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研報告 >

課程調研報告4篇

課程調研報告4篇

本文目錄課程調研報告中學課程開發情況調研報告中學課程開發情況調研報告範本實施校本課程的調研報告

綜合實踐活動實施情況調研報告

課程調研報告4篇

本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最大亮點是設置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最大的戲頭是有效開發與實施綜合實踐活動。綜合實踐活動作為必修課,定位於國家課程、地方管理、學校開發,其功能在於:讓學生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培養學生蒐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髮現、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學會分享與合作;培養學生正確科學研究態度和科學研究方法;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心和使命感。然而,通過本次對12所中國小調研發現,綜合實踐活動在我縣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存在極大盲區和偏頗,實施現狀令人堪憂,部分學校形同虛設、名存實亡,課程推進舉步維艱。國中尤為突出,村小更加嚴峻。

公立學校尚且如此,民辦教育可想而知。

一、主要問題

“難”,一是難度大,二是困難多。領導認識難,教師認同難,實施過程難,評價方式難,課題開發難,課程管理更難,最終是推進“難上難”,效果“零歸零”。體現在:

一差認識:課程認識錯位,導致定位不明,課程計劃落實不力

國家課程計劃明確規定:綜合實踐活動從國小三年級到高中每週3課時,課時安排遵從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原則。但我縣目前實際是國小常1~2課時/周,國中0~1課時/周。同時,絕大多數學校和教師仍被以往的課程思維定勢所束縛,還未將綜合實踐活動作為一門獨立的課程,將其視為單純的活動課程,或等同於學科課程。

1、課程內涵理解偏失

幾乎所有學校至今搞不懂啥叫綜合實踐活動,弄不清綜合實踐活動包括指定領域(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和非指定領域(班團隊活動、校傳統活動等),把綜合實踐活動包含的四大指定領域截然分割,上綜合實踐活動課只上勞技課或信息技術課。更沒認識到綜合實踐活動的優點在於“無本”,亮點在於“開發”。

2、勞技課等同於綜合實踐活動課

綜合實踐活動作為一門經驗性的課程,它高度關注學生的學習生活,是圍繞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中的問題來組織學習活動的,是圍繞“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三條主線幫助學生選題展開的。它注重學生的活動過程,強調指定領域和非指定領域互為補充、互為滲透,共同構成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綜合實踐活動。而勞技課是一門學科課程,它主要是傳授知識與技能。勞技課僅作為非課改年級,不能作為課改年級中一門獨立課程。而絕大多數學校把勞技課作為課改年級的一門獨立課程來上,並視為綜合實踐活動課。

3、信息技術課等同於綜合實踐活動課

信息技術課是市教委指定的課程,屬地方課程,是傳授信息技術的知識和技能,不論是課改年級還是非課改年級都必須開設。但所有學校均將信息技術課與綜合實踐活動課同一化。

二差師資:教師來源單一,導致角色不清,任課教師履職不力

綜合實踐活動任課教師差,不僅差在任教者對該課程的理解和活動方案的指導,當前更差在數量上。

1、安排的搪塞化,導致任課教師的質不高

由於認識和定位上的偏失,往往任課教師的安排多為遮眼,常是退居“二、三梯隊”的人員。然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所有課程領域中綜合程度最高、開放性最強的課程,綜合實踐活動實施過程較之其他課程領域藴藏着更多的不確定性和關聯性,涉及更加廣泛複雜的課程資源。因此對任課教師的要求是高不是低,特別在管理、組織、研究、指導能力上,要求任課教師必須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

2、教師的專職化,導致任課教師的量不足

教育部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指導意見中明確指出:“學校所有教師和學校管理者都應當成為學生的指導教師。……學校不應指定少數幾個教師作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教師”。因此,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教師應專任而非專職。這也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特點所決定。然而,絕大多數學校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教師的安排上,來源渠道窄,並有專職化的傾向。

這無形地限制了任課教師來源的面,違背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人人有責、優勢互補、合作提高”的選教原則。當遇到專業問題時,難以及時解決;涉及跨學科領域時,難以溝通與合作。

3、角色的錯位化,導致任課教師的導不夠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踐性、開放性、生成性、活動化,倡導學生自主選題、主動實踐,要求教師把學習和活動的權利還給學生,並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指導,包括對學生選題的指導,對學生活動方式的指導,對學生活動過程和方法的指導。然而,所有學校均將綜合實踐活動囿於課堂內,不敢讓學生到社區調查、觀察收集材料。同時,絕大多數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綜合實踐活動時,存在一包到底的現象,沒能體現學生是活動主體的角色定位;更有甚者走向另一極端,放任學生自由活動,忽視教師的指導。

