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計劃 >學校工作計劃 >

國小校本課程實施方案大綱

國小校本課程實施方案大綱

校本課程是指學校在理解國家統一課程綱要的基礎上,根據自身的教育哲學思想和資源特點且實施的課程。校本課程的開發是以試圖彌補國家課程開發的侷限性,以學校為實施課程資源開發的主體。下面是本站小編帶來關於20xx國小校本課程實施方案的內容,希望能讓大家有所收穫!

國小校本課程實施方案大綱
20xx國小校本課程實施方案(一)

一、校本課程開發需求評估

1、學校特色建設的需求

開發校本課程,首先要有明確的學校教育理念(培養目標),即學校根據師生特點、教育資源、學校教育傳統以及教育者的辦學宗旨,確立自己的獨特的發展方向。它反映的是學校的個性,體現的是學校特色。我校以陶行知“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為辦學指導思想,以“學陶治校、質量立校、科研興校、特色強校”為辦學思路。作文教學是我校辦學特色,十多年來,我校開展了以農村國小作文教學研究為主題的系列課題研究,包括《作文教學中培養小學生審美能力的研究》《農村國小作文教學中現代信息技術應用的研究》兩個蘇州市級規劃課題,《作文教學策略研究》《農村國小生活作文教學中審美功能的研究》《生活作文教學中實踐“教學做合一”思想的研究》3個陶研會、教育學會省級課題,《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提高讀寫結合能力的研究》《國小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研究》《作文實踐活動中挖掘作文教育資源的研究》《生活作文教育中滲透新時代榮辱觀教育的研究》《網絡環境下國小作文教學的實踐研究》5個吳江市級規劃課題等。作文與學生學校生活、與社區活動聯繫緊密,校本課程的開發應與我校作文特色相結合。

2、綜合實踐活動的需求

新課改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國家課程由學科課程和活動課程構成,規定:綜合實踐活動是“國小至高中的……必修課程”。同時規定:學校在執行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同時,應視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具體情況,結合本校的傳統和優勢、學生的興趣和需要,開發或選用適合本校的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和校本課程在課程定位、學習主體的地位、學習方式、學習內容上存在區別,但兩者又有聯繫,綜合實踐活動依託校本課程,綜合實踐活動系列化就可以形成校本課程。校本課程的開發應與綜合實踐活動相結合。

3、學生髮展的需求

學校是為學生而存在的,學生的興趣與需要,個性的充分發展,是校本課程開發的重要依據。我校是一所農村中心國小,學校中外來民工子女佔了將近三分之一,學生家庭文化素養普遍較低,行為習慣普遍較差,校本課程應該能為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習慣服務,讓每一位學生樂於讀書、勤於作文、真誠做人。

4、學校及社區資源分析

學校與社區都是學生幸福成長的搖籃,是他們實踐與體驗生活的基地。我校環境優美,校園內草木華滋,翠綠掩映,亭台錯落,小徑通幽,是一所花園式農村中心國小。校園文化建設特色鮮明,有“一廊”——行知廊,廊內張貼着學校特色建設的活動剪影,是學生、教師表現自我、展示才情的舞台;“三亭”——咀華亭、舒逸亭、韻讀亭,每個亭子都製作了具有古色古香的木質匾額、對聯;“四園”——含英園、咀華園、舒園、逸園,地球儀、荷花池、藍竹亭、九曲橋、翠竹林等景點巧妙融合,相映成趣。

學校擁有一支實力雄厚的師資隊伍,現有小中高教師4人,高級教師45人,市名教師2人,吳江市學科帶頭人5人,市級以上骨幹教師24人。學校硬件設施到位,有各類專用教室23間,各類器材齊全,達到蘇州市教育現代化國小標準。

學校所處八都社區,雖地處偏僻,但近年來經濟發展勢頭良好,民營企業眾多,華鑫集團、通鼎電纜、丹龍紡織、苗圃場等企業為我校學生德育實踐基地。社區內河網密佈,“小橋、流水、人家”隨處可見。社區周圍,風景名勝眾多,社區北端有雙塔橋,震澤鎮有慈雲塔、師儉堂,接壤的南潯更有豐富的人文景觀。

