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查報告 >

中國華南虎野外種羣調查報告

中國華南虎野外種羣調查報告

國家林業局野生動植物研究發展中心華南虎調查中心組

中國華南虎野外種羣調查報告

(XX年12月30日)

致 謝

華南虎繫世界上最瀕危的虎亞種,其生存現狀,保護和拯救引起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為準確掌握華南虎野外種羣狀況,從而科學制地定拯救華南虎的行動方案,1999年國家林業局保護司開始籌備再次開展華南虎野外種羣調查.

這一工作得到美國虎和犀牛保護基金會,wwf-china 的大力支持,使中方到XX年7月籌集到95萬元人民幣,為項目的開展打下了基礎.此後,國家林業局保護司指定國家林業局野生動植物研究發展中心組建了華南虎調查中心

組,並責成各相關省林業廳保護管理機構成立了華南虎調查組,開展了調查.

在調查工作進行過程中,美國虎和犀牛保護基金會,拯救中國虎聯合會還資助了以 ron tilson 先生為首的虎調查研究小組來華開展了為期 6 個月的實地調查,並向中方贈送了10套紅外線自動照相裝置和5個gps.以上支持,使華南虎野外種羣調查工作獲得了許多新的信息,為推動該物種的保護和拯救提供了

新的依據.

在此,國家林業局野生動植物研究發展中心華南虎調查中心組,受國家林業局保護司的委託,向美國老虎和犀牛基金會,wwf-china,拯救中國虎聯合會和ron tilson先生領導的虎調查研究小組,向各有關省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機構和所有參加調查的專家,隊員和信息員致以誠摯的感謝.

1.背景

華南虎(panthera tigris amoyensis)是世界上最瀕危的虎亞種.為拯救該物種脱離滅絕的威脅,逐步推動其野外種羣的穩定及自然發展,1995年原中國林業部將拯救華南虎列入了《中國21世紀議程林業行動計劃》

優先項目,並着手研究《中國拯救華南虎行動計劃》和展開實施行動計劃的準備工作.經過近五年的工作,中國國家林業局於XX年9月提出併發布了行動計劃的綱要草案.

但是,該綱要草案所依據的數據,主要來自1990年至1993年原中國林業部與世界野生生物基金會(wwf)合作開展的"華南虎野外種羣調查及其棲息地評估"上的結果和近年來零星收集的數據.因此,要確保行動計劃的科學性

和準確性,還必須有更準確,更科學的華南虎野外種羣基本狀況信息.為此,在行動計劃草擬過程中,中國國家林業局保護司於1998年再次着手組織華南虎野外種羣調查.該項工作得到美國虎和犀牛基金,世界自然保護基金的大力支持,使中方得以於XX年籌集到約95萬元人民幣(較原定時間推遲了一年),並於XX年全面啟動了這一調查.

在中方組織開展華南虎野外種羣調查工作期間,美國老虎和犀牛基金會,英國拯救中國虎聯合會還先後資助ron tilson先生領導的虎調查研究隊伍在華開展實地調查,對中方的工作予以了很大的支持.

2.調查工作安排

2.1 組建調查隊伍(XX年7―XX年11月)

2.1.1 國家林業局保護司指定野生動植物研究發展中心成立華南虎調查技術中心組,由胡德夫博士任調查組組長,另有劉偉石,黃祥雲,趙懷東和關俠 4名成員,負責全面指導監督和參與各省調查及全國華南虎信息的綜合處理和分析.

2.1.2 福建,廣東,湖南,浙江,江西省林業廳(局)保護管理機構均成立了省調查隊,每隊成員5―8人不等,共計32人.

2.1.3 按照XX年9月南昌華南虎調查研討會要求,有關省選擇了林業幹部,護林員,老獵人及熟知山地環境的當地人共同組成了該省的華南虎調查信息員體系,負責收集當地各種來源的華南虎信息.該體系共有218人.

2.1.4 在XX年3月福建龍巖華南虎調查培訓上,根據貴州,湖北,重慶所提供的信息,上述省,市先後被納入調查範圍,由本省,市成立調查隊獨立開展工作.限於時間,國家林業局華南虎調查組未參與這些區域的實地調查.

2.2 研討會和培訓班

2.2.1 南昌華南虎調查研討會:於XX年9月在中國江西省南昌市舉行,參會人員共23人.這次研討會分析了以往的信息,確定華南虎潛在區域9萬平方里,重點潛在區域1.8萬平方公里;研究擬定了調查實施方案,即由各省調查隊實地調查重要的華南虎潛在區域,其它潛在區域主要通過華南虎信息員體系收集信息.

