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總結 >政務工作總結 >

“十五”期間鹽城市農村黨員幹部科技素質培訓工作總結

“十五”期間鹽城市農村黨員幹部科技素質培訓工作總結

“十五”期間,我市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精神,按照省委組織部和省科協的統一部署,緊密圍繞市委、市政府科技興農戰略,認真貫徹落實中組部、中國科協《2003年-2006年全國農村黨員基層幹部適用技術和市場經濟知識培訓規劃要點》和省委組織部、省科協《2002-2006年江蘇省農村黨員、基層幹部科技素質培訓規劃要點》和《2005-2006年江蘇省農村黨員基層幹部科技素質培訓兩年行動計劃》要求,以農村黨員基層幹部為主要對象,以提高全民科技素質為宗旨,以“強基”為根本,以致富共富為總目標,圍繞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推進農村三個文明建設,實施“311富民工程”,在全市農村黨員幹部中深入開展科技素質培訓活動,取得了顯著成效。

“十五”期間鹽城市農村黨員幹部科技素質培訓工作總結

“十五”期間,我市共舉辦市、縣、鎮、村四級培訓班6400多期,培訓農村黨員基層幹部100多萬人次,其中培訓鄉鎮幹部17.1萬人次,培訓行政村黨組織書記、村主任34.1萬人次。舉辦種養加技術培訓班3126期,培訓30.2萬人次;舉辦農村經紀人培訓班494期,培訓農村幹部經紀人3.9萬人次,黨員經紀人11.3萬人次;舉辦農業標準化技術培訓班1266期,培訓14.8萬人次;舉辦電子、縫紉等勞動技能培訓班1529期,培訓16.3萬人次。通過培訓取得本科學歷的有647人,取得大專學歷的有2182人,取得高中學歷的有7830人。掌握1-2門適用生產技術和經營管理知識的有21.5萬人。達到農民技術員、農民技師、農民經濟師以上水平的有4.28萬人,取得綠色證書的有6.43萬人。通過培訓,有效地提高了全市農村黨員幹部的科技素質,增強了他們帶頭創業致富和帶領羣眾創業致富的“雙強”本領,為加快我市農業結構調整、農業產業化步伐和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一、加強組織領導,全力提升培訓工作的組織化程度

1、層層建立組織,加強組織領導。市成立了市委組織部、市科協總牽頭,農林、科技、教育等17個部門參加的鹽城市農村黨員幹部科技素質培訓工作協調小組,由市委常委、組織部長俞軍任組長,印發了《鹽城市農村黨員幹部科技素質培訓考核評比細則》,進一步強化了對我市農村黨員幹部科技素質培訓工作的領導。各縣(市、區)和鄉鎮都普遍建立了領導機構,分別成立了由組織、科協、農林、教育等部門負責人蔘加的農村黨員幹部科技素質培訓工作協調小組,各地各部門都做到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職能處室專門抓。2006年,我市又成立了以市委書記、市人大主任張九漢、市委副書記馮永農、市委副書記、市政府常務副市長張炳賢為名譽校長、市委常委、組織部長俞軍為校長的鹽城市富民創業網絡大學,網絡大學校務工作委員會由市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和市農村黨員幹部科技素質培訓工作協調小組成員單位和其他相關單位負責人組成,進一步整合了全市培訓力量,加強了對農村黨員幹部科技素質培訓工作的領導。

2、認真制定計劃,精心組織實施。我市在認真貫徹《2002-2006年江蘇省農村黨員、基層幹部科技素質培訓規劃要點》的基礎上,2002年,市委組織部、市科協聯合下發了《2002-2006年鹽城市農村黨員、基層幹部科技素質培訓規劃要點》。2004年11月市委組織部、市科協聯合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黨員、基層幹部科技素質培訓的通知》。2005年4月,市委組織部下發了《關於開展全市農村黨員幹部科技素質大規模培訓工作的意見》,進一步明確了我市今後5年農村黨員幹部科技素質培訓工作的目標任務、工作重點,提出了相應的工作措施。2005年4月28日,市委組織部又牽頭在阜寧縣召開了全市幹部教育培訓工作會議,對全市未來幾年科技素質培訓工作作了全面部署。2006年又出台了《2006-2007年鹽城市農村黨員幹部科技素質培訓行動計劃》,對黨員幹部科技素質培訓工作任務進行了分解。

