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精選工作報告 >

改革工作報告(通用8篇)

改革工作報告(通用8篇)

改革工作報告 篇1

一、20xx年經濟體制改革進展情況  20xx年,按照上級統一部署,狠抓工作落實,各項工作順利推進,取得初步成效:  (一)深入推進財政預算公開。嚴格執行公務卡制度,279個單位實行了“零餘額”賬户管理,10個單位實現了非税收入POS機繳費。  (二)探索推行PPP模式。謀劃PPP項目28個、總投資93.5億元,儲備PPP示範項目6個、總投資68.8億元。目前,古城保護與旅遊發展項目,已與中建集團達成合作意向;黎陽污水處理廠項目,已與河南水投集團展開實質性合作。  (三)積極推進政府機構改革。按照《浚縣人民政府職能轉變和機構改革實施方案》安排,完成了食品藥品監管機構職責整合、工商質檢管理體制調整、衞生計生合併,啟動了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管委會人員選配工作。全面修訂部門“三定”方案,印發了縣計生委、工商局等5個部門的“三定”規定。目前,縣政府共保留工作部門24個。  (四)加快交通執法體制改革。縣交通運輸執法局和道路運輸管理局掛牌成立,交通運輸局和公路局的人員劃轉、職能調整基本完成。  (五)積極搭建企業服務平台。認真搞好銀企對接,為企業協調融資27.8億元。認真抓好金融體制改革,浚縣農村商業銀行、村鎮銀行組建工作,正在有序推進。加快企業上市步伐,聆海集團、農林製藥新三板掛牌和中鶴集團上市股改,正在做前期準備工作。  (六)認真做好“個轉企”。印發《關於支持個體工商户轉型升級為企業的意見》,鼓勵、支持符合企業條件的個體工商户升級為企業,15家工商户實現了“個轉企”。  (七)認真做好縣醫院醫聯體試點工作。不斷提高醫療資源的總體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率,努力為羣眾提供安全、方便、優質的醫療服務。  (八)認真做好在線審批平台基礎資料梳理工作。共梳理了需要我縣發改、住建、國土等13個部門審批的72個事項,並編制了申報指南、優化了申報流程,為在線審批平台早日開通運行,創造了條件。  (九)積極推進公車改革工作。成立了浚縣公務用車制度改革領導小組,報送了浚縣公務用車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和浚縣公務用車制度改革後封車停駛車輛報告。  (十)紮實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成立了推進新型城鎮化試點工作領導小組,起草了浚縣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實施方案(20xx-20xx年)和20xx年浚縣推進新型城鎮化工作重點,為紮實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做好指導和規劃。  二、存在困難和問題  一是對重大戰略問題和重大政策問題的研究還不夠深入,工作上創造性不夠,幹部綜合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對於新形勢下,我縣如何適應新常態,加快“雙創”,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打造“四個”浚縣,如何開展經濟體制改革工作,更好地緊隨黨和國家改革步伐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是個別部門對改革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對於一些改革工作未能盡心盡力,體制改革工作進度不快。  三是改革創新工作的組織領導仍需加強,目前縣內仍需不斷完善領導有力、協調有序的改革創新組織機構和整體推進全縣改革的體制機制。  三、下一步思路。  一是繼續深入研究學習中央和省市關於深化改革工作的政策精神,結合各部門職能和我縣實際情況、發展要求,提出20xx年我縣經濟體制改革的重點,圍繞重點改革內容,創新思路、積極進取,不斷推進改革深化,為推動浚縣經濟穩步發展提供良好的體制機制保障。  二是按照上級深化經濟體制改革要求,制定20xx年度改革方案,明確改革重點,繼續按行政管理、收入分配和社會保障、要素市場、財税金融和投融資、經濟管理、社會領域、城鄉管理以及涉外經濟等八大領域改革全面推進我縣改革工作。  三是不斷完善改革推進機制。探索建立全縣推進改革合作協調推進機制,完善以“抓項目方式抓改革”的推進機制,將改革的各項任務量化到可操作、具體的項目上來,建立完善改革推進考核評價機制。  四是配合推進各項改革。按照縣裏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配合做好行政體制、文化社會體制、社會治理等領域改革工作。  政治體制改革和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專項小組20xx年工作總結  一、縣人大牽頭改革事項  (一)加強和改進監督工作,切實增強監督實效。一是從制度層面入手,在規範人大監督程序上下功夫。制定了《浚縣人大會執法檢查工作規範》和《浚縣人大會視察調研工作規範》,從議題的確定到活動的組織實施、從視察報告的撰寫到結果的運用等都進行了詳細規定,有效防止了人大監督多是總結經驗、走過場,出現阻力就放棄監督的情況。二是突出重點,在抓住主要矛盾上下功夫。選題上堅持突出重點,圍繞人民羣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和涉及全縣發展大局的根本性、全局性問題,科學選題,確保監督工作幹到關鍵處。三是突出監督實效,在建章立制上下功夫。在監督過程中,堅持以問題為導向,突出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防止個性問題社會化、局部問題全局化、偶發問題常態化。工作中,要求“一府兩院”在一定期限內辦理或整改完畢,確保辦理落實的速度和質量;二是組織人大代表或由相關委員會負責定期或不定期對“一府兩院”辦理落實情況進行督促檢查,跟蹤督辦;對審議意見的整改落實情況,由會組成人員進行評議和電子投票表決,當場報告表決結果,並向社會公佈;要求被監督單位舉一反三,從防止問題重複出現入手製定有關制度和措施。  (二)加強和改進代表工作,突出代表主體地位。一是加強培訓,提高代表綜合素質。以人大會組成人員和代表活動小組為重點,切實加強新《預算法》執法檢查、工作視察等方面培訓,不斷提高代表履職能力和水平。二是建立代表專業小組,提高代表履職的針對性。為豐富和完善閉會期間的代表活動,提高人大代表小組活動質量,會將全縣230名人大代表編為12個代表聯絡組,每個聯絡組又細分成2-3個小組,配備了聯絡員和小組長,負責組織開展小組活動,加強活動指導和服務。借鑑外地先進經驗,先後在白寺鄉、王莊鎮、小河鎮、新鎮鎮、屯子鎮和黎陽街道給予重點指導,率先建立了“代表活動之家”,初步達到了有陣地、有制度、有活動、有保障“四有”標準,使代表熱情有了新動力、代表活動有了新內容、代表履職有了新成效,有效提升了基層人大的工作水平。三是創新代表工作機制,提高代表履職水平。建立完善了人大代表列席會制度、公民旁聽會會議制度等。同時,邀請代表參加縣法院旁聽案件審理、縣檢察院“檢察開放日”活動,不斷拓寬代表知情知政渠道,有效保障了代表的參與權、監督權,發揮了代表建言獻策的作用。進一步創新人大代表評議評價機制,新建了《浚縣人大會關於主任會議組成人員聯繫縣人大代表的意見》《浚縣人大會組成人員開展述職評議工作的意見》,主任會議組成人員分別聯繫5名縣人大代表,會組成人員向原選舉單位述職、參加代表小組活動。試行了市人大代表向縣人大會述職,增強了代表履職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責任感。截至目前,共邀請16名人大代表列席了會會議、5名公民旁聽了會會議,12名市人大代表開展了述職活動。  (三)加強和改進人大會工作。一是自覺維護和服從黨的領導。健全完善縣人大黨組重大事項向縣委請示報告等制度,始終保持與黨委思想上同心,工作上同步,發展上同力。二是進一步加強人大自身建設。帶頭踐行“三嚴三實”要求,改進工作作風,樹立講規矩、守紀律、敢擔當、講務實、講廉潔的良好形象。強化學習培訓,完善規章制度,認真學習《中共全國人大會黨組關於加強縣鄉人大工作和建設的若干意見》,全面貫徹省委加強縣鄉人大工作會議精神,主動適應新常態,努力推動人大工作與時俱進。三是推進人大工作信息化建設。及時向社會和選民發佈人大工作信息,增強人大機關、人大代表與人民羣眾的交流互動。  二、縣政協牽頭改革事項  (一)探索建立專題協商座談會制度。為貫徹落實黨的關於“充分發揮人民政協作為協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的要求,進一步調動政協各參加單位、各專門委員會、各界別委員履行職能、議政建言的積極性,印發了《政協浚縣委員會專題協商座談會暫行辦法》,建立了專題協商座談會制度。  (二)強化自身建設,持續提升委員素質。為進一步加強政協委員自身建設,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推動全縣政協委員認真履行職能,積極建功立業,不斷開創政協工作新局面,制訂印發了《政協浚縣第十屆委員會關於政協委員履職情況考核辦法》。  (三)加強基層協商民主建設。為促進基層黨委政府開展協商民主工作,縣政協按照市委政協工作會議精神,結合協商民主工作要求,建議各鄉鎮(街道)黨(工)委建立鄉鎮(街道)工作組,明確副書記分管政協委員管理和基層協商民主,聯繫政協工作,使政協工作向基層延伸,把協商民主的觸角延伸到基層。  (四)進一步加強專委會工作的改革創新。為加強委員日常聯絡和服務管理,幫助委員知情明政,不斷提高政治把握能力、調查研究能力、聯繫羣眾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充分發揮政協委員的主體作用,建立健全委員聯絡專門機構,成立政協委員聯絡委員會。同時,為擺脱編制制約難題,增強專委會履職能力和水平,按界別在各專委會配備兼職副主任。  三、縣紀委牽頭改革事項  (一)紮實推進“三轉”和紀檢幹部派駐工作。共退出議事協調機構45個,繼續保留18個,清理紀檢監察幹部各類分工202項。對內設機構進行調整,機關監督執紀力量達到了78.6%。出台《調整規範縣直機關和直屬事業單位紀檢監察機構設置方案》,35個紀檢監察機構及領導職數予以保留的同時,還新增了18個紀檢監察機構(鄉科級紀律檢查員),對17個單位歸口管理,紀檢監察機構基本實現全覆蓋。  (二)認真落實“兩個責任”。研究出台了浚縣《關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黨委主體責任紀委監督責任實施辦法(試行)》,釐清了黨委責任11項、黨委一把手的責任6項、班子成員責任4項和紀委責任7項。對紀檢監察機關參與的議事協調機構進行清理,共清理45個,繼續保留18個。全面規範紀委書記、紀檢組長分工和兼職工作,清理紀委書記(紀檢組長)各類兼職167項。  (三)有效加強懲防體系建設。研究出台了浚縣《關於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20xx—20xx年實施意見》,統籌推進反腐倡廉各項工作。督促紀檢監察部門切實履行黨風廉政建設監督責任,強化重點領域和關鍵崗位的監督。深入開展“自報風險崗、自查易腐點、自曝軟肋、自補短板”活動,將各單位廉政風險具體到人和事,加強督促檢查,推進工作落實。建立案情通報會制度,定期通報典型案件,擴大震懾效果。截止目前,下發案件通報15期。  (四)紮實推進從嚴治黨制度建設。結合實際,創新《浚縣公職人員履職不作為、亂作為、慢作為責任追究辦法(試行)》、《浚縣公共資源交易管理辦法》、《涉企股室民主評議制度》等規定。出台《規範黨政機關主要領導幹部權力行使暫行辦法(試行)》,明確“三重一大”決策程序,提出“五個不直接分管”要求,加強對黨政主要領導幹部行使權力的制約和監督,形成了“副職分管、正職監管、集體領導、科學決策”的工作機制。對全縣83個單位執行“三重一大”“五個不直接分管”制度情況進行了全面檢查,對執行不力的32個單位進行通報批評,對其“一把手”進行集體約談,責令整改,成效明顯。今年以來,共處分正科級幹部3人,較去年27人下降了90%。  (五)有力推進責任制落實。向縣委、人大、政府、政協等四大班子及宣傳、統戰、組織等部門派駐了紀律檢查員。出台了《進一步強化案件震懾效果,加強警示教育工作實施方案》,創新方式,在省委巡視組巡視期間密集下發通報6期,召開政法、教育、鄉鎮街道3個系統警示教育暨作風整治會議,通過電視台、微信、微博曝光等方式,通報損害羣眾利益等方面的典型案件51起65人,將責任壓力傳導到全縣每個黨員幹部身上。  (六)完善查辦腐敗案件機制。實行紀檢監察工作協作區制度,精挑細選30名有辦案經驗的幹部,組成10個案件組,由6個紀檢監察室牽頭,對省委巡視組交辦的4批次129個問題線索全力查辦。3次組織召開縣委反腐敗協調小組會議,制定加強協作配合5類實施細則,充分發揮縣委反腐敗協調小組職能。  (七)加強基層黨風政風監督檢查和責任追究工作。完成縣警示教育基地升級改造,開展廉政教育周活動,對68個單位360名黨員領導幹部進行集中廉政教育。建設浚縣陽光廉政網,依法公開涉農政務和農村事務,接受羣眾監督。強化責任追究,共查處問題130個,138人,黨政紀處分33人,辭退1人,誡勉談話5人。  (八)紮實開展巡察工作。成立縣委巡察辦,組建3個縣委巡察組,在全縣公開遴選13名工作人員。圍繞“四個着力”對民政局、住建局、黎陽街道辦等3個單位進行了第一輪巡察,共發現問題44個,問題線索29條。目前,正在進行第二輪巡察工作。  四、縣委組織部牽頭改革事項  (一)完善機關事業單位人員補充、交流機制。制定了《浚縣機關事業單位人員補充及交流辦法》。堅持黨管幹部原則,規範程序、簡化操作,推動年輕幹部跨條塊跨領域交流,促進年輕幹部成長。  (二)健全乾部談心談話制度。堅持和完善《縣級領導幹部接待黨員幹部談心談話制度》,改進日常談話,嚴肅任職談話,及時提醒談話,加強對幹部的日常瞭解,及時發現、解決部分幹部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  (三)完善幹部管理制度。完善領導幹部個人有關事項報告制度,對152名正科級幹部個人有關事項報告進行備案,並對重點崗位幹部進行了調查核實。推進縣管幹部檔案數字化,實現了幹部檔案管理“雙套制”工作模式,即紙質檔案規範化管理和數字檔案信息化管理。  (四)完善基層黨建工作責任制。組織召開鄉鎮(街道)黨(工)委書記抓基層黨建工作述職評議會,推行村黨支部書記季度述職評議制度。實行基層黨建工作矩陣式管理,縣、鄉、村逐級簽訂目標責任書,建立黨建工作台賬,制定任務清單,明確工作責任。建立健全督查通報制度,對各鄉鎮(街道)、浚縣產業集聚區基層組織建設進行督查指導。定期督查工作進度和工作效果,公開評優評差,排名通報,確保工作落到實處。  (五)推進基層四項基礎制度建設。完善基層民主科學決策機制,在鄉鎮(街道)重點推行“六步決策法”,做到科學決策、民主決策;在農村規範“四議兩公開”工作法,制定了“十必須十不準”規定和操作規範20條,確保“四議兩公開”科學運用、規範運行,科學決策村級事項953個;完善基層便民服務機制,加強縣、鄉、管理區、村四級服務平台建設,縣財政撥款411萬元,新建、修繕了60個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制定了服務規範“十要十不準”制度,提升了服務水平,服務羣眾18萬人次。完善基層矛盾調解化解機制,成立了縣矛盾糾紛調處中心,負責疑難信訪案件的分析研判、指導部署和調處化解;成立鄉鎮(街道)矛盾糾紛調處中心,積極推進“148”平台建設,妥善處置羣眾反映的各類問題;成立農村(社區)矛盾糾紛調處工作室,採用説事評理會等形式,化解基層矛盾糾紛。完善基層黨風政風監督檢查機制,明確了監督檢查的對象、內容、方式和責任追究辦法,全面治理髮生在羣眾身邊的不正之風。指導村級成立村民監督委員會,完善農村“三資”管理等制度15項,推進基層黨風政風監督檢查常態長效。加大廉政宣傳教育和執規執紀力度,及時查處違反黨規政紀、侵害羣眾利益的行為。  (六)完善鄉鎮黨代表任期制。指導7個鄉鎮召開了黨代會年會。健全了代表提案提議、調研視察、聯繫黨員羣眾等11項制度。推進黨代表工作室建設,並組織引導黨代表駐室服務羣眾,幫助解決問題。7個鄉鎮共建立黨代表工作室57個,黨代表幫扶困難黨員羣眾500多人,解決問題100多個。  (七)完善基層黨組織“晉位升級”機制。按照“五星級”標準,對農村黨組織進行了分類定級、星級評定,共評出“五星”黨支部102個,“四星”或“三星”309個,“二星”46個。建立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整頓機制,實行縣級黨員領導幹部聯村、縣直單位幹部駐村、鄉鎮(街道)機關幹部包村等辦法,促進46個軟弱渙散黨支部實現轉化升級。紮實開展“三帶三爭”活動,引導農村黨支部書記、農村黨員制定爭創目標,公開服務承諾,評選優秀村黨支部書記標兵20名。建立“農村基層組織活動周”制度,促進了農村基層組織活動正常化、規範化,全縣457個農村黨支部普遍開展活動3次,為羣眾辦實事好事3100餘件。  (八)完善村黨支部書記隊伍建設機制。在農村黨支部書記的選派、管理、提升、評價、激勵等方面探索創新,形成了一套科學規範的村黨支部書記隊伍建設工作體系。強化教育管理,對換屆後的農村黨支部書記分期分批進行專題培訓,提升了農村黨支部書記的履職能力和服務本領。縣財政拿出548萬元,用於農村黨建工作經費,將村黨支部書記的工作報酬每人每月增長200元,有效激發了農村黨支部書記的工作熱情。  (九)完善大學生村官動態管理機制。圍繞促進大學生村官創業和分流開展工作。在創業方面,紮實開展創業聯誼活動,實施“雙管三帶”,即大學生村官創業實踐期間由組織部門與實踐單位雙重管理,創業發展以強帶弱、以大帶小、以有帶無,共結成幫帶對子85對,大學生村官創業率達到53.9%;在分流方面,暢通出口出路,加強疏導引導,拓寬流動渠道,形成了能進能退的良性工作機制。  (十)完善黨員發展工作機制。嚴格落實全市發展黨員質量管理體系,健全完善宏觀調控、質量監控,季度評比、年終總評“雙控雙評”工作機制,實行發展黨員備案制、預審制,嚴把發展黨員質量關,全縣新發展黨員470名。  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產業發展專項小組20xx年工作總結  按照中央、省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有關精神和鶴壁市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具體工作(鶴壁市深化文化改革實施方案尚未出台,正在審議通過階段),浚縣結合實際,全面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工作。  一、20xx年工作情況  (一)成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根據省、市委進一步加強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要求,成立了由縣委主要領導任組長的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加強了互聯網工作的領導管理。  (二)深化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改革。完善了文化市場綜合執法大隊內部機制建設及管理制度,加強隊伍管理,定期對執法人員進行執法培訓,提高專業水平和綜合素質。年初,簽訂文化市場綜合目標責任書,進一步明確目標,強化責任,加大文化市場綜合執法力度。今年,共組織40餘次集中行動,出動車輛70餘台(次),出動人員215人(次),檢查文化娛樂場所100餘家(次),下發整改通知書60餘份,收繳非法出版物6000餘冊,光盤900餘盤。  (三)深入推進文明河南建設工作。制定下發了《浚縣關於推進文明河南建設工作的實施方案》,成立了全縣落實文明河南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及辦公室。今年,全縣共在濮鶴高速路口、縣城主出入口、縣城主幹道設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講文明樹新風、文明河南建設公益廣告大型廣告牌17塊、建築圍擋公益廣告8處、護欄廣告153塊,總面積25000餘平方米;舉辦了“踐行價值觀,崗位比奉獻”主題演講比賽;組織開展了“鶴壁好人”、“道德模範評選”、文明餐桌等系列活動。  (四)落實國有文藝院團扶持政策。按照上級有關精神,積極爭取扶持國有文藝院團改革發展,今年,爭取到國家扶持資金資金80萬元(資金尚未到賬),用於創新劇目以及非遺傳承等。  (五)加大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力度。在全縣開展非遺登記、採訪、記錄、攝影、攝像等普查、建檔工作,完成了實物徵集、圖文編輯、文字整理、聲像合成、光盤錄製等;舉辦非遺培訓班、錄播電視專題等形式,大力宣傳《非遺法》等法律法規,提高全社會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意識;聘請了專業的優秀教師面向全縣開展免費秧歌舞及旱船、高蹺等培訓;積極整理我縣非遺項目申報省、市非遺保護工作,今年共有7個項目列入市級非遺保護名錄,4個項目列入省級非遺保護名錄;認真籌備浚縣石雕等項目申報國家級非遺保護工作;依託浚縣正月古廟會,成功舉辦了第七屆中國(鶴壁)民俗文化節浚縣區域活動,打造“國字號”民俗文化品牌;與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河南科技學院、鄭州師院等大中專院校聯合,邀請大中專院校學生來浚,實施了“感受非遺魅力,體驗民俗文化,與泥同樂”學生暑期進泥塑村觀光體驗活動。暑假期間,共接待大中專院校學生1.5萬人次。  (六)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整合鄉村文化資源,打造了屯子鎮、伾山辦兩個示範型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繼續實施了文化館、圖書館、鄉鎮文化站、農村文化大院、農家書屋免費對社會開放政策;豐富羣眾文化生活,今年以來,共舉辦文化廣場活動157餘場,播放電影5268場,演出戲曲26場;完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文化藝術中心建設項目基本竣工,正在綠化,12月中旬進行竣工驗收。  (七)完成有線電視網絡整合工作。浚縣有線電視台完成了改革任務,正式掛牌成立了河南廣播電視網絡股份有限公司浚縣分公司。  二、主要做法  (一)高度重視,健全組織。根據省、市文化體制改革要求,成立了以縣委、宣傳部長為組長的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協調全縣的文化體制改革工作,把具體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為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障。縣委、宣傳部長王有卿不定時帶隊,到相關單位進行調研,瞭解改革進度,協調解決問題。  (二)明確責任,及早部署。按照上級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工作的有關精神,年初,組織文廣局、文物旅遊局等相關單位召開會議,傳達有關精神,結合浚縣實際,制定20xx文化體制改革措施,進一步明確改革任務。