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申報材料 >

關於勞動技術課實訓基地建設的申請報告大綱

關於勞動技術課實訓基地建設的申請報告大綱

根據省教育廳《關於做好中央財政支持的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項目規劃和申報工作的通知》的精神和省教育廳有關指示,安達市老虎崗一中組織有關人員針對學校的辦學能力、教學水平,特別是實習實訓條件進行了全面、認真的分析評估,通過對照檢查和評估分析,我們認為學校符合《中央財政支持的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項目支持獎勵評審試行標準》中有關條件要求,決定申請勞動技術課實訓基地建設的項目。

關於勞動技術課實訓基地建設的申請報告大綱

一、學校基本情況

老虎崗鎮第一中學建校於1968年8月,由老虎崗農業中學改辦而成的普通農村中學,位於老虎崗鎮政府東100米處。現在是農村典型國中和農村綜合中學。

第一中學現佔地面積為30000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為4540平方米,校園規劃科學合理,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交相輝映。環境育人的激勵功能、陶冶功能、審美功能、益智功能作用齊全。在鎮政府的支持和學校多渠道的籌措下,建成並裝備了相對完善的物理實驗室、化學實驗室、生物實驗室,還有閲覽室、微機室、校醫室、音樂室、美術室、體育室、語音室和多功能教室。學校管理及教育教學現代化程度達到了一定的水平。

第一中學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堅持以人為本、全面育人、和諧發展為辦學理念,以“兩全”為導向,以“發展創新”為主題,以整體改革為途徑,以創建“規範化加特色學校、達標加特點的教師、合格加特長的學生”為目標。形成“勤奮求學、開拓進取”的校風,“團結、求實、開拓、奮進”的班子作風,“敬業嚴謹,創新務實”的教風和“尊師求實、文明向上”的學風。教師樹立了正確的教育觀、人才觀和質量觀,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學生個性發展,因材施教,促進學生全面健康地發展。

第一中學現有9個教學班,在校生418人,有教職工49人,專任教師38人,其中女教師18人,學歷情況:本科28名,專科16人,學歷達標率為100%,本科以上學歷比例為57.1%,高級職稱9人,中級職稱19人,初級職稱19人,中高級比例為57.1%;市縣級以上骨幹教師14人,骨幹教師比例為37.5%,

近年來,在各級領導的正確指導下,學校領導班子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務本求實、勤奮創新,是一個團結、堅強、極具戰鬥力的集體,學校不斷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的思想素質和業務素質,牢固地樹立了正確的職業道德觀念、教育觀念、持續發展觀念和創新觀念,使教師的整體素質不斷提高,在教學工作中學校本着“打好基礎、落實知識、發展潛力”的原則,進一步強化了師資隊伍建設,一方面注重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和能力,注重教師基本技能的訓練;一方面強化了教學常規管理,向常規要質量,向常規要效率,把教學工作中的各個環節都明確並納入了教師的業務考核方案中,使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不斷提高。全校教師都能努力地工作,向更高的目標逐步邁進。

學校注重德育工作,全方位、多層次開展政治思想工作,加強學校一日常規建設,經常開展活動,實施“以政治方向教育為主導,以行為養成教育為主體,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題,以道德品質教育為主線”的“四主”模式,形成了全員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

學校擺正了素質教育與教學質量提高的關係,突出教學工作中心的位置,實施教育教學工作的規範化管理,即領導體系規範化,教學環境規範化,課堂教學規範化、辦公秩序規範化。強化課堂教學研究,強化教研科研活動,強化教師業務素質提高,強化教學工作全過程的監督和總結。

我校加強了學農基地建設,現有校田地350餘畝,校辦農場曾被評為省、地級甲級校辦農場,不僅為勞動教育提供了場所,也為教育教學工作的全面開展提供了保障。

近年來,老虎崗一中多次受到國家,省、地、市的嘉獎並給予了很高的榮譽。曾被國家教委和省教育廳授予實驗室建設和使用先進單位,被評為地級規範化學校建設典型國中,被評為綏化市“兩全”先進學校,地級先進中學,地級體育工作、衞生工作合格中學,被綏化市教育局評為中學教學研究基地,被市教育局評為實施素質教育工程先進單位,被綏化市評為中學實施教學先進單位,被評為中國小課程教學改革年先進集體,被評為“課堂教學改革年課題實施優秀課題組”,連續多年被評為市級先進學校。

職普結合,是我校辦學的主要特色。XX年11月開始,我校走與社會聯合辦學可持續發展之路。與天和微機英語職業技術培訓學校聯合辦學,定期對學生和教師進行微機培訓,同時培訓了社會上大批待業青年,並安置合格人才就業,解決了當地青年就業難的問題。針對我校實際,我校還利用當地資源開設了美髮專業、養殖業、電焊等專業。XX年年9月,職高分校的掛牌標誌着我校的職業教育已經初具規模,當年招生27人,就業去向為大慶、哈爾濱等地。當年為大連船舶技術學校輸送5名學員,為大連房地產學校輸送2名影視動漫學員。我校還加強了學農基礎建設,對學生進行勞動技術教育,讓部分學生掌握一技之長,為當地經濟建設服務。幾年來,我校向勞動實踐場所投入近十萬元。2010年9月,我校的勞動實踐場所被省教育廳勞動生產處評為省先進排名第一。

