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研報告 >

關於全市農村五大產業鏈建設情況的調研報告

關於全市農村五大產業鏈建設情況的調研報告

關於全市農村五大產業鏈建設情況的 調研報告 濟寧市農業產業化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李長江 為全面系統掌握農村五大產業鏈建設情況,深入分析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研究探索進一步加快發展的對策措施,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根據市領導要求,市農業產業化辦公室組織市直有關部門和縣市區,自10月中旬至10月底歷時20天,採取全面調查與重點調查相結合的方式,通過聽彙報、召開座談分析會、解剖典型、走訪企業和農户等形式,進行了專題調查。現將調查情況綜合分析報告如下: 一、建設情況與成效 (一)基本情況 調查情況表明,去年以來,全市各級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於培育壯大五大產業體系加快推進農業產業經營的重大決策部署,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產品競爭力增強目標,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農業產業化經營為重點,明確主攻方向,把握關鍵環節,狠抓措施落實,全市以畜禽、林果、瓜菜、優質專用糧棉油和農村勞務經濟為主的農村五大產業鏈建設穩步發展,結構調整深入推進,區域主導產業快速發展,生產基地規模不斷膨脹,龍頭企業帶動能力逐步增強,目前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聯農户的農業和農村經濟產業化發展的框架格局初步形成。綜合調查的情況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畜禽產業穩健發展。抓住畜產品價格攀升機遇,克服高致病性禽流感影響,以優化畜禽飼養結構、擴大規模養殖為重點,走小規模大羣體與發展畜牧養殖大户、養殖場區並重之路,進一步加快畜牧產業發展。以兗州綠源、嘉隆公司,梁山農家樂、科龍公司、臻嘉公司和濟寧維維集團、鄒城呱呱鴨等為龍頭,以規模養鴨、養雞、養豬、肉牛和奶牛養殖場户為基地的畜禽養殖加工產業鏈,不斷延伸。畜禽養殖小區達到1260餘處,養殖專業户8.1萬户;年出欄千頭的肉牛基地、存欄500頭的奶牛基地、年出欄千頭的優質生豬養殖場分別達到39處、25處和250處;年出欄萬隻的肉鴨、出欄2萬隻的肉雞養殖場和年存欄千隻的蛋鴨大户、存欄千隻的蛋雞大户分別達到860處、751 處和6145户、3750户。1-9月份,全市牛、羊、生豬、家禽出欄量分別達到19.3萬頭、384.2萬隻、407.7萬頭和7470.6萬隻,同比增長分別為0.3%、-4%、-1.8%和8.2%;奶牛存欄量達到1.7萬頭,增長3%;肉、蛋、奶產量分別達到47.2萬噸、31.1萬噸、和35.2萬噸,同比增長分別為1%、3.1%、57% 。 漁業產業呈現出快速發展勢頭。以微山漁湖產品綜合加工場、市內外名優產品市場為龍頭,以湖區、庫區、塌陷區規模養殖和養殖户為基地,抓住水豐質優、水產品價格居高的機遇,堅持以優化結構、擴大養殖面積為重點,加快漁業發展。1-9月份,全市養殖面積達到63萬畝,同比增加10萬畝;水產品產量達到15萬噸,同比增長10%;百畝以上規模養殖基地達到539處,養殖面積23.8萬畝。 2、林果產業亮點頻呈。各級以實施林業重點工程為抓手,加快林果產業發展步伐,特別是苗木花卉、速生林、幹雜果和小水果經濟林、林下綜合種養等已成為新一輪農業結構調整的亮點。以任城李苗木市場、楊橋和吉洋花卉公司、濟寧農業高新技術示範園、兗州太陽紙業、任城蘭氏木業等龍頭企業為主,以苗木花卉、速生豐產林、幹雜果和小水果基地為依託,林果產業鏈不斷延伸。今年完成造林56萬畝,同比增加11萬畝。其中新發展經濟林15萬畝,速生豐產用材林41萬畝,苗木花卉15.3萬畝。