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研報告 >

新型城鎮化調研報告

新型城鎮化調研報告

加快城鎮化進程,是省委、省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戰略部署,是推進經濟大發展、城鄉大變樣、文明大提升的戰略舉措,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了關於新型城鎮化調研報告,供大家參考借鑑。

新型城鎮化調研報告

新型城鎮化調研報告範文(一)

為配合省、市新型城鎮化調研工作,我縣通過組織座談、聽取彙報、實地察看等形式紮實開展相關調研工作,全面瞭解了我縣城鎮化建設現狀,認真總結了工作經驗,深刻查找了問題,並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對策和建議。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縣新型城鎮化發展情況及取得的成效

近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上級主管部門的精心指導下,我縣圍繞“一河兩岸、新老融合,南延東擴、產城對接”發展思路,堅持把城區當作景區建、把園區當作城區建、把鄉村當作社區建,加快推進了“山水**、美麗樟鄉、生態福縣”建設,新型城鎮化發展提速提質,截止目前,全縣户籍城鎮人口8.3萬人、新增落户城鎮人口1568人、常住城鎮人口15.73萬人,外出務工農民工4.6萬人,中心城區常住人口10萬人,縣城建成區面積拓展到13.8平方公里,城鎮化率達40.2%。

1.注重規劃引領,推動城鎮科學發展。高度重視規劃的引領調控作用,始終把加強規劃編制與管理擺在城鎮建設中的突出位置來抓,啟動實施了縣城第三輪、各鄉鎮總規和縣城綠道、商業網點、城市綠地系統、排水、燃氣等專項規劃編制修編,完成了全縣30户以上村莊的規劃編制,同時,為保護縣內歷史遺留建築,還完成了金田鄉銀圳村和竹江鄉沙溪村兩個國家傳統村落的保護規劃編制。按照城市建設“既重視面子、也重視裏子,既重視地上、更重視地下”的要求,投入資金111.5萬元,在全市率先啟動了縣城(含工業園區)約9.6平方公里地下管線普查。大力推進“陽光規劃”,建立健全了城鎮規劃建設委員會、專家諮詢委員會和規劃批前公示、批後公佈等制度,實現了城鎮建設規劃一張圖、審批一支筆、建設一盤棋,確保城鎮建設始終延着規劃確定的方向前行。

2.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城市承載力。結合我縣實際,大力實施精細、精緻、精品建設,着力促進城區景區“互動”、園區城區“對接”、城市鄉村“融合”。城市建設提速升級,加快推進了道路提升工程,修通了公園路、站前大道和百福門至湛田橋等景觀道,完成了武功山大道、寶成路地面立面改造工程,組織實施了17條小街小巷的綜合整治,構建了“三橫四縱”城市交通網絡框架。重點推進了品質提升工程,基本完成了瀘水河大道和瀘水河兩岸亮化提升工程,改造新建了中山場公園、思成小遊園等街頭綠地20餘處,縣城綠地率達42.6%;**廣場、文化公園、濕地公園、濱江公園入選首批吉安市立公園,蒙崗嶺公園被評為省級森林公園。全力推進了功能提升工程,啟動實施了天然氣工程建設,進一步加大了排水、排污、路燈等基礎設施改造,城市承載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3.統籌城鄉發展,推進鎮村建設。我縣國土面積2796平方公里,下轄7鎮12鄉,其中5萬以上人口的集鎮1個,為縣城所在的平都鎮,2萬至5萬人口的集鎮8個,分別為橫龍鎮、嚴田鎮、楓田鎮、洲湖鎮、山莊鄉、寮塘鄉、金田鄉和洋門鄉。近年來,我縣突出鎮村聯動這個核心,積極推進6個鄉鎮的擴權強鎮試點,以“九個一工程”建設為抓手,加大了鄉鎮集鎮的綜合改造力度,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改善圩鎮環境,做旺集鎮人氣和商氣,湧現出了洲湖新區、泰山風情街、洋溪新農貿市場、橫龍移民新區等一批建設檔次高、品位深、有看點的精品示範點,特別是圍繞我縣省百強中心鎮洲湖鎮,依託其區位優勢,產業基礎,重點打造了洲湖新鎮區項目,全力將其建設成為**縣南鄉片的人流、物流集散中心。與此同時,我縣還穩步推進了81個村點的新農村建設,打造了安茅線、吉福路兩條美麗鄉村示範帶和平都鎮李家村張家山、寮塘鄉岡口村塘下等一批美麗鄉村建設精品示範點,榮獲“全省新農村建設工作先進縣”。

