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研報告 >

職業調研報告3篇

職業調研報告3篇

本文目錄職業調研報告職業教育中心辦學情況調研報告關於職業教育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

加快職業教育發展,是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促進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XX年4月,市政協科技教育委員會組織部分教育界委員和教育界專家,由公方泉副主席帶隊,對全市職業教育重點是中等職業教育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調研組先後聽取了市教育局和銅山縣教育局的情況介紹,實地考察了市二職中、機械中專、農機中專、醫藥中專和銅山縣職教中心等學校。從校園佈局到教學設施,從教學管理到後勤管理,從班子建設情況到教職工隊伍素質,委員和專家們在看與聽的過程中,聯繫實際進行思考與探討,發表了很好的見解。

職業調研報告3篇

調查結束後,委員和專家們進行了深入的座談分析。認為近幾年來,我市在職業教育方面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同飛速發展的經濟建設形勢,特別是同“兩個率先”目標的內在要求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職教方面存在的問題,不僅影響當前的經濟社會發展,而且對於今後形成人才智力優勢,確保經濟建設的高速發展造成潛在的危機,必須引起全市的高度重視,認真加以解決。針對存在的問題,委員們坦誠直言,獻計獻策,發表了很好的意見和建議。現將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我市職業教育工作的基本情況

改革開放以來,我市職業教育有了長足發展。目前,全市已擁有各級各類職校67所,其中應用型大學1所,獨立設置的高等職業技術學院3所,普通中專6所,成人中專18所,職業高中29所,技校10所,形成了在校生8.7萬人的規模。先後有7所學校成為國家級重點職校,15所學校成為省級重點職校,基本構成了以中等職業教育為主體,初、中、高等職業教育相銜接的職業教育體系框架。總體來看,我市職業教育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績,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職業教育招生量逐年回升。從XX年起,中等職業學校採取有效措施,有力拉動了職業學校的招生。近三年招生數分別為2萬人、2.4萬人、3.3萬人。去年的招生數同比增長38%。市經貿學校、財校、醫藥中專等中專校招生大幅度增長;市職教中心、銅山工業職中、睢寧職教中心、沛縣職教中心等職業高中招生超千人,受到省教育廳通報表揚和獎勵。

二是骨幹學校建設取得較大突破。新沂職教中心、睢寧職教中心成功創建省合格職教中心;賈汪職教中心正在積極組建之中;市職教中心、模特藝術學校新校區的規劃、徵地、設計、勘探等已基本完成,今年3月已正式動工興建;睢寧職教中心、徐州機電工程學校等大規模新建校舍,投入設備,擴大學校容量,增強辦學實力。大部分職業學校都在搶抓機遇,謀求發展。

三是教學工作得到進一步加強。理順了職教教研工作機構,加強了職教教研力量;組建了主要學科教研中心組,健全了全市職教教研網絡;加強了對教學工作尤其是實訓教學工作的檢查督導,召開全市職教教學工作會議,交流了經驗,明確了今後的目標。

四是畢業生就業工作成績顯著。全市職業學校加強了與用人單位的聯繫和溝通,鞏固和擴大了原有的就業市場;通過校企合作、南北聯合辦學等形式,積極開闢新的就業空間;去年舉辦用工招聘會12次,畢業生就業率95%以上,大部分學校畢業生供不應求;成立了“徐州市金藍領就業服務中心”。

五是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進一步溝通融合。一些條件較好的鄉鎮成教中心校掛上了縣職教中心分校或職教中心技能培訓站的牌子;紮紮實實推進“5112”教育富民工程,全市完成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培訓44萬人,其中教育系統轉移培訓21萬人;開展農村致富骨幹和科技帶頭人培訓14萬人;建立農村剩餘勞動力培訓轉移就業指導機構123個,農業信息服務網吧182個。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聯手發展,為提高勞動者隊伍素質,實現富民強市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二、當前制約我市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主要問題

委員們認為,雖然我市職業教育取得了顯著成績,但由於歷史、經濟、環境等方面的原因,特別是隨着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科技進步、產業結構調整和勞動力市場的變化,職業教育的一些矛盾問題日益凸現,職業教育仍然是教育事業中的薄弱環節,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思想認識不足,關心支持職業教育的社會氛圍尚未形成

由於傳統觀念的影響,社會上重視普通教育、學歷教育,輕視職業教育的情況較為普遍。甚至一些領導幹部、教育部門內部也存在着輕視職教的現象。讀普高、上重點、考名校,是家長、學生的努力方向和主要目標。升學率、大學聯考率、名牌大學入學率成為衡量普通國中、高中教育教學質量的主要標準。由於就學、擇業觀念滯後,加之宣傳引導不夠,導致社會上盲目追捧高學歷,普高過熱,造成普職比例明顯失調,個別縣(市)嚴重失調。部分農民思想中受“讀書無用論”的影響,對依靠科學技能勞動致富認識不足,認為在家種地打工照樣養家餬口。相對來講,職業教育在我市仍處於弱勢地位,尚沒有形成全社會理解支持職業教育發展的良好環境。

(二)管理體制不順,資源配置不合理

職業教育特別是中職教育,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發展起來的。條塊分割、職能交叉、封閉辦學、重複建設的問題比較突出。一是多頭分散管理。職業教育分屬教育部門、勞動部門、各行業部門領導;二是證書各發各部的。教育部門發學歷證書,勞動部門發職業資格證書或技術等級證書,不同行業又有各自的執業證,造成學生面對重複多頭考試。三是人才培養與就業分離。突出表現在“你辦你的學,我招我的工”,教育、勞動、人事部門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和聯繫。由於中職校分屬不同的系統和部門,還存在着分散重複辦學、資源配置不當,辦學效率低、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嚴重製約着我市職業教育的發展。比較典型的如機械中專和農機中專。兩校僅一牆之隔,所設專業相似。機械中專在財政沒有一分錢投入的情況下,依靠自力更生謀求發展,辦學規模不斷擴大,畢業生供不應求。而農機中專依賴財政撥款不思進取,舉步維艱,生存困難。因為兩校隸屬於不同行業,想整合調整教育資源卻難上加難。

