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專題 >熱點專題 >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華戰略文化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華戰略文化

文化概念的界定是一個複雜的問題,釐清文化、中華傳統文化、馬克思主義文化觀等基本概念是進行文化研究的前提。當前,我們正確認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在邏輯,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在要求,也是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的理論前提。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華戰略文化,希望能夠幫到您!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華戰略文化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準確全稱應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無論從內容、邏輯思路還是從表述方式上都應展現中華文化及其價值觀的精髓,充分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用中國人民最熟悉的語言和易於為人民羣眾所掌握的方式解讀出來、傳播出去。據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可直接表述為“中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傳播過程中,應針對不同社會羣體,對其內容做體現中華文化精髓和特色的具體化解讀,以構建中國人自己的學術和政治話語體系,更便於大眾遵循和踐行。

一、解讀中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方法論原則

一般認為,很多美好的詞語,諸如科學、民主、人本、發展、公平、正義、文明、和諧、愛國、創新等,自由、平等、博愛、友善、互助、奮鬥、奉獻、效率、法治、人權、幸福、和平等等,似乎一切代表真善美的詞語都應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範疇譜系之中。但實際上,作為核心價值觀,只能是“核心”、“精髓”或“髓核”,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並有相當的周延性,通過一定的邏輯環節可以直接引申出許多美好的價值理念,從而形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立體化範疇結構。xx大的24字概括和凝練,內容可謂博大精深,表述可謂微言大義,因而在傳播過程中需要針對性地進行具體化、大眾化和“中華化”的解讀,否則就會顯得抽象和空泛,不具有具體主體的可踐行性。為此,必須探討解讀的方法論問題。

根據xx系列講話精神,“三個倡導”24個字,“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核,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高度凝練和集中表達。……回答了我們要建設什麼樣的國家、建設什麼樣的社會、培育什麼樣的公民的重大問題。”另一方面,作為一個民族的核心價值觀,一定要體現這個民族的“根”和“魂”。應該説,24字凝練和概括能夠體現這種精神和原則,初步達到了凝練和概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目的;但若能在堅持社會主義原則前提下,自覺地運用中華文化的思維和表述方式對之進行鍼對性的大眾化解讀,應更能體現黨中央的基本精神。如果説24字凝練和概括着力於在國家和社會宏觀層面價值目標的規定及對公民基本道德規範的要求,那麼為使之落實到所有公民言行之上的解讀和傳播,則必須着力於不同羣體的針對性、具體化、可操作、可踐行。

xx大之前學術界確實有很多提煉,也都自成一説。xx大提煉出24字之後也有很多的解讀,但也顯得較為混亂,很多探討過於抽象,缺乏針對性、可踐行性。本文認為,還是應該特別追究這種解讀及其表述的方法論問題。第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解讀,內容包含中華文化中具有普適性的優秀價值或精神髓核,因而在表述方式上也要體現中華文化的特色、風格和氣派,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中國式表達”,屬於中國學術和政治話語體系。第二,理論上要處理好社會主義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價值觀方面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關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一般性、普遍性,體現科學社會主義的一般原則、制度要求、發展理念等,而“中國特色”是特殊性、具體性,是前者的具體化、中國化、中華文化化,體現科學社會主義運用於中國社會的具體原則、制度特色和發展理念;既體現社會主義制度的基本價值屬性和功能,也體現其所追求的價值目標和境界。第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實現對資本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揚棄或歷史性超越,而不能照搬,不只是要在其原有表述上賦予其社會主義內涵,更要在用語或表述方式上直接體現社會主義制度屬性,與其顯著區分開來,力免誤解或曲解。第四,核心價值觀屬於價值觀念體系並支配或決定其性質,因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整個社會主義社會的價值觀念體系乃至社會主義社會的文化體系都具有決定性意義,要在這樣一個戰略高度去解讀、闡釋和傳播,進而去培育和踐行。第五,必須釐清“價值”範疇的主客體關係。價值觀是關於客觀的主客體價值關係的觀點,其中包含了立場或角度以及評價的標準和方法問題,因而必須在闡釋中毫無歧義地表明:誰之價值?為誰之價值?或反映誰之利益的價值觀?服務於誰之利益的價值觀?第六,核心價值觀的內容既來源於現實生活,又高於現實生活;既有深厚的社會實踐基礎,又有高遠的理想目標導向;既有當下切近的可踐履性,又有可供嚮往和追求的可崇仰性。這六條原則涵蓋了學人的基本看法,並有所超越。