同時,縣委主要領導組織召開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工作的專題會議,研討文化體制改革的具體工作,為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工作指明瞭方向。  (三)加強宣傳,營造氛圍。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微信平台等多種方式,宣傳報道深化改革的進程及意義,縣電視台共製作播放專題15期,在全縣營成人人關心改革、人人支持改革、參與改革的氛圍,也為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提供了強有力的監督保障。  (四)強化督導,狠抓落實。建立工作台賬,實行月報制度,定期到相關單位督導改革事項,及時掌握改革任務的進展情況,針對遇到的難題,及時召開會、專題研究、限時解決。同時,定期通報相關單位的改革任務完成情況。  三、存在問題  (一)改革任務有待進一步明確。浚縣的文化體制改革任務走在了全市的前列,早在20xx年以前,就已經完成了“兩台”合併、“三局合一”、國有文藝院團改革,成立了文化綜合執法大隊,需要加強與市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工作小組聯繫,待市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工作實施方案制定下發後,進一步明確工作職責、細化任務分工。  (二)深化文化體制改革認識不夠。很多人對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概念認識模糊,重視程度不夠。  (三)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地方政策扶持不夠。按照中央、省、市相關配套扶持政策,基層單位在項目建設、資金投入等方面有所欠缺。  四、下步工作計劃  (一)制定浚縣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實施方案。待鶴壁市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工作實施方案制定下發後,結合浚縣實際,制定浚縣文化體制改革實施方案,進一步明確工作目標和任務。  (二)加強互聯網建設和管理工作。充分發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的職能,制定詳細的互聯網管理辦法(條例),加強互聯網與信息管理工作。  (三)完善新聞發佈及從業人員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新聞發佈會制度,加強全縣新聞從業人員的培訓管理,提高新聞從業人員的職業水平和道德。  (四)繼續推進文明河南建設工作。按照省、市文件要求,開展系列活動,增強道德觀念,細化道德要求,促進道德養成,深入推進文明河南建設。  (五)加大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力度。加大非物質文化遺產挖掘、申報力度,力爭將浚縣石雕申報成國家級非遺保護項目,將屯子鎮申報成中國石雕之鄉。  (六)繼續加快文化藝術中心項目建設。完成文化藝術中心圖書館、文化館裝修和搬遷工作,文化藝術中心正式投入使用。  (七)其他深化文化改革相關工作按照市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工作實施方案進行。  司法和社會管理改革專項小組20xx年工作總結  20xx年以來,縣直政法部門和各有關單位圍繞縣委縣政府工作大局,緊緊抓住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賦予的任務不放鬆,有力推進了司法改革、矛盾化解、民生服務各項措施的深化落實,起到了良好效果。  一、深入推進司法體制改革  堅持把司法為民的精神貫徹到位、把司法改革的措施落實到位、把羣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整改到位,營造了公平高效的司法環境,打造了廉潔專業的政法隊伍。  一是解決立案難問題。推行立案登記制改革,認真落實《關於人民法院推行立案登記制改革的意見》,從人力、物力上向立案工作傾斜,做到有案必立、有訴必理,暢通立案渠道,切實保障當事人訴權,從制度上、源頭上解決人民羣眾反映強烈的“立案難”。今年5月1日以來,共立案登記案件2250件,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732件,提升48.2%。  二是解決執行難問題。積極探索執行查控方式改革,建立執行指揮中心和執行信息查控中心,通過構建信息化網絡破解執行難。積極開展涉民生案件執行專項活動,集中優勢警力,攻堅重點案件。11月1日,浚縣政法單位聯合執行了一起土地承包經營權案件,清理土地近300畝,起到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  三是解決司法不規範的問題。縣委政法委組織開展了政法系統紀律作風專項整治活動,制定了活動方案,充分發揮政法紀工委職能,以人民羣眾反映強烈的問題為整治重點,嚴查違規案件,加強執法規範化建設,以執法規範化、公開化、透明化確保政法系統紀律作風和整體素質長效提升。  二、源頭化解矛盾糾紛  把基層矛盾調解化解機制作為維護社會大局和諧穩定的基礎性工作,下大力氣抓實抓好,探索出“平台支撐,一評四會,多元化解,兜底解決”的工作路子,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社區)、大事不出鄉鎮(街道)、難事不出縣、矛盾不上交”。  一是健全完善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印發了《浚縣重大決策事項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工作規範》,明確了評估範圍、評估內容、責任主體、評估程序、結果運用、評估問責和組織保障。20xx年,沒有發生因應評未評、評而不實、評為不用等引發的到縣以上越級集體上訪、惡性案事件等情況。  二是成立村(社區)矛盾糾紛調處化解工作室,完善農村(社區)説事評理會機制。全縣457個村(社區)全部建成矛盾糾紛調處化解工作室,由鄉鎮(街道)和村(社區)幹部牽頭,組織發動羣眾和社會力量參與,吸收輩分較大、德高望重,敢講真理、愛提意見,文化較高、能説會寫,遵循自願、熱愛工作的人員擔任評議員,對鄰里家庭糾紛、土地糾紛、輕微傷害等多發性民間矛盾和簡單的信訪問題,採取召開説事評理會的形勢,當場評議是非曲直,充分發揮村規民約、風俗習慣、羣眾輿論的作用,促成雙方達成調解協議,做到民事民辦。  三是成立鄉鎮(街道)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完善鄉鎮(街道)綜治聯席會議機制。在鄉鎮(街道),推行“148”服務平台模式建設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1”就是在每個鄉鎮、街道建立1個社會管理服務中心,“4”就是在每個服務中心設置指揮處置、綜治維穩、便民服務、矛盾調處4個平台,“8”就是在4個平台的基礎上,設立黨務、民政、人社、計生、綜治、信訪、警務、司法等8個便民服務窗口。依託“148”服務平台,每週召開一次由綜治、信訪、法庭、公安、司法、民政、土地等部門和村(社區)負責人蔘加的聯席會議,排查梳理矛盾,逐一分流交辦,明確包案責任,限期予以化解。對情況複雜的矛盾糾紛,組成聯合工作組,專門開展調處化解。  四是成立縣級行業性矛盾糾紛調處化解組織和應急處置工作專班,完善縣突出問題、突發性事件評議會商會機制。在人社局、衞生局、交警隊、工商局、國土局、住建局成立了6個行業性調解組織;抽調16名經驗豐富、法律素養強、協調能力突出、羣眾工作水平高的矛盾調處專家組成的3個應急處置工作專班;針對每個非法集資案件成立了12個處置非法集資案件工作組。在查清事實、分清責任的基礎上,依照法律法規,制定具體解決方案,綜合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的力量,開展聯合調處,促使矛盾糾紛得到依法、及時、有效化解。  五是成立縣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完善縣級分析研判會機制。建立健全了紅黃旗月例會分析通報制度、矛盾糾紛研判評議制度等行之有效的機制,窮盡一切手段,對在全縣有影響的重大矛盾糾紛和複雜疑難信訪案件實行專案攻關,確保案件依法終結,問題兜底解決,矛盾不上交。堅持每月召開一次由各單位一把手參加的信訪穩定工作例會,通報上月工作情況,分析當前形勢,安排部署本月工作。對工作先進的單位發紅旗,被動落後的發黃旗,問題嚴重的發黑旗,現場落實責任追究。  三、積極探索社會管理服務新模式  堅持從基層基礎抓起,創新工作機制,着力破解基層社會管理服務“誰來做”、“怎麼做”的難題,不斷提升工作水平。  一是打造基層綜治平台。全縣11個鄉鎮和街道全部設置了社會管理服務中心,設立黨務、民政、人社、計生、綜治、信訪、警務、司法等便民服務窗口。通過集中辦公,實現了集中接待、統一批轉、現場辦理、限時辦結,方便了羣眾辦事,提高了社會治理水平。在村和社區也普遍建立了綜治工作站,確保在羣眾身邊解決問題,做到民事民辦。  二是推進“一村一警一干”。將“一村一警”工作納入平安建設整體規劃,公、檢、法、司和各鄉鎮辦綜治部門整體參與,在經費、裝備、人員等方面得到有力保障,全縣按照政法幹警+鄉鎮辦包村幹部的捆綁包村方式,形成了有浚縣特色的“一村一警一干”活動。活動中,堅持開展“八小九講”活動,“八小”,即偵破小案件、化解小糾紛、辦理小實事、整治小隱患、收集小作息、做好小宣傳、開展小幫扶、改正小毛病,用小措施做好“大文章”;“九講”,即講如何防騙、防盜、防搶、防火災、防交通肇事、報警、打架成本、社會公德、法律知識,講農民羣眾想要聽、聽得懂的話。“一村一警一干”活動的開展,實現了警力下沉、警民交心、幹羣交融,羣眾對政法幹警滿意度不斷提升。  行政審批標準化改革專項小組20xx年工作總結  按照市委、市政府總體部署,我縣認真開展了行政審批標準化改革工作,現將有關情況總結如下:  一、行政審批標準化改革工作情況  一是大力精簡行政審批事項。按照市委、市政府總體部署,近年來,對全縣39個單位的行政審批事項進行了全面清理規範,做到了底數清、情況明。全縣39個單位共申報行政審批事項298項,經過認真審核,共保留142項(含接收市下放33項),減少156項(其中取消23項,轉行政服務133項),精簡52.3%,取得階段性成效。  二是嚴格清理規範行政事業性收費。對全縣26個現有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和經營服務性單位進行審查,目前,共有收費項目109項,經嚴格審查,共保留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74項,經營服務性收費項目33項,取消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2項,即城鎮基本醫療保險IC卡工本費和計劃生育手術費。  三是積極推進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編制工作。印發《關於開展部門權力清單責任清單編制工作的實施方案》,按照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強制、行政徵收、行政給付、行政檢查、行政確認、其他職權等“7+X”進行劃分,12月度前完成有關部門權力清單責任清單編制初審工作。  四是深化工商登記制度改革。把工商登記前置審批改為後置審批、註冊資本實繳登記制改為認繳登記,先後辦理企業名稱預先核准登記852户,設立登記各類市場主體5838户。  二、工作原則  在審核各單位的行政審批事項過程中,我們以法律法規為依據,以國家省市文件為準則,重點把握了以下審核原則:  (一)凡上級法律法規和文件明確規定由縣級審批的行政審批項目,我縣予以保留。  (二)凡上級明令取消的行政審批項目,我縣一律取消。  (三)凡上級文件明確轉行政服務的行政審批項目,我縣轉為行政服務項目。  (四)凡是上級決定下放的行政審批項目,我縣堅決接收。  三、進一步推進行政審批標準化改革工作  我縣行政審批標準化改革工作雖然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但與省市要求和羣眾期盼還有一定差距,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一是部分單位行政觀念尚未根本轉變,對行政審批標準化改革認識不到位,推進改革的動力不足,工作人員業務水平、服務意識還不夠高。二是重事前審批、輕事後監管現象仍然存在,部分行政審批部門將大量精力放在許可證辦理和有關批文方面,對取得許可的單位和個人是否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從事生產經營活動重視不夠、監管不到位。三是相關配套措施還不夠完善,管理有待規範,工作運轉還不夠高效,各項規章制度還需進一步健全完善。  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深入開展行政審批標準化改革工作,重點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是規範提升行政審批標準化工作。按照《河南省行政審批標準化試點工作實施方案》要求,結合我縣實際,進一步加強行政審批標準化體系建設,規範行政審批行為,提升行政審批標準化水平。推行完善“一口受理、限時辦理、規範辦理、透明辦理、網上辦理”,進一步約束審批權,提高審批效率和透明度。  二是全面建立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制度。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行地方各級政府工作部門權力清單制度的指導意見》、《中共河南省委辦公廳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推行全省各級政府工作部門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制度的實施意見》(豫辦〔20xx〕21號)和《中共鶴壁市委辦公室鶴壁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開展部門責任清單編制工作的實施方案》(鶴辦〔20xx〕28號)精神,加快推進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編制工作,力爭20xx年3月底前完成政府部門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編制工作,並向社會公示。對“兩個清單”實行動態管理,強化運行監管。  三是落實國務院、省政府和市政府取消下放調整的審批事項。對國務院、省政府和市政府取消和下放調整的行政審批事項,要嚴肅紀律、嚴格執行,取消的堅決取消,下放的全部接收,堅決糾正變相審批、弄虛作假等行為。  四是繼續取消行政審批事項。及時跟進國務院、省政府和市政府改革進程,在廣泛聽取意見建議和深入論證的基礎上,再取消一批制約經濟社會發展、束縛企業活力的行政審批事項,最大限度釋放市場活力。  五是全面清理和取消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按照國務院、省政府和市政府關於取消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的有關要求,對縣政府各部門保留的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進行全面清理,不再保留“非行政許可審批”這一審批類別。  “三農”(城鄉一體化)工作專項小組20xx年工作總結  20xx年,縣委農辦按照市委“三農”(城鄉一體化)改革專項小組和縣委深化改革工作領導小組總體部署和安排,認真履行專項小組辦公室職責,組織相關單位,制定改革方案,強化組織領導,健全工作機制,按照節點穩步推進承擔改革事項,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一、城鄉一體化試點改革有序推進。圍繞全市“1566”戰略,主動作為,攻堅克難,穩步推進城鄉一體化試點改革事項。一是由縣發改委牽頭,縣住建局等部門配合,啟動了《浚縣新農村建設規劃》編制工作,目前正在有序推進;二是由縣衞計委牽頭實施的城鄉居民健康卡已經正式啟用,為羣眾就醫帶來了便捷和實惠;三是由縣人社局牽頭全面啟動了社會保障“一卡通”,深受羣眾好評。  二、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成效明顯。根據省、市城鎮化工作會議精神,按照優先解決存量、有序引導增量的原則,加快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一是明確工作思路。結合浚縣實際,起草了《浚縣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工作方案》,初步確立了我縣農業轉移人員市民化“一基本兩牽動三保障”(產業為基,就業為本,住房和學校牽動,基本公共服務保障、社會保障和農村權益保障)和積極推進“三個一批”(優先解決一批已進城就業定居的農民工落户,成建制解決一批城中村居民轉户,推動一批農村富餘勞動力有序轉移)的基本工作思路。二是分解責任目標。根據《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積極推進農村人口向城鎮有序轉移八項措施的通知》、《鶴壁市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工作意見》等文件精神,按照相關單位職能,從體制機制改革、“1+10”政策體系完善、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等方面對各項任務進行了分解,明確了各單位年度任務,建立了工作台賬,制定了督查辦法,為加快推進浚縣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夯實了基礎。三是營造濃厚氛圍。組織各鄉鎮、街道、縣直有關單位,發放、張貼《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宣傳手冊》、《鶴壁市公安局服務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調整户籍制度的公告》、《農民進城好處多》等宣傳資料5萬餘份,在全縣營造了濃厚的輿論氛圍。四是堅持合力推進。公安部門大力宣傳户籍制度調整政策,積極為羣眾辦理轉户落户手續;教育部門按照“應入盡入”原則,解決了進城落户人口隨遷子女就學難題;房管部門積極將農業轉移人口納入住房保障範圍;人社部門積極開展免費職業介紹、免費技能培訓、免費創業培訓和小額擔保貸款支持,提高農民轉移就業能力;民政部門按照“應保盡保”原則,及時將最低生活保障線以下的農業轉移人口納入城市低保;財政、發改、農業、國土等部門也都結合自身職責,積極推進市民化工作。通過上述努力,20xx年,全縣新增市民化人口0.89萬人(不含7個小城鎮,加上7個小城鎮,預計今年市民化人口將達1萬多人)。  三、示範體系初具規模。一是建設美麗鄉村示範村。把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鄉村作為全縣新農村建設重要工作,以“兩保三化”(保障農村住房安全、保障農村人口飲用水安全和淨化鄉村環境、硬化農村道路、美化村莊面貌)為抓手,以“三無一規範”(村內及周邊無垃圾堆放、無污水橫流、無雜物擋道,日常生產生活物品堆放規範有序)為標準,在全縣開展了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達標示範村創建,在去年23個示範村基礎上,今年新啟動83個村莊示範村創建工作,使全縣在建示範村達到106個。二是建設城鄉一體化示範鎮。對善堂鎮、王莊鎮、新鎮鎮等3個示範鎮,堅持以城鄉一體化為統攬,以消除城鄉二元結構為目標,以產業發展為支撐,以深化改革、創新機制為動力,以“255”工程建設為突破口,全面加快示範鎮建設,王莊鎮、新鎮鎮入選全國重點鎮,善堂鎮連續四屆被命名為全國文明村鎮。三是建設道路交通示範線。由公路、交通、林業等部門承擔,以過境主幹道為重點,開展以“一優四提”(優化公路沿線規劃佈局,提升建築風貌、商貿市場標準、綠化檔次和淨化美化水平)為主要內容的道路交通示範線建設工作,打造了永定線、浚南線、日鳳線浚縣段等一批佈局科學、建設規範、功能完善、淨化美化的示範路段。  四、農村綜合改革逐步深化。一是加快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步伐。按照“保持穩定、依法規範、尊重歷史、民主協商”的原則,制訂工作方案,成立領導小組,聘請專業測繪公司,指導鄉村兩級積極配合,動員、組織廣大羣眾積極參與,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進展順利。截至目前,全縣11個鄉鎮(街道)458個行政村工作已全部展開,其中完成權屬調查任務村140個,審核公示任務村110個,清理土地承包檔案村394個。全縣107.6萬畝承包地,已完成實測32.97萬畝。二是穩步推進農村集體土地使用權確權登記發證工作。其中宅基地使用權,已完成地籍調查宗地數14.19萬宗,完成調查面積2199.45公頃;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完成地籍調查宗地數13725宗,已完成調查面積1564.78公頃。農業數據庫正在建設中,預計到12月底,該項工作外業能夠全部完成,符合發證條件的宗地發證率達到百分之五十以上。三是加快農村經營體制改革。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鼓勵承包經營權在公開市場上流轉,鼓勵土地在農户間流轉,向種田能手流轉,積極推進耕地規模經營。王莊鎮土地適度經營模式在全省得到推廣。截止目前,全縣共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589個,其中,國家示範社8家、省級示範社2家、市級示範社66家,家庭農場120家,流轉土地面積15.37萬畝。同時,依託糧食資源優勢,做好糧食精深加工,拉長糧食產業鏈條,推進產業集羣建設,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提升我縣農業組織化、集約化生產能力。目前,全縣市級以上龍頭企業總數達到91家。其中國家級1家、省級16家、市級74家。全縣共培育農業產業化集羣5個,其中,中鶴面業集羣、益民面業集羣被省政府認定為農業產業化集羣。四是探索農村金融體制改革。浚縣被省人行確定為省級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縣(全省共22個試點縣),10月份,浚縣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了《浚縣推進農村金融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xx—20xx)》,明確將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納入抵(質)押擔保範圍,擴大了農村有效抵押擔保物範圍,將推進農村土地資源轉變為現代農業發展資本,有效解決長期以來困擾農民和經營主體因抵押物不足而貸款難問題,實現農村金融與“三農”的共贏發展。

