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總結 >教師工作總結 >

教師個人課題研究工作總結(通用4篇)

教師個人課題研究工作總結(通用4篇)

教師個人課題研究工作總結 篇1

面對春天裏羣芳爭豔的花園,誰不歡欣鼓舞呢?我們的學校無疑也是一座大花園。怎樣讓這座大花園一年四季春色滿園呢?其源頭活水自然是教育科研。當然,教科研是一項系統的、複雜的創新工作,需要熱情、興趣和關注,更需要充足的時間和執着的毅力。一位文學大師曾有過這樣的論述,人不管做什麼事,堅持10年,定能集大成之。我不奢望自己能“集大成之”,但五年來,我對教科研卻是情有獨鍾。

教師個人課題研究工作總結(通用4篇)

一、以教科研為載體,走辦學特色之路。

教育科學是教育教學發展的第一生產力,教育科學研究是一所學校教育發展的助推器。教育事業要發展,教育科研要先行。因此,在學校管理中,我始終堅持:以教科研為載體,走學校特色辦學之路,全力做好學校的教育科研工作。

為謀求學校自身發展,探索學校特色辦學之路,在學校發展規劃中,我明確制訂了教科研工作近遠期目標——德育方面:通過“關於國小德育小、近、活特色的實踐研究”的課題研究,形成以學生為主體的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的教育網絡,力爭把我校學生培養成行為規範、品行端正、身心和諧的合格國小生。教學方面:以“多類型、多渠道、分層次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 簡稱“雙多教學法”)的課題研究為切入口,構建學校校本課程框架的同時輻射各學科課題的研究,圍繞教育教學為核心,強化“以教科研為先導的”意識,深入展開課題研究,加強課題的過程管理。

“雙多教學法”課題實施幾年來,我校初步形成了以數學為龍頭,以英語、計算機、寫作等為基礎的多類型、多渠道、分層次發展學生個性特長的辦學特色,取得了豐碩成果,至使一大批“特長生”脱穎而出,學生的個性、素質得到了全面、充分的發展與提高,從而有力地推動了本校的課程改革。

僅一年,我校學生就有400多人次在各級各類競賽中獲獎。《國小生報》杯國小生探索與應用能力大賽一等獎;xx省中國小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二等獎;中國青少年讀寫大賽50傑;xx市中國小口琴、豎笛比賽一等獎;國小生英語口語大賽xx市二等獎……列舉這些榮譽和數字,並不是沾沾自喜。我有的只是欣慰——因為教育科研,我校形成了“學校特色學科鮮明”“學生特色學科多彩”的辦學特色。

二、以教科研為平台,讓教師成為研究者。

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是支撐學校發展的基石。建設一支素質優良、結構合理、治學嚴謹、精幹高效、充滿活力,能在未來競爭中處於優勢地位的教師隊伍,是學校教育教學改革和發展的百年大計,是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的迫切需要。因此,我們必須走科研之路,做紮實文章,努力造就一支觀念新、師德優、業務精、輿論正確的教師隊伍,全力提升教師教育科研的水平。

良好的教育科研環境和條件能產生一種巨大的力量,激勵教師開展各種教育研究。因此,我校為教師創設了各種條件、採取多種措施努力營造有利於研究的寬鬆氛圍,引導教師走上科研興教之路,為他們排憂解難,鼓勵教師在自身的教育教學實踐中開展研究,去調查實驗。為鼓勵教師參與教育科研,我積極主動提供良好的外部條件,如提供豐富的圖書資料,科研設備,廣開門路採集最新的科研信息提供給教師以拓寬研究的視野,提高研究水平。學校還組織全校教師認真學習現代教育理論,更新觀念,進一步提高教師科研意識和水平。同時,還為教師搭建教育科研交流的平台,為教育科研成果的發表與推廣創設條件,為教師提供展示個人才華的機會,充分促進了學術觀點的碰撞、科研靈感的激發。

為進一步濃厚學校科研氛圍,真正實施“科研興校、科研興師”的發展戰略,我努力做到教育科研的制度化、全程化、全員化和教育科研全員參與、全方位引入、全過程管理,讓科研之風大興。我校實行“三進”政策,教育科學進教學、進教師教育、進學生學習,讓科研滲透各個領域。認真做好“三個結合”,即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課題研究與日常教研相結合,教育科研與培養創新型教師,爭做名優教師相結合,讓科研成為提高教師水平、推動學校發展的內涵而永不衰竭。

