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研報告 >

社會保險調研報告(通用6篇)

社會保險調研報告(通用6篇)

社會保險調研報告 篇1

比年來,黨中間、國務院明瞭發起擴大內需的目標。可是,消耗對經濟拉動的本領仍然偏低,消耗率已經降到改革開放25年以來的最低點。職工工錢增加遲鈍,特別是農民工羣體收益偏低,收益得不到保險,是消耗率連續走低的緊張身分。我國美滿的社會保險系統還沒有建立起來,人們對將來餬口生涯保險決議信念不敷,重儲蓄,輕消耗,成為消耗率連續走低的又一身分。

社會保險調研報告(通用6篇)

我市本年7月1日將進步最低工錢標準,由540元進步到620元,經過議定出台政策標準,保險職工的長處,進步了他們收益,有益於拉動消耗。另外一方面,還要穩步促成社會保險系統的改革,早日建立起全社會人員參加的社會保險系統,使百姓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居有其屋。屆時,百姓將不再辛苦攢錢,勇於把錢用於消耗。

建立美滿的社會保險系統,一項 重 要 的 內 容 就 是 加強 社 會 保險徵繳工作。自客歲全市展開社會保險擴面徵繳工作以來,建鄴區共查抄用人單位3010户,新增參保單位824 户,查抄人數4萬餘人,結束擴麪人數12034人,結束徵收金額903萬元,但存在的題目也不容忽略。

1、當前社保擴面工作中存在的題目

如今在社會保險擴面徵繳工作中存在的題目緊張表如今:

一是認識不敷。因為一些用人單位當真人對社會保險緊張意義認識的不敷,導致工作者應保未保、已保未繳、已繳停繳等現象家常便飯。在工作保險法律人員上門做工作要求其為工作者辦理參保手續時,他們總會採納“游擊戰”等各種方法來應付工作保險法律人員。凡是是本日去老闆不在,明天將來誥日去管帳不在。儘管老闆在也只談他的交易,把法律人員晾在一邊不睬不睬,常使得法律人員非常難堪。

二是用人單位法律意識不強。履行市場經濟後,用人單位根據市場 經濟的模式運行,履行自立策劃、自負盈虧,有些用人單位當真人只珍視經濟效益,不珍視保護工作者的合法權柄。諸如,用工事前過後不辦理錄用備案手續,不與職工簽訂工作公約,不為職工繳納社會保險費等,辦理上採納家長制、一言堂、老闆一人説了算,工作者誰發起合法要求,誰就隨時會被解僱走人的大略。

三是用人單位漏報、瞞報繳費基數。在稽查中,很多單位未能真正做到工錢收益與社會保險繳費基數的對應干係,明白過失較大。如以現金式樣發放的崗亭營養費、保健費等,單位廣泛覺得那是對職工的福利,應作為福利費不計人社會保險繳費基數,而社會保險定義的福利費應是單位以什物式樣發放的福利費用開支。別的,很多企業改制履行了股分制,企業職工以持有的內部職工股分的多少年末分紅,而不作為社會保險繳費基數。

四是勞務人員的參保有盲區。比年來,外省市勞務輸出人員愈來愈多,但因為該部分人員的社會保險費已由用人單位匯至勞務輸出單位,致利用人單位謝絕為勞務人員參保,而該部分人員的社會保險干係也沒法核實。是以,對勞務人員的參保方法應儘快訂定,禁止參保人員及基金的流失。

五是制約辦法不力。儘管《工作法》和《工作保險監察條例》早已明瞭法則,對不按法則參保或踐諾繳費任務的單位和責任人可懲罰款,而在實踐工作中,可操縱空間太小,加上各個方面干係網等諸多幹擾身分的存在,懲罰辦法難以完全落實到位。

六是宣揚力度不敷。有些用人單位法人和工作者對參保政策明白甚少,造成不肯辦理參保手續。跟着企業改制連續深切,民營企業日趨增多,已撐起地區經濟的分裂分割。廣大民營企業、私交易主、個別工商户及其從業人員成為當今社會保險擴面的重點,這些企業用人大都是外來人員,有的老闆覺得本身便是下崗賦閒人員,自謀職業不簡單,為謀求長處的`最大化,不肯給被僱用的工作者參保。有的企業老闆固然願給工作者參保,但有的外來工作者則不肯參保,覺得打工不鞏固,只願面前目今每個月拿幾百元現錢放進本身的日袋才安心。這些現象較普到處存在着。