目前,全市已形成以任城、兗州為主的全市23多萬畝苗木花卉基地,其中200畝以上規模基地277處,面積8萬畝;以兗州、汶上、泗水、梁山、嘉祥為主的100萬畝速生豐產林基地,以鄒城、泗水、曲阜為主的90萬畝經濟林和17.3萬畝幹雜果基地。 3、瓜菜和優質專用糧棉油產業結構調優。全市各級把以瓜菜和優質專用糧棉油為主的高效農業,作為種植業結構調整的突出重點,品種品質結構不斷優化,基地規模膨脹,優勢特色凸顯。今年全市糧食作物中優質專用小麥、優質專用玉米麪積分別達到250萬畝、100萬畝,分別佔總面積的68%、35%。以瓜菜、棉花、花生為主的經濟作物面積達到645.1萬畝,比上年增加32.3萬畝。其中瓜菜面積381.2萬畝,比上年增加33.2 萬畝;棉花面積154.4 萬畝,增加5.1萬畝; 花生面積93.0 萬畝,減少4萬畝。全市種植業結構層次進一步提升,糧經種植比由上年的58:42調整到今年的55:45,特別是以保護地蔬菜、大蒜、圓葱、西瓜為主的無公害綠色瓜菜、以甜葉菊、中藥材、蘆筍、食用菌為主的特色產業快速發展,優勢區域特色產業規模基地不斷膨脹,帶狀經濟特徵凸顯。全市以金鄉大蒜和魚台陳集圓葱專業批發市場、任城華仙集團、鄒城華源公司、曲阜聖地藥業及以菱花、雪花味精和華龍、正龍、華豐方便麪生產企業等為龍頭,帶動形成了以金鄉、魚台為主的90萬畝大蒜和25萬畝圓葱種植基地,以泗水鎮、楊柳為中心的10萬畝優質西瓜基地,以鄒城、泗水為中心的11萬畝土豆基地,以任城南張為中心的3萬畝甜葉菊基地,以魚台王魯、鄒城平陽寺為中心的130萬平方米的食用菌種植基地,以任城喻屯、金鄉胡集、嘉祥金屯為中心的5萬畝甜瓜基地,以曲阜、泗水為中心的6萬畝中藥材和以微山、梁山為主的5萬畝蘆筍種植基地,以兗州、汶上、梁山為主的250萬畝優質專用小麥和100萬畝優質玉米基地。 4、農村勞務產業發展勢頭強勁。全市以“百萬農民大轉移”為目標,以組織實施農村勞動力“東接西送、南上北下、技能培訓”三大工程為重點,以健全服務網絡、強化培訓為手段,加快勞務輸出基地建設,進一步加快農村勞動力跨區域就業步伐,形成了泗水、梁山、汶上等一批境內外勞務輸出基地。截至9月底,全市轉移到二三產業的農村勞動力達到144.6萬人,比上年底新增24.6萬人,佔農村勞動力的43%。其中就近就地轉移74.7萬人,同比增加13.5萬人;縣外輸出69.9萬人,增加11.1萬人,年創勞務收入42億元;境外輸出1821人,增加231人,年創勞務收入近億元。 5、農業龍頭企業建設取得新的進展。為延伸做強農業產業鏈條,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近年來,全市各級從引導企業加快科技和體制創新、加快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完善利益分配機制、進行貸款貼息等方面進行扶持

關於全市農村五大產業鏈建設情況的調研報告

,農業龍頭企業建設取得新的進展。目前,全市農產品加工流通龍頭企業發展到810家,年銷售收入190多億元。規模以上龍頭企業達到220餘家,其中年銷售收入5000萬元以上的52家,億元以上的32家;帶動和輻射種植基地320萬畝,養殖基地4500萬頭只,帶動農户76萬户,全市已有40%的農產品生產基地和44%的農户納入產業化經營。 (二)初步成效 調查結果表明,近兩年來的農村五大產業鏈建設的大力度推進和實施,已取得明顯的初步成效。 一是促進了農民羣眾思想觀念的轉變。五大產業鏈建設過程中,通過各級大力度的宣傳發動、典型示範引導、組織外出參觀學習等多種形式,使廣大農民羣眾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發生了深刻變化,農民羣眾的市場意識、競爭意識、風險意識都有了明顯增強,對通過結構調整和產業化經營增收致富的慾望非常強烈,許多農民主動接受調整、積極參與調整。 二是加快了農村工作方式的創新。五大產業鏈建設是新時期農村工作方式的重大創新,特別是通過建立“硬約束、嚴考核、重激勵”責任落實機制,使各級對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由過去的行政命令式的一般性號召逐步轉向目標明確、責任落實,更具約束力和可操作性。