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事蹟材料 >

創業帶頭人事蹟材料(精選3篇)

創業帶頭人事蹟材料(精選3篇)

創業帶頭人事蹟材料 篇1

x年以來,紮實圍繞培訓技能,增強就業、轉移農民、富民強縣的工作目標,卓有成效地開展工作,去年他受到了國家陽光辦和農業部領導的好評,主要工作做法:

創業帶頭人事蹟材料(精選3篇)

一、積極向上爭取技能培訓指標,為盱眙農民增加培訓就業機會。根據盱眙農村勞動力資源豐富的特點,多次跑省去部彙報情況,爭取勞動力轉移陽光工程培訓指標。XX年盱眙縣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指標列全省前茅(全縣5000人)。

二、紮實苦幹,創新培訓機制,農民技能水平得到提高。該同志帶領陽光辦的全體工作人員,腳踏實地深入每個培訓單位檢查指導,嚴格執行陽光工程“五種制度”,並且創造性開展工作,把課堂教學與學習相結合,把實習與就業合同相結合,做到學校、實訓基地、企業單位三掛鈎,全面開展訂單培訓,由此大大提高了培訓學員的技能水平,增強了學員創業機會。

三、注重培訓質量,提高就業率,農民增收顯著。技能培訓質量是關鍵,一年來,該同志能夠親臨每一個培訓班,核查辦班教學計劃、教師備課筆記、學員實訓記錄等,嚴把培訓質量關,並實地考察用工企業的就業能力,實實在在地為學員着想。

x年,他嚴格按照省農民培訓工程實施方案開展培訓。針對盱眙東片、河西、山區不同的農業生產特點和產業結構,組織講師團成員製作了52道培訓菜單,圍繞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編寫了62種直觀易懂、操作性強的農業實用技術明白紙,自編了5套培訓教材,還在所裏訂購農民培訓工程系列教材7000多冊,供學員使用,同時建立了四個農民科技書屋。為切實提高農業從業人員的科技文化素質,引導村委會根據本村農業主導產業和農民普遍需要自主選擇培訓專業,組織縣農廣校根據各村需要安排講師團成員佩帶胸牌進村開辦講座,實施面對面、手把手培訓,不拘培訓場地,在田埂、在林裏、在塘邊,怎麼有效,怎麼方便就怎麼講授。在授課同時,擠出更多時間,深入基地現場解決在生產中遇到的問題,並把所講內容以印有諮詢電話號碼的明白紙形式發給參訓農民,要求他們張貼上牆,確保受訓農民每人有一套技術資料,能接受2次以上集中培訓,掌握1-2項農業實用技術,全年發放技術明白紙和農資提醒卡近10萬張,張貼到1.5萬户。還多次邀請農業專家,淮安生物工程高等學校教授來盱授課,增加培訓的含金量,讓農民真正得到實惠。同時,結合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項目實施,認真開展示範性培訓,通過指標確定培訓單位,規範培訓管理,創造性地建立“三辦一局”管理考核機制,提高培訓效果,全年共培訓5000人。

x年全縣陽光工程實際培訓5080人,轉移就業4896人,就業率達95%,舉辦創業培訓班8期,培訓學員1360人。通過培訓就業給農民帶來實惠。

創業帶頭人事蹟材料 篇2

屹立在深南大道北側的深圳特區報業大廈在春日的陽光下熠熠生輝。她像一艘在大海中航行的鉅艦,如今成為深圳最具標誌性的建築之一。在深圳市民心中,它是一座行路座標,也是一座文化座標。設計這個座標的人叫吳鬆營。吳鬆營,湛江水產專科學校68屆畢業生,《深圳特區報》原社長,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一、特區拓荒牛

吳鬆營八十年代初從湛江地委調到深圳市委工作,是地地道道的特區墾荒者。他親手參與了深圳的創業過程,親眼見證了深圳的發展歷程。

深圳經濟特區成立15週年之際,吳鬆營連續發表文章回憶深圳創業史,其中一段描述了當時市委機關幹部在通心嶺種菜的情形:下午下了班,回家扛起鋤頭、挑起水桶就下地,見到的是許多市直機關的同事在忙碌。一眼望去,瓜黃菜綠,挑的挑,鋤的鋤,真有‘遍地英雄下夕煙’的感覺。

