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查報告 >

區域文化產業調查研究報告

區域文化產業調查研究報告

中國共產黨十六大報告指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必須大力發展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發展文化產業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繁榮社會主義文化、滿足人民羣眾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徑。文化產業是指從事文化產品的生產、流通和提供文化服務的經營性活動的行業總稱。文化產業的迅速發展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在我國,它屬於新興產業,但在發達國家,卻已成為支柱產業或先導產業。廣陽區獨特的區位優勢和相對匱乏的自然資源決定了其“三二一”產業倒置格局的發展定位,而在二、三產業中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培植文化資源,無疑是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最有效、最富戰略眼光的選擇。加快發展我區文化產業,必須根據我區經濟和社會發展實際,對全區文化產業發展的條件、趨勢、問題要做具體分析,對產業發展的基礎優勢、資源潛力和對策措施要有清醒的認識。

區域文化產業調查研究報告

一、廣陽區文化產業發展現狀及趨勢

20 世紀90 年代以來,隨着改革開放進程的進一步加快,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建立,市、區文化市場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經過10餘年的培育和建設,文化產業已初具規模,在我區初步形成包括新聞出版、圖書音像、休閒娛樂、體育健身、文藝演出、工藝美術、信息服務、廣播影視、羣眾文化等行業在內的綜合型文化產業體系,成為全區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新的增長點。到目前為止,列入區級文化體育部門統計範圍的文化經營單位已達655家,其中印刷裝訂複製企業197家,出版物、音像經銷單位224家,文化娛樂場所62家,羣眾文化活動場所28家,體育經營單位30家,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114家。從業人員總計5000多人,註冊資本共計2億元,其中100萬元以上的26家,50 萬元以上的58家,10萬元以上的385家,10萬元以下的186家。按經濟類型劃分,民營企業和攤點佔總户數的90%以上,佔註冊資本的80%,成為產業主導力量。

縱觀全區文化產業發展歷程,從初期一些文化單位率先進入市場開展以文補文的經營活動、部分文化單位試行企業化經營,到個體、私營經濟大舉介入,經營領域不斷拓展,文化市場進一步繁榮,再到今天文化產業合法身份的確立,作為新興的朝陽行業在區域經濟發展以及滿足人民羣眾文化生活需求中具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我區文化產業從無到有,由弱到強,已經開始進入快速發展時期。

但是,從全區現實情況看,文化產業的發展還很不充分,總體發展水平仍然較低,突出表現在:文化產業組織規模小而分散,科技含量少、競技爭力差,市場機制不健全,文化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以及宏觀管理政出多門、產業結構不合理等諸多問題。2001年,全區文化產業增加值僅佔全年國內生產總值的4%,佔當年財政收入的6%,與我區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很不相稱。行業上除印刷業一枝獨秀外,其它領域的發展層次較低,大多數以服務本地低端市場為主要業務,經濟效益欠佳,缺少具有自己特色的骨幹產業羣體。

與此相對照,文化產業的發展已成為世界潮流,在各國經濟發展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許多發達國家的文化產業不僅在發展速度上超過傳統產業,而且在發展規模上已經成為國家的支柱產業。隨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和人民羣眾休閒時間的增加,人們在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會有更大幅度的增長,文化消費市場潛力巨大。2000年全國實際文化消費總量為800億元,潛在文化消費能力約為4000億元,以此為標準,僅區內潛在文化消費需求即達1億元,同時還能服務京、津、冀近億的消費人羣。如此巨大的文化消費需求為我區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發展空間。因此,今後一個較長時期內,大力發展我區的文化產業,對於推動經濟增長、有效拉動內需以及解決就業問題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二、全區文化產業的重點發展方向

在明確全區文化產業發展總體思路之前,先讓我們分析一下我區發展文化產業的基礎和優勢:第一,政策導向已經明確。黨的十六大首次將發展文化產業寫入報告,國家也將文化產業列入“十五”規劃。黨和國家提出“科教興國”的戰略方針,實際上已經把文化產業提高到首要位置,文化產業將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和新的增長點,成為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推動力量。第二,現實發展已具備一定的水平。近年來,全區文化產業保持了較高的增長率,並顯示出清晰的發展脈絡和較強的生命力,形成了門類比較齊全的產業體系。在文化事業發展步履維艱的情況下,對滿足全區人民文化生活需求起到了基礎性作用,為推動全區經濟增長、刺激消費、增加就業、涵養税源做出了積極貢獻。第三,人們的文化意識普遍增強。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會進步,人民羣眾對文化的意義、作用的認識不斷深化,文化品位不斷提高。追求良好的文化環境和氛圍、積極參與文體休閒活動,已成為人們的普遍願望。第四,具備獨特的區位優勢。廣陽區為市管縣級區,轄廊坊城區大部,為全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隨着城市文化設施水平的整體躍升,可供挖掘和利用的文化資源十分豐富,為實現文化產業的跨越式發展搭建了嶄新的平台。