2.2.2 龍巖華南虎調查研討會及技術培訓班:於XX年3月在中國福建省龍巖市舉行,參訓人員33人.在本次研討會上,ron tilson先生領導的虎調查研究小組向中方人員傳授了阻斷式紅外線自動照相裝置和有關老虎調查的技術及經驗,同時參會人員對各省一期調查的數據和信息進行了研討,安排了下一階段的工作.

2.2.3 各省於XX年10月―11月,分別組織對本省華南虎調查信息員進行了有關華南虎調查基本知識的培訓.

2.3 中方研製阻斷式紅外線自動照相裝置

中方技術組在項目開始之初組織力量自行研製成功感應式紅外線自動照相裝置,後來又改進為阻斷式紅外線自動照相裝置,共生產52台,發往相關省同、統一使用.

2.4 調查方法和技術

根據亞熱帶山地林區氣候和植被的自然特徵,借鑑以往這些區域野生動物調查的經驗及徵詢有關專家的意見,制定本次華南虎調查方法和技術如下:

2.4.1 歷史資料收集:結合華南虎分佈的歷史資料及生境狀況,着重收集近五年內全國野生動物資源調查中發現的華南虎活動信息,收集潛在的華南虎分佈區的植被情況資料,並以此為依據,初步確定華南虎野外種羣的潛在分佈區,進而確定華南虎調查重點區域.

2.4.2 訪問調查:各省調查組和信息員向華南虎潛在分佈區內的居民,獵户等,徵詢近五年來,尤其是近期發現華南虎蹤跡和被捕食動物的具體情況;徵詢上述區域森林植被變化情況和人為活動情況.

2.4.3 實地調查:在確定的重點區域,以省調查隊為主體,吸收當地老獵人,採藥人,護林員和熟知林區環境的人員,共同進行實地踏查,蒐集一切可疑的證據(如華南虎或其它被捕食動物的爪痕,腳印,糞便,食物殘餘物,毛髮等).

2.4.4 設置自動拍攝裝置:一期採用了紅外感應自動拍攝裝置;二期改進為紅外阻斷式自動拍攝裝置.

2.4.5 痕跡鑑定:對收集到的有關信息進行甄別和鑑定.

2.5 調查區域

調查之初確定了江西省,浙江省,福建省,湖南省和廣東省為華南虎調查

省份,後續納入了貴州省,湖北省,重慶市和四川省.各重點調查區域見表1.

表1 各省的重點調查區域及面積

省份 地區(市) 縣或保護區 調查區面積(02)

撫州 宜黃,樂安,寧都等

上饒 鉛山,婺源,玉山等 江西

贛州市 瑞金,全南等

7 000

浙江 麗水 慶元縣百山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405

三明 清流,明溪,寧化等

福建

龍巖 梅花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5 000

大東山-八寶山片 連州,陽山,乳源,樂昌

廣東

車八嶺-黃牛石片 始興,翁源,連平

4 000

桃源縣烏雲界自然保護區

湖南 常德

壺瓶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1 500

湖北 神農架,咸寧等 500

貴州 赤習水林區 赤習水林區所屬三個自然保護區 800

重慶 城口縣大巴山自然保護區 500

合計 12個地區(市) 19 705

2.6 華南虎潛在分佈區社會經濟調查

在開展外業調查的同時,對當地居民的生產生活現狀,經濟活動方式及其對野生動物和環境的影響,進行必要記錄.

2.7 配合國外專家進行實地調查

XX年3月―XX年12月美國虎和犀牛基金和拯救中國虎基金聯合會資助ronald tilson先生的調查隊伍來華開展了為期共5個月的調查工作,中方均委派人員全程陪同.

3.調查結果

3.1 歷史和本項調查的資料收集

自1993至XX年6月,按國家林業局要求,各省採用信息員收集華南虎蹤跡信息的辦法,共收集到有關目擊,虎嘯,掛爪,足跡,糞便,毛髮和被食獵物屍骨等各類信息2 000餘條.綜合分析這些信息的可能性,可靠性及與自然地理單元,地形地勢和植被的關聯性,尤其是結合本次華南虎各省區的調查結果,初步確認華南虎潛在分佈的地理區(見圖).由此可看出華南虎的基本分佈態勢,即,目前華南虎的分佈範圍侷限於6大山系,呈現為"w"型的分佈區格局.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所有華南虎的信息均出自這些山系及其支脈.