4.加強規範管理,優化城市環境。一是開展“三城同創”活動。全面啟動了國家衞生縣城創建工作,順利通過了省級文明城市、省級森林城市二次複檢。二是加強環境治理。深入開展淨空、淨水、淨土行動,嚴把項目環保“准入關”,規範企業排污行為,城市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達100%,榮獲“全國首批創建生態文明典範城市”稱號,並通過了省級生態縣驗收,目前,我縣創建國家級生態鄉鎮3個、國家級生態村1個、省級生態鄉鎮11個、省級生態村9個,總量在全省排前列。三是深化管理體制改革。制定並出台了《**縣城市管理綜合改革實施方案》、《**縣城市管理一、二、三類責任單位和門店考評方案》、《加強和完善政府投資工程建設項目“五個二”管理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文件,積極開展城市管理綜合改革,在全省率先建成數字化城管“三全平台”的基礎上,開通了12319城市管理熱線、“**數字城管微信平台”,構建了數字化城管統一指揮,市政維護應急處置、城管綜合執法、責任單位分工協作的“1+3”城管新模式,變多頭管理為統一指揮、變被動補救為主動處置、變推諉拖沓為快捷高效,實現了城市管理高效化。其中數字化城市管理、政府投資工程“五個二”監管等方面的做法得到省、市領導肯定並作為經驗在全市推廣。四是強化綜合執法檢查,維護規劃的嚴肅性和權威性,組織開展了縣城違規佔地種菜專項整治行動,加大了“兩違”建築巡查和清理整治力度,城市管理水平進一步提升。

5.強化平台建設,拓寬融資渠道。隨着城鎮化進程的加快,我縣財政在城鎮建設上的投入也在不斷加大,目前,我縣市政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投入佔財政總支出比例已達16.76%,為加強城建投融資工作,緩解城建資金壓力,我縣於2019年和**年分別成立了**縣城市建設投資開發有限公司和安平城鄉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等兩家城鎮化投融資平台,累計融資9.3億元,共解決了20餘個城市基礎設施和公益公用設施的建設資金。目前,我縣正積極推動投融資平台轉型發展和市場化改革,着力構建借用還一體化、投建管相分離、實體化運作機制,並探索推進公私合營ppp模式融資項目。

6.開源節流並舉,保障建設用地。一是積極推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嚴格執行土地政策,積極盤活城區、園區存量土地,清理閒置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榮獲“國土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全國模範縣”;截止目前,縣中心城區城鎮建設用地規模11.63平方公里,縣城存量用地21.5畝,工業園區存量用地1000畝,清理閒置土地63.47畝。二是用好政策把握機遇,大力推行農村土地流轉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試點工作,完成農村土地流轉14.25萬畝,獲批立項土地“增減掛”項目3359.56畝,增加建設用地482.95畝。三是加大執法檢查力度,建立動態巡查和部門聯合執法機制,堅決打擊違法違規用地行為,2019年至今共清理違法違規用地153宗。

