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研報告 >

博物館調研報告集合(通用3篇)

博物館調研報告集合(通用3篇)

博物館調研報告集合 篇1

一、調研題目:

博物館調研報告集合(通用3篇)

博物館設計

二、調研目的:

1.進一步瞭解博物館內的空間功能佈局,實地的體驗其內部的空間感受,瞭解博物館內部功能的佈置方法。

2.加強了解多重空間與複雜功能之間的關係,學習和借鑑他們的設計方法和原理。

3.加深瞭解周邊環境對博物館的影響和關係。

4.瞭解認知防火消防在博物館建築中的作用和處理。

5.對基地和周邊環境進行實地調查和拍攝。

三、調研對象:

1、鄭州市大河村遺址展示博物館。

2、基地及其周邊環境。

3、關於博物館的資料及規範圖書等。

4、河南省博物館。

四、調研成果:

1、鄭州市大河村遺址博物館

大河村遺址位於鄭州市北12公里處,面積約30萬平方米。從歷次發掘的大量墓葬、房基等遺蹟看來,這個遺址包含有仰韶文化、龍山文化、商代文化三個不同歷史時期的內容,文化層深達4-7米。引人注目的是殘存的房屋。目前已發掘出房基30多座,建築方式各異,有着明顯的時代特徵。其中一號房基的牆壁高達1米,距今約有5000年,屬新石器時期仰韶文化晚期建築,為目前國內該時期僅存的房基。出土的文物主要

有紅陶黑彩、白衣彩陶。彩陶片上繪有各種天文圖像如太陽紋、月亮紋、星座紋、日珥紋等。發掘表明,先民們曾在此延續居住長達3300多年,經歷了原始社會母系氏族的繁榮階段、父系氏族階段和奴隸社會的夏、商時期,大河村遺址是鄭州地區原始社會向奴隸社會發展的歷史縮影。

大河村遺址博物館佔地17畝,建築面積為2600平方米,館內建有仰韶文化房基保護房、陳列室、陶藝館、辦公樓(兼文物庫房)等。保護房為磚木結構的傳統建築,四面坡瓦頂,面積400平方米;陳列室為磚混結構的現代建築,平面呈亞字形,面積800平方米;陶藝館為磚混結構的仿古建築,面積600平方米;辦公樓為磚混結構的兩層小樓,面積650平方米。

大河博物館給我的感受就是儘管此處的交通便利,但是沒有好好的利用,可能是由於基金不夠得原因,只有一條後來修建的水泥路可以到達博物館,其後面的一條田間小道沒有利用。其西面的倉庫還有一些建築可以説是把整個博物館擋在了後面,在107國道上還有在其北邊的路上很難發現這一個建築,這就顯得其價值一般。博物館的路標也不明顯,我們幾個調研的問了周圍的住户,他們很多的人竟然不知道有這樣一個博物館,問路找到這個博物館的我們竟然發現我們是在博物館繞了一圈才找到得,當我們走在那條博物館後面的小路上的時候還不確定我們看見的四坡屋頂是博物館的,太不可思議了。

由於我們幾個沒有能進到博物館裏面,就算是館的環境佈置也沒有辦法看到,所以···太可悲了!

2、基地及其周邊環境

基地位於現在的大河村遺址博物館的西邊,臨近老107國道和連霍高速公路,交通便利。現在是農田,基地的西邊是一些公司的倉庫,很多的貨車等在此過,就我感覺而言可以説是噪聲污染很實嚴重,而且很多粉塵污染,再加上老107國道上的交通狀況後,在這裏,我的感覺簡直太亂了。基地的南邊是幾户農家和大面積的農田還有一條泥濘的田間小道,我們就是在這條小路上來到基地的。基地的北邊是高速公路的緩衝帶,綠化帶,整體上感覺還行在我們累的時候我們幾個還在這個綠化帶的草地上好好的休息了一番。如果在這裏建成了博物館的'話,我感覺這個緩衝帶是可以好好利用的。在緩衝帶的東邊是一個倒閉了的娛樂場所,我們進去了,裏面可以進行釣魚等娛樂活動。這個地方我感覺也是可以好好利用的。如果博物館建成開放,一定會給這裏帶來很多的經濟效益的。基地的東邊是現在的大河博物館,已經7年的時間沒有對外開放了,對基地的影響可以説是很大的,因為我們是在老館基礎上設計的,在望東邊是幾個墓地和一大片的樹林,樹種單一。