綜合上述分析,結合廣陽區大力發展第二、第三產業的工作思路,我們認為,在內涵豐富的二、三產業中,選擇文化產業並逐步將其發展為全區支柱產業之一,是最具有生命力、最有前途並最切合實際的。按照這一要求,針對廣陽區實際情況,全區文化產業發展的總體思路應確定為:以滿足人民羣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為導向,面向京津及周邊市場,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開發新興產業,整合優化文化資源,調整佈局和結構,逐步建成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有廣陽特色的文化產業體系,使之成為廣陽區新的經濟增長極,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最佳結合。

(一)優先發展印刷裝訂業。廊坊是全國聞名的區域性印刷產業基地,作為其重要組成部分的廣陽區印刷業已有相當良好的發展基礎。在總計77家印裝企業中,有出版物印刷企業6家、出版物專項企業18家、包裝裝潢企業15家。其主要出版物活源來自北京各大出版社,相互之間已建立了穩定良好的業務合作關係。以百花印刷有限公司為例,北京紅旗出版社是其唯一的業務合作單位,社裏只要是一兩萬冊以下的小活,基本由百花承印。對這一優勢行業要堅持優先發展的原則,一是對部分有實力的企業要加大扶植、服務的力度,幫助其做大做強,以資本為紐帶,按照市場運作的模式組建大型企業集團,提高全行業的整體競爭力;二是做好有條件的其它印刷品印刷企業上檔升級工作,提升其經營規格,擴大業務範圍;三是在南尖塔興建佔地100畝的印刷產業園區,形成產業聚集效應,提高行業知名度;四是加快技術改造步伐,引進高新技術和設備,如數字印刷、柔印等技術設備。

(二)繁榮文化服務市場。文化服務市場包括歌舞娛樂場所、健身休閒場所、遊藝遊樂場所、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及其它文化休閒娛樂場所,它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現階段,對於滿足人民羣眾文化生活需求發揮着極其重要的作用。一要根據不同區域、不同層次人羣的實際需要,按照市場供需規律,因勢利導,廣泛開展各類有償文化服務;二要積極引進趣味性強的文化娛樂項目和設施,以滿足消費者不斷變化的需求;三要搞好產業佈局,重點發展城區及萬莊新城的文化娛樂業,依託城鎮,輻射鄉村。四要全力做好萬莊“城際百萬莊園”、周各莊“兒童樂園”、電影公司多功能影劇院等區級重點文化工程建設,高質量完成人才、項目引進及包裝策劃工作。

(三)興辦文化、體育用品製造業。近年來,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引發了旺盛的健身娛樂需求,文體用品消費呈快速增長趨勢,我區興辦文體用品製造業不失為一條發展經濟的有效途徑,原因有三,第一,依託全國政治文化中心,面向京津兩大市場,積極融入奧運經濟;第二,文體用品製造業多屬勞動密集型產業,與京津產業體系形成互補;第三,廣陽區實行重點發展工業的政策,又有十分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建議在舊州、白務工業園區引進相關項目,重點發展文教具、樂器、玩具、工藝美術、全民健身設備、體育器械、遊藝器材及娛樂用品製造行業。

(四)構建區域文化產品集散地。目前,全區文化產品經營單位的經銷業務僅停留在零售出租層面上,侷限於本地市場,造成攤點多、規模小、效益差的局面。按照全市打造北方物流、信息流中心的遠景構想及我區加強專業化市場建設的要求,在市區或萬莊新城籌建文化產品批發市場。可供選擇的項目有:圖書(含電子出版物和軟件)、音像、工藝美術品等。其中以圖書項目最為可行,由市、區宣傳文化管理部門出面,進一步密切與京津出版發行機構的聯繫,利用廊坊良好的區位和交通條件,以相對較低的要素成本,建立起連接京津、覆蓋華北、面向全國的圖書儲運和批銷中心。

(五)開發文化旅遊資源。近幾年,全國旅遊市場異常火爆,帶動了其它相關行業經濟的快速增長。對於我區而言,利用自身的區位優勢,抓住廊坊爭創全國旅遊城市這一良好機遇,在自然、歷史資源相對欠缺的情況下,巧打“文化牌”,重點開發文化旅遊資源,發展具有鮮明特點、較高品味、內涵豐富的文化旅遊,對於擴大廣陽知名度、保持經濟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發展文化旅遊,首先,要以項目建設為載體,發展具有未來市場前景的高品味文化旅遊,形成自己的特色和賣點。以生態旅遊為突破口,推出農業高科技園區遊、農家遊、“京都蜜瓜”採摘節等旅遊項目;其次,要充分利用現有的文化旅遊資源,按照資源共享的思路,積極參與文明中華科普遊、東方大學城學府遊、步行街休閒遊、商務會展旅遊等文化旅遊項目;最後,要充分培育、保護和利用全區固有的人文資源,如軍蘆村義和團音樂、民間精品花會等,在重大活動中展示自己的傳統文化。