三差資源:主動實施欠缺,導致研究不實,課程資源開發不力

綜合實踐活動是“無本”的課程。作為必修課,國家既沒有課程標準,也無教材,只有《指導綱要》,加之學生個體千差萬別,決定了課程內容的高度開放,實施的全身心投入。若依本上課,那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綜合實踐活動課。這就需要學校和教師因地制宜,圍繞“服務社區,走向社會,珍惜環境,關愛他人,善待自我”五方面進行課程內容開發,並對之予以有效管理。但目前大班額、缺財力、怕出事的共生,校本研究的空化,以及對該課程實施主動性的喪失,致使課程資源的利用與開發仍停留於嘴上。

四差方法:教學模式僵化,導致評價不高,實施過程暢通不力

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重在落實“從生活走向課程,從課程走向社會”的理念,善將問題轉化為課題,實施探究性學習。但絕大多數學校仍固守接受性學習,不能將兩種學習方式有機結合,不能認識到探究性學習既是一種學習方式,更是一種學習內容,將該課程同其他課程機械割裂,課程意識和課程觀缺失,面對綜合實踐活動無從下手,不知怎麼上,何時上。

在評價方式上,多數學校沒有這個概念。即或是個別學校對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也仍以知識為本位,偏重於結果,完全違背了綜合實踐活動的實質。

二、幾點建議:

1、加大宣傳力度,增強課程意識

認知的缺失,認識的錯位,特別是領導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認知與同化的乏力,是我縣目前綜合實踐活動實施難的主要根源。為全面有效推進課改,端正領導的認知是關鍵。故須清洗頭腦,加大宣傳和培訓力度,提高師資水平,切實轉變觀念,增強課程意識,不折不扣地執行國家課程計劃。

2、關注學生實際,重視資源開發

課程資源的利用與開發,特別是課題的開發,是實施綜合實踐活動的重點也是難點。課題來源要尊重每位學生的興趣、愛好也特長,體現每所學校特色,反映所轄社區的特點。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中選取探究問題與課題,或教師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產生問題並提升為課題,在學生自主選擇課題和指導教師(組)基礎上,施行小組教學。

3、加強校本研究,落實三維目標

充分發揮教研組、備課組作用;充分發揮每位教師的特長,優勢互補、共同指導;充分發揮常規教研功能,加強校際間交流與合作。在課程實施中,應制定實效性研究方案,指導學生細化活動計劃,關注學生活動過程,注重活動過程資料積累,加強師生間、生生間交流與合作,授之以漁,教給探究方法,提供交流機會和展示自我平台,着力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切實落實三維目標。

中學課程開發情況調研報告課程調研報告(2) | 返回目錄

我校自XX年實行課改以來,始終以 “一切為了學生,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教育理念為指導,從學校的實際狀況和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積極開發實施校本課程,構建學校辦學特色,打造“個性化”學校形象,發展了學生特長,促進了學生全面發展。現將我校校本課程開發與開設所做的主要工作彙報如下:

一、校本課程開發的現狀

我校在校本課程的開設上,高度重視,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兼職副校長為副組長,相關兼任教師為成員的校本課程開發小組,在資金、設施等方面大力支持,教師先後共開發出多種校本課程。經過研究最終成功開發、編印並安排了《校園安全教育》、《養成習慣教育》、《新生入學讀本》、等符合實際、學生又感興趣3個校本課程。在校本課程的安排與設置上,硬性規定了校本課程的課時和課型比例。落實七、八、九年級2課時,要求其中必須有1節是必修課。學生根據教導處安排到指定教室上課。上課前教師進行點名並做好考勤記錄。通過幾年來的探索實踐校本課程開發正在逐步趨向規範。學校對課程安排、教師配置、活動設計、組織管理、學習評價等已形成了自己的思路和做法。教師基本知道校本課程開發所需要具備的基本素養和基本流程,教師在面臨新課程改革時,除了需要認真解讀、領悟新課程體系中藴含的思想、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接受各種教育培訓外,還應根據新課程的要求,改變自身的教學行為,但在調研中我們也發現,不少教師對現在課程實施常規與課程動態發展之間所存在的矛盾也深有體驗,大家認為校本課程在學校教育體系中的存在和發展對學校的傳統的封閉式課程管理體制提出了極大的挑戰。部分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表示願意承擔該類課程建設,但是仍感到課程開發能力不足、需要提高學習。