(三)經費投入渠道不暢,辦學條件相對滯後

長期以來,市縣財政對教育的有限投入主要是在義務教育,用於職業教育微乎其微。由於我市普高過熱,不少職業學校為了吸引生源,擴大招生,只好降低收費標準,加之農村職中一部分學生交不足學費,使職業教育經費來源大大減少。另外,受生產經營狀況和其他因素的影響,行業和企業應承擔的聯合辦學經費沒有到位,學校自我完善、自我發展的造血功能不強,也無法對職業教育提供經費支持。經費短缺已經嚴重製約着職業教育的發展和辦學水平的提高。目前一些職業學校尤其是農村職業學校,教育教學設備老化,無力更新。經費拮据,辦學條件較差,也造成了現有師資人心不穩。另外,由於工科類職業教育投入較多,辦學難度較大,造成我市文科類職業教育比重偏大。

(四)高素質教師缺乏,教育教學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我市職業教育的師資大多數是從學校走向學校,缺乏企業生產經歷。由於涉及單位性質、編制等問題,學校急需的人才引不進來,一些不能適應職業教育工作的人又不能流動。職業教育師資培養、培訓、錄用、選拔完全沿用普通教育的政策,造成專業師資不足,質量不高,“雙師型”教師嚴重缺乏,影響了教學質量和效果。另外,一些職業學校辦學形式單一,教學內容方法陳舊,與經濟社會發展和勞動力市場需求脱節。個別學校質量意識不強,抓招生不遺餘力,抓教學敷衍了事,短期行為嚴重,也影響了職業教育的聲譽和社會認可度。職業教育內部管理和人事制度改革還有待於進一步深化。

(五)技工隊伍薄弱,勞動就業制度執行不嚴

目前,我市無論從各類各級人才擁有數量,還是勞動者受教育的整體水平都滯後於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據勞動部門提供的數,全市擁有技術工人30萬人,持有資格證書的18萬人,佔技術工人的60%,占城鎮職工工資的44%。但是高級工僅佔我市技術工人的4%,按省政府XX年高級工要佔到技術工人的20%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高級技工隊伍老化,技工匱乏,後繼乏人狀況十分突出,迫切需要企業在崗人員通過培訓提高水平。另外,我市就業准入證制度在實施執行中還存在差距,先培訓後上崗,轉崗必須經過培訓再上崗的制度尚沒有真正落實,企業招收新增勞動力,沒有很好地按照國家規定實行就業准入,而視自主用工為自由用工。這些都直接影響了職業教育發展和勞動力素質的提高。

三、加快我市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幾點建議

(一)加強宣傳引導,努力營造職業教育發展的社會氛圍

職業教育是與經濟發展聯繫最直接、最緊密的教育,是擔負着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各類具有專門技能人才的教育,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施“科教興市”戰略的教育,是拓寬就業渠道,促進勞動力就業和再就業的教育。小康大業,人才為本。要實現富民強市,全面建設寬裕型小康社會目標,要構建徐州都市圈,培育區域性人才高地,職業教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當前,要以貫徹落實三級職教會議精神為契機,深入學習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和《國務院關於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進一步統一對職業教育的認識。特別是從實踐“三個代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率先實現現代化要求的高度,提高各級領導幹部的認識,增強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緊迫感。要把職業教育放在全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全局考慮,認真制定職業教育發展規劃,並納入我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市政府應建立健全職業教育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定期研究解決職業教育改革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要大力營造職業教育發展的輿論氛圍,教育部門應主動與宣傳、新聞單位聯繫,共同合作,制定宣傳計劃,開闢相關專欄。注重宣傳職校畢業生就業有路、升學有望、致富有方、創業成才的典型事蹟,宣傳和表彰發展職業教育中湧現出來的先進單位和個人。要抓住當前我市高中入學高峯的機遇,對社會、家長和學生要進行正確的教育觀、人才觀、擇業觀的引導,特別是在每年會考、大學聯考前,深入做好宣傳引導工作,使他們全面瞭解職業教育,升學選擇更加準確務實。針對職業教育當前的弱勢地位,教育行政部門要給予更多的關心和支持,推動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協調健康發展。通過不斷增強職教的辦學實力,提高辦學質量,擴大社會影響,促使全社會關心支持職業教育的發展。

(二)積極調整佈局結構,優化職業教育資源配置

政府應強化統籌力度,從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的高度,對我市職業教育實施積極的佈局結構調整。一是加強領導,統一規劃。建議由市政府牽頭,成立職業教育佈局調整領導小組,在深入調查、科學論證的基礎上,研究制定佈局調整實施方案和分年度實施方案。二是分類指導,逐步實施。由於各類職校規模、質量、投入渠道、辦學效益差別很大,必須調動政府部門、行業和學校各方面的積極性,利用行政、市場、經濟多種手段,從實際出發,因校制宜,採取合併、重組、共建、聯辦、劃轉等形式進行積極的佈局調整。先易後難,通過對現有職校辦學條件進行評估,對那些規模偏小、資源貧乏、辦學艱難的學校應果斷進行調整,從根本上實行職教資源的優化組合。三是集中優勢,加強重點學校建設。佈局調整要堅持標準、質量、效益協調發展的原則,充分利用現有職教資源,走內涵發展的路子。對那些服務我市支柱產業、專業特色明顯、辦學效益顯著的重點職校要加大扶持力度。四是制定政策,明確責任。資產處理和人員分流是統籌職業教育資源中必須解決的難點問題。應明確政府、部門和行業的責任,在資產評估、人員核定的基礎上,制定有利於資產處理、人員分流的具體辦法,保證職業教育佈局結構調整的順利進行。