3、健全工作制度,強化考核推動。市協調小組堅持每半年活動一次,交流前一階段的工作情況,研究決定培訓工作的重大事項,協商解決培訓工作中出現的問題。我們先後制定了《農村黨員、基層幹部科技素質培訓制度》、《農村黨員、基層幹部科技素質培訓考核評比制度》、《農村黨員、基層幹部科技素質培訓建檔制度》、《農村黨員、基層幹部科技素質培訓信息報送制度》等規章制度,把農村黨員幹部科技素質培訓工作納入各級黨組織的綜合目標管理。實行村級後備幹部初任先培訓後上崗,科技素質培訓考試考核成績存入個人檔案,作為選拔、任用的依據之一。在每年年初對市、縣、鎮、村四級培訓職責、目標、任務予以明確;年中通過定期不定期的檢查、督導,大力推動培訓工作的開展;年底嚴格考核,將最終培訓效果與年度崗位目標考核、獎懲掛鈎,對工作成績突出的單位、部門和個人予以表彰,對工作落實不到位的單位和部門,予以通報批評。

4、加強陣地建設,完善培訓網絡。近年來,我市通過組織開展“黨員活動陣地規範化建設年”活動,全市上下建立了一個覆蓋比較全面、功能比較完善的市、縣、鎮、村四級培訓網絡,形成了層層落實、責任明確、齊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基層黨員活動陣地整體水平有了明顯提高。2006年我市又大力實施有線數字電視、電話和寬帶“村村通”工程,全市138個鄉鎮,2216個行政村,184個社區,都建成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站點,為實現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專業化、網絡化、數字化、規範化和高效化的目標打下堅實的基礎。

5、整合培訓資源,實現資源共享。我市充分發揮農村黨員幹部科技素質培訓工作協調小組的作用,與有關部門和團體通力合作,積極整合與培訓工作相關的師資資源、教學資源、信息資源和經費資源,充分發揮廣播、電視、報紙、網絡等現代傳媒在培訓工作的作用。藉助廣電部門技術和力量,採用數字電視技術,開設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七一”頻道;與電信部門合作,建立鹽城市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紅色鹽阜”網,作為我市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的教學平台;整合農林、教育、科技、衞生等部門和各縣(市、區)教學資源和設施條件,基本建立具有鹽城特色的教學資源庫。新成立的鹽城市富民創業網絡大學整合市33個部門和單位的培訓資源,充分利用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站點、黨校、職業技術培訓學校、勞動培訓中心等各方面的力量,為農村黨員幹部構建了一個開放型、多功能、高水平的現代遠程教育教學培訓體系。

6、建立專項基金,保證資金來源。我們通過財政部門拔一點,組織部門從黨費中出一點,承擔培訓任務的部門籌一點,建立了全市農村黨員幹部科技素質培訓工作專項基金,使全市農村黨員幹部科技素質培訓工作有了相對穩定的資金來源。據不完全統計,我市“十五”期間,我市投入培訓資金累計達1300多萬元。大豐市在實施“農村萬名黨員培訓工程”中,採取“財政拔二分之一,黨費解決四分之一,有關單位扶持四分之一”的辦法,投入200多萬元對2萬多名農村黨員進行了免費培訓。省委李源潮書記對大豐農村萬名黨員免費培訓舉措作出批示:“萬名黨員培訓工程很好,可作先進性教育中的一個典型抓”,極大地鼓舞了我市廣大黨員尤其農村黨員提升自己素質的積極性。

二、豐富培訓內容,提高黨員幹部帶頭致富的本領

1、堅持普及型培訓與提高型培訓相結合。對於普通農村黨員,我們主要採取大規模輪訓的方式,重點普及農業基礎知識,幫助他們掌握農村實用技術和職業技能,增強致富本領。日前已經普遍進行了二至三輪培訓。對於“雙強”型村幹部開展提高型培訓,主要是開闊他們的眼界,拓寬他們的發展思路。我市在深入調研、廣泛徵求縣、鎮黨委、參訓對象意見和建議的基礎上,進行認真準備,有針對性地制定了村黨組織書記和村主任培訓計劃,緊緊抓住“雙強”村幹部這個重點,“十五”期間全市共組織3460名村黨組織書記、村民委員會主任、5300名各村專業黨支部書記培訓班,編印了專題講座材料彙編,通過邀請專業技術人員為培訓班授課、讓“雙強”型村幹部代表作經驗介紹,增強廣大村幹部創業意識,提高他們的“雙強”本領。我們還組織2100多名“雙強”型村黨組織書記赴韓國考察農產品加工企業、高效農業示範園、規模種養基地和現代農莊典型,“取經”強本領,“借腦”促發展,全面推進“小康村”建設。