二、具體實施辦法

1、完善組織機構。為保證校本課程的順利實施,我們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課程開發領導小組,負責制定學校校本課程的實施計劃,校本課程的開發與研討、課程的安排與實施、課程的過程管理與考核等。有了領導的重視,校本課程開發所需的財力和人力有了保障,大量校本課程的印製成為可能,從而保證了校本課程的正常運作。

2、健全規章制度 為充分調動教師開發校本課程的積極性,學校從實際出發,初步建立了校本課程的開發與管理制度,先後出《校本課程開發方案》、《校本課程培訓計劃》、《校本課程管理制度》、《校本課程教研製度》、《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評價辦法》、《校本課程開發與管理職責分工》等,制度健全,系統規範,為校本課程的落實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

3、規範課程管理。根據教導處統一安排,我們對校本課程的開發與課程的設置做出具體安排。如七年級新生入學必須參加開學前2周的《新生入學培訓》,其它年級每學期每週開設1——2節學校安全教育與養成習慣教育等校本課程。為了保證學生的參與度,我們加大了學生的考勤力度,把學生出勤情況、上課情況、作業完成情況與學分掛鈎。對老師上課我們也做出了具體要求。為了激發教師們參與校本課程的熱情,讓他們轉變觀念,積極投身到新課程實驗中來,我校把教師參與校本課程的情況和教師的年終考核掛鈎。我們對教師每次的上課情況進行登記,每學期搞一次校本課程成果展示,年終考核中我們根據教師的上課節數及成果展示的成績給予以一定比例的加分。

三、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1、應試教育作為一種社會現象依然“根深葉茂”。因此,急需加強行政督導力度,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規引導課程改革步入良性發展的軌道,形成較濃地挖掘和開發地方校本課程的思想意識。

2.要進一步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提高校本課程研發能力,教師很少有機會與外界交流,瞭解和掌握知識較少,這種限制無益於同伴交流也無益於問題的真正解決。有限的課程培訓和開發培訓無法彌補課程開發,素養的缺乏,知識和技能限制了課程開發。

3、多年的探索與實踐我們雖然積累了一些有益的經驗,但是,自主創新開發的課程不多,缺乏創新意識,沒有形成特色,校本化開發內容不夠豐富、建構不完善,與相關學科選修內容很難清晰分離。

4、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重考試課程,輕校本課程現象依然嚴重。一些家長總認為學校不務實,“不務正業”,對開發校本課程存在認知上的誤區。

5、校本課程開發缺少專業化的教師隊伍。目前我校教師普遍存在年齡結構和知識結構不合理,課程開不全、開不足,實施校本課程開發更是面臨很大困難,工作負擔和時間限制,工作負擔重、時間有限是教師參與課程開發非常現實的困難。由於不是分內之事課程開發增加了教師的工作負擔,成為許多教師不願意參於課程開發的原因。

四、對策建議

1、學校課程管理需要加強規範 。課程的性質決定了學校課程管理是學校管理的核心,學校內部的課程管理要在確保國家課程標準嚴肅性的前提下,加大校本課程的開發力度。學校的課程管理要進一步做到科學化,不能將校本課程作為次要課程要把它們放到與必修課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去。

2、要加大對教師的課程知識與技能的培訓力度。中國小開設校本課程最大的困難是“教師缺乏課程方面的培訓”,學校急需解決的問題是“為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更多的機會”,在今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課程改革將成為教育發展的主題,需要圍繞課程對廣大教師進行新一輪的培訓,力爭用三到五年的時間,讓所有的教師得到適當的課程知識與技能方面的培訓,從而成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主力軍。

3、要建立校本課程開發的有效機制。學校對校本課程開發應當建立必要的管理機制,以此為平台,在學校教師中形成民主、開放、平等的專業氛圍和專業文化。這樣、才能避免“教師單槍匹馬苦幹一陣,課程改革過眼煙雲”現象的發生,才能使課程改革在學校真正紮根也使學校在課程改革中真正獲得發展。

