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畢業論文 >畢業論文模板 >

傳統歷史古鎮保護和重建的必要性分析範文

傳統歷史古鎮保護和重建的必要性分析範文

這裏我們討論的傳統歷史古鎮,主要代表了一定歷史時期,反映了當時城鎮發展過程,體現了一定歷史階段風貌特點的“古鎮”。這類古鎮往往有着悠久的歷史、豐富的文物遺蹟、流傳久遠的歷史故事,如蘇州的周莊、安徽的宏村等。

傳統歷史古鎮保護和重建的必要性分析範文

第一,傳統古鎮有着悠長的歷史,經歷了歲月的洗禮,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藴和內涵,能夠反映該地的歷史沿革、發展脈絡以及建築的風貌特點;第二,傳統歷史古鎮具有鮮明的民族性,我國地域遼闊,民族眾多,一些歷史古鎮充分體現了少數民族的傳統習俗和民族風情,如貴州的千户苗寨;第三,傳統歷史古鎮能反映一定的地域特徵,不同的地理環境有不一樣的自然風貌,古鎮在適應這些自然環境的過程中亦產生了不同風貌,如藏區的土庫房;第四,傳統歷史古鎮往往能成為一個城市的形象代表,大量的傳統建築風貌,本身就是一座城市的景觀形象,而自然景觀和建築風格的融合統一,構成了傳統古鎮別具一格的景觀特徵;第五,傳統古鎮的形成往往有其獨特的功能特徵,在文教、政治、軍事、商貿、交通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如麗江古城是當時茶馬古道重要的驛站。

傳統歷史古鎮保護和重建的價值

傳統古鎮的形成和發展往往都是自發的,不同於現代城市有着統一的規劃。現存歷史古鎮的建築風貌並不僅代表某個時間節點上的建築,還會有各個時期建築風貌的並存,如成都的寬窄巷子,不僅有明清時代的中式傳統民居,也有受西方文化影響的歐式混搭建築形態。但由於我國傳統建築以木結構體系為主,木結構受氣候條件的影響較大,所以我國不同地方傳統古鎮的歷史遺存也並不均衡。總的來説,明清以前的傳統古鎮建築已基本消失,現存的傳統古鎮主要以明清和民國時期的建築為主。這些古鎮為我們瞭解不同時期和各個地區的歷史故事、風土人情提供了重要的依據。

傳統歷史古鎮根據當時的生產力發展水平,往往會形成適當的發展規模。例如在南方以水路為主的地區,交通以人力的渡船為主,商品貿易以面對面的交易日常用品為主,因此街道的尺度規模較小,從而形成了江南古鎮前街後院,下街上宅的建築形態。隨着時代的發展,鐵路、公路、航空等交通形式逐漸取代了水路交通,這些依水路而建的小鎮,失去了交通便利的優勢,慢慢的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傳統歷史古鎮傳承千百年,古鎮的一街一巷、一磚一瓦無不印着歷史的痕跡,反映着當地城鎮的歷史脈絡和人文氣息。生活在其中的人們,很多還保留着傳統生活方式和習慣,使這類古鎮具有強烈的民族風情特色。大多數古鎮的建築羣落、自然景觀、人文景觀經過漫長歲月,都達到了高度的和諧統一。

傳統歷史古鎮在保護和重建中的問題

警惕以保護為名的商業開發。中國現代城市在建設中普遍面臨同質化問題,各大城市在大規模擴建或改建的過程中,建築形態和風貌喪失了本地特色,而傳統歷史古鎮恰恰彌補了鋼筋混凝土構建的城市所沒有的韻味和美麗,記錄着一座城市的歷史和歲月。因此,在當前我國城市快速發展,各地都在大拆大建的背景下,保護傳統歷史古鎮的緊迫性毋容置疑。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傳統歷史古鎮的保護和重建過程中,需要警惕以商業開發為主要目的的傳統古鎮保護,過度的商業開發可能會造成古建築的二次破壞,甚至出現各類偽古建築。

古鎮中傳統建築格局和現代生活方式的衝突。傳統古鎮的建築格局,基本以商住合一、上宅下店、前街後店為主,街巷尺度比較適宜,從而形成了傳統古鎮豐富有趣的市井生活場景。但現代中國家庭趨於小型化,不再是大雜院三世甚至四世同堂的居住方式,小型的家庭結構對私密空間的要求較高,對家庭空間功能分區也有諸多的要求,這些是傳統古鎮所難以滿足的。另外,傳統古鎮往往是因水運而產生的,臨水而居,現代社會水運逐漸被公路、鐵路所取代,現代生活方式要求較為便利的交通在傳統古鎮裏實現也有難度。

傳統古鎮建築在保護和重建過程中存在建築技術問題。首先,中式傳統建築基本以磚木結構為主,而出於環保因素考慮,保護和重建過程中必需找到合適的替代材料。其次,傳統建築修建的工匠、技師都是採用師傅帶徒弟,口口相傳的方式來傳承大木工藝技術,在目前建築院校比較缺乏傳統建築營造課程,從而造成相關技術人才緊缺。另外,因為對材料和技術的要求,導致保護和重建傳統建築成本較高,從而導致許多偽古建築出現。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iye/muban/8n0o6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