二、校本課程開發總體目標

根據需求評估,初步確定我校現階段校本課程的總體目標為:

1、熱愛生活,喜歡讀書,勤於實踐,樂於寫作,在“讀書、實踐、習作”中豐富素養,健全人格。

2、有廣泛的興趣愛好,至少學習一門形成自己特長的課程。

3、學會觀察與思考,學會探究與質疑,在探究性課程的學習中,形成創新意識。

4、學會交往與合作,誠實、自信,生機勃勃地享受成長的快樂。

三、校本課程的結構與門類

四、課程實施與評價設想

1、課程實施

(1)制定學校《校本課程開發指南》與《學校課程審議制度》。

(2)培訓教師,學校將新課程實驗的校本課程開發作為課題來研究。

①培訓內容。

主要是對我校教師進行校本課程開發技術的培訓。

A、確定課程目標的培訓。先引導教師研究學校的內外部環境,研究和分析我校“具體的學生”及其發展需要,在此基礎上確定我校校本課程的總體目標。

B、校本《課程綱要》撰寫技術的培訓。具體內容:一是課程目標或意圖陳述。要求寫實4-6點;必須全面、適當、清晰;要貫徹學校教育哲學、校本課程總目標要求、涉及新課程目標三大領域。二是課程內容或活動安排。要求重點明確,按從易到難排序;涉及選擇什麼樣的內容與怎樣組織這些內容,或安排什麼樣的活動;處理好均衡與連續的關係。三是課程實施建議。涉及課程實施的方法、組織形式、課時安排、場地、設備、人數等。四是課程評價建議。現階段主要是對學生學業成績的評定,涉及評定方式、記分方式、成績來源等。

C、選擇、組織課程內容的技術培訓。一是選擇、組織課程內容的活動方式。課程選擇、課程改編、課程整合、課程補充、課程拓展和課程新編等幾種不同的開發活動方式的技術要求。二是選擇、組織課程內容的基本標準。即知識的結構性,觀念之間的邏輯性,實現目標的完整性以及符合兒童學習需要的適應性。

D、課程評價技術的培訓。包括評價的內容和評價標準、如何設計評價工具、收集改進和分析反映校本課程教學情況的數據與證據、明確改進教學的要點並制定改進計劃與評價的具體操作等環節。

E、學校課程審議委員會的自我培訓。包括學校《校本課程開發方案》、教師撰寫的《課程綱要》如何審議、教師的課程實施與學生學業成績如何評定皮鞋審議委員會自身價值的評定等內容的培訓。

②培訓模式。

課題研究模式,即學校將新課程實施的校本課程開發作為課題來研究。主要是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臨牀診斷”模式,針對校長、教師在校本課程的管理和開發中的問題進行診斷。如對學校教育哲學的認同、課程內容選擇與組織、教師《課程綱要》撰寫中存在的問題等。“案例教學”模式,即通過對單元校本課程教學情境的描述,引導受訓者對這個特殊情境進行討論的一種培訓方法。其操作程序為:課前準備、案例引入、案例討論、結論。“師徒制”模式,讓年青教師跟隨一些熟練教師特別是優秀的專家型教師學習。此外還有個性化培訓模式、自選式培訓模式、實踐性培訓模式等有機結合。學校主要是從校本課程實施的實際出發、採用以上培訓模式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來提升我校教師的專業素養。

(3)申報與審議。需要申請開設校本課程的教師首先必須寫一份簡要的《課程綱要》,並附《課程簡介》交學校課程審議委員會,經初審通過後,列入《校本課程門類目錄》,分必選與自選兩大類,提供給學生選擇。如果選修這門課程的人數少於15人,則此門課程予以取消。