本次華南虎調查共收集到相關證據326條,考慮到大型貓科動物的活動範圍,以信息出處的縣為單位,標示出華南虎的重點分佈區,顯示出華南虎重點分佈區疏密不均,相互隔離的現狀.經認真分析上述可能的華南虎信息,我們初步確認48條信息屬於較為明確的華南虎信息,將其標於圖上,其中有些信息出於同一地點.

證據類型 數量

1. 糞便(經dna鑑定) 2

2. 糞便(未經dna鑑定) 6

3. 毛髮(經顯微形態鑑定) 4

4. 足跡 16

5. 掛爪 15

6. 獵物殘骸 5

證據説明:(1)糞便證據:兩份糞便證據,採用abi-394型dna合成儀,合成了基因探針 pta1 和 pta2,進行了基因鑑定,並與華南虎,豹,雲豹及其它有蹄類動物作比照,確認了糞便系華南虎糞便.(2)毛髮鑑定:在大型動物卧跡中發

現的毛髮,經毛髮顯微形態鑑定,確認系華南虎毛.(3)足跡認定:認定的足跡寬度均在14―17cm之間,掛爪寬度在9.1―11cm之間.(4)獵物殘骸:經專家對殘留屍骸和爪痕形態的認定,確認為華南虎痕跡,獵食動物主要有野豬,蘇

門羚和牛等.

3.2 調查區域獵物信息

在本次調查中對有關被食動物的痕跡進行了調查, 結合全國野生動物調查中的華南虎潛在分佈區數據, 結果彙總如下:

表 2 重點調查區域華南虎獵物的調查結果(括號內為全國野生動物普查數據

*)

地點 樣線數(條) 樣線總長(0)證據類型和數量 合計

野豬足跡 31 (78)

野豬巢穴 10 (13)

黃麂足跡 15 (34)

黃麂糞便 5 (12)

蘇門羚足跡 20 (41)

蘇門羚糞便 3 (6)

水鹿足跡 10 (21)

水鹿糞便 3 (9)

野兔足跡 8 (17)

江西省 18 (25) 86.2 (110.6)

野兔糞便 50 (90)

476

野豬足跡 45 (87)

野豬巢穴 8 (18)

黃麂足跡 24 (48)

黃麂糞便 6 (15)

毛冠鹿足跡 11 (27)

毛冠鹿糞便 4 (10)

獐足跡 25 (56)

獐糞便 8 (24)

野兔足跡 16 (32)

湖南省

(武陵山系)

24 (52) 108.0 (216.5)

野兔糞便 50 (112)

626

野豬足跡 41 (85)

野豬巢穴 6 (15)

黃麂足跡 10 (22)

黃麂糞便 5 (11)

蘇門羚足跡 30 (65)

蘇門羚糞便 5 (11)

毛冠鹿足跡 23 (49)

毛冠鹿糞便 5 (13)

野兔足跡 6 (14)

湖南省

(雪峯山系)

12 (33) 60.8 (157.2)

野兔糞便 20 (43)

479

野豬足跡 45 (101)

野豬巢穴 5 (10)

蘇門羚足跡 32 (69)

蘇門羚糞便 5 (10)

麂子足跡 15 (32)

麂子糞便 3 (8)

毛冠鹿足跡 25 (61)

毛冠鹿糞便 4 (8)

野兔足跡 9 (21)

浙江省 16 (47) 96.2 (205.3)

野兔糞便 20 (45)

528

野豬足跡 45 (102)

野豬巢穴 5 (13)

蘇門羚足跡 32 (74)

蘇門羚糞便 4 (9)

獐足跡 15 (36)

獐糞便 5 (8)

黃麂足跡 31 (65)

黃麂糞便 6 (11)

野兔足跡 10 (18)

福建省 17 (51) 98.0 (230.6)

野兔糞便 29 (54)

572

野豬足跡 50 (111)

野豬巢穴 4 (8)

麂子足跡 12 (53)

麂子糞便 7 (9)

毛冠鹿足跡 17 (31)

毛冠鹿糞便 6 (4)

水鹿足跡 10 (33)

水鹿糞便 6 (5)

蘇門羚足跡 22 (41)

蘇門羚糞便 4 (8)

野兔足跡 6 (11)

廣東省 14 (30) 76.0 (143.0)

野兔糞便 25 (31)

514

總數 101 (238) 525.2 (1063.2) 3 195

*:以上全國野生動物調查(1997-XX)的數據涵蓋本項調查的重點區域, 但面積較之大.

