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研報告 >

保險調研報告(通用8篇)

保險調研報告(通用8篇)

保險調研報告(通用8篇)

保險調研報告 篇1

一、城關鎮基本情況簡介

全鎮總人口22702人,其中城鎮人口21541人,符合參加居民醫保的120xx人,占城鎮人口55.7%。城鎮學生3250人,全部參加了居民醫保;城鎮非學生居民(以下簡稱居民)8750人,參加醫保2412人,參保率27.6%。累計參加城鎮居民醫保人數5662人,參保率22.2%。

二、城鎮居民醫保工作開展情況及存在問題

(一)不斷完善的城鎮居民醫保體系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但城鎮居民醫保政策吸引力不夠。出台了《XX縣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實施辦法》,從政策層面上構築“政府主導、勞動保障部門牽頭、鄉鎮為主、部門配合”的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工作格局。建立縣鄉財政分級投入工作經費和相關單位適當補助居民繳費的財力保障體系。並對參保對象範圍予以進一步明確:對在縣城經商、務工、就讀及居住的外省外縣户口人員,均允許其自願參保,享受XX縣城鎮居民醫保待遇。20xx年8月23日正式啟動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以來,城鎮居民醫保的保障功能初步凸現,為324餘名大病、重病患者家庭緩解了大額醫療費用的壓力。由於居民醫保與各類醫療保險制度之間的銜接工作不夠,而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比較,從繳費、待遇享受等方面差距很大,導致部分參保對象持觀望態度,參保積極性不高,而類似的商業保險早已牢牢搶佔了大部分學生市場份額。二是基本醫療保險工作尚未建立調控有力的工作機制。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工作機制還不夠完善,對相關部門工作和醫療定點單位缺少硬性考核措施。部門、鎮之間合力也不夠強。政策宣傳還有盲區,縣城不少居民對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政策還不瞭解,誤將財政補助的居民醫療保險與商業性的人壽保險相混淆。

(二)部分羣眾對醫保惠民政策認識不足,參保意識不強。少數城鎮居民參保意識淡薄認為自己年紀輕身體好,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個人要承擔一部分醫療統籌費用,且統籌基金支付醫療費用的範圍有嚴格規定,自己在很大程度上是在作貢獻,因而不願參保;同時,部分居民對近期實施的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政策瞭解不多,有一個深入理解和認識的過程。二是城鎮居民的結構比較複雜,組織比較渙散,人户分離現象突出,很多人又外出務工,所以出現難找參保對象的現象。加上是否參保取決於其個人是否自願,所以很多人有一種僥倖心理,處於一種“沒病就拖,小病就扛”的狀態,往往不到大病臨頭時,是不捨得拿出錢來參加醫保的。二是繳費能力差。從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參保對象中不難看出,他們大多沒有收入、收入較低或收入不穩定,具有勞動能力的城鎮居民,家庭負擔普遍較重;不具有勞動能力的老年人、未成年人沒有收入,只能由他們的子女、監護人承擔繳費,而經濟狀況欠佳,想參保繳不起費是一個不庸質疑的主要原因。

2、弱勢羣體參保面臨困難。從本次調查情況來看,共有三個特點。有經濟收入人員少;無經濟收入人員多;特殊人員多。

3、實施城鎮居民保險勢在必行。未參保的這部分人員抵抗疾病風險能力差,但卻是最需要醫療保障的羣體,然而絕大多數卻因為其無收入、收入較低或不穩定而無法參保。從調查瞭解中我們發現,相當部分城鎮居民因為較高的醫療服務費用而存在“小病扛、大病拖”的問題,部分居民還出現了 “因病返貧”的現象,因為費用問題而有病不去醫院就醫,或在需要住院治療時自動放棄治療,已明顯影響了社會經濟的進步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完善現有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讓更多的人羣享受到基本醫療保障,將廣大城鎮居民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範圍已勢在必行,刻不容緩。

(三)服務平台建設滯後。一是社區衞生服務站建設滯後。我縣社區衞生服務站建設並沒有隨着全民醫保體系的建立而同步推進。大多數社區門診存在着服務功能不全、人員素質不齊、設備配套不足、技術力量薄弱等狀況,不少軟、硬件建設達不到上級規定的標準,還不能滿足參保居民“小病進社區、大病進醫院”的基本要求。定點醫療單位服務差強人意。有的定點醫療單位的有些醫務人員從個人利益出發,開大處方,賣高價藥;同一廠家生產的同品牌藥品,定點醫療單位的價格是同地區市場藥店的數倍。這些現象的出現,使參保患者覺得雖然享受了醫療補助,但實質上多花了許多冤枉錢,得不償失。二是醫保信息網絡建設滯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計算機管理系統不夠完善,鄉鎮勞動保障站對參保對象數據的錄入完全依賴手工操作完成,與定點醫院、藥店也不能實現信息共享,大大影響了參保進度。

三、對策及建議

為了進一步將我縣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工作做好,使醫療保險達到居民全覆蓋,建立健全公平和諧的全民醫療保障體系,我們建議着力抓好以下三項工作:

(一)減低門檻、提高待遇、擴大範圍。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越多,基金盤子就越大,運行的路子就越寬。為此,推進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應當降低門檻、提高待遇,吸引居民持續參保。一是#擴大參保範圍。在力求做到縣城城鎮居民參保全覆蓋的基礎上,將範圍逐步擴大到各鎮區個體私營企業工人,對使用臨工較多的“三產”服務行業、沒有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企業,要依照相關法律法規,將其納入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在條件成熟後逐步過渡到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二是提高補償額度。適當放寬大病範圍,將治療週期長、醫療費用高的帕金森病、紅斑狼瘡、癲癇病、類風濕關節炎等部分門診特殊病納入大病補償範疇,其專項門診醫療費用應視同住院費用報銷,不斷加大對城鎮居民中非住院重病患者的補償力度。對當年未發生住院費用的參保居民,可組織參加一次專項免費體檢;對外出就醫人員的醫療費用,可適當降低自付比例。三是將保險費按一定比例劃入個人賬户,解決小額門診費,可提高參保者的積極性 (二)完善機制、落實責任、形成活力。建立和完善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工作機制,是實現居民參保全覆蓋目標的重要保證。因此,必須完善管理制度,建立監管、考核機制。一是完善管理制度。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基金要嚴格實行財政專户儲存、收支兩條線管理,獨立核算,專款專用。縣勞保、財政、審計等部門要加強對專項基金管理和使用的監督,確保基金的完整和安全。縣勞保、財政等部門還要進一步調整和完善參保居民門診待遇、一般住院待遇、重大疾病待遇、門診特殊病種項目待遇等一系列補償待遇規範,保障參保居民充分享受醫療保險的優惠待遇。醫保處要強化內部管理,建立健全醫療保險基金統籌預決算、財務核算管理、醫療費結算報帳、定點醫療單位藥品管理等制度,強化保險基金統籌業務基礎工作,簡化結報程序和手續,加大對基金籌措、使用以及居民參保受益情況的宣傳力度和公示力度,確保基金專款專用,發揮更大效益。在此基礎上,還要不斷深化改革,創新管理模式和方法,認真研究和解決基金運行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及時提出新對策、新方案,確保基金安全運行,防範統籌運作風險,充分發揮醫保機構管理主渠道作用。二是完善監督制度。對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工作要建立全方位的監督體系,充分發揮人大、政協、紀檢監察、新聞媒體在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管理中的監督作用,全力促進此項工作健康有序地發展。縣勞保、衞生部門應及時監控、定期督查定點醫療單位服務情況,對違反規定情節較輕的給予批評教育,情節嚴重的予以嚴肅處理,直至取消定點資格。縣衞生部門、醫保處尤其要加強醫療行為的規範和監督。因為醫生的一支筆一張處方是醫療保險基金支出的“開關”。開關適度既能維護參保居民的利益,又能樹立醫院和醫務人員的良好形象,同時也會促進醫療保險事業的可持續發展。相反,如果醫療行為和職業道德出現問題,醫療監督又不夠有力,為利益所驅而任意所為,那麼既損害了羣眾的利益,也破壞了醫院和醫務人員的形象,同時造成了醫療保險基金的損失。定點醫療單位應在醒目位置設置公告欄(牌),公佈醫保報銷藥品目錄、價格、費用結算補助比例、醫療診治程序、手續以及患者補助費報銷等,從源頭上加強管理,進一步保證醫藥公開、透明。三是完善考核制度。對相關部門、單位和社區應單獨明確,落實指標,明確職責,捆綁考評,確保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工作條塊銜接、整體推進。2、建議對學生參保加強督促。學生參保是今年乃至今後工作重點,也是城鎮居民醫保政策的亮點。考慮到平安等商業保險對學校的滲透,為提高政府主導的城鎮居民醫保參保率,建議市政府對教育行政主管部門進行督促。同時在政策上增加“對因意外死亡的參保學生在醫保基金中可以支付適當的死亡賠償金”的規定。