改革工作報告(通用8篇)

改革工作報告 篇2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區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區政協各位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年工作的回顧

年是實現“”計劃目標的關鍵一年,也是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促進發展的重要一年。我們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正確領導下,以“”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精神,在全區上下的共同努力下,經受住了非典疫情、持續高温等諸多不利因素的考驗,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搶抓機遇,紮實工作,積極參與並配合洋山深水港、臨港新城的前期建設,保持了全區國民經濟的持續穩定快速增長,社會各項事業都取得了新的發展。年全區國內生產總值完成190.9億元,比上年增長18.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57.1億元,比上年增長116.7%;完成財政收入37.0億元,比上年增長43.9%,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8.9億元,比上年增長53.4%;城鎮職工平均工資20xx9元,比上年增長12.2%,農民人均年純收入6482元,比上年增長6.8%。

(一)國民經濟持續健康快速發展

抓住“兩港一城”建設的機遇,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實現經濟增長速度和結構、質量、效益的統一。

工業經濟持續增長。去年,全區實現工業總產值473.5億元,比上年增長24.1%,實現工業利潤12.1億元,比上年增長21.4%,工業經濟綜合效益指數達到126.6,比上年提高4.9點。工業區整合力度加大,“1+9”市、區兩級工業區為全區工業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新的發展空間,同時強化工業區的基礎設施投入力度,實現了各大園區形象開發和功能開發的同步推進,努力招引大項目、大企業。技術改造步伐加快,傳統產業技術能級提高,紡織服裝、食品加工等傳統產業佔全區工業經濟總量的比重有新提高。與此同時,新興的信息產業、生物醫藥等高新技術產業初具雛型,發展態勢良好。

第三產業平穩增長。年,全區實現第三產業增加值66億元,比上年增長17%。房地產、旅遊、商貿等行業繼續成為推動三產增長的新增長點。全區房地產業增長強勁,對全區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不斷增強。旅遊業通過合理引導,抓住“黃金週”假日消費和舉辦桃花節這兩大契機,帶動全區旅遊業實現新的增長。與此同時,通過加大引進力度,深化內部改革,進一步優化全區商業業態結構和佈局,促進商業有新的發展。去年,全區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到169.6億元,比上年增長15.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78.7億元,比上年增長18.2%。信息化建設有新進展,信息技術在一些行業得到初步應用。此外,交通運輸業、中介服務、現代物流、金融業等也有了新的發展。

農業的基礎地位進一步鞏固。年全區實現農業總產值36.3億元,比上年增長3.1%。圍繞率先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建設都市型農業、確保農民增收的目標,農業結構調整不斷深入,糧食與經濟作物的比例調整為23:77。林業建設持續快速發展,全區完成成片造林2.85萬畝,超額完成全年指標,森林覆蓋率達到18%。農業基礎投入和農業招商引資的力度不斷加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農業新經濟組織不斷壯大,農產品品牌整合和農業組織化建設有新的提高。農業科技致富工程進展順利,並大力推行農業生產“零税率”政策,切實減輕農民負擔。此外,通過大力推進農業區域化佈局、規模化經營、鼓勵扶持異地經營,加大農業集中的力度。

二、對內對外開放水平進一步提高

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積極利用“兩港一城”優勢開展招商引資,並通過採取不斷改善投資軟環境等一系列措施,進一步提高全區對內對外開放的水平。

招商引資的質量有新提高。利用“1+9”工業園區整合的契機,出台了一系列關於招商引資的優惠政策,並通過“兩港”投資環境推介會的舉辦以及“百日招商”競賽活動的開展,招商引資工作取得新的突破。去年,全區共批准外資項目167個,總投資達6.6億美元,合同外資5.1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3.8%。繼續強化吸引內資工作,全年引進內資企業工商註冊5682户,比上年增長8.7%,新增註冊資本94.7億元,比上年增長42.7%。其中,“兩港”投資環境推介會共簽約項目55個,總投資達到157億元。通過一年的努力,吸引了中國台灣正隆、河南神火等內外資大項目增資擴股和落户。

外貿出口平穩增長。積極實施促進外貿出口的政策措施,堅持外貿出口多元化和以質取勝的戰略,努力培育外貿出口新增長點,全區外貿出口增長平穩。去年,全區出口創匯達到6.1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7.4%。

三、各項改革不斷深入

以建成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目標,繼續深化各項改革,為全區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內在動力和體制保障。

加快企業改革步伐。認真貫徹落實《企業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暫行條例》,不斷完善國有資產管理和監督機制,積極探索國有資產的有效監管辦法。進一步加大國有資產監管力度。加快全區國有、集體企業改革步伐,積極穩妥地推進供銷合作總社、匯侖公司、工業總公司等企業的改制工作,全年完成國有、區屬集體企業改制90多家。大力發展多種所有制經濟,非公經濟總量佔全區工業經濟總量的比重達到75.8%。同時進一步規範鎮級區劃調整及撤制村、組的資產處置,積極推行村務、組務公開。區級機關行政用房清理普查工作全面完成。

調整鎮域行政區劃。在去年調整的基礎上,鎮級行政區劃由19個調整為14個,進一步精簡了機構人員,實現了各類資源的優化配置。

切實推進“鎮保”工作。按照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的總體思路,認真組織實施《市小城鎮社會保險暫行辦法》,各鎮和園區相繼建立工作班子,切實落實工作責任制,強化輿論宣傳,確保小城鎮社會保險工作的有序推進。通過強化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促進就業的責任制,加大就業和再就業工作的力度。大力加強職業技能培訓,重點解決就業困難人員的就業問題。對農村富餘勞動力實施與城鎮勞動力相同的就業服務和就業優惠政策,積極推進非農就業。全年新增就業崗位2.9萬個,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5%以內。

努力創新投融資體制。拓寬投融資渠道,鼓勵並吸收各種社會資金投入基礎設施建設,初步形成了多元化的投資格局,從而促進了全區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的建設。

四、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

堅持以人為本、可持續發展的規劃理念,區域生態環境和現代化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

重點區域建設有新進展。臨港新城總體規劃和新城建設正式啟動。作為城市主要景觀的滴水湖建設已完成蓄水,大堤、道路、綠化以及供電、供水、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正在有序推進。科教園區正在抓緊思博和工商外國語學院二期工程以及中國太平洋保險學院一期工程的建設,電力學院、工商外國語學院的產權成功實施轉讓。康橋工業區在確保區內已落户企業不斷髮展壯大的同時,正在抓緊編制工業區二期開發規劃和產業發展規劃,進一步拓展發展空間。中科大研究院已完成主體工程和各項配套設施的建設,中國電信信息園正在着手開展動拆遷工作。工業園區在加快啟動原有已落户項目的基礎上,正在着手編制和完善二期開發規劃。國際醫學園區已進入實質性啟動階段,園區規劃方案的調整和項目招商工作正在抓緊進行。與此同時,祝橋空港工業區、現代農業  園區等其他園區也在基礎設施建設和招商引資等方面取得了新的成績。

城市化進程有序推進,城鎮規劃、建設和管理水平有了新提高。按照規劃決策、執行監督分離的原則,加強對城鎮的規劃管理,認真組織實施新城、中心鎮和一般集鎮的總體規劃編制和報批工作。惠南鎮東西門大街的市政道路工程建設任務已全面完成,周浦老鎮改造規模繼續擴大,航頭、大團城鎮建設拉開序幕,新場古鎮保護完成調查摸底工作。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完成滬蘆高速公路、郊區環線段改建高速公路以及中油管工程的前期工作和惠南鎮人民西路延伸段的前期準備工作,完成30座鄉村公路危橋和60座農橋的改造任務,南蘆公路路燈工程於11月份完工,同時軌道交通R3線規劃方案正在進一步優化。綠化和景觀建設力度繼續加大。完成外環線400米林帶段建設任務,完成惠南、六灶等鎮五塊公共綠地建設和滬南公路航頭段景觀綠化包裝工程。農村水網改造工作順利推進。完成40個村的水網建設和1.5萬户居民的水錶改造任務。與此同時,還完成了一批事關人民生活的實事工程項目。進一步加強城鎮管理。繼續完善城鎮管理體制,確保城鎮的長效管理。創新物業管理機制,加快物業市場化運作步伐。強化以建築業管理為重點的行業管理,不斷提高工程質量。