同時,對各級幹部的執政理念和服務方式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對落實科學發展觀、抓好第一要務、解決“三農”問題、促進農民增收找到了現實路徑。 三是推進了農業產業化經營。五大產業鏈建設過程是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不斷提升的過程。產業鏈建設發展過程中,農業龍頭企業的發展壯大、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不斷調整優化、農產品生產基地的培植髮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發育,都使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逐步向現代化、市場化、產業化方向邁進,客觀上促進了農業產業化水平的提升。目前,我市畜禽、林果、瓜菜、優質專用糧棉油和勞務經濟五大主導產業,對龍頭企業和市場的依賴程度越來越大,產業化發展的趨勢日漸凸顯。 四是加快了特色主導產業基地的發展和規模膨脹。五大產業鏈建設對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既要要求有穩定可靠的原料基地來源,又要滿足標準化、批量化需求,從而推動和加快了農產品特色主導產業基地的發展和膨脹。近兩年來,全市農業結構調整步伐明顯加快,優勢農產品和特色農產品基地不斷髮展壯大,是農村產業鏈建設推進的必然結果。目前,我市畜禽產業鏈中的規模化養殖場區建設和養殖大户培植特別是奶牛養殖新興產業的發展,林果產業鏈中的苗木花卉基地、速生豐產林基地和經濟基地建設,瓜菜和優質專用糧棉油產業鏈的集約化、規模化、標準化基地建設,以及農村勞動力跨區域就業服務培訓基地壯大,在較大程度上是五大產業鏈建設快速推進的結果。金鄉大蒜產業在大蒜專業批發市場的帶動下逐步發展形成了全縣60萬畝、輻射周邊地區40多萬畝的大蒜生產基地;魚台圓葱產業在陳集圓葱專業批發市場的帶動下形成了全縣13萬畝,帶動周邊10多萬畝的圓葱種植基地;全市苗木、中藥材、蘆筍等特色產業,分別在李營苗木專業市場和協會、曲阜聖地藥材公司和德龍公司等龍頭帶動下,培植髮展形成了10萬畝的苗木、6萬畝的中藥材和5萬畝的蘆筍特色種植基地。 五是促進了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五大產業鏈建設的實施,促進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整體素質的提高、農業效益增加,對農民收入增長的拉動作用十分顯著。據調查統計分析,XX年1-9月,全市農民人均現金收入達到3019.75元,比上年增加544.76元,增長22.0%,增幅高達2位數,為近年來增幅最大的一年。從農民收入增長的構成看,農村五大產業體鏈建設收入成為全市農民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增長點。全市農民人均現金收入3019.75元中直接來自五大產業的收入達到1885.58元,佔62.4%;增加422.51元,對農民人均現金收入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7.6%。其中,瓜菜和糧棉油產業、林果產業、畜禽產業、漁業和勞務產業分別達到1067.79元、29.8元、351.52元、77.73元和358.74元,佔農民人均現金收入的比重分別達到35.4%、1.0%、11.6%、2.6%和11.9%,同比增長37.3%、32.7%、6.8%、21.2%和33.1%;對農民人均現金收入增長的貢獻率分別達到53.3%、1.4%、4.1%、2.5%和16.4%。如果再加上來自二三產業農產品加工、貯藏、運銷、服務業延伸效益等間接性收入,農村五大產業鏈建設對農民收入增長的貢獻更大。農民收入來自五大產業部分的增加,主要是五大產業鏈建設促進了農村經濟結構優化、亮點增多、效益提高。農業豐產豐收、農產品價格上揚、降税和糧食直補等惠農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拉動了農民增收。 