讓教育充滿研究,讓研究充滿思想,讓思想充滿智慧。實踐證明,教師同科研結合,研究同教學結合,教學同課題結合,可以改變教師的生活方式,提升教師的精神境界,優化教師的思維品質,實現平凡與精彩、煩惱與快樂、腐朽與神奇的快速轉換,我們就會覺得上班有無窮樂趣,教學就會充滿無限的生機,教育的科學性和藝術性為我們開展教育科研、提高自身素質提供了廣闊的天地。幾年來,因為我校教師成為了“研究者”,所以有不少教師的論文在各級發表、獲獎,每年總計不少於100篇次。

三、以教科研為樂事,讓自己擁有“源頭活水”。

著名教育家先生曾經説過:“校長是一個學校的靈魂”,“要評論一所學校,首先要評論他的校長”。為了讓自己當好這個“靈魂”,也為了讓自己能適應當前多元化、信息化的國際趨勢以及基礎教育領域的深刻變革,多年來,我始終以教育科研為樂事,我努力讓自己養成教育科研的習慣。

1、用研究的眼睛觀察身邊的教育現象。任何偉大的理論都源於實踐,都基於對大量事實的研究。教科研也不例外,也得對教育教學實際,進行多角度、多層面的研究。教育教學活動中並不缺少研究的對象,而是缺少發現它們的眼睛。在教育運作過程中,我們都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如學校與社會、學校管理、教與學、新課程改革、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等等。這些都是教科研的對象,我們不可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我時刻用研究的眼光去觀察、發現、解決問題,用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目的去思考、分析問題,這樣就避免了想搞教科研而找不到切入點的尷尬。論文不再空洞,而更具説服力、針對性和實效性。

2、選定恰當範圍,加強個案研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長和興趣,我的特長和愛好是教育管理和國小數學教學。為此,我總是從教育理論和教學理念的高度着眼,在身邊教育教學實際中着手,選定適當的研究範圍或方向。比如根據自己曾經多年集訓國小數學奧林匹克,針對某個課題,我進行有目的地材料收集,加強對典型個案的剖析,如就問題的種類、方法、模式、背景及發生、發展過程等進行詳細全面的調研、比較、分析,以有利於對問題研究的深入,進而提高教科研成果的深度、廣度和理論層次。我先後參與編寫了《國小數學活動課讀本》《國小奧林匹克教程》《國小數學開放題精選》等。

3、嘗試對研究成果進行個性化和科學化的表達。科研成果主要通過論文形式來表達,這就需要教師勇於嘗試系統地整理、收集相關素材和提出自己的獨到見解。同時主動大膽創作,相信發現就是進步,總結就是提高。為了形成高質量、個性化的成果,我經常閲讀相關雜誌刊物和教育理論書籍,瞭解所研究內容的前沿動態和已有的理論成果,同時還進一步改善自我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我積極參與教育教學研討活動,在與別人交流和討論的過程中更新觀念,撞擊思維,將自己發現的新、奇、特,效果好的做法和想法科學地、準確地表達出來。

4、努力實踐和推廣教科研成果。教科研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指導教育教學工作,高質量地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問題,完成從實踐到理論,由理論指導實踐的辯證循環,發揮出教科研對教育教學的最大效能。我總是千方百計通過相關會議、沙龍、論壇等途徑進行推廣與交流自己的教科研成果,充分體驗教科研成果轉化所帶來的成功與快樂。

良好的教育科研習慣給我帶來了諸多的驚喜:我曾被評為“中國教育學會數學教育研究發展中心優秀會員”“xx市教育科研先進個人”“吳中區首批教科研新秀” ……五年來先後有《巧解對應分率題》《創建特色學科的嘗試》《淺談國小數學教學中的“探究”》等六十多篇教育教學論文在全國各級報刊雜誌發表或在各級各類比賽中獲獎。

回顧過去,我問心無愧;展望未來,我信心百倍。在當今全力推進以課程改革為核心的素質教育的進程中,我看到了許多嶄新的教育思想在閃爍,全新的教育理念在湧現,多元的教育模式在碰撞。在風起雲湧的教育改革大潮中,“為了學生的發展,為了教師的發展,為了學校的發展,為了社會的發展”,我作為一名國小校長,必須朝着專業化方向發展,在專業精神、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專業倫理及自我專業意識等方面不斷完善,用自己的熱情、毅力和智慧全身心地投入教育科研,使自己這個教育者、領導者、管理者擁有與時代同步的“源頭活水”,從而讓我們的校園時時處處“春色滿園”。不斷積累豐富的素材。在注意或研究眾多教育現象時,頭緒會紛繁複雜,靈感會不斷閃現,這些都可能是教科研的閃光點或獨特之處。