2、堅持學歷培訓與實用技術培訓相結合。在對農村黨員普遍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的同時,我們針對農村黨員幹部學歷偏低、對如何發展本地經濟研究不深的現狀,積極開展對村幹部的學歷教育。重點加強市場經濟知識、法律法規、現代管理知識的培訓。“十五”期間,全市共舉辦了農村經濟管理大專班200多個,全市共有3000多名村幹部參加了黨校、電大大專學歷函授教育,並有700多名村黨組織書記參加了本科段函授學習。為全面提高村幹部隊伍素質,我市決定從今年開始,打算再利用3年時間,努力使村主要幹部大專以上文化程度達到80%以上,其他村幹部大專以上學歷達40%以上。通過對村幹部的學歷教育,進一步增強了村幹部帶頭致富、帶領農民致富奔小康的本領。

3、堅持常規培訓與重點培訓相結合。我們在認真做好農業生產基本理論和知識教育的同時,大力推進“一鎮一品”、“一村一業”、“一組一產”,針對當地特色產業,進行重點培訓,把專業技術學深搞透。全市共建有各類經濟專業村438個。建湖縣岡西鎮的方圓禽業有限公司,發展草雞規模化生產,將苗雞防疫、飼料配方、飼養技術、經紀人隊伍培養都納入實用技術培訓範圍,使培訓成果不斷得到鞏固和擴大,在岡西鎮的示範輻射下,也帶動了周邊鄉鎮的草雞養殖。阜寧縣溝墩鎮大唐村的養雞協會還發展為禽蛋合作社,形成了“基地+農户+市場”的示範基地,並組織人員統一技術指導,統一組織銷路,產品全部投放上海、南京等大市場,很受客户歡迎。

4、堅持種養加技術培訓與勞動技能培訓相結合。在圍繞農業結構調整,積極開展糧棉油種植技術、畜禽水產品養殖技術、特經栽培技術的培訓的同時,為拓寬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轉移渠道,根據市場需求,大力開展電動縫紉、機電、化工、賓館(餐飲)、服務、農產品加工、營銷等方面的培訓。射陽縣臨海鎮六垛居委會黨總支,組織婦女黨員學習刺繡技術,帶動1000多農户從事刺繡加工,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了1000元,成為遠近聞名的刺繡專業特色村。阜寧縣出國勞務能手徐娟不僅在縣內開講座,還輸送100多人到新加坡、毛里求斯等國參加培訓並就業,出國務工人員年收入都在5萬元以上。據不完全統計,截止目前全市勞動力轉移達150多萬人,佔農村勞動力的25%。其中,市外轉移的120多萬人,佔80%,2006年全市新增勞動力轉移7.22萬人。

5、堅持農村經紀人培訓與農業標準化技術培訓相結合。為適應農產品市場流通要求,積極開展農村經紀人培訓,講授市場經濟知識、企業管理知識、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提高他們適應市場的能力,促進我市農產品的銷售,進一步提高農村黨員經紀人的“雙帶”本領。阜寧縣陳集鎮苗豬經紀人使陳集苗豬暢銷國內二十多個省、自治區,甚至遠銷到朝鮮、俄羅斯、日本、美國等國外市場,並全部實行網上銷售。在培訓經紀人的同時,我們為配合農業產業化、外向化,適應市場對農產品品質提出的高要求,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積極開展農業標準化技術培訓,大力發展生態農業,促進農業的標準化生產。亭湖區便倉鎮根據生態農業、綠色產品的市場化需求,大力實施大棚無公害蔬菜栽培技術,讓黨員幹部掌握先進的蔬菜種植技術,弄懂市場運作規律,帶領農民種植無公害蔬菜,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通過培訓,進一步提高了農村黨員經紀人的“雙帶”本領。響水縣2006年發展300名條件成熟的農村經紀人和致富帶頭人入黨,大大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營銷活動進一步活躍。目前我市農村從事農產品經紀營銷活動的已達17萬多人,其中持證的農村經紀人有18577人,黨員經紀人達3800多人,經紀門類達500多種,2006年農村經紀人撮合成交額達到了84億元。我們還針對我市農產品結構不合理、質量不適應市場需求變化、農產品銷路不暢等突出矛盾,結合我市農業十五發展綱要,有計劃、有步驟的在全市實施農業標準化建設。目前,我市共建農業標準化生產基地33個。