7.推進均化等服務,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突出“人的城鎮化”這一發展核心,堅持把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放在推進全縣城鎮化工作的重要位置,努力解決好農業轉移人口的就業、落户、住房、社保、醫療、養老、子女就學等問題,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就業方面,堅持工業與服務業雙輪驅動,大力發展城市經濟,擴大社會就業,不斷增強城市吸納農業轉移人口能力。截止**年,全縣工業園區從業人員2.5萬人,服務業從業人員5.15萬人,分別佔全社會就業人數的12.2%、25.1%,合計佔比達37.3%。工業園區和服務業企業已成為城市吸納農業轉移人口的主渠道。落户方面,面放寬進城人員落户條件,對有意落户的城鎮就學、就業、經商、投靠、居住公民,不受房屋、計生證明等限制,即可在城鎮落户。積極推行居住證制度,流動人口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未成年子女和父母,符合條件的,可以在實際居住地申請常住户口,並對在城鎮務工、經商的流動人口,按照登記即辦證的原則,實行居住證“兩棲”制,保留原享有的農村權益,同時在就業、就學、社會保障等方面享有與城鎮居民同等的待遇。**年共辦理各類農民工落户城鎮1653人,另外還為3876名外地農民工辦理了居住證。住房方面,我縣從2019年開始建設保障性住房,先後開發了“安居小區”、“和諧小區”和“園區小區”三個保障性住房工程項目,全縣的保障性住房建設總量3374套,其中廉租房2492套,公租房804套,經濟適用住房78套,總建築面積約23萬平方米,切實解決了一大批城市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難問題,基本構建了以廉租房、經濟適用房、公租房、住房補貼資金為主要內容的住房保障體系。在紮實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的同時,我縣還積極開展了舊城區、城市棚户區和城中村改造工作,並結合創建“人文社區·温馨家園”活動,對9個50户以上無物業住宅小區進行了改造,2019年至今共完成拆遷11萬平方米,改造1136户,城市面貌有了明顯改善,城市品位得到很大提高。教育方面,加大資金投入和項目建設力度,高標準建設了晶寶幼兒園,實施平二小異地新建工程,實現職業技術學校成功“退城進園”,城關中學擴容改造項目全面完工,整體回收了華泰學校並進行了重點改造,積極改善接收農民工隨遷子女學校辦學條件,確保隨遷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實現100%就近入學。衞生醫療方面,完成了縣人民醫院門診外科綜合大樓建設並投入使用;推進了泰山衞生院等鄉鎮衞生院標準化建設,進一步完善了醫療硬件設施。通過強化縣、鄉、村三級醫療衞生服務體系建設,大力提升了衞生服務能力和水平。社保方面,按照“低門檻、廣覆蓋”參保模式,儘可能讓廣大農業轉移人口特別是農民工都能參加並享受養老、工傷、生育和醫療等社會保險。截至目前,全縣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口已達到18.23萬人,參加工傷保險4.4萬人,失業保險1.9萬人,醫療保險實現了全覆蓋,參保率達到100%,被徵地農民參加養老保險2861人。養老方面,制定出台了發展養老服務業的政策措施,加快推進了城鄉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完成了縣社會福利院主體工程建設,推進竹江、赤谷等2個鄉鎮敬老院建設,改造提升了楓田、洲湖等17所鄉鎮敬老院。出台了《**縣推進新一輪敬老(光榮)院建設管理提升實施方案》,實行了縣領導掛點、縣直單位結對幫扶,並將縣直單位幫扶敬老院列入年度綜合目標管理考評內容。

二、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雖然近年來我縣新型城鎮化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績,但與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相比,與廣大人民羣眾的期盼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工作中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城市規劃的整體水平有待提高,一些建設項目與城市總體規劃銜接不夠;城鎮化水平有待提高,集鎮規模普通較小,功能單一,輻射帶動能力不強;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有待加強,城市功能有待進一步完善;城鎮管理工作還有待加強,違章違規建房,餘土廢渣、臨街洗車污染路面,城區集鎮佔道經營堵塞交通的現象時有發生。