二、用中國方式解讀中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中華傳統價值觀包含了中華民族的社會發展觀和價值觀,很多內容至今依然具有現實的意義;在與馬克思主義或社會主義價值觀融合之後而形成的中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該體現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中國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趨勢和目標、中國人民的現實關切和根本願望、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方向等等。據此,中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可以解讀為“貴民、共享、仁信、和合”,進而針對不同的社會羣體做不同概括,以便更具特殊的適用性和具體的規約性。

(一)中國共產黨的核心價值觀:造福人民

中國共產黨應以“為人民服務”為根本,培育和踐行“貴民、崇勞、公廉、和同”的核心價值觀:

第一,“貴民”即尊貴人民、人民至上。這是馬克思主義關於人民羣眾創造歷史之根本觀點的具體落實,它體現中國共產黨革命為民、執政為民、建設為民、改革為民的宗旨,即在共產黨的知行-信仰體系及國家權力結構中,人民地位至高無上,人民權力至高無上,人民利益至高無上,這毫不含糊地體現了共產黨的性質。同時,“貴民”也包含了人本-民本-民主-民生-民權的全部內容,要求共產黨必須以人民需要、利益、願望和幸福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共產黨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人民是社會主人和歷史創造者,也是社會進步、社會發展的受益者和享有者。“貴民”鮮明地體現了共產黨的性質以及她所領導的國家政權性質和社會制度屬性,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羣眾觀、權力觀和政績觀等;具體到每個共產黨員及其幹部身上,亦可為其心口如一、言行一致提供最為深層的信仰依據和信條遵循。

第二,“崇勞”即崇尚勞動、勞動光榮。這是馬克思主義關於人類歷史本質是勞動實踐歷史之觀點的具體落實,體現中國共產黨對勞動創造財富和幸福、勞動推動歷史進步,勞動人民最偉大、最光榮等觀點的持守,也與中華文化中墨家尊崇“農與工肆”及其勞動,以及“物力維艱、來之不易”的思想相吻合。尊崇勞動是共產黨人的本性,由此而尊崇和敬畏勞動人民,奉獻和造福勞動人民。勞動光榮、勞動優先的觀念應該始終成為共產黨人的核心價值觀,管理經營、科技、知識和創造等都應納入勞動的範疇,擺正其在勞動創造價值、創造財富的社會生產過程中的恰當地位;同時,根據國家發展的客觀需要,策略性地“尊重資本”、適當地“節制資本”、恰當地“利用資本”,以達到鞏固和強大社會主義,確保和提升勞動人民主人翁地位,實現勞動人民福祉的目的,最終實現共產黨人的高遠理想。具體到每個共產黨員及其幹部,不脱離勞動、具有一定的勞動技能和勞動績效,對勞動有着深刻的體驗和感情,如此才能正確地對待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善待勞動以推動社會進步。

第三,“公廉”即大公大道、廉潔清明。這體現中國共產黨立黨為公的政治立場和利益所在,謀求社會大利、國家大功、民族大義、人類大道,代表人類解放運動的長遠和根本利益,也符合中華文化“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價值境界。公道不僅是公平正義,而且是行“大公之道”、求“大道之公”、“大公大利”,是共產黨人最為高遠的社會理想,與共產主義相吻合;“公道”也表明共產黨人的凜然大義、浩然正氣,也是共產黨人人生自覺、人格修養的重要表現。“廉潔清明”不僅是明鏡高懸、兩袖清風的個人修養,而且是低廉的執政成本、儉約的生活方式,是洞明社會和人性規律的大智慧。

第四,“和同”即和而不同,協和大同,亦即和諧合作、世界大同。這是共產黨人理想世界的“中國式表達”,即以和而不同的原則、國際主義的精神,尊重差異、包容多樣,追求國內社會和諧、國際世界和平,謀求各國平等合作、互利互惠、共同發展、共有繁榮、共建文明、同享幸福、齊奔自由,此所謂“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這既體現共產黨人解放全人類、“為萬世開太平”的博大胸懷和雄心壯志,也彰顯着中國共產黨人對人類共同發展、協和萬邦、世界大同的理想追求。

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這一解讀實際上不僅適用於共產黨人,也適用於一切公職公權人物及其他社會賢達,他們作為社會精英和砥柱,權力有多大、資源有多少,就意味着責任有多大、貢獻要有多少。