(三)增加投入、健全網絡、提供保障。為了將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這一德政工程做實做好,必須增加必要的投入,以進一步建好服務平台,健全服務網絡,為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工作提供必要的保障。一是加大對城鎮低保、重殘對象醫療救助的投入。二是增加城鎮居民醫療統籌工作經費的投入。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不同於商業保險,是一項社會公益事業,縣財政雖然已盡很大努力,給付了一定的工作經費,但要實現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全覆蓋,這點經費是遠遠不夠的。應撥付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專項經費。三是加快社區醫療服務平台建設的投入。縣衞生、勞保等部門應當協調運作、加大投入,按照標準化的建設要求,添置現代辦公設備,整合優化現有信息化資源,在社區衞生服務站XX縣醫保中心之間建立計算機信息系統,實現工作網絡上下左右貫通,力求在較短的時間內,使社區衞生服務站不僅建立居民健康檔案、方便居民就近就醫,而且凸現為參保居民提供健康諮詢、衞生保健、慢性病服務等基本功能。四是加大對醫療保險政策宣傳的投入。在宣傳內容上,要深入宣傳醫療保險不同於商業保險的公益性,着力宣傳醫療保險“大家幫小家”的本質內涵,重點宣傳醫療保險個人的義務和權利、待遇享受、診療程序、補償比例等一系列政策規定。在宣傳方式上,要靈活多樣,以案宣傳,提高宣傳的針對性、有效性。 3、搞好醫保信息網絡建設,為參保職工提供便捷服務。一是以信息化建設為載體,實現管理模式的新突破。20xx年3月,我市自行開發了醫療保險計算機應用系統,將改革初期分散落後的業務管理納入到現代化管理渠道。二是以網絡結算為載體,實現服務方式的新突破。我市於20xx年4月在全省率先實施了與定點醫療機構計算機實時信息網絡聯網工程,截止目前,已與市區108家兩定單位實現基本醫療費用的網上結算,大大減輕了“兩定”單位的工作量。三是以社會保障卡為載體,方便參保職工看病就醫購藥。我市於20xx年起在全省率先按照國家勞動保障部《社會保障卡個人規範》制發社會保障卡,到目前,共制發社會保障卡23 萬張,進一步方便了職工看病就醫購藥。 2、堅持低保廣進。為了讓所有城鎮居民都能參加城鎮居民醫療保險,我縣醫療保險費的繳費標準的確定要考慮各類羣體經濟承受能力,堅持低水平,實現廣覆蓋。籌集渠道主要由家庭和個人承擔為主,財政對特定人羣予以適當補貼。堅持“以收定支、略有結餘”籌集原則,制定適當的適合城鎮居民要求的醫保政策制度,繳費與待遇相掛鈎,通過測算合理確定參保人員住院醫療費用與統籌基金支付比例的額度層次,把有限資金用在治大病、保大病上,重點解決城鎮居民 “因病返貧”問題。

保險調研報告 篇2

我市自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建立和實施以來,市政府及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關於開展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工作的有關精神,緊緊圍繞“社會保障全覆蓋”的目標要求,把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工作作為一項重大的民生工程來抓,不斷完善政策制度,加大擴面徵繳力度,加強醫保基金監管,醫療保險覆蓋面迅速擴大,醫療保障水平穩步提高,基本形成了廣覆蓋、多層次的醫療保險體系,較好地保障了人民羣眾的基本醫療需求。截止今年5月底,全市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64.05萬人。其中參加城鎮職工醫療保險人數37.88萬人,參加城鎮居民醫療保險人數26.17萬人,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達到98.1%,基本實現全覆蓋。全市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滾存結餘63416萬元,預計可支付12.2個月;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基金累計結餘19822萬元,預計可支付16.5個月。

着力加強制度建設,城鎮基本醫療保險體系逐步健全。市政府及人社部門堅持把政策研究和完善制度作為總攬,相繼出台了一些政策規定和辦法,完善了相關工作制度。目前,全市已建成了以職工、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為主,以大病統籌醫療保險、企業補充醫療保險為輔的多層次醫療保障政策平台,相繼出台了困難企業職工和軍轉幹部、靈活就業人員、農民工等羣體參加醫療保險辦法,基本滿足了不同人羣、不同層次的醫療需求。尤其是最近三年,各項政策的出台完善,使得城鎮基本醫療保險體系日趨健全。

着力加強擴面徵繳,城鎮職工和居民醫保基本實現全覆蓋。市政府及人社部門堅持把參保擴面和基金徵繳作為基礎工作來抓,採取積極有力措施,強力推進。將參保擴面納入政府目標考核管理體系,層層分解,將責任落實到各級各有關部門。同時,加強宣傳,增強了用人單位和職工參保意識和自覺繳費的積極性。近年來,我市醫保基金平均增幅在20%左右,為基金支付打下了堅實基礎。

着力完善醫保統籌機制,保障水平穩步提高。近年來,市政府及人社部門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原則,不斷完善醫保統籌機制,持續提高城鎮醫療保險統籌基金最高支付限額和支付比例,適當降低了轉院和藥品自付比例,增加了門診大額疾病病種和基金支付範圍,提高了部分病種支付限額,20xx年所有參保職工住院報銷比例都對應增加2個百分點;城鎮居民大病保險由15萬元提高到45萬元,有效減輕了參加患者個人負擔,提高了參保人員的醫療保障待遇。

着力強化監督管理,基金安全得到有力保障。市政府及人社部門切實加強基金監管,建立和完善了一整套事前監督、事中抽查、事後稽核的監管辦法,不斷加強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收支預算管理和支付管理。一是強化了對醫療保險各個環節的監督審查,積極預防城鎮基本醫療保險運行中的各種違法行為發生,做到嚴把住院申報關、轉診轉院審批關,嚴把巡查預防關,嚴把費用報銷核查關,有效預防和打擊冒名住院、掛牀住院、利用虛假髮票等方式騙取醫保基金的行為。二是加強對醫療機構的管理。經辦機構對定點醫院實行服務協議管理,明確權利和義務,確定定點醫院的部分單病種限價標準和人均定額標準、監管方式和違約處罰措施等,引導定點醫院自覺約束醫療行為,依法依規為參保羣眾提供醫療服務。基本形成了制度、經辦、監督三位一體的醫療保險基金監管體系,從源頭和制度上杜絕違規行為,確保了醫保基金的安全。

着力優化經辦流程,提升醫保服務質量。市醫保部門加強醫保網絡信息化建設,從參保登記到繳費、待遇支付全部實現網絡辦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透明度。目前,已實現了參保職工可到太原市26家及省內已開通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系統的醫院看病並即時結算醫療費用。市醫保部門在精簡優化業務流程上下功夫,規範了業務工作,簡化了就醫環節,改進了醫療保障服務,讓參保患者辦事更加便捷。

存在問題

我市的城鎮醫療保險制度實施以來,取得了明顯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困難和問題,主要是:

參保擴面和基金徵繳比較困難。擴面徵繳困難情況複雜:一是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大都屬小微企業,員工數量少、用工期限短、流動性大、勞動關係建立不規範,擴面操作難度大。二是部分企業經營不景氣、虧損嚴重,出現大量欠費現象。三是有的單位和員工參保意識不強,法人代表過分追求自身利益,為員工參保和繳費的積極性不高。同時,基金收支面臨巨大壓力:今年1—5月份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基金當期結餘為-3433萬元,首次出現基金當期支出大於收入,給我市醫保基金支付帶來明顯壓力。

城鎮居民醫療保險與新農合存在重複、交叉、遺漏參保現象。儘管明確界定了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和新農合參保範圍,但城鎮居民醫療保險與新農合分屬兩個系統經辦,城鎮居民以個人為單位參保、新農合以家庭為單位參保,造成了部分城鄉居民重複參保、財政重複補貼。這種制度分設、管理分割、機構重疊的運行機制,既提高了管理成本,又不利於城鎮化的推進。

