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事蹟材料 >

創業種地事蹟材料(精選3篇)

創業種地事蹟材料(精選3篇)

創業種地事蹟材料 篇1

我叫楊振武,男,現年38歲,環縣環城鎮肖川村毛塬組人。家庭共6口人,承包土地面積120畝。20xx年實際種植小麥20畝、玉米40畝、胡麻25畝、蕎麥20畝、黃豆15畝。據有關部門統計測算,今年實收畝產分別達到300公斤、600公斤、150公斤、240公斤和300公斤。糧食總產累計43.05噸。產值累計9.6萬元,扣除生產成本,純收入2.8萬元,畝均230元。應當説,今年我縣的農業生產氣候條件並不理想,特別是入夏以來長期乾旱對糧食生長極為不利。但儘管如此,我户的糧食生產仍然獲得了較高的產量,仍然取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總結起來,我認為主要有這麼幾點原因:

創業種地事蹟材料(精選3篇)

一、我遵紀守法,誠實守信,具備了一個種糧大户應有的基本素質。我承包這麼大的面積土地從事糧食生產,既得到了縣鄉兩級政府和村兩委的大力支持。生產過程中村領導及時幫助解決出現的問題。我深知良好的外部環境對搞好生產的重要性,遵循“與鄰為伴,與人為善”的原則。多年來,我與本村農民相處一直非常融洽,親如一家。

二、我科技意識強,能主動推廣應用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

由於年齡輕,文化程度較高,接受能力強,知曉“科技就是生產力”的內涵,對科技要求迫切,對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更是趨之若鶩。在縣鄉農技人員的精心指導下,今年我在農業生產技術推廣上實現了三個突破:

一是品種應用有突破。今年種植糧食品種全部選用優質、高產、抗病能力強的雜交組合,優質良種應用比例100%。

二是施肥技術有突破。我通過閲讀大量的農業技術書籍,對各種作物的施肥量和施肥種類做了深刻的調查,考慮到當地的氣候、土壤等條件,因地制宜,科學施肥。

三是種植措施有所突破。今年我所種玉米、黃豆等作物,全部使用機械化覆膜技術,大大增加了糧食的產量。

四是病蟲防治有突破。在鎮農技部門的悉心指導下,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方針,採取以農業、物理和生物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辦法,利用田埂作物保護天敵,嚴格按無公害生產技術規程用藥,嚴格控制農藥用量,病蟲損失率控制在4%以下。

三、推行機械化生產,提高了生產效率。

為提高糧食生產效率,我在農業機械的投入上毫不吝嗇,先後籌集資金近5萬元,購進了旋耕機1台、播種機1台、噴霧器1台、200拖拉機1台、覆膜機1台,進行田間機械化作業。農業機械化水平的提高了糧食生產效率,緩解了勞動力匱乏的矛盾,同時也節省了生產成本。

四、農業政策扶持力度大,種糧大户生產積極性較高。

農業生產離不開好的政策,今年我在各職能部門的幫助下,爭取到三項政策的支持:

一是提升行動的傾斜。今年我户被縣環城鎮定為糧食種植大户,因此,我種植的120畝中糧食作物得到了縣鄉農技部門的全程服務,又享受了每畝10元的“良種良法”配套補貼。,

二是農業補貼的惠澤。今年我購置的農機享受補貼超過1萬元,種糧大户享受補貼20xx元,兩項補貼的落實,有效緩解了我資金不足的困難。

綜上所述,我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在周邊農户取得了明顯的示範帶動作用。我還希望國家繼續加大對種糧大户的支持力度,完善補貼辦法,真正將良種補貼和農資綜合補貼等具體惠農政策落實到實際種糧大户手中。

創業種地事蹟材料 篇2

奉新縣馮川鎮城郊村失地菜農餘家模,現年56歲,20xx年投資五十萬元,在宋埠鎮青湖村個人承包200畝土地種植蔬菜,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在蔬菜生產經營上,他大膽研究新技術,引進新品種,積極探索蔬菜種植高效新模式,解決周邊村富餘農村勞動力30人就業,實現了依靠科技共同致富。該基地主產辣椒、茄子、長豆角、黃瓜、葫蘆及反季節的多種蔬菜品種,每日平均供應1500-20xx斤鮮菜,豐富了市民的蔬菜種類,確保市場供應,平抑了蔬菜價格,同時當地農户因土地流轉獲利在8萬元左右。

