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總結 >工作總結精選 >

校本課程小結2篇

校本課程小結2篇

本校多年以來一直堅持開展“好書教我學做人”活動,結合我校的語文教學改革,在教師的引領下,學生及早進行了大量的閲讀。學生在閲讀過程中,不但獲得了各種知識,同時也學到了做人的道理。為了擴充學生們的閲讀面,豐富學生們的閲讀內容,營造讀書氛圍,培養學生良好的閲讀習慣,幫助學生了解更多的世界名著和名家,也為了學生們進入國中以後能更快的適應國中的語文學習,我們開設了校本課程——《名著名家欣賞》。希望通過對名著名家的欣賞,使同學們對作品和作者能夠有更深入細緻的瞭解和體會,從感官到思想,使同學們認識更加深刻,同時通過老師的引導,使同學們更多地領會其思想內涵。

校本課程小結2篇

在校本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授課教師能嚴格按照《名著名家欣賞》的課程計劃進行操作。由於本課程所選擇的篇目,都是新課程標準上規定的上國中以後的必讀篇目,所以參加本課程的同學都有一種提前進入國中學習的感覺,同學們感到新奇,加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調動學生們的讀書興趣,激發學生讀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一個學年過去了,參加《名著名家欣賞》班的同學個個都有了不少的收穫。每次上課老師推薦的篇目同學們都能認真閲讀。並能在讀名著的同時主動查閲各種資料,瞭解相關的作者和作品的寫作背景,這對更好的瞭解作品的內容和內涵有很大的幫助。同學們也在查閲資料和閲讀的過程中增長了見識,開闊了視野,陶冶了情操並積累了大量的知識。

因此,很好的引導學生讀書,開展各種有益的讀書活動,將直接影響學生各個方面的發展,古人云:“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這是指要寫好文章,很大程度上要取決於通過閲讀擁有豐富而充實的材料。不僅寫文章這樣,做人、做事很大程度上也離不開閲讀。面對迅猛的當今社會,要提高學生的各種素質,就必須開發學生的智利,擴大學生的知識視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學生良好的閲讀習慣,使之能從中受益終生。

校本課程小結(2):

德培國小地處寧波市鄞州區下應,是一所由政府投入,台胞捐資的農村國小。尤其是近幾年來,學校在茅校長的帶領下,教師齊心協力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績。先後獲得了省示範國小、省綠色學校、市教育科研先進集體、市首批藝術特色項目學校、市首批現代化學校、市環保模範單位、市業訓先進集體、市行為規範達標學校等多項榮譽稱號。

XX年以來,學校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文件精神,基於對校本課程的理解,為了學生的發展,學校的發展,教師的發展,確立了本次校本課程建設的目標——初步設想要形成有德培特色的、有示範意義的課程體系,開發校本課程,力圖做到既能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又能造就出一大批優秀的教師,把學校建設成為特色明顯的一所農村國小。

二、校本課程的具體開發

我們的教科工作起步比較晚。我們的茅校長1999年來這個學校,也是我們教科工作的起點。XX年學校的第一個課題《國小美術現代化新途徑探索》在市、區級立項,科研成果在市、區級獲獎,當時我們的第一本校本教材《電腦美術繪畫》應運而生,學生對該套教材的學習興趣昂然,在學習中學生的想象能力、創作能力也得到了較大的發展。接着研究的課題《國小器樂教學新探索》,使我們對校本課程的建設有了進一步新的認識。我們以此為起點,重新考慮了學校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建設,我們成立了校本課程建設領導小組,校本課程編寫小組,制訂了校本課程建設的初步設想、編寫方案。

這樣我們根據學校現有的條件,在充分挖掘各種課程資源的基礎上,共開發了以下四大類課程。

(一)、藝術類課程

內容選擇:

1、 美術:創意彩泥、創意剪紙、創意拼貼一套共六本、美術電腦

2、 器樂(古箏、琵琶、二胡、笛子、葫蘆絲、揚琴)

3、 游泳.