醫療保險監管體系有待進一步健全。醫療保險政策性強、涉及面廣、監管工作量大,醫保制度改革要求降低參保職工個人醫療費負擔與“兩定”機構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矛盾突出,對“兩定”機構的醫療監管方式和工作機制仍需進一步健全。

配套建設需要進一步加強。一是醫保經辦力量有待加強。目前的醫保經辦機構專職工作人員不足,醫保管理專業技術人才缺乏。隨着城鎮居民醫保的全面展開,工作量大、涉及面廣,現有工作力量和辦公場所難以滿足日常工作需要。二是醫保配套建設有待完善。我市城鎮職工醫保系統開發較早且軟硬件投入經費不足,導致軟、硬件設施比較落後,難以滿足社會保障卡相關功能的推廣應用需求,給城鎮職工、居民參保繳費、信息查詢等帶來了極大不便。

幾點建議

進一步加強部門聯動,做好擴面徵繳工作。市政府及各職能部門要加強協作,形成人社部門牽頭、相關部門協作配合、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整體聯動工作機制,促進醫療保險擴面徵繳工作向縱深拓展。要不斷加大宣傳工作力度,創新宣傳思路和方法,深入基層、企業、社區,以點帶面,將醫保政策宣傳好、講解透,通過有效宣傳,加快城鎮醫療保險向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及各類就業人員延伸,提高廣大羣眾對醫療保險相關法律法規政策的認知度,使羣眾自願參保、積極繳費,實現應保盡保。

進一步加大整合力度,積極推進醫保城鄉統籌。要學習借鑑先進做法,按照歸口管理、整合資源、政策並軌的思路,統一政策,統一信息採集,統一醫療保險檔案,統一窗口服務,逐步建立起統一的社會醫療保險體系,實現城鎮職工、城鎮居民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三種制度相互銜接流轉,提高醫保管理效率。有些問題屬政府及有關部門職權範圍內的,要及時調整完善相關政策;有些問題需上級政府解決的,要積極反映,爭取支持。

進一步完善工作制度,切實加大監管力度。根據醫保政策規定和工作實際,建立健全各項工作制度,規範辦事程序。一要建立定點醫療機構准入和退出機制,加強對定點醫院和定點藥店的監督檢查,及時發現問題,杜絕漏洞。二要加強醫保經辦機構內部監督制約,簡化辦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嚴格醫療費審核把關,縮短資金結算和撥付週期,為參保職工羣眾提供方便。三是加強基金監管,加大依法查處和打擊套取、騙取基金犯罪行為的力度,確保基金安全高效運行。

進一步核定支付標準,逐步提高醫療保障水平。要根據權限和基金使用結餘情況,在認真調查研究和科學測算論證的基礎上,適時調整醫保待遇水平,對醫療費報銷範圍、比例和最高限額,對單病種範圍和費用標準,對重症慢性病用藥範圍和報銷標準等進行合理調整,以適應醫療消費水平的需要,努力減輕參保職工醫療費負擔。

進一步加強經辦機構建設,提升管理服務水平。要加快醫保信息系統工程建設,科學配置醫保經辦機構現代遠程設備,全面提升醫療保險信息化管理水平。要加強經辦機構建設,配齊醫保經辦機構人員編制,給足工作經費,引進醫保管理專業技術人才,確保工作高效推進,不斷提高管理服務水平。

保險調研報告 篇3

假期間,我在網上調看了大量關於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的資料。瞭解到我國近幾年來關於農民保障制度所做的一些成就我決定利用寒假對我農村合作醫療的現狀進行簡單調查。我簡單做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羣眾調查問卷,查閲了關於新農合的知識,分析了農民對醫療保障的主要看法。總體瞭解如下:

一、關於新型農村合作醫療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簡稱“新農合”,是指由政府組織、引導、支持,農民自願參加,個人,集體和政府多方籌資,以大病統籌為主的農民醫療互助共濟制度。採取個人繳費、集體扶持和政府資助的方式籌集資金。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是由我國農民自己創造的互助共濟的醫療保障制度,在保障農民獲得基本衞生服務、緩解農民因病致貧和因病返貧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它為世界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所普遍存在的問題提供了一個範本,不僅在國內受到農民羣眾的歡迎,而且在國際上得到好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從XX年起在全國部分縣(市)試點,預計到XX年逐步實現基本覆蓋全國農村居民。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及省政府關於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實施意見有關精神,農民大病統籌工作改稱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行個人繳費、集體扶持和政府資助相結合的籌資機制,籌資標準不能低於30元/人,其中縣財政補助10元,鄉鎮財政補助5元,農民籌資15元。歸納起來是籌資提高,政府補助多,農民受益面大,為患大病的農民建立了保障,最高給付額達到XX0元。

二、建設新農合的意義

經過二十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農村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經濟有了長足的發展,然而,經濟的發展並沒有給農民在看病問題上帶來太多的實惠。我國人口占世界的22%,但醫療衞生資源僅佔世界的2%。就這僅有的2%的醫療資源,其80%都集中在城市。從1998年到XX年農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長2.48%,但醫療衞生支出年均增長11.48%,後者的增長竟然是前者的近五倍。據有關媒體報道,至今中國農村有一半的農民因經濟原因看不起病。在廣東那樣的經濟發達地區,也有40.08%的羣眾有病未就診,23.35%的羣眾應住院而不能住院。另外,我國社會保障的覆蓋面還很窄,不足以解決農民的“後顧之憂”。在廣大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基本上處於“空白地帶”。疾病,像一把利劍掛在農民兄弟的頭上,“看病難、看病貴”是目前中國農村比較普遍的現象。“”時期,我國經濟社會轉型過程將進一步加劇,要使這一轉型能夠平穩推進,整個社會需要構建嚴密而可靠的安全網。因此,農民的醫療衞生問題已經遠遠超出了問題本身,解決農民的看病難,不僅僅是尊重農民起碼的生存權的問題,更是建設公平、公正的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如何解決農民的看病難?回顧歷史,我們曾經解決過這一問題,而且是在非常困難的條件下。1993年世界銀行年度發展報告《投資與健康》指出:“直到最近,(中國)一直是低收入國家的一個重要的例外……到上世紀70年代末期,醫療保險幾乎覆蓋了所有城市人口和85%的農村人口,這是低收入發展中國家舉世無雙的成就。”上個世紀80年代初期,農村人口還佔全國人口80%,但我國人均預期壽命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36歲提高到了68歲。專家們承認,這種健康業績的基礎,是在“將醫療衞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去”的資源配置大格局中,輔之縣鄉村三級公共衞生和醫療服務網絡、遍佈每個農村社區的土生土長的“赤腳醫生”隊伍和合作醫療制度的“三大法寶”。因此,加強農村衞生工作,發展農村合作醫療,是新時期建設新農村題中應有之意,是非常必要的。

三、 歷史弊端

由於受經濟條件的制約,在農村,“小病挨、大病拖、重病才往醫院抬”的情況司空見慣,目前因因病致困返貧現象嚴重,農村需住院而未住者達到41%;西部因病致貧者達300—500萬。農村的貧困户中70%是因病導致的。自1985年以來,雖然農村居民收入也在不斷增長,但增長幅度明顯小於城鎮居民。剔除物價因素,1985—1993年農村居民收入年均實際增長3.1%,而同期城鎮居民收入年均實際增長4.5%,國內生產總值年增長速度為9%。1988年以後,農村居民實際收入增長基本處於停滯狀態,1989—1993年農村居民收入年均實際增長僅為1.4%。但與此同時,農民醫療支出大幅上升。以安徽省為例,XX年前三季,農村人均醫療支出42.82元,與上年同期37.69元相比,上升了13.6%;其中醫療衞生保健人均支出19元,已接近上年人均全年支出20.2元。1990年人均全年壓療支出14.41元,1998年曆史最高為52.11元,1999年為51.65元,XX年間增長了2.52倍,而XX年間農民純收入增長也僅是2.52倍。而且在全國的保障制度中,農民被排擠在保障體系之外。農村社會保障始終處於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邊緣,有相當部分社會保障的內容將整個農村人口排擠在保障體系以外。我國農村的經濟發展水平仍然非常低下,多數農村居民收入水平偏低,承受能力弱,相對於城鎮社會保險改革進度而言,農村社會保險僅侷限於部分富裕地區試點階段,家庭保障仍是農村社會保障的主體。以醫療保險為例,我國當前進行的醫療保險改革不同於發達國家,最大的原因就在於它不是全民醫保,而只是城鎮職工的醫療保險改革,目前是解決公費醫療負擔過重問題,保障基本醫療服務。而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雖然曾在農村被廣泛實踐過,但幾經周折,最終由於各種原因而解體。