教師個人課題研究工作總結 篇2

教科研工作是教師在教育實踐中的科學認識與發現,是對教育教學科學規律的探索與把握。我校把教科研工作的重點放在校本教研的基本框架內,充分發揮教育科研的內涵,做到在聚焦課堂、聚焦教研的活動中,達到引導、開發和提升的作用。

一、我校教科研整體思路

以校本教研為依託,以教科研為先導,以課題研究為引領,以落實課堂教學為抓手,以課堂效率的提高為突破,以師生的發展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探索教育教學規律,提高科研質量,增強教科研工作的實效性。牢固樹立問題意識、過程意識和成果意識,樹立“問題即課題,教學即研究,成長即成果” 的教研意識,切實把自己實際教學真實問題轉化成研究課題。以研究並解決目前學校教育教學管理服務各領域的實際問題為出發點,促進教職員工多角度反思,促進教育教學方式的轉變,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促進學校學習型組織的建設,圍繞落實課堂教學評價標準和校本教研工作方案,推動校本研究工作的深入開展。

二、抓好課題研究,促進教師能力提升。

教育科研是學校可持續發展的助推器,也是提高教師素質的重要途徑。為此,我校積極鼓勵和組織廣大教師參與課題研究,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勇於開拓,不斷創新,超越自我。積極開展教科研活動細化課堂教學的環節,明確教學模式,針對不同學科、不同年級的特點採用不同的教學模式,切實解決教學形式單一的問題,形成各學科新授課、練習課、複習課三大教學模式。

三、加強教研組建設,促進校本教研深入開展。

教研組是校本教研的基本單位,教研組即是校本教研的基地,也是青年教師成長的搖籃,因此加強教研組建設是實現校本教研的基本保障。開始我校進行集體教研培訓,明確在校本教研活動中研什麼、怎麼研,通過培訓使老師們明確了研究方向,掌握了研究方法,促進了

教研組、備課組教師教學觀念和教學行為的改變,各組教師積極投身於校本教研中,鑽研教材、吃透課標、探討教法,各教研組堅持每週至少一次集體教研和聽、評、説課,鼓勵大家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充分發表自己的觀點,樹立研究意識,教研組長帶頭做研究課,起到了示範引領作用。

四、抓好教研和科研的有機結合,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興校之本。針對學校開展教科研工作的實際情況, “請進來、走出去”也是我們學習教科研理論知識和操作方法的一個重要手段。聘請專家來校講座,組織部分教師到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學習學習他們先進的理念和經驗。回來後及時總結並再對教師進行二次培訓,大部分教師的科研意識得到加強,老師們自覺地把教育科研看作是自己本職工作的一部分,

加強校本教研,學校還積極為教師創造條件,搭建舞台,引導教師在實踐中得到鍛鍊。每學期學校都要舉行各教研組的“教研沙龍”活動,通過此教研活動,老師的專業素質、教學水平均得到了鍛鍊提升,收穫很大。我們欣喜地看到我們的教研效果不僅體現在公開課,彙報課中,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也隨處可見。我校曾獲得省級公開課一等獎的有三人,市級公開課一等獎的有六人,國家級論文一等獎的有五人,省市級一等獎的有二十九人。

“路漫漫其修遠兮 ,吾將上下而求索”,教科研工作的有效開展,提高了教師整體素質,推動了課堂教學改革的進程,教師由“傳授型”、“經驗型”逐漸向“科研型”、“學者型”轉變。我們深深體會到:只要堅持走教科研之路,才能促進教師隊伍建設,才能推進教學改革向縱深發展,教育教學質量才能不斷提高。

教師個人課題研究工作總結 篇3

我們宜陵國小在和“十五”期間承擔過多項國家省市級科研課題研究工作,幾年來,我校得到了上級領導,各位專家的悉心指導,為我們把脈,使我校的課題研究工作紮實、有效地開展,並且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目前,我校正在研究課題《整體構建學校、家庭、社會和諧德育體系的研究與實驗》,我們緊緊圍繞此項課題,開展了多項措施並重,各項課題和諧的教科研工作格局。