二、勞動技術課實訓基地建設的重要性、可行性和必要性

近年來,隨着經濟的發展和實用技術的普及,農村實用技術人才的需求逐年增長,這給農村學校的勞動技術課教學帶來了新的挑戰。學校的根本任務應該是培養技能型人才,而加強實習實訓,又是培養技能型人才的必由之路。從理論中來,到實踐中去,進而提升技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這已成為職教界人士的共識。我校的實習實訓環境,現有場所已遠遠不能滿足日常教學需要,更不適應當前人才培養的需要。因此,建設一個功能完善、設備齊全配套的實習實訓基地和勞動技術課的教學場所已成為學校發展的當務之急,為此學校也想方設法,籌措資金,進行實習實訓環境的升級改造,但受資金條件方面的影響,困難較大,進展緩慢。因此,目前我們迫切需要更新和發展相關實訓基地和配套建設項目,我們迫切希望得到相關實用技術實習實訓基地建設項目物質和資金的大力支持。結合我校和當地農村的實際,計劃在勞動技術課教室設施的配備、家用電器和農機具的維修和使用,以及種植養殖等方面為學生提供實習實訓的機會,讓學生在校期間學得一技之長,為當地經濟建設服務。

我校對實用技術項目建設的總目標是:通過實習實訓基地項目建設,讓學生從以前勞動技術課的照本宣科走進仿真的實訓環境,家用電器和農機具的維修和使用種植養殖等項目的開發,有效進行課程整合與開發,增設貼近適合農村學校實際的教學內容。使實踐操作和理論緊密的結合,極大提高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較好地適應了農村的實際需要。

三、項目的實施

1、總體要求

根據勞動技術課的課標以及省編教材,調查瞭解當地的實際情況,編寫自己的教材。要求勞動技術課教師對當地情況隨時作實際調查,瞭解當地的生活實際。勞動技術這門課重點是教給學生一定的生活技能技巧,讓學生在接受完九年義務教育後,真正掌握一定的日常生活的技能技巧。

2、基本內容

(1)搞好家庭衞生的技能技巧、衞生用具的功能、選擇、使用及故障排除與簡單維修。衞生用品的選擇和使用。

(2)家庭裝飾,傢俱佈置,美化家庭環境。

(3)當地的常用家用電器的功能、選擇、使用及故障排除與簡單維修。

(3)生活常識、生活小技巧:如一日三餐怎樣進食對身體有利;怎樣刷牙才是正確的方法;什麼時間服藥、怎樣服效果最好。

(4)飲食常識:如不同年齡階段的人怎樣搭配進食對身體的成長、發育、健康最有利;哪些食物不能同時或混合食用;哪些食物怎樣烹調對身體有利;怎樣鑑別食物是否過期、腐敗。

(5)怎樣使自己的生活豐富多彩:學會簡單的剪紙、插花、帖圖。

(6)學會常見花卉的栽培(盆栽)、繁殖、製作簡單的盆景。

(7)道路交通規則、城市交通規則、交通安全常識;用電安全常識;雷電、地震、火災等緊急避險常識。

(8)常見傳染病預防、治療常識。傷病簡單自救、臨時處理常識。

(9)農機具的維修和使用。

(10)測度配方、選種等。

3、教學要求

根據我校的實際情況,結合這門課的基本要求,隨着農村日常生活的特點不斷更新教學內容,讓學生學有所用,即學即用。近年來,農村的許多家庭都使用飼草機、小型粉碎機、小型碾米機、沼氣灶等,教學時要介紹這些方面的知識。

對於一部分課程還可以請相關部門來給學生搞講座或實際操作教學。如,交通安全常識講座請交警來給學生搞講座;花卉嫁接請農科部門的技術員實際操作教學。

講清每個項目的要點,特別是對學生的實際生活密切相關,容易產生不良後果的內容要注意多強調。如:用電的安全,食品的安全、交通安全等。

做到精講多做,注重實效性,理論性方面要儘可能淺顯。如:(1)講家用電器這一部分時,找一至二種家用電器,實際地給學生示範,怎樣根據使用説明書使用(閲讀好使用説明書也是很重要的),注意哪些部分,怎樣判別一種家用電器哪些是易損件,保險絲通常在什麼位置,怎樣更換等等,而對於家用電器的工作原理則可根據學生的興趣適當地講一點。

講剪紙、插花、帖圖讓學生實際製作、創作。

4、成績考核

學生勞動技術課的考核與評定以平時的學習製作、創作為主,給一定的考核分(佔60%左右)。期末筆試(40%左右)以基本常識和安全注意事項為主,不要求學生答全、答完整、更不照書本去改學生捲紙,而是以實際生活作為評定對錯的標準、只要是説得有道理的,都給予肯定。如:(1)護理頭髮應該注意些什麼?要求寫出至少3條。(2)請寫出你喜歡的一種家用電器,並説出怎樣使用,對我們的生活有什麼好處,還有什麼不足,並提出自己的改進意見。(3)寫出你經常使用的花卉繁殖的一種方法,説説你是怎樣做的等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shenbao/wwqgz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