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畢業論文 >畢業論文模板 >

餐飲業畢業論文:中國各地飲食

餐飲業畢業論文:中國各地飲食

論文最好能建立在平日比較注意探索的問題的基礎上,寫論文主要是反映學生對問題的思考, 詳細內容請看下文餐飲業畢業論文

餐飲業畢業論文:中國各地飲食

中國地大物搏,疆域遼闊,人口眾多,飲食口味之雜,堪稱世界之冠。有 “南甜北鹹、東辣西酸”1之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國飲食文化的地區差異。它是在長期的民族發展中形成的,既具有一定的共同性,又因不同的地理氣候環境、經濟發展水平、生產生活條件等原因,形成一系列的具體特點。

一、中國各地飲食習慣

我國有56個民族,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對餐飲的獨特愛好與講究,總的來説是南甜、北鹹、東辣、西酸。江南人喜清淡、甜鹹、爽口,講究營養,樂於質高量小;西北人愛吃帶有酸口、經濟實惠和牛羊品種的菜餚,東北人愛吃肥而不膩,脂肪多的魚肉菜餚,一般食用量大,通常習慣吃飽吃好。

東北人的主要飲食習慣是:多吃雜糧,除大米、白麪、小米、玉米、高粱外,還喜食雜有豆類的二米飯,喜食魚蝦、野味,嗜好肥、腥、羶,重油偏鹹,並喜用拌、蘸食法。大醬和醬製品、酸菜、醃菜是東北地區重要的佐餐食品。

河北人的主要飲食習慣是:農閒季節一日兩餐,主食以麪粉、雜糧為主,副食以豬、牛、羊肉,以及蛋、禽、菜、魚為佳品菜餚。口味偏鹹,重油重色,與京津無大差異。“雜”是河北飲食習俗的顯著特點,具有五花八門的飲食習慣。

山西人的主要飲食習慣是:一日三餐,基本上是早飯稠,午飯好,晚飯稀。重主食,輕副食。主食以面和小米為主,素有“一面百樣吃”的美譽。不搞一餐數菜。一般口味喜鹹中帶酸,醋是山西人慣用的調料。

蘇南人飲食的主要特點是:口味上喜清淡、甜鹹、爽口,講究營養,普遍喜食新鮮、細嫩食物,忌食辛辣之物;少用調料、輔料,特別講究保持食物菜餚的原味,且質高量少。

浙江人的主要飲食習慣大致是:口味以滑嫩爽口、糯而不膩、清淡純鮮為主,酸辣次之。主食以米為主,輔以玉米、番薯等雜糧,部分地區且有一日四餐的習慣。飲食習慣具有本地特色且多樣,湖州、嘉興一帶人,喜吃魚、蝦、黃鱔;東陽等地喜食烏龜肉;海鹽一帶喜食“東坡肉”;金華地區喜食火腿和風肉;杭州一帶喜食天目筍和蝦;温州沿海地區有生食魚鮮的習慣。

湖南人的主要飲食習慣:一日三餐多以大米為主食,輔以玉米及薯類,極少食用麪食。湖南人普遍嗜辣,且喜食苦味食品。口味多為辣、苦、酸、鹹適中,對川菜、魯菜也多能接受。

江西人的主要飲食習慣:大部分地區一日三餐,以大米為主,輔以甘薯和米粉,且甘薯的吃法很多,米的食法也很講究。發糕、燈芯糕、煨牛肉月餅等餅糕是江西人最愛吃的主食。同時喜食各種水產品、雞、鴨、狗肉和豆製品。習慣食用味濃油重、稠芡厚汁、鮮鹹香辣、主料突出的整雞、整鴨、整魚和整塊的豬前腿肉。

廣東人的主要飲食習慣:都以大米為主食,麪食只作調劑。“一日三餐,先茶後飯”是廣東食俗的一大特色。喜食雜食,幾乎什麼都敢吃。副食不僅食豬肉、牛肉、羊肉、家禽、海鮮,還吃鼠、蛇、蟲等。廣東人一般口味喜清鮮,以甜為主,酸辣次之,並講究吃時菜。