下一步工作思路和打算下一步,我縣將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央、省、市推進新型城鎮化的決策部署,緊扣“乾乾淨淨、漂漂亮亮、秩序井然、和諧宜居”的目標,積極策應市裏確定的**-吉安-永豐和**-永新-井岡山-遂川兩個城鎮發展軸建設,加快推進城鄉統籌,打造宜居宜業宜遊家園。

(一)打造亮點,力促縣城品位大提升。圍繞城區當景區建、項目當景點建的思路,按照板塊式打造、組團式開發的要求,繼續推進城東、城南、公園路“三大板塊”建設,加快推進安林大橋至安平電站路堤結合景觀工程等續建項目建設,儘快啟動城東路網等新建項目建設,着手開展瓜畲至橫龍繞城公路的規劃設計。按照成蔭、成景、成林和出彩的要求,進一步抓好蒙崗嶺公園和瀘水河兩岸、瀘水河大道和武功山大道兩邊的綠化亮化提升工程。按照市中心城區“兩帶一區”建設模式,沿楓田車田至橫龍石溪一線,啟動縣城瀘水河兩岸田園休閒觀光帶建設,加強沿河沿路規劃管控,突出文化、自然和歷史資源整合,打造成集人文歷史、自然風光以及生態農業為一體的郊野田園觀光休閒帶。沿安林大橋、鳳林橋、**大橋,着力打造瀘水河內環線,重點抓好沿線道路的暢通,瀘水河兩岸建築空間、立面風格的管控和整治,形成錯落有致的天際線、退讓有度的紅線和疏密有間的綠線,進一步提升瀘水河“金腰帶”景觀品位。

(二)狠抓整治,力促環境優化大提升。紮實開展“三改四清”攻堅行動,認真制定整體規劃和年度計劃,用3年左右時間,集中力量“改舊城、改舊村、改舊廠,清河流、清廣告、清違建、清菜地”,推動宜居環境再上一層樓。按照“人文社區,温馨家園”建設模式,繼續推進文化路、濱江南路、蒙崗路等城市棚户區、無物業小區、渡河城中村以及部分城邊村、小街小巷改造,全面完善拆遷安置地基礎設施,打通斷頭路。積極利用邊角廢料地塊、閒置土地資源,多建生態小遊園和停車場,滿足羣眾健康休閒需求。立足治髒治亂治污,完善垃圾中轉站、地下管網等配套設施,以剷除户外廣告、清理違章搭建、開展護城河截污清淤等為重點,促進路面立面和水面河面的清潔化,打造更加秀美的城市環境。同時,積極策應全省國家級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大力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努力把**建設成為全省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和“樣板縣”,真正實現**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綠色崛起。

(三)以點帶面,力促集鎮面貌大提升。全面推進6個擴權強鎮試點工作,重點將已經明確的相關事項落實到位。以“九個一”建設為抓手,依託區位優勢、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加快建設一批旅遊名鎮、商貿大鎮、工業重鎮和農業強鎮,力爭年內每個鄉鎮集鎮建成一個規模較大、品質較高的中心公園。強化沿線整治、帶狀推進,推行鄉鎮聯中心村、中心村帶自然村的“鎮村聯動”模式,構建重點突出、梯次合理、功能明顯、特色鮮明的鎮村佈局體系,不斷提升小城鎮建設水平,重點沿瓜泰旅遊線、安茅線打造2-3個精品示範點、1-2條精品示範帶。紮實開展農村環境治理,有序推進農村清潔工程建設,以瀘水河水源地等重點區域為試點,積極推廣農村垃圾處理新模式。

(四)強化培育,力促城市產業大提升。以擴大總量、優化結構、促進就業、方便生活為目標,積極策應旅遊強縣戰略和產業升級的需要,既圍繞做旺產業強化服務業配套支持,也注重培育新型業態形成多極增長。加快推進豪德國際商貿物流城、五星級酒店、城市綜合體、城南國際等項目建設,儘早啟動城北汽車站和城郊汽車專業市場建設。促進房地產平穩健康發展,落實扶持政策,穩定市場預期,引導消費需求。統籌發展電子商務、總部經濟、信息諮詢、教育培訓、家政服務和健康養老等服務業,加快發展文化產業,啟動並推進老年公寓綜合開發建設,加快培育新的消費增長點,拉長服務業短板,促進各種業態互動發展。