這是特區拓荒者當年生活的真實寫照。正是通過這場拓荒,當年深圳的南泥灣通心嶺上誕生了《深圳特區報》,報社從鐵皮房到9層辦公樓、從新址印刷樓到50層報業大廈,上了三個台階,其中凝聚了包括吳鬆營在內的一代又一代報社人的心血。

二、報業領航人

1993年吳鬆營被市委派到深圳特區報社任社長、總編輯。這年,深圳特區報社正式開始實行自負盈虧、獨立核算的企業化管理。當時面臨許多困難:舊辦公樓狹窄擁擠,已經用了20xx年的印刷機嚴重老化,幹部職工福利待遇相當低,200多職工沒有住房&&吳鬆營和報社班子成員頂住壓力,帶領報社全體員工,在市委的正確領導下,進行二次創業,不斷探索黨報企業化經營管理的道路,積極努力地向集團化方向發展。通過創辦、收購等方式形成了一系列子報子刊。1998年特區報實行自辦發行,1999年深圳特區報業集團掛牌成立,同年控股和全面經營《香港商報》,20xx年成功創辦《晶報》。本篇文章來自資料管理下載。到20xx年,深圳特區報社國有淨資產年均遞增28%,納税總額5億多元。20xx年深圳報業集團擁有八報四刊,50億元總資產,5000多名員工,廣告收入和經濟實力排名全國報業前列,真正從舢舨變成了鉅艦, 吳鬆營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他説:這不是獎給我一個人的,是獎給報業集團5000多員工的,是獎給報業集團一代代開拓者們的。

三、春天通訊員

吳鬆營到深圳報社任職前後有10多年的宣傳工作經歷,有很強的政治敏鋭性。他特別難忘的是發生在春天裏的幾件事情,就宣傳報道的政治影響而言,他堪稱春天通訊員了。

早在1989年秋,他就在市委的領導下積極參與組織攝製電視政論片《世紀行――四項基本原則縱橫談》並擔任總編輯。該片用改革開放觀點宣傳四項基本原則,從理論和實踐經驗的總結上力圖澄清當時國內外對中國改革開放事業的誤解。1990年的春天《世紀行》開始試映,繼而在中央電視台播出,立即在國內外引起巨大反響,受到廣大黨員和羣眾的歡迎。以人民創造歷史的頌歌,社會主義優越性的明證加以肯定和讚揚。

最難忘的是1992年的春天,小平同志視察深圳時發表了著名的南方談話。吳鬆營作為深圳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欣然受命跟隨小平同志並記錄和整理他的談話。接着他參與組織《深圳特區報》和深圳電視台創作和發表宣傳鄧小平南方談話的一系列文章和報道,《深圳特區報》因此成為國內知名大報。為《深圳特區報》題詞:改革開放的窗口。

20xx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張德江到廣東上任不久就到深圳報業集團調研,臨走時對吳鬆營説:我送你們四個字:開路先鋒。是年春節,中共中央政治局到深圳報業集團調研,稱讚《深圳特區報》多年來導向很好,而且有比較好的經濟效益通過你們的實踐證明,中宣部組織的報業集團這種改革方式是可行的,是有效的。

創業帶頭人事蹟材料 篇3

一、基本情況

嚴新平,1966年出生,安徽省郎溪縣人,中國民主建國會會員。1983-1987就讀於郎溪一中,1987年考入國內重點農業大學——華中農業大學,分配在畜牧獸醫專業。大學期間,曾師從於現國內著名獸醫專家陳煥春院士。1991年畢業後,就聘於江蘇省最大的蛋雞飼養企業,無錫市菜籃子基地——無錫市養雞集團公司。憑着敢闖敢幹,吃苦耐勞,勤奮好學的精神,嚴新平很快就擔任公司生產技術部部長,主管育雛,飼料配方設計及蛋雞生產管理。