四、實施中的一些問題

1、社會滿意度低

社會保險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點就在於,它強調的不是個人成本收益的平等,而是保險金的社會滿意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作為一種社會保險,受益的農民和政府補助資金來源的納税人的滿意度對其成功與否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而調查中發現一些農民不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主要是基於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保障水平低,農民瞭解不深,怕政策有變,認為是把自己的保險金拿去補償別人了等的考慮。而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農民不滿主要是因為保障水平低,參加和理賠程序繁瑣等。此外政策不公等導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社會滿意度低。

2、 保障水平低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以大病統籌兼顧小病理賠為主的農民醫療互助共濟制度。這個定義顯示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救助農民的疾病醫療費用的而門診、跌打損傷等不在該保險範圍內,這項規定使得農民實際受益沒有預想的那麼大。

3、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宣傳不到位

現有的宣傳多集中在介紹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給農民帶來的表面好處上,沒有樹立起農民的風險意識,也沒有體現出重點,沒有對那些不參加的農民進行調查,使得宣傳大多停留在形式上。許多農民並不真正瞭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意義,他們僅從自己短期得失的角度考慮,由於自己身體好,生病住院的概率低,沒有必要花那個冤枉錢。還有一些農民認為它跟以前的義務教育保證金一樣,最後被政府騙走了,認為是把自己的保險金拿去補償別人了。宣傳也沒有把具體的理賠標準發給農民,使得他們在理賠時,看到那麼多藥費不能理賠一些農民有被欺騙上當的感覺。

4、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登記、理賠程序過於繁瑣

首先,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登記程序繁瑣。其次農村合作醫療的理賠程序也很繁瑣。城鎮居民的醫保都是可以拿來抵押一部分醫藥費的,可以直接在卡上交醫療費的,事後再來結算。國外的醫療保險更是讓醫院、醫生與保險公司而不是患者發生直接的利益關係。而有些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是要農民先墊付,這樣如果一些農民借不到錢還是看不起病,然後持着有關手續到合作醫療報帳中心申報,最後又要去信用社領錢。有的村莊離報帳中心和信用社很遠,來回的車費都比較貴。繁瑣的登記、理賠程序增加了農民許多不畢業的麻煩,降低了農民的滿意度。

以上都是我在大量閲讀了相關資料後,結合工作中和調查中瞭解的一些實際問題。對此次全國性的醫療保障制度的一些看法。在此次的暑期實踐中工作的同時我也深深的被打動着,我國對三農的重視。近幾年來國家一步步的免除了農業税,學費,還有現在進行中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等一系列惠民政策。聽衞生室的護士説現在好多種疫苗也是免費為兒童接種的。順便提議一下,我在工作中發現的一個弊端:醫生拿過來讓我錄入電腦的紙質聯單都是很複雜的多張聯單。我覺得既然已經錄入電腦保存就不需要浪費大量的紙張來開四聯單了,一張存單就可以了。對此醫生也甚感煩瑣,畢竟在惠民的同時我們也要注意環保。

保險調研報告 篇4

班級:民族學系20xx級勞動與社會保障 關於農村合作醫療保障制度的調研報告

實踐主題:關於農村合作醫療保障制度的調研報告 時間:20xx 年12月 4 日 地點:**市萬州區高筍塘廣場

摘要:醫療保險制度旨在改善農村醫療現狀,提高農民的健康水平,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建設給農民帶來的切實利益是顯而易見的,尤其是新農村合作醫療的在廣大農村地區的嘗試以及其取得的偉大成果。這是我國經濟建設中必須要面臨的重要環節,但是看病貴看病難的情況並沒有完全隨之而去,而醫保制度的缺陷以及在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日益暴露通過調查發現目前農村醫療保障的不足,提出相關建議使之日益完善,服務於民。 關鍵字:農村;醫保;問題;建議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人口占全國人口的60%多,但是農村經濟發展落後,農村社會保障滯後,這嚴重阻礙了我國經濟的發展,妨害了社會穩定。農村醫療保障突破了農村社會保障的死角也是農村社會保障的新曙光。可是,農村醫保正處在發展前期,問題迭出,勢必會阻礙其發展進程。本文旨在探索其出現的原因,提出建議解決問題

使之更加完善,服務於民,促進我國經濟更好更快發展。 一、 我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產生與發展

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從理論上來説,主要是依靠社區居民的力量,按照“風險分擔,互助共濟”的原則,在社區範圍內多方面籌集資金,用來支付參保人及其家庭的醫療、預防、保健等服務費用的一項綜合性醫療保健措施。中國農村的合作醫療,有其自身的產生髮展足跡,也是我國特殊國情下的必然選擇。世界衞生組織在一份報告中曾説,“初級衞生人員的提法主要來自中國的啟發。中國人在佔80%人口的農村地區發展了一個成功的基層衞生保健系統,向人民提供低費用的、適宜的醫療保健技術服務,滿足大多數人的基本衞生需求,這種模式很適合發展中國家的需要。”

我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發展歷程為: 1. 合作醫療制度的產生

我國農村的合作醫療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抗日戰爭時期,當時是以“合作社”的形式舉辦醫藥衞生事業,實際上是一種農村醫療保障制度的萌芽。在建國初期,由於資源有限,選取了城鄉有別的福利提供原則,是農村絕大多數農民基本處於國家的社會福利體系之外,缺少醫療保健的農民採取自發的互助形式來解決醫療問題。我國農村正式出現具有互助性質的合作醫療制度是在1955年農村合作化高潮階段。一些地方如山西、河南等地出現了由農村生產合作社舉辦的保健站,採取由社員羣眾出“保健費”和生產合作公益基金補助相結合的辦法,由羣眾集資合作醫療,實行互助共濟。1955年初,山西省高平縣米

山鄉建立了我國

第一個醫療保健站,實現了農民“無病早防、有病造紙、省工省錢、方便可靠”的願望。 1 2. 合作醫療制度的推廣與發展

在衞生部肯定了米山鄉的做法之後,其經驗在全國部分地區得到推廣。1959年11月,衞生部在全國衞生工作會議上肯定了農村合作醫療的形式,促使其進一步興起和發展。1960

年2月中央肯定了合作醫療這一辦醫形式,並轉發了衞生部《關於農村衞生工作現場會議的報告》,將這種制度成為集體醫療保健制度。21960年5月18日《健康報》在社論《積極

推行基本保健醫療制度》中肯定了這種集資醫療保健制度的辦法,這對於推動全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這時,全國農業生產大隊舉辦合作醫療制度的已達40%。“文化大革命”時期,新興的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被大力推廣。據世界銀行(1996年)報道,當時的合作醫療費用大約只佔全國衞生費用的20%,卻初步解決了佔當時80%的農村人口的醫療保健問題。到1976年,全國農村約有90%的行政村實行了合作醫療保健制度。 3. 合作醫療制度的衰退

20世紀70年代末期,由於農村推行了一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為主要內容的經濟體制改革,建立了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原有的“一大二公”“隊為基礎”的社會組織形式解體,農村合作醫療也隨之大幅

衰減,1989年的統計表明,繼續堅持合作醫療的行政村僅佔 全國的5%。3

二、農村醫療保險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農村醫療保險現狀

1. 農村保障水平低我國農業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63.91%,而在農村100個人中,只有12人不同程度地享有商業或社會統籌醫療保險,在大中城市這個數字則為54。從1999 年正式實行的社會保障改革,至今已有10.895萬人受益,其中近65%都是城鎮的企業職工和退休人員,而農民享受的社會保障率極低,作為各種商業和社會保險中覆蓋面最大的社會統籌大病醫療保險的覆蓋率不足20%。而且,農村79%的農民自費醫療,保障水平低。中國社會保障僅僅在城市開展是遠遠不夠的,使廣大農民享受到社會保障是我國經濟建設的重要環節之一。

2. 農村投資不足,城鄉差距大多年來,我們在經濟、社會發展中沿襲的是向城市傾斜的思路,長期以來我國城鄉衞生資源配置失衡,佔全國70%的農村人口卻只佔有30%的衞生資源。農村醫療保險資金嚴重不足。隨着農村税費改革的開展,地方財政吃緊,許多村的集體經濟已所剩無幾,對農村衞生機構的補貼減少,農村衞生資源將更加匱乏。