(五)注重民生,力促公共服務大提升。穩步推進政府購買公共服務項目改革,重點在市政、教育、文化、衞生、體育、健康養老等領域推出一批重大項目向社會資本開放,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引導農業人口有序進城、就地城鎮化,提升城區和小城鎮聚集效應。大力扶持就業創業,以“千人創業萬人就業”工程為抓手,加強對城鎮困難人員、下崗失業人員、農村轉移勞動力等特殊困難羣體的就業幫扶。儘快完成二期國有林場危舊房改造、160户國有工礦棚户區改造,統籌推進社會福利院和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建設。穩步提高社保標準,繼續推進農業轉移人口的參保擴面工作。繼續優化義務教育學校網點佈局,加快平二小異地新建、**中學擴建、華泰實驗學校擴容改造項目建設步伐,儘快啟動城東學校、縣城幼兒園建設,加快實施農村義務教育標準化建設和薄弱學校改造工程,加快鄉鎮中心幼兒園、教師週轉房建設。全面推進縣級公立醫院改革,鼓勵社會辦醫,繼續抓好重大公共衞生服務和農村基本公共衞生服務項目建設,紮實推進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提高全縣醫療衞生服務水平。

(六)健全機制,力促長效管理大提升。以科學規劃引領管理升級,探索實施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新型城鎮化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旅遊發展規劃、生態發展規劃等“多規合一”,做好電力、道路、自來水、公共服務等專項規劃的銜接工作,加快完成縣城和鄉鎮的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修編工作,確保20户以上的自然村規劃完成80%以上。做好城市設計工作,着眼於優化城市空間,塑造城市特色,**年完成1項以上城市設計試點,並將城市設計納入控制性詳細規劃,作為土地出讓條件。紮實推進國家衞生城市創建工作,確保完成省級文明城市創建。完善數字城管“三全”平台,建立市政維護應急處置、各類違法綜合執法、縣直單位“門前三包”的三輪驅動機制,探索推進城管綜合執法改革,建立健全部門聯席會議制度、聯審聯批制度以及徵用地、預留地、安置地台賬清單式管理制度。

新型城鎮化調研報告範文(二)

加快城鎮化進程,是省委、省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戰略部署,是推進經濟大發展、城鄉大變樣、文明大提升的戰略舉措,對於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帶動農業農村發展,全面建設小康**,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如何加快城鎮化進程,促進城鄉統籌發展,帶旺一片土地,富活一方經濟,己成為我縣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課題。近期,本人就我縣城鎮化建設進行了深入調研,對××城鎮化有了新的認識,新的思考。

一、我縣城鎮發展概況及特點

我縣現有城鎮21個城鎮建成總面積46平方公里,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上級建設部門的關心指導下,我縣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按照“統籌城鄉、佈局合理,節約土地、完善功能、以大帶小”的發展原則,抓規劃鑄特色,抓建管提品位,抓經營保投入,抓產業強後勁,城鎮建設取得了喜人的成績,李渡、文港、温圳等先後獲得全國重點鎮、全國發展改革試點小城鎮、全省小城鎮建設示範鎮等榮譽稱號,呈現出速度快、特色顯、後勁足的良好態勢。速度快。始終堅持以工業化推動城鎮化,以城鎮化帶動非農化,進入新世紀以來,全縣城鎮化率平均每年提高2個百分點,增速比全省快0.27個百分點,比全國高0.9個百分點。始終堅持因地制宜、彰顯個性,形成了以酒著稱的李渡、以筆揚名的文港等一批極具特色的名鎮。