(三)拓寬經費籌措渠道,切實改善辦學條件

增加對職教經費投入的關鍵,在於全面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改革和完善職教經費投入體制。根據我市的實際,應進一步拓寬職業教育籌資渠道。第一,各級政府要加大對職業教育投入。按照市政府[XX]135號文中的要求,保證對職業教育的投入真正到位。第二,要積極運用金融、税收、社會捐助等手段支持職業教育的發展。市人民銀行應協調各專業銀行,每年安排一定規模的貼息和低息貸款。從XX年起,我省將連續3年每年安排8000萬元貼息貸款用於職業教育,建議市政府有關部門應積極爭取這部分貼息貸款。第三,學習借鑑外地經驗,籌建徐州市教育融資公司。把原來市政府管的教育資產經過嚴格評估後,由該公司代管,然後由公司面向銀行,幫助一些職業學校申請貸款。第四,進一步拓寬行業、企業扶持職業教育的途徑。除必要的經費資助、提供實習場所、專業技術人員兼職任教外,對原有產業、產品結構調整後,提前折舊、報廢和閒置的技術設備,可低價或無償轉讓給職業學校生產實習。第五,各類職業學校要充分發揮自身資源優勢和技術優勢,通過興辦特色產業,舉辦各種培訓,逐步增強辦學實力和造血功能,促進辦學條件改善。

(四)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進一步提高師資整體素質

針對我市職業教育師資力量不強,特別是專業技術教師少、弱、缺的情況,應採取多種措施,進一步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一是對非職業師範技術學院畢業和沒有生產經歷、經驗從事專業課教學的教師,應有計劃地安排到有關企業生產第一線進行一定期限的實習鍛鍊,提高其操作能力和動手能力。積極鼓勵教師參加各種專業等級培訓和技能鑑定,努力提高“雙師型”教師的比例。二是加強學科帶頭人的培養。改革職業學校教師職稱評審制度,研究制定適合職業教育特點的教師職稱評審條件和標準。從職業教育實際出發,科學確定文化課、專業課、實習課教師比例,努力建設一支專兼結合、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的職業教育師資隊伍。三是政府人事、勞動部門應建立企事業單位工程師、技師等能工巧匠的專業技術人才庫。根據各職業學校的專業課程設置,向學校提供人才信息。四是加快職業學校人事制度改革,研究制訂職業學校向社會招聘、錄用、選拔專門人才政策。打破單位性質、個人身份界限,向社會錄用、選拔適合於職業教學的專門人才。徐州醫藥中專以“人事代理”的方式,對專業教師採取聘任制,符合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方向,應總結推廣。

(五)加大骨幹職業學校扶持力度,不斷提升職業教育層次和水平

近年來,我市創建出一批面向市場,面向社會,專業特色突出,辦學成績顯著的骨幹職業學校,他們代表着我市職業教育發展的水平和方向。建議政府和有關部門,採取必要的政策措施,對這些骨幹職校給以重點扶持。對其在建校徵地、有關收費、銀行貸款、用人等方面給以適當傾斜,支持骨幹職業學校進一步做大做強做優。市機械中專,是我市也是淮海經濟區唯一一所機械製造中專,所辦專業符合我市支柱產業的特點,畢業生供不應求,學校發展前景看好。由於隸屬行業關係,多年來不僅沒有財政投入,而且銀行也不願貸款,嚴重製約了學校的發展。建議市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從大職教的全局出發,對學校今後發展進行定位並給以必要的扶持。要進一步推進骨幹職業學校和示範專業建設,積極開展示範型中等職校創建工作,不斷提升我市職業教育的層次和水平。

職業教育中心辦學情況調研報告職業調研報告(2) | 返回目錄

十月二十九日,我們組織了有關人員,到市職業教育中心,對該校近幾年辦學情況進行了深入調查研究。在察看了教學秩序、教師和學生管理秩序的基礎上,重點組織了全體領導幹部進行座談討論,詳細聽取了校級領導特別是中層領導的意見和建議。

一、學校辦學基本情況:

學校佔地120畝,建築面積3.5平方米,教職工225名,教師188名,34個教學班,1200名在校生。學校主要面向第三產業設置了計算機、服裝、烹飪、旅遊、財會、電子電工、汽車維修、商貿等8個專業。其中,計算機、服裝兩專業為青島市骨幹專業。

學校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以文化課教學為基礎,以專業課教學為中心,抓住專業技能訓練和對口高職升學兩個重點,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學生終生髮展奠基”的辦學指導思想,通過搭建立體化聯合辦學網絡,實現了“招生、培訓、實習、專業人才交流”一體化,為學生開闢了優質就業、高職升學、自主創業、出國研修四條成才渠道,合格畢業生就業率一直保持100%。

學校貫徹“科研興校”方針,承擔了國家“十五”規劃科研協作課題兩個,獨立承擔省級科研課題一個,有力地促進了教育教學質量的大幅度提高。高職對口升學工作一直走在青島市前列,XX年以來,向高等院校輸送學生2300多名,大學聯考達線率一直保持95%以上,有160多名考生達本科線,本科達線率和達線總數均列青島市百餘所學校之首, 大學聯考經驗在青島市推廣。

學校注重加強德育工作。樹立了德育為首的觀念和意識,德育工作制度完善,德育工作體系比較完備,德育工作隊伍建設措施得力,重視班主任隊伍的校本培訓,提高了班主任隊伍的工作能力和整體素質。學生思想道德教育開展得紮實有效,開展了“感恩教育、誠信教育、文明禮儀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形式多樣的德育系列活動。

學校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針對當前職業教育新形勢,勇於創新辦學思路,積極探索辦學新形式,採取工讀結合、高職套讀、校企聯合、校社聯合等多種辦學形式,使學歷教育和社會培訓達到有機結合,辦學路子越走越寬廣。

學校先後獲得山東省“教學工作先進單位”、青島市“教學示範學校”、“德育工作先進單位”、“文明單位標兵”等榮譽稱號。學校被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確定為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課題《學生學習素質的構成與培養研究》實驗基地。《中國職業技術教育》、《中國農村教育》、《中國教育報》、《中國青年報》、《中國國情教育》、《現代教育》、《職教論壇》等十多家報刊和新聞媒體都先後報道過學校辦學經驗。

二、學校今後發展方向

1、辦學規模:

在積極穩妥發展、保證生源質量的前提下,到XX年秋季開學,學生班額達到60個,在校學生數量達到3000人,今後根據我市生源情況逐年增加,5年時間在校學生數量達到3300人以上,在校教職工(在編)人數達到260人以上。

2、專業設置:

學校根據社會和經濟發展,不斷調整專業設置。自1992年以來,先後停辦了預備役、保安、法律文祕、美術、數控和電氣焊等專業,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幾個:一是就業前景逐漸暗淡,從業待遇低,用人市場縮少。二是專業與對口升學不能對接,滿足不了學生高層次就業需要。三是專業與市內其它學校重複,為避免不良競爭,主動停辦。鑑於上述原因,學校今後3-5年,主要面向第三產業開設和發展:計算機專業、服裝專業、烹飪專業、旅遊專業、財會專業、電子電工專業、汽車駕駛與維修專業、商貿專業,共八大專業。

服裝和烹飪專業是學校的“老號”專業。服裝專業是青島市骨幹專業,不僅辦得早,學校師資力量強,而且人才市場需求量也大,畢業生對口升學前景也好。從明年開始,招生力爭保持在4個班以上。烹飪專業不僅辦得早,且是全市唯一專業,畢業生就業、自主創業和歸併為餐旅專業後的對口升學前景都看好。從明年開始,力爭保持年招生2-3個班。

計算機專業是青島市骨幹專業,該專業辦得早,規模大,隨着社會和經濟發展,該專業的人才需求量會不斷加大,同時,對專業辦學質量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學校發展該專業的思路是:強化專業資源配備,擴大辦學規模,強化公用性;優化教學資源,設置相關子專業,強化專業性。力爭明年招生4個班,200人。XX年達到6個班。

旅遊專業是近幾年學校重點發展的一個專業。人才市場供不應求,對口升學前景好。從明年開始,力爭年招生保持3個班。

電子電工專業人才市場供不應求,對口升學前景好,學校教學設備和師資配備強,也是近幾年學校重點發展的專業之一。從明年開始,力爭年招生保持4個班。

汽車維修專業是學校近年和今後幾年重點發展的專業。去年以來,國家、政府、主管部門及學校投資780萬元,建設汽車實訓中心,對專業發展將會起到巨大拉動作用。從明年開始,力爭年招生保持4個班以上。

財會和商貿專業為適應市場需求,學校發展的思路確定為:緊緊依託計算機專業,最大限度發揮計算機專業優勢,結合兩個專業的特點,逐步實現兩專業與計算機專業的嫁接,向財會信息化和電子商貿專業過度。從明年開始,兩專業分別力爭保持年招生2—3個班。

3、硬件建設:

根據學校發展現狀,明年內部教學設施建設的主攻方向是汽修和計算機兩個專業。明年新學期開學,完成計算機更新換代。外部設施主攻方向是汽修專業,明年年內完成汽修專業實訓中心內部設施建設。XX年開始主要加強電子電工、旅遊等專業建設。力爭5年內有60%的專業內部設施達到青島市骨幹專業標準要求。

4、辦學體制:

繼續堅持自主辦學為主,廣開聯合辦學渠道,走多形式、多層次,上掛高等院校、科研機構,橫聯企業、行業的內涵發展的路子。採取工讀結合、高職套讀、校企聯合、校社聯合等形式,學歷教育、長短期社會就業培訓、農村勞動力培訓和出國研修培訓等多層次教育並重,引進先進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廣泛吸納社會資金、技術力量、調動各界積極性、增強辦學活力、盤活各類教育資源,積極推動學校規模發展,為學生終生髮展提供基礎保障。

5、基地建設:

學校實習基地建設堅持走內外並重,教練結合的發展路子。今年開始,着力建設校辦服裝廠,引進先進技術設備、技術力量,建成能容納100多名學生的半工半讀的校內實習基地。XX年吸納社會資金、設備和技術力量、管理人才,與學校共同辦起能容納150名學生實訓和年培訓800人次的“汽修專業實訓中心”。烹飪和旅遊專業,在充分利用學校賓館實習的同時,重點在青島鞏固和擴大實習基地,實現實習就業一體化。其他各專業逐步建立2—3個校內外實習基地。

6、隊伍建設:

幹部隊伍建設。按照市局總體要求,通過落實“六講三評”、定期考核考察和培訓、加強監督監察、加強後備幹部培養等措施,建立一支講政治、講正氣、講團結、講學習、講奉獻、講廉潔、特別懂管理、特別能戰鬥,結構合理、生機勃勃的幹部隊伍。

教師隊伍建設。師資力量構成,文化課教師、專業基礎課教師主要通過教體局給予調配,專業實踐老師根據學校課程設置,可聘用社會上的能工巧匠充實進來,師資隊伍建設,主要按照市局總體要求,通過落實“八比四評”、能力業績考評、定期培訓等措施,打造一支紀律和能力強、工作態度端正、作風硬、有奉獻精神、工作質量高、業績優秀、結構合理、後勁充足的教師隊伍。3-5年內,教師本科學歷達標率達到90%以上,高級職稱佔20%以上,“雙師型”教師佔50%,獲高、中級資格證專業教師達100%。積極鼓勵中青年教師報考研究生,爭取專任教師中的研究生比例逐年遞增。

7、管理水平:

教學管理。堅持科研引路,全面貫徹落實“面向全體,因材施教,分類、分層次教學”的教學管理理念,通過業績檔案管理和學分制管理,充分調動教師教和學生學的兩個積極性,繼續保持教學質量市內領先,對口高職升學青島市領先的優勢。就業教育與升學教育並重,就業教育要技能訓練與文化課、專業理論學習並重,升學教育也要把文化課、專業理論學習與技能訓練並重,為學生終生髮展奠基。

學生管理。全面貫徹落實“為學生終生髮展高度負責”的管理理念,從培養學生説話、動手、合作、互助、禮儀等基本素質能力入手,針對90後學生心理特點,廣泛開展德育活動,通過調動班主任積極性和發揮學生自我管理等方法,把學生管理水平提高到全市最高水平。