(五)社會穩定工作落到實處

隨着改革的不斷深入和大開發、大建設進程的不斷加快,我們把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三者的關係作為政府工作的重點來抓。

重視和加強對人民羣眾來信來訪的接待和處理,切實幫助人民羣眾解決實際困難,同時各鎮、各部門也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層和萌芽狀態。

以城鄉低保工作為重點,切實抓好各項救助政策的落實。扶貧幫困送温暖工作做到制度化、經常化,從資金、日常生活等多方面關心和幫助困難羣體。

進一步落實維護穩定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措施,依法嚴厲打擊各類犯罪活動,確保了全區的政治穩定和社會繁榮。不斷加強勤政廉政建設,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工作不斷深化,進一步解決了發生在老百姓身邊、嚴重損害羣眾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深入實施政務、村務和廠務公開工作。推進社區建設示範活動,平穩開展居委會的換屆選舉工作。深入開展“四五”普法教育,全區幹部羣眾的法制意識不斷增強。

重視做好人大代表書面意見和政協委員提案的辦理工作,全年共辦理人大代表議案1件,書面意見130件,政協委員提案231件。

(六)社會事業發展和精神文明建設取得新成績

今年以來,全區開展了以“塑造新精神、展示文明新形象”為主題的學習宣傳活動,廣泛開展“兩港建設與新一輪發展大討論”,形成共識並提煉成為“匯聚百川、服務兩港、創新開拓、勇立潮頭”的精神,全區進一步形成了心齊、氣順、勁足的良好氛圍。積極貫徹落實《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大力加強農村思想文化陣地建設,全年啟動建設村文化活動服務中心項目30個,不僅改善了村文明形態,也為豐富羣眾文化生活創造了條件。深入開展文明鎮村、文明小區、文明單位、文明機關和文明標誌示範區的創建,提高了全區文明創建的水平。

積極實施“科教興區”戰略。加快科技發展,積極推進科技成果產業化,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形成了一批自主知識產權成果。民營科技企業快速發展,去年全區共引進民營科技企業860家,註冊資金達到20億元。深入推進農業科技致富工程,完成推廣30項農業“四新”技術。推進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全面完成中國小達標建設工程,寄宿制高級中學建設工作已經啟動。進一步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初步形成以政府辦學為主、各種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的多元化辦學格局。高質量實施九年制義務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和社區教育也得到較快發展。繼續做好衞生工作。進一步完善公共衞生體系建設和標準化社區衞生服務中心建設,編制印發了《區區域衞生規劃》、《區區域衞生規劃三年行動計劃》和《區加強公共衞生體系建設三年行動計劃》。以防範非典為契機,全面落實各項公共衞生監督工作。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穩步提高合作醫療投保率,推動全國中醫二期先進區創建工作,進一步深化“三醫”聯動改革。深入開展愛國衞生運動,完成市級衞生鎮和衞生村的創建任務。文化事業蓬勃發展。區文化中心竣工,成功舉辦了區首屆文化藝術節,紮實有效開展“文化三下鄉”活動,進一步繁榮全區文化,豐富人民羣眾的業餘文化生活。全民健身運動深入開展,體育中心建設不斷加快。繼續穩定低生育水平,出生人口素質不斷提高,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取得新成績。全面啟動第二批三峽移民安置工作,同時完成第二批老年養老設施建設的“星光計劃”。此外,民防、宗教、中國台灣事務、僑務等其他各項事業也取得了新的進展。

(七)抗擊非典取得重大勝利

面對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我們凝聚全區人民的力量,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全力做好防非的各項工作。積極做好非典防範和控制工作。認真貫徹市政府關於防非的各項通知、通告精神,建立非典防治工作區、鎮、村三級防範網絡,成立防非專家組,在20多天內建立了祝橋光明醫院隔離病區,設立31個監測點密切監測疫情動態,制訂了應急預案。穩妥處置突發事件。針對中僑學院、老港鎮、泥城鎮出現的三例疑似病例,我們及時啟動應急預案,妥善做好了密切接觸對象的醫學隔離。強化防非投入,區級財政共安排防非資金1500萬元,用於全區的防非工作。加大宣傳力度,大力普及防非知識。在全區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抗擊非典鬥爭取得了階段性重大勝利。防治工作轉入常態長效管理以後,繼續保持高度警惕,堅持思想、工作和措施三個不放鬆,堅決防範疫情再次發生。

(八)政府自身建設進一步加強

根據大開發、大建設的新形勢,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提高辦事效率,形成政府工作合力。

深入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簡化行政審批手續,鞏固完善並聯審批制,強化“一門式”服務,探索告知承諾、企業年檢的改革。

進一步加強依法行政,分階段推進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的綜合執法工作,完善執法方式和手段,改進行政執法作風。加大政府自身建設力度,進一步完善各項工作制度和工作規範,把行政行為逐步納入制度化、規範化軌道。

加強公務員隊伍建設。通過建章立制、完善獎懲機制、強化培訓等方式來規範公務員的行政行為,不斷提高公務員隊伍的素質,改進服務質量。

積極推進電子政務建設。根據市公務網建設的總體部署,積極啟動區電子政務“三網一庫兩應用”建設工程,逐步推進政務網上公開,不斷提高辦事效率和政府透明度。

回顧過去一年的工作,我深深感到,這些成績的取得來之不易。是市委、市政府和區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區人民團結奮鬥的結果,離不開歷屆縣委、縣政府和區委、區政府打下的良好工作基礎,離不開區人大、區政協的支持和監督。特別是在抗擊非典的鬥爭中,全區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顧全大局、守望相助,湧現了許許多多感人的事蹟,充分展示和體現了全新的精神;在推進經濟建設和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中,全區人民知難而上、迎難而進、齊心協力、勇於開拓,在大開發、大建設的進程中邁出了新的步伐。在這裏,我謹代表區人民政府,向全體人民,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由衷的感謝!向給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各界人士以及駐的解放軍、武警部隊,表示誠摯的感謝!

各位代表,新一輪發展的序幕已經拉開,在前進的道路上我們還面臨着許多亟待解決的矛盾和問題,主要為:一是經濟綜合競爭力不強,產業集聚度不高,上規模的企業不多;二是改革發展穩定中還存在着一些困難和矛盾,就業不夠充分,農民向非農轉移的速度不快,社會矛盾的化解工作還不夠及時有效;三是投入不足,管理欠缺,影響了城市化進程的快速推進;四是政府職能轉變還沒有完全到位,政府機構改革、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還需要進一步深化,一些部門和工作人員的工作作風和工作效率還要進一步改進。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在今後的工作中進一步抓緊研究解決。

二、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和主要任務

年是全面貫徹落實xx屆三中全會精神、實現跨越式發展目標的重要一年。新的一年裏,深水港和浦東國際機場的建設將進一步深入,臨港新城產業區也將有實質性啟動,在新一輪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將更加突出,這一切都為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持久的驅動力。

新的一年裏,政府工作的總體指導思想是:全面貫徹“”重要思想,認真貫徹落實黨的、xx屆三中全會和區委一屆三次全會精神,大力實施“科教興區”、“以港興區”、“三個集中”戰略,服從、服務、參與和融入“兩港一城”的建設,堅持以提升區域經濟整體競爭力為目標,在“一核三圈三帶”經濟佈局的基礎上,有序推進以臨港新城為核心的“五個板塊”的組團式發展,堅持二、三產業共同推動經濟增長的格局,積極優化調整產業結構,努力推進體制、機制的改革與創新,加強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維護社會穩定,不斷推進的城市化、現代化、國際化進程,為把建設成為美麗的園林城區打下堅實的基礎。

今年全區國民經濟增長的主要預期目標為:國內生產總值增長20%以上;出口創匯增長25%以上;合同外資增長30%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20%以上;財政收入增長35%以上;完成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0%以上;農民人均年純收入增長6.5%以上;新增就業崗位2.6萬個。

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要做到六個堅持:

一要堅持“科教興區、以港興區、三個集中”戰略。把“科教興區”戰略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總戰略,大力推進科技創新、教育創新、管理創新等全方位創新,不斷增強持續創新能力,在更高起點上實現經濟社會發展新的跨越。同時要積極依託“兩港一城”的開發,積極培育一批適應港口發展的新興產業,進一步優化全區的產業結構,提升產業能級,不斷增強經濟的綜合競爭力。通過大力推進“三個集中”,進一步提高全區城市化、現代化的水平。

二要堅持二、三產業共同推動經濟增長的格局。貫徹“二、三、一”產業發展序列,在不斷穩固農業基礎地位的同時,主要依靠二、三產業來推動經濟的發展。工業要通過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經濟效益,提升產業能級來帶動全區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第三產業要以房地產業、旅遊業發展為龍頭,加快商業改革和發展的步伐,積極培育新興三產行業,實現增速領先、結構優化、比重提高的目標。

三要堅持服從、服務、參與和融入“兩港一城”的開發建設。“兩港一城”開發是實現新的跨越式發展的重要依託,在服從和服務“兩港一城”開發這一大局的前提下,更要參與和融入“兩港一城”的開發和建設,依託“兩港一城”開發來實施產業佈局、產業結構和城鎮體系的優化調整,在服從、服務、參與和融入“兩港一城”開發的過程中加快自身發展。

四要堅持體制創新和機制創新。認真貫徹黨的xx屆三中全會精神,以深化改革來突破和消除各種體制和機制瓶頸,着力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處理好政府、市場、社會之間的關係,更大程度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活力。

五要堅持改革發展穩定相協調。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既要不失時機地推進改革,又要在改革中切實維護和發展人民羣眾的根本利益。通過發展經濟,不斷解決人民羣眾的實際困難,改善人民羣眾生活,以改革促進發展,以發展保穩定。

六要堅持當前與長遠相結合。在重點推進當前工作的同時,結合“”後兩年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深入研究影響長遠發展的戰略問題、全局問題,明確“”後兩年和“”發展的方向和思路,為的長遠發展打下良好基礎。要在加快全區經濟發展的同時,堅持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按照建設園林城區的目標,加強生態環境建設,進一步改善全區的生態環境,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今年重點要做好七個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經濟結構的優化升級,提升綜合競爭力

要繼續加快產業佈局和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努力形成二、三產業共同推動經濟增長的格局,不斷提升全區經濟運行的整體質量。

進一步優化區域經濟佈局。按照“一核三圈三帶”的區域經濟佈局思路,加快區域經濟佈局優化調整。全力推進臨港新城和惠南新城區的建設,以新城的建設來帶動人口的集聚和產業的發展。臨港新城要緊緊依託深水港和臨港新城產業區的開發和建設,加快以行政中心為主的標誌性建築的建設和城區道路、綠化等基礎設施建設的步伐,初步樹立開發形象。惠南新城區要在進一步完善科教園區開發的同時,加快太平洋保險公司總部和太平洋保險學院以及體育中心的建設,提升新城區的服務功能。全力推進中部、西北部、東北部、東南部和西南部五大經濟板塊的建設,形成既互補互動又相對集中的五大經濟發展組團。中部以惠南新城區為核心,加快發展科教產業、商貿業和都市型工業,形成以科教為特色的經濟發展板塊。西北部以周康地區為核心,加快發展以高科技製造業和房地產業為特色的綜合經濟板塊。東北部以祝橋鎮為核心,加快發展以臨空加工和臨空服務為特色的臨空經濟板塊。東南部以臨港新城為核心,加快發展以現代物流業和現代裝備製造業為特色的海港經濟板塊。西南部以航頭、新場地區為核心,加快發展以生產生活資料流通業和旅遊業為特色的商旅經濟板塊。整合後的“1+9”工業園區要在完善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的基礎上,大力開展招商引資,通過大項目的帶動培育新的產業鏈,積極形成相互滲透、相互合作、互動互補、同步推進的產業集羣格局。

努力形成二、三產業共同推動經濟增長的格局。加快第二產業結構升級。繼續加快汽車組裝及零部件加工、精細化工等已成熟產業的技術改造步伐,提升產業能級,充分發揮對工業的支撐作用。配合臨港新城產業區的啟動,引導以現代裝備製造業為核心的相關產業向園區集聚,圍繞重大項目形成產業鏈,同時抓緊研究制訂產業園區和東部四鎮聯動發展規劃。加快發展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提升高新技術產業的主導地位,儘快形成產業規模。採取積極的產業政策,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支持和鼓勵各類要素向優勢產業集聚,突出發展優勢產業。加快第三產業的發展速度。依託“兩港一城”的開發和建設,進一步細化和完善全區物流業的發展規劃,加快泥城物流園區、祝橋臨空物流園區、老港產品分撥物流園和現代農業園區物流中心的建設,積極培育和發展現代物流業。繼續推進商業佈局結構和經營業態的調整,加快引進大型連鎖超市和品牌專營店等新型商業業態,增強現代商業的集聚和輻射能力。加強土地一級市場的宏觀調控,繼續推進房地產開發結構調整,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推進完成區內公交資源的整合工作,引導公交客運企業以資產為紐帶,加快重組和整合的步伐,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不斷提高服務質量。加快發展以知識要素、專業人才為支撐的中介組織,完善中介服務體系,使中介服務業儘快做大、做強、做精。認真組織實施年桃花節,進一步豐富旅遊內容,提升旅遊的品位。不斷完善旅遊基礎設施,豐富都市旅遊產品,提升旅遊業競爭力。

進一步鞏固農業的基礎地位。繼續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穩定和率先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的目標,不斷優化和調整農業結構,實施種植業結構、林業內部結構的優化調整和畜禽業的調減與優化。繼續抓好農業的產業化經營、標準化生產和組織化建設,努力提高農業的綜合效益。加快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進一步提高農業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大力實施農業科技致富工程,加大對農民的科技扶持力度,不斷提高科學種田的水平,為增加農民收入打下堅實的基礎。

全力以赴推進“三個集中”。按照全市郊區城鎮建設用地、農業用地、生態綠地與林地各佔“三分之一”的格局,進一步優化人口布局、產業佈局和城鎮佈局。突出重點,積極有序推進城鎮體系建設,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大力歸併農村自然村落和居民點,促進人口向新城和小城鎮集中。以“1+9”工業園區為載體,進一步實施政策聚焦,推進工業向產業基地和重點園區集聚。繼續推進農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不斷提高農業的組織化程度,加快農民向非農化轉移。大力推進農業向規模經營集中。繼續加大農村税費改革的力度,努力實現城鄉居民收入同幅同步增長。

(二)大力開展招商引資,進一步擴大對內對外開放

充分利用“兩港一城”開發的機遇,在更大範圍、更廣領域、更高層次上擴大開放,全面提高開放水平。

進一步提高利用外資的質量和水平。不斷健全招商信息平台,完善各個層次招商信息網絡的建設,重點要加強對重大項目信息的捕捉和跟蹤。結合“1+9”工業園區的開發和建設,引導內外資項目向“1+9”工業園區集聚,同時結合全區城市功能的提升,吸引外資向現代服務業、基礎設施、社會事業、農業等領域拓展。不斷創新招商方式。通過園區整體招商、產業鏈招商、以外引外招商、網上招商等方式,進一步增強引資能力。不斷調整和完善招商引資激勵政策,切實使激勵政策向引外、引大、引實和引高方向聚焦。堅持開展全面招商和開展專業招商相結合,堅持考核招商效率和考核產出效益相結合,開創全區招商引資工作新局面。不斷完善市、區、海外三個層次的招商信息網絡,從源頭上捕捉招商信息,提高招商的成功率。大力改善投資環境,加快“一門式”辦證辦照服務窗口硬件建設,努力降低商務成本,不斷改進政府服務,全力創造利用內外資的綜合優勢。

積極拓展對外貿易發展空間。加快出口產品結構的調整,在穩定紡織服裝、五金機電等傳統產品出口的基礎上,擴大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產品的出口規模。大力發展服務貿易,積極推動服務貿易出口。積極培育出口主體,大力促進“三資”企業的出口。

(三)以規劃為先導,加快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

以網絡化和功能性的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繼續加快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和生態環境建設,構築完善的基礎設施體系,推進城市化進程。

以“三個集中”思想為指導,加快城市化進程。充分發揮規劃的引導和綜合調控作用,以新城、中心鎮和一般鎮總體規劃為依據,加快編制分區規劃、控制性單元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啟動區域總體規劃的編制工作,營造整體環境優美、風貌特色明顯的城鎮新景觀。依託交通條件、產業支撐等優勢,大力推進人口集中、產業集聚和土地的集約利用,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加快臨港新城主城區的建設。要加快水、電、燃氣、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啟動建設區行政中心、海事大學、港城展示中心、一期湖濱景觀帶等功能項目,力爭到年底基本形成港城一期建設的形態框架。