(4)制定校本課程開發方案。學校課程審議委員會審議決策後形成《校本課程開發方案》,學校根據審議反饋結果實施校本課程。

(5)教師撰寫《課程綱要》。確定開設校本課程的教師,必須按校本培訓《課程綱要》撰寫的格式要求,撰寫詳盡的《課程綱要》。

(6)實施《課程綱要》。學生開始選修課程,教師進一步進行課程資源的開發與研究。①學校課時計劃安排為:校本課程課時比例佔學校總課時的10%,暫無地方課程。具體安排為:每週五下午第二與第三節為校本課程任選課時間;各年級每週一至週五各有一節必選課程:1—2年級為《圍棋》,3至6年級為《生活與習作》。②教師運用選用、改編、新編等多種開發方式,根據校本課程的特殊性,按照綜合性和針對性原則選擇、組織符合《課程綱要》的校本課程內容。③教學組織形式:採用班級集體教學與小組合作學習和個別輔導相結合的形式。④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教法,必選課程分層教學(按年級認知水平);任選課程倡導因材施教(按學生個體發展需求)。學法,小組合作學習、小夥伴互動式學習、自主探究式學習相結合,學生在多種學習方式的選擇運用中,逐漸形成自己的學習風格,快樂學習。⑤學校課程審議委員會開展一系列的審議活動,建立科學的工作程序。分別對《校本課程開發方案》、《校本課程綱要》及其實施、《校本課程開發方案》及其執行等進行民主參與與科學決策的價值判斷,促進校本課程的健康成長。

2、評價設想:為確保校本課程開發的合理性,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張揚學生個性、形成學校特色,必須對校本課程進行學校內部評價,主要是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課程綱要》、教師課程實施、學生學業成績、《校本課程開發方案》的評價與改進建議。

(1)《課程綱要》的評價要素:主要有:①課程目標是否與學校教育哲學相符合,是否明確清楚;②課程內容的選擇組織是否具有針對性和綜合性。(適合學生的認知水平與年齡特徵,多學科綜合,內容融為一體,而且內容的設計有彈性。)③課程組織是否恰當,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④課程評價是否標準明確,評價方法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可測量性。

(2)課程實施評價:主要是對教師教學過程的評定。主要包括:教學的準備,教學方式、教學態度等方面的評價,有利於促進教師自身專業的發展,以教師自我評價為主,同時重視學生、家長、教師同行、校長對教師的評價。其主要方法有觀察、調查、問卷、課堂實錄與案例評析。

(3)學生學業成績評定:主要是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習方法等方面取得的成績作出評價。在評價中,學生是評價主體,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對師生關係的實際感受、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獲得成功的體驗等應成為評價學生的主體內容。評價方法主要有觀察、調查、測驗、學習成果展示等。

(4)《校本課程開發方案》的評價:主要通過校本課程的多種反饋信息,評估開發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並提出修訂方案,改進實施的建議。由學校課程審議委員會組織階段性評價,一般一年進行一次。校本課程評價程序主要包括:

①依據校本課程開發的總體目標和相關《課程綱要》,明確評價內容和評價標準。

②編制評價工具,設計一種獲得教師、學生行為記錄的工具。

③收集、分析、整理反映校本課程學與教的信息,建立學生興趣特長髮展的“成長記錄袋”和“教師專業發展的檔案袋”。

④反饋評價結果,提出改進校本課程的教與學,完善《校本課程開發方案》的計劃和重點。

五、保障措施

1、建立健全民主開放的組織機構

一是校長樹立民主開放的學校管理意識,全面負責學校組織機構的建設,而且學校的組織管理機構成民主化的狀態。二是建立健全學校課程審議委員會,制定校本課程審議制度,使校本課程的開發過程成為民主決策的過程。三是學校其他課程管理的行政機構(如教導處)實行人本管理,並充分發揮學校工會團結全校教職工民主決策的作用,確保優質、高效地進行校本課程開發。

2、建立良好的課程決策結構和溝通網絡

一是學生在家長和社區的支持下確立自己希望學習的內容,並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選定學習的課程;根據《校本課程開發指南》,教師有權決定課程目標、內容、實施途徑和評價方法;課程審議委員會根據學校教育哲學和相關文件對教師提交的《課程綱要》進行評估審議,並交由教師和學生自行選擇實施,從而形成三個層面、各方面人員廣泛參與的課程決策結構。二是學校提供教師與課程專家溝通的機會,為參與課程開發的各團體或小組之間交流提供時間和空間保障,並認真計劃溝通交流的內容和形式,讓校本課程開發的參與者皆能有效地獲取相關信息,從而形成縱橫交錯的立體溝通網絡。