(二)中國知識分子的核心價值觀:學聖明仁

人類的歷史傳統形成了知識分子的特殊社會地位和作用,也促成了人們對知識分子的殷切期望:民族的中堅、社會的良心、國家的棟樑、人民的師範、仁愛的使者,因此他們的核心價值觀對整個社會具有特殊的意義,特別是對普通百姓有着極為深刻的影響。為此,本文認為應該強調知識分子以“學聖明仁”為根本,培育和踐行“學本、繼聖、明德、仁民”的核心價值觀:

第一,“學本”即以學為本。古云“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強調知識分子要以學問、學術為本,以知識、才能和智慧為安身立命之本。教師還要以學生為本,以追求真理、創新學術、培育人才為人生內容;科技工作者要以獻身科技事業、不斷創新科技為自己的人生使命。

第二,“繼聖”即“為往聖繼絕學”。知識分子要擔當傳承民族先賢聖師的學問及其精神的使命,傳播人類文明,弘揚民族優良傳統、創新民族文化,推動人類進步。

第三,“明德”即明明德、行至善。知識分子要成為真正的文化人,於自己要格物致知、誠意正心,知行合一、崇德行善,“為天地立心”;於國家社會,要有明晰的國家觀念,要忠誠、奉獻於國家,擁護國家基本制度,敢於擔當“治國平天下”的大任,在維護國家的獨立富強和平自由的基礎上,為人類的徹底解放和自由發展做貢獻。

第四,“仁民”即仁愛親民。知識分子要尊重、敬畏並泛愛大眾同胞,有四海之內皆兄弟的雅量和氣度;要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為人民、為社會做實事;要走與人民相結合的道路,服務人民、造福人民,即要“為生民立命”。當代知識分子既要有中國傳統儒士的忠信與豪氣,又要有適應民主時代之特點的獨立人格和良心擔當。知識分子的氣度和涵養,是否應該體現中華至聖先師的知識、能力和人格境界,也體現共產黨人的世界胸襟和人類情懷?

特別指出的是,學生作為知識分子的後備隊伍,以及未來廣大人民羣眾的一員,我覺得xx2019年五四青年節在北京大學跟大學生們的座談時提出的八個字就很有意義,那就是“勤學”、“修德”、“明辨”、“篤實”,並分別做了深刻的解讀,簡言之:“勤學”即勤奮學習,“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學問”;“修德”即修養道德,“加強道德修養,注重道德實踐”;“明辨”即明晰鑑別,“善於明辨是非,善於決斷選擇”;“篤實”即篤行實踐,“紮紮實實幹事,踏踏實實做人”。這應該成為學生羣體的核心價值觀,從國小到大學乃至研究生的教育,都應該貫穿這一主線。當學生生涯結束,作為專職知識分子,便自然而然地升級到“學本、繼聖、明德、仁民”的價值觀上來;作為其他社會羣體,則根據其職業要求而踐行更加具體的價值規範。

(三)中國社會公眾人物的核心價值觀:行為世範

在網絡信息時代,各種媒體和自媒體相當發達,各路明星、官員和學界、商界大腕等公眾人物不僅以高超才藝的職業輝煌贏得眾多“粉絲”的青睞和追捧,而且其私生活等也成為粉絲、媒體深懷好奇而密切關注的領域,因而他們的言行舉止無論好壞都具有巨大的示範效應,其影響力——特別是對青少年的人格成長、對社會風氣和道德風尚的引領作用不可小覷,並且遠遠超出任何學校德育的功效!因此,根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我們可將這一羣體的核心價值觀解讀為“行為世範”,具體闡釋為“慎獨、雅潔、精藝、為民”,便於大家踏實踐行。

第一,“慎獨”是中華先賢最為推崇的自我修養的方法之一,也是一種人格修養的價值取向。作為公眾人物,難免工作、生活在嘈雜的社會文化環境之中,因而也更容易浮躁和輕狂;針對此情,公眾人物應該自覺尋找自己身心的安靜所在,以“慎獨”之法“吾日三省吾身”,檢視自己,反躬自省,學會鬧中取靜,亂中求穩,在名聞利養纏繞身心之時,求得內心寧靜與安詳,做到淡泊名利、身安心靜。

