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查報告 >

關於我縣城鄉就業情況的調查大綱

關於我縣城鄉就業情況的調查大綱

XX年中央1號文件指出,要“統籌城鄉勞動就業,加快建立城鄉統一的人力資源市場,引導農民有序外出就業,鼓勵農民就近轉移就業,扶持農民工返鄉創業”。XX年國發3號文件也明確要求,要“建立城鄉統一的勞動就業制度。把統籌解決農民工問題作為重慶統籌城鄉改革發展的突破口。按照勞動者自主擇業、市場引導就業和政府促進就業的原則,建立健全覆蓋城鄉的就業服務體系,打造功能完善、平等競爭、城鄉統一的人力資源市場,形成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制度,穩定和增加就業機會”。針對我縣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不斷推進,農村就業不充分和城鎮就業矛盾突出的現狀,堅持城鄉統籌就業才是緩解就業壓力的根本出路。

關於我縣城鄉就業情況的調查大綱

一、我縣城鄉就業工作基本情況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和各鄉鎮、部門始終高度重視城鄉就業工作,將其放在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中去思考和謀劃,全力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進一步強化組織引導、完善就業機制、健全服務體系、提升服務水平,促進了就業規模的擴大和就業結構的改善,同時注重以創業帶動就業,放手開展全民創業活動,支持自主創業、自謀職業,促進了全縣城鄉就業工作紮實開展。特別是從去年四季度以來,面對全球金融危機對我縣就業工作帶來的衝擊和影響,勞動保障部門和就業服務機構統一思想認識、科學判斷形勢、認真履行職責,全面完成了城鎮新增就業、公益性崗位開發、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農村勞動力轉移等各項工作,保持了我縣就業形勢穩定。截止XX年底,全縣從業人員總數為36萬人,占人口總數的43%;城鎮新增就業2.8萬多人,下崗再就業2.2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05%以內。今年,我縣新增就業6798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4729人,其中,就業困難對象就業1231人;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12085人,累計轉移農村勞動力25萬人,實現勞務收入16.2億元。“零就業家庭”和“零轉移家庭”保持動態為零。 

(一)初步建立管理城鄉就業的組織體系,統籌規劃和管理城鄉就業工作。

近年來,我縣把做好統籌城鄉就業作為貫徹落實“314”總體部署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一是完善了就業工作聯席會議制度,把解決就業問題擺上重要位置,成立了由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縣委、縣政府分管領導為副組長,縣勞動保障、財政、工商、國税、地税、建設、教育等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城鄉就業工作領導小組,並明確了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在城鄉就業工作中的責任,形成統一領導、分工協作的工作機制,在做好城鎮就業再就業工作的同時,積極推進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就業。二是建立了政府促進就業的責任體系。將城鄉就業工作目標任務分解落實到基層和相關部門,並作為政績考核的重要內容,定期進行督促檢查。特別對城鄉勞動力資源開發利用、擴大城鎮就業和降低失業率、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和穩定就業進行統籌規劃,明確目標、任務和政策措施。每年初,縣裏把全縣城鄉就業工作目標任務分別下達到28個鄉鎮、街道和15個縣級部門,出台對部門和鄉鎮、街道城鄉就業工作的考核辦法,將城鄉就業工作納入了全縣各鄉鎮、部門年度工作政績目標考核範圍,形成了黨委政府強力推動的工作態勢。

(二)初步建立覆蓋城鄉的職業培訓體系,為城鄉勞動者提升職業技能提供有效服務。

在統籌規劃、整合現有資源的基礎上,重點建設一批骨幹職業教育培訓機構,形成覆蓋城鄉、佈局合理、靈活開放的職業培訓組織體系。我縣現有民辦職業培訓機構10家,有教職工440人。培訓工種主要以電焊工、車工、中式烹調師、中式麪點師、汽車駕駛員、汽車維修工、計算機操作工等為主。近年來,我縣圍繞促進城鎮就業由數量型向素質型、農村勞動力轉移輸出由體能型向技能型轉變,建立了面向全體勞動者的培訓制度,並結合實際,開展對在崗職工、失業人員再就業、農村勞動力轉移、在崗農民工技能提升培訓以及“創辦和改善你的企業”的創業培訓,促進了勞動者就業創業技能水平的全面提高。三年來,全縣共培訓農村勞動力近10萬人,其中技能培訓2.6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培訓3560人,創業培訓250人。今年我縣的陽光工程培訓,採取“政策、師資、設備”進鄉鎮、村社的培訓模式,使2300名學員在“家門口”就享受到培訓服務。