三、制約發展的幾個問題

(一)師資力量。目前學校上課教師137名,其中兼課幹部20名,兼課教師11名,因工作對外借調11名。教師人均周課時(含自習輔導)14.3節,按照學校發展規劃,明年數學、語文、英語教師各缺口5名以上,專業課教師缺口更大,實習指導教師奇缺。

(二)教學設備。目前計算機、服裝、烹飪等主打專業教學設備落後陳舊,嚴重影響教學和技能實訓,急需更新換代。圖書館與閲覽室的建設,需要不斷擴大電子閲讀的規模,提高閲覽信息化程度。

(三)教師評價。市局缺乏一整套科學的,行之有效的教學評價機制,制約和影響教師教學積極性的調動。前些年實施的對口大學聯考、技能競賽獎勵辦法,對調動教師積極性非常有效,由於獎勵不兑現,落實不到位,嚴重挫傷了教師的積極性。建議主管部門兑現前幾年的獎勵,修訂教學評價辦法、獎勵辦法。

(四)實訓經費。由於學生實習實訓經費來源無保障,嚴重影響技能教學質量。建議主管部門統一建立實習經費保障機制。

(五)專業設置。目前各職業學校專業設置仍存在重複現象,建議主管部門儘快統籌解決,消除學校間不良競爭。

四、實現發展幾項措施

(一)積極爭取政府支持,盤活社會各類資源,保障資金投入。

1、搶抓當前國務院和各級地方政府高度重視職業教育,社會、經濟發展急需大批專業人才這一職業教育發展的黃金機遇期,積極尋求國家職業教育專項資金對縣級職教中心建設和實訓基地建設的資金支持,爭引項目、加大投入,改善辦學條件。

2、積極探索多元投資機制。充分利用社會資金和市場機制,拓寬籌資渠道,加大資金投入力度。通過政府投入、企業合作、社會捐贈、校辦產業回報等形式,盤活資金來源,為學校未來的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為實現學校規劃目標提供資金支持和物質保障。

(二)適應市場需求,合理調整專業。

對現有專業進行深入調研分析,進行科學規劃調整,形成服裝、烹飪、計算機、旅遊、財會、電子電工、汽車維修、商貿等八大專業體系。按照骨幹專業評估標準,進一步規範建設和管理,使財會、電子電工等專業達到骨幹專業標準。充分發揮骨幹專業的示範和輻射作用,使學校各專業協調發展。

(三)強化隊伍建設,確保可持續發展。

1、按照教體局領導幹部“六講三評”標準要求,建設一支觀念先進、業務精湛、開拓進取、團結協作、務實高效、勤政廉潔的具備應用現代化管理技術和手段能力的幹部隊伍。

2、加快教師隊伍培養步伐,深化名師工程,要在較短時間內,培養出一大批政治堅定、作風端正、樂於奉獻、業務過硬、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加強“雙師型”教師建設,鼓勵專業教師向“雙師型”教師發展。建立專業課教師定期參加生產實踐培訓制度,提高教師跨學科、跨專業與其他教師合作的能力、提高教專業水平和實踐能力。繼續實行骨幹教師培養選拔制度,培養學科帶頭人,建立自己的名牌教師隊伍。

(四)優化管理機制,完善管理制度,向管理要質量。

1、繼續完善校長負責制,切實發揮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和保障監督作用,加強制度建設,充分發揮教代會的民主管理、民主監督職能;成立家長委員會,調動家長參與學校民主管理的積極性,為學校的發展獻計獻策。

2、推進人事制度改革,完善中層領導競聘上崗制和教職工崗位聘任制。

3、建立和修訂各類管理制度,完善考評和獎勵制度。獎勵政策向班主任、教育教學一線教師、向創造性工作和有突出貢獻的人員傾斜。

4、提高領導幹部、教職員工現代化、信息化管理的程度和水平,促進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的提高。

(五)深化辦學體制和模式改革,增強辦學活力。

積極探索校校聯合、工學結合、校企聯合的辦學機制,從制度上探索職業教育企業化管理理念,探索開放辦學運行機制,實現校內外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擴大聯合辦學的輻射面,提高聯合辦學的層次,在充分挖掘本地優質生源的同時,加強與西部、西北乃至全國各地的聯繫,擴大招生規模,開展師資交流。到XX年與5所以上高校聯合辦學,使骨幹專業的聯辦率達到100%,非骨幹專業聯辦率達到70%以上。

關於職業教育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職業調研報告(3) | 返回目錄

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是推進新型工業化的迫切需要,是構建和諧社會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途徑。我市職業教育的發展經歷了上世紀90年代的輝煌和前幾年的低谷後,又迎來了一個發展的好機遇。能否把握這個機遇,把我市職業教育做強、做優,做出株洲教育品牌,更好地服務於經濟社會事業,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們必須認真研究的問題。為此,XX年3月中上旬,我們組織部分教育界委員和教育界專家,對全市職業教育重點特別是城區職業教育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調研組先後考察了4所高職學院和城區7所中職學校(其中技工學校3所,民辦職校2所)和個相關的政府職能部門,召開了4次部分職業院校領導、教師代表和1次相關部門負責人蔘加的專題座談會,向全市34所職業院校發放了調查表,就辦學思想、辦學條件、辦學質量以及目前存在的問題等內容,進行了較為全面的調查。調查後,委員和專家們進行了深入的座談分析。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市職業教育發展現狀