一、構建和諧網絡

《整體構建學校、家庭、社會和諧德育體系的研究與實驗》這項課題的研究需要家長和社會密切配合。於是我們十分重視學校和家庭在課題研究中的作用,形成了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立體教育網絡。

1、讓課題研究走進家庭

我們將課題研究具體落實在與家長溝通與交流工作中。學校通過家長會、電話、家訪、校訪等形式向家長了解、彙報學情況。尤其是家長學校授課活動更是有聲有色,畢業班老師們在家長會上抓住家長最關心的話題——如何讓自己的孩子順利地進入中學,設身處境地為家長解決他們心中普遍存在的困惑。家長們的參與熱情普遍很高,部分家長意猶未盡,會後還向班主任和任課老師請教有關問題,班主任和任課老師都耐心地向家長解釋,直至他們滿意而歸。

2、讓課題研究走進社區

學校與社會上的各種社會生活息息相關,學校必須充分利用各種德育陣地,加強與社區的交流與互動,採用“請進來,走出去”的辦法,努力營造一種健康向上的社區文化氛圍。在德育課題研究工作中,學校分別邀請了市教育關工委的“五老報告團”、宜陵派出所、宜陵交警中隊來校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讓學生深入社區、農村、敬老院、工廠,進行實習、考察,調查研究。

二、加強科研培訓

我校的德育課題研究成員一般為班主任老師,因此,我們在加強對研究隊伍培訓的時候,進行了培訓範圍的再擴大,將全體班主任老師以及其他有志於教育科研課題的老師作為研究骨幹的培養對象。

聘請一些知名教育專家對全校教師進行了專業素質、理論素養等方面的再學習。4月份,我們集中德育課題組的成員以及宜陵鎮全體國小班主任,聆聽了市關工委黃主任所作的以“責任奉獻”為主題的班主任工作專題報告。並寫出相關的學習體會。在此基礎上,進行二次學習,就是將所有學習心得文章整理成集,組織全體老師再次學習,讓老師們以專家為引領,以身邊的優秀為榜樣。

每年暑假,我們都派出教師參加由揚州市教育科學研究所的科研培訓。最近,我們還參加了江都市教育局組織的課題負責人培訓班。

“青藍工程”是我校培養青年教師的一個亮點,我們在課題研究過程中,將“青藍工程”進行了移植。在簽署“青藍工程”合同的時候,將課題研究能力的培養作為合同的重要內容。徐香老師拜揚州市教育局特級教師陳萍為師,陳萍老師作為《品德與社會》教材的編委,經常進行研究討論。功夫不負有心人,徐香老師代表江都市參加揚州市《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比賽,獲得了揚州市一等獎的好成績,這為我校德育課題研究成果的獲得又增加了一枚厚重的砝碼。也激勵了老師們以教立研,以研促教的信心。

三、強化過程管理

我校加強教科研的日常管理,杜絕了“假、大、空”現象,提高了課題管理的實效性,論文的寫作已經成為很多教師的習慣和自覺行動,及時進行教育教學論文的推薦。值得高興的是,20xx年來以,我校教師教育教學論文參賽的篇數和質量都有了更大的提高。

我們深感教育科研工作對教育教學工作乃至全校各項工作都有着深遠的意義,因此,幾年來,我校把教育科研工作抓緊、抓實、抓細,抓出成效。一把手校長親自參加課題研究工作。從研究隊伍的的建設,科研資金的投入以及研究的過程管理,給予了制度上的傾斜,並且將研究工作納入年終考核以及職稱評定工作。確保課題研究工作有組織、有計劃、有成效地進行。教師們也積極參與課題的研究,將課題研究和正常工作有效地融為一體,積極學習新的理念,收集新的科研信息,掌握最新的科研動態,重視研究成果的回收與總結。

四、張顯校本特色

1、以德育課題引領其他課題

《整體構建學校、家庭、社會和諧德育體系的研究與實驗》課題是我校最大的課題,也是研究時間最長的課題,所以在德育課題引領下,重點抓好學校各項課題的研究落實工作,理順大課題與子課題的關係,加強課題組成員的培訓力度,提高指導教學實踐、研究的實效性,確保我校的教育科研工作規範、有序。《國小生養成教育研究》、《備課組教研組年級組的功能定位與相互關係研究》、《農村國小生課外閲讀研究》三項立項課題在經過組織申報、成功立項後,成功進行了開題。並進入了實質性的研究階段。尤其值得介紹的是,在德育課題研究的過程中,我們還將村小的教師吸收為課題組成員,以尋求協調研究,共同進步,均衡發展,有效提高了村小教師的科研水平。這在我校教科研工作中又是一個創新,也是學區所有學校捆綁的又一個重要標誌。