七是相干部分貧乏互助和諧。盡人皆知,社會保險擴面徵繳工作是加快建立自力於企奇蹟單位以外的社會保險系統的一項根本工作,擴面徵繳工作應是全社會的任務。而從近兩年的實際工作來看,相干部分貧乏有機互助,集體聯動難度大,從而構成工作保險部分唱獨角戲的場面。

八是配套政策有待美滿。在實際工作中凡是碰到一些用人單位以不具有法人主體資格為由謝絕參保,如有些食物業、酒業、醫藥、打扮品、電器類等利用的促銷員,奇蹟單位利用的臨時工,季候工等非正規就業人員。另有的小企業老闆東躲西藏不見面,不供給賬號、地税登暗號,對法律人員下達詢問關照書、動靜媒體的報導等全然不顧,做出一副“死豬不怕熱水燙”的架式。對以上這些行動,政策上異國明瞭的典範,工作法律進程中,可操縱性不強。

九是稽查人員的本質有待進步。稽查人員在稽查工作中,工錢主觀身分較多,如對熟悉的單位稽查標準不嚴,原始數據收集不全,對堅苦企業抱有查了也是白查的立場等等,造成稽查口徑不聯合。別的,稽查人員的專業知識有待進步。

2、做好擴面徵繳工作的對策

針對如今存在的各種題目,為適應新局勢成長的必要,竭力做好社會保險擴面徵繳工作,仍應富裕闡揚社保徵繳包辦機會商工作保險監察機構的龍頭效用並採納響應的必要辦法:

一是加強構造帶領,搞好響應部分派合。當局要建立社會保險擴面徵繳帶領小組,採納首長當真制,要展開本色性工作,按時“議事軌制”等。因社會保險擴面徵繳工作觸及面廣、難度大,要加強税務、工商、財務、審計、體改等部分和諧互助,各司其職,集體作戰,構成齊抓共管的場面。

二是加大宣揚力度,營建社會保險擴面徵繳工作的強勢氛圍。經過議定廣播、電視、報刊等進行社會保險政策宣揚,營建參加社會保險利國利民的濃厚氛圍,做到盡人皆知,人人皆知,切當辦理用人單位和從業人員認識上的不敷和見解上的誤區。強化用人單位和工作者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費的意識 。

三 是加強依法徵繳力度,兑現社會保險的逼迫性。社會保險包辦機構要嚴厲根據國務院《社會保險費徵繳暫行條例》和省、市有關文件法則做好徵繳範疇內各用人單位的社會保險掛號和徵繳工作。要富裕利用社會保險費徵繳的稽查伎倆,按期、不按期的有重點稽查用人單位報告的基數、比例、工錢總額及員工工錢發放環境等,強化基金徵繳力度。對違背《條例》法則的行動要堅定予以禁止,並採納響應懲罰辦法,做到懲罰一户教誨一片的目標。

四是加大工作保險法律查抄力度,擴大工作保險監察工作的覆蓋面。最終增加工作保險監察人員,加強工作保險交易培訓,建立一支政治本質好、交易技巧精、能吃苦、肯辦事的工作保險監察步隊,做到機構人 員到位,經費投入到位、構造保險到位。如許,有益於依法加大工作保險監察力度,有益於擴大工作保險監察工作的覆蓋面。根據科學化、典範化、軌制化的運行機制進行周全的長效辦理,利用人單位養成據實繳納社會保險費的自發性。確保做到應保盡保、應收盡收。

社會保險調研報告 篇2

摘要:在現在社會,社會保險跟我們息息相關,本次社會保險調查,我對身邊的家人朋友進行社會保險調查,通過對養老保險,醫療保險這兩種常見的以及失業保險和工傷保險以及生育保險這另外三種社會保險進行了調查,發現多數居民都沒有實現這五種社會保險,多數為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和事業保險這三種社會保險,少數只有醫療和養老這兩種社會保險。通過此次調查,可以看到,很多居民對於社會保險有更高要求,城鎮户口和農村户口居民在享受社會保險保障方面也存在差異,部分單位也並未很好的落實對員工的基本社會保險。