20xx年他推廣的稻草覆蓋種植馬鈴薯菜,年產150噸,純收入31.5萬元,此方法省工省投入高收益,成為享譽全縣的瓜薯菜種植科技標兵。

為發展“兩高一優”瓜菜生產,20xx以來,餘家模認真鑽研瓜菜種植技術,先後總結摸索出了甘藍—西瓜—玉米—白菜和甘藍—甜椒—玉米—香菜兩種菜糧高效種植新模式,其中採用的甘藍—西瓜—玉米—白菜模式種植20畝,平均畝效益6200元,實現效益13萬元,兩項合計創效益25.4萬元。同時, 他還通過自己技術創新,採用嫁接技術,研究出了超大西瓜培育技術,20xx年—20xx年先後培育出10餘個瓜重超20公斤的超大型西瓜,他將自己研究的技術和新模式毫無保留地傳授給羣眾,先後接待周邊羣眾參觀300餘人次,帶動農户150户,帶動推廣“四種四收”高效種植模式1000畝以上,新增經濟效益300萬元以上。他致富不忘眾鄉親,他毫無保留地把自己幾年的種植經驗介紹給同村及周邊村百姓。同門兄弟人餘家水家貧如洗,兩年前,餘家模得知餘家水有種植大棚蔬菜的意向後,主動借5000元幫助餘家水2畝大棚辣椒,當年收入在3000元以上。如今,餘家水三間土房已不復存在,蓋上了新瓦房。得到餘家模直接幫助的還有餘同付、洪克均、宋士雲、洪振國等12户。在餘家模的直接幫助帶動和影響下,城郊村、青湖村大棚蔬菜種植户已達30多家180多畝,僅此一項每年收入可達50萬元。現在城郊村蔬菜種植再次成為該村支柱產業,對促進地方經濟和農户增收起到了重要作用,為當地蔬菜產業作出了突出貢獻。

創業種地事蹟材料 篇3

1975年出生的---,1998年畢業於-----學院。從農村裏跳出“龍門”的他,畢業後再次回到農村當起農民,靠着自我摸索在農村創業,他走上了發家致富路。

每個創業的人都有過不同的坎坷,認準了創業的方向就要做出百倍努力。剛開始,---養過蝦、種植過西瓜,但是慢慢地他發現這些不是他要發展的方向。於是他決定重新尋找創業的方向,經過長期的調查和研究,他決定引種北海1號哈密瓜,進行大棚種植。對於沒有大棚種植經驗的他來説,大棚種植是個全新的領域。於是他從頭學習,每天泡在大棚裏十幾個小時,精心的護理自己種植的哈密瓜,一天天看着它們的成長,就像盼望自己的孩子快點長大一樣。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的首批哈密瓜成熟後,瓜肉香甜可口、口感清爽,一上市就被客商以每公斤10元的價格搶購一空。

首次的成功使---更加堅定了走發展北海1號哈密瓜道路的信心。去年秋天,他把哈密瓜種植面積擴大到15畝。為做好技術管理,他請來農業專家授課,並大膽採用滴灌技術、整枝莖部塗藥、人工授粉等高科技技術,達到抗病蟲害、提高哈密瓜品質的效果。到11月份,他一個成熟的哈密瓜可以達到2公斤,又以每公斤11元的高價被客商搶購一空,---再次嚐到了成功的喜悦。

---的棚室哈密瓜種植成功後,村民們趕來參觀學習,他總是熱情接待,耐心的解答,並毫不吝嗇的把自己的種植經驗傳授給他們,希望帶動大家一起發展北海1號哈密瓜。他還説,希望今後可以成立哈密瓜種植培訓基地,承擔起向周圍村民無償提供參觀學習和培訓服務的工作,希望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為村民做點好事。

今年村委換屆選舉,---高票當選---黨總支部委員。村民們都説:“這個年輕人踏實、肯幹、熱心,我們相信他能有一番作為,相信他是一個熱愛土地、心裏裝有羣眾的人,因此大家毫

不猶豫地選他。” 對於今後的工作,---有着自己的規劃。他説:“村民的信任,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我本以為自己只是在埋頭做好自己該做的事,卻不曾想到,也能給他人帶來幫助,這更加鞭策我要加倍認真工作,不辜負羣眾的希望。”---村是一個鹹水養殖大村,有一千多畝規模的對蝦養殖。---看到蝦塘對蝦出售完後,大片蝦塘空閒着,白白浪費了土地資源,覺得非常可惜。因此他想是不是可以把蝦塘裏的水放完,試種哈密瓜。有了這樣的想法後,他積極上網查找資料,發現浙江三門縣已經有這樣的嘗試,並且取得了成功。從三門縣的經驗來看,蝦塘中的礦物質含量豐富,種出來的哈密瓜特別甜,皮色也好看。另外,一般情況下瓜類在同一塊土地上是不能連作的,但在蝦塘內每年都可以種植,因為對蝦與哈密瓜輪作後,土地肥力足,瓜種了後有根瘤菌,對對蝦和哈密瓜都有好處,肥料省,發病少。

三門縣的“種養結合、瓜蝦輪作”模式,對---有很大的借鑑和推行價值。雖然---與三門環境、氣候等客觀條件方面有不同之處,但只要開發利用得當,技術到位,這個新模式是能夠在---出成果的。 有了這一發現,---決定要抽出時間,確定幾個蝦塘,進行小規模的試驗,投入成本不會過大。如果試驗成功,將取得良好的經濟和生態效益,這樣不僅能給村民創造出一條新的發展思路,還能讓---村生產的哈密瓜香飄天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shiji/6vznm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