(三)初步建立覆蓋城鄉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公共就業服務水平得以提升。

進一步完善公共就業服務網絡佈局,建立健全街道社區和鄉鎮公共就業服務網絡,將就業信息、培訓信息、政策諮詢和職業介紹等公共服務延伸到鄉鎮、社區。一是實現鄉鎮、街道社會保障工作機構建設全覆蓋,形成覆蓋全縣城鄉的就業服務體系。就業服務機構大力開展職業培訓、職業介紹、就業崗位、政策援助、社會保障服務和更新觀念進社區的“六進社區”活動,成功介紹1676名城鎮新增就業人員、1398名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和2243名下崗職工到金龍工業園區企業就業。二是積極創新,構築“用工地、本地政府、農村”三方就業服務體系。如在温州、新疆等用工地成立勞務管理服務站和流動黨總支,在廣東東莞等農民工集中地聘請有豐富社會資源的當地人或本地務工、創業人員作為聯絡員,負責提供用工信息,實現供求對接。同時成立農村勞動力轉移領導小組,積極發揮駐外勞務辦事機構作用,加大與勞務基地用工企業聯繫,組織專項培訓與勞務輸出。三是今年搭建就業信息服務平台,拓展就業服務空間。多方籌集資金80餘萬元,在全縣28個鄉鎮、街道建立人力資源市場信息共享平台,實現市、縣、鄉三級聯網運行,統一發布人力資源市場供求分析和工資指導價位,讓老百姓不出家門就能找到工作。據統計,全年通過信息平台收集發佈用工信息480條,辦理用工登記17500人次、求職登記14000人次,開展職業指導16000人次,通過該平台順利實現就業5238人。

(四)初步完善就業援助政策和措施,促進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

一是建立“零就業家庭”和“零轉移家庭”動態消除機制。全面開展創建“充分就業社區”活動,我縣已成功創建44個充分就業社區,佔社區總數的比重達到 77%。對就業困難羣體尤其是“雙零家庭”的就業援助,建立了目標責任制,實現“三及時”,即及時發現、及時援助、及時消除,建立“出現一户、解決一户”的動態管理、動態援助的長效機制。全縣首批367户城鎮“零就業家庭”和 4117 户農村“零轉移家庭”全部消除,並實現動態消零目標。二是大力促進有勞動能力的低保人員實現就業。通過提高就業補貼標準、保留部分專項社會救助、對拒絕培訓和就業的實行分次核減低保金等措施,增強政策吸引力,引導有勞動能力的低保人員放棄低保實現就業。全縣投入45萬元促進620 人次低保人員實現就業。三是落實優惠政策,促進擴大就業。8917名下崗失業人員享受到就業再就業各項優惠政策,其中315户338名下崗失業人員自謀職業享受税費減免165.5萬元,519人辦理髮放再就業小額貸款2322萬元,1791名下崗失業人員享受行政性收費減免89.3萬元,1641名下崗失業人員享受工商行政性收費減免89.2萬元。特別是加大了社保補貼落實力度。鼓勵用人單位與“4050”等就業困難對象簽訂長期勞動合同,對其中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5年的,社會保險補貼和崗位補貼政策要延長到退休。對靈活就業人員中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5年的“4050”人員,社會保險補貼政策也延長到退休。四是特別是針對當前城鄉就業工作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我縣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積極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切實加大投入力度。三年來,全縣再就業資金使用額為2661萬元;共為11796人發放社會保險補貼1300萬元;523人次享受低保就業補貼36萬元;發放崗位補貼45萬元;職業培訓補貼人數669人,支出資金33.7萬元;4117人享受免費技能鑑定補貼。全縣累計為 921人發放小額擔保貸款 4578 萬元,帶動1.2萬人就業。五是繼續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工作。我縣把高校畢業生就業擺在當前就業工作首位,並將XX年確定為“大學生就業服務年”,積極搭建各種就業創業平台。通過舉辦“人才交流會”、服務高校畢業生就業送崗位進校園現場招聘會等方式,促進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面向企業就業。截至目前,我縣已建立11家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基地,為高校畢業生提供見習崗位300餘個,接收見習畢業生199人。