一、調查設計

(一)調查的目的和意義

1.調查目的

通過對居民,包括城鎮户口和農村户口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的需求和落實情況進行調查,瞭解居民的社會保險情況,並通過了解找到不足,從而更好的推廣社會保險。

2.調查意義

通過此次調查,讓我對理解社保政策、社保需求、社保運營等方面有了更好的認識。

(二)調查地點、範圍及調查對象

1.調查地點:蘇州某住宅區附近。

2.調查範圍: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兩種和事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

二、調查的主要內容及調查結果分析

(一)當地社會保險政策及社保開展情況

1.當地政府推行社保政策、主要是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覆蓋城鎮户口居民和農村户口居民。

2.社會保險政策最近幾年有變化,保險金額有所增加,但保險保障更有保障,更符合被訪問者的.利益。

3.基本實現了人人社保,但是城鎮户口居民和農村户口居民的社會保險有所區別,具體體現在保障額度上。

(二)單位提供保險的基本情況

1.被訪問者的工作單位能提供社保,多數為3險1金,能提供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這3種社會保險和住房基金。少數為5險1金,主要是事業單位人員和公務員能享受。

2.被訪問者的工作單位在社保上,單位和個人大致提供多如下額度。交納的社保:基本養老險、基本醫療險、生育險、失業險和工傷險。單位繳費比例依次為:20%、7%、0.5%、2%和1.5%。

個人繳費比例依次為:8%、2%、0%、1%和0%。

繳費基數為當月標準工資或上一年崗位平均工資。

(三)被訪問者參加保險的基本情況

1.被訪問者基本都參加了社會保險。有參加基本養老險、基本醫療險、生育險、失業險和工傷險這5險的,但為少數。也有參加基本養老險、基本醫療險和失業險這3險的,為多數。少數居民只有基本養老險和基本醫療險。分別由政府、工作單位提供,少數人自己為自己提供社保。被訪問者自己也有不願參加的情況,因為他們更願意目前拿到金錢,而不是等將來。這些人的收教育水平都不高。

2.被訪問者參加社會保險,很多人認為自己繳納的這個額度或者比例不能夠承受,因為他們覺得佔自己工資的比例有點高,他們更希望比例能有所減少。對於生育和工傷保險,他們更願意接受,因為不需要被訪問者交納保費。

3.從調查看,社會保險一般能夠滿足被訪問者的需求,少數人對此希望有更高要求。部分人也購買了商業保險,但主要是集理財與一起的,所以他們認為社會保險和商業保險相互之間是補充關係。

三、當前社會保險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政府推行的社會保險政策類型少、覆蓋面小,很多個體經營者尚未覆蓋到全面的保障,不同户口的居民享受的保障也有不同,以及很多受教育水平低的人羣不願意自己掏錢去支付社會保險,他們更希望國家免費提供,對於部分家庭困難者,他們很難去為自己提供良好的社會保險。

2.單位在提供社保中存在問題,很多單位並沒很好的為員工提供全面的社保,很多員工只能享受到養老和醫療,並且享有的保障都比較低

3.個人參與社保存在問題,具體表現在部分城鎮和農村居民由於文化水平較低,以及在觀念和認識上存在問題,很多人保險意識不強,對保險就存在誤看,還有個人對社會沒有認識,他們認為個人辦理社保或者領取社保金的手續繁雜。另外,由於社保給個人補償標準過低,一些人認為這對自己可有可無,因此他們不願意參加社會保險。

四、完善社會保險政策的對策

1.各用人單位的社會保險實行“統一繳費險種、統一繳費基數、統一繳費辦法”,即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五險合一”;同時明確,用人單位如果不按規定繳納各項社會保險,將承擔相應責任。

2.國家要要明確財政對社會保障的責任。近幾年來,國家財政對社會保障的投入力度在持續加大,但缺乏對政府承擔社會保障責任的明確界定,具有一定的隨意性,這對於社會保障這樣一項事關國計民生的重大制度安排而言,顯然是有嚴重缺陷的。