三、創新培訓形式,提高科技素質培訓的實際效果

1、利用培訓陣地,積極開展課堂培訓。充分利用縣、鎮黨校、成人中心校等陣地,邀請農業科技專家授課,邀請科技致富大户現身説法,組織學員交流學、用科學的經驗體會等形式,對農村黨員幹部進行科技知識培訓,激發大家的學習興趣。以專業黨支部和分類黨小組為主體,將農業實用技術培訓納入到“三會一課”,在過好正常組織生活外,還邀請農村致富典型傳授經驗,專家教授講授技術,組織黨員幹部外出參觀、拓寬視野。經常組織黨員幹部觀看科技電教片,閲讀科技報刊,傾聽致富能手、專業大户傳授致富經驗,進行短期培訓,不間斷地開展培訓工作。東台市樑垛鎮的全國農村科普示範基地,既作為授課地點,又輔以可觀性和可操作性的實習培訓,讓參訓學員看得見、摸得着、學得快,每年接待學員參觀學習不下萬人。同時,以農民合作組織、農技協為載體,積極為農民提供產、供、銷一條龍服務,較好地解決了學員的後顧之憂。三倉農民經紀人協會、西瓜產銷協會多年來在為本鎮農民服務,帶領羣眾致富上發揮着很大的作用。結合農時、形勢所需,舉辦專題培訓班、崗位培訓班、長訓班等,進行專題教育,使其掌握2門以上實用技術和技能。阜寧縣委組織部用黨費徵訂了近500份《江蘇科技報》,贈送給全縣各個村支部,為各村送上科技致富經,着力在全縣形成學用科技的濃烈氛圍。射陽縣先後邀請了中央黨校教授王堅紅、中科院院士王穎、原華西村黨委書記吳仁寶、鹽城市“雙強”典型薛正紅等一批專家、典型前來舉辦講座、介紹經驗,拓寬了農村黨員幹部發展思路。

2、充分利用現代傳媒,大力發展黨員遠程教育。我們充分利用廣播、電視、錄像、互聯網、電話等現代傳媒手段,進行形象直觀的培訓。各級黨組織利用電教手段,送致富信息、送科技、送項目信息到基層,組織農村黨員學習先進種植、養殖技術,加大對農村黨員實用技術培訓。“十五”期間,全市基層黨組織共投資6923.6萬元更新了電教設備,其中購置電視機3361台,VCD機3891台,音響等設備651套,購置和自制電教教材片25236部,農業科技片9617部,現場錄製先進人物報告會3870分鐘,自行攝製農業科技培訓技術講座216部,刻成光盤下發到基層播放網點進行播放,共下發電教片光盤69111張,農業科技光盤38144張,基本做到了運用電化手段對黨員進行教育不斷線,使黨員在播放活動中真正受到教育,得到知識,提高素質,增強本領。阜寧縣以縣電視台、《今日阜寧》、《阜寧黨建之窗》網站為載體,推出科技培訓專題,組織部從黨費中拿出120萬元,專門用於農村黨員幹部科技素質培訓工作。濱海縣在縣電視台開辦《科技金橋》欄目,組織全縣黨員幹部定期集中收看,以支部活動室為基地,定期組織黨員幹部觀看實用技術培訓錄像帶或VCD光盤。在濱海網站中開設《電教之窗》欄目,製作實用技術節目供廣大黨員幹部隨時觀看。射陽、建湖、亭湖等縣(區)每月在電視、廣播中舉辦農技知識講座,組織農村廣大黨員、基層幹部以支部為單位集中收聽,在有關黨建網站上開設電教之窗欄目,定期發佈一批基層急需的農業實用技術,供廣大黨員幹部觀看。

