川省十大古鎮之一的上裏鎮位於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區,距市區27公里。上裏古鎮古時為南方絲綢之路,也是臨邛古道進入雅安的重要驛站。上里居於兩河相交的夾角內,民間傳為"財源"匯聚的寶地。古鎮依山傍水,田園小丘,木屋為舍,石板鋪街,還有"十八羅漢朝觀音"的18座山丘。以"二仙橋"為代表的8座古石橋歷史悠久,風格各異。

一到上裏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建於道光19年的"雙孝節"牌坊。牌坊為四柱三間出檐多脊石雕坊,高大,精細;樑上還刻有20多組百多個戲劇人物故事。牌坊是封建禮儀的遺蹟,是當時宣揚韓氏"不失身不改駕,終身孝敬父母公婆"而建立的。系楊韓氏婆媳兩代守節,遵詔而建的石牌坊,是我國封建制度制度束縛婦女的見證,也是我國石雕藝術的精品。現在鎮上還尚存3座石牌坊,即這座省級保護單位"雙節孝"石牌坊,還有市級文化保護單位陳氏"九世同居"和陳氏"貞節"牌坊。

上裏的有10餘座古代和近代古橋,且風格各異。其中造型最美的是明清乾隆41年所建的"二仙橋",這是一座具有江南水鄉特色的石拱橋。清清的小河影作高高的圓行的橋洞,別有一翻情致。在鎮口還有兩座一高一底的石橋橫跨攏西河,成了進出鎮裏的交通要道,高橋主要通過進出鎮裏的車輛行人,從低橋可以轉而穿過高橋下面的倒沿河邊前行,高低兩橋巧妙地夠成了“立交”系統

上裏有作工藝精湛的建築羣,最有名氣的是韓家大院。整個建築物的門、窗、枋、檐皆以浮雕、鏤空雕和鑲嵌雕刻作裝飾,具有極高的價值和精湛的工藝。韓家大院是道光年間在外做官的韓廷藩在家鄉建的,根據當時京城的官邸而建。整個建築由七個四合天井組成,又稱為"七星抱月"。院裏的佈局分明,處處可見精美的木雕。值得一説的是大院的木窗,雕刻精細,內容豐富,造型多樣,得到專家的高度評價。

風景導遊詞 篇8

歡迎您,尊貴的客人! 歡迎您,遠方的朋友!

歡迎您來到神奇美麗的阿爾山!

阿爾山全稱“哈倫阿爾山”,蒙古語意為“熱的聖水”。1996年國務院批准成立阿爾山市,隸屬興安盟,是內蒙古自治區第101個旗縣市,面積7409平方公里,是大興安嶺上一座年輕的邊境口岸旅遊療養城市,是內蒙古自治區唯一的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

阿爾山是封存在遠古森林中的世界文化遺產。阿爾山擁有世界最大的礦泉羣、天然完整的火山地質遺蹟博物館、長達七個月的冰雪奇觀、濃縮的大興安嶺森林公園,呼倫貝爾、錫林郭勒、科爾沁、蒙古國四大草原交匯於此,成吉思汗漠北鐵騎從這裏崛起。草原森林相擁,冰雪温泉絕配,湖泊火山交融,城市幽靜,陽光明媚,綠色慾滴,空氣清新得裝罐就能出口。不管各位朋友是來沐浴、避暑、觀光,還是運動、探險、科考,深邃博大的阿爾山都會讓您不虛此行,甚至驚歎不已!各位請跟我來,一起撩開阿爾山神奇美麗的面紗,去親近阿爾山,品味阿爾山,擁抱阿爾山吧!

不到阿爾山,等於沒來過大興安嶺。不洗温泉,就是沒到過阿爾山。肌膚浸潤在温泉裏,象緊靠在愛人的胸前,又象依偎在母親的懷裏,那又何嘗不是大地母親湧自地心的熱情擁抱呢?