3.3 生境概況

本次調查區域均屬中國的亞熱帶丘陵和中低山區域,經濟開發較早,在人口較少及經濟活動較弱時,對山地森林生態系統的影響較小,人與自然尚可協調共存.20世紀50年代以後,人口出現快速增長,土地開墾面積增大.由此

導致生態環境變化,野生動物數量趨於減少.經過近幾十年發展,南方山地社會經濟面貌呈現出,丘陵和山地的河谷平灘已開發成為農業耕種區,依土地面積形成大小不一的村落,從幾户到幾十户不等.部分山地緩坡已基本開挖成梯田,種植農作物或果樹.有些地方如雪峯山脈,戴雲山脈,苗嶺山脈,村民甚至削平低山劈為農田.因山勢地貌的差異,每平方公里的人口數從幾人到幾十人,平均約在10-30人.因此,可以説除保護區外,南方山地的人口已達土地

承載力的飽和狀態.在連綿的山嶺開闢出的小路,便道以及公路,對野生動物的生存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經實地考察,目前保存相對完好的華南虎棲息地基本上分佈於保護區及其周邊地區,主要位於山體中部至山脊之間的區域.在山體中部的灌木林,次生灌木林到山體上部的高草叢植被類型,野生動物種類相對豐富.華南虎的獵物

種類有野豬,蘇門羚,水鹿和麂等有蹄類動物(表4),調查中發現野豬,麂和兔的數量較多.近十年來,國家林業局加大了野生動物保護力度,加之山區人口逐漸減少,華南虎的食物資源處於上升趨勢.

3.4 社會經濟狀況

傳統上,南方山區耕地以種植水稻為主,其它經濟作物有玉米,紅薯,果樹,茶和蔬菜類,副業生產以挖掘竹筍,砍竹,採集藥材等.限於土地條件,產量較之平原區低得多,生產規模也小.生活水準低於全國平均水平,人均年收入一般低於千元,基本上屬於温飽程度,部分地區尚未解決温飽.近XX年來,糧食生產主要滿足自身需要,生產活動逐漸轉向副業生產,竹筍,竹材,藥材成為山地村民收入的主體.受山地交通條件的制約,農業向經濟作物轉型的困難很大,生產生活多年徘徊不前,經濟上已無出路.隨東部區市場經濟的發展,山區富餘勞動力逐漸流入東部地區和城鎮,多數山村的青年勞動力流失,老年,婦女和兒童成為人口的主體,土地開始出現荒蕪,山村生活顯現蕭條景象,部分小山村以致人去屋空,雜草叢生的地步.這種發展趨勢有利於減少人為活動對山地森林生態系統的干擾和破壞,對於恢復野生動植物的棲息環境帶來希望.

3.5 重慶,湖北,貴州調查結果

在本次調查期間,重慶市和湖北,貴州兩省提供了有關華南虎野外種羣存在的證據,被納入到調查範圍.其後,上述三省,市保護管理機構組織調查隊伍繼續收集了有關華南虎的信息和證據,但因時間有限,華南虎調查中心組尚

未前往上述區域對信息進行確認.

4.調查結果綜合分析

據本次華南虎調查掌握的證據和信息,在中國南方仍應生存有華南虎野外種羣,並且不同種羣間被地形所隔離,形成4處隔離分佈區.具體如下:

4.1 分佈區

彙總近年來的所有華南虎信息,框定出華南虎在中國南方8省市的大體分佈態勢(見圖),可看出總體上呈現為"w"型的山系格局,可以歸為5個大區,即:

(1)東部分佈區:以浙江省百山祖保護區和福建省梅花山保護區為主體的武夷山,仙霞嶺和雁蕩山區域.其中,浙江百山祖自然保護區及周邊通連的自然區域面積達6XX;福建梅花山自然保護區及周邊通連的自然區域面積達73002 , 清流縣及周邊自然相通區域面積達38002;

(2)西部分佈區:以湖南省壺瓶山和桃源自然保護區為主體的雪峯山,經武陵山至西部的大婁山,系貴州高原向東北方向的突出部分.其中,湖南壺瓶山保護區及周邊通連的自然山地面積達64002 ,桃源自然保護區及周邊通連

的自然山地面積達46002.

(3)中部分佈區:以江西省宜黃,樂安丘陵和湖南省莽山保護區為主體的武夷山西北餘脈直至南北走向的羅霄山脈,並與湖南,江西交界的丘陵山地區相聯.其中,江西宜黃,樂安擴伸至崇仁,寧都的相通連的丘陵區域面積達1,200

02 ;與湖南省莽山保護區通連的自然山地面積達2 48002.

(4)南部分佈區:以粵北車八嶺等自然保護區為主體的粵北南嶺山脈,自然相通山地區域面積達1 65002.