3、河南省博物館

河南博物院是我國曆史上創建較早的博物館之一。現在位於鄭州市農業路8號,佔地10餘萬平方米,建築面積7.8萬平方米,累計投資近3億元人民幣,歷時5年建成。主體展館位於院區中央,呈金字塔形,後為文物庫房,四隅分佈有電教樓、綜合服務樓、辦公樓、培訓樓等。整體建築結構嚴謹、氣勢宏偉,造型古樸典雅,具

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同時也體現了中原文化的特點。按照國家級現代化博物館的要求,新館內部設施完善,功能齊全。內有自動消防系統、安防監控系統、辦公自動化管理系統、文物保護系統、電教系統、樓宇自動化系統等設施。

4、資料整理

閲讀了博物館設計規範圖書,和查閲了設計資料集的博物館部分,做了部分的記錄和整理。瞭解了博物館的功能分佈,及其空間佈局,加深了對博物館設計特殊方面的要求,如防火疏散,安全等問題。

五、調研總結:

1、深刻了解了基地周邊的環境,以及周邊環境的影響。

2、通過對河南博物館的調研瞭解到了展覽空間、大廳空間等的功能佈局以及空間體驗和防火疏散的要求佈置等。

3、瞭解了歷史文化對博物館造型等的影響。

4、規範對博物館設計的特殊要求。

博物館調研報告集合 篇2

調研目的:

通過對河南博物院的調研,初步瞭解調研目的,瞭解公共展館建築室內設計的空間組織、功能分佈、人流、交通流線、界面處理和空間構成,以及造型、燈光、色彩、材質搭配等一系列室內設計內容,為接下來的設計做好準備。

調研時間:

20xx年11月11號上午

調研地點:

河南博物院

實地調研分析:

一、河南博物院總體概況:

河南博物院是現代化的歷史藝術類博物館,坐落在河南省會鄭州市,由1927年在開封創建的河南博物館發展過來的,在70年的發展過程中,她曾先後易名民族博物館、省立博物館等,並於1961年由開封遷至鄭州。1997年7月,河南省博物館與中原石刻藝術館合併,更名為河南博物院。新落成的河南博物院,坐落在環境幽雅的鄭州市農業路中段,佔地面積156畝,建築面積7.8萬平方米,是我省建國以來第一個國家級的公益性大型文化設施。

百度地圖(圖1)博物院外觀圖(圖2)

二、博物院外觀分析:

其主體建築由我國現存最早的天文台遺址——登封元代觀星台為原型,經藝術誇張演繹成戴冠的金字塔造型(如圖2)。其底部為長63米的正方形,高45.5米,內部設計五層,其中地下一層。整個建築羣設計以雄渾博大的“中原之氣”為核心,線條簡潔遒勁,造型新穎別緻,風格獨特,氣勢恢宏,堪稱一座凝聚着中原文化

特色和時代精神的不可多得的標誌性建築。

一樓大廳圖片(圖3)一樓地面的太極環(圖4)

一樓房頂的燈飾(圖5)一樓雕塑上方的燈飾(圖6)二樓樓梯口的扶梯(圖7)扶梯處的一樓俯瞰圖(圖8)天花板照片(圖5、圖13、圖14)

三、博物院室內分析:

1、大廳下圖3為河南博物院的大廳,該廳位於一樓。剛一進入大廳,就

有一種宏偉氣派的感覺,由黑白矩形交織組成的地板給人以大氣之感。大廳的最裏面是一個巨大的金色雕塑,兩隻大象的中間是一個張開雙臂的人的形象,金碧輝煌的又帶一點點猙獰的感覺,作為一種文化的圖騰用來表達吉祥之意。雕塑的前方地板上有一個巨大的太極環(如圖4),飽含文化展廳的神祕氣息。在色彩上,頂部使用直通大廳最裏側的矩形白熾燈,色調偏冷,給人氣貫長虹的莊嚴之感。

2、燈飾下圖5為一樓大廳頂部的燈飾,一樓的燈飾主要以各種交叉存在

的矩形白熾燈為主,為一樓提供了充足的照明光線,色調偏冷,給人莊嚴、氣派、高貴之感。在雕塑的上方則使用暖暖的黃色調的燈飾(如圖6),跟青銅雕塑交相輝映,符合雕塑的吉祥和諧之寓意。

3、扶梯下圖7是位於二樓樓梯口的扶梯,在材質上主要由木質的扶手組

成;在色彩上,以黑色和少量的紅色為主,照應地板的顏色,給我們的啟發是再建築物的內部,裝飾風格一定要統一。在這裏可以縱觀一樓大廳的所有風景(如圖8),雖然面積不大,但給人以開闊、明亮的感覺,我覺得應該是層高適合和空間開敞的原因,配合二樓屋頂星星點點的燈光,增添了幾分浪漫的情懷。

4、天花板裝飾分析如圖5、13是河南博物院二樓天花板的照片,圖14

為三樓天花板照片,構件上:條紋式的白色樑,鏤空等構件和白熾燈組成。色彩上以白色為主,偶爾點綴些黑色。三樓的天花板獨具特色,有一塊圓形的鏤空裏裝飾有太空的星球圖案,燈飾也配合這鏤空做成圓形的排列,形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展廳內部裝飾圖(圖9圖10圖11圖12圖15)

5、展廳內部裝飾如圖9、10、11、12所示,展廳裏的天花板多是黑色,

配合星星點點的點狀燈,有點像夜晚的星空,昏暗的燈光使得展廳優雅而神祕。展品櫃上方則多使用白熾燈,跟黃色的燈光不同,白熾燈光線較好,使遊客更清晰地觀看展品,充分展示了展廳的用途。在兒童歷史知識講座的展廳裏(如圖12),則配合兒童的.特點,放置了色彩鮮豔的桌椅,整齊的坐席,合適的間距,相應的設計,都顯得清晰有序。三樓的明清珍寶館裏(如圖15)的隔斷還特意做了清朝皇宮圍牆的樣式,貼合整個展館的歷史氛圍。

四、調研總結:

在調研過程中我發現,河南博物院的室內設計風格簡潔大方,與我過的人文、地理充分相結合,實用性和功能性特點顯著,深受廣大遊客的喜歡,這點對我們設計專業的初學者來説應該是值得借鑑和考慮的。河南博物院的設計告訴我們:設計中藥注重空間佈局,功能分區和燈光的運用,一個合理的功能分區可以為遊客帶來更大的方便,使參觀稱為一種愉快的享受。

博物館調研報告集合 篇3

一、前言

大四的第一個學期,我們的第一個設計方案是博物館,設計前做大量調研工作,做此報告。

一座城,一座博物館。如今的博物館已成為現代文明的重要標誌之一,在社會中的地位愈來愈重要,並廣泛的深入到現代生活中。與其他建築不同,博物館建築是一種獨特的建築形式。設計他的時候,既要考慮功能的複雜性,但更重要的是要宣揚他所呼喚的獨創性,換句話説,他是一類有靈魂有主題有概念的建築。 博物館是徵集、典藏、陳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類文化遺產的實物的場所。並對那些有科學性、歷史性或者藝術價值的物品進行分類,為公眾提供知識、教育和欣賞的文化教育的機構、建築物、地點或者社會公共機構。博物館是非營利的永久性機構,對公眾開放,為社會發展提供服務,以學習、教育、娛樂為目的。