二、主要工作與經驗 (一)主要工作 1、抓規劃佈局,科學指導產業鏈建設。為培育壯大區域主導產業、加快農業產業化經營步伐,市裏在充分調查研究、科學論證的基礎上,根據我市農村經濟發展的實際,借鑑外地成功經驗,對全市農村產業資源進行整合和佈局,作出了全市實施農村五大產業體鏈建設的決策部署,出台了《關於培育壯大五大產業體系加快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意見》,明確了產業體系建設的總體思路、規劃佈局、發展目標和政策措施,制定了《任務目標分解落實方案》,把任務目標分解到各縣市區和五大產業體系建設責任部門。各縣市區和五大產業體系建設責任部門按照全市產業鏈建設的總體要求,立足本地實際和部門職責,制定實施意見和工作方案,對目標任務進行細化分解,對工作重點進行明確,對工作措施進行強化,對領導責任進行落實。規劃的制定並落實,科學指導全市農村五大產業鏈建設穩步推進。 2、抓宣傳發動,~引導產業鏈建設。為充分調動農村產業鏈建設主體龍頭企業、生產基地、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和農民的積極性,各級通過電視、廣播、報紙開闢專欄;層層召開會議,部署發動;外出參觀學習,開闊思路;舉辦專題報告會,現身説法等多種形式,大張旗鼓地宣傳農村五大產業鏈建設的重大意義、建設的任務目標和各級的扶持政策措施。充分利用加快結構調整、實施農業產業化經營增收致富的典型,激發廣大幹部羣眾的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熱情。兗州、任城舉辦農業產業化經營培訓班,請龍頭企業和協會負責人講座,宣講產業化經營的重大意義和有關知識;鄒城、泗水、嘉祥召開10萬人多人蔘加的農業結構調整動員大會,

對結構調整進行動員和部署;任城、魚台、汶上組織由農業專家和致富典型參加的農業結構調整工巡迴報告團進村入户宣講。據初步統計,去年以來,全市組織外出參觀考察3萬餘人次,舉辦專題報告會1300場次,發放致富典型和效益分析表8.5萬冊(張)。通過廣泛深入的宣傳發動,充分調動了產業鏈建設各主體的積極性,營造了農村五大產業鏈建設的濃厚氛圍。 3、抓典型示範,帶動促進產業鏈建設。為充分發揮典型的示範帶動作用,加快全市農村五大產業鏈建設快速發展,各級都總結推廣了一大批產業鏈建設不同方面的典型,通過召開現場觀摩會、新聞媒介和《農業產業化》簡報等多種方式進行了推廣。去年以來,市和各縣市區先後總結推廣了兗州、鄒城完善龍頭企業與基地農户利益關係加快畜禽、林果、食用菌產業化經營,泗水大棚西瓜設施化、規模化、標準化種植,金鄉、魚台依靠專業批發市場帶動建設發展大蒜、圓葱種植基地,任城李營發揮協會作用建設苗木種植基地,梁山官驛林下養殖提高農業綜合效益,汶上搭建平台促進龍頭企業和合作經濟組織與農户有效對接、發展訂單農業等方面的典型。這些不同類型典型的總結、宣傳、推廣,對全市農村五大產業鏈建設產生了明顯的帶動效應。 4、抓配套服務,合力拉動產業鏈建設。圍繞加快產業鏈建設發展,各級從解決制約產業鏈建設的突出問題入手,切實做好市場營銷、訂單生產、培訓指導、資金協調、土地調整等項服務工作,合力拉動產業鏈快速發展。一是開拓市場,大力發展訂單農業。今年全市農業結構調整中,引導農業龍頭企業、合作經濟組織與農户簽訂購銷合同,發展訂單種植200多萬畝,訂單養殖4000多萬頭只。任城喻屯鎮組織機關幹部進駐大中城市,幫助農民銷售甜瓜,爭取到大量客户和訂單,收到良好效果。二是制定政策,扶持農業結構調整。市財政每年拿出4000萬元用於扶持7個經濟基礎薄弱縣農業產業化經營;各縣市區、鄉鎮在財力十分緊張的情況下,拿出2億多元專項資金對生產基地、種養大户和產業化龍頭企業予以重點扶持,並對鄉村幹部制定了獎勵政策。三是搞好服務,切實解決好產業鏈建設中的信息、技術、資金、土地等實際困難問題。各級實行產前重抓信息和土地流轉服務,產中重抓技術和管理,產後重抓流通和市場營銷,全程重抓資金扶持和協調服務。據統計,今年以來圍繞五大產業鏈建設,全市開展各類技術培訓600多期,培訓人員6萬餘人次;協調龍頭企業和農户結構調整貸款資金7億多元;採取租賃、置換、承包等形式,調整流轉土地65萬畝。 5、抓督導調度,強力推動產業鏈建設。