3.加大宣傳社會保險給居民帶來的切實利好,並提高社會保險對居民的保障,減少居民在社會保險的個人負擔比例。

五、自己的體會和總結

我認為社會保險對全民來説是完全有必要的,對個人來説是一種很好的規避風險和保障自己的方法,每個人都必須認識到社會保險的必要性。但就目前來説,社會保險確實存在很大問題,這在政府,單位,個人上都有問題,解決問題要各方面一起努力,我們在發現問題後肯定能很好的處理問題,這就是社會保險要調查的意義。

社會保險調研報告 篇3

民生問題,是關係到社會經濟發展和穩定的重大問題,但由於種種原因,我國農村的社會經濟發展緩慢,農民的平均生活水平大大落後於城鎮居民,這已經成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不和諧因素。中央政府從“三農”問題到推進新農村建設,再到__大報告首次單列篇章闡述“民生”問題,這些無不表明中國的社會發展已經進入到一個新階段,民生正成為我們黨工作的重點,而在當代中國,積極構建完善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已成為解決民生問題的重中之重了。本文試圖從農村社會保障的三個主要方面即農村最低生活保障、農民養老保險、農村合作醫療的現狀出發,探尋我國農村社會保障存在的一系列問題,進而提出相應的對策措施。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村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80%,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對加快我國社會保障制度建設,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促進農村經濟與社會相互協調發展,保持社會穩定,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和十分重要的意義。但是目前我國農村社會保障覆蓋面低、資金來源不足等問題嚴重阻礙了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如何完善我國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成為政府相關部門當前一項急需解決的重要任務。提高服務水平,進一步健全工作制度,規範各項管理,明確工作職責,加強協作溝通,形成工作合力,優化辦事環境,加強業務培訓,提高服務技能,強化宗旨觀念,提升服務質量,有效做好各項社會保障工作,做到應保盡保,應收盡收,不斷擴大社會保障工作的影響力,着力提高廣大農村的社會保障工作水平。

一、農村社會保障的現狀

首先是傳統的農村社會保障功能削弱。在以前的舊中國,農村的社會保障是完全依賴着個人家庭的。"百善孝為先"。就是靠着這個"孝"字,靠着孝道,我們家庭中的老年人才得以有一個比較安穩的晚年。隨着社會發展和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農村家庭結構日趨小型化,出現了一對中年夫婦將要承擔雙方父母四人的"生老病死"和一個或兩個子女的撫養責任,這將使未來家庭不堪重負。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大量的農村勞動力遠離家鄉,來到大城市裏打工,造成農村"留守老人留守兒童"等現象。

其次是農村社會保障任務加重。農村人口老年化問題日益突出。有資料顯示,截止20xx年,我國60歲以上人口已達到1.14億,佔總人口的10%;其中65歲以上人口1.1億,佔總人口的8.5% 。目前,全國70%以上的老齡人口分佈在農村地區,農村老齡化問題較為突出。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增長速度快於預期,並且以年均3.2%速度持續增長。人口老齡化導致社會勞動人口減少、社會負擔加重等一系列問題,客觀上進一步加重了農村養老的壓力。疾病問題

依然是困擾農民的瓶頸。雖然現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已經在農村實行起來,但那畢竟還只侷限在某些經濟較為發達的地方,還不能全面的實行。在經濟落後的貧困地區依然數以億計的農民處於醫療無保障的困難境。農民工社會保障權益亟需保障,與城市的人相比,受到種種歧視,不僅就業機會少,而且就業後待遇不公。而且在保險待遇上也與正式工存在很大的差別。

最後是現有的農村社會保障水平低。有關社會保障水平的研究表明,社會保障支出佔GNP的比重,1991年全國是6.2%,城市是10.3%,農村是1.5%;至1994年,全國是6.0%,城市是10.8%,農村是1.3%。佔我國總人口80%的農村人口,只享有社會保障支出的10%左右,佔總人口20%的城市人口卻佔有近90%的社會保障費用。從人均社會保障費用看,城市居民是農村居民的20倍以上。我國農村社會保障的實際水平遠遠低於適度水平,這種狀況至今一直沒有大的變化。