我市職業教育起步早,歷史長。早在上世紀50年代開始就十分重視職業學校的建設和發展。職業教育一度成為我市教育事業的一大亮點。近幾年,我市全面實施“科教興市”戰略,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把發展職業教育作為振興株洲經濟的戰略措施,職業教育規模不斷擴大,體系不斷完善,服務經濟社會能力不斷增強,優勢比較明顯,為改革和發展職業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一)職業教育層次多,類型豐富,辦學形式多樣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十五”期間,經過幾次資源整合,初步形成了高職與中職協調發展、公辦與民辦共同發展、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並舉的職業教育發展新格局。一是完善了層次結構。全市現有各級各類職業院校42所,其中高職學院4所,中職學校38所。特別是本世紀初高職院校的發展填補了我市培養高級技能型實用人才的空白。目前我市高職院校數量僅次於長沙,排名全省第二。二是形成了多元辦學格局。從區域來看,目前高等職業院校集中分佈在市區,中等職業學校市區和縣(市)各19所。從辦學主體來看,教育行政部門主辦中等職業學校7所,勞動部門主辦1所,其他行業主辦5所,另25所為社會力量舉辦,社會力量舉辦中等職業學校雖然規模小但學校數量佔中職學校總數的65.8%。(見表一)三是辦學形式多樣化。為滿足社會對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各職業院校在舉辦學歷教育的同時,面向下崗職工和城市再就業人員,面向“三農”,服務於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轉移,積極開展了函授教育、網絡教育和職業培訓等多種形式的非學歷教育。目前全市設在職業院校內的國家和省級高級技能型人才培訓基地就有10家,國家農民工培訓示範基地1個。近兩年培訓企業職工、農村剩餘勞動力達10萬人次。與此同時,各職業教育積極開展校企合作,實行訂單培養。如湖南鐵道職院、湖南鐵路科技職院、市職院、市技術學院等分別與時代集團、株洲汽齒有限公司、三一重工等企業簽訂了合作辦學協議。湖南化工職院、湖南鐵路科技職院等院校還積極與國外如日本、印度niit等企業合作。市中職學校積極探索“工學結合”辦學模式,學生在學校學習文化和專業基礎課、在企業一線學習操作技能,學習期間學生還可獲得企業報酬,免費入學,減輕了貧困學生家庭學習負擔,目前該模式被教育部列為全國100個“工學結合”試點單位之一。

(二)職業教育發展有規模,有特色,有品牌

一是職業教育事業發展規模不斷擴大。招生人數連年攀升。XX年高等職業教育招生人數11907人,較上世紀末增加8500人;在校生達2.8萬人,增加2.1萬人。中等職業教育招生人數27067人,增加1.1萬人,在校生5.1萬人,增加0.4萬人。在校生規模在3000人以上的學校有5所。高等職業學院由“xx”期間的1所發展到4所,在校生8000人以上的高職學院2所。

二是形成了一批品牌學校、品牌專業。我市職業教育是伴隨着株洲工業新城發展壯大起來了。多年的辦學歷史已形成了自己的的品牌,在全省乃至全國都有一定知名度和影響。有着“職業教育排頭兵”之稱的湖南鐵道職院、“鐵路‘黃埔軍校’”美譽的湖南鐵路科技職院和“現代技工的搖籃”的株洲技術學院被媒體譽為“株洲職業教育的三雜奇葩”。XX年,湖南鐵道職院又以雄厚的實力評為“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全國首批28所立項建設院校之一(湖南省僅2所)。湖南化工職院的化工類專業、湖南省工業高級技工學校的數控技術應用專業和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焊接專業、湖南省商業技術學院的烹飪專業等成為湖南省特色專業,培養的畢業生供不應求。目前,全市共有“國家級示範性高職院校”1所,國家級重點中專5所,國家級重點技工學校5所,農村示範性職業技術學校5所,圍繞支柱產業建設成了一批涵蓋機械、機電、化工、信息技術、商貿等領域的骨幹特色專業。

(三)職業教育直接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大

株洲由7000人的小鎮崛起成78萬人的現代化工業城市,職業教育揮寫了濃重的一筆,全市各級各類企業活躍的一批骨幹大部分來自我市職業院校。近幾年,各職業院校堅持“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思想,致力於深化改革,克服困難改善辦學條件,創新辦學模式,積極探索“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努力提高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實用性。近三年,每年都有一萬多名職業院校畢業生走向社會,進入生產、管理一線。據統計,目前各職業院校畢業生就業率都在95%以上,對口就業率達到83%。(見表二)一些緊缺技能型人才如飯店服務類、化工類、機加工類專業供不應求,學生在畢業期間就可拿到800—1000元實習工資。特別是目前我市職業院校的學生96%來自農村,職業教育在培養培訓新農民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不少畢業生回鄉後自主創業,成為了當地的專業户、科技示範户和民營經濟的帶頭人,有的成為了村幹部,優化了基層幹部隊伍的結構,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發揮了積極作用。還有部分畢業生到沿海地區就業,不僅促進了剩餘勞動力轉移,有的幾年後帶回了新工藝、新技術,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職業教育正成為我市“不冒煙的工廠”,在新型工業化進程、構建和諧社會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

關於我市職業教育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

三、當前制約我市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主要問題

我市職業教育發展有優勢,有特色,有潛力,但發展水平不平衡,發展條件受到限制,特別是與飛速發展的經濟建設形勢還有一定差距。這些問題不解決不僅影響到職業教育優勢的進一步發揮,而且影響當前經濟社會的發展,並對今後形成人才智力優勢和經濟建設的跨越發展造成潛在危機。

(一)資源分散影響發展職業教育合力的形成

目前職業教育行業、企業和部門共同辦學的多元格局雖然有利於發揮社會各界發展職業教育的積極性,但由於缺乏統一協調機制,存在多頭管理、條塊分割、職能交叉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教育效益的發揮。一是職業教育培訓經費分屬勞動、農業、扶貧辦等部門,資源利用效率比較低。二是職業院校分屬不同部門管理,各自為政,專業設置重複,招生惡性競爭,建設重複浪費,沒形成職業教育發展合力。三是缺乏政府、學校、行業、企業聯動機制,校企信息缺乏有效溝通機制,校企合作推動難度較大。四是民辦職業教育數量多,質量差,亟需調整。