一是健全機構。市裏成立了農業產業化工作領導小組和專門辦公室,負責日常調度管理和協調指導。各縣市區和各有關部門都建立健全了相應的組織領導體系、具體辦事機構和工作運行機制、考核獎懲機制,實行一個產業一套班子、一套規劃、一套政策、一套實施辦法,為產業鏈建設提供強有力組織保障。二是落實責任。各級把產業鏈建設作為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到突出位置,並建立了嚴格的包保責任,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實行重激勵、硬約束、嚴考核。三是實行嚴格督導調度。對五大產業鏈建設的關鍵環節和關鍵季節,實行主要領導親自調度和督導。在今年秋季農業結構調整的關鍵時期,市委、市政府連續多次召開專題會議進行部署安排;泗水、嘉祥、梁山等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直接調度鄉鎮一把手,收到良好效果。健全的組織機構、嚴格的責任落實、強力的督導調度,促進了農村五大產業鏈建設的發展。 (二)基本經驗 調查結果顯示,全市農村五大產業鏈建設進展順利,並取得明顯的成效。認真回顧總結近兩年的發展實踐,我們深刻認識並體會到加快推進農村五大產業鏈建設,必須牢牢把握好以下四點:一是須堅持走產業化發展的路子。農村五大產業鏈建設,實質上就是在整合農村產業資源的基礎上,把產前、產中、產後各個環節有機結合起來,通過產業鏈條的拉長和壯大,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和綜合效益。這是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成功之路,必須長期堅持。二是必須建立強有力的組織保障體系和嚴格的考核獎懲機制。實踐證明,建設五大產業鏈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在當前市場經濟體制還不健全的情況下,更要注重發揮好政府的調控和引導職能,搞好規劃佈局、制定扶持政策、強力組織推動。去年以來全市農村五大產業鏈建設成績的取得,主要得益於健全的組織機構、嚴格的考核獎勵和採取的一系列強有力的行政推動措施。三是必須堅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農業是弱質產業,自身積累發展差,單純依靠市場機制不可能實現農村產業鏈建設的快速健康發展,必須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和政府調控“兩隻手”的作用,特別是按照科學發展觀和新階段城鄉統籌發展的要求,通過調整國民收入分配和財政支出結構,採取多種有效方式,不斷加大對農業龍頭企業、農產品生產基地和農户的扶持力度,推動農業產業化水平快速提升。四是必須抓住並突出龍頭企業和合作經濟組織建設這個關鍵。龍頭企業通市場、聯基地、帶農户,是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核心和關鍵環節,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是有效提高農業生產組織化程度,引領分散農民進入大市場的有效途徑。一個好的龍頭企業和合作經濟組織就能夠帶動一個大基地,開拓一個大市場,富裕一方老百姓。抓住農業龍頭企業和合作經濟組織這個核心和關鍵,就抓住了農村五大產業體鏈建設的主要矛盾和工作的切入點。 三、存在問題與分析 近兩年來,全市農村五大產業鏈建設取得明顯成效,有力推動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發展。但是,就總體講所取得的成效只是初步的、階段性的,發展中存在的結核層次低、產業鏈條短、區域特色不突出、比較效益差的問題還比較突出,工作中還存在着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和不足。 一是農業經濟結構層次偏低。主要是產業產品結構、加工經營結構和勞動力就業結構不合理。在大農業結構中,林牧漁業產值所佔比重不到50%;在農產品結構上,大路貨、粗放型農產品多,準化化、設施化、高值高效產品少;在區域佈局結構上,特色不明顯,主導產業不突出,集中連片規模發展數量少,區域間結構雷同化明顯;在農產品加工結構上,初級產品、粗加工、低附加值產品多,精深加工、高附加值產品少;在農村勞動力就業結構中,轉移到二三產業的僅40%左右,仍有大