二、我縣城鎮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城鎮缺乏聚集力。城鎮基礎設施建設配套差,綠化覆蓋率較低;自來水普及率不高,斷頭路多;環衞及消防設施不足,城市污水處理和垃圾處理設施滯後,公共服務設施還不能滿足城市的需要。產業基礎總體薄弱,吸納農村剩餘勞動力能力低,南部鄉鎮和北部鄉鎮發展不平衡。城鎮文化氣息不濃,大多特色不鮮明,城鎮應有的凝聚力、感染力、輻射力沒有充分發揮出來。

2、產業缺乏拉動力。近年來,在全縣上下共同努力下,我縣形成了初具規模的“七個一”支柱產業,但受科技創新能力低、產業鏈條短、品牌不響、實力不強、行業惡性競爭等因素影響,發展空間受到制約,無法形成真正特色工業主導產業,不能有效帶動相關一、三產業的發展,嚴重製約了農村富餘勞動力向城鎮轉移。同時,城鎮產業用地佈局分散,各類性質用地區別不明顯,工業用地偏少,不能形成一定規模的服務需求,影響到第三產業發展。

3、規劃缺乏制約力。在建設規劃上投入較少,規劃編制資金短缺,規劃內容深度不夠,科學性不強,沒有把城鎮規劃與區域規劃、產業規劃、經濟發展規劃有機結合起來。規劃建設只是對“自發無序”建設的改進,缺乏協調統一的區域性規劃指導和調控機制,城鎮間、城鄉間在經濟發展、產業結構、基礎設施建設、資源利用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結構趨同、重複建設、資源浪費等問題,嚴重影響了區域經濟發展整體效應。一些城鎮規劃約束力弱,建設隨意性大,市場寄生於道路,沿主幹道線型排列,形成只見新街、不見新鎮的現象。建築形體空間缺乏藝術效果,風貌趨同的問題比較突出。

4、政策缺乏推動力。一些制約城鎮化發展的政策措施沒有及時加以調整,與發展要求不相適應的政策規定沒能適時完善,制約了城鎮化的發展。一是户籍制度限制了人口合理流動。農民“離土不離鄉”、“進廠不進城”現象普遍。二是社會保障體系不夠完善。進城務工人員沒有享受到城鎮就業人員在就業、創業上的優惠政策,沒有建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等。三是現行的土地制度制約,不少農民認為“土地是最牢靠的保障線”,不願放棄擁有的土地經營權,導致了徵地難,影響了城鎮建設。

三、加快小城鎮建設的對策建議

根據調研分析,經過深入思考,我認為,××城鎮化應遵循的總體思路是:發揮縣城和中心鎮的輻射帶動作用,以縣城為核心,按照“中心隆起、沿線組團、錯位發展”的原則,通過中心城市到重點鎮的聚集效應的逐級傳導,遞次推進,最終形成中心牽動、軸線輻射、城鄉一體的城鎮羣、產業帶、經濟圈,形成縣城、中心鎮、集鎮鏈接配套、結構合理、功能完善的城鎮體系,為加速××崛起構建重要載體,為突現追趕跨越提供發展動力。具體來説,就是要做到“四個堅持”:

1、堅持規劃先行,把城鎮起點做“高”

一要大氣做總規。高起點是財富,低水平是包袱。要按照“生態環境優、山水特色明、文化品位高、現代氣息濃、帶動能力強”的要求,堅持規劃先行,謀定而動,深化規劃的統籌性,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趨勢,編制出功能明確、錯位發展的縣城、重點鎮、一般鎮和集鎮總體規劃,合理佈局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統籌解決資源重複和分散配置問題,實現城鄉在經濟、社會、生態等方面的優勢互補和共同發展。同時,要倡導“陽光規劃”,擴大公眾參與範圍,接受羣眾監督,提高公眾的參與意識。