(5)北部分佈區:以湖北省神農架保護區為代表的北部分佈區,位於呈東北向西南走向的大巴山與巫山相接的山區.該區域虎存在信息,有待進一步證實.

現在沒有證據表明各大區之間仍然存有華南虎的生態走廊,以目前華南虎信息證據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分散性,我們認為華南虎各大分佈區之間的生態通道已被阻斷.

4.2 華南虎種羣活動特徵

截止目前,收集到的華南虎信息,均表現出相同地點出現的華南虎信息時間間隔較長而短期內出現的華南虎信息空間跨度較大的情況,且與當地人口密度相對照,華南虎攻擊家畜的記錄明顯偏少.對此,分析其原因如下:

(1)華南虎在長期人類捕殺壓力下,尤其是在20世紀50至60年代,人們對虎的利害問題的認識發生重大偏差,將虎作為害獸大肆捕殺,毒殺,致使華南虎的生存行為發生改變,遠遁人羣生活環境,或行動極為謹慎,不輕易攻擊家畜,也就是説,華南虎可能已形成刻意迴避具有人羣氣味的事物和環境,也不易被人們發現;

(2)相對歷史上的有蹄類動物密度,現今華南虎的食物資源已屬稀少,迫使華南虎在更大的空間範圍內尋覓獵物,加之華南虎個體數量很少,由此造成華南虎蹤跡出現的頻率較低.目前證據均可視為華南虎在較大空間遊蕩時暫居一地時留下的蹤跡;

(3)在人類干擾,生境破碎和獵物密度相對較低的生存環境裏,華南虎可能已不再保持着固定的領域行為. 現存華南虎野外種羣的行為特點,可以認為是該物種種羣為適應當地自然及社會環境變化,在近50年以來形成的.這為調查和研究華南虎野外種羣造成了困難,對拯救和保護該物種也必將增加困難.對此,今後還應作進一步調查和研究.

4.3 目前華南虎野外種羣分佈區的保護簡況

目前華南虎野外種羣的有效生境,主要位於山體的中山部至山脊,沿山體呈現為狹長型生境,山谷基本為人羣經濟活動區,只有山脊才構成生境之間的通道,使華南虎得以在相對較大的空間內活動.但是,由於農業,公路和自然

地貌等原因,現幾大主分佈區之間的生態通道已被阻斷,無法實現主分佈區之間華南虎野外種羣的自然聯繫.在上述華南虎活動區域,植被主要包括山體中上部的草地,灌木林,次生灌木林以及山體中下部的人工林,各個植被類型間形成鑲嵌分佈格局.調查表明,華南虎的獵物資源基本能滿足現存個體的需要,這也是較少攻擊家畜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上述區域,中國多年來實施了一系列保護措施,主要包括:(1)在福建龍巖地區的上杭及周邊縣,建立了梅花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華南虎繁育野化基地;(2)在江西撫州地區的宜黃,樂安和寧都等縣主分佈區,於1999建立了宜黃華南虎省級自然保護區;(3)在浙江麗水地區的慶元縣及周邊縣,建立了百山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4)在湖南常德地區的石門縣,建立了壺瓶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桃源縣和安化縣,建立了烏雲界省級自然保護區;(5)在廣東省的大東山和八寶山地區,建立了該處建有粵北自然保護區.此外,當地切實加大了宣傳力度,當地羣眾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已得到普遍提高,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已沒有獵殺華南虎的事件發生,但仍有一些人為活動,如採集植物,

盜獵被捕食動物的情況還不時發生.

華南虎野外種羣調查資金來源及經費支出表

資 金 來 源

國家林業局 30.0萬元

中方省級配套 22.0萬元

wwf資助 22.3萬元

usrtf資助 17.1萬元 usd20,800

國家林業局追加 4.0萬元 增加貴州,重慶兩地調查的補助

合 計 95.1萬元

經 費 支 出

5.2萬元 江西南昌研討會32人

4.5萬元 福建龍巖培訓班及研討會41人

培訓班

10.0萬元 省級培訓班,5省共72人

差旅費 11.0萬元 中心組調查,陪同差旅

儀器及消耗品費 21.0萬元 中方研製紅外拍照儀及gps等

資料費 2.5萬元 歷史資料查閲及整理

信息員補助及嚮導費 18.0萬元 218人和臨時嚮導

調查交通費及食宿補助 17.0萬元 省內交通及調查隊食宿補助

樣品分析費 5.0萬元 痕跡分析及鑑定

論文及報告整理費 4.0萬元 資料整理,打印,翻譯等

合 計 98.2萬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cha/x7xj6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