研發意圖:學校提出了“人文關懷,和諧發展,藝術見長,孕育特色”的辦學理念。多年來,藝術教育作為學校的辦學特色,成為我校創品牌的一個亮點。學校建民樂隊至今已有XX年之久,近年來根據學校和教師的實際,我們提出了“器樂進課堂”的國小音樂教學的新探索,結合該課題我們研發了民樂校本課程。(共六本,目前已出版的有三本,分別為《古箏入門》、《琵琶入門》、《二胡入門》,另三本也已形成初稿。)游泳隊是我校的另一個亮點,游泳隊指導教師在教學工作實際中積累了不少經驗,於是體育組的教師發揮各自特長編寫了《國小生游泳入門》的校本課程。

藝術類課程實施和組織形式:學生在自願參加的基礎上,部分課程通過選拔參加。如:民樂的學習,音樂教師根據學生自身條件,在自願報名基礎上再進行選拔,並確定學哪一樣樂器。游泳要根據學生的身體、手臂等情況。目前我們器樂進課堂主要普及在三、四年級,主要學習笛子和琵琶。其他授課時間主要安排在假日活動時間和平時晚學後。

負責組織的教師或部門:教科室、音樂組和體育組

(二)、科技類課程

內容選擇:航模、“五小”發明創造、社區實踐活動等。

研發意圖:在課程改革轟轟烈烈之際,科技教育這門新的課程應運而生。這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主體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判斷分析能力、發明創造能力。為此,我們提出了學校科技教育的校本資源開發和研究,旨在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創建學校的科技教育特色。

課程實施和組織形式:主要是學生自願報名參加。我們主要是利用假日活動課、平時放學後學習。同時利用每年的科技節讓這些學生展示各自特長。

負責組織的教師或部門:教導處、教科室、科技組

(三)、德育類課程

內容選擇:師生自創的綠色童謠。

研發意圖:童謠也是一種文化,可以這樣説,有趣好玩的童謠是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的一種載體,學生們能在説唱童謠中快樂地接受教育。正因為如此,我們提出“綠色童謠滿校園”的口號,發動師生收集和創編童謠,現共收集、創編了兩百餘首。讓學生在美術課中畫童謠,在音樂課中唱童謠,在英語課中説童謠,在遊戲中傳唱童謠。在唱響童謠的同時,我們還把童謠與國小生行為規範相結合,把師生自創的童謠分篇編成校本教材,成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一種新穎的德育載體。

課程實施和組織形式:學生自願參加。我們利用晨會課、班隊課、品德課等課程中適當滲透,平時學生在課間活動時也可以邊玩邊念邊唱。

負責組織的教師或部門:教導處、教科室、各班主任。

(四)、學科類課程(主要是對英語類課程進行了開發和研究)

內容選擇:校園英語900句、活動化教案設計、活動化方案設計

研發意圖:由於台胞陳老先生,一直非常關心我校的教學和發展,對於英語教學更是他所推崇和重視。我校從1994年就率先對一、二年級學生進行智能英語教學,後我們又嘗試進行牛津英語教學。為了創設我校英語教學的特色,提高學生應用語言的能力,適應新課程改革的發展趨勢,於是我們對學校的英語教學方面的課程進行了新的嘗試和開發。

課程實施和組織形式:平時進行校園英語900句訓練,組織教師在教研活動時學習,課堂教學以任務型為主,活動化教學為主要形式,讓學生在活動中潛移默化習得語言,進行情境式生活交際。我們還把每年的12月份其中一週作為英語周。每週三小海貝電視台由學生教學一、二句日常生活中實用性英語。使我校學生學習英語的氛圍更加濃厚。

負責組織的教師或部門:教導處、英語組

三、校本課程的實施和管理

(一)、建立管理體系。完善的組織是有效開展活動的基本保證。為了確保校本課程建設工作紮實、有效地開展,學校成立以校長為組長的校本課程建設領導小組,負責統籌規劃和領導工作;教導處和教科室負責落實具體計劃和管理工作。

(二)、設置課程。本着學校“人文關懷,和諧發展,藝術見長,孕育特色”的辦學理念,教導處和教科室每學期開學初確定教師。然後讓學生自願報名,再根據學生的選擇情況和人數,統籌安排。

(三)、校本課程建設的要求:全校有特長的教師應該具備“上好一門基礎課,開設一門校本課程”的能力。這些教師要切實做好校本課程的選題、開課工作,每個學期每門課(或課題)分課時教案不能少於8個;每個學期每位教師教授該類課程應不少於8個學時。

(四)、校本課程的評價。對學生強調以發展性評價和表現性評價為主,允許並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個人發展的潛能自主選擇學習。實行等級制管理,每年根據設計的評價要求進行等級考核,放入學生的成長記錄袋。