二、中國各地飲食差異形成的原因

當然,“南甜北鹹、東辣西鹹”只是個籠統而又相對的説法,我國地大物博,飲食習慣差異很大,甚至在局部地區也有許多不同之處,這些飲食習慣差異的形成是有多種原因的。

從主食結構上也可以看出,我國南方氣候濕熱,生產水稻,因此南方人習慣大為主食;北方氣候相對乾冷,適宜小麥等作物生長,因此北方人以麪食為主。

山西人能吃醋,可謂“西醋”之首。他們吃飯前往往先把醋瓶子拿過來,每人喝三調羹醋用以“解饞”。另外,福建、廣西人愛酸筍,越酸越能顯出製作者的水平。傣族人也愛吃酸,酸筍雞可是一道名菜。

山西等地的“西方人”何以愛吃酸?打開中國地圖,可知這些地區,特別是黃土高原、雲貴高原及其周邊地區的水土中含有大量的鈣,因而他們食物中的鈣的含量也相應較多。這樣,通過飲食,易在體內引起鈣質澱積,形成結石。這一帶的勞動人民,經過長期的實踐經驗,發現多吃酸性食物有利於減少結石等疾病。久而久之,他們也就漸漸養成了愛吃酸的習慣。

湖南、湖北、江西、四川及東北的東部等地居民多喜辣,流傳有“貴州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之説。貴州人平生所吃辣椒極多,朝天椒、野山椒均不在話下。在川北,聽説有一種辣椒本身不能吃,用一根線吊在灶上,湯做好後,辣椒在湯裏涮涮,就辣得不得了,因此叫“涮涮辣”,四川的“麻辣燙”更是全國聞名,可以説,沒有不辣的四川名吃,四川名吃不辣,也就談不上“名吃”。如今,人們除了管四川女子叫“川妹子”外,還稱其為“辣妹子”,原因大概也基於此。

喜辣的食俗多與氣候潮濕的地理環境有關。我國東部地處沿海,降水豐沛,空氣潮濕;東北的東部氣候也濕潤多雨,冬季陰濕寒冷;而四川雖不處於東部,但其地處盆地,四周高山環繞,不利於空氣流通,所以更是潮濕多霧,一年四季少見太陽,因而有“蜀犬吠日”之説。這種氣候導致人的身體表面濕度與空氣飽和濕度相當,難以排除汗液,令人感到煩悶不安,時間久了,還易使人患風濕寒邪、脾胃虛弱等病症。吃辣椒渾身出汗,汗液當然能輕而易舉地排出,因此,對當地人來説,經常吃辣可以驅寒祛濕,養脾健胃,對健康極為有利。另外,東北地區吃辣還與寒冷氣候有關,吃辣可以驅寒。久而久之,這些地方的居民也有了愛吃辣的習慣。

我國北方地區地處暖温帶及寒温帶,冬季寒冷乾燥且漫長,夏季温和多雨且短促,氣温年較差大,作物生長期短,因此,在過去,這些地區冬季新鮮蔬菜很少,甚至沒有,夏季雖有,但不採用措施,很難長期保存,北方人便把蔬菜醃製起來,以備漫長冬季“享用”,這樣一來,北方大多數人就養成了吃鹹的習慣。

人説蘇州菜甜,其實與無錫的相比,蘇州菜不過是淡。無錫炒鱔糊放很多糖,包子的肉餡裏也放很多糖,對北方人來講,根本沒法吃。廣東、浙江、雲南等地居民也大多愛吃甜食。南方多雨,光熱條件好,盛產甘蔗,比起北方來,蔬菜更是一年幾茬。南方人被糖類“包圍”,自然也養成了吃甜的習慣。北方人不是不愛吃甜,只是過去糖難得,只好以“鹹”代“甜”來調劑口味了。雖説北方現在不缺“糖”,但口味一旦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變的。相信隨着社會的發展與時間的延續,這種鹹甜相對的趨勢會減弱的。

另外,飲食習慣差異的形成與各地的經濟發展、民族習俗和個人習性也有重要關係。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iye/muban/r4npe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