3、持續的校本培訓

除了校本課程開發之初,對校本課程實驗教師進行專項培訓外,學校應鼓勵所有教師都參與力所能及的課程開發研究,並保證他們有較充足的時間獲得各種學習機會。學校還應根據教師專業發展的不同階段,採取不同的持續不斷的培訓策略,讓老師們在行動研究中養成課程開發的意識、反思課程開發的能力。

4、充分開發利用校內外課程資源,建立支持系統

一是校本課程的開發中必須充分利用校內外課程資源,不斷對學校的師資、設施、經費、器材、場所等課程資源進行積極的評估、利用,使人盡其才物盡其用,並且積極努力,不斷改善辦學條件。二是主動積極爭取大學課程專家的指導,積極爭取與社區、政府對話,獲取廣泛的支持。充分利用區教育信息網獲取相關課程資源,從而建立校內、校外兩個支持系統。

5、制度保障,建立自律的內部評價與改進機制

一是健全學校課程審議制度,如校本課程管理崗位職責、校本課程教師培訓制度、校本課程教學管理條例、校本課程評價制度和校本課程開發獎勵制度等系列規章制度,通過制度管理,保障校本課程開發的順利推進,並取得實效。二是系統研究,認真實施校本課程的各項評價,逐步建立和完善學校自律的校本課程內部評價機制,提高校本課程開發的質量。

6、學校文化的建設,構建校本課程開發學習共同體

積極探索有活力、有特色的學校發展之路,努力構建從下到上、主動參與、集體學習、相互信賴和尊重、能各抒己見、共同支持校本課程開發的“學習共同體”,將校本課程開發與學校文化建設同步推進。

20xx國小校本課程實施方案(二)

一、指導思想

為全面貫徹全教會精神,落實新的國家課程計劃,推進素質教育的實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強化學校特色,我校在切實執行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同時,根據校本課程的目標和要求,結合學校實際,制定我校校本課程開發方案。

二、校本課程開發的目的和依據

(一)目的:

1.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

由於長期的“應試教育”的影響,造成學生被動學習,不會學習,教學效率低,這嚴重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而且還影響了學生個性的發展,新課程的改革更是把“人的發展”放在重要的位置。國小生正處在可塑性大、易於接受外來事物的刺激,便於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習慣的最佳時期。

為了能使孩子們更好地成長,對他們加強藝術素養的培養,應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我校於20xx年成立民族打擊樂團隊伍不斷壯大,堅持每週活動。目前已經初步形成以打擊樂為核心的民樂藝術特色。孩子們不僅有了一技之長,而且綜合素養得到顯著提高。

2.教師專業發展的需要。

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實施使教師不僅是課程的實施者,而且成為課程的設計者、課程標準的制定者、教材的編制者,這些都要求教師不斷地去努力,認識課程、探索課程。研究學生,不僅要有紮實的基本功,專業的學科知識,精湛的教學藝術,還要有融會貫通的綜合能力。校本課程的研發權給予了一線的教師,那就為教師提供了無限的表現與創造的舞台,令人欣慰同時也感到機遇與挑戰是並有的。正如我們的老師所想的那樣:這是一種壓力、一種挑戰、一種責任、一種渴望、一種成功。我們將和它一起成長。

3.學校與社會發展的需要。

望欣園國小建校以來,一直努力構建“全面+特色”辦學模式,作為望京科技創業區“辦一所有特色的學校”,這是全體師生共同追求,也是社會各界對學校的殷切期待。近幾年來,望京作為經濟發達地區,社會發展迅猛,人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社會對教育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希望通過學校的藝術教育來提高子女的藝術素養、審美能力,民族自豪感,從而豐富內心世界,這就對學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説我校藝術校本課程,正是在這種形式下開設的,是時代發展的產物。

(二)依據:

1、貫徹落實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北京市人民政府貫徹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決定的意見》和《朝陽區國小校本課程開發與管理指導意見》的精神。

2、我校的辦學理念:創辦高質量的、有特色的新型學校。為培養德智雙全、身心共健、才藝俱佳、健康快樂的學生打下堅實的基礎。

3、本校資源條件:設施完善,專用教室齊備,多媒體設備先進。教師工作熱情高,且積極肯幹;多數教師有可開發的特長。學生質樸、樂學,興趣廣泛。絕大多數家長綜合素質較高,且能很好地配合學校工作。社區參與學校辦學的願望較高,且與學校建立了較好的協作關係,學校有一定的號召力。