量富裕勞動力滯留在農業和農村內部,農村人均資源量少,制約了農業勞動生產率、土地產出率提高和農民收入增長。 二是農業產業鏈條短、產品附加值低。農業產業化水平低,主要是對區域經濟發展帶動力強的農業龍頭企業數量少、規模小、檔次低。在全省217家國家和省級重點龍頭企業中,我市僅9家,且多是糧油加工型,產業鏈條短,產品附加值低。農業產業化利益聯接機制不健全,龍頭企業與生產基地和農户之間多是市場買斷關係,經濟利益聯接不緊密。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家隊伍素質有待於提高,特別是在法律法規、外經貿、現代市場營銷和管理等知識方面確有較大差距和欠缺,亟待加強。龍頭企業對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的帶動能力還不夠強。 三是農業標準化水平低、外向度不高。全市農業標準化工作起步較晚,農民羣眾的標準化意識還不夠強;農業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步伐滯後,與國內外市場需要有較大差距;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監測檢驗體系和質量認證體系還很不健全。農業外向型經濟發展緩慢,農產品出品創匯規模小、水平低,且品種單一。全市農產品年出口創匯額僅佔全省的1/40左右,與我們農業大市的地位極不相稱。 四是農產品市場體系和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發育滯後。這已成為制約農業市場競爭力提升的障礙性因素。主要是農產品市場體系和農業信息服務體系不完善。農產品市場基礎設施建設薄弱,市場規範化程度不高,市場營銷方式和手段落後。功能完備的農產品市場信息交換平台和上下貫通、左右相聯的市場信息網絡尚未形成。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和農民經紀人隊伍發展緩慢,千家萬户分散經營與千變萬化的大市場難以有效對接,農業產業化經營缺乏有效中介載體,農民生產經營的組織化程度低,規避和降低市場風險的能力弱,市場交易成本高、競爭力不強。 五是農村產業鏈建設的支持保障體系不完備。農業技術推廣體系薄弱,尤其是基層農技部門普遍存在着人員老化、知識老化、設施陳舊、經費無保障的現象;在農業龍頭企業建設、農業標準化基地建設、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建設、農業高新技術採用、設施農業發展上政府引導和財政支持力度不夠;農業結構調整風險防範化解機制不健全;同時,制約農村產業鏈建設發展的土地流轉、勞動力轉移、科技推廣、資金需求等制約因素還比較突出,農村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和農業資源的優化配置還不夠充分。 上述問題的存在既是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長期矛盾積累的體現,也是相對滯後的農村改革與市場經濟接軌碰撞的必然結果,既有政策性、體制性原因的影響,也有觀念性、職能型因素的制約。綜合分析,主要是長期城鄉分割二元體制,致使對農業、農村和農民長期投入不足,制約了農業自身積累、發展能力的提高;農民受長期傳統小農意識的影響,小成即滿、小富即安,主動適應市場、參與市場的意識淡薄;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薄弱,農民抵禦自然和市場風險的能力不強。這充分説明推進農村五大產業鏈建設的艱鉅性、複雜性和長期性。 四、工作對策與建議 當前,我市農村五大產業鏈建設已進入從點上突破、量的發展到面上推進、質的提高的發展新階段,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必須以新思路、新舉措,強力推動農村五大產業鏈建設向縱深發。