(二)經費投入不足制約職業教育可持續發展

由於經費來源渠道單一,辦學經費捉襟見肘,大部分學校設備陳舊落後,難以滿足現代實用技能型人才培養的需要。一是政府投入嚴重不足。目前政府投入的主要是學校教職工人頭經費,學校主要依靠收取學雜費維持運轉。據統計,近三年我市高職院校和中職學校的學雜費收入分別佔到總收入的72%和59%(見表三、四),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學校可持續發展,同時加重了學生家庭負擔,部分貧困學生無法接受職業教育。大部分學校為了加強基礎能力建設,負債運行。目前全市職業院校負債總額2.7億元(不含湖南鐵路科技職院、湖南化工職院和市技師學院搬遷費用),其中中職學校負債4910萬元,高職院校負債2.2億元。二是經費政策落實不到位。《國務院關於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規定“企業按照職工工資總額的1.5%--2.5%用於職業教育培訓”和“城市教育費附加的30%用於職業教育發展”的政策沒有落實。三是人頭經費和生均經費沒有很好落實。目前財政投入學校的人頭經費也沒按編制撥足,學校利用缺編指標外聘的企業高級技術人員工資無法解決,直接影響到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四是獲取經費渠道單一,學校貸款困難,造血功能不強。

(三)技工隊伍薄弱,勞動准入制執行不嚴

目前,我市無論從各類各級人才擁有數量,還是勞動者受教育的整體水平都滯後於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據勞動部門提供的數,目前全市共有中級以上技工98997人,佔工人總人數的37.42%,還不到工人總數的一半。在高級技能人員中,高級工18390人,佔工人總人數的6.95%;技師1850人,佔工人總人數的0.69%;高級技師157人,佔工人總人數的0.06%。技工人才嚴重匱乏。另一方面,由於就業准入制度執行存在差距,先培訓後上崗,轉崗必須經過培訓再上崗的制度尚未真正落實,一些企業大量使用廉價勞動力,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職業院校畢業生當地就業,影響勞動者素質的提高。

三、加快我市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對策和建議

當前,黨和國家高度重視職業教育發展,作出了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我市要搶抓機遇,進一步發揮職業教育優勢,做強做優,鑄造職業教育名牌,為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人才資源。

(一)樹立大教育觀,促進職業教育大發展

職業教育是我國國民教育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是教育的“兩翼”,只有兩翼齊飛,教育才能真正發展。目前我市正面臨中部崛起和長株潭一體化發展的大好機遇,市委、市政府提出實施“四大戰略”,提出到XX年要把株洲建成100平方公里、100萬人口的特大城市目標。現代化大工業城市的建設,離不開大量人力資源的支撐,離不開職業教育的大發展。打造特大城市,提高經濟綜合競爭實力,必須加快職業教育發展步伐。各級政府部門必須樹立大教育觀,徹底摒棄重普教輕職教的觀念,對職業教育要特別的關心和特別的支持。一是要確保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招生規模大體相當”,切實推進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協調發展。二是加大對貧困學生的資助,並適當降低中職生的學費標準。目前就讀職業院校的學生大多數來自農村和城市中下層下階層,大部分學生家庭比較貧困。降低學費標準,保證與普高學生學費標準大體相當,可以保證更多學子的有機會進入職業學校學技能、學技術。

(二)發揮政府主導作用,統籌職業教育資源

職業教育提供的教育服務是一種“準公共產品”。這種屬性決定了職業教育必須由政府和市場共同調節。市場調節保證職業教育的效率,政府調控確保證職業教育的公平。做強做優株洲職業教育,打造職業教育品牌,政府要充分發揮統籌協調作用。

1、統籌職業教育管理,完善職業教育管理體制。職業教育是一項牽涉到多部門、各行業乃至全社會的系統工程,要實現職業教育的協調發展,避免條塊分割、各自為政,必須建立由政府牽頭,教育、發改、財政、人事、勞動、農業、扶貧等部門組成的職業教育工作聯席會議制度或職業教育協會,定期研究和解決職業教育改革發展中的重大問題,統籌協調職業教育工作。

2、統籌職教經費管理,夯實職業教育發展基礎。目前,一方面職業教育投入嚴重不足,另一方面可用於職業教育發展的經費分散。要集中有限的經費用在職業教育發展的刀刃上。一是統籌管理各部門職業教育與培訓經費,如由職業教育領導小組統籌扶貧資金、“陽光工程”專項資金、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專項經費、農村科學技術開發和技術推廣經費以及勞動社會保障部門用於下崗職工再就業與轉崗等培訓經費。建議將這類培訓任務交職業院校完成,其費用由相應部門撥給院校,確保職業培訓的資金用於職業教育發展。二是統籌管理職業專項經費。建議政府從XX起每年預算內安排900萬專項經費,分別用於實習基地、重點專業和師資培訓。三統籌落實政策經費。落實好人頭經費和生均經費。落實好《國務院關於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關於“城市教育費附加安排用於職業教育的比例,一般地區不低於20%已經普及義務教育的地區不低於30%”,任何部門不得擠佔;落實好和“一般企業按照職工工資總額的1.5%足額提取教育培訓經費,從業人員技術要求高、培訓任務重、經濟效益較好的企業,可按2.5%提取”的規定,足額提取教育培訓經費,用於職業教育培訓。四是率先制定出台我市承擔職業院校學生實習實訓任務企業減免税收的優惠政策,調動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積極性。五是保證職業教育發展配套經費。“xx”期間,國家和省將實施職業教育重點項目建設計劃。國家啟動1000所示範性中等職業學校、100所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和1000所縣級職教中心建設工程。湖南省也將投入2.5億資金建設30所省級示範性中等職業學校,10所省級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40個縣級職教中心和20個省級重點實習基地。我市要圍繞支柱產業,重點扶持一批辦學理念先進、產學結合緊密、特色鮮明、就業率高的職業院校和專業,並爭取中央和省級財政支持,建設一批示範性職業院校、重點專業和資源共享的一流實訓基地,提高職業院校辦學水平和質量,打造株洲職業教育名牌。此外,市財政還應按照各校應有教師編制,將人頭經費足額撥付到校,支持職業院校聘請“雙師型”教師。