3. “因病致貧”現象嚴重目前,在我國廣大農村地區,醫療服務供給逐漸市場化,自費醫療制度仍然占主導地位, 農村醫療服務費用不斷上漲,“因病致貧”、“有病難就醫”在農村已不是偶然現象,農民對看病就醫心存隱憂。近年來農民醫療費用的攀升超過了農民實際平均收入的增長幅度。許多農民已無力承擔日益增長的醫療費用,形成“小病拖,大病抗”的普遍局面。我國農村醫療衞生保障矛盾突出,必須改革農村醫療保險制度,否則農村醫療衞生工作,如計劃生育、傳染病、流行病的管理控制等問題,都將面臨嚴重的挑戰。大量的理論研究和實踐經驗表明,在農村建立新型合作醫療保險制度勢在必行。

4.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存在很大的缺陷

首先,缺乏激勵機制農民參保熱情不高,由於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以大病統籌為目的,主要是解決農民的大病醫療負擔。而患大病具有偶然性,因此,農民會因為患大病的機率小而不願意保險費參加統籌。其次,管理存在漏洞,籌資力度不夠,個別地方出現了一些違反中央關於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相關政策和試點指導原則的做法。此外,忽視地區間差異,造成無法滿足不同層次農民醫保的問題。

(二)我國農村醫療保險存在的問題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法制建設滯後

中國有80%的人口住在農村,中國穩定不穩定首先要看這80%穩定不穩定。城市搞得再漂亮,沒有農村這一穩定的基礎是不行的。20xx年10月頒佈實行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

於進一步加強農村衞生工作的決定》也明確指出:“農村衞生工作是我國衞生工作的重點,關係到保護農村生產力、振興農村經濟、維護農村社會發展和穩定的大局,對提高全民族素質具有重大意義”。

保險調研報告 篇5

根據巴州區人大會工作安排,區人大會人事代表工委於20xx年3月至7月組織三個調查小組,對我區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工作開展了專題調研。

一、 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工作開展情況

為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統籌城鄉發展,實現我區城鄉居民病有所醫、醫有所保的目標,巴州區於20xx年3月全面啟動了統籌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工作。將原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服務管理中心承擔的職能與原區醫保局履行的城鎮居民醫療保險服務職能進行歸併整合,由新組建的巴州區醫療保險局全面履行,並將原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與原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整合,建立了統籌城鄉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實現了機構、人員、制度、信息系統全面整合。

20xx年城鄉居民參保任務數為625000人,實際參保609537人,參保率為97.5%。

(一)抓政策宣傳。區醫保局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等新聞媒體採取多種形式,對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政策、法規進行宣傳。印製了8萬餘份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政策宣傳資料,在人口比較集中的場鎮、街道、社區、集市等地方發放,有力地引導了城鄉居民主動積極參保。多次深入鄉鎮、街道社區宣講政策、答疑解惑,同時加大對外出務工返鄉人員的宣傳,為城鄉居民人人蔘保營造了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做到應保盡保。開展業務培訓,對定點醫療機構與定點零售藥店的負責人和醫保經辦人員、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中心主任及業務經辦人員進行了業務培訓,培訓人次達160人次,使他們全面系統地掌握了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政策、參(續)保辦理程序、待遇申領辦事流程、電腦軟件操作流程等業務知識,提高了服務水平和工作效率。

(二)強化內部管理。一是規範業務經辦流程。按照省、市的操作規程,結合本區實際制定了各項工作制度,規範了參保登記、繳費彙總、待遇發放等業務流程。二是規範城鄉居民醫保基金管理,嚴格執行醫保基金收支兩條線,確保醫保基金安全、規範有序運行。三是加強基金稽查和監督,建立內審稽核制度,嚴格對基金徵收、待遇審核、基金撥付等環節的稽核。四是規範檔案管理。為確保城鄉居民醫療保險檔案資料的規範和完整,建立了專門檔案室,增強了檔案管理的安全性和規範性。

(三)加強醫療機構監管。20xx年以來,共查核定點醫療機構39家,其中14家定點醫療機構存在違反醫療服務協議的行為,佔查核定點醫療機構的36%,扣減定點醫療機構違約金15萬元,並暫停了6家定點醫院和5家社區衞生服務站收治參保患者住院。對29家存在管理不規範的行為進行了督促整改。按照與定點醫療機構簽定的醫療服務協議,在20xx年年度考核中,扣減違反城鄉居民醫療保險服務協議指標費用213萬元。通過有效的監督管理,進一步規範了定點醫療機構的醫療服務行為,控制了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確保了醫保基金安全。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醫保基金赤字嚴重,資金缺口大。全區20xx年至20xx年醫保基金累計虧損15875萬元,其中20xx年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基金虧損6079萬元;同時20xx年至20xx年應由區級財政承擔的公務員醫療補助355萬元、離休幹部醫療費102萬元、殘疾軍人醫療補助金100萬元,合計557萬元,至今未補助到位。因此區醫保局資金缺口較大,難以正常運轉。截止20xx年底,資金缺口為6500萬元,欠定點醫療機構的醫療費用就達5787萬元,其中城鄉居民醫保欠2369萬元。按照市醫保局給巴州區下達的醫保基金支出計劃,區醫保局每月都有近10天無資金撥付已審核的醫療費用。

(二)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工作任務繁重,工作經費嚴重不足。一是我區幅員面積大,城鄉居民人口多,居住分散,絕大多數又在外地經商務工,難以聯繫,基金徵收工作難度較大。二是我區是勞務大區,城鄉居民在外地住院較多,由於目前醫療保險沒有實現全國聯網監管,而各地醫療機構的管理、收費不同,特別是個別民營醫院的醫療費用較高,審核人員只能通過網絡查詢、致電醫院、函告等方式與當地醫保部門核實,工作效率不高,缺乏切實可行的監管手段。三是經費嚴重不足。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基金徵收、印製宣傳資料、外傷調查核實、異地住院核查等需要大量的資金,特別是基金徵收和外傷病人的調查以及對醫院的監管,年初預算都未安排專項業務經費,致使經費缺口大,不能保障醫保工作的正常開展。

(三)對定點醫療機構監管缺乏手段。部分定點醫療機構將醫、患雙方利益捆綁在一起,增加了醫保經辦機構對定點醫療機構的監管難度。醫保部門勢單力薄,目前只能通過《醫療服務協議》來約束定點醫療機構的醫療服務行為,對個人沒有任何約束力,缺乏有效的政策依據和監管手段。

(四)醫療監管力量薄弱,缺乏專業技術人才。區醫保局核定編制31名,實有36人,其中:參公管理編制16人,事業編制7人,工勤編制8人,外聘人員已達5人,專業技術人員僅5人。區醫保局所承擔的職能職責增多,服務對象增加,但缺乏醫療管理專業人才,對定點醫療機構的醫療服務行為不能實施有效監管。

(五)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藥品目錄信息不完善。原新農合制度與原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整合,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啟用新的網絡信息平台時,原新農合藥品目錄中部分基藥未與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藥品目錄實現對碼。在醫療費用審核中,造成這些基藥不能全額納入報銷,需要參保患者自付10%或全額自付,從而降低了實際報銷比例。

三、幾點建議

(一)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提高政策知曉率和參保覆蓋率。實行區醫保局、定點醫療機構、鄉鎮(街道)就業和社會保障中心、村(居)社區聯動,發揮各自優勢,充分利用各種宣傳媒介,選用羣眾喜聞樂見、通俗易懂的宣傳形式,加強對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政策的宣傳,讓廣大幹部羣眾對政策有全面、準確的瞭解,充分調動他們的參保積極性和主動性,逐步擴大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覆蓋面,建立健全全民醫保體系,全面實現城鄉居民人人享有基本醫療保障。

(二)進一步加大外傷核實和異地住院核查力度,控制基金支付風險。規範各地出具醫保患者外傷受傷經過證明,要求各地在出具城鄉居民外傷受傷經過證明時實事求是,嚴禁以權謀私,徇私舞弊,出具虛假證明和相關材料。採取傳真、電話、信函等查詢方式,加大異地住院核查工作力度,防止基金流失。