4、狠抓科技示範,強化典型引路。在培訓過程中,我們積極開闢融學習、參觀、示範於一體的培訓基地、示範點等第二課堂,鼓勵和支持鄉鎮幹部、農技人員創辦、領辦科技示範服務基地。通過建立各類科技示範基地,經常組織黨員到科技示範基地、科技示範户家裏現場觀摩,進行技術指導和經驗交流,黨員做給農民看,農民跟着黨員幹,使培訓工作常辦常新,有力地增強了培訓的示範帶動效應。東台安豐鎮五進村黨總支書記陳孝刻苦鑽研食用菌新品種,改良了4個野生品種,組建的食用菌聯合體輻射5個省的40多個鄉鎮,1752户農户,產品遠銷美國、日本、香港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生產的靈芝破壁孢子粉獲得了中國高新技術博覽會金獎,成為遠近聞名的食用菌大王。射陽縣共培植各類示範基地500多個,參加黨員達8000多名,帶動了近3萬農户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初步形成了“南藥、北蒜、東漁、西果、中蔬菜”的新型產業格局,大批羣眾在產業鏈上集聚,在產業鏈上致富。

5、利用黨員活動陣地,加強現場教育培訓。我們堅持把黨支部建立在產業鏈上,把組織活動開展在產業鏈上,把科技素質培訓開展在產業鏈上,以專業黨支部和分類黨小組為主體,將農業實用技術培訓納入到“三會一課”。在過好正常組織生活外,各專業黨支部利用支部活動組織農村致富能手、種養大户和科技致富帶頭人,介紹發家致富的經驗,傳授增收致富的技術,組織黨員幹部觀看科技電教片,閲讀科技報刊,學習科技致富知識,組織黨員幹部外出參觀學習,拓寬視野。各縣(市、區)組織部聯合科協、農業局、勞動局等部門,加強黨校、農幹校、農廣校、職業技術教育中心、勞動技校等培訓基地建設,同時成立了農村黨員幹部電化教育學校,構築縣級培訓陣地,加強對農村黨員幹部的科技素質培訓。全市各鄉鎮通過加強鎮黨校、成人中心校建設,發揮鄉鎮農科站、林業站、蠶桑站、獸醫站等相關單位作用,通過加強村黨員電教室、政治科技學校、村專業協會建設,構築村級培訓陣地。目前,全市各行政村的黨員活動室日益成為提高農村黨員幹部科技素質的主陣地。

6、組織農業專家、農村致富能手巡迴宣講。每年,我市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對農村黨員幹部和農民在新形勢下急需掌握的信息、技能進行收集、整理和分類,列成培訓菜單,邀請農業專家和農村致富能手組成了巡迴宣講團,到農村宣講黨和政府有關農村的政策、文件,舉辦農業技術講座,深入農户家中或田間地頭,現場指導、解答農民提出的問題。在實際工作中,我們注意培養科技素質的典型,總結推廣經驗,利用正面典型引導,努力形成村幹部致富共富的競爭態勢。阜寧縣在電視台、《今日阜寧》等新聞媒體上重點宣傳“雙強”黨員示範户王珍等20多名黨員依靠科技走上致富路的先進典型,並通過黨員自薦、村黨組織推薦、張榜公佈、縣鎮考核審批、黨員領導幹部上門送牌、掛牌等程序,對全縣1800個“雙強黨員示範户”進行表彰獎勵,增強了黨員示範户的光榮感和自豪感。鹽都區先後樹立起了“小康路上領跑人—--韓才高”、“矢志興村富村的村支書徐榮春”、“為上海披綠裝、給家鄉探富路的村支書周躍露”等一大批典型人物,積極利用報紙廣播電視等媒體,大力宣傳這些新時期優秀基層幹部的事蹟,並組成巡迴報告團,讓其介紹經驗,樹起了一面面旗幟,起到了較好的示範導向作用。

