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畢業論文 >論文格式 >

企業價值視域下財務戰略本質

企業價值視域下財務戰略本質

內容摘要: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財務戰略管理雖已受到財務學術界和實務界的關注,但對其基礎理論研究還有待進一步深化和提升。本文在對財務戰略本質理論研究進行全面評判的基礎上,提出財務戰略的本質是基於企業價值分析之上的一種競爭性財務。

企業價值視域下財務戰略本質

關鍵詞:財務戰略 企業價值 競爭性財務

從目前的研究文獻來看,中外財務會計理論界與實務界對財務戰略本質範疇的認識並未取得一定的共識。最具代表性的是西方學者哈利森和約翰,他們認為:“財務戰略的本質旨在企業為配合其發展與競爭戰略的實施而須提供的資本結構與資金的計劃”。盧斯?班德和凱斯?沃德認為財務戰略是“企業通過採用最適當的方式籌集資金並且有效管理這些所籌集資金的使用,包括企業所創盈利再投資或分配決策”。

近十年來,我國學者也對財務戰略的本質範疇進行了不懈地探索,相繼提出如下一些觀點:“企業財務戰略關注的焦點是企業資金流動,這是財務戰略不同於其他各種戰略的質的規定性”,以及“財務戰略是對企業總體的長期發展有重大影響的財務活動的指導思想和原則,其出發點必須是站在企業全局的立場之上的”。“財務戰略是在企業戰略統籌下,以價值分析為基礎,以促進企業資金長期均衡有效地流動和配置為衡量標準,以維持企業長期盈利能力為目的的戰略性思維方式和決策活動”。“科學地界定財務戰略的本質,既要反映財務戰略的‘戰略’共性,又要揭示其‘財務’個性”。

上述觀點從不同的戰略管理角度對財務戰略本質範疇的研究無疑作了開拓性工作,但仍有商榷之處。“資本結構和資金計劃”是財務管理所要達到的一種境界或目標;“以最適當的方式籌集並有效管理資金”是財務管理的一項基礎性工作;“關注企業的資金流動”,並非財務管理所獨有;將財務戰略界定為“指導思想和原則”,並未揭示其事物的本質屬性;而“戰略性思維方式和決策活動”只是財務戰略實施的一種過程,而並不是其本質所要達到的要求。

筆者認為,財務戰略的本質應該是基於企業價值分析之上的一種競爭性財務。下文按以下邏輯思路來進行分析。

現代企業財務管理實質:價值管理

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既包括使用價值的生產和交換過程,又包括價值的形成和實現過程。前者是商品物資的運動過程,後者則是企業資金的運動過程。資金最本質的特性是運動性,它在生產經營中起着對各種資源的“粘合”和“催化裂化”作用。由於資金和資金運動,產生了財務活動和財務關係,兩者共同構成了企業財務和財務管理的內涵。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企業作為社會經濟的細胞組織,有維持自身生存和發展的內在機制,也要有宏觀環境條件和行為規範的制約。在企業的各項生產經營活動中,企業應有自主經營和可支配的財力資源,以有效地組織和管理好企業的財務活動。這就要求企業必須從資金出發,通過對資金的籌措、投放、營運、收回、分配和處理等財務的綜合統一運作,對財務活動和財務關係進行有效的管理,使企業的聚財、用財和生財之道源源不絕,來促進企業的各項生產經營活動有效地進行,從而使企業有旺盛持久的生存活力和發展後勁。資金作為企業物資運動的價值方面,是生產資料物資的價值形態。透過資金運動進行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管理,就必然具有內存的價值管理性質,而不同於對實物運動管理的使用價值管理。正確認識現代企業財務管理具有價值管理的這個特殊性質,是企業開展日常財務管理乃至戰略財務管理的前提。