中學課程開發情況調研報告範本課程調研報告(3) | 返回目錄

我校自20xx年實行課改以來,始終以 “一切為了學生,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教育理念為指導,從學校的實際狀況和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積極開發實施校本課程,構建學校辦學特色,打造“個性化”學校形象,發展了學生特長,促進了學生全面發展。現將我校校本課程開發與開設所做的主要工作彙報如下:

一、校本課程開發的現狀

我校在校本課程的開設上,高度重視,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兼職副校長為副組長,相關兼任教師為成員的校本課程開發小組,在資金、設施等方面大力支持,教師先後共開發出多種校本課程。經過研究最終成功開發、編印並安排了《校園安全教育》、《養成習慣教育》、《新生入學讀本》、等符合實際、學生又感興趣3個校本課程。在校本課程的安排與設置上,硬性規定了校本課程的課時和課型比例。落實七、八、九年級2課時,要求其中必須有1節是必修課。學生根據教導處安排到指定教室上課。上課前教師進行點名並做好考勤記錄。通過幾年來的探索實踐校本課程開發正在逐步趨向規範。學校對課程安排、教師配置、活動設計、組織管理、學習評價等已形成了自己的思路和做法。教師基本知道校本課程開發所需要具備的基本素養和基本流程,教師在面臨新課程改革時,除了需要認真解讀、領悟新課程體系中藴含的思想、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接受各種教育培訓外,還應根據新課程的要求,改變自身的教學行為,但在調研中我們也發現,不少教師對現在課程實施常規與課程動態發展之間所存在的矛盾也深有體驗,大家認為校本課程在學校教育體系中的存在和發展對學校的傳統的封閉式課程管理體制提出了極大的挑戰。部分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表示願意承擔該類課程建設,但是仍感到課程開發能力不足、需要提高學習。

二、具體實施辦法

1、完善組織機構。為保證校本課程的順利實施,我們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課程開發領導小組,負責制定學校校本課程的實施計劃,校本課程的開發與研討、課程的安排與實施、課程的過程管理與考核等。有了領導的重視,校本課程開發所需的財力和人力有了保障,大量校本課程的印製成為可能,從而保證了校本課程的正常運作。

2、健全規章制度 為充分調動教師開發校本課程的積極性,學校從實際出發,初步建立了校本課程的開發與管理制度,先後出《校本課程開發方案》、《校本課程培訓計劃》、《校本課程管理制度》、《校本課程教研製度》、《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評價辦法》、《校本課程開發與管理職責分工》等,制度健全,系統規範,為校本課程的落實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

3、規範課程管理。根據教導處統一安排,我們對校本課程的開發與課程的設置做出具體安排。如七年級新生入學必須參加開學前2周的《新生入學培訓》,其它年級每學期每週開設1——2節學校安全教育與養成習慣教育等校本課程。為了保證學生的參與度,我們加大了學生的考勤力度,把學生出勤情況、上課情況、作業完成情況與學分掛鈎。對老師上課我們也做出了具體要求。為了激發教師們參與校本課程的熱情,讓他們轉變觀念,積極投身到新課程實驗中來,我校把教師參與校本課程的情況和教師的年終考核掛鈎。我們對教師每次的上課情況進行登記,每學期搞一次校本課程成果展示,年終考核中我們根據教師的上課節數及成果展示的成績給予以一定比例的加分。

三、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1、應試教育作為一種社會現象依然“根深葉茂”。因此,急需加強行政督導力度,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規引導課程改革步入良性發展的軌道,形成較濃地挖掘和開發地方校本課程的思想意識。

2.要進一步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提高校本課程研發能力,教師很少有機會與外界交流,瞭解和掌握知識較少,這種限制無益於同伴交流也無益於問題的真正解決。有限的課程培訓和開發培訓無法彌補課程開發,素養的缺乏,知識和技能限制了課程開發。

3、多年的探索與實踐我們雖然積累了一些有益的經驗,但是,自主創新開發的課程不多,缺乏創新意識,沒有形成特色,校本化開發內容不夠豐富、建構不完善,與相關學科選修內容很難清晰分離。

4、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重考試課程,輕校本課程現象依然嚴重。一些家長總認為學校不務實,“不務正業”,對開發校本課程存在認知上的誤區。

5、校本課程開發缺少專業化的教師隊伍。目前我校教師普遍存在年齡結構和知識結構不合理,課程開不全、開不足,實施校本課程開發更是面臨很大困難,工作負擔和時間限制,工作負擔重、時間有限是教師參與課程開發非常現實的困難。由於不是分內之事課程開發增加了教師的工作負擔,成為許多教師不願意參於課程開發的原因。