20xx年,年僅35歲的嚴新平經過慎重考慮,毅然從公司辭職,自主創業。這一舉動在全家引起了軒然大波:這無疑在全家掀起軒然大波,父親、母親更是接受不了他的選擇----一個農村家庭能培養出一個重點大學學生,那在父母的眼裏是一件多麼光榮和自豪的是啊,如今你卻又要放棄城市生活回到鄉村,那父母為你付出的幾十年的心血不又白費了?認定的目標就要闖一闖,這是他的性格。他千方百計做通了母親的工作,先後在無錫梅村及宜興創建蛋雞養殖場,堅定的走上了養雞創業之路。20xx年8月,期待做一番更大事業的他回到家鄉郎溪縣南豐鎮,準備創建一個真正屬於自己的養殖場。萬事開頭難。為了選擇養雞場場址,他不顧疲勞四處尋;為了籌措資金,他借遍了所有的親戚朋友,跑了多家銀行。最終他在南豐鎮一里村租到了30畝土地,又通過藉資、貸款和以農户入股的方式籌措了第一筆資金。他建起了雞舍和飼料加工車間,購買了雞苗、飼料和雞藥,創建了南豐鎮第一家規模化的蛋雞養殖家庭農場----鑫源蛋雞養殖場。憑着他在無錫梅村及宜興創辦蛋雞養殖場期間積累的豐富的蛋雞養殖實踐經驗,鑫源蛋雞養殖場一開始就頗具規模:投資800萬元,在南豐鎮一里村租地30畝,建造2個飼料車間,9幢蛋雞舍,面積7000 m2。全場存欄蛋雞7萬隻,全年產蛋200萬斤,極大地滿足了本地市場對於新鮮雞蛋的需求。

二、經營狀況

(1) 規模化集約生產,使用先進設備提高生產效益

公司建立初就定位於規模化集約化的生產模式。蛋雞飼養全部採用籠養,每個雞舍都有降温設備——濕簾風機系統和自動清糞裝置。在炎炎夏日下,能降低舍內温度5-8攝氏度,減少了夏季雞由於熱應激而引起的死亡數。提高成活率2-4%,防止雞在夏季採食量嚴重下降,提高了產蛋水平,降低了料蛋化。而自動清糞裝置能及時地把雞舍內的糞便清理出去,保證了空氣清新,減少疾病的發生。

(2) 加強內部管理,重視防疫工作。

公司制定了一系列飼養管理制度,嚴抓防疫工作。公司員工進入生產區要腳底消毒,換工作服,全身經紫外光照射後才能進入生產區,生產區物品專用。蛋箱要經過消毒後才能拿到雞舍。嚴禁外面的人和車輛進入生產區,對雞舍的飼養管理、衞生情況都有定期檢查,並與獎罰結合,提高了職工的工作積極性。

(3) 重視防病治病工作,保證蛋雞肌體健康

目前,國內疫情嚴重,新老疾病的發生對蛋雞養殖造成嚴重的危害。可以説蛋雞防病的好壞直接關係到蛋雞場的生死存亡,本公司制定了一系列消毒、隔離制定,並嚴格執行,加強飼養管理,重視蛋雞營養,提高肌體抵抗力。公司制定了一整套免疫程序,並嚴格執行。在蛋雞免疫前後使用免疫增效劑以減少應激,提高抗體滴度;定期進行免疫檢測,發現抗體滴度低及時及時進行免疫,定期藥物預防,在冬季及疾病流行期間加強消毒和藥物預防。預防用藥一般用中藥產品,防止影響蛋品質量。平時注意觀察雞隻的糞便及精神狀態,發現異常及時採取措施,把疾病扼殺在搖籃中,最大限度地減少了損失。

(4) 提供營養全面,安全衞生的飼養。

要保證蛋雞的高生產性能,飼養中的營養水平非常重要。本公司對採購的原料檢測很嚴,發黴、變質的原料一律不允許使用。按可消化氨基酸進行配方設計,不同季節、不同周齡都要對配方進行微調,以節約成本。飼料中添加有機酸、益生素及中草藥代替抗生素,提高飼料報酬,增加肌體抵抗力。隨着價格的大幅上升,飼料價格也大幅提高。為了節約成本,本公司採取提高飼料營養標準,在蛋雞飼料中添加大豆油和脱皮豆粕,提高飼料的能量,蛋白質及氨基酸含量,限制蛋雞的採食量,全公司的料蛋比也下降不少,而產蛋反而有所提高。蛋雞在產蛋期間嚴禁使用抗生素,如有必要,可用中藥進行防病、治病,生產的雞蛋絕沒有抗生素殘留,從而保證了蛋品的質量。

(5) 加強青年雞的培育,為高產打下良好基礎。

要培育健壯、高產的青年雞,首先要重視苗雞的質量。本公司從國內著名的,信譽好的公司進雛雞,減少了胎帶疾病的發生。在育雛期間,嚴格按照免疫程序進行免疫,對雛雞所需要的温度、濕度及光照嚴格控制。提供營養全面的顆粒破碎料,基本不限制雞隻的採食量,儘量是雛雞5周齡的體重達到400克,為高產、穩產打下基礎。青年雞則根據每週體重增減採食量,重視青年雞16周的脛長,16周脛長一定要達到105毫米以上。高質量青年雞的培育為本場蛋雞高產、穩產打下了良好基礎。