推動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城市配套功能。實施大東公路、周鄧公路、人民東路、人民西路延伸段等道路建設,配合市有關部門做好滬蘆高速公路、A30改建高速公路等工程的建設。抓緊做好城市軌道交通R3線建設的各項前期準備,爭取儘早開工建設。以重點領域、重點項目和重點地區為突破口,加快推進第二輪“環保三年行動計劃”,促進生態環境建設再上一個新台階。大力推進農村水、電、路和通信網絡的建設,不斷改善農村的整體環境。繼續實施惠南、周浦的老鎮改造和新場水鄉古鎮的保護與開發,周浦老鎮改造要在面貌上出新形象,新場水鄉古鎮的保護與開發要在細化和完善規劃的基礎上,啟動核心區域的開發。繼續加強公共綠化和生態林的建設,不斷提高全區的綠化覆蓋率。與此同時,還要努力完成好一批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實事工程項目的建設。

加強土地管理,促進全區有序發展。要堅持“政府調控、市場供應、規範運作、依法管理”的原則,進一步加強土地管理,完善土地儲備制度。進一步完善和健全土地的供應方式,提高土地資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創新城鎮管理機制,提升城鎮管理水平。不斷完善城鎮管理規章制度,建立區、鎮兩級管理監控網絡,對城鎮管理中矛盾最突出的違章建築、亂設攤等問題進行重點整治。加快城鎮管理機構改革,實行政企分開,管養分開。強化城鎮管理經費的投入,完善多元化的投融資機制,從城鎮管理的體制、機制、法制、隊伍等問題上入手,初步建立城鎮綜合管理體系。

(四)努力推進創新體系建設,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加快推進改革,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為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注入新的活力。

深化國資和企業改革。按照“管資產與管人、管事相結合,權利、責任、義務相統一”的原則,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加強國有資產收益管理和國有資產產權轉讓管理,切實維護出資人權益,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加大企業改轉制力度,推進投資主體多元化,加快以建立現代產權制度為核心的國有、區屬集體企業改制步伐。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為目標,不斷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完善授權經營制度,逐步建立國有資產經營責任制度和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積極推進行政事業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探索建立社會化、多元化的社會事業投融資體制。進一步建立健全農村集體資產監管機制。

堅定不移地引導和支持非公經濟的發展。努力幫助解決非公經濟發展的瓶頸問題,積極消除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體制性、機制性障礙,放寬市場準入條件,確保非公有資本安全有效地進入基礎設施、公用事業等投資領域。支持非公有制中小企業的發展,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做強做大。同時要依法加強對非公經濟的監督和管理。

不斷規範整頓市場經濟秩序。繼續抓好關係人民生活的消費市場的建設,重點整治食品、藥品市場,壓縮生豬屠宰場,建立廢品回收網絡。同時,要建立長效管理機制,確保市場管理的制度化和經常化。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的監察力度,防止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的發生。積極培育行業協會和中介機構,利用的特色和優勢,建立一批具有一定區域範圍知名度的行業協會,促進相關產業的行業聯合和企業誠信體系的形成。

深化投融資機制的改革。進一步推進開發建設的市場化運作模式,充分發揮市、區、鎮三級政府的財力投入和政策性資金的槓桿效應,建立新型的投融資機制,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積極探索實行以項目經營主體自行籌資為主的市場化投融資模式。

深化為臨港產業區配套服務的研究。以臨港新城產業區的啟動為契機,依託重大工業項目的引進與落户,積極研究產業鏈形成、上下游產業延伸、配套產業服務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加快形成新的產業集羣,壯大產業規模。

(五)千方百計做好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夯實社會穩定的基礎

建立良好的社會保障機制是事關改革、發展、穩定的大事,要充分重視就業和再就業工作,切實落實各項保障措施,努力營造安居樂業的生活環境。

繼續加強就業和再就業工作。認真組織實施萬人就業項目,重點幫助本區就業困難對象實現就業。積極採取各種措施,努力增加就業崗位,年內力爭新增就業崗位2.6萬個。通過政府引導,廣泛開闢就業渠道,積極倡導勞動者自主就業和政府扶持就業。努力改善創業和就業環境,繼續舉辦各類就業和創業洽談會,強化促進就業的各項優惠政策的落實,促進小企業、非正規勞動組織的發展。通過引進勞動密集型企業等方式,不斷增強企業的吸勞能力。通過有針對性的就業培訓,進一步提高勞動者的勞動技能,促進就業困難人員的再就業。

完善各項保障措施。全面推進“鎮保”工作,加快構建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完善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堅持社會統籌和個人帳户相結合,改革養老金計發辦法。規範社會保險基金徵繳、使用和管理,加強社會監督,確保基金運營安全。鼓勵有條件的單位建立補充保險,積極發展商業養老、醫療保險。穩妥推進小城鎮社會保險制度,落實相關配套政策。完善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通過實施救助期限制等措施,在保障基本生活的同時,鼓勵有勞動能力的低保對象主動就業。堅持基本醫療保基本的原則,積極推進“三醫”聯動改革,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規範基本醫療服務。繼續做好幫困救助工作,確保困難羣體的正常生活。

切實維護社會穩定。加大“四五”普法力度,努力增強全區幹部羣眾的法制觀念。不斷強化社區基層管理,加強對羣眾自治組織的引導。以對人民羣眾高度負責的態度,重視和加強人民羣眾的來信來訪工作,切實幫助人民羣眾解決實際困難。積極完善人民調解工作機制,認真妥善地處理好與人民羣眾切身利益相關的實際問題。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依法打擊各種刑事犯罪和經濟犯罪,確保社會穩定。

(六)加強社會事業發展和精神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在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前提下,大力推進精神文明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實現兩個文明建設的同步提高。

繼續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結合“塑造新精神,展示文明新形象”主題宣傳活動的深入開展,大力弘揚和實踐新精神,加強公民道德建設,深入開展宣傳教育,引導羣眾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克服行為陋習,提高文明素質。圍繞到20xx年創建文明城區的工作目標,實施鎮區、社區、景區、園區、校區文明創建,深化文明鎮村、文明行業(窗口)、文明示範標誌區(文明路段)的創建工作,紮實推進羣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不斷提高我區精神文明創建管理水平。

大力實施“科教興區”戰略。積極推進科技創新,加快建設科技創業中心,促進科技成果產業化。積極實施農業科技致富工程,加快科技興農步伐。加快教育改革和發展。繼續完善科教園區建設,推動產、學、研一體化進程。完成寄宿制高級中學的建設。加快全區教育資源的整合,優化教育資源配置。積極實施優教工程,推進二期課程教材改革。深入開展繼續教育,建設學習型社區。加強公共衞生體系建設。進一步理順鎮村衞生機構管理體制,推進一體化建設。加快推進社區衞生服務中心和公共衞生體系建設,加強公共衞生體系的應急控制系統等七大系統建設,全面提高我區應對突發公共衞生事件的能力。繼續重視預防保健工作,重點加強冬春非典的預防和各種傳染病的控制工作,進一步規範公共衞生行為。全力推進國際醫學園區建設,加快動拆遷和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國內外招商力度,吸引國際知名醫療機構、醫學教育機構和醫療器械企業落户園區。大力推進文化事業發展。加快推進“區有中心、鎮有廣場、村有場所”的文化設施網絡建設,積極開展羣眾文化活動,不斷滿足人民羣眾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同時要充分發揮圖書館、文化中心等公益性設施的作用。廣泛深入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加快體育健身苑和體育中心的建設,為人民羣眾的健身活動提供良好的場所。繼續做好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完善以現居住地為主管理的制度,穩定低生育水平。實施好婦女、兒童發展規劃,依法維護婦女兒童的合法權益。大力推進信息化進程,初步形成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重點區域的信息化應用體系框架。另外,還要積極推進民政、民防、宗教、中國台灣事務、僑務等其他各項事業的發展。

加快人才高地建設。繼續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形成重視人才、吸納人才、培養人才的機制,做到人盡其材。大力優化人才資源結構,根據產業發展需要,大力引進緊缺人才,努力形成一支結構合理的人才隊伍。加強重點部門、重點地區人才隊伍的建設,形成優秀人才向重點部門和地區集聚的優勢,進一步加快重點地區和部門的發展。不斷完善人才選拔、考核和激勵機制,努力營造優秀人才脱穎而出的良好氛圍。加強我區人才培訓和就業指導的基地建設,做好培訓服務,不斷滿足各行各業對各類人才的需求。

(七)加強依法行政和政府自身建設,切實轉變政府職能

以《行政許可法》的實施為契機,進一步提升政府的管理水平和服務水平,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提高政府決策的科學性和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按照“”重要思想的要求,努力建設一個憂民所憂、樂民所樂的服務政府,廉潔勤政、務實高效的責任政府,依法行政、公正嚴明的法治政府。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把實現羣眾的願望、滿足羣眾的需要、維護羣眾的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牢記羣眾的利益高於一切、羣眾的疾苦急於一切、羣眾的呼聲先於一切,時刻把人民羣眾最關心的問題放在心上,充滿感情、全力以赴地去解決,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

大力推進依法行政。要認真學習《行政許可法》,嚴格按照法律規定的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做到依法辦事、嚴格執法。積極推進勤政廉政建設,做到決策、執行和監督相協調,加快形成行為規範、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堅持依法辦事、依法決策、依法處理問題,使政府各項行政管理工作納入法制化軌道。

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在切實把政府經濟管理職能轉到經濟調節、市場監管上的同時,更加重視政府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繼續深化政務公開工作,重點完善“事權、財權、人事權” 公開的制度。大力推進電子政務建設,在政府網站上公佈行政許可事項,提高政務透明度、辦事效率和市民的滿意度。繼續深化機構改革,完善內部機構設置,優化人員結構。繼續深入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重點推進告知承諾制和備案制,全面清理現有的行政審批和企業年檢事項以及各類收費項目,逐步建立規範的行政審批制度。繼續拓展和深化糾風工作渠道,不斷解決損害羣眾切身利益的不正之風問題。繼續加大行政監察工作力度,不斷提高廉政監察、執法監察和效能監察的水平。

加強公務員隊伍建設,培育高素質的公務員。嚴格公務員隊伍管理,加強公務員職業道德和法制紀律教育,改進對公務員的考核,重視考核結果的運用。切實加強行政效能監察,落實崗位責任制和行政責任追究制度,拓寬羣眾監督渠道,努力從源頭上防止腐敗。積極推進民主建設,依法自覺接受人大及其會的監督,高度重視政協和各民主黨派、社會各界參政議政的作用,充分發揮工青婦等羣眾團體的作用。

各位代表:

“兩港一城”開發的大好形勢催人奮進,大發展的機遇千載難逢。我們要在區委的領導下,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以“”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 精神,站在更高的起點上,以更高昂的精神狀態、更足的幹勁,抓住機遇,團結奮鬥,紮實工作,乘勢而上,狠抓各項工作的落實和推進,為實現新的跨越作出新的貢獻!

改革工作報告 篇3

一、公務用車的現狀及問題

我市原有的公務用車體制同全國一樣,是計劃經濟產生並沿襲下來的傳統模式。X年至X年,市直機關和事業單位平均每年每輛單車帳面直接支出為2.7萬元,加上司機工資、補貼、車輛保險、車庫折舊、大修等費用,每輛單車年實際平均支出為7.7萬元,三年公務用車實際總支出為2725萬元。同時,三年新購車輛206 台,購車支出1615萬元,年均購車支出539萬元。公務用車消費佔財政支出的比例超過9%。

這一體制主要存在四方面的問題:一是公務用車費用高,財政負擔沉重。調查顯示,每年一輛公務車的運行成本至少7萬元,有的甚至超過10萬元,加上每年財政負擔的大修費用等,公務用車支出的口子越來越大,財政及各單位早已不堪重負。二是公務用車私用嚴重。公務用車消費在民間早有“三三制”之説。即在公務用車使用中,辦公事佔1/3,領導幹部及親屬私用佔1/3,司機私用佔1/3。三是公務用車使用效率低下,浪費驚人。據調查,社會其他營運車輛每萬里運行成本平均為8215元,而黨政機關則高達數萬元;出租車的使用效率約為公務用車的5倍,而運營成本僅為公

務用車的13%。四是超標、超編配車問題屢禁不止,嚴重損害了幹部形象。

二、改革的主要做法

一是因地制宜,反覆論證,出台實施方案。制定好實施方案是公務用車制度改革的關鍵。為使方案切實可行,齊齊哈爾市抽調專門人員組成公務用車改革辦公室,採取調查摸底、問卷調查等多種方式,廣泛徵求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在充分調研、多次論證的基礎上,年月形成了《齊齊哈爾市行政事業單位公務用車實行貨幣管理改革實施方案(試行)》(以下簡稱《方案》)。

二是試點先行,分步實施。《方案》年月在市直83個機關行政事業單位推行,同時確定了富裕縣、鐵鋒區作為縣(市)、區試點單位。

三是制定原則,規範操作。為確保公務用車改革順利實施,我市確定了七條基本原則:一是堅持市場取向,改革傳統公務用車模式,實行貨幣補貼的原則;二是堅持有利於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工作作風建設的原則;三是堅持有利於優化財政支出結構、節約財政支出、減輕財政負擔的原則;四是堅持保證工作需要,任何時候在規定範圍內不影響公務活動的原則;五是堅持從領導幹部公務用車支出情況和各單位工作量及職能特點出發,分類、分檔確定補貼標準的原則;六是堅持分步進行的原則;七是堅持市直單位自願參加的原

則。

四是合理分類、分檔確定補貼標準。補貼標準的確定,是廣大幹部羣眾關注的焦點,既不能偏離改革方向,又要調動大家的積極性,更要保證實際工作需要。為此,我市明確了以下分類、分檔的原則:1、參加公務用車改革的單位按前三年單車實際支出及工作量大小分類;2、保證特殊職位工作需要,據實發放;3、市直行政及財政全部供養事業單位的交通補貼費,由市財政按方案規定的檔次核撥;4、財政部分供養和不供養的事業單位的交通補貼費由單位自行解決和市直機關分類核定補貼(主要是根據前三年車輛費用支出實際情況採用基數法確定的補貼標準)。並在以上原則的基礎上,明確了公務用車個人補貼標準最高限額和財政補貼經費的檔次。

五是以人為本,妥善安臵司勤人員。富餘人員安臵是公務用車改革順利推進的前提。齊齊哈爾市從穩定大局角度出發,出台多項優惠政策,如提前退休、退養、解除勞動關係、就地轉崗、停職留薪創辦和領辦企業等安臵方式,做到了“退養的愉快、轉崗的安心、解除關係的稱心”。

六是規範運作,確保國有資產不流失。原有公務用車統一上交市財政局,經中介機構評估後,帶原牌照按照依法、公開、規範、透明的原則,實行公開競價拍賣。同時,為保證各單位公務用車改革後工作用車需要,市政府採取公開招

標方式,運用市場化手段組建經營性公務用車服務公司。公務用車服務公司按市場化運營,自負盈虧、獨立核算。

七是嚴明紀律、強化監督。公務用車改革工作涉及諸多環節,涉及各方面利益,必須嚴明紀律。為此,齊齊哈爾市專門成立了由市紀委、市監察局參加的公務用車改革工作紀律監督組,出台了《全市公務用車改革紀律若干暫行規定》,並及時下發《關於嚴明公務用車改革紀律的通知》,要求各單位對車輛搞好登記造冊,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三、取得的成效

(一)堵住了體制漏洞。

推行公務用車改革後,明顯堵住了兩個方面的漏洞:一是公務用車帶來的不正之風和腐敗現象得以杜絕。特別是相互攀比購車、以車頂債、車輛修理費用畸高等諸多問題都不再存在。二是公務用車私用得以根治。存在多年的公務用車消費“三三制”問題從源頭上得以解決。

(二)減輕了財政負擔。

公務用車改革實行後,減輕了財政壓力,改善了財政支出結構。改革前,齊齊哈爾市公務用車年費用為3790萬元,改革後,財政支出交通費補貼僅為1134萬元,節省財政資金2656萬元。

(三)改善了幹部作風。

長期以來,一些領導幹部已經不把公務用車當作工作的

手段、辦公的條件,而是成了身份、地位、權力的象徵。公務用車改革後,領導幹部和公務員外出辦事、下基層多是坐公交車、乘火車,由於沒有可供隨意使用的公務用車,再也不會出現“白天跑公路,晚上回家住”的現象。實踐證明,公務用車改革改善了機關幹部工作作風,減輕了基層單位和羣眾負擔,密切了幹羣關係。