阿爾山礦泉由西南向東北方向分佈在三個區域上,即海神集團礦泉區、安全溝礦泉區、金江溝礦泉區,計有76眼礦泉,形成面積最大、分佈最集中的世界上最大的礦泉羣--阿爾山礦泉羣。其中阿爾山療養院礦泉羣最為著名。

在南北700米,東西70米的地帶,共有48眼泉水噴湧不息,日湧量600噸。南面泉羣皆為冷泉,水温從1℃至25℃不等,主要是放射性氡泉和偏硅酸泉;北面泉羣為冷泉、温泉、熱泉和高熱泉四種混泉,水温從12℃至48℃不等,主要是重碳酸鈉泉和放射性氡泉。兩泉近在咫尺,一如探湯,一如握雪,實在是大自然的玄妙和神祕。

48眼温泉除了重碳酸鈉泉、偏硅酸泉、放射性氡泉之外,還有硫酸泉、食鹽泉、鐵泉、明礬泉、硫磺泉、碘泉等等。

這些泉具有較豐富的氡、氟、鋰、鍶等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通過皮膚進入體內,改善身體循環,促進新陳代謝,調整內分泌和神經系統等,從而起到保健、治療功效。

阿爾山礦泉適應症範圍廣,無毒副作用。具體適應症為心血管、呼吸、消化、泌尿生殖、代謝分泌、血液、神經、骨骼肌肉八大系統66種疾病及皮膚科疾病、其它疾病30種,尤其對一些棘手的疑難病症,如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無脈症等有顯著療效。臨牀證明,温泉療養確實起到了很多藥物及理療達不到的醫療作用,並顯示出高效、速效、長效的優點。70年代末吉林一教練患嚴重風濕病,洗浴幾個療程後,居然滿場跑當起了藍球裁判!神奇的是,有一眼泉患者洗浴其中,五臟六腑哪有病哪有明顯反應,簡直就象高明的大夫一般,被人們稱作“問病泉”。

阿爾山礦泉屬於火山性礦泉,有別於世界上眾多的循環水性礦泉,其形成與古老的火山運動有關,地理結構獨特,既有土質肥沃的新第四紀產物,又有原始火山噴發的流紋巖和花崗巖。礦泉區地層中各種稀有礦藏豐富,地下水自然淨化程度高,常年潔淨。

阿爾山療養院礦泉水來自地下2800--3500米的巖層斷裂帶,由於地下深處巖層的高壓、高温,使斷裂帶水流周圍巖石釋放大量化學成分,在靜水壓作用下,處於循環狀態的地下水沿斷裂層上升至地表形成礦泉。

關於礦泉還有許多傳説,耐人尋味。相傳在滿清年間有一殘暴的扎薩克王爺吃野味成癖,派一名叫敖力吉別的奴隸到大興安嶺打獵。敖力吉別用強弩射中一梅花鹿的腿,梅花鹿站在一眼泉邊用舌頭蘸水舔舐傷口。當敖力吉別逼近梅花鹿時,梅花鹿競奇蹟般拔腿飛跑,宛若無傷。敖力吉別好奇地走到泉邊,望着熱氣騰騰的泉水驚詫不已。失去獵物的敖力吉別懊喪而興奮地如實報告了王爺。王爺怒,不信其言,命人打斷敖力吉別的腿,並兇殘道:你也去洗好吧!敖力吉彆強忍傷痛來到泉裏洗浴。幾天後,敖力吉別折骨重新接好,精力也格外充沛。王爺啞然,遂奉泉為神。

還有一説更神奇,説成吉思汗的坐騎腿部受傷,從一眼泉中走過不但傷勢痊癒,而且更顯剽悍與威武。成吉思汗欣喜異常,驚呼:哈倫阿爾山!哈倫阿爾山!從此哈倫阿爾山名揚天下。

據元史記載,成吉思汗的母親訶額侖、妻子孛兒帖都來自哈拉哈河濱的弘吉剌部,就在今天阿爾山一帶。弘吉剌部女子如花似玉,男子剛健威猛,誠信善良。成吉思汗令:弘吉剌部女子世配皇子,男子世尚公主。被蒙古黃金家族視為國舅部落。相傳成吉思汗愛孫、元世祖忽必烈16歲當監國王子的時候,右腳奇癢難耐,紅腫起泡,不敢着地,無法隨軍出征,便去弘吉剌部娶親。察必姑娘每天帶忽必烈到一處熱氣騰騰的泉水中浸泡和擦洗,足疾治好之後,忽必烈娶回美麗善良的察必姑娘,佳話傳遍弘吉剌部,當地遂奉泉為神。