(六)扶植羣眾文化產業。我區羣眾文化曾經有過輝煌的歷史,現在都陷入困境,如何用市場手段激活羣眾文化,我們認為:一是必須增強按市場經濟規律辦文化的意識,必須克服把文化等用同於意識形態的思想障礙,在走向市場中,要逐步擺脱辦小班、掙小錢的老模式,確立闖關創業意識;二是堅持多元投入的方針,走羣眾文化社會辦的道路,按照市場運作的方式,因地制宜地建設各具特色的社區和鄉村羣眾文體活動場所,為城鄉居民提供活動、培訓、輔導等有償服務,用5年左右時間,重新構建起全區嶄新的羣眾文化網絡。三是以文化體育社團建設為契機,積極推行文化體育表演、比賽的市場化運作。總之,通過產業化手段,使羣眾文化業重新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

三、發展我區文化產業的保障措施

1、搞好產業發展規劃。政府應把文化產業發展納入全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把發展文化產業作為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提高居民素質、改善生活質量、滿足社會需求的一項重要舉措,列入各級黨委、政府的主要議事日程,給予足夠的重視。一要搞好產業總體發展規劃和佈局,明確主攻方向;二要在各種招商引資活動中,大力引進項目和人才,搞好跨區域合作與聯合;三要加大對重點行業和企業的扶植力度,組建專業性或綜合性產業集團,實現集約經營;四要對各級文化產業規劃和重要產業項目進行必要的指導和協調。

2、放寬市場準入條件。按照全國、省、市統一要求,積極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降低文化產業進入市場的“門檻”,擴大投資領域,鼓勵多種經濟成份共同經營,制定實施“國退民進”的文化產業民營化戰略。特別是在文化產品集散地建設、文體用品製造業項目引進、文化旅遊資源開發過程中,加強與省、市政府部門和行業主管部門的聯繫與溝通,按照“三個有利於”和“特事特辦”的原則,採取多種聯合和多種經營方式,以激活文化產業經營機制,促進文化產業的興盛。

3、制定優惠的財政和税收政策。在允許的權限範圍內,綜合運用財税政策,全力支持文化產業和文化事業發展。一是完善公共財政支付公益型文化建設的政策,適當擴大財政資金在文化產業領域的投資,引導社會資金投向;二是執行文化企業多種經營税的減免政策,對大眾型的文化娛樂行業和重點扶植的行業應適當減免税收,企業贊助文化體育事業的資金免徵所得税;三是文化市場管理費已取消多年,應儘快從文化經營單位上繳税金中給予文化主管部門一定的返還,集中用於應扶持的文化事業。

4、規範文化市場秩序。對於政府而言,由於全區文化市場還處於發展初期,還有許多問題,需要從多方面予以扶持和調控:第一,消除壟斷與壁壘,鼓勵市場競爭,同時防止無序競爭與過度競爭。第二,要注重文化市場的培育,對文化市場的政治方向和經營趨勢進行定向控制,對運行態勢加以正確引導。第三,堅持以管理促繁榮的方針,依法加強對文化市場的管理,有計劃、有步驟地實施法制宣傳教育與培訓工程,強化執法隊伍建設,嚴厲打擊各種違法經營活動。第四,組建由文化、財政、公安、工商、税務、城建、土地等部門組成的全區文化產業協調機構,統一步調和口徑,避免政出多門。

5、積極引入高新技術。重點跟蹤和引進數字化裝備、寬頻線路系統、多媒體技術等先進適用的技術和設備,加強信息網絡化建設,依託高新技術手段,改造提升傳統文化產業,開發新興文化產業,不斷提高文化產品和服務的科技含量,使文化產業與信息通訊、設備製造等產業形成共棲、融合和衍生的良性互動關係,不斷形成新的文化產業發展格局。

6、培育文化中介市場。轉變政府對文化工作的直接管理模式,一是大力發展文化經紀機構和文化經紀人,鼓勵組建各級各類文化產業組織或文化投資公司,不斷培育新的市場競爭主體。對與市場聯繫密切的文化藝術活動,可具體委託他們承辦,進行市場化運作,同時履行政府規定的責任與義務。二是,啟動全區文化產業發展人才工程,培養各級各類專門人才。三是健全和規範文化行業組織,充分發揮其行業自律作用、橋樑和紐帶作用,在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的同時,協助政府有關部門實施行業統計、指導和管理,在周邊省、市及乃至全國範圍內實現信息交流與行業協作。

7、穩步推進文化體制改革。要積極穩妥地推進文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文化企事業單位改革、文化人事制度改革,通過改革,做到從源頭上理順各種關係,整合優化文化資源,盤活存量文化資產,健全文化市場體系,加強宏觀調控和依法監督,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務水平。

標籤: 文化產業 報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cha/9o0xl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