(四)拉動了消費需求。

一直以來,齊齊哈爾市個人擁有汽車比例不高,尤其是機關幹部更是寥寥無幾。公務用車改革的實施,使機關幹部每月都能有一定的交通費補貼,有關部門和銀行等金融機構也為機關幹部購車提供優惠政策,比如:可用未來5年交通補貼費抵購車款,同時可享受競拍價格25%的優惠等等。至今為止,市直機關及直屬事業單位 700多名縣處級幹部中,已有300多人購臵了車輛,有效拉動了消費需求。

改革工作報告 篇4

一、改革前公務用車狀況

公務用車改革前,全區61個部門(含公、檢、法、工商、税務、醫院、學校等),13個街道,擁有各種車輛1072輛。納入這次車改的63個單位共有626輛車;專、兼職駕駛員103人,據統計每年財政負擔公務用車費用1995萬元(以20xx年為例)。其中新車購置費500萬元(與上年度相比呈增長趨勢);車輛使用經費1495萬元,平均每輛車每年耗資經費2.39萬元(不含司勤人員經費)。

在公務用車管理中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現象,如擁有公車是一種“待遇”,是 “地位”的象徵;公車私用、購車攀比、車輛管理不統一、車輛使用經費較大等問題。這些現象既不利於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同時又使財政負擔較重,不利於本地區的建設和發展。至此公務用車管理、使用中的種種弊端已顯露無遺。

二、公車改革的意義

為了貫徹落實全市黨風廉政建設會議精神,進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創新,轉變多年來形成的公車管理使用吃財政“大鍋飯”的做法,逐步建立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的機關後勤保障工作新機制。鄧小平同志指出:“對於物質缺乏誘發的不正之風,非得依靠發展經濟才能消除。對於體制弊病所滋生的腐敗現象,非得深化改革才能治本。”公務用車改革勢在必行。推進公務用車改革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容;是黨政機關改革、加快建立規範化服務型政府、切實轉變機關工作作風的客觀要求;也是促進勤政廉政建設、從源頭和制度上遏制腐敗的戰略舉措。推進公務用車改革使管理車輛專業化,使用車輛市場化,用車服務社會化,讓職務消費轉化為個人消費,減少交通事故,充分調動廣大幹部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從根本上杜絕“車輪腐敗”,節約財政支出,加快發展地方經濟,加強機關黨風廉政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三、改革的方案及基本情況

我區的車改工作從今年6月份開始籌備,經過3個月的前期調查,9月上旬全面啟動。至12月底,我區63個參改單位417輛公務車(除執法車、保留特殊用車等)拍賣成功,標誌着我區車改工作已基本完成。

我區的公務用車改革領導高度重視,成立了以區委副書記、區長劉守成同志為組長的車改領導小組;並由區委副書記、區紀委書記、區車改領導小組副組長萬素蓉同志帶隊赴外地考察。在借鑑了外地如上海、齊齊哈爾等市的先進經驗,和本市高新區、青羊區的車改工作經驗,統一思想、統一認識,結合我區的實際情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市黨風廉政建設會議精神,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創新機制,在算大賬、算細賬、算對比賬的基礎上,積極推行公務用車社會化和交通費用貨幣化。在具體改革實踐中,把握了以下幾個主要環節:

(一)界定範圍和對象,提高廣大幹部職工的積極性。

我區車改範圍確定為全區區級機關各部門、各街道。公、檢、法及市垂直領導的單位(含區屬醫院和區屬學校)暫不納入此範圍。對象是參改單位的局級幹部、科級幹部、一般幹部(其他人員)。公務用車改革前,用車的對象主要是局級領導,而公務用車改革後,享受車改補貼的除局級領導外,還包括參改單位局級以下的所有幹部、職工。因此,調動了廣大幹部職工的工作積極性,提高了工作效率,積極支持,參與車改,為順利推進車改工作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

(二)確定基本原則,明確實施步驟。

在車改工作中,我們做到“政策公開、方案公開、結果公開”,並結合我區實際確定了4個基本原則:一是有利於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的原則;二是保證工作需要,不能影響公務活動的原則;三是節約財政支出的原則;四是兼顧國家和個人的利益,有利於調動大多數幹部職工積極性的原則。確定車改基本完成時間在20xx年12月31日之前。

(三)深入調查掌握實情,制定具體實施方案。

全區部門、街道63個參改單位涉及到626輛公車,情況各異,問題多樣。根據區委、區政府的部署,從6月份開始,就對全區車輛情況進行了較為詳細的摸底調查。對車輛的購買時間、使用狀況、行車裏程、費用支出、產權歸屬、人員配備等基本情況有了較全面的瞭解和掌握。在此基礎上,研究制定了包括改革範圍、原則、補貼標準、車輛處置、紀律規定等在內的《成都市武侯區機關公務用車改革試行辦法》的建議意見。此外,還先後召開了參改單位領導、車改領導小組成員單位會,聽取意見;到部份參改單位聽取意見,對車輛使用經費、人員經費進行抽樣核算比對。經過反覆研究、推敲、修改,最後形成了指導我區車改的指導性文件。

(四)根據實際情況,合理確定補貼標準。

補貼標準的確定,是廣大幹部職工關注的焦點,也是車改能否成功的核心要素,關鍵環節。在借鑑外省、市的經驗,參考了我市高新、青羊的標準,根據各職級不同崗位,經過認真測算、反覆比對、並結合我區的財力建議並報區委、區政府確定:局級正職每月1600元,副職每月1400元,調研員、助理調研員分別為實職的70%(即調研員1120元,助理調研員980元),科級正職為600元,科級副職500元,主任科員500元,副主任科員450元,一般幹部(其他人員)每月也可領取補貼400元。

(五)面向社會公開拍賣,依法處置公務用車。

按照武委發[20xx]61號文件精神,對全區所有參改車輛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面向社會拍賣。

參改單位所有車輛經公示後,由本單位車改領導小組確定參改車輛,並報區公務用車改革領導小組同意後,車改單位再次公示參改車輛和留用車輛。所有參改車輛經區公務用車改革辦公室彙總後,由區國資辦委託成都市物價局價格認證中心遵循獨立、客觀、公正的原則,按照規定的標準、程序和方法,依法對432輛車進行了價格認證(估價)。

區政府採購中心組織由專家、車改領導小組代表(由區委辦、區組織部、區紀委、區監察局、區政府辦、區財政局、區審計局、區物價局、區國資辦等組成)共同組成的招標小組面向社會採用競爭性談判方式公開招標拍賣機構。經過現場談判,最終確定四川省嘉誠拍賣公司為中標公司。在招標過程中特邀請了武侯區公證處對招標全過程進行了公證。由區國資辦委託中標公司嘉誠拍賣公司面向社會公開拍賣我區參改的432輛公務用車。

拍賣公司依法、規範、公平、公正、公開地實施展示、拍賣。分別於20xx年12月4日、11、18、25日和20xx年5月28日組織實施了五場大型拍賣會,共有五千餘人(次)參加競買。參改的434輛車價格認證中心估價金額1423.04萬元,每輛車平均價格為3.28萬元。拍賣成交金額1860.244萬元,每輛平均價格為4.286萬元。

按評估價計算,434輛車共計增值額439.2萬元,增值比例為30.86%。採取公開拍賣方式處置公務用車增強了國有資產處置的公開性,讓民眾更好地監督政府;專家認為此舉增強了政府辦事的透明度,提高了政府的公信度;有利於陽光政府、規範化政府的建設,媒體爭相報道,社會反響良好。

(六)明確交通補貼費使用範圍,嚴明工作紀律。區委、區政府在公務用車改革試行辦法中明確了有關紀律規定,區紀委也制定了相關的紀律。一是凡領取了交通補貼費的領導幹部從車改方案執行當月起,在市區內的一切公務活動需用交通工具的,其費用一律由個人支付,二是因公出差到成都市各區(市)縣以外,需乘火車、飛機、車、船等交通工具的,按《四川省省級行政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差旅費開支規定》報銷差旅費。區紀委、監察局也制定了相應的《公務用車改革紀律規定》,對違反規定擅自購買、配備公務用車,一律沒收上繳;領取公務交通費的所有人員,不準向管理服務對象借用車輛或接受贈車;不準利用職權和工作關係找管理服務對象無償添加油料,獲取車輛配件以及報銷交通費用等涉及個人的費用;任何單位不準擅自提高或巧立名目變相提高公務交通費的發放標準;享受公務交通補貼的所有幹部,不準為節約交通補助費用而延誤、影響正常公務活動的開展。

四、車改工作的幾點體會

(一)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和決策。為適應規範化服務型政府建設的需要,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區委、區政府大膽突破傳統觀念,提出了實施公務用車改革的思路。

(二)領導高度重視,統一思想認識。為保證車開工作順利進行,由區委、區政府召開了全區車改工作動員大會,大會宣佈了車改試行辦法和車改紀律規定。使全區幹部職工統一思想,統一認識,全區上下形成合力。為保證公車改革的公開、公正、公平,區委、區政府確定將全區參改的車輛面向社會公開拍賣。由於區委、區政府的正確決策,整個車改工作積極、穩定地進行,並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三)我區車改的成功,歸功於市紀委、市機關事務管理局在業務上的指導。外出學習、考察、帶回了先進的可借鑑的經驗,在我們具體操作實踐過程中,各級領導機關給我們提出了很多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四)車改工作的順利進行與全區廣大幹部職工的理解支持、各參改單位的積極配合分不開的。在車改的工作中,尤其是在後期評估、封存期間,正值年底各項工作繁忙時期,各參改單位的領導、幹部職工非常理解、支持配合,使車輛在評估、拍賣階段能夠順利、正常地進行,在時間短、任務重、人手少的情況下,保證全區車改工作能夠按照區委、區政府提出的要求,圓滿地完成各項任務。

(五)車改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密切配合,車改辦同志的辛勤工作。車改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在車改工作中,各負其責,各盡其職,相互支持,相互配合。車改辦同志在困難面前,不畏艱辛,加班加點,做了大量細緻的工作,瞭解每個單位的車輛狀況,每輛車的狀況,為了弄清一個單位甚至是一輛車的情況,往返幾次,付出了很多的努力。正是有了這支能打硬仗的隊伍,才能確保車改工作順利進行。

改革工作報告 篇5

尊敬的:

非常感謝市、縣人大各位領導在百忙之中蒞臨調研指導工作,我代表法院黨組,將我院司法改革工作彙報如下:

黨的xx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來,法院在縣委的正確領導、縣人大及其會的有力監督、上級法院的精心指導、縣政府、政協和社會各界的大力關心支持下,全面加強審判執行工作和自身建設,充分發揮職能作用,順利開展了多項司法改革工作和大量人、財、物上劃省統管前期摸底準備工作。

法院現設置政治部、紀檢組、監察室、立案庭、民一庭、民二庭、刑事審判庭、少年刑事審判庭、審判監督庭、執行局、**人民法庭、辦公室、法警大隊、書記員管理處、審判事務管理辦公室等**個編制內機構外,還設立設立新聞辦為內設機構。核定政法專項編制**人,現實有幹警**人,空編**人。現有在職在崗**人中,黨員幹警**人,佔幹警職工總數的**3%,女幹警**人,佔幹警總人數%,少數民族**人,佔幹警總人數%。30歲以下**人,31-35週歲**人,36-45週歲**人,46-55週歲**人,56歲以上**人。分別佔幹警職工總數的8.5%、23.4%、23.4%、42.6%、2.1%。全院幹警平均年齡**歲,黨組成員平均年齡**歲,各庭室負責人平均年齡**歲。高中以下學歷**人,大專學歷**人,本科學歷人數**人,分別佔幹警職工總人數的%、%、%。從職級情況看,現有在崗**人中,副處**人,正科**人,副科**人,主任科員**人,副主任科員**人,科員 人,工人**人,分別佔幹警職工總人數的%、**8%、*7%、*2%、*6%、*1%。現空缺副科**人。現有審判人員**人,佔幹警職工總人數的%。

立案登記制改革情況

1、統一思想,提高認識。組織全體幹警認真參加全國全省法院立案改革視頻會議,認真學習會議精神,統一思想,讓全體幹警認識到推行立案登記制度改革是充分保障當事人訴權,切實解決人民羣眾反映的“立案難”問題的重大舉措。組織全體幹警認真學習 《關於人民法院推行立案登記制改革的意見》和新修訂的《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明確改革的指導思想、依法應該受理的案件範圍、立案程序、制裁違法濫訴、加強立案監督等內容,把全體幹警的思想認識從立案審查制過渡到立案登記制上來。

2、制定方案,有序推進。及時召開有關庭室全體人員參加的立案登記制改革會議,認真討論立案登記制實施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討論研究應對方案。召開黨組會議,研究立案登記制實施中的物質保障、人員配備、案件分流,來訪接待,實施方案等問題。研究制定實施細則,明確規定一線立案法官在材料受理、登記立案、不予立案裁決和上訴、複議救濟等環節的操作標準,要求全程留痕、全程透明,以此作為檢驗立案工作質量和考核立案工作的依據。

3、快速分流,協同化解。打造一站式、全方位的訴訟服務中心。改變傳統立案庭功能模式,結合訴訟流程規律和上級法院要求,把訴訟服務中心合理劃分為訴訟引導、立案受理、調解速裁、鑑定評估、信訪接待五大區域。各區域之間相互銜接、有機聯繫,形成綜合性訴訟服務體系,涵蓋訴訟服務的各個環節,快速分流案件,協同化解矛盾,為當事人提供一站式、全方位訴訟服務。

4、夯實基礎,提升服務。對訴訟服務中心設施進行改造升級,訴訟服務中心總面積達到1000平米,改造遠程視頻接訪室、庭前調解室、速裁室和律師閲卷區,配備電子顯示屏、觸摸屏案件查詢系統、打印機、複印機、傳真、休息座椅、書寫台、老花鏡、飲用水、便民藥箱、傘架、筆墨紙張等便民設施。專門印製訴訟指南、文書樣本、格式訴狀、訴訟風險告知、訴訟流程圖表等14類宣傳冊,供當事人自行取閲。

5、強化事務管理,確保保障有力。進一步規範人民法院經費保障、裝備和固定資產管理、政府採購、基本建設、科技應用與管理等工作;認真貫徹和嚴格執行計劃、財務、物資裝備等有關法律、法規、政策和規章制度,修改完善人民法院財務、裝備、基本建設和審計等方面的規章制度,並組織貫徹和落實;配合玉溪市審計局圓滿完成我個人任中經濟責任審計工作。

6、抓調查研究,積極應對司法改革。認真學習黨的xx屆四中全會精神、司法體制改革相關文件精神及其他地區改革經驗,充分認識開展司法體制改革等調研的重大意義,通過調研真正收穫符合實際、有價值、可行性、可操作的成果,竭盡全力做好調研為司法改革提供理論及實務支持。重點對省以下法院經費的管理方式、資產的劃轉、人員隊伍建設以及配套制度建設等問題展開集中討論及徵求意見建議,並結合工作實際對體制改革的經費物質裝備保障渠道、管理方式、相關配套措施提出合理化的建議。對近年來經費收入、支出,機關人員編制數、實有人數及臨時聘用人員,固定資產(物質裝備配備)情況、基礎設施建設負債情況,案件收案、結案及訴訟費收入,人民法庭建設等重點問題進行專題統計調研力求做到精益求精,數字統計真實準確,勾稽關係清晰嚴謹;數字來源有據,均同各年度決算數據相對應,保持一致;分析説明力爭條理清楚、內容完整、解釋明白,數據翔實、底數清楚,為上級決策提供科學依據,認真做好司法體制改革各項前期準備工作,確保司法體制改革在我縣順利推進,真正實現平穩過渡、實現改革效果。

存在問題

案多人少的矛盾日益突出。隨着經濟社會的不斷髮展,各種利益格局不斷變化和調整,社會矛盾更加凸顯。我院近年來案件數量不斷增長,平均每年都在1200件以上,審判任務重與人員不足的矛盾比較突出,幹警工作壓力非常大,案多人少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審判質量和效率,同時也給涉訴信訪穩定帶來了隱患;由於退休、“門檻”過高進人渠道不暢、待遇低吸收不了人才、人才外流等原因,我院幹警人數逐年減少,目前,我院有6名法官幹警工齡已滿30年以上,隨時面臨退休離崗。而一線審判人員僅13人,年人均審理案件92件,民商審判人員每年審理案件都在100件以上。案多人少,審判力量薄弱的矛盾日益突出。