財務戰略管理的最高價值管理層次:企業價值

隨着1958年美國學者莫迪格萊尼(franco modigliani)與米勒(mertor miller)提出了在融資結構理論發展史上經典的mm理論以來,企業價值已經成為現代理財學的核心概念之一。從理財學研究的角度來看,人們需要對投資決策與企業價值之間的相關性、融資決策與企業價值之間的相關性以及股利政策與企業價值之間的相關性進行深入而全面的分析。而進行這種分析的前提和基礎便是明瞭企業價值的性質。在mm理論出現之前,企業價值是一個極其模糊、極其隨意的概念,對整個財務理論研究的價值並不大。即便到了21世紀初,當企業價值概念在西方財務領域已經成為一個基本的奠基性的概念的時候,我國財務會計理論界的許多人對此並沒有深刻的認識。按照mm的看法,所謂企業價值,就是企業在未來經營期間業務活動所帶來現金流量的一個折現值。經營活動帶來的現金流量越多,企業價值所面臨的風險越小,企業價值就越大。其計量方式主要有三種:以資產負債表左邊各資產項目的市場價值來計量;對資產負債表左邊各資產項目在企業壽命期限內所能產生的現金流量進行估計,再採用一定的貼現率進行貼現,計算出企業所擁有的資產將能產生的現金流量的現值;企業的交税所產生的現金流量最終被分割成兩部分,一部分歸債權人所有,一部分歸股東或業主所有,這樣我們就可以藉助於債權人、股東和市場上的大眾投資者對企業發行在外的證券的估價即證券的市場價值來計量企業的價值。

在傳統的財務管理目標中,流傳甚廣的當屬“利潤最大化”,用利潤最大化目標去約束管理層能夠部分減少股東同管理層之間的代理成本,以利潤最大化作為理財目標還有助於實現社會經濟資源的合理配置。然而當我們仔細審視這一目標時,不難發現,其不足表現也是普遍的,甚至是帶有根本性的,如:管理層可以通過調整會計政策,使報告期的利潤水平較高;利潤最大化沒有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將各年利潤的重要性等同看待;利潤最大化沒有考慮預期利潤的風險因素;利潤最大化沒有考慮投入與產出的關係;利潤最大化容易使財務決策帶有短期化行為等。

在現代企業制度提倡科學管理的前提下,價值管理不再是企業的某種職能、管理,而是企業經營管理的全部,是一種以價值視角看待企業的管理,是一種戰略意義上的管理理念。企業財務戰略管理必須是全局,用戰略的眼光,時刻關注企業價值並最大限度地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

財務戰略思想的淵源:競爭戰略理論

成功的企業往往是在市場競爭中獲取競爭優勢。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著名的戰略管理學家邁克爾?波特教授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相繼出版了三部著作,即《競爭戰略》(1980)、《競爭優勢》(1985)和《國家競爭優勢》(1991)。他在這些著作中系統地闡述了有關競爭理論及其發展的演進過程。這些理論明顯地具有“管理學風格”。管理學本質上是綜合性的,與經濟學家強調市場價格機制的作用不同,它更重視的是企業中的管理和戰略行為的作用。競爭與戰略是緊密聯繫的。企業的競爭能力由不同力量共同構成,相應的企業戰略也因此而不盡相同。比較典型的是由邁克爾?波特教授提出的五種基本力量與三大競爭戰略理論。20世紀90年代,管理學界又對上述基本競爭戰略進行了擴展研究,相繼出現了一些新的競爭戰略理論。主要有:最優競爭戰略, 定點超越戰略和綜合競爭戰略——戰略鍾。  財務戰略關注的焦點:培育企業核心競爭力