第二,“雅潔”是對自己心性修養、德性涵養的描述,也是一種人格修養的價值境界。具體而言,作為公眾人物,要在私生活領域涵育、培養高雅的生活情趣、純潔的個人愛好,乃至高遠的理想追求、優雅的生活態度。要潔身自好、遠離俗行,出言雅緻、杜絕俗言,特別是面對鎂光燈、攝像頭,面對網絡媒體和無形觀眾,更要謹言慎行,將自己優雅清潔、可供效仿的一面展示於眾,堅決杜絕“黑黃賭毒”現象在自己身上和身邊滋生和氾濫,至少不污染社會空氣,最好能引領積極的社會風尚。

第三,“精藝”是對公眾人物才能技藝的價值要求。一般而言,各路明星大腕之所以有巨大人氣,最重要的還是其技藝精湛,令觀眾歎服、敬佩乃至崇拜。但在這個自媒體時代,也有一些自我或媒體炒作而一夜走紅者,他們沒有深厚的知識積累和才能訓練,更缺乏文化滋養和心靈薰陶,這使他們傲慢輕狂、無知無畏,做出許多令人作嘔的事情,助長了“不勞而獲”、“追奇求乖”、“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惡習劣俗,誤導未成年人,並對社會道德氛圍起到極大損污作用。對此,我們必須強調,沒有高尚修養、沒有精湛技藝,任何媒體不可以隨意推出,以賺取眼球為目的惡意展覽示眾,公眾人物自己也要節制慾望、淡泊名利,深刻理解“台上三分鐘,台下十年功”的人性和文化內涵,切實提高自己的技藝水平和境界,以真才實學吸引和影響觀眾。

第四,“為民”,公眾人物要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為最廣大人民做事情,而不是個人沽名釣譽、發財致富。公眾人物擁有普通百姓所沒有的資源和機會,因而應該具有知識分子的胸懷和氣度,走與勞動人民相結合的道路,自人民生活中提取和充實自己的才藝內容,以富有創意的才藝形式為人民帶來快樂、感染和啟迪,最終引導人民追求真善美聖。公眾人物不能自私自利,而要有慈悲情懷,仁民愛物,並以此起到移風易俗的積極作用。

(四)中國社會普通大眾的核心價值觀:孝信禮恥

xx大將公民個人的德性要求概括為“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富有中華文化特色,也具有現實生活基礎。為了更具現實性和可行性,我們把大多數普通勞動者、社會大眾的核心價值觀解讀為“孝信禮恥”,建議大家踐行“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大致説來,此“八德”分別側重家庭美德、職業道德、社會公德、個人美德四個方面,而又相互滲透、相互支持。這屬於公民的義務性道德素質,以前述共產黨人作為執政者的權力與責任的高度統一,知識分子羣體的學問和擔當,以及公眾人物的師範效應為前提。從內容看,不僅是孝悌忠信,民之四德,而且有“禮義廉恥,國之四維”;不僅是大眾個體之基本價值修養,而且是黨和國家所應竭力倡導和激勵的公民個人較高層次的價值觀。

第一,“孝”為百善之首、百徳之先,是家庭道德的核心和關鍵內容,包含了父母的慈愛、兒女的孝敬以及兄弟姐妹之間的悌愛(所謂“兄弟睦,孝在中”)等豐富內容。同時,它也是人之一切道德的發軔點和生長點,難以設想,一個沒有孝心的人會有健全的人格、高尚的道德。底線之“孝”為孝敬自家父母,當下可行,高遠“大孝”為尊敬鄰家、社區乃至所有老人,是家庭孝道的延伸和推廣,努力可為。此所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事諸父,如事父”。

第二,“悌”發端於兄弟姐妹之間的相互關心和幫助,進而延伸到同齡人、同輩人、同學、同事以及鄰里鄉親之間的友善互助。“悌道”包含了“友善”價值。“悌道”的底線是自家兄弟姐妹的和睦和諧、互助互愛,而其高遠的境界即“四海之內皆兄弟也”,此所謂“事諸兄,如事兄”。“孝”“悌”結合,從家庭美德出發,推而廣之,形成的是“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的泛愛理念、慈悲情懷,形成以愛人為中心的社會公德。

第三,“忠”即忠誠、恭敬,一種忠誠於自己的職業崗位和事業的敬業奉獻精神,忠誠於集體、國家的集體主義和愛國主義精神。“忠”者,發自內心、中正端直、不偏不斜、誠敬不二。這實際就是中華文化中的個人美德、職業道德和精忠報國的精神。“忠”當然不是“愚忠”,而是有智慧、有覺悟、有原則、有追求的忠誠、恭敬,底線是敬業、愛國,高標是奉獻、報國。