(三)進一步加大對定點醫療機構的監管力度,確保基金安全。一是完善監管辦法,規範醫療保險服務。積極落實區人社局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對定點零售藥店和定點醫療機構管理的通知》,規範醫療保險服務行為。二是與各定點醫療機構簽訂醫療保險服務協議,對定點醫療機構實行協議指標管理,並對其發生的醫療費用進行分類監管、考核。三是全面實行醫療保險付費總額控制和均次住院費用指標控制。根據年度醫療保險基金支出計劃和付費總額控制辦法,對定點醫療機構實行付費總額控制和均次住院費用指標控制,有效控制醫療費用的不合理增長。四是建立信譽定級評定激勵機制,實行分級動態管理。五是加強監管力量,強化日常監管和重點監督,嚴格服務協議管理,逗硬落實獎懲制度。

(四)進一步落實完善相關政策,提高城鄉居民的醫療保障水平。區人民政府每年應足額安排應由區級財政承擔的公務員醫療補助、離休幹部醫療費及殘疾軍人醫療補助金,保證全區參保患者和醫療機構報銷費用的正常支付。將城鄉居民醫保基金徵收、醫療監管、檔案建設、“金保系統”網絡平台建設與系統運行維護等所需專項經費納入年初預算,以確保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工作的正常運轉。

保險調研報告 篇6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員:

根據市人大常委會20xx年工作要點和分月安排,5月10日,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洪秀波帶領部分市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法制委員會成員對我市醫保基金運行情況進行了調研,實地察看了市中醫院、市醫保局,聽取了市人社局關於我市醫保基金運行情況的彙報並進行了座談交流,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我市基本醫療保險保障體系主要由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以下簡稱職工醫保)、原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以下簡稱原居民醫保)和原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以下簡稱原新農合)三部分構成。

(一)職工醫保。全市參保8.15萬人,參保率96.47%。20xx年基金收入23963.97萬元,基金支出14463.78萬元,基金當期結餘9500.19萬元,累計結餘30800.82萬元,基金累計結餘可保障月數為19個月。

(二)原居民醫保。全市參保12.09萬人,參保率100%。20xx年基金收入6259.33萬元,基金支出5489.63萬元,基金當期結餘769.7萬元,累計結餘14884.88萬元,基金累計結餘可保障月數為22個月。

(三)原新農合。全市參保70.78萬人,參保率100%。20xx年基金收入38220.44萬元,基金支出36234.32萬元,基金當期結餘293.25萬元,累計結餘11759.94萬元。

二、主要做法

自我市實施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改革以來,市人社局對醫保基金嚴格實行“收支兩條線”和專款、專户、專用的財務管理制度,採取收支分離、管用分離、錢賬分離和用撥分離的運行機制,規範和完善了財務管理模式,確保了基金安全平穩運作。

(一)加強基金監管,確保基金安全運行。一是實行基金一級結算,減少基金收支環節;加強報表預警分析,加強基金運行管控,有效防範和化解基金運行風險。二是修訂完善醫保審核和結算管理制度等規章制度,梳理規範各項審批事項的申報、審查等流程。推行“縱向負責、橫向監督”的工作機制,同時建立了從收入到支出、從主管領導到工作人員的權責分明的內部控制制度。

(二)深化醫保改革,解決基金運行難題。一是開創了 “總額控制下的單病種定額結算”的基金管理模式,改“模糊化”管理為“精算化”管理,進一步完善了我市醫療保險基金結算管理。二是建立了標準化、實時化、安全化的醫療保險信息系統,實現了醫保業務數據的實時傳輸。同時,與78家省內定點醫療機構簽訂了異地就醫聯網即時結算服務協議,實行“五工作日辦結制”,簡化了參保患者轉院(診)、急診的辦理流程,解決了異地就醫“墊支多、報銷繁”的難題。

(三)嚴格機構管理,規範定點機構服務。採取每年與定點醫藥機構簽訂“協議”的管理方式,並實行百分制量化考核。同時,嚴格把住“三關”,加強對住院行為的管理,即把好住院病人關,杜絕冒名頂替住院;把好住院病種關,嚴格執行單病種定額結算管理標準;把好“三大目錄”執行關,重點稽查定點醫療機構落實情況,有效避免醫保基金流失。近年來,共查處定點零售藥店擺放銷售日化生活用品56起,定點醫療機構大處方、亂檢查、濫收費124起,分解住院、掛牀住院38起,挽回醫保基金損失300餘萬元。

(四)建立長效機制,打擊醫保欺詐行為。一是在全市所有慢性病門診定點藥店安裝了視頻監控系統,實時查看其藥品擺放和銷售情況。二是建立了防治長效機制,凡發現定點醫療機構有違紀違規行為的,視情節嚴重程度進行處罰,所有的罰沒收入全部劃入醫保統籌基金。三是在全市各定點醫療機構和定點零售藥店設置了專門的舉報投訴電話和信箱,對羣眾反映的案件線索,做到件件調查,實名舉報100%反饋。四是上線醫療服務行為網上監控系統,進一步規範醫保醫療服務行為,實現對違規醫療行為事前提醒、事中告誡和事後審定的功能,確保基金安全有效運行。20xx年,共查處13家定點醫療機構和52家定點零售藥店存在違紀違規行為,涉及金額136.96萬元,違紀違規金額已全部追繳至醫保基金。

(五)狠抓隊伍建設,提升管理服務水平。一是實行 “學習講堂”和“學習考試”制度,採取分管領導領學、各科室輪流學等多種形式,全面提升全體幹部職工政治業務綜合素質。二是全面推行首問負責制、限時辦結制、責任追究制和“窗口之星”評比活動,進一步改進和提高了工作作風、服務意識和辦事效率。三是設立專門的諮詢電話和羣眾意見箱,公佈監督電話,接受社會監督,不斷地提升服務水平,確保醫保工作科學化、規範化、秩序化。

三、存在的問題與困難

(一)基金擴面徵繳難度大。一是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大都屬小微企業,員工數量少、用工期限短、流動性大、勞動關係建立不規範,擴面操作難度大。二是部分企業經營不景氣、虧損嚴重,出現欠費現象。三是有的單位和員工參保意識不強,法人代表過分追求自身利益,為員工參保和繳費的積極性不高。

(二)市域外醫療費用控制難。我市市域內定點醫療機構住院費用採取“總額控制下的單病種定額結算”管理模式,而省級定點醫療機構住院費用結算仍採取“據實結算”的管理模式,再加上對其缺乏有效的調控和監管手段,導致市域外住院醫療費用逐年增高,基金運行風險逐年增加。

(三)醫保繳費政策有待完善。靈活就業人員每人每年需繳納1782元醫保費,城鄉居民每人每年僅需繳納120元,兩者之間的個人繳費標準相差近十五倍,導致參加職工醫保的靈活就業人員不斷流向城鄉居民醫保,造成職工醫保參保人數不斷減少,基金抗風險能力不斷減弱。

(四)工作經費嚴重不足。一是人員經費和日常辦公經費不足。原醫保局和原新農合整合後工作人員將增至74人,20xx年人員經費和日常辦公經費嚴重不足。二是醫保網絡改造維護費用不足。按照省政府要求,我市需要進行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信息管理系統、改造異地就醫聯網結算平台、建立覆蓋市、鎮、鄉、村的四級管理服務信息系統,財政已納入預算經費與所需費用相距甚遠。

四、意見和建議

(一)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強化責任落實。醫療保障是社會保障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人民羣眾關心、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相關部門要進一步提高認識,要以人民為中心,以便民為出發點,強化責任,狠抓落實,保障醫保基金安全有效運行。

(二)進一步建立健全機制,加強基金監管。要根據醫保政策規定和工作實際,健全工作制度,規範辦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加強對定點醫院和定點藥店的監督檢查,及時發現問題,杜絕漏洞;加大依法查處和打擊套取、騙取基金犯罪行為的力度,確保基金安全高效運行。

(三)進一步強化徵繳措施,擴大基金徵繳面。要建立人社部門牽頭、相關部門協作配合、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整體聯動工作機制,促進醫療保險擴面徵繳工作向縱深拓展。要創新宣傳思路和方法,加大宣傳工作力度,提高廣大羣眾對醫療保險相關法律法規政策的認知度,加快城鎮醫療保險向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及各類就業人員延伸,實現應保盡保。