二、現在農村社會保障的主要方式

一是農村最低生活保障。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國家和社會為保障低收入難以維持最基本生活的農村貧困人口而建立的社會救助制度。傳統的社會救濟方式一般不規範,不統一,實施中具有很大的隨意性,救濟方式以臨時救濟為主,定期救濟以集體救濟為主,而且只對五保户和困難人口提供救濟。1995年國家民政部門在部分地區開展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試點工作,改革了以往的農村社會救濟工作,保障了真正困難的農村人口的生活。二十世紀末,全國農村實行最低生活保障的縣佔全國總數的90%以上,覆蓋農村人口近四個百分點。農村最低生活保障資金由國家和集體籌集。但從目前來看,由於經費短缺,需要救濟的人很多,因此,該制度只能按照最低標準提供待遇,在經濟不發達的地區,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難以貫徹落實。

二是農民養老保險。隨着我國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民生活方式的改變以及生活水平的顯着提高,農村老年人口的生活保障問題逐漸凸顯出來。計劃生育政策實行以來,農村家庭子女逐漸減少,老年人的比例逐漸增大,家庭的養老功能相對弱化。隨着農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醫療條件的改善,農村人口平均壽命也在延長,老齡化問題也比較突出。隨着近年來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步伐的加快,青壯年遠走他鄉,留住人口中老年人佔絕大多數,他們的生活保障問題逐漸呈現出來。依靠土地養老面臨風險,農民基本上還是靠天吃飯,況且農民失去土地是近年來我國農村一個較為普遍的社會現象。近年來,在我調查的家鄉及其周圍,60歲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大約可以領取90元左右,這個政策對農村的老人來説可以解決最基本的生活問題。

三是農村新型合作醫療。目前我國農村的醫療保險主要有合作醫療、醫療保險、統籌解決住院費及預防保健合同等多種形式,其中合作醫療是最普遍的形式。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由政府支持,農民羣眾與農村經濟組共同籌資,在醫療上實行互助互濟的一種有醫療保險性質的農村健康保險制度,從20xx年起,中央和地方財政不斷增加財政投入,加強以鄉鎮衞生院為重點的農村衞生基礎設施建設,健全農村三級醫療衞生服務和醫療救助救助體系。但是農村的醫療衞生狀況並沒有多大的改善,特別是農村新型合作醫療空白點仍然較多。其主要原因表現如下:經驗不足、資金籌集十分困難、觀念難轉變、合作醫療管理操作難。

三、農村社會保障存在的問題:

一是範圍小,保障性差。現有的農民養老保險和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均採取農民自願參加、政府和集體適當扶持的辦法。源於農民自身對保障的認識差異、實際支付能力不足和村級集體經濟扶持能力不同,以及地方公共財政缺乏對農民社會保障的現實支付能力,現有的農村社會保障形式、保障內容、保障水平等存在較大差異,總體表現為保障意識區域差異大、保障內容和形式缺乏規範、保障水平低和覆蓋面小、保障功能差。另外一些地方的鄉鎮企業片面追求經濟發展,片面強調GDP和吸引外資,不考慮農民利益,在對農村勞動者的社會保障上基本上是一片空白,這種情況,損害了勞動者的基本權益,也影響了企業資源的優化配置和經濟效益的提高。

二是保障水平低下。由於我國農村經濟長期處於極低的發展水平,農民可自由支配的收入也極其有限,所以他們用於社會保障方面的消費,也只能是一種低水平的社會保障。自1992年開始在全國推行的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儘管民政部門和政府其他部門投入了相當大的精力,但距離農民最基本的養老需求的滿足尚有相當距離。其次農村的醫療保障制度也基本上處於同樣的境地。農民很多情況下都陷入缺醫少藥、療費昂貴、毫無醫療保障的窘境,農村集體衞生室基本承包給了赤腳醫生,同時政府鼓勵社會化辦醫,農村出現大量個體開業診所,這為方便羣眾就醫、緩解就醫矛盾起了重要作用,但另一方面也使各級醫療衞生單位已經從合作關係變成了競爭關係,縣鄉兩級醫院門診量下降,設備利用率低,特別是鄉鎮衞生院人才大量外流,而非專業人員膨脹。衞生資源在市場配置中更多地傾向了城市,有些地區農村再度出現缺醫少藥的局面,醫療價格大幅上升,有相當一部分農民醫療狀況惡化。有調查顯示,占人口80%的農村居民,僅享受社會保障的11%,可見保障水平之低。