這些傳説也許不可全信,但利用阿爾山療養院的礦泉強身治病,有據可查的歷史已經150餘年。史料記載,蒙古族利用礦泉治病,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七百餘年,元代文宗皇帝御醫忽思慧在《飲膳正要》一書中對礦泉水的性能、醫病作用和醫療方法有明確論述。清道光、咸豐年間,呼倫貝爾副都統總管衙門佐領敖拉·昌興與喇嘛醫生、工匠對礦泉的温度、效用做初步鑑定,並用石塊修砌泉眼,以做療養之用。1920--1920xx年蘇聯多次派專家到阿爾山礦泉考察,至今《俄羅斯民間醫學》一書仍有哈倫阿爾山一章。1931年9月九世班禪確吉尼瑪在阿爾山沐浴。1934年,侵華日軍在礦泉西北100米處建1座石頭樓,名“大和旅社”,開始入室洗浴,現在依然使用。1948年,解放軍建立了軍人療養所,修建了水療室和解放紀念碑;1951年以後由內蒙古衞生廳、內蒙古總工會、吉林省總工會、吉林省白城市衞生局等部門管理。現由阿爾山市管理。烏蘭夫、李德生、楊成武、高士其、郭蘭英、蔣大為、趙本山都曾來此洗浴。

為了保護和利用好上蒼賜予的這泓聖水,海神(集團)阿爾山聖泉療養院投資3000萬元,對京都浴場、聖泉浴場以及48眼礦泉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造,並建成50座蒙古包-海神蒙古大營,供遊人娛樂、住宿。目前療養院共設有800多張牀位,療養設施、餐飲服務、住宿條件均具備了高品位、高檔次的水平,日接待能力近3000人次。療養院還以健康、保健、治療為主題打造特色服務品牌,增設了電療、光療、泥療、蠟療、火山巖浴以及按摩、鍼灸等20幾種保健醫療服務項目,使古老的温泉煥發出青春活力,步入現代化軌道。最近,建成世界首家温泉博物館,連續多年舉辦升水節,使温泉不僅聲名遠播,還展示了濃厚的民族風情和深厚的文化底藴。

1920xx年蘇聯醫師伊萬諾夫首次對阿爾山礦泉水進行測定以來,天賜神泉吸引了中國、日本、德國等眾多科學家的目光。20xx年11月,中國醫促會、中醫藥發展研究會11名專家來阿爾山實地考察。專家從科學角度,對阿爾山温泉價值給予極高評價,認為阿爾山的温泉、療養、旅遊資源全國一流。並在冰雪節期間開辦温泉論壇。

風景導遊詞 篇9

我們現已到達綿山的第一個重要景區——龍頭寺。龍頭寺是綿山入口處的咽喉,地勢十分險要,從這裏向南可直插綿山腹地。寺分為上下兩層,上為龍頭寺,。下為關帝廟。從龍頭寺出來,沿途兩山對峙,怪石磷響,風景絕佳。小路像一條飄帶盤繞山腰。朋友們請繼續向上爬。在這個險要處,有一個巨石壘堡當道而立,高約7米,寬4米,在堡門裏有屋子,供人看守。門前是一條很深的溝,設有門板吊橋。從上面的瞭望孔口能看見進山的人。如果放行就將吊橋放下,待來人通過後,便又將吊橋扯起。門的左右是深淵絕壁,真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繼續前行,不遠處就可看到一高數十米,寬三四餘米的凹崖,崖根處有數十個碧綠的石乳倒掛在石壁之上,被稱作“石乳泉”,據説此水可療痼疾。過了石乳泉,山勢愈加險要,沿途羣峯環繞、煙雲縹緲、兩山對峙,不知腳下的路在何方。其實“綿山十里山水畫卷”這才開始。首先看到的是建於懸崖絕壁處的白雲洞,洞內有團團白雲不斷湧出,據説還能預測陰雨。過了白雲洞,來到一座木橋上,橋上怪石嶙峋,橋下萬丈絕澗,行人都必須貼壁而行,萬分小心,可見橋之險要。傳説綿山山主田志超最初來綿山時,前有斷崖擋路,後有猛虎追趕,幸有鹿兔以蹄相搭,方才通過。所以這座橋就被後人稱之為“兔橋”,前面1公里處的另一座橋被命名為“鹿橋”。

風景導遊詞 篇10

登上壩頂,我們眼前呈現的是“高峽出平湖”的又一奇特景觀,這片湖面因位於紅山地區,所以名為“紅山湖”。“紅山湖”也是蓄積邊溝之水而成的,豐水期,湖面可於峽谷中向東延伸2公里多,上空常有鷹鶴翱翔,水面上時有鴛鴦、野鴨遊弋,山中野草青青,景色非常優美,