(四)進一步完善醫保政策,提高醫療保障水平。要根據市域醫保工作實際情況,適時對醫保徵繳標準、醫療報銷範圍及標準進行合理調整。要探索實現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大病醫療保險和醫療救助政策“無縫銜接”,完善醫療保障政策體系,提高醫療保障水平。

(五)進一步加強隊伍建設,提升管理服務水平。要加快醫保信息系統工程建設,全面提升醫療保險信息化管理水平。要加快經辦機構建設,將工作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配齊醫保經辦機構人員編制,同時要不斷提高工作人員責任意識和工作水平,提升管理服務水平。

保險調研報告 篇7

一、城關鎮基本情況簡介

全鎮總人口22702人,其中城鎮人口21541人,符合參加居民醫保的12000人,占城鎮人口55.7%。城鎮學生3250人,全部參加了居民醫保;城鎮非學生居民(以下簡稱居民)8750人,參加醫保2412人,參保率27.6%。累計參加城鎮居民醫保人數5662人,參保率22.2%。

二、城鎮居民醫保工作開展情況及存在問題

(一)不斷完善的城鎮居民醫保體系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但城鎮居民醫保政策吸引力不夠。出台了《__縣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實施辦法》,從政策層面上構築“政府主導、勞動保障部門牽頭、鄉鎮為主、部門配合”的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工作格局。建立縣鄉財政分級投入工作經費和相關單位適當補助居民繳費的財力保障體系。並對參保對象範圍予以進一步明確:對在縣城經商、務工、就讀及居住的外省外縣户口人員,均允許其自願參保,享受__縣城鎮居民醫保待遇。20__年8月23日正式啟動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以來,城鎮居民醫保的保障功能初步凸現,為324餘名大病、重病患者家庭緩解了大額醫療費用的壓力。由於居民醫保與各類醫療保險制度之間的銜接工作不夠,而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比較,從繳費、待遇享受等方面差距很大,導致部分參保對象持觀望態度,參保積極性不高,而類似的商業保險早已牢牢搶佔了大部分學生市場份額。二是基本醫療保險工作尚未建立調控有力的工作機制。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工作機制還不夠完善,對相關部門工作和醫療定點單位缺少硬性考核措施。部門、鎮之間合力也不夠強。政策宣傳還有盲區,縣城不少居民對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政策還不瞭解,誤將財政補助的居民醫療保險與商業性的人壽保險相混淆。

(二)部分羣眾對醫保惠民政策認識不足,參保意識不強。少數城鎮居民參保意識淡薄認為自己年紀輕身體好,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個人要承擔一部分醫療統籌費用,且統籌基金支付醫療費用的範圍有嚴格規定,自己在很大程度上是在作貢獻,因而不願參保;同時,部分居民對近期實施的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政策瞭解不多,有一個深入理解和認識的過程。二是城鎮居民的結構比較複雜,組織比較渙散,人户分離現象突出,很多人又外出務工,所以出現難找參保對象的現象。加上是否參保取決於其個人是否自願,所以很多人有一種僥倖心理,處於一種“沒病就拖,小病就扛”的狀態,往往不到大病臨頭時,是不捨得拿出錢來參加醫保的。二是繳費能力差。從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參保對象中不難看出,他們大多沒有收入、收入較低或收入不穩定,具有勞動能力的城鎮居民,家庭負擔普遍較重;不具有勞動能力的老年人、未成年人沒有收入,只能由他們的子女、監護人承擔繳費,而經濟狀況欠佳,想參保繳不起費是一個不庸質疑的主要原因。

2、弱勢羣體參保面臨困難。從本次調查情況來看,共有三個特點。有經濟收入人員少;無經濟收入人員多;特殊人員多。

3、實施城鎮居民保險勢在必行。未參保的這部分人員抵抗疾病風險能力差,但卻是最需要醫療保障的羣體,然而絕大多數卻因為其無收入、收入較低或不穩定而無法參保。從調查瞭解中我們發現,相當部分城鎮居民因為較高的醫療服務費用而存在“小病扛、大病拖”的問題,部分居民還出現了 “因病返貧”的現象,因為費用問題而有病不去醫院就醫,或在需要住院治療時自動放棄治療,已明顯影響了社會經濟的進步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完善現有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讓更多的人羣享受到基本醫療保障,將廣大城鎮居民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範圍已勢在必行,刻不容緩。

(三)服務平台建設滯後。一是社區衞生服務站建設滯後。我縣社區衞生服務站建設並沒有隨着全民醫保體系的建立而同步推進。大多數社區門診存在着服務功能不全、人員素質不齊、設備配套不足、技術力量薄弱等狀況,不少軟、硬件建設達不到上級規定的標準,還不能滿足參保居民“小病進社區、大病進醫院”的基本要求。定點醫療單位服務差強人意。有的定點醫療單位的有些醫務人員從個人利益出發,開大處方,賣高價藥;同一廠家生產的同品牌藥品,定點醫療單位的價格是同地區市場藥店的數倍。這些現象的出現,使參保患者覺得雖然享受了醫療補助,但實質上多花了許多冤枉錢,得不償失。二是醫保信息網絡建設滯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計算機管理系統不夠完善,鄉鎮勞動保障站對參保對象數據的錄入完全依賴手工操作完成,與定點醫院、藥店也不能實現信息共享,大大影響了參保進度。

三、對策及建議

為了進一步將我縣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工作做好,使醫療保險達到居民全覆蓋,建立健全公平和諧的全民醫療保障體系,我們建議着力抓好以下三項工作:

(一)減低門檻、提高待遇、擴大範圍。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越多,基金盤子就越大,運行的路子就越寬。為此,推進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應當降低門檻、提高待遇,吸引居民持續參保。一是#擴大參保範圍。在力求做到縣城城鎮居民參保全覆蓋的基礎上,將範圍逐步擴大到各鎮區個體私營企業工人,對使用臨工較多的“三產”服務行業、沒有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企業,要依照相關法律法規,將其納入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在條件成熟後逐步過渡到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二是提高補償額度。適當放寬大病範圍,將治療週期長、醫療費用高的帕金森病、紅斑狼瘡、癲癇病、類風濕關節炎等部分門診特殊病納入大病補償範疇,其專項門診醫療費用應視同住院費用報銷,不斷加大對城鎮居民中非住院重病患者的補償力度。對當年未發生住院費用的參保居民,可組織參加一次專項免費體檢;對外出就醫人員的醫療費用,可適當降低自付比例。三是將保險費按一定比例劃入個人賬户,解決小額門診費,可提高參保者的積極性 (二)完善機制、落實責任、形成活力。建立和完善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工作機制,是實現居民參保全覆蓋目標的重要保證。因此,必須完善管理制度,建立監管、考核機制。一是完善管理制度。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基金要嚴格實行財政專户儲存、收支兩條線管理,獨立核算,專款專用。縣勞保、財政、審計等部門要加強對專項基金管理和使用的監督,確保基金的完整和安全。縣勞保、財政等部門還要進一步調整和完善參保居民門診待遇、一般住院待遇、重大疾病待遇、門診特殊病種項目待遇等一系列補償待遇規範,保障參保居民充分享受醫療保險的優惠待遇。醫保處要強化內部管理,建立健全醫療保險基金統籌預決算、財務核算管理、醫療費結算報帳、定點醫療單位藥品管理等制度,強化保險基金統籌業務基礎工作,簡化結報程序和手續,加大對基金籌措、使用以及居民參保受益情況的宣傳力度和公示力度,確保基金專款專用,發揮更大效益。在此基礎上,還要不斷深化改革,創新管理模式和方法,認真研究和解決基金運行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及時提出新對策、新方案,確保基金安全運行,防範統籌運作風險,充分發揮醫保機構管理主渠道作用。二是完善監督制度。對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工作要建立全方位的監督體系,充分發揮人大、政協、紀檢監察、新聞媒體在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管理中的監督作用,全力促進此項工作健康有序地發展。縣勞保、衞生部門應及時監控、定期督查定點醫療單位服務情況,對違反規定情節較輕的給予批評教育,情節嚴重的予以嚴肅處理,直至取消定點資格。縣衞生部門、醫保處尤其要加強醫療行為的規範和監督。因為醫生的一支筆一張處方是醫療保險基金支出的“開關”。開關適度既能維護參保居民的利益,又能樹立醫院和醫務人員的良好形象,同時也會促進醫療保險事業的可持續發展。相反,如果醫療行為和職業道德出現問題,醫療監督又不夠有力,為利益所驅而任意所為,那麼既損害了羣眾的利益,也破壞了醫院和醫務人員的形象,同時造成了醫療保險基金的損失。定點醫療單位應在醒目位置設置公告欄(牌),公佈醫保報銷藥品目錄、價格、費用結算補助比例、醫療診治程序、手續以及患者補助費報銷等,從源頭上加強管理,進一步保證醫藥公開、透明。三是完善考核制度。對相關部門、單位和社區應單獨明確,落實指標,明確職責,捆綁考評,確保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工作條塊銜接、整體推進。2、建議對學生參保加強督促。學生參保是今年乃至今後工作重點,也是城鎮居民醫保政策的亮點。考慮到平安等商業保險對學校的滲透,為提高政府主導的城鎮居民醫保參保率,建議市政府對教育行政主管部門進行督促。同時在政策上增加“對因意外死亡的參保學生在醫保基金中可以支付適當的死亡賠償金”的規定。