四、對策建議

1、學校課程管理需要加強規範 。課程的性質決定了學校課程管理是學校管理的核心,學校內部的課程管理要在確保國家課程標準嚴肅性的前提下,加大校本課程的開發力度。學校的課程管理要進一步做到科學化,不能將校本課程作為次要課程要把它們放到與必修課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去。

2、要加大對教師的課程知識與技能的培訓力度。中國小開設校本課程最大的困難是“教師缺乏課程方面的培訓”,學校急需解決的問題是“為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更多的機會”,在今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課程改革將成為教育發展的主題,需要圍繞課程對廣大教師進行新一輪的培訓,力爭用三到五年的時間,讓所有的教師得到適當的課程知識與技能方面的培訓,從而成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主力軍。

3、要建立校本課程開發的有效機制。學校對校本課程開發應當建立必要的管理機制,以此為平台,在學校教師中形成民主、開放、平等的專業氛圍和專業文化。這樣、才能避免“教師單槍匹馬苦幹一陣,課程改革過眼煙雲”現象的發生,才能使課程改革在學校真正紮根也使學校在課程改革中真正獲得發展。

實施校本課程的調研報告課程調研報告(4) | 返回目錄

我校的校本課程的開發與研究工作始於XX年9月,迄今已整整三個年頭了。三年中,我們經歷了目標的確立、方案的制定、初步嘗試、階段總結、改進提高的過程,全體教師為之付出了艱辛的努力,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經過三年的實踐探索,我們更加堅定了實施校本課程的決心,鎖定了校本課程--“少年中華唐詩行”。

俗語説:“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唐詩代表了唐代文學的最高成就,它在我國古代文化史上留下了光輝燦爛的一頁。在現代文化潮流中,如何使這些藝術瑰寶重新被青少年們解讀,使它綻放出嶄新的光彩呢?是我們駐操營國小全體教師着重考慮和解決的問題。

穿越了時空的隧道,許多唐詩歷經時間的考驗,直到現在仍然具有無限的生命力。在這裏,我要談的是,用一個現代人的情感與方式去解讀那個朝代的古人心境,去領略唐詩的境界,使學生取得一種全新而獨特的審美效果,在品味中感悟出古今文化碰撞的火花,感受漢語言文的魅力。

為了使國小生更好的走進唐詩,感受唐詩的光彩,避免“新版唐詩”(“春天不洗澡,處處蚊子咬。拿出敵敵畏,蚊子哪裏跑”,“日照香爐生紫煙,李白來到烤鴨店。口水直流三千尺,摸摸口袋沒有錢”。)的再次出現,我校實行了校本課程《少年中華唐詩行》的研究活動,我們的做法如下:

一、用國小生所喜歡的優美散文筆法重新解構唐詩

詩歌的美,美在意境。許多唐詩特別是山水田園詩派,以簡潔凝練的五言或者七言在平平仄仄中傳達出了豐富的意藴,營造瞭如畫的意境,給人美的享受。如果單純地用現代文去兑換古代詞句,就不能扣住詩歌的靈魂,抓住其表現主題抒發情感的意象,保持原詩的風格和韻味,營造出意境美,使人們在品味詩歌時感受到作者特有的人格魅力和精神風尚。這時就需要我們用較優美的散文筆法去嘗試營造原詩的意境美了。

以王維的《鳥鳴澗》為例:

原詩:“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這首唐詩是王維的代表作之一,他的詩意深重,意境空靈,這種風格在散文中能夠很好的保留下來,如果使用了現代句法和詞彙,會變得更活潑鮮亮:“就這樣,夜輕輕地跌入了山林。

春桂把一些淡淡的幽香散落在山間,一些花開了,一些花又悄悄地謝去。黑暗被花朵擊破,又很快歸於清寂。

今夜,誰會在空靈的春日裏忘卻來路?誰會洗淨一身塵世的喧譁,諦聽生命的真實?詩人瘦瘦的手支着腮,憑欄遠眺,深思的目光穿過了千年的驛道。朦朧中,露水不知不覺打濕了往事。

而月亮像個頑皮的孩子,躲進雲層躺了一會兒,又迅速鑽出了圓圓的頭。瑩瑩月光湧進樹巢,驚醒了一羣睡熟了的小鳥。它們扇動着薄薄的羽翼,飛起又落下,落下又飛起。這是夢,還是現實呢?