工作中必須突出抓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以農村五大產業鏈建設為主線,深入推進結構調整。圍繞市委、市政府確定的五大產業鏈建設目標,堅定不移、堅持不懈地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向縱深發展,力爭在“調深、調優、調高、調外、調強”上儘快實現突破。在發展方向上,重點圍繞區域佈局結構、品種品質結構、加工流通和生產經營結構的調整優化,着力構築農村五大產業體系區域產業規模化、優質專用標準化和高產高效產業化發展格局,逐步形成全市各具特色的帶狀版塊農村經濟發展格局。在發展路子上,圍繞提高產業聚集度和產品規模,主導產業和重點產品,從培植專業户、專業村和示範園區開始,通過示範帶動,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專業經濟區、專業經濟帶和專業經濟羣。在發展重點上,扶持東部山區大力發展林果產業帶;湖區、灘區、煤礦塌陷區大力發展漁湖產業帶;城市近郊大力發展苗木花卉和瓜菜產業帶;中部平原發展設施瓜菜和優質專用糧棉油產業帶,特別是以金鄉、魚台為主的大蒜和圓葱產業帶;西部牛羊和中部優質生豬與家禽業畜牧飼養產業帶;國道、省道幹線公路沿線的速生豐產林產業帶;以泗水、梁山勞務輸出基地,逐步形成區域化、專業化、規模化發展的格局。 (二)以實施標準化生產為支撐,提升農產品質量檔次。把加快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放在農村五大產業鏈建設的突出位置,進一步加大力度,強化措施,力爭在較短時期內實現突破。以加快全市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農產品監測檢驗體系和農產品質量認證體系建設為重點,儘快制定發佈一批農產品地方標準,建設認定一批國家級、省級農業標準化龍頭企業和農產品標準基地,認證一批國優、省優農產品,申報註冊一批知名品牌。積極應對農產品出口綠色壁壘,提高我市區域特色和優勢農產品在國內外市場的競爭力和佔有率。以實施新世紀青年農民培訓工程、綠色證書教育工程、農村勞動力輸出轉移培訓陽光工程為契機,搞好農業技術和勞動力就業技能培訓,加快農業高新技術、實用技術和標準化生產技術的推廣普及和農村勞動力跨區域轉移就業。 (三)以農業龍頭企業建設為依託,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把龍頭企業作為農村五大產業鏈建設的關鍵環節,採取力度更大、措施更硬、操作性更強的扶持優惠政策。一是儘快制定出台關於扶持龍頭企業建設的政策性意見。在財政支持、退税減免、用地、用水、用電以及規模擴張、技改、聯合與合作等方面,予以全方位支持與扶持。選擇一批具有一定規模、成長潛力大、市場前景好的龍頭企業予以重點扶持,促其儘快膨脹規模、壯大實力,成為農業產業化龍頭。尤其要按照扶優、扶大、扶強、扶外的原則,重點扶持30家市級以上重點龍頭企業和32家年銷售額過億元的骨幹龍頭企業,儘快培植形成一批大型骨幹企業集團。二是調整完善財政資金對經濟基礎薄弱縣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業產業化項目貸款貼息扶持政策。逐步探索實行貸款貼息、技改扶持、以獎代補等多種形式並行的有效途徑。三是把農業招商引資作為全市對外招商引資的突出重點。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廣納社會閒