調查的目的及意義

通過實地調研和網絡調研,進一步瞭解博物館的概念,構造及分類,把握博物館建築設計的主要特徵及設計要素,功能分區功能,切身瞭解空間要素對於博物館這類公共建築的重要性,從而進一步增強自身對空間的分佈,流線組織,構思創意,對於博物館設計靈感的啟發。從而為我們做博物館設計打下一個初步的基礎。

調研地點:吉安市博物館(新館)

調研時間:

二、實地調研

依照老師教學進度的安排,我於9月4日去到吉安市博物館進行調研。 吉安市博物館簡介:

吉安市博物館是與城市規劃館聯合建設的建築體,該建築位於吉安市城南新區秋桂路西、文體路南、文忠路北,總用地面積約為35畝,總建築面積14000平方米,總造價8400萬元。其中,市博物館建築面積為8000平方米。是對外展現吉安悠久歷史和璀璨文化的窗口。設有基本陳列展覽廳、專題陳列廳、臨時展覽廳、多功能演播廳、文物庫房、貴賓接待室、文物研究室、文物攝影室、文物修復室、安全監控室、觀眾服務部等設施,是一座規模較大,功能設施較為完善的現代化博物館。

調研內容:

1, 分析博物館建築平面的特點以及採用的方式。

2, 博物館的建築風格以及建築的特徵。

3, 合理解決客流,貨流等幾種不同的功能流線。

4, 正確處理建築主次入口與城市道路的關係。

5, 建築公共休息空間是否體現對人的關懷?人流引導﹑空間環境﹑服務設施等是如何進行處理的?

6, 各個陳列室如何進行組合?人流是否順暢?有否走回頭路?在流線上是否能全部欣賞到展品?

7, 陳列室內部陳列布置怎樣? 是否方便觀賞 ?

8, 陳列室的室內空間環境怎樣?採光口如何處理?如何避免發生眩光現象?

吉安博物館,當我一到那兒,給我的感覺就是雄壯,震撼,外表面以白牆瓷磚為主,給人一種乾淨利落的感覺,左側的方柱直插雲霄,更是令人肅然起敬。到了裏面,果然沒讓我失望。

1, 分析博物館建築平面的特點以及採用的方式。

博物館以進入後的門廳為中心,門廳設置為三層的中庭,進入就給人一種磅礴的感覺,左側為他的展覽區,主要展現吉安的歷史文化,一樓依次參觀順序為吉安簡史館、青銅館、吉州窯、廬陵文化展示館和程中新中國畫館,以環形流線參觀,參觀完後便可乘電梯進入二樓。電梯設在門廳旁邊。具體的請看下圖平面佈局。館藏品在右側,有獨立的電梯和樓梯,不與參觀流線交叉,不開放物業、衞生間和辦公位於博物館的右後位置,後面有單獨的疏散樓梯,通向博物館的次入口,還有一個樓梯位於右側走廊盡頭,通向建築物的南面,館藏品區也有樓梯和單獨的物梯,北面為吉安城市規劃展覽館。

南面樓梯

最裏面那個門為西側樓梯

廁所的無障礙廁所單獨設置,體現對殘疾人的關懷。

2. 建築風格如何體現博覽建築特性?

回顧古代的博覽建築,給人的感覺通常是一種古板和冷冰冰的印象,僅僅象是一個裝了物品的方盒子,同時也給人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讓人感覺這是少數人才能享有的特權。隨着社會的進步,這種封閉的格局逐漸被打破,開放的公共空間吸引了普通民眾的目光,博覽建築的功能也得到了更好的發揮。

按傳統的思維方式理解,博覽建築應該以展品為主,但是如果忽略了人的感受和反應,展示就達不到很好的效果,這也違背了博覽建築設立的初衷。既然關注的是人,就首先要清楚人的尺度,然後根據人體工程學的相關要求進行設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yan/3v8nl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