在這裏大家可以乘船遊覽水岸長城,體驗人與水鳥和諧共處;長城、斷崖倒映水中;藍天白雲,映於水底的別樣番情趣。這種天人合一,歷史文化和當今生態有機結合的塞上江南景觀,實是不可多得,真可謂“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藏兵洞簡介 室內

所謂藏兵洞,是紅山堡守軍由地上轉入地下,隱蔽軍隊,保護自己,伺機出擊,或在空曠處設伏兵的地道。長城、城堡、深溝、峽谷和藏兵洞共同構成了全國是唯一保存最為完整的古代立體軍事防禦體系。現在展現在大家眼前的藏兵洞是我國最早的地道戰遺址和原型。如果説抗戰時期,八路軍和游擊隊的地道戰能讓敵人膽戰心驚,聞風喪膽,那麼我們可以想象500多年前明代的邊塞守軍也是以同樣的智慧和勇敢將侵略者擋在了長城之外。

風景導遊詞 篇11

八達嶺長城有三台兩牆組成,什麼是三台兩牆呢?現在就讓我給大家來解釋一下,三台分別是城台,敵台,其中城台構造的非常簡單,只是駐守的官兵避風寒的地方。那敵台的構造相對就要複雜一些,分為兩層,下層是由田,井,回,等字形組成,上層有垛口和望孔是觀察軍情和射箭用的,所以這裏也具有防禦敵人的功能。

下面就到了烽火台,又叫烽燧,狼煙台。是不和長城相連的獨立建築。一旦敵人來犯,就點燃烽火通報軍情,古人獎白天點燃的煙叫做烽,晚上的叫做燧。明朝的時候,還對烽火與敵人的關係作了嚴格的規定:敵人百餘個,燃一煙點一炮;五白人,燃兩煙點兩炮;千人以上,三煙三炮;五千人以上,四煙四炮;萬人以上,五煙五炮。就通過這種方式,在邊關的軍情能夠飛速的傳遞到皇城大內。

説完了三台,下面就來説一下兩牆。長城外側的高牆叫做牒牆,有垛口是用來防禦敵人的。而內側不足一米高的則叫作女兒牆,也叫做宇牆。在最開始長城內側是沒有女兒牆的,可是經常有人會跌下山崖,所以就修建了這道牆。在長城牆根的地方每隔不遠就有一個小水溝,雨天的時候由吐水嘴向外排水,以免水沖刷城牆。而長城的牆體裏面使用石頭塊鑄成的,外邊砌上磚,再在上面鋪上石板,從而使建築非常牢固!

風景導遊詞 篇12

各位遊客,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演顏詩穎,大家可以叫我小顏或顏導。歡迎大家到八達嶺觀光旅遊。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起參觀,我很高興,希望各位能在八達嶺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

遊客們,在我們眼前的就是著名的八達嶺長城。長城是世界聞名的八大奇蹟之一,它東起山海關,西至嘉峪關,足足有一萬三千多里長,像一條長龍盤旋在中國北方遼闊的土地上。它不僅是古代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結晶,還是中國古代文化的象徵和中華民族的驕傲。

遊客們,現在我們已經登上了長城,您可以發現,這裏是人山人海,所以各位要小心謹慎,以免發生意外。現在您向遠處看,就可以發現這裏的長城分為南北兩峯,蜿蜒盤旋于山脊上,景色十分壯觀。這高大堅固的長城是用巨大的條石和城磚築成的。我們站在城牆頂上,您會發現這裏像很寬的馬路,可供五六匹馬並行。現在請到我這邊來,看到我身後這成排的垛子了嗎?它有着兩米多高,上面有瞭望口和射口,可供瞭望和射擊用。現在讓我們把目光轉移,那高高的城台叫烽火台,它分為兩層,上面是瞭望台,下層駐紮着許多士兵。士兵們一旦發現敵人,就點燃烽火,將消息傳到遠方。可見,烽火台在當時的軍事中有着多麼重要的作用。

站在長城上,踏着腳下的方磚,扶着牆上的條石,您一定會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築長城的勞動人民。我們單看這數不清的條石,一塊有兩三千斤重,那時候沒有火車,沒有起重機,就靠着無數的肩膀和無數的手,一步一步抬上這陡峭的山嶺。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標籤: 導遊詞 風景 精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jingxuan/j99zn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