(五)統籌做好城鄉就業工作,大力促進勞務經濟發展。

我縣創新工作方法,狠抓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促進了勞務經濟的大發展。一是加強對外勞務合作,積極拓展縣外就業基地。加強駐外勞務辦事機構建設,增進與縣外勞務輸入地區的勞務協作,及時掌握輸入地區用工需求動態,促進農民工有序外出就業。做大做強季節務工。在搞好以赴新疆摘棉工為重點的季節性務工的同時,拓展季節性務工渠道。XX年以來,全縣 1.2萬人次農民工赴疆拾棉,掙回勞務收入近3500萬元,人均創收近 3000元。今年5月,我縣依託外派勞務輸出居全市第一的發展基礎,成功創建重慶市首個國家級外派勞務基地縣。以此平台,上下聯動,內外協調,成功引導近5000名務工人員赴新加坡、日本、安哥拉、利比亞等國出國務工,外派勞務輸出年增長30%,外派勞務遍及20個國家和地區的10多個行業(工種)。二是掛牌重慶市返鄉農民工創業園。積極依託我縣金龍工業園區a區,首批掛牌成立了重慶市返鄉農民工創業園。截止XX年11月止,我縣農民工返鄉創業入駐園區的企業累計達到了181户,其中,入駐農民工返鄉創業企業數67户,吸納城鄉勞動力就業17550人,農民工返鄉創業園區現已初具規模。我縣利用優惠政策,如將返鄉農民工納入再就業小額擔保貸款範圍,由縣級財政安排再就業基金予以80%的貸款貼息,給予農民工社會保險補貼、就業補貼等;對安置返鄉民工的企業實行崗位補貼和再就業税費減免政策,吸納(安置)農民工在80人以上的重點企業提供再就業貸款,並予以貸款貼息支持;在創業用地、税收優惠、金融信貸、就業扶持等方面鼓勵和扶持有創業願望和創業條件的農民工返鄉創業。今年,通過參與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化發展解決一批,發動46家骨幹企業提供就業崗位招聘一批,召開懇談會引導返鄉民工與園區企業對接吸納一批,通過“1258266”專用信息平台向民工發佈用工信息引導一批,“四個一批工程”幫助7974名農民工實現再就業。

二、我縣城鄉就業工作中面臨的問題

近年來,我縣就業工作保持了良好發展勢頭,但受各種主客觀條件限制,當前在推進城鄉就業創業方面,還面臨着諸多具體困難和問題。

勞動力素質不夠高,結構性就業矛盾突出。一是就業觀念滯後。城鎮不少求職者期望就業崗位體面輕鬆和待遇優厚;農村部分農民“小富即安”,僅滿足於農閒時做臨工、打短工,有的害怕外出務工上當受騙。二是文化素質偏低。目前,在城鎮登記的失業人員中,國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佔近40%;在未轉移的農村勞動力中,國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佔近70%。三是職業技能較弱。求職者接受職業技能培訓時間短、專業性不強,技能單一,不少求職者只能找體力崗位就業。隨着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在我縣技能勞動者特別是高技能勞動者供不應求的問題十分突出,難以適應企業用工需求,出現了“有勞動力難就業,有空崗位難招工”的現象。另外,針對市場用工需求和我縣農村勞動力資源特色,打造勞務品牌不夠,致使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的競爭力較弱,勞務輸出的規模不夠大。

經濟發展水平不高,就業需求空間有限。一是經濟總量不夠大、發展不夠快,吸納勞動力就業有限。我縣生產總值和增速、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和增速,雖在縣內縱比創造了歷史新高,但在重慶“1小時經濟圈”中橫比,其總量和增長速度仍然偏小偏慢,新增就業崗位不夠多,吸納勞動力就業有限。二是能帶動就業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欠發達。在現有規模以上的近200户企業中,規模最大的企業,其從業人員也不足XX人;第三產業所佔比重低於全市平均水平,吸納勞動力就業的空間不足。三是新增勞動力成上升趨勢,就業壓力加大。城鎮登記失業人員雖逐年減少,但隱性失業而未登記人員遠高於登記失業數,加上逐年自然增長的勞動力人員,就業的壓力仍然較大。隨着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城鎮化建設的推進,在農村還將不斷產生富餘勞動力,需轉移進城務工的人員大量增長,可供就業的空間有限。

市場培育不夠完善,社會保障體制滯後。一是城鄉一體的勞動力市場機制不健全。全縣沒有專門的駐外勞務機構,個別民辦中介組織運作不規範、誠信度差。二是城鄉一體的就業服務機制不完善。城鄉勞動力資源、培訓、輸出網絡一體化建設滯後,勞動者求職與企業用工信息渠道不暢,有效組織化程度低。三是城鄉一體的社會保障機制尚未形成。現行户籍制度不利於農村剩餘勞動力向第二、三產業轉移,制約了城鎮化建設進程。社會保險參保率低,覆蓋面窄。進城務工農民參加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生育保險的比例極低。四是農民進城務工的合法權益還不能得到很好維護。隨着金融危機的蔓延,一些企業為保生存,以降低或拖欠工人工資、延長勞動時間等方式減少損失,損害農民工利益,導致農民工就業更加困難。農民到企業務工,但由於就業不穩定,除用工單位不願為其參加社會保險外,務工者參保的積極性也不高,中斷繳費者眾多。現行的養老保險制度不允許異地轉移,而且大部分農民工認為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在短時間內不會受益,因此不願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其他如醫療保險、社會福利設施、教育條件、就業要求等方面的制約,均不同程度對農民具有排他性。