4、社區資源、學校資源和教師資源以及對學生、家長、社區、教師關於校本課程設置的調查問卷結果。

三、校本課程的總體目標

1.通過民族藝術教育,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綜合素養和能力,積累藝術文化深厚的底藴,激發學生對民族藝術的熱愛之情。

2.通過民族藝術教育,培養學生的民族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懷。

3.通過民族藝術教育,塑造學生健全完美的人格,培養他們良好的心理品質,從而豐富孩子們的人生,使他們健康快樂地生活。

4、通過校本課程的開發,培養一批覆合型、科研型的教師。

四、校本課程的具體目標

1、課程開發小組成員具有較高的開發校本課程的熱情和能力,能夠較好地完成課程開發工作。

2、充分利用本校和社區擁有所需要的課程資源。

五、開發原則

1、互補性原則:開發校本課程,做到對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予以補充和拓展。

2、可行性原則:學校在確立校本課程開發目標時,充分考慮本校教師隊伍的整體實力、科研水平,根據現有條件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校內外課程資源,努力使校本課程實用、可行。

3、主體性原則:教師是校本課程開發的主體,在課程的開發和實施中要重視調動教師的主動性。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要還重視學生的參與,尊重學生的興趣和選擇。

4、全面性原則:儘可能利用校內教師的資源,開發校本課程,人盡其能,物盡其用。

5、靈活性原則:教學內容、方法應以學生實際情況而定,教師應從學生的能力、效果等差異出發,因材施教,內容形式上可靈活調整,使全體學生都得到發展。

六、設置課程的合理結構

我校本着校本課程及教材建設規劃既要考慮校本課程在整個學校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又要考慮我校自身發展目標的定位,既要取國家課程為主之長,又要補國家課程不足之短,既要考慮學生的合理負擔,又要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因此對校本課程的框架做了如下設置:

a)根據對學生、家長、教師和社區的問卷調查,擬開設民族工藝、民族器樂、民族服飾、民族建築等課程。

b)根據學生年齡的不同,設置不同的課程。

c)每班每學期校本課程課時數為16。

課程領域課程名稱涉及年級課時開發時間選修必修

民族藝術民族工藝三年級16/學期20xx.11必修

民族器樂四年級16/學期20xx.11必修

民族服飾五年級16/學期20xx.11必修

民族建築六年級16/學期20xx.11必修

七、課程實施與評價

校本課程的實施

1、加強校本課程與各學科的有機整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2、課時安排:校本課程每週1課時。

3、校本課程編輯組的人員參與聽、評課的指導,做好校本課程的監控、測評,調控校本課程實施情況,總結經驗,解決問題。

校本課程的評價:

1、授課教師的評價。學校通過聽課、查閲資料、調查訪問等形式,對相關教師進行考核,並記入業務檔案。主要是四看:一看學生學習興趣,二看學生實際接受的效果,三看領導與教師聽課後的反映,四看學生問卷調查的結果。

2、學生的評價。評價時,我們特別注重學生個性和特長的發展,關注學生對校本課程的學習過程,強調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對師生關係的實際感受、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獲得成功的體驗等成為評價學生的主體內容。評價的方法除了觀察、調查、考查學習知識、成果展示等外,我們還建立了學生興趣特長髮展的“成長記錄袋”,允許孩子們把自己認為優秀的作品(一張畫、一副書法作品、一盒錄音帶、一個小製作……)放到記錄袋中,可以想象幾年之後,當孩子們再去看哪些作品時,會發現自己又長大了,或許這作品陪伴他們以後的人生道路。

八、保障措施——課程管理

㈠建立領導機構:校本課程開發小組。

組長:楊繡川(校長),副組長:紀萍、沈春燕、張素琴

成員:徐英麗、胡立榮、張歧、孫向偉、彭興傑。

㈡前期論證:

1、利用現有資源,徵集教師意見,確定校本課程的具體內容。

2、通過對學生、家長、社區、教師的調查問卷確定校本課程所設置的內容。

3、將開發的課程綱要拿到學生及家長中徵求意見,看所開課程能否滿足學生、家長的意願。

㈢培訓師資:

1、校本課程理論。內容:《校本課程學習資料》——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與校本課程研究等內容。培訓方式:集中學習、交流研討。

2、教師專業知識培訓。學校對擔任校本課程的教師進行相關專業知識培訓。

㈣撰寫課程綱要:

課程綱要闡明以下幾方面內容:

1、主講教師姓名、課程類型、授課對象、授課時間(周課時、總課時)

2、課程簡介

3.確定課程目標:(全面、適當、清晰;涉及目標的三大領域)

4、課程的內容:擬定課程的綱和目

5、設計學習方法:體現課程的特點、符合活動主題的要求、適合學生的年齡特徵。

6、提出課程實施的建議:含方法、組織形式、課時安排、場地、設備、班級規模。

7、課程評價:主要是對學生學業成就的評定,涉及評定方式、記分方式等

㈤學校正式開題,編輯教師自主選擇。

學校向編輯組成員介紹所開課程的主要內容、目的、授課方式等,讓教師自主選擇進行編輯。

九、校本課程的教學管理

1、任課教師認真備好每一節課,按步實施。學校隨機聽課,隨時測評。

2、教師必須有計劃、有進度、有教案。

3、教師應按學校整體教學計劃的要求,達到規定的課時與教學目標。

4、教師應保存學生的作品、資料及在活動、競賽中取得的成績資料。

5、任課教師要認真寫好教學反思,及時總結經驗。

6、每學期召開一次校本課程研討會,展示優秀教師的成功經驗,解決存在的問題,及時總結校本課程的實施情況。

十、課程的開發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

(一)成立學校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

(二)問卷調查

1、設計三份調查問卷(學生、家長、教師)瞭解大家的需求。

2、對問卷進行分析,找到需要解決的問題。

(三)初步理清開發思路,擬訂開發綱要,確定開發項目。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

(一)根據擬定項目、選定組長、明確人員分工、制定開發方案。

(二)各項目開發小組修改項目開發方案,分工協作,完成項目開發綱要的編制工作,並在全體教師會上討論。

(三)修改綱要,開始撰寫課程計劃、文本,設計學生活動材料等。

(四)課程文本、計劃和自查表報學校校本課程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後,由學校報區課程審議委員會審議。

(五)區課程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後即開始在校內實施。

第三階段:拓展階段

對教材內容的調整

在使用校本課程文本的時候,將根據教材使用的實際情況,從學習內容的選取、誦讀內容的數量上不斷對文本進行調整,以滿足學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20xx國小校本課程實施方案(三)

一、課程開發背景

耀華國小位於秦皇島市海港區光明路68號。始建於1931年,原是一所廠企學校。20xx年初歸屬秦皇島市海港區,20xx年初被教育局定為“外來務工人員子弟定點學校”。

學校總佔地面積14631平方米,校舍及其他輔助用房建築面積共計7101平方米。教學樓建於1995年,有24間教室;有大小辦公室16間。科藝樓建於1978年,有12間教室,最多可容納1300多名學生。學校配置的功能教室有:衞生室、音樂室、勞動室、體育室、美術室、少先隊室、科技室、科學實驗室、微機室、語音室、多媒體室,建立了校園網,正在籌劃標準圖書、閲覽室。各個專用教室配備了基本的設備設施,為學校教育教學提供了一定的硬件條件。

我校現有在編教職工65人,其中管理人員3人,工勤人員4人,支教教師3人,專任教師55人。

學校現有教學班20個,在校生總數789人。現有外來務工人員子弟523人。我校自從被定為外來務工人員子弟學校後,外地學生逐年增加。學生來自四面八方、天南地北,有的孩子行為怪癖,有的連普通話都不會説(只會方言);家庭環境比較複雜,家長大多隻顧做買賣,沒有時間管孩子,與家長溝通也非常困難。我們老師們付出的辛苦是難以想象的——學生不會説普通話,就一遍一遍教;他們隨時轉入,我們的老師就隨時給他們補課,有時一補就到燈火通明的夜晚;與家長溝通困難,請不來,我們的老師就一遍遍打電話、發信息,家訪不在家,接着再去,什麼時候堵住什麼時候算。所以説我校教師是非常不容易的。