2、以校園文化承載課題研究

我們把校園豐富多彩的校園作為課題研究的主要平台。具有生命力的校園文化環境對人的發展的重要影響是不可低估的。我校設計在校門口左右兩邊建造兩個造型別致的宣傳欄,配合極具個性化的學校大門,讓人感覺到學校的文化氣息濃厚,校園優美。學校兩個宣傳欄張貼着百年老校的歷史與未來。樹人樓過道兩側有祖國版圖、世界地圖、加上學校的規劃圖,意在讓學生天天看到“三幅圖”,使學生放眼世界,胸懷祖國,心中裝有自己的學校。校園牆壁上的校風、教風、班風、學風及《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及《國小生守則》等規章制度。教師辦公室《教師職責》、《班主任職責》等,把校規、校訓放在最顯著的地方,真正努力實現“讓學校的每塊牆壁都會説話”。發揮了育人的作用。

3、關注留守兒童

上學期,我校對留守兒童進行了排查瞭解。目前全校共有留守兒童643人。父母都外出打工的學生有145人,父親外出打工的學生有451人。母親外出打工的學生有47人。雖然所有學生都有了託管,但是效果不是很明顯。被委託監護人年齡普遍偏大,文化偏低,託管責任不能落實;留守兒童長期缺乏親情關愛,心理健康堪憂;家校溝通不夠,影響了兒童的品德和學習;家庭和社會不能有效對接,影響留守兒童身心。這一系列的問題給我們的教育帶來了很大的難度。

我們覺得:德育課題研究工作不能忽視這樣的現狀,我們建立了這些學生的學習檔案,並且進行跟蹤記錄,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措施。並且通過正面引導,使學生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艱難,教育學生認真學習,遵守紀律,以優異的成績回報父母的辛勞,明白父母打工掙錢來之不易,養成勤儉節約、艱苦樸素的好習慣。同時,加強對這些學生的挫折教育和磨礪教育,培養了留守兒童良好的心理素質,特別是自主意識和獨立生活能力,增強他們的社會適應性。通過一學期的努力,留守兒童的思想品格和學習成績都有不同程度的進步。

四、重視活動開展

我校把課題研究工作融進了學校日常工作中,

1、養成教育常抓不懈

我們創新紅領巾監督崗檢查,要求監督員同學在檢查的同時,將各班存在的問題以反饋表的形式反映給各班班主任,以便班主任有的放矢地對學生進行常規教育,這樣使得班主任的工作更有針對性。同時,堅持每週一,在集體晨會上公佈奪得常規流動紅旗的班級,每當此時,總能聽見出、操場上此起彼伏的歡呼聲,歡呼聲中,我們感受到了學生極強的集體榮譽感和熱烈的愛班之心,愛校之情。

2、感恩教育循序漸進

今年暑假,我們編訂了宜陵國小第二套校本教材《感恩的心》,對各班的晨會以及班對會的內容進行了指導,要求各班主任充分利用校本教材的資料進行品德教育工作,並且在工作中,不斷挖掘教育的內容,研究教育的途徑,提高教育的效率,鞏固教育的效果。

3、主題活動異彩紛呈

“三八”婦女節、舉行了“媽媽,我愛您!”主題演講比賽。清明節來臨之際,組織六年級學生前往江都烈士陵園祭掃革命烈士墓。六一兒童節,舉行了表彰大會。積極參加上級的所有活動。參加了市局的《中國驕傲》讀書徵文活動。各班開展感恩教育宣傳月活動,我們分年級統一備課,統一利用晨會、班會等陣地進行宣傳教育,在此基礎上,舉行了“感恩教育”故事徵集評比。系列感恩活動的開展,使學生懂得感恩,學會感恩。

4、陣地建設各具特色

升旗儀式除了雨天改為集體晨會之外,每週一次,正常進行,而且做到每次定主題,定主講人。黑板報和手抄報正常出刊,並且評比及時,同時將賞心悦目的的手抄報在櫥窗內展出,形成了校園一道亮麗的風景。