三是資金籌措困難。目前農村社會保障的資金主要由個人或集體負擔,而由於國家長期對城市和工業的政策傾斜,導致農民收入水平低,多數農民沒有參保能力。有些經費緊張的地方,農村社會救濟工作處於停頓狀態,這樣不僅造成了資金來源的不足,降低了保障標準,而且也影響了農村參加養老和醫療等保障的積極性,加大了保障工作的難度。所以我國應儘快改變目前這種資金來源方式,尋找適合我國農村地區實際情況的多渠道的來源方式。

四是社會保障管理混亂。我國農村社會保障的現狀是城鄉分割、多頭管理、各自為政。既無統一的管理機構,也無統一的管理辦法。從管理機構上看,部分地區在國有企業工作的農村職工的社會保障統籌歸勞動部門管理,醫療保障歸衞生部門和勞動者所在單位或鄉村集體共同管理,農村養老和優撫救濟歸民政部門管理,一些地方的鄉村或鄉鎮企業也建立了社會保障辦法。但由於這些部門所處地位和利益關係不同,在社會保障的管理和決策上經常發生矛盾。由於多家分割,政事不分,缺乏監督,使本來已經夠亂的管理體制更加混亂。另外,農村社會保障還存在發展不平衡,發展緩慢,對國民收入再分配功能差等問題。

五是社會保障基金管理缺乏法律保障。由於農村社會保障體制尚未確立,社會保障尚未立法,更沒形成法律體系,使農村社會保障工作無法可依,無章可循,致使農村社會保障基金管理缺乏約束,資金使用存在風險大,無法解決保值增值的問題。有的將社會保障基金借給企業週轉使用,有的用來搞投資,炒股票,更有甚者利用職權貪污盜竊,致使基金大量流失,嚴重影響基金正常運轉。

總體看來,我國農村社會保障的現實狀況存在着保障水平低、社會化程度低、政府扶持力度小、覆蓋範圍窄、法律制度缺失等諸多問題。農村社會保障不僅滯後於城市,而且滯後於農村自身對社會保障的現實需要。構建適應市場經濟的社會保障,即使説農村目前尚未達到城市那樣的燃眉之急的地步,但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這在農村也已經是當務之急。農村社會保障的發展和推進關係到農村經濟社會的全面健康發展,關係到農村的社會穩定,也關係到國家的社會穩定。在當前我國農村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條件下,要一下子就實現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還不太可能,但我們國家和社會要正確認識農村的實際情況,在增強農業生產能力的基礎上,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國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為更好地實現社會公平,維護社會穩定,促進城鄉融合和共同發展,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作出努力!

社會保險調研報告 篇4

(一)基金收支矛盾突出。

隨着我縣原國有集體企業破產改制結束,擴面空間和潛力非常有限,加上我縣老齡人口數量的不斷上漲,享受養老金的人數又不斷增加,收支矛盾日趨凸顯。x年,全縣參加養老保險人數20560人,其中退休6576人,當年新增退休692人,當年基金收入10979萬元,基金支出11759萬元,當期結餘-781萬元,累計結存11319萬元。20xx年,全縣參加養老保險人數19558人,其中退休6938人,當年新增退休429人,當年基金收入11515萬元,基金支出13248萬元,當期結餘-1733萬元,累計結存9586萬元。x年,全縣參加養老保險人數20179人,其中退休7273人,當年新增退休459人,當年基金收入13964萬元,基金支出13516萬元,當期結餘447萬元,累計結存1033萬元。通過近三年情況分析,我縣退休人員除政策因素外,正常退休人員增長率為7%,供養比例為1.8:1 ,就目前基金結存情況,支撐能力僅為9.6個月。