四、注重培訓實效,放大科技素質培訓的示範帶動功能

1、加大技術實踐和扶持創業力度。我們在開展技術培訓,提高黨員幹部科技素質和致富本領的同時,十分注意為他們提供良好的實踐和創業機會。濱海縣選派64名黨員幹部到縣內外先進村跟班學習,選派100名到企業掛職;籌集40萬元存放信用社,建立創業扶持資金,對農村黨員幹部興辦項目進行貼息;為黨員幹部免費辦理經紀人證書,開通“綠色通道”,發放小額貸款信用證,積極鼓勵農村黨員幹部走向市場,帶頭致富。大豐市南陽鎮吉興村黨員王蘇平,是個養雞大户,常年存養16000羽。鎮、村幹部把他送到了省市組織的無公害食品生產技術培訓班後,他嘗試“綠色養雞”,一下子他的雞蛋比普通雞蛋貴了60%,有時甚至翻倍,嚐到了學用科技的甜頭。在他的帶領下,周圍羣眾都開始“綠色養雞”,形成了飼料、種雞、銷售一條產業鏈。王蘇平每隔三天將自己和周圍農户的7噸蛋送往蘇州家樂福、北京華聯等大超市,致富了一方百姓。

2、放大示範基地品牌效應。我們根據實際,着眼於增強技術輻射和帶動功能,瞄準“建一個基地,成一片產業,富一方百姓”的工作目標,積極引導各地加強農業科技示範園區建設,使農村黨員幹部學習有榜樣,實習有場所。通過抓基地,發揮示範輻射作用,使羣眾跟着學、照着做,不出家門就學到了致富經驗。同時,圍繞基地特色產業和主導產品,積極引導和扶持有條件的村發展訂單農業,大力發展農副產品加工龍頭企業,放大品牌效應。東台市樑垛鎮的蠶業科普示範基地是全國農村科普示範基地,既作為授課地點,又輔以可觀性和可操作性的實習培訓,讓參訓學員看得見、摸得着、學得快,每年接待學員參觀學習不下萬人。鹽都區根據實際,着眼於增強技術輻射和帶動功能,先後建立起了大縱湖鎮馬沈村稻田養蟹示範基地,潘黃鎮仰徐村生態園區和葛武鎮農業示範園等23個示範基地,發揮示範輻射作用。

3、建立健全農技協服務體系。我們積極適應農業產業化專業化生產、區域化種植、規模化經營的內在要求,大力扶持農技協開展技術培訓、技術服務、互助合作和生產經營活動。重視和發揮農村專業技術研究會和農技協在推動農村商品生產、傳播、推廣技術、開展科技培訓等方面發揮的積極作用,依託農村專業技術協會,構建聯通千家萬户的科技傳播渠道,提供產供銷一條龍服務,使最新的農業科技成果能夠以最快的速度、最便捷的方式、最低的成本、最高效的途徑傳遞到農民手中。阜寧縣積極探索把協會建在產業鏈上,支部建在協會上的新模式,全縣建立了153個支部+協會組織,會員已達2386名。阜寧縣新溝鎮按照“入會自願、退會自由、風險共擔、利益同享”的原則,組建了禽蛋加工行業協會,對全鎮12個禽蛋加工廠統一品牌、統一質量標準、統一組織銷售,並與南京農業大學簽定了產、學、研一體化協議,不定期組織技術人員到南農大接受科技培訓。去年,他們聯合研發的“宏翔”系列產品獲得了中國農博會金獎,產品直接銷往加拿大多倫多、日本大阪等地,帶動了全鎮2000多養殖户走上致富路。

4、不斷創新活動載體。通過開展農村黨員“產業雙帶”活動,引導廣大農村黨員通過搞活市場流通促動、創辦龍頭企業帶動、發展規模經營拉動、創建專業協會推動,膨化特色產業,催生新興產業。通過爭創“雙強黨員示範户”和“爭星升級達雙強”競賽活動,積極引導廣大農村黨員爭做發展經濟的領頭人,服務經濟的熱心人,帶民共富的貼心人,爭創帶頭富、帶民富能力強的“雙強黨員示範户”。採取“黨員+貧困户”、“黨員+致富大户+貧困户”、“黨員+公司+貧困户”、“入黨積極分子致富能手+貧困户”、“專業支部黨員+三峽移民”等模式,組織黨員致富大户開展聯户幫帶送技能、致富信息送到户活動,帶民致富。通過開展“人人為民做好事,努力為民辦大事”競賽活動,廣大農村黨員以幫助農村弱勢羣體增收為核心,以富帶貧,以強帶弱,以點帶面,通過“教一門技術,上一個項目,助一點資金”,既“輸血”又“造血”,使幫扶對象儘早走上致富之路。通過開展“親情聯動、情曖萬家”活動,組織有技術專長的科技人員掛鈎到經濟薄弱村,幫扶到貧困户,進行科技對接服務,帶動了農民增收致富。通過“黨員大户+農户”、“黨員股份合作制企業+農户”和“黨員購銷聯合體+農户”等與經濟組織融為一體的“雙帶”新模式,全市由農村黨員幹部領辦聯辦的產加銷聯合體已發展到3000多個,帶來了一人領出一羣、一羣帶出一片的頭雁效應。