“校園風鈴”是本學年剛開闢的一塊宣傳陣地。闢有“跟好書做伴”、“與名人為友”、“從歷史走來”以及“校園風鈴特別版”四大版塊。其中,“與名人為友”主要介紹名人名言。定期分類介紹古今中外的相關名言,使學生在閲讀名言的同時,感受名人的精神,學習名人的品質。並做到與相關的主題相結合。比如:九月份以“尊敬老師”為主題,十月份以“熱愛祖國”為主題。讓學生在閲讀名言中同名人對話,與名人為友。“從歷史走來”以介紹歷史上的今天為主,讓學生了解歷史。

五、實施基礎保障

目前,我校正在研究的課題是《整體構建學校、家庭、社會和諧德育體系的研究與實驗》。面對兄弟學校的研究工作,我們感到肩上壓力重大。我們決心化壓力為動力,以這一課題為研究的支點,全面開創我校的教科研工作的新局面,因此,我校從一把手做起,由校長擔任主持人,人人關心這個課題,參與這個課題,支持這個課題的研究,認真做好這一課題研究的組織、管理工作。在人、財、物等各方面竭盡所能地為教科研提供方便,切實解決課題研究中遇到的實際困難,採取有效措施保證教育科研經費的落實,大力支持教師的各項科研工作,努力營造濃厚的科研氛圍,搭建形式多樣的研究平台和學習平台,使學校成為一個研究型羣體和學習型組織。

六、優化成果展示

現在的許多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上,最親賴的是聽課評課。對於教科研卻不是很關心!我們在平時工作中,要求教師跳出課堂,對我們的工作進行高位思考,形成不要與課堂零距離。要知道對課堂上的德育滲透進行理性和深層的思考。並且注意總結。幾年來,我校在德育課題研究中,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潘湘雲校長被評為德育科研先進工作者。他的論文還被評為一等獎,另外,先後被評為一等獎的老師還有尤興勝、姚剋扣,幾年來,先後獲得等級獎的論文近20篇。

我們相信,在專家和領導的關懷下,在全體老師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的課題研究一定會碩果累累,取得圓滿成功,一定會為德育課題研究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教師個人課題研究工作總結 篇4

本學期學校正在緊張進行新校搬遷的籌備工作,雖然緊張忙碌,但學校領導對課題研究工作從不鬆懈。我們緊緊圍繞和諧德育子課題《學科教學中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研究》,開展了各項工作,現將本學期工作總結如下:

一、健全課題研究的組織,建立一支優秀的德育工作隊伍。

1、課題組經過認真地討論和研究,進一步建立健全了研究課題的各級組織,對課題組成員進行了必要的充實與調整。課題組負責人盧世勇校長總體負責,課題祕書覃和秋主任具體負責,帶領課題組通過專題講座、參觀學習、集中討論等多種形式定期對課題組成員進行專題培訓,努力提高全體課題組成員的理論水平、業務修養和德育水平。本學期組織莫永秀、江自霜、韋文丹老師到興義市參加全省和諧德育研究年會,學到了一定的優秀經驗,也對學校老師進行了二次培訓。

2、發揮學校22位縣級骨幹教師的作用,根據老師申報的小專題,精心挑選,重點扶植,細心指導一批業務精、能力強、富有創新意識的骨幹教師開展小專題研究。並讓這些教師發揮輻射作用。提高小專題研究的整體水平。教師們的研究成果,在促進參研教師養成反思教學的習慣獲得解決困惑的策略,轉變教師的德育思維方式方面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二、創建德育工作研究體系,推動德育工作的全面開展。

1、德育工作主題明確。

學校根據年度德育工作的重點,制定學校月度德育工作主題,圍繞這個大主題,再製定每週的德育工作小主題。學校領導班子和課題研究組成員對這套德育工作研究體系傾注了很大的心血,投入了很多的精力,做了許多的工作。才使這項工作在探索中逐步實施。實施的過程中,我們也在思索,反思,力求完善,使各方面的工作更具體,更深入,更有實效。