(二)監管力量有待加強。

目前,我縣雖然設立了基金監管機構,配備了基金監管人員,但由於監管工作人員大多不具備專業的監管知識和業務能力,加上工作量大、涉及部門廣,監督工作往往流於形式。

(三)信息化建設水平有待提高。

社會保險基金監管離不開工商、税務、公安等部門的信息支持,我縣目前未建立相關部門社會保險信息共享機制,影響了社會保險擴面徵繳和基金監管工作的推進。

社會保險調研報告 篇5

社會保險基金是社會保險事業的“穩壓器”,是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牽繫着人民生活和社會穩定。x1年7月,我縣社會保險基金管理實行“地税徵收、財政監管、社保支付”,職責明確而又相互協作、相互監督、相互制約,在規範籌資機制、保證按時足額發放、安全監管等方面嚴格執行省市關於社會保險基金徵繳、支付和管理的有關規定,相關部門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強化監督,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加強組織領導,是社會保險基金監督管理工作的有力保證。

近年來,我縣始終把加強社保基金監督管理工作作為社會保險事業發展穩定的一件大事來抓。

一是成立了以縣政府常務副縣長為組長,人社、財政、地税、各商業銀行為成員的社會保險基金協調工作領導小組,建立了部門聯繫會制度,每季度進行一次例會,共商社會保險發展大計。

二是成立了以縣政府常務副縣長為組長,由人社部門牽頭,財政、審計、税務、銀行、工會、新聞媒體等部門成立的社會保險基金監督管理委員會,並公佈社會保險基金監督舉報電話,接受社會各界的監督。

(二)健全管理制度,是社會保險基金監督管理工作的堅實基礎。

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結合我縣實際情況,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社會保險基金使用與審批管理制度》、《社會保險基金預警制度》、《離退休人員生存狀況跟蹤服務制度》、《住院病人查房制度》、《定點醫院定點藥店費用審核制度》等相關制度,使我縣社會保險基金監督管理工作制度更細化、操作更具體、監督更嚴密。

(三)規範業務運作,是社會保險基金監督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

為保證各項社會保險工作的健康運行,我縣從基金管理的源頭抓起。一是以金保系統為抓手,嚴格參保單位和個人申報繳費的管理,完善“五險一單”的徵繳機制,統一基數,統一人數,提高基金徵繳率,實現依法徵收。二是以落實省市各項政策規定為基礎,加強社會保險基金待遇支出的管理。嚴把企業職工退休退職審批關,實行提前退休公示制度。醫療保險基金支付實行明察暗訪與實地調查相結合的工作方式,失業保險待遇採取定期與不定期到單位、街道居委會調查的方式,有效控制了社會保險基金的流失,保證了社會保險基金的安全運行,維護了職工的合法權益。三是以社會保險基金預決算制度為約束,保證社會保險基金收支平衡,略有結餘。截止x年底,全縣參加社會保險人數達13.59萬人次,基金總收入18786萬元,基金總支出17922萬元,基金收繳率98%,做到了當期收支平衡、略有結餘,有力地保障了職工合法權益和離退休人員基本生活,基金未出現被擠佔、挪用等現象,基金監管水平不斷提高,基金運轉良好。

社會保險調研報告 篇6

(一)全力推進社會保險擴面徵繳工作。

一是加大宣傳工作力度。通過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多渠道大力宣傳社會保險相關政策,提高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的參保意識。二是加強相關部門協調配合。要加強社會保險部門與税務、工商、財政、審計部門的協調配合,各司其職,整體作戰,形成齊抓共管的局面。尤其要加強與税務、工商、審計部門的數據共享機制建設,提高徵繳率,減少徵繳成本。三是加大執法監察力度。利用勞動管理、勞動監察、稽核職能,定期、不定期的

稽查用人單位的用工情況,申報的繳費基數及員工工資發放情況等,使用人單位養成據實參保足額繳費的自覺性,確保應保盡保、應收盡收。

(二)不斷充實社會保險基金監管力量。

針對我縣目前社會保險基金監管人員少,業務知識不專的情況,相應配備專業的基金監管人員,並加強對監管人員多渠道的培訓,不斷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和專業知識水平,實現社會保險基金監管的科學化和規範化。

(三)着力完善社會保障信息體系建設。

以“金保工程”系統軟件為平台,逐步建立社保信息管理系統和監管信息庫,進一步提高社會保險基金信息化管理水平,利用互聯網實現各地各部門監管信息的共享,使信息及時交換和溝通,充分發揮社會保險基金監管作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yan/89qlk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