二要精細編詳規。抓緊制定產業佈局、交通路網、修編土地總體利用和基本農田保護等各類專項規劃,並搞好各規劃之間的相互銜接。在進一步完善總體規劃的基礎上,抓緊做好建設用地控制性詳規,着重加強對城鎮新區、重要地段、重點組團的詳細規劃和設計工作,把能看得準的先做了,看不準的先放着,給後人留下空間。同時,要做好水電氣、通訊、環保、防洪、綠化、防震減災、歷史文化保護等各類專項規劃編制工作,適應××大建設大發展的需要。

三要嚴格抓落實。規劃向來有“上管天、下管地、中間管空氣”的説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要充分發揮規劃對城鎮發展的引領和調控作用,強化規劃的剛性約束,堅決克服規劃與建設“兩張皮”的現象,決不能讓規劃成為“紙上畫畫、牆上掛掛”。必須維護規劃的法定性、權威性和嚴肅性,嚴格落實“一書兩證”制定,對未辦理“一書兩證”的違法建設行為要堅決予以糾正,使規劃與建設無縫對接。建立城鎮規劃聯合執法機制,整合城建、城管、國土等部門的力量,成立規劃巡查大隊,加強對規劃實施的日常巡查工作,做到關口前移、源頭管理,分片包乾、每日上報,把各類違反城鎮規劃的行為消滅在萌芽狀態。

2、堅持突出重點,把城鎮規模做“大”

一要鋪好路網拉框架。路網是城鎮的骨架與血脈,影響着城鎮發展的速度和規模,引領着城鎮發展的方向與框架。首先,要強攻主動脈。重點建好新區骨幹道路,暢通新老城區資源流通,拉近主副中心的空間距離,拉開城鎮發展框架。其次,要打通斷頭路。結合組團開發與老城改造,打通斷頭路、丁字路,健全微循環,完善城區路網,使城區道路真正形成環狀循環、連貫順暢。

二要建好基地育亮點。堅持做大城鎮規模與做強城鎮實力相結合,根據總體規劃,按照“規劃先行、產業支撐、設施配套、打造亮點”的要求,結合地方實際,加快推進農民創業示範基地建設,強化基礎設施,吸引農民進城務工,把農民創業示範基地建成城鎮的發展新區,農民進城的就業區。

三要統籌建設強承載。加快推進老城改造,依託現有建設格局,着重改善交通狀況,擴大綠地面積,改善人居環境,走內涵發展的道路。加速“城中村”改造,統籌城鄉資源,盤活存量資產,推動城鎮發展。完善城鎮基礎設施,統籌城鎮供水、供電、供氣、污水管網等公共設施對接,加強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場、殯儀館等公共設施建設,儘快啟動“村村通公交”,加快推進城鄉交通一體化。

3、堅持產業支撐,把城鎮實力做“強”

一要搞好產業佈局。根據區域經濟特色,突出城鎮產業功能,編制主體功能區規劃,推進產業體系建設。按照“統一佈局、分工協作,突出特色、發揮優勢,錯位發展、集羣集聚,統籌發展、互利共贏”的指導思想,由有關部門啟動產業一體化編制工作,統籌制定中長期產業發展規劃,劃分各自重點發展產業,明確產業定位分工,實現優勢互補,儘量避免產業發展重複投資現象;各鄉鎮根據“三大圈層”發展規劃,加快修訂和完善本地的產業總體發展規劃和重點專項規劃。認真做好園區工業佈局規劃,加強園區發展規劃與產業集羣發展規劃的銜接,項目向園區集聚,關聯產業向龍頭企業集聚,大項目、大企業向園區集結,走項目產業集聚之路,加快工業強縣進程,實現產業對城鎮發展的支撐。

二要培育優勢產業。按照產業集羣的發展模式,堅持招商引資與發揮能人優勢相結合、與做大做強傳統產業相結合、與培植新興產業相結合、與推進農業產業化相結合、與推進重大基礎設施相結合、與爭資立項相結合,着力推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新產業集聚發展,中小企業做大做強。