3、統籌專業建設,實施品牌發展戰略。專業是職業教育的靈魂。名牌學校需要名牌專業支持。名牌學校和名牌專業是職業教育兩張重要名片。政府要加強管理,調控職業院校專業建設。一是實行專業准入制,對學校專業設置嚴格審批,把好專業入口關。二是定期對專業建設進行督導評估,對專業條件差,招生人數少,就業率低的專業進行限期整頓或者停止招生資格,把好專業發展關。三是對骨幹專業進行資金扶持,支持專業實訓基地和師資隊伍建設,做強做大一批市級乃至省級和國家級精品專業,把好重點專業建設關。

4、統籌需求信息,搭建校企合作橋樑

調研發現,無論職業院校還是企業,普遍反映缺乏校企雙方供求信息的有效溝通渠道和機制。一方面職業院校和企業要改變現狀,不能等靠要,應主動上門溝通聯繫。另一方面政府主管部門要做“媒人”,通過成立校企聯誼會、建立校企供求信息網等形式,定期組織活動,發佈供求信息,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5、建立健全職業教育督導評估機制,促進職業教育健康發展。一是建議把職業教育發展目標列入各級政府的責任目標,作為考核各級政府主要負責人政績的一項重要內容,把督政與督學結合起來,推動《國務院關於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和《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教育的決定》在各地的貫徹落實。二是實行職業院校辦學水平評估制度。建立以就業為核心的職業教育評價體系,將學生思想和職業道德素質、職業技能、就業率、就業質量、可持續就業能力、心理和身體素質作為評價學校的核心指標,以是否能有效滿足學生就業需求來評價學校辦學定位、人才培養模式、專業設置、教師隊伍、辦學條件、教學方法和學校管理制度。客觀公正地定期公佈評價結果,公開學校指導思想、就業率、就業質量、課程設置、師資水平、辦學條件和教學方法等方面的情況,弓導社會合理選擇就讀學校。三是全面評估民辦職業教育。民辦職業教育是國中畢業生高峯期的產物,為滿足應屆國中畢業生求學的要求發揮了作用,但大多數民辦職校沒有校園,缺乏師資,教育質量難以保證,發展前途徑堪憂。因此,調整民辦職業教育勢在必行。一方面應嚴格控制民辦職業教育申辦資格,鼓勵和支持辦學思想端正、辦學條件和教學質量好的學校發展,另一方面對現有民辦職業進行一次全面評估,凡不具備發展條件要停辦,或與公辦職業院校合併,以確保職業教育辦學質量。

(三)深化勞動人事制度改革,營造有利於職業教育發展的社會環境

努力促使職業教育的發展與勞動人事制度的改革協調並進。一是建立和完善職業教育教師人事改革制度。在確定和支持1—3家職業院校和企業作為市級職業教育師資培訓基地,完善職業教育教師繼續教育制度的同時,加快制定和完善職業教育兼職教師聘用政策,建立綠色通道,支持職業院校面向社會聘用工程技術人員,高技能人才擔任專業課教師或實習指導教師,加快“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打造職業教育好職業教育的“航空母艦”。二是改變勞動用工、人才選拔中片面追求學歷面輕視技能的做法,嚴格實行就業准入制和職業資格證書制,有關部門加大監察力度,建議人大、政協對此加強監督檢查。三是要形成有利於職業教育發展的社會激勵機制。提高一線技術工人的工資福利待遇,是扭轉追求高學歷、鄙夷職業技術的社會觀念、價值取向的根本性措施。勞動保障部門要提高新聘中職、高職生的月薪指導價位,吸引更多的職業院校畢業生服務本地企業。建立獎勵制度,對突出成績的優秀工人、高技能人才給以獎勵。在勞動工資、獎勵等制度政策上提高技術技能型人才的社會地位。四是加大宣傳國義,大力宣傳技術工人在經濟建設中的突出貢獻,大力宣傳職業教育畢業生走上工作崗位後愛崗敬業、傾情奉獻和不斷進取的人和事,形成有利於職業教育發展和職教人才成長的社會輿論。

(四)深化辦學體制改革,增強職業院校活力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走改革發展之路,創新職業教育辦學體制和機制,是職業教育獲得發展和新生的根本出路。改革辦學機制,促進多元辦學,也是職業教育拓寬融資渠道、改善辦學條件、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

一是創新辦學體制,促進職業教育多元化。要選擇試點單位,積極推進公辦職業學校的辦學體制和運行機制改革。鼓勵公辦職業學校引進民辦運行機制,探索與企事業單位、其他教育機構、社會團體及個人合作,形成多元的辦學格局。允許職業院校在校內在或職業院校在社會企業內合辦合作創辦工廠、車間,完善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建設。職業院校獨立或與社會企業聯合創辦的工車、車間享受徵地、税收等方面的優惠政策。

二是創新辦學模式,走集團化、地方化之路,打造株洲職業教育“聯合艦隊”。隨着高中階段教育生源高峯期過去,職業院校在適度控制規模、做強做精的同時,可以通過聯合辦學、組建集團等形式,互補資源,擴大辦學規模,避免重複建設,增強市場競爭能力。一方面,可以通過政府支持、學校自願等方式,打破部門、行業、地域界限,採取高職與中職、公辦與民辦、市區與縣市、學校與企業等多種聯合辦學形式,優化資源配置,實現招生、就業、師資、實訓基地等資源共享,另一方面以辦學特色鮮明的示範性學校為龍頭,以專業為紐帶,組建學校、行業、企業共同參與的職業教育集團。

三是推進校企合作,豐富職業教育辦學模式。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是職業教育的“兩條腿”。職業院校要改變“一條腿長一條腿短”的辦學局面,堅持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並舉,職前和職後教育相結合,打破原來單一的學歷教育模式。要以經濟社會需求為準則,開展形式多樣、長短結合的職業教育,不拘一格培養人才。要實行開放式辦學,進一步推進校企合作和“訂單式”的人才培養模式,穩步推進工學結合、工學交替等開放式培養人才的新模式。職業教育只有深化內部體制改革,創新機制,才能謀求更大的發展。

標籤: 調研 職業 報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yan/wwq6d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