1、如在器樂教學中我們建立了多元評價機制

(這裏主要要介紹一下段位卡

全校設立段位卡,共設五段,各段設立不同的要求,全體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爭段。如一段要求學生能視唱二首簡單的曲譜,能欣賞二首簡單的民族器樂曲,能演奏一首簡單的練習曲;二段要求能視唱三首簡單的曲譜,能欣賞三首簡單的民族器樂曲,能演奏一首簡單的練習曲,一首簡單的樂曲;到五段要求視唱四首簡單的曲譜,三首稍複雜的曲譜,能欣賞四首簡單的民族器樂曲,三首稍複雜的樂曲,能演奏二首簡單的樂曲和二首稍複雜的樂曲,能為一首簡單的樂譜註上正確的指法,並能演奏前八小節,能為一首的簡單的兒歌譜曲。

(2)獎勵制。

在課堂教學中為激勵學生學習器樂的興趣,設立了各種獎勵制度。如設立每月藝術之星,每個月各班根據器樂課中學生表現情況評出2-3名,以示激勵;設立特長生,每學期根據學生段位的情況,全校評出30名。

(3)考級制。

為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器樂的興趣,讓學有餘力的學生到課外繼續進行拓展學習,並鼓勵他們參加省市級的器樂考級,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與外校的小朋友交流、學習。)

2、學校本着採取多一把尺子來評價老師,把由一元轉向多元的宗旨,制定出了《德培國小教師個性化評價實施辦法》。把評價內容定為以德、勤、績、能為內容的“基礎性指標”、以課題實施特色、教育教學創新、藝術教育項目特色、班級管理卓有成效、備課有特色、教學輔導有個性、教具學具有創新等反映個性特色項目為內容的“發展性指標”,以此體現學校管理的科學化、人文化、個性化。

(五)、加強校本培訓。

為更好地加強校本課程建設,我們加強了校本培訓。

1、改革原有的單一的教研形式。

教育研究始於課堂,解決於課堂。實施課程改革以後,教科室與教導處一起,結合學校課題《教師專業發展的研究和實踐》對教研的形式進行了改進,重新進行了新的整合,採取了合作研討小組的形式,學校按學科成立了四個合作研討小組——語文、數學、丁氏(丁有寬教材)和綜合學科。定每週五下午為“教師教學行為研討日”。通過老師們對教學活動中自己的問題、真實的問題、實際的問題進行提煉凝聚,寫成《我的困惑》在研討中作為中心發言提出來,參與討論的老師們從多種角度去分析、討論,尋求可行的改進方案。通過一個學年的實施,我校已逐漸營造出“研究狀態下工作,工作中進行研究”的氛圍,激發了教師對過去工作的冷思考,在反思經驗與教訓中提高了自身素質,昇華了教師的境界。

2、重視對青年教師的培養和開發。

青年教師是學校可持續發展的生力軍,對教齡不滿5年的青年教師的培養更是學校工作的一項不容忽視的重大工作。為此,學校成立了由教導處一名老師全面負責的青年教師專業發展小組,由教齡在5年以內的青年教師組成,他們結合課題研究,建立青年教師專業成長個人素質檔案袋,定每月第一週的週一下午4:00——5:00為“青年教師教育實踐行為診斷日”,採取聽講座、研討、交流等活潑生動的形式,使青年教師在較短的時間內適應教育工作,儘快地成材。

3、建立“雙導制”。

學校對新分配的師範生,根據教學的學科和教學的年級,進行了師徒結對。每一位新教師結兩個師傅,一個是教學上的師傅,一個是思想上的師傅。我們謂之“雙導制”。這樣使學校的年輕教師成長更快。

四、校本課程建設的階段性成果

學校以國家指令性的課為主導學科,以開設規範的具有特色的校本課程為兩翼的課程結構。將校本課程納入日常教育課程之中,加大科研興課的力度,引導教師廣泛開展課堂教學研究,形成“人人研究課堂教學,個個探索教育教學規律”的氛圍。目前體藝特色課題已取得明顯的成效。

1、課題成果。《國小美術電腦教育研究》獲市三等區二等、《國小民族器樂新探索》獲市二等區二等、《國小課堂中教育問題的研究》獲市二等獎;《國小低段英語活動化教學》獲市二等獎區一等獎;新申報的《國小民族器樂進課堂的研究》、《快樂德育新模式的探索---綠色童謠》等課題又在區教科室立項。