第四,“信”即誠實守信、一諾千金、心口如一、言行一致。這是中華文化的待人接物之道,也是為人之底線規範,並指向高遠的信仰。“人無信,不知其可也”;信者,人言也,“凡出言,信為先”,言而無信,非人也。“信”要求做人謹慎出言,言出必行,行出必果。這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誠信”的文化淵源,既是個人美德,也是職業道德。“不做假賬”、不生產和出售假冒偽劣產品,不詐叟欺小(即童叟無欺),不説假話、不傳謠言等,都是“信”的表現。“信”的底線是“信守”基本原則和規範,高標是信念與信仰、對某種理論或學説及其所論證的道理、理想、規範的虔信、崇仰與篤行。

第五,“禮”即講禮貌、禮儀,遵守規則秩序,循德守法,追求程序公正和效果公平。狹義的“禮”主要指禮貌、禮儀等,而廣義的“禮”還可涵蓋法律、道德等在內的一切規則和秩序。弘揚“禮”的傳統,既要復興中華“禮儀之邦”的優雅,更要推進黎民百姓日常生活文明行為規範的養成,在文明用語和規範行為上形成新的社會風尚和文化道德氛圍。對個人而言,“禮”的底線是遵紀守法,再往上走就是崇德向善。

第六,“義”即要有正義感、責任感,必要時不惜犧牲生命以維護公義、正義、大義。將傳統“義氣”、“俠義”等轉化提升為有助社會進步和精神文明的“正義”和“大義”,使大眾深明大義、培育浩然正氣。在具體生活中,引導激勵百姓秉承“見利思義”、“以義取利”、“利用以義”等優良傳統,以此營造風清氣正、邪不壓正的社會環境。“義”的底線是説正話、言正理、行正道,高標是守正義、散利聚義,乃至擔當大義、捨生取義。

第七,“廉”即清廉,生活自然簡樸、勤儉節約、純潔清明,顯然符合當今低碳生活、節儉環保理念,亦可推及幹部反腐倡廉上來。“廉”之底線是質樸節儉,不損公肥私、以權力謀私、化公為私,高標是節操高潔、清靜無為。

第八,“恥”即要有恥辱心、羞恥感、慚愧感和羞愧心,要知善惡、懂因果、有敬畏,這樣才可能避免作惡興禍,護守道德底線。孟子説“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社會道德風氣的好壞,與整個社會恥感文化的建設水平密切相關。恥感使人有操守、有原則、有底線、有標準,使人不做壞事、不作惡行的基本保障,一個人失去恥感,他將無惡不作。有“恥”本身是底線,有恥之高標便是有自覺清晰而正確積極的榮辱觀,時時刻刻力避恥辱,事事處處爭取光榮,走向更高的人生境界。

這“八德”傳承兩千餘年,已成為中華民族的道德神髓、精神血脈、文化基因,承傳之則民風淳樸、社會和諧,拋棄之則人心不古、世風日下,因此不可隨意更改和否定,只能適應時代需要和環境變化而做適當修訂、補充與完善,使得人民羣眾在日常生活中有所持守、有所遵循、有所崇仰。在教育次第上,建議在中國小及社會教育領域大力培育“八德”,形成醇厚濃郁的社會道德氛圍;以此為基礎,在大學及以上教育中開展學聖明仁、行為世範的知識分子、公眾人物的核心價值觀教育,遵循《大學》之道培養真正的知識分子,使之成為社會道德精神風貌的標杆;再以此為基礎,在黨員、幹部及其他公務員的培養、選拔中,持之以恆地開展以造福人民為核心的價值觀教育;這樣層層遞進,我國的社會風尚、道德氛圍、政治環境等必將有一個質的躍遷!

綜上而言,“中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簡單解讀為“貴民、共享、仁信、和合”8個字,經過“造福人民”、“學聖明仁”、“行為世範”、“孝信禮恥”16個字,再深入闡釋成為32個字,由抽象到具體,由簡潔到豐富,層層深入、步步細化;其特點是針對執政者、知識分子、公眾人物和普通百姓四大關鍵羣體,主客體關係清晰、立場明確、對象和目標精準到位。對中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這種解讀和闡釋,既體現了國家的社會主義制度屬性,彰顯了中華文化的優秀特質,毫無疑問也閃耀着所謂“普世價值”的迷人光輝,價值立場清晰鮮明,易知易記,易解易行。

標籤: 價值觀 戰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uanti/redian/vr443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