一隻鳥叫了,又一隻鳥叫了;一些鳥叫了,又一些鳥叫了。在溪邊,在樹上,在空曠幽遠的山谷裏,這羣小小的精靈,又在深夜彈奏起春天充滿希望的序曲。”

本散文描繪出了一幅恬淡而不失鮮活的水墨花鳥圖,想必王維“詩中有畫”就是如此吧!學生由此也體味出了原詩的風格和韻味,感受到了意境美和作者特有的人格魅力和精神風尚。試問:讀此優美、清新而又富於創意的散文,感受古今情感如此完美的結合,又有哪個學生不願再回歸原詩去領略古人的心境呢?

我們今天所解讀的許多經典唐詩是詩人情感的載體,是其藝術造詣的結晶。認真解讀一首詩,可以看出山水,可以讀出愛恨。用散文筆法解構唐詩,不失為一種將古代文化和現代審美方式相結合使其重放光華的一個好辦法。

二、用國小生感興趣的曲調唱出唐詩

唱,是國小生最喜歡的一種表達方式。開展兒童唱唐詩活動對於抵禦社會不良文化的影響,對於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且試想,如果給唐詩配上合適的曲調並由學生唱出來,豈不是比搖頭晃腦,死記硬背的去記唐詩更好嗎?經過我們一段時間的探索研究,此方法的確有效。無論課上還是課下都能聽到孩子們唱唐詩的聲音。《塞下曲》、《出塞》、《憶江南》、《風》這些都成了孩子們的最愛。

我們還驚奇的發現孩子們就是天生的發現者與創造者,他們能用《世上只有媽媽好》、《學習雷鋒好榜樣》、《童年》等多首兒童歌曲、流行歌曲或京劇來演繹唐詩,而且融合的是那樣完美,詩中古人的心境表達的也是淋漓盡致。此外唱唐詩這種形式還取得了以下幾點成效:

1.以“唱詩”的形式來學習唐詩,既可以提升音樂聽賞和歌唱學習的文化內涵,又可以深化、美化對中國經典詩歌的學習,以生動活潑的形式對兒童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2.“兒童唱唐詩”既追求古風古韻、又追求符合現代人的音樂審美心理並適合於廣大少年兒童歌唱。幾年的教學實踐表明,這種形式簡單易行,容易為孩子所模仿和接受,深受孩子們的喜愛。從這個意義上來説,“兒童唱唐詩”既古色古香又現代時尚。

3.以學校教育來説,當前正在推進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倡導學科綜合,“唱詩課”正好是融合了“語文”和“音樂”的一門綜合學科。是語文課或音樂課的補充和延伸。

4.在配樂朗誦和歌唱的過程中,孩子會體驗並逐步理解詩歌的意境和美感,增強學習古詩詞的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唱詩”能培養孩子良好的歌唱習慣、歌唱能力和識譜視唱能力,並最終使孩子獲得獨立吟唱古詩詞的能力。

三、抓愛好畫畫契機,畫、詩相融

國小生天性愛動手,樂實踐。畫畫是學生表現自我最好的形式之一,動手畫畫,國小生特別喜歡。學生通過塗塗抹抹,用以表現自己感受體驗和心理需要,實驗中,我們充分尊重這一特點,優化方法,唐詩和畫畫活動相結合,極大的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此為學生興趣的遷移。

如:在《送元二使安西》一詩的學習活動中,引導學生抓住“朝雨”“浥輕塵”“客舍”“柳色新”這幾個詞,進行理解,想象,在此基礎上,請學生畫畫,在畫的形象再現和對比中,學生加深了對詩的理解,根據畫面讀出了詩歌的高低起伏,達到了技能的遷移。現在,我校學生除了喜歡唱唐詩,還迷上了唐詩配畫,一幅幅神奇的唐詩配畫從他們手中飛出,令我們教育者也為之震動。唐詩——這一藝術瑰寶在校園中的確綻放出了新的生命力。

《少年中華唐詩行》,藴華夏兒女情。用一種文化去解讀另一種文明,這種古今的碰撞,情感的融合是我們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中埋下的一顆最好的種子,只要這顆種子發芽、成長,他們潛藏於心底的中華之魂就會噴薄而出!

標籤: 調研 報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yan/lgkr7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