人員結構不合理日益凸現。一是整體人員結構不合理。現有幹警職工的47人中,從事一線審判的工作人員僅為13人,佔27.7%。審判人員雖為38人,但從事審判工作僅25人,佔65.7%。 其它崗位人員9人,分別為法警5人,書記員2人,工人2人。崗位與從事工作不相符,且年齡普遍偏大。司法警察的比例為10%,低於人民法院司法警察配備標準,警力不足。書記員隊伍不穩定,現有2名書記員從事與其職責不相符的工作,為完成繁重審判任務,不得不招聘合同制書記員來緩解力量不足和人員配備不合理問題。二是審判人員結構不合理。現有的38名審判人員中,7名院領導、2名專職審判委員會委員以及16名行政部門、立案庭和審管辦等部門所佔的法官多,一線審判人員少,實際僅13人所佔的比例為34.2%。三是中層幹部崗位空缺較多。我院13個內設機構中,有5個空缺副科級幹部。內設機構中基本空缺副職領導。由於沒有配備好中層領導,有的出現職責不符,工作起來“名不正、言不順”,不敢管理,加之責任與待遇不符,工作壓力大,工資收入低等原因,不願認真管理,工作上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工作的開展。四是進人渠道不暢,法官斷層問題嚴重。法院現有法官38名,50歲以上的6人,佔15.7%,40—50歲的16人佔42.1%,30—40歲的14人,佔36.8 %,30歲以下的2人,佔5.2%。年齡在40歲以上的法官佔57.8%。法官的年齡結構日趨老化,出現“兩頭小中間大”的趨勢,這種結構對法院審判事業的發展十分不利。同時,因法院進入門檻的提高,法院進人較難,近4年來法院都沒有招到法律本科大學生。由於法官的待遇跟不上,高素質的法律人才不願進入法院工作,法官隊伍如果不能及時補充,5—20xx年後,將出現無人辦案的局面。

改革工作報告 篇6

近日,上海市閘北區人大會召開第三十三次會議,聽取閘北法院司法體制改革工作情況的報告。閘北區人大會楊惠德主任主持會議。

閘北法院朱建國副院長受陳萌院長委託,就該院根據高院統一部署和要求,結合自身實際,積極穩妥推進司法體制改革試點工作,努力構建符合司法職業特點的人員分類管理制度和符合司法規律的審判權運行機制等方面取得的階段性成效進行了詳細彙報,並對該院在推進司法改革各項工作中面臨的問題和困難以及下一步工作打算作了介紹。

在聽取彙報後,閘北區人大會和代表們對閘北法院司法體制改革工作的推進情況給予充分肯定。閘北區人大會楊惠德主任指出,司法體制改革是黨的以及xx屆三中、四中全會明確提出的戰略任務。20xx年以來,根據全市統一佈局和安排,閘北區法院按照改革試點的要求並結合自身實際,正確把握改革重點,凝聚改革的正能量,在實施司法人員分類管理、法官以及司法輔助人員職業保障、司法責任制方面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同時,也應該認識到,司法體制改革進程也面臨亟待解決的難題,要強化大局意識,在“撤二建一”的大背景下,始終保持改革的信心和定力,樹立一盤棋的思想,加強組織協調,推進並努力探索積累可複製、可推廣的改革經驗;要堅持問題導向,緊緊抓住區法院改革過程中存在的重點問題,研究改革措施,拿出有針對性的解決辦法,確保試點各項工作穩妥地推進;要加強輿論導向,把宣傳重點放到落實司法責任制和提高司法公信力上,把着力點放在提高司法人員職業素質和專業水平上,有效引導社會熱點,積極營造公正司法、司法為民的社會氛圍,努力形成法治建設良好的區域環境。

改革工作報告 篇7

公務用車,既是一種行政資源,也是一種公共資源,理應發揮其必要的社會功用。中國公車消費現象其實是?公地悲劇?的寫照,即在一個由眾多牧民共同行使產權的草原上,每個牧民的最優選擇就是最大限度地增加牲畜數量,而不去考慮草原承受能力。那麼,我們可以考慮通過減少牲畜(公車)的數量,可以較低成本的實現這項改革。公車改革是經濟改革、制度改革,公務用車制度的改革,就是要最大限度發揮公車的社會功用,節約行政成本,避免浪費,減少社會開支。改革的最終目的是發揮公車的最大經濟效益。

從概念上來看,公務用車,一般是指黨政機關、社會團體和企事業單位組織和個人用於工作、業務、接待等公務活動的各類汽車。作為職務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公車使用過程中出現的不規範行為和腐敗現象,不僅是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而且已經引起中央的高度重視。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對超標配臵小汽車、公車私用等問題做出過不少規定,也進行了有益的嘗試,但都未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我區也曾出台過公務用車制度改革相關政策,對全區公務用車制度改革起到明顯的推動作用。為了加快我區公務用車制

度改革步伐,我們對全區機關近年來公車購買、使用和管理情況進行了調查研究,並深入分析了現行公務用車制度存在的弊端,在認真借鑑成功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進一步細化我區機關公務用車制度改革的具體辦法和政策建議,供領導完善決策和部門實施公車改革時參考。

一、我區公務用車的現狀情況

我區現行的公務用車制度基本上沿用了供給制,以行政配臵為手段,靠計劃審批來控制,從買車、管車、養車到用車各個環節,一切費用都由區財政來支付。據調研統計,我區目前在用車輛共有908輛:其中,公務用車420輛,執法用車139輛,工具用車296輛,校車53輛;20xx年總的公務用車消費為1523.78萬元,其中,汽油835.56萬元,保險173.38萬元,維修509.09萬元,年檢5.76萬元。

近幾年來,我區對公務用車配備和使用加強了管理;制定了一些政策,對黨政機關的公務用車的編制、標準配備、購臵更新等進行規範化管理、陽光操作;也加大了對違紀使用公車案件的處臵力度;對公務用車制度改革作了一些探索,在規範公車使用、降低財政支出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現有公務用車制度的弊端仍然十分突出,公車使用中出現的問題依然存在。

二、我區公務用車存在的主要問題

由於制度的不規範,所造成公務用車問題,全國各地區各部門也大同小異,就我們南關區而言,主要存在以下五方面的

突出問題:

1、公務用車的費用過高,財政負擔沉重。公車理應用於執行公務,但在使用過程中很多單位和個人往往不計成本,不管辦事的距離遠近,能用公車的一律用公車,有時到一個地方開會,會出現四個人駕駛四輛公車的現狀。再加上用公車辦私事個人不必付任何費用,上班時間外出辦理個人事件,午休時間外出會親訪友,結伴用餐,只要是外出,還有可利用之公車,大都存在着同一種心裏,就是不用白不用,用了也白用,何樂而不用?同時監督管理制度有漏洞,公車消費中存在腐敗行為。公車維修的?貓膩?最多,吃回扣已是公開的祕密。有的汽車修理廠為了留住客户,以不正當手段吸引公車司機經常上門修車,按修理費用的一定比例返還司機,甚至扣掉税點全額返還,有的司機需要什麼就給什麼,不管是不是公車配套所需,只要司機開口就給,有的則按司機的要求開發票,單位能報多少,發票就開到多少,反正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有公家負擔,其結果是公車修理費用大大增加,甚至出現新購買的公車,一年之內的維修費用竟然達到數萬元。公車加油也有不小的?黑洞?,偶爾會出現,多開、虛開發票現象。這樣一來,公車的運行成本遠遠高於其他車輛也就不足為怪了。

2、公車私用現象嚴重,公車成為權力象徵。由於制度缺乏約束力,導致公車私用現象屢禁不止。公務車早已成為主人身份、地位、權力的象徵,不少領導幹部都是一人包一輛車,到了無車不出門的地步,嚴重脱離了羣眾。單位或部門的公車使

用雖有相應的制度,但是這些制度形同虛設,因為公車費用不僅全部由財政承擔,而且駕駛員有時還享受出車費、加班費等補助。正因為如此,政府雖然三令五申,公車不公、公車私用等不正之風愈演愈烈,公車迎親、公車旅遊、公車掃墓、公車釣魚、公車練習駕駛、公車接送子女上學等現象早已司空見慣。少數人更是憑藉手中的權力或職務上的便利,使得公務車幾乎成了他們家的?私家車?,上下班哪怕幾分鐘的路要用公車、下班後赴宴要用公車、節假日走親訪友要用公車,甚至家屬子女、七姑八姨辦私事也要用公車。據調查,在我區公務車公用佔三分之一、幹部私用佔三分之一、司機私用佔三分之一,公車不?公?日益嚴重。有的領導幹部上班時間由司機駕車、下班後和節假日自己開車,更有部分領導幹部乾脆自己駕車,讓在編司機?休息?。

3、公車使用效率低下,浪費驚人。資料表明,社會其他運營車輛每萬公里運行成本為8215元左右,黨政機關的公務用車運行成本則高達數萬元,每輛出租車的使用效率至少為公車的5倍以上,而運營成本僅為公車的13%左右。效率的低下,造成自然資源的極大浪費。另一方面,由於現任領導都有相對固定用車,有的則成了專車。由於是領導的專車,其他需要用車的業務科室卻很難用到車,造成了公車的閒臵浪費。

4、公車超編制、超標準配備使用情況嚴重。20xx年3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聯合下發了中辦發【20xx】2號文件,《黨政機關公務用車配備使用管理辦法》,文件第五條

明確規定,黨政機關公務用車實行編制管理。車輛編制根據人員編制、領導職數和工作需要等因素確定,中央和國家機關一般公務用車編制按每20人不超過1輛確定,地方各級黨政機關一般公務用車編制標準,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參照中央和國家機關標準,結合工作需要和當地實際情況確定;第七條規定一般公務用車配備排氣量1.8升(含)以下、價格18萬元以內的轎車。

但縱觀我區實際情況,各部門、各單位超編制、超標準配臵使用公車情況嚴重,有的部門不僅領導每人配備一輛公車,就連科級幹部也配備了公車,有的部門配備了排氣量2.0以上的轎車或是吉普車,這些都在無形之中大大增加了我區的財政支出。

5、公車管理不規範。我區一直未制定切實可行的公車管理制度,現行的公車管理相當混亂。在公車管理上如加強制約,也會減少相當大的一部分財政支出,在這一點上,我們可以借鑑司法局的做法,每到週末或者是法定假期,司法局都會將所屬公車統一停放到後樓停車場,不允許任何個人以任何名義將公車開回家中,這種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制約了公車私用,也有效控制了財政支出。

改革工作報告 篇8

主任、各位副主任、祕書長、各位委員:

我代表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報告上海法院司法體制改革試點工作的有關情況,請予審議。

20xx年6月6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審議通過了《上海市司法改革試點工作方案》,上海高院被確定為全國首批司法體制改革試點單位之一。上海法院的司改工作於20xx年7月在市二中院、徐匯、閔行、寶山區法院等四家法院先行試點,20xx年4月在全市法院全面推開。一年多來,我們在市委的領導下,在最高法院的指導下,在市人大及其會的監督下,在市政府、市政協及社會各界、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按照試點先行、先易後難、於法有據、穩步推進的工作思路,有重點、有步驟、有秩序地推動改革,並取得了階段性成效。20xx年7月全國司法體制改革試點工作推進會在上海召開,會議對上海及上海法院改革的成效給予了高度評價和充分肯定。

一、上海法院司法體制改革試點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抓好思想發動,形成改革共識,凝聚改革力量。這次司法體制改革涉及到司法領域的體制性、機制性、保障性等深層次、關鍵性問題,特別是中央確定的上海司法體制改革試點五項任務,更是破冰之舉,困難多、風險大、關注度高。鑑於上海法院是首批試點單位,無經驗可循,同時還擔負着為全國司改先行探路的重任,責任重大、使命光榮、任務艱鉅,因此,我們把統一思想認識放在試點工作的首要位置。改革試點開展以來,全市三級法院先後召開有關司改的動員會、答疑會、培訓會70餘次,教育引導全市法院幹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的重大戰略部署上來,以形成改革共識,凝聚改革力量,保證改革順利推進;深刻理解司法體制改革的重大意義和上海試點工作的重大責任,從而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

(二)抓好頂層設計,遵循“三個堅持”,明確目標任務。司法體制改革是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頂層設計十分重要,我們遵循“三個堅持”,着力在方案設計上狠下功夫。一是堅持問題導向。推進司法體制改革,首先必須找準影響司法公正、制約司法能力的深層次問題。為此,我們先後召開了各類調研座談會150餘場,梳理出100多個問題,形成了10餘份專題報告,確保改革方案接地氣,具有針對性。二是堅持司法規律。司法規律是司法活動中必須遵循的規律,凡不符合司法規律的改革都難以成功。為此,我們認真研究司法的本質特徵和內在規律,如在推進審判權力運行機制改革和人員分類管理改革中,對審判權作為判斷權、裁決權的權力運行規律的研究和對司法人員職業特點及管理的內在規律進行研究,並將研究成果運用到改革方案的制定中,確保改革方案符合司法規律的要求。三是堅持實事求是。司法體制改革既要符合中央精神,確保改革的正確方向;又要符合司法規律,按規律辦事;還要符合中國的國情,即中國的司法實際。要做到這三者的統一,必須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説真話、報實情,緊密結合本地實際。如在推進人員分類管理改革過程中,我們深入調研、反覆測算,形成了28份人員情況分析表,做到底數清、情況明,掌握真實可靠的第一手資料,為制定改革方案及過渡期政策奠定了基礎。四是精心制定實施方案。我們根據中央、市委、最高法院關於司改的部署和要求,在深入調研、反覆論證的基礎上,歷經34稿研究制定了《上海法院司法體制改革試點工作實施方案》,明確了改革方向、原則、目標、任務、方法、步驟,以此指導全市法院推進改革,確保不犯顛覆性錯誤。

(三)抓好先行先試,以點帶面,整體推進。我們按照先易後難、先行試點的工作思路,分階段、分步驟,有序推進,以先行試點推進和重點改革事項的突破帶動改革的全面開展。一是確定了先行試點。確定了市二中院、徐匯、閔行、寶山區法院等四家法院為先行試點法院,為全面推進先行探路。二是重點抓好中央確定的改革試點五項任務的完成。高院突出抓好審判權力運行機制和人員分類管理兩項改革試點,配合相關部門完成其他三項改革試點任務。三是同步推進最高法院《人民法院第四個五年改革綱要(20xx—20xx)》(簡稱《四五改革綱要》)的落實。研究制定了《上海法院貫徹四五改革綱要實施意見》,將最高法院《四五改革綱要》確定的改革任務分解為11類116項具體任務,並明確了責任單位,形成了以點帶面、全面推進的態勢。

(四)抓好組織領導,強化責任監督,積極穩步推進。為確保改革積極穩妥,落到實處,高院始終堅持加強組織領導,嚴格落實責任,自覺接受監督,確保改革順利推進。我們一是建立司法改革領導機構。高院黨組成立了“上海法院司法體制改革領導小組”及辦公室,下設司法改革辦公室和試點工作推進辦公室,抽調專人集中辦公,負責協調、指導、督查司法體制改革試點的推進工作。二是建立工作責任制。根據先行試點任務要求,將改革任務分解,明確5類27項改革任務及牽頭領導、責任部門和完成時間。三是建立督察督導制度。對全市司法改革情況進行督察督導,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確保改革任務落實到位。四是自覺接受人大監督。全市各級法院進一步強化自覺接受人大監督的意識,主動向人大及其會彙報司法體制改革試點工作。高院共組織召開各類座談會10餘場,邀請人大代表視察法院、指導司法改革工作400餘人次。積極配合市人大會專題調研司法改革試點工作,改革試點開展以來,市人大會領導及相關委員會在法院召開調研座談會10餘場,對我們的改革給予了強有力的監督與指導,促進了改革的深化與發展。

(五)抓好宣傳引導,注重輿論導向,營造良好氛圍。我們全力做好司改的宣傳引導工作,與媒體共同策劃,精心組織以“審判權力運行機制改革”、“司法改革促進司法公正”等為主題的系列宣傳活動,在社會上引起較強反響。在上海法院局域網開設司法改革專欄,截至今年9月底共編髮《司法改革專刊》146期;設立司法改革宣傳欄目,截至今年9月底共刊發各類宣傳報道300餘篇;中央及上海媒體共刊發上海法院司法改革報道萬餘篇,及時公佈改革信息,介紹改革情況,迴應內外關切,營造了良好的改革氛圍。