(6) 本公司的生產成績

目前,本公司的育雛育成成活率為98%,蛋雞20-72周齡的成活率為95%以上,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蛋雞20-72周每羽平均產蛋20公斤,料蛋比20-72周達到2.1:1,在國內處於領先水平。

(7) 公司生產經營效益

公司自20xx年10月建成投產以來,在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的關心支持下,經公司全體員工的拼搏努力,得到了長足的進步,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至20xx年7月,共培育青年雞13萬隻,已淘汰雞6萬隻,正在開產蛋雞7萬隻。實現銷售收入1387.7萬元,創利181.7萬元.其中:20xx年蛋雞存欄3萬隻,實現銷售收入320萬元,創利35萬元;20xx年蛋雞存欄5萬隻,實現銷售收入600萬元,創利78萬元;20xx年1-7月蛋雞存欄7萬隻,實現銷售收入467.7萬元,創利68.7萬元。20xx年郎溪縣政府授予本公司“縣家庭示範農場”稱號。

三、帶動農户致富的形式及效果

公司自成立以來,一直以市場為導向,以促進地方禽蛋產業發展,解決本地農民就業,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為己任。以入股分紅的形式帶領三個本地農民家庭共同勞動致富,並先後吸納本地農民三十多人進入公司工作,免費傳授養殖技術,讓農民帶薪接受技術指導,形成自己的一技之長。如今已有多人離開公司回家創辦了自己的養殖場。如精忠村村民甘金忠在公司的指導下,在自家的林地面放養了一千多個草雞,年產草雞蛋8萬枚,均價1.2元/枚,草老母雞28元/斤,取得了不錯收益。而在場部工作的農民每人年純收入都在2萬元以上。另外,場部租賃一里村的土地30畝,每畝租金1700元,年租金達到5萬元,盤活了當地農民的閒置土地。而規模化飼養還能為本地種植業、林業、漁業提供營養豐富的新鮮雞糞,並帶動一部分人致富。

總之,公司在這三年的生產經營活動中,重點致力於市場開拓與飼養基地建設工作,與省內外客商廣泛聯繫,建立了穩定的銷售網絡,產品除郎溪市場外,還銷往黃山、蕪湖、溧陽、宜興、無錫等地,目前正接洽與上海張江集團公司合作,進行土雞蛋生產。外連市場,內連農户,力爭建成集產,供銷於一體的養殖企業。隨着公司的不斷髮展壯大,公司龍頭示範帶動作用將不斷增強。

四、為社會所做的貢獻

一個企業的成功,不僅在經濟上要取得收益,更要對社會有所貢獻。公司自組建投產以來,也正是盡己所能,努力踐行着這句話,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企業。

(1)做良心事、吃良心飯,保證綠色禽蛋食品端上老百姓的飯桌。本公司嚴把質量關,決不在蛋雞飼料中添加抗生素、激素等有害添加劑,絕不為了謀取一時利益而犧牲老百姓健康,真正讓老百姓吃得放心、吃得健康。

(2)滿足本地市場對禽蛋的需求。自從公司投產以來,產品以其新鮮、味美、無污染而收到了本地百姓和經銷商的喜愛,要貨量大增,產品供不應求。改變了以往蛋品不新鮮、不安全的弊病。年產雞蛋200萬斤和淘汰老雞7萬隻,儘量滿足郎溪人民對禽蛋的需求。

(3)熱心社會公益活動,為當地政府排憂解難,三年內,為鄉村道路村村通工程捐款約貳萬多元,為百姓出行帶來方便。把荒山改為養殖用地,一次性補助一里村村民組十三萬元。

(4)對從事蛋雞養殖的農户,進行專業知識培訓,對產品銷售給予幫助指導,儘量提高全縣蛋雞養殖水平,幫助農民致富。提供勞動崗位,為年紀稍大的農民提供就業機會。

鑫源蛋雞公司在地方政府、各級領導的關心支持下,獲得了初步的成功,而公司也將在次基礎上放遠眼光,放開思路,繼續大踏步前進,同時為地方社會與經濟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shiji/e4zw3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