三要壯大第三產業。第三產業的發達程度是城鎮功能完善與否的重要標誌。要根據國家《關於加快發展服務業若干政策的實施意見》精神,城鎮新區建設要充分考慮服務業發展的需要,規劃確定商業、服務設施用地,出台具體配套政策,推動服務業加速發展。加強商業網點規劃管理,建設培育商品交易市場、農副產品批發市場、重點發展現代物流配送、新型商貿業態、大型購物中心和電子商務。加快旅遊觀光、生態農業、休閒娛樂場所建設,進一步提高旅遊接待水平,加快旅遊業發展。

4、堅持改革創新,把城市機制做“活”

一要加快投融資機制改革。資金匱乏是制約××建設的“瓶頸”,僅靠財政投入遠遠不夠,必須拓寬融資渠道,加大融資力度。首先,實施多元化、多渠道戰略,用好、用活、用足“四塊錢”:即招商引資、引進外面錢,爭取國債和省市項目資金、爭來上面錢,盤活資產、激活閒置錢,啟動民資、聚集零散錢。其次,按照“土地支撐融資、融資支撐建設、建設支撐發展”的原則,善於經營土地,建立有形市場,真正形成“一個渠道進水、一個池子蓄水、一個龍頭放水”。第三,按照“適度舉債,加快建設”的原則,進一步整合資產,打捆包裝新項目,繼續爭取金融機構的貸款支持。同時按市場化原則,積極創造條件,儘快將供水、供氣、公交、污水處理、市政管網、城市路橋、公共廣場等項目建設推向市場,積極鼓勵社會資金、民間資金及外資參與建設經營,形成多元化主體結構,加快城市建設步伐。

二要加快行政體制改革。一是改革户籍制度。實行全縣城鄉户口管理一體化,在一定範圍內試點,逐步取消二元制户口管理模式。繼續放寬户口遷移限制,積極為城鄉人力資源的合理流動創造有利條件,鼓勵高素質人才進城鎮經商落户,共同繁榮城鄉經濟,推進城鎮發展。二是完善社會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城鄉統一的就業政策、勞動力市場,推進職業教育體制改革,優化配置職業教育資源,建立覆蓋城鄉的職業培訓體系,打造勞動力培訓和轉移基地。實行城鄉統一的勞動用工管理制度,推行創業培訓,提高勞動者就業和創業能力。對被徵地農民納入城鎮就業體系,切實維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積極創造條件,使新落户居民在子女入學、就業、參軍、社會保障等方面與原居民享受同等待遇。三是改革土地使用制度。要在依法、自願、有償、符合規劃的前提下,允許集體土地使用權在經過批准以後進行出租、轉租、置換、作價入股(或出資)等形式有序流轉。按照“社會保障換承包地、住房補助換宅基地”的思路,採取置換或回購退出宅基地,實施“新居工程”、享受廉租住房、自主購房補貼等辦法,鼓勵農民“自願退出宅基地、流轉承包地”,進入城鎮或農村新型社區居住。讓有能力、有知識、有頭腦、高素質的農民規模經營土地,使農業向規模化、專業化發展,實現農業規模經濟、產業化經營,促進農業現代化。

三要加快城市管理體制改革。城鎮建設的高標準,來源於高起點的規劃建設和高效率的管理。要儘快建立健全城鎮的執法管理機構,充實管理隊伍,建立起正常的管理秩序。明確鄉鎮政府的城鎮管理主體地位,儘快協調解決好“條塊分割、多頭管理”的問題,健全和完善與城鎮規模及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綜合管理機構,實施綜合管理、統一執法。用市場經濟的手段,聘請經濟實力較強,管理經驗豐富的物業管理公司參與小城鎮的管理。總之,要按城鎮的標準,積極探索城鎮管理的有效模式,加強城鎮的淨化、美化、亮化、綠化工程建設,努力營造良好的人居環境,不斷提高我縣城鎮化水平。

標籤: 城鎮化 調研 報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yan/kzog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