二、上海法院司法體制改革試點取得的階段性成效

(一)以司法責任制為重心,推進審判權力運行機制改革。完善審判權力運行機制改革是黨的xx屆三中全會確定的司法體制改革的重要任務之一。我們以落實司法責任制為重點,積極穩妥地推進以審判權為核心、以審判管理權和審判監督權為保障的審判權力運行機制改革。一是以審判權為核心,建立完善了獨任法官、合議庭辦案機制,落實“讓審理者裁判”。制定了獨任法官、合議庭審判規則及審判人員權力清單,規範案件分配、裁判文書籤發等審判規則,明確院、庭長不得對未參加審理案件的裁判文書進行審核簽發。建立專業法官會議制度,促進法律適用統一。完善審判委員會工作機制,規範審判委員會討論案件範圍。二是以權責統一為原則,建立完善了獨任法官、合議庭辦案責任制,“由裁判者負責”得到落實。制定了審判人員責任清單,明確法官應當對履行審判職責的行為承擔責任,在職責範圍內對辦案質量終身負責;法官在審判工作中,故意違反法律法規的,或者因重大過失導致裁判錯誤並造成嚴重後果的,依法應當承擔違法審判責任。三是以審判管理權、審判監督權為保障,健全完善了審判權監督制約機制。制定了關於院、庭長行使審判管理權、審判監督權的職責規定,規範院、庭長行使管理權、監督權的職責和方式,切實做到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四是以保障審判權高效公正廉潔行使為目標,建立完善司法廉潔監督機制。建立了案件廉政回訪制度和廉政風險環節監督提示系統。20xx年至今年9月底,全市法院共發放廉政監督卡90.24萬件,案件廉政回訪11640件次;風險提示系統累計發現並提示2131次。嚴格落實《上海法官、檢察官從嚴管理六條規定》,健全完善了“法官任職迴避制度”和“一方退出”機制,目前上海法院配偶或子女是律師的103名法官已全部實行一方退出。

通過改革,長期以來存在的審判分離、權責不明、層層審批、請示彙報等行政化問題正在得到解決,法官的審判主體地位進一步凸顯,“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真正得到落實,權責明晰、權責統一、監督有序、制約有效的審判權力運行機制基本建立。如改革後全市法院直接由獨任法官、合議庭裁判的案件比例為99.9%,依法提交審委會討論案件為0.1%。截至今年9月底,院、庭長直接辦案數為51313件,同比上升19.4%。

(二)以落實員額製為重點,推進人員分類管理改革。指出:“建立符合職業特點的司法人員管理制度,在深化司法體制改革中居於基礎性地位,是必須牽住的‘牛鼻子’。”我們牢牢牽住改革的“牛鼻子”,積極穩妥推進人員分類管理改革。一是探索建立了符合司法規律和職業特點的人員分類管理制度。將法院人員分為法官、審判輔助人員、司法行政人員三大類,並確立了33%、52%、15%的員額比例,實行員額制管理。二是初步完成了人員分類定崗。確定了公開透明、公平公正、考核考試、差額擇優的工作原則,經過雙向選擇、業績能力考核考試、差額遴選等九個程序性步驟,較好地完成了人員分類定崗任務,實現了預期目標。今年9月全市法院首批人員分類定崗完成後,入額法官總數為2296人(包括四家先行試點法院),佔總編制數的25.5%。不僅確保了高素質法官進入員額,而且留有餘額補充新法官,確保了改革過渡期間法官隊伍不斷層。三是探索建立了法官助理體制機制。明確不再任命助理審判員,增設了法官助理。研究制定了法官助理的職責、選拔、任命等制度規定。全市法院已選拔任命法官助理1153名。四是探索建立了符合司法規律和職業特點的法官選拔任用制度。高院成立了“法官遴選(懲戒)辦公室”,提高法官的准入門檻和選拔條件,明確法官今後主要從法官助理中選拔;高、中院的法官從基層法院擇優遴選,同時建立從優秀律師、法律學者中公開選拔法官的制度。今年5月從優秀律師中公開選拔一名三級高級法官。五是探索建立了符合職業特點的法官晉升機制。明確法官等級晉升採用按期晉升和擇優選升相結合的方式,不受行政職級限制。沒有行政職務的法官,也能晉升成為高級法官。六是探索建立了符合法官職業特點的職業保障制度。積極配合市職能部門,推動建立與法官單獨職務序列配套的薪酬制度。七是探索建立了法官日常考核機制。創新考核機制,制定了法官崗位考核管理辦法,明確入額後考核不合格的將退出法官員額,破除了一次入額、終身入額,能進不能出的難題。八是探索建立了高素質人才培養機制。制定高素質人才培養規劃,對改革後三類人員實行分類分層培訓,10月已完成對首批入額、由助理審判員晉升為審判員職務的436名法官的培訓,確保入額法官的能力素養符合審判需要。

推進人員分類管理改革,實行員額制管理,是一場動自己“奶酪”的硬仗。20xx年底全市法官佔在編人數的56%,按照33%的法官員額比例,將有730名法官不能入額,改革難度非常之大。我們頂住壓力,迎難而上,將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於改革始終。在推進人員分類管理改革過程中,全市三級法院領導與幹警談心累計3000餘人次,教育引導廣大幹警要從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局出發,正確認識人員分類管理改革,正確對待個人得失,積極支持改革,自覺為改革作貢獻,確保了人員分類管理改革的順利推進。

通過改革以及員額制的落實,長期以來存在的人員混崗、審判資源配置不合理、審判人員職務晉升不暢等問題正在得到解決。以法官為核心,以法官助理、書記員為輔助,以司法行政人員為保障的分類科學、結構合理、權責明晰、管理規範、保障有力,符合司法職業特點,具有上海法院特色的人員管理制度基本建成。其成效主要體現在:一是審判人員資源配置得到優化,審判一線實際力量得到增強。全市法院配置到司法一線的法官人數比改革前增加了1.4%,主要辦案部門的法官實有人數比改革前增加了7.6%。二是法官與輔助人員配置更加合理,輔助人員比例明顯增加。法官與審判輔助人員的比例從改革前的1∶0.75變為改革後的1∶1.5。法官助理的設置,使法官能有時間和精力更加專注於審判中心業務。三是法官隊伍結構得到優化,提升了法官隊伍的職業化、專業化水平。入額法官中45歲以下中青年骨幹比例提高4.1%,碩士以上學歷的比例提高4%,平均從事司法工作年限20xx年。

(三)聚焦國家戰略,圍繞上海工作大局推進改革。一是緊緊圍繞市委關於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戰略部署,高院出台了《服務保障上海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意見》,知識產權法院出台了《上海知識產權法院服務保障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意見》,進一步完善知識產權審判工作機制,加強知識產權司法保護。二是緊緊圍繞上海自貿區建設的需要,深入推進涉自貿區審判體制機制改革。20xx年11月5日成立了“浦東法院自貿區法庭”。為適應自貿區擴區後的司法需求,高院指導浦東法院制定了《深化上海自貿試驗區建設司法保障機制改革方案》,及時調整自貿區法庭收案範圍。最高法院知識產權審判庭在浦東法院建立了“自貿區知識產權司法保護調研聯繫點”。20xx年4月9日、27日,先後成立了“浦東法院自貿區知識產權法庭”和“上海海事法院自貿區法庭”。三是緊緊圍繞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和上海“四個中心”建設的需要,高院制定了《關於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司法服務和保障的實施意見》,海事法院制定了《關於強化海事司法職能服務保障國家戰略的工作意見》,為國家戰略和上海大局提供強有力的司法保障。

(四)完善人權司法保障制度,切實維護公民合法權益。完善人權司法保障制度是黨的xx屆三中全會提出的三項改革任務之一。我們嚴格公正司法,切實落實尊重和保障人權的憲法原則。一是認真實施落實修改後的《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嚴格貫徹罪刑法定原則,充分保護被告人獲得辯護的權利。目前,市一中院、二中院及9家基層法院已實現三年以上有期徒刑案件指定辯護全覆蓋。二是依法保障律師執業權利。高院制定了《關於依法保障律師執業權利的意見》,支持和保障律師依法執業,構建法官與律師的新型關係。三是健全防範冤假錯案機制。堅決貫徹罪刑法定、疑罪從無、非法證據排除、證人和鑑定人出庭作證等法律原則和規則。

(五)構建陽光司法機制,提升司法公信力。上海高院是最高法院確定的司法公開三大平台建設試點單位,我們以此為契機,按照韓正書記關於建設“陽光司法,透明法院”的要求,堅持“公開是原則、不公開是例外”的原則,以解決人民羣眾反映的“六難三案”等突出問題為重點,制定了《關於推進陽光司法、透明法院建設的意見》,積極構建開放、動態、透明、便民的陽光司法機制。在抓好三大公開平台建設的同時,自我加壓,敢於擔當,打造了“12368”訴訟服務平台、律師服務平台等具有上海法院特色的十大司法公開服務平台。20xx年1—9月,全市法院網絡庭審直播768場次;裁判文書上互聯網11.2萬餘份;“12368”訴訟服務平台提供各類服務33.4萬餘次;律師服務平台已有1268家上海律師事務所使用,占上海律師事務所總數的91%,累計提供服務量43萬餘次,日均1423次。

(六)探索跨行政區劃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法院改革。根據中央、全國人大會以及最高法院關於在北京、上海、廣州設立知識產權法院和在北京、上海建立跨行政區劃法院的重大改革部署,積極推動兩個法院的建立。20xx年12月28日正式掛牌成立了上海知識產權法院和跨行政區劃法院——上海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完成了組建任務。截至今年9月底,三中院共受理案件495件,審結249件;上海知識產權法院共受理案件1164件,審結393件。

(七)推進立案登記制改革,切實保障當事人訴權。今年5月1日全國全面實施立案登記制改革以來,我們結合上海實際,及時研究制定了《關於〈最高人民法院登記立案若干問題規定〉的實施細則》,對依法應該受理的案件,做到有案必立、有訴必理,保障當事人訴權。今年5—9月全市法院收案數為328494件,日均3128.5件,比去年同期上升13.52%。其中,當場立案324031件,日均3086件,當場立案率為98.64%。

(八)積極推進制度創新,為全國司改提供可複製、可推廣的制度借鑑。指出:“治理國家,制度是起根本性、全局性、長遠性作用的。”韓正書記指出:“司法體制改革不僅僅是要解決上海的問題,要始終把工作着力點放在為全國司法體制改革提供可複製、可推廣的制度上。”我們緊緊抓住制度創新這個根本,在推進改革的同時,研究制定了涉及司法體制改革的相關配套制度34項,不僅為全市司法體制改革提供了遵循,而且為全國司法體制改革提供了可複製、可推廣的制度借鑑。

(九)促進審判質效全面提升。今年1—9月,全市法院共受理各類案件46.52萬件,審結43.98萬件,同比分別上升13.3%和11.4%。全市法院審判質效良好,審限內結案率為99.18%,92.17%的案件經一審即服判息訴,經二審後的服判息訴率為98.8%。

三、需要破解的難題及下一步打算

(一)需要破解的難題

上海法院司法體制改革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但我們清醒地認識到,工作中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需要進一步解決。

一是案件大幅上升和改革任務繁重帶來的雙重壓力,需要在下一步推進改革過程中解決好案多人少矛盾,提升審判質效,體現改革的成效。案多人少是我們面臨的突出矛盾,尤其是今年1至9月,全市法院受理案件數較去年同比上升13.3%。案件大幅增加和改革任務繁重的雙重壓力,不僅會影響審判質效,甚至會影響到司法公正。因此我們既要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又要解決好案多人少突出矛盾,確保公正高效地辦理好每一起案件,通過審判質效的提升體現改革的成效。第一要堅定不移地推進人員分類管理改革,落實員額制管理,明確入額法官一律在審判一線辦案,讓有限的司法資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第二要進一步推進審判機制改革,通過推動繁簡分流改革,開展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改革,推進刑事案件速裁程序改革試點,探索庭審方式改革,完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改革等,提升審判質效。第三要進一步加強信息化建設,向科技要人力、要效率。第四要探索建立科學的人員編制適時增長和相匹配機制,保證審判人員的設置與日益繁重的審判任務相一致。

二是審判權、審判管理權和審判監督權之間的關係需要進一步理順,以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落實司法責任制。推進審判權力運行機制改革,落實司法責任制,取消了提請院、庭長審核把關,減少了審判委員會討論的案件數量等,審判權力運行機制中的“行政化”問題得以解決,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得以真正落實。但是,審判權的“獨立”行使不等於不要“監督”,“去行政化”不等於“去審判管理”,缺乏對審判權獨立行使的監督制約可能會帶來審判質效下滑,甚至會產生新的司法不公、司法腐敗等問題。因此,在深化司法體制改革中,一方面要堅持“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的原則,將司法責任制落到實處;另一方面要加強對審判權的管理和監督,建立和完善對審判權的法律監督、社會監督、輿論監督、內部監督機制,確保審判權依法獨立公正行使,促進司法公正。

三是部分法官的綜合素養還不能完全適應形勢和任務的需要,必須加快建立高素質法官隊伍的培養機制,為公正司法提供隊伍保障。黨和人民對公正司法的要求,需要法官具有相應的實踐經歷和社會閲歷,具有良好的法律專業素養和司法職業操守。司法改革後法官的權力更大,責任更大,對法官的素質要求將更高。但在現有的法官隊伍中,一些法官的素質及能力與其承擔的法律賦予的審判職責和日益繁重的審判任務還有一定差距。特別是入額法官中,有部分年輕助理審判員,從事司法經歷較短、辦案經驗不足,亟待提升。因此,加快健全高素質法官隊伍的培養機制,加強對法官的教育培訓和實踐鍛鍊,是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需要我們進一步健全和完善法官的選拔、遴選和交流機制,健全和完善以培養法官的政治素質、法律素質、專業素質、職業操守等為重點的法官教育培養機制,努力提升法官依法履職的能力和水平。

四是要高度關注改革推進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確保改革順利推進。韓正書記強調:“司法改革不是一般的改革,而是對司法體制機制的重大變革,改革的推進難度很大。上海法院已經紮實、穩妥地走出了第一步,但面臨的困難不能低估。”前一階段上海法院的改革雖然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但也有少數法院還存在認識不到位、推進不平衡等問題,而隨着改革的深入全面推進,還會出現一些新情況、新問題,改革的難度不會減弱。因此,我們一方面要堅定不移地推進司法體制改革,完成好中央交給我們的改革試點任務;另一方面要繼續加強思想政治工作,解決好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確保工作持續、隊伍穩定。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全市法院將認真學習貫徹全國司法體制改革試點工作推進會精神,按照中央、市委、最高法院關於全面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的部署,在市委的領導下,在市人大及其會的監督下,攻堅克難、迎難而上,全力推進司法體制改革工作。

一是堅持以提高司法公信力為根本尺度,深入推進司法體制改革。要堅持公正司法、嚴格司法,公正高效辦好每一起案件,以每起個案的公正來確保司法公正,切實守好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讓人民羣眾有更多司法改革的獲得感。

二是堅決完成好中央確定的上海司法改革五項試點任務,繼續當好全國司法改革的排頭兵。要在總結前期試點工作的基礎上,加大推進力度,完善工作機制,擴大改革成效,把中央交給上海的改革試點任務完成好。

三是緊緊圍繞上海工作大局推進改革,全力做好司法服務保障。要緊緊圍繞上海自貿區建設、“四個中心”建設和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等重大工作,進一步推進審判體制機制改革,加強知識產權審判、金融審判、海事審判,服務保障好上海經濟社會發展大局。

四是繼續抓好最高法院《四五改革綱要》的實施,確保改革整體推進。要抓好高院制定的《上海法院貫徹四五改革綱要實施意見》中的11類116項改革任務的推進,突出抓好立案登記制改革、行政案件集中管轄改革試點、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等重點改革項目,確保各項改革取得實效。

五是以改革為動力,促進審判任務的完成。堅持推進改革和抓好執法辦案緊密結合,一手抓改革的推進,一手抓執法辦案第一要務,以改革促進審判工作,以良好的審判質效體現改革成果。

六是堅持從嚴管理,打造過硬法院隊伍。按照關於“五個過硬”的要求,加強法院隊伍建設。繼續深入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和向鄒碧華同志學習的活動,嚴格落實《上海法官、檢察官從嚴管理六條規定》等司法廉政制度,教育幹警堅定理想信念,堅守法治信仰,遵循職業道德,恪守職業良知,公正為民司法。

標籤: 通用 改革 報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jingxuan/pk6xq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