2、以校園文化承載課題研究

我們把校園豐富多彩的校園作為課題研究的主要平台。具有生命力的校園文化環境對人的發展的重要影響是不可低估的。學校大門過道左右兩邊建造兩個造型別致的宣傳欄和五心教育標語。學校荔泉書院陳列百年老校的歷史,展示了我校的先烈鄧恩銘的事蹟和學校取得的教育教學成果。校園牆壁上展示校風、教風、班風、學風及《國小生良好習慣》及《師生圖書推薦目錄》等。教師辦公室《教師職責》、《班主任職責》等,把校規、校訓放在最顯著的地方,真正努力實現“讓學校的每塊牆壁都會説話”。發揮了育人的作用。

3、德育活動形式多樣。

(1)養成教育常抓不懈

我們創新紅領巾監督崗檢查,要求監督員同學在檢查的同時,將各班存在的問題以反饋表的形式反映給各班班主任,以便班主任有的放矢地對學生進行常規教育,這樣使得班主任的工作更有針對性。常規管理抓得實,抓得細。經過逐步的完善,學生德育管理制度、班級的量化管理已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學生的量化工作以《荔波一小雛鷹爭星》、《我為班級爭光彩》為準則,支持了班主任的管理工作。

(2)周德育課的開展:根據每週的德育工作小主題,各班利用每週的班會課進行本週的德育主題教育活動,這個活動中有老師的專題教育,更有學生的實踐參與。例如:清明節來臨之際,組織學生前往烈士陵園祭掃革命烈士墓。

(4)德育主題隊會的觀摩教育。

根據學校的德育工作重點和德育工作主題,組織開展主題隊會活動評比觀摩活動。本學期學校進行了一次主題班隊會評比活動。為使各班的主題隊會有成效,各班的學生團結協作,圍繞一個明確的主題,蒐集與活動相關的各種材料。準備的過程中學生的合作精神,班級的團隊意識,求新求異求好的思想都得到高層次的提升。

三、課題實驗階段性成果

經過本學期的努力,我們課題組在做了大量實驗研究工作時,也相應的作了一些經驗總結,取得一定的階段性成果。

1、課題組老師積極研究,認真探索,將自己在實踐中的思考、體會形成文字,上升為理論,部分文章在各級各類獲獎發表,如:12月24日,陳才玉老師的論文《伸出愛的手》在《中國當代教育科研理論與實踐》上發表,玉春藝老師的論文《誠信是明亮的燈塔》在《讀寫算素質教育論壇》上發表;江自霜老師的論文《如何處理課堂突發事件》在《勞動時報》上發表;朱元玲老師的論文《給思想品德教育開個好頭》在《黔南日報》上發表;歐紅念老師的論文《國小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在《荔波教研》上發表,本學期在各級各類報刊上發表的論文共計19篇。張秋明老師的《我的家鄉荔波歡迎你》等共計11篇論文、教學設計獲省金茅杯和諧德育科研論文、教學設計評比一、二、三等獎;全國和諧德育課題研究優秀成果也在緊張地整理之中。

2、課題組老師的實驗成果還表現在他們的工作和成績得到學校及師生們的認同。胡國蘭、徐榮慧執教的《我愛我家》和韋建仙、顏鑫執教的《讓誠信永駐心間》獲得省金茅杯和諧德育優秀活動課評比二等獎;姚志細、蒙轉執教的《幸福就在我們身邊》獲得荔波縣和諧德育優秀活動課評比一等獎;韋建仙、顏鑫執教的《最美少年夢》獲得荔波縣和諧德育優秀活動課評比三等獎等獎;何柯磊等4名同學榮獲全縣優秀學生,胡森然等4名同學榮獲全縣優秀學生幹部。

四、今後課題實驗的規劃和方向

我校的《學科教學中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研究》德育實驗研究課題實驗已進行將近三年。在階段性實驗中亦取得了初步成績和積累了一些經驗,但還很不夠,有許多問題還有待進一步探索,使之逐步完善。下一段應着力研究與實踐如下幾個問題:

1、繼續落實家訪工作,辦好家長學校。組織1—2次較大影響的家長會,每學期班任家訪率要求達40%以上,力爭全學年普訪率達100%。

2、重點抓好個案研究,以點帶面,突出針對性和實效性。

3、加強對行為規範訓練的落實,從細小處入手,有待不斷完善。

總之,在師生的共同努力和配合下,在學生的行為習慣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們相信,在專家和領導的關懷下,在全體老師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的課題研究一定會碩果累累,取得圓滿成功,一定會為德育課題研究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標籤: 課題 教師 通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ongjie/jiaoshi/4j7eq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