(三)增加投入、健全網絡、提供保障。為了將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這一德政工程做實做好,必須增加必要的投入,以進一步建好服務平台,健全服務網絡,為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工作提供必要的保障。一是加大對城鎮低保、重殘對象醫療救助的投入。二是增加城鎮居民醫療統籌工作經費的投入。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不同於商業保險,是一項社會公益事業,縣財政雖然已盡很大努力,給付了一定的工作經費,但要實現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全覆蓋,這點經費是遠遠不夠的。應撥付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專項經費。三是加快社區醫療服務平台建設的投入。縣衞生、勞保等部門應當協調運作、加大投入,按照標準化的建設要求,添置現代辦公設備,整合優化現有信息化資源,在社區衞生服務站__縣醫保中心之間建立計算機信息系統,實現工作網絡上下左右貫通,力求在較短的時間內,使社區衞生服務站不僅建立居民健康檔案、方便居民就近就醫,而且凸現為參保居民提供健康諮詢、衞生保健、慢性病服務等基本功能。四是加大對醫療保險政策宣傳的投入。在宣傳內容上,要深入宣傳醫療保險不同於商業保險的公益性,着力宣傳醫療保險“大家幫小家”的本質內涵,重點宣傳醫療保險個人的義務和權利、待遇享受、診療程序、補償比例等一系列政策規定。在宣傳方式上,要靈活多樣,以案宣傳,提高宣傳的針對性、有效性。 3、搞好醫保信息網絡建設,為參保職工提供便捷服務。一是以信息化建設為載體,實現管理模式的新突破。20__年3月,我市自行開發了醫療保險計算機應用系統,將改革初期分散落後的業務管理納入到現代化管理渠道。二是以網絡結算為載體,實現服務方式的新突破。我市於20__年4月在全省率先實施了與定點醫療機構計算機實時信息網絡聯網工程,截止目前,已與市區108家兩定單位實現基本醫療費用的網上結算,大大減輕了“兩定”單位的工作量。三是以社會保障卡為載體,方便參保職工看病就醫購藥。我市於20__年起在全省率先按照國家勞動保障部《社會保障卡個人規範》制發社會保障卡,到目前,共制發社會保障卡23 萬張,進一步方便了職工看病就醫購藥。 2、堅持低保廣進。為了讓所有城鎮居民都能參加城鎮居民醫療保險,我縣醫療保險費的繳費標準的確定要考慮各類羣體經濟承受能力,堅持低水平,實現廣覆蓋。籌集渠道主要由家庭和個人承擔為主,財政對特定人羣予以適當補貼。堅持“以收定支、略有結餘”籌集原則,制定適當的適合城鎮居民要求的醫保政策制度,繳費與待遇相掛鈎,通過測算合理確定參保人員住院醫療費用與統籌基金支付比例的額度層次,把有限資金用在治大病、保大病上,重點解決城鎮居民 “因病返貧”問題。

保險調研報告 篇8

近年來,在保山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市醫保經辦機構在定點醫療機構管理上採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化解了突出的矛盾和問題,取得了顯著成效。但醫療衞生體制改革的 “看病難”“看病貴”沒有得到根本的解決。近期,我市對醫保基金分配對醫療機構收治患者的影響開展了調研,現將相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調研情況及存在問題

通過開展調研,我市未發現因分配下達給定點醫療機構的額度與定點醫療機構的預期有差距,導致定點醫療機構以“醫保基金用完”為由推諉病人的現象。部分醫療機構存在讓參保患者在住院期間自費院外購藥的現象,但不突出。

例如:20xx年6月初退休幹部雲某到保山市醫保中心反映,其在20xx年10月29日至20xx年11月9日在市第二人民醫院住院治療期間,被要求在該院門診自費購買共計12162元特殊材料的情況。保山市醫保中心根據這一線索於20xx年6月9日和6月14日對該問題進行了實地調查。現場抽取了患者病歷、檢查及治療情況材料,與醫護人員進行了訪談。根據調查核實,雲某在住院期間的確存在被要求到門診自費購買醫用材料的情況,將本應由醫療保險基金支付的材料費6394元轉嫁給患者自己負擔。對此,保山市醫保中心對市第二人民醫院給予責令醫院立即停止違規行為,加強醫療保險政策和《服務協議》學習,要求切實提高醫保管理服務水平的處理;同時要求醫院重新對自購材料費用進行結算,退回患者自費費用5434.90元;並根據《服務協議》對醫院處以扣除醫院結算費用24324.00元的處罰。

二、存在問題的原因

我市醫療保險付費方式改革工作從20xx年起按照國家、省裏的要求開始試點推進,目前我市已形成了針對不同醫療服務特點,開展多元複合式醫保支付方式的體系。根據年初預算情況,對住院醫療服務主要開展按牀日付費、按病種付費、按項目付費和DRGs付費的多元複合式支付方式。經過多年的實踐,證明總額預付下的多元複合式醫保支付方式在控制醫療費不合理增長、合理配置醫療資源、保障參保人員利益等方面是行之有效的。但由於醫療機構對分配的指標在醫院內部被層層核定到科室、醫生,部分醫務人員對指標的平均數概念錯誤的理解為個案的限額,導致出現參保患者在住院期間將本應由醫保基金支付的項目被安排到門診自費購買的現象發生。

三、採取的應對措施

針對上述情況,我市醫保經辦機構採取以下措施杜絕相關問題的發生:

1、加強預算管理,科學合理制定指標。醫療保險採取的是“以收定支”的收支管理模式,在制定指標時結合基金的徵收情況,參照社會經濟發展的水平,根據各定點醫療機構近三年的費用情況科學核定。核定後經過定點醫療機構的認可納入服務協議進行管理,保證服務協議的操作性。

2、為防止定點醫療機構出現拒收、推諉病人,減少服務或降低服務標準,或將未達到出院標準的參保人員辦理出院的情況,通過協議管理的方式,專門針對這一情況制定了處理辦法。同時醫保經辦機構利用智能審核系統和對定點醫療機構的日常監督檢查,及時發現問題,有效遏制住院期間院外購藥的情況發生。

3、鑑於疾病發生具有不確定性和防止因指標核定偏差帶來的問題,我市出台了超指標費用的合理分擔機制,解除醫療機構的後顧之憂。20xx年根據定點醫療機構年末的清算結果,對次均統籌支付金額超10%以內的定點醫療機構,超標的統籌費用醫保基金全額承擔;對次均統籌支付金額超20%以內的定點醫療機構,超標的統籌費用由醫保基金承擔90%,醫療機構承擔10%;對次均統籌支付金額超30%以內的定點醫療機構,超標的統籌費用由醫保基金承擔85%,醫療機構承擔15%;對次均統籌支付金額超50%以內的定點醫療機構,超標的統籌費用由醫保基金承擔80%,醫療機構承擔20%;對次均統籌支付金額超50%以上的定點醫療機構,超標的統籌費用由醫保基金承擔70%,醫療機構承擔30%。

四、意見建議

基於定點醫療機構存在的違規行為,建議一是衞計、人社等相關部門形成合力,特別是衞計部門要加強對醫療機構的管理,加大對醫療行為的督促檢查,對不合理行為給予相應的懲處,並予以通報,切實起到“查處一個、教育一片”的作用;二是加大財政投入,充實醫保基金;三是加強對參保人員就醫行為的引導,落實分級診療措施;四是加強基層特別是鄉級醫療機構能力建設,為基層提供方便可及的醫療服務。(林敏)

標籤: 調研 通用 報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yan/q0vkd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