核心競爭力是當今企業理論界和實務界所共同關注的現代戰爭熱點。核心競爭力在形式邏輯上是一個主體性概念,其比較的對象是明確的,即與國內或國外同類企業的競爭能力相比較。它是企業持續競爭優勢的源泉,藴含於企業內質中的、企業獨具的、能夠比競爭者更加卓有成效地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和解決各種難題的能力,進而對企業實現市場價值產生決定性作用。一般地講,企業核心能力至少應滿足三個基本條件:它是否是企業競爭差異化的來源,能否使企業具有獨特的持續競爭優勢而難於為競爭對手所模仿;它是否存在顧客所感知的價值。顧客忠誠是企業創造競爭優勢的核心力。顧客滿意度和忠誠度是企業核心競爭力最本質的內涵;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是否實現了資源的有效配置。培育核心競爭力的過程,同時又是企業資源優化配置的過程。傳統的財務管理關注的焦點是資金流動,而財務戰略管理則在更高的層面上關注培育企業核心競爭力,通過全面價值鏈分析,持續改善、優化價值鏈,實現價值增值。應該説,財務戰略管理與一般財務管理異曲同工,其目的都是以不斷變化的內、外部環境為導向,努力提高企業的競爭力,獲得或鞏固競爭優勢。但相對於財務戰略管理而言,其關注的焦點——培育企業核心競爭力尤為凸現。財務戰略管理應有助於企業形成核心競爭力,並把企業內部的智能和資源集中在那些有核心競爭優勢的活動上,確保企業可持續盈利成長能力最大化,然後將剩餘的其他企業活動外包給最好的專業公司。實施業務外包的主要原因是為了控制和降低成本、提高企業的核心業務能力和積蓄形成世界企業的能量。據美國《財富》雜誌報道,目前全世界年收入在5000萬美元以上的公司,都普遍開展了業務外包。更重要的是,實行業務外包的企業出現財務問題的可能性僅為沒有業務外包企業的三分之一。

財務戰略的本質:基於企業價值分析之上的競爭性財務

競爭是企業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必須面對的永恆主題,具有廣泛性、長期性、公平性和合作性等基本特徵。在競爭主體多元化,競爭對象不斷變化的市場經濟環境下,企業財務管理必須樹立競爭意識。只有充分考慮競爭對手的戰略,才能結合企業自身情況作出戰略安排,在市場競爭中既參與競爭又超越競爭,創造獨特的競爭優勢。與傳統的財務管理相比,財務戰略是現代財務管理的發展,它在整合傳統財務管理職能的基礎上,不斷擴展和豐富財務管理理論和方法體系。它不完全受現行財務規範的約束,是一種基於企業價值分析之上,圍繞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提高,以獲取競爭優勢,實現可持續盈利成長能力最大化為目標,服務於企業特定戰略的財務管理。

財務戰略的重點是培育和發展企業核心競爭力,為顧客創造價值,將企業發展置身於可持續盈利的競爭優勢上。為顧客創造價值具體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體現在企業的商譽等無形資產中的價值,如為顧客免費提供令人舒適愉快的服務或信息,給顧客送去温暖,它體現了企業在顧客心目中的信譽和可靠性。二是有形的價值。就是通過降低成本,使顧客獲得實實在在的利益。財務管理並非一味強調降低成本,而是將着眼點放在創造價值上。價值創造是新經濟時代財務學的主要研究對象。只有將企業價值不斷做大,才會獲得企業利益相關者諸如股東和債權人持續不斷的投資,企業也才會擁有穩定的員工羣。

價值創造不僅是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的根本,亦能克服企業價值難以計量的缺陷。與傳統的利潤指標相比,價值創造更能夠真實地反映公司的經營績效。事實上,企業經營活動原本就是爭取創造價值的過程,服務於價值創造的財務管理,必然關注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爭取在較長時期的競爭中保持一定的優勢。這就要求財務戰略管理者應全面考慮各種潛在機會,分析各種機會成本,以增加企業的價值,提高企業的盈利成長能力。世紀之交,以“財務管理”為中心的企業管理模式已得到理論與實務界的廣泛認同,而以“創造價值、培育核心競爭力、可持續盈利”為核心的財務戰略更成為企業飛躍和持續發展的航標。

參考文獻:

1.劉志遠.企業財務戰略[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1997

2.陸正飛.企業發展的財務戰略[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1999

3.魏明海.財務戰略—着重週期性因素影響的分析[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XX

4.陳興述.論財務戰略的本質和範疇[j].財會月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iye/geshi/rjkwr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