通過強化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促進良好品德的形成。學校組織各班學生學習《國小生守則》、《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結合經典誦讀活動,將《弟子規》列為校本課程。德育處每週定出一個行為要點,進行重點規範。加強各種文明禮儀的培訓,增強學生文明意識。通過反覆訓練,檢查督導,以及開展相關的教育實踐活動,促進內化,達到知行的統一。引導學生感受道德、付諸行動,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文明禮儀和行為習慣。

二、課程目標

1、總目標:以課改為載體,堅持創建“科研興校”與辦出“特色學校”相結合,努力實現學校課改總目標。在校本課程開發、實施中,做到以師生為主體,以人的發展為核心,以培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為靈魂,積極發展學生個性,全面落實素質教育,讓師生與課改同成長,把學校辦出特色。

2、具體目標:

⑴、讓學生在“興趣”、“特色”中,陶冶情操,學會做人;在實踐與體驗中,學會學習;在美的藝體活動中,學會健體。

⑵、提高學生品德、審美、團結協作和社會交往能力,使學生熱愛生活,適應社會。

⑶、讓老師在校本課程開發和實施中發展專業水平,形成我校一支良好的校本課程開發和實施的教師隊伍。

⑷、形成我校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的科學管理隊伍及評價體系。

三、課程結構與門類

我校校本課程堅持科學與人文整合,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課程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必修課是《弟子規》,1——6年級每班必學,課時按課表每週一節。選修課以興趣特長類為主,包括《十字繡》、《書法》、《毛衣編織》、《摺紙》、《唐詩宋詞欣賞》、《舞蹈》等。面向1——5年級,每雙週校本課上。

四、課程實施與評價

(一)、課程實施

1、成立校本課程開發小組。建立三級領導小組(校級、中層、年級組或教研組)和耀華國小校本博客網。

組長:王豔秋

副組長:張美鴿

組員:李豔傑 呂廣衞 杜紅 1——6年級語文教研組長 校本教師

2、抓好教師培訓,開辦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的培訓班,調動全體教師參與的積極性;學習掌握校本課程開發的方法;懂得實施校本課程;搞好校本課程的評價。

3、根據校本課程開發、實施方案,學校做好開發、實施的協調、安排實施、檢查等工作。

4、建立分層分項管理、檢查、評估制度,做好校本課程的開發、實施、評價工作。

(二)、課程評價

1、對課程的評價

針對課程的有效性、設置的合理性、內容的完整性及課程開發的效果等內容進行評價,每學期一次,學期末進行。

2、對教師的評價

(1)教師的積極開發意識和有效指導方法。

(2)教師應保存學生的作品、資料及在活動、競賽中取得的成績資料。

(3)教務處通過聽課、查閲資料、調查訪問等形式,每學期對教師考核,並記入業務檔案。

(4)看教師的經驗總結。

3、對學生的評價

(1)校本課程不採用書面的考試或者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評價記錄。

(2)教師根據每個學生對校本課程的認識既參與態度進行等級評價,作為“優秀學生”評比條件。

(3)學生成果可通過實踐操作、作品鑑定、競賽、評比、彙報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績優秀者可將其成果記入學生成長冊內。

五、課程實施保障

1、成立學校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工作小組和校本課程理論指導小組。

2、經常組織學習和培訓,促進教師課程知識和技能的不斷提高。

3、定期進行課程的教和學的評價,推進其深入持久進行。

4、爭取社會各界、社區和家長的積極配合,探索建立學校、家庭、社區有效參考的新機制。

5、每位教師開學初擬寫好《課程綱要》,每學期結束時組織學生成果展示。

6、建立制約和激勵機制,調動教師的工作熱情,確保課程的順利實施。

7、每學期學校對課程實施情況進行全面評估,並進一步改進和完善《校本課程實施方案》。

8、教導處、教研組要積極幫助教師制訂好教學計劃,負責協調安排和組織指導教學計劃的執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hua/xuexiao/8wpk6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