三、新形勢下促進城鄉就業工作的對策建議

加快推動和促進全民就業創業,是應對金融危機、加快經濟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為進一步提升我縣城鄉就業工作水平,不斷滿足城鄉羣眾就業需求,提出如下對策建議:

(一)全力營造促進城鄉就業的濃厚氛圍。我縣在就業文化培育、就業環境改善、就業要素激活等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通過舉辦就業創業事蹟報告會、討論會等活動,引導城鄉居民樹立新的就業創業觀念,增強就業創業信心,特別要引導高校畢業生轉變求高求穩的就業觀念,倡導大學生在就業時不等不靠、不挑不揀,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念。要加大政策宣傳力度。通過電台、電視台、報紙、互聯網等各種新聞媒體,搞好有關就業優惠政策的宣傳,真正使各項優惠政策深入人心。要發揮典型示範作用。大力選樹就業創業典型,進一步激發全民就業創業的熱情和積極性。要搞好信息服務。繼續完善政府、專家和創業者“三位一體”的項目謀劃推介機制,篩選、儲備、發佈、宣傳一批投資少、風險小和效益好的創業項目,廣泛與創業者進行對接。要優化創業環境。進一步降低創業門檻,凡是法律沒有明令禁止的行業和領域全部放開,鼓勵各類創業主體領辦和創辦經濟實體。着力完善銀企對接平台,逐步提高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及個人創業的信貸比例,對信譽良好、還款及時的企業及個人,在貸款額度和期限上給予支持,切實解決創業融資難題。

(二)努力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帶動就業。加快經濟發展是解決就業問題的根本出路。增加就業崗位,擴大就業空間,提高社會保障能力,最終都要依靠經濟的持續健康快速發展。各鄉鎮、各部門要按照“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要求,堅持促進經濟增長和擴大就業並舉,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統籌考慮經濟增長、結構調整、改革開放與擴大就業、健全社會保障的關係,實現經濟發展與擴大就業的良性互動。要堅定不移地實施投資拉動戰略,積極包裝項目、培植產業,以加大項目建設擴大就業總量。繼續加強對企業指導、協調和服務,特別是強化工業生產組織,採取得力措施,儘量使企業不減員、少減員、不停產,對已停產或半停產企業,妥善處理好人員安置問題,確保就業形勢穩定。要充分發揮服務業促進就業增長的“蓄水池”作用,大力發展以金融保險、餐飲娛樂、物流連鎖等為主的現代服務業,帶動就業規模的進一步擴大。着眼於促進城鄉統籌,進一步加快農村改革發展步伐,實現農村勞動力有序合理流轉。

(三)突出抓好重點人羣就業工作。城鄉就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把握重點、統籌兼顧、協調推進。當前要結合形勢發展和我縣實際,突出關鍵領域和重點環節,以推進重點人羣就業工作帶動我縣城鄉就業工作實現全局性突破。在高校畢業生就業方面,着眼提升大學生就業理念、拓展就業渠道,搭建起大學生、創業導師、用人單位和政府有關部門聯繫的橋樑;抓好村官和到鄉鎮農技、衞生醫療機構服務大學生的管理服務,優化農村鄉鎮人才隊伍結構,推動“農村鄉鎮人才隊伍”建設計劃穩步實施;推進“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基地建設工程”,加強對已掛牌的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基地的指導和監督,確保為畢業生提高就業競爭能力。在就業困難人員實行重點幫扶方面,要加大公益性崗位開發力度,積極落實税費減免、小額擔保貸款貼息、崗位補貼、社會保險補貼等各項優惠政策,鼓勵失業人員通過多種形式實現就業。在加強對農民工扶持方面,要增加培訓補貼額度,新建項目開發的崗位可優先提供給本地農民工,同時加大對進城農民的政策扶持。

(四)認真組織開展好就業技能培訓。技能培訓是穩定和促進就業的關鍵。當前要進一步整合農業、勞動、教育等有關部門培訓資源,整合公辦、民辦職業技術培訓學校資源,整合社會各類培訓項目,統一規劃,分類實施,突出特色,逐步建立面向城鄉各類勞動者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結合市場需求和企業需要,大力開展訂單式、定向式、補貼式培訓,開展實用性強的技能儲備培訓和技能提升培訓,不斷強化培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圍繞提高培訓質量和層次,進一步完善職業培訓體系、改善培訓設施,突出抓好技能能力的提高,使就業者能夠掌握多種職業技能。適應形勢發展需要,將培訓範圍擴大到大中專院校畢業生以及復轉軍人、應屆初高中畢業生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cha/q40le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