散資金,大力發展各種類型的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尤其是外向型的加工企業。四是積極探索龍頭企業與生產基地和農户利益聯接機制的路子。引導龍頭企業與生產基地和農户通過建立風險基金、貸款擔保基金、貸款貼息,實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同訂立等多種方式,建立緊密型經濟利益關係,走“公司+基地+農户”、“公司+中介組織+農户”的路子。 (四)以市場營銷體系建設為手段,增強農產品市場競爭力。按照產業鏈建設發展的要求,實行反彈琵琶,改重抓生產為重抓流通。一是教育引導農民羣眾樹立市場觀念、質量觀念、效益觀念和競爭意識、風險意識,主動圍繞市場需求搞調整。二是進一步健全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在突出抓好金鄉大蒜、微山漁湖產品、任城苗木花卉、魚台圓葱、嘉祥小尾寒羊、梁山魯西黃牛等現有大型專業批發市場建設的同時,在農產品集中產地再新建一批專業市場。三是加大農產品市場開拓力度。搞好農產品推介宣傳活動,組織農業龍頭企業和合作經濟組織積極開拓國內大中城市和國外重點區域農產品市場;培育現代營銷主體,鼓勵支持農村經紀人、農村大户和農村能人蔘與農產品流通;改進營銷方式,通過在大中城市設立直銷點、供銷點、一條街,實行連鎖、配送、代理、電子商務等現代營銷方式,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四是加快農業信息服務體系建設。以市農村經濟信息網為依託,加快二級平台建設,加快網絡終端向龍頭企業、合作經濟組織、生產基地和農户的延伸,建立健全快捷、高效、準確的農村經濟信息收集、整理、發佈制度。 (五)以合作經濟組織建設為載體,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把培育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特別是民營性質的中介服務組織和經紀人隊伍,作為加快農村五大產業鏈建設的重要措施,儘快制定出台關於加快全市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的意見。按照 “ 民辦、民管、民受益 ” 的原則,堅持“先發展、後規範和邊發展、邊規範”,圍繞優勢產業和主導產品,以龍頭企業、農業生產基地和科技帶頭户為主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導、鼓勵發展多種類型的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特別是大宗、優勢農產品專業協會、研究會、專業合作社、農產品運銷聯合體等專業性和中介性服務組織,加快培育農民經紀人隊伍,聯合組織分散農户進入大市場,提高農業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降低農户市場交易成本,有效規避和降低農户經營風險,帶動促進農村五大產業鏈建設。 (六)以政策扶持和督導考核為保障,推動鏈條經濟快速發展。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進一步加大對“三農”工作的投入和扶持。針對當前農村五大產業鏈建設發展中的新情況、新問題,深入基層,加強調查研究,抓緊研究制定推進農村五大產業鏈建設加快發展的政策扶持體系。通過抓重點、抓關鍵、抓項目、抓載體,在用足、用好、用活上級政策的同時,調整優化公共財政分配和支出結構,根據全市解決“三農”問題、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的現實需要,借鑑外地先進經驗和成效做法,逐步形成對農業龍頭企業、農業標準化生產基地、農村中介服務組織、農產品市場推介宣傳和市場開拓、農民科技教育和就業技能培訓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全方位推進農村五大產業鏈建設。繼續加大對農村五大產業鏈建設的督導考核力度,充實考核內容,健全考核體系,完善考核程序和辦法,由目前偏重生產基地建設數量型考核向龍頭企業、生產基地、合作經濟組織、農村經濟整體素質和農民增收等並重的質量效益型綜合考核轉變,推動五大產業鏈條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yan/pgp94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