5、加大對重大疫情的防範。2005年是我市水稻條紋葉枯病大流行的年份,2006年又將是水稻條紋葉枯病傳毒媒介灰飛蝨又一個特大暴發之年。針對這一情況,我們及早水稻條紋葉枯病防治工作要貫徹“預防為主、治蟲防病”的策略,積極引導廣大黨員和農户採用綜合治理、壓前控後的技術路線,以統防統治推動各項綜防措施的全面落實,科學經濟有效地控制病害的流行。採用應用抗(耐)病品種、完善耕作制度、改革育秧方式、科學開展化學防治,重點引導農户抓好狠治殘蟲、一代若蟲、水稻秧苗期和大田前期灰飛蝨三個時期化學防治工作,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2006年在水稻條紋葉枯病流行期間,培訓大户5000餘人次,發放技術資料10萬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2006年10月份以來,國外疫情擴大蔓延,國內內蒙、安徽、湖南、遼寧等省份相繼發生疫情,我市結合本地實際,積極應對可能出現的疫情,向農村黨員幹部、科技大户積極宣傳防治禽流感知識,先後發放有關科普宣傳材料5萬多份,增強公眾的安全衞生意識。

通過各地各部門堅持不懈的努力,我市農村黨員幹部科技素質培訓工作有力地促進了農村黨員幹部科技素質的提高,湧現出一批帶頭創業致富、帶民創業致富本領強的“雙強”型村幹部和“雙強”黨員示範户,增強了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力,推動了農村三個文明建設的協調發展,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提高了農村黨員幹部的科技素質,為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人才保證。目前,重視科技素質培訓已成為共識,學科技用科技已經成為大多數廣大黨員幹部的自覺行為。隨着培訓工作的深入開展,黨員幹部學用科技的能力不斷增強,科技在農村經濟中的貢獻率在不斷提高。

二是增強了農村黨員的科技致富能力,有力地促進了全民創業和增加農民收入。通過開展各類實用技術培訓培訓,黨員的科技素質和致富能力有所增強,培養出一批有本領、有能力的致富帶頭人,起到了良好的示範帶動作用,全市形成了黨員爭着富、羣眾跟着富的喜人局面。

三是增強了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全面提升了農村基層組織整體執政水平。實用技術培訓的有效開展,使更多的優秀黨員成為帶領一方羣眾發展經濟和致富奔小康的“領頭雁”;一批政治素質好、致富能力強、羣眾威望高的農村黨員走上了村、組領導崗位,優化了班子結構,從而進一步鞏固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核心地位,進一步提高了農村黨組織的戰鬥力凝聚力。

四是在全社會形成尊重科學的良好風氣,有力地促進了農村三個文明建設的協調發展。在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同時,科技素質培訓架起了連心橋,黨羣關係更加密切了,建立在依靠科技共同致富基礎上的鄰里關係、人際關係更加和睦;科技素質培訓治貧又治愚,帶來了新風尚,農村社會風氣和治安狀況明顯好轉,封建迷信和陳規陋習大為減少。

我市農村黨員幹部科技素質培訓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與省、市委要求還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一是各地在培訓上存在不平衡現象。一些經濟薄弱的地區,培訓的經費投入還不夠。二是培訓方式與經濟發展不相適應。受現階段條件限制,培訓的路子還不夠寬。三是培訓內容與產業發展不相協調。有的地方培訓存在“趕時髦”的現象,缺乏多樣性、針對性。四是培訓師資力量不能滿足培訓需求。少數鎮村還沒有專門的師資隊伍,以會代訓,不能滿足黨員幹部的培訓需求。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ongjie/zhengwu/4oe8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