2、系列化的校本課程已初步嘗試使用:美術類:《美術電腦》,英語類:《校園英語》已使用兩年多,《民樂校本教材系列之一——古箏、琵琶、二胡》已經完成,並使用一年,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揚琴、葫蘆絲等校本課程也已完成初稿。由我校教師主編並由寧波出版社正式出版的兩本書《創意學彩泥、快樂念童謠—動物樂園》、《創意學彩泥、快樂念童謠—生活天地》也已開始在假日活動教學中使用,《國小生游泳入門》、《校園行為規範童謠百首》、《校園童謠唱本》等校本課程都也編寫完畢並使用。

3、學校特色已經形成。學校已實現“以美輔德、以美促學、以美健體”的目標。以期呈現 “人人會彈奏民族樂器,個個能創作電腦繪畫,生生來創編綠色童謠、班班皆爭創特色項目,年年都輸送游泳人才” 的新局面。學校被評為寧波市首批藝術項目特色學校。

4、校本課程使用後的成績:

(1)藝術類課程:校民樂隊曾獲浙江省首屆中國小民樂比賽個人獨奏一等獎、合奏二等獎;連續三年在區文娛匯演中奪冠;有100多人次獲得不同等級的考級證書。民樂尖子生王琦璐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效實中學附中音樂特色班。游泳隊是我校又一亮點。曾獲寧波市團體第一名1次,第二名2次,第三名1次,並向上級輸送人才10多人,教師多次榮獲市、區級先進個人,其中王璐同學還被輸送到了省體校。學校還多次榮獲市、區級業餘訓練先進集體。

(2)科技類課程:多名學生在浙江省科技創新大賽,市創造發明,區青少年科技節青少年創新發明大賽,區“三模”比賽中獲獎。學校被評為鄞州區首屆科技教育示範學校、鄞州區首屆青少年科技節“大手拉小手”校園科普周活動先進集體。

(3)德育類課程:學校被評為市、區行為規範示範學校,03、04、XX年度市級雛鷹紅旗大隊,區交通安全示範學校,榮獲區“文明交通行為”主題教育活動先進集體,區教育系統青少年“尊老、敬老、愛老”主題教育活動十佳先進集體。

(4)英語類課程:英語課本劇《膽小的小黃鶯》獲區二等獎;一名學生在區英語演講比賽中獲二等獎;在連續四屆全國國小生英語競賽中多名學生獲一、二、三等獎;英語電子手抄報獲區三等獎;多篇學生英語作品在各級各類報刊上發表。

5、教師專業發展得到提高:

在校本課程建設過程中,教師通過自編教材和參與研究,更新了觀念,提高了素質,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一名教師獲省教壇新秀,二名教師獲市教壇新秀,10餘名教師獲區教壇新秀。兩名教師成為區首屆學科骨幹教師。多名教師在省、市、區各類學科技能等競賽中屢獲佳績。

五、校本課程建設的冷思考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説過:“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於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麼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讓教師在課程的整合、開發、建設中發揮聰明才智,貢獻才學與能力,體現生命的價值,創造事業的成功,形成個人的特色。

我們的校本課程建設雖然有一定的成績,但是我們覺得我們的校本課程的建設還是存在了許多不足,如:

冷思考之一:校本課程開發是一個以學校為基地,以教師和學生為參與主體,有課程專家、家長、社區人土等共同參與,對課程(包括國家、地方課程)進行選擇、改編(有條件的學校也可以進行全新的開發)的過程,目標是促使學生個性潛能優勢的充分發揮,促進學生的個性全面和諧地發展。由於我校地處農村,校本課程建設方面專家的指點與引領比較缺乏,課程理論方面的內涵還有待豐富。

冷思考之二: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和積累,我校已基本形成具有藝術特色的校本課程,但是學科學習拓展性課程研發相對比較薄弱,下階段,我們設想強化學科知識拓展,開展具有學科特色的各項活動,例如語文學科的立體式閲讀、數學學科的提問意識訓練等。但是我們又顧及到如果這樣是否會導致課程的多、雜。

冷思考之三: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必須立足於教師的個性,要讓教師真正成為課程開發的直接參與者。從我校目前實施課程的情況看來,參與研究的教師還侷限於一部分骨幹教師,我們要抓典型引入,促均衡發展,要讓這些骨幹教師以點帶面,發揮示範帶頭作用,使我校教師都能主動投身於校本課程建設上來,以促進全體教師的專業發展。

標籤: 小結 校本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ongjie/jingxuan/8mmgd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