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專題 >政企專題 >

新形勢下加強我省農業科技教育培訓的思考

新形勢下加強我省農業科技教育培訓的思考

新形勢下加強我省農業科技教育培訓的思考

新形勢下加強我省農業科技教育培訓的思考

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科技進步是決定性因素,教育則是基礎。因此,在農業和農村現代化建設的新形勢下,我們尤其要特別重視大力發展農業科技教育培訓,並根據新形勢下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積極探索,大膽創新,不斷適應新形勢下對農業科技教育培訓的客觀要求。努力為農業生產一線培養高素質的勞動者,為強化農業應用技術的開發和推廣,加快農業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為深化農村改革,確保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一、 我省農業科技教育培訓的現狀和所面臨的形勢

農業科技教育培訓任重道遠。浙江是一個人多地少的省,全省4400萬人口中農業人口3500萬,佔80%,人均耕地僅0.55畝,不足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而且短期內人增地減的矛盾不可逆轉。農業要發展,只有從內涵上挖掘路子,把發展的軌道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上來。我省農業系統現有農技幹部28725人,其中在鄉鎮工作的農技幹部20349人,佔70.8%。他們擔負着面向農村、面向農民,推廣新品種、新技術的重任,是農技推廣的主力軍。但從現狀分析,他們的知識能力與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要求還不相適應。據省農業廳統計,全省28725名農技幹部中,本科3125人,佔10.9%;大專2594人,佔9%;中專9944人,佔34.6%;高中以下文化程度3025人,佔45.3%。縣級農技推廣人員6080人中,大專文化程度以下的佔47.3%,只具備初級技術職稱的佔47.5%,均將近一半。既使具備較高學歷和技術職稱的農技人員中,也有相當大的一部分由於缺乏培訓和知識更新,知識面狹窄、陳舊,對現代農業理論新知識、新技術知之甚少。這個問題在與廣大農民直接面對面的村一級更為嚴重,全省村級農技服務組織中,目前有專職農技人員16339人 , 兼職農技人員41620人 ,共計57959人,其中中專及中專以上的910人,佔1.57%;中專以下也就是未接受過正規專業教育的57049人,佔98.4%。除了知識能力不適應外,專業結構也很不合理,在縣一級農技推廣人員中,從事糧油、農經、畜牧、農機等傳統農業技術推廣人員佔91.8%。與此同時,由於種種原因,我省農民這一特殊而龐大的羣體人均文化程度和整體素質較低。面對新世紀、新階段、新形勢,提高廣大農技推廣人員和千千萬萬農民羣眾的知識水平和技術能力,是我省農業科技教育培訓所肩負的一項十分重要而又艱鉅的歷史使命,任重道遠。

農業科技教育培訓面臨嚴峻挑戰。從世界農業發展趨勢來看,由於科技全球化和經濟一體化日趨明顯,科技創新速度日益加快,國與國之間以科技實力、技術創新能力以及創新人才為基礎的競爭更加激烈。伴隨着世界性新的農業科技革命的蓬勃興起,生物技術、信息際酢⑸枋┡┮導際酢⒉牧峽蒲А⒑教旒際酢⒑思際跫鈾俁耘┮檔娜嬪福⒋錒移窘杵淝看蟮目萍加攀疲誑蒲а芯渴盜Α⑸際跛健⒉房嗇芰δ酥僚┎飯拭騁椎確矯婢υ謨欣木赫匚弧U舛雜諼夜湧炫┮悼萍己徒逃⒄梗岣呶夜┮檔墓示赫μ岢雋搜暇粽健4遊沂〉氖導是榭隼純?SPAN lang=EN-US>,新形勢下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也對農業科技培訓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形式上由過去單一的初級農業科技培訓轉向為高中初級多層次的綜合性的農業科技教育培訓;在實施主體上由過去農業部門主抓上升為政府統籌、農業部門牽頭、多部門參與的政府行為;在培訓對象上由過去單一面對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力發展為包括農民、農技人員、農村幹部和未來農民;在培訓要求上由過去以實用為主提高到以實用和開發農村人力資源、提高勞動者科技文化素質並重的高標準要求。新中國建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我省農業科技教育培訓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為我省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據1999年統計,全省農業技術推廣系統當年共舉辦各類培訓班27480期,共培訓258萬人次。我省1999年開始實施的跨世紀青年農民科技培訓工程,先後舉辦培訓班496期,累計培訓19086人。有力地推動了當地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但是無需諱言,根據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的要求,我省農業科技教育培訓還很不適應。第一,重視程度不夠。一些地方農業科技教育培訓和經濟建設“兩張皮”的現象依然存在。沒有把這項工作真正作為轉變職能的重要內容去抓,把農業科技教育培訓當作軟任務,缺乏長遠的規劃和過硬的措施。第二,形成合力不夠。農業部門內部存在着各條線的培訓都有一點點,但各條線的培訓也只侷限於各自專業的那麼一點點的現象。各自為戰,缺乏統一的規劃和指導,既消耗了有限的資源,又無法形成一項系統的工程。第三,硬件設施的建設不夠。現在這個問題在我省比較突出,全省各地雖然有一些農技和農機培訓學校,但真正有條件擔當起農業教育培訓任務的尚為數不多,教學設施和師資更顯缺乏。包括省農業廣播電視學校目前尚沒有教學培訓基地和應有的設施、師資。第四、目前在農業教育培訓工作中政事不分,職能不清的問題還比較嚴重,還沒有形成一整套從事農業教育培訓事業的網絡體系。第五、培訓的內容、形式以及投入機制缺乏創新,還習慣於沿襲計劃經濟體制和傳統農業條件下形成的老套套、老辦法,無法適應新形勢的要求。第六、農業科技教育培訓隊伍建設還有待於進一步加強,目前這支隊伍包括管理人員和師資力量,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還比較薄弱。對於這些問題,要認真加以研究,通過深化改革逐步加以解決。

二、充分認識加強我省農業科技教育培訓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農業發達,經濟繁榮,農民富裕,政治民主,社會文明,環境優美。”這是省委、省政府對我省農業和農村現代化提出的總體要求。而這一目標的實現,離不開科技進步和勞動者素質的提高。因此,進一步加強農業科技教育培訓,已經成為農業和農村現代化建設中一項首當其衝、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務。在新形勢下,它的地位和作用將顯得越來越重要。

加強農業科技教育培訓,是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形勢的客觀需要。新中國建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我國農業的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為國民經濟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其中農業科學技術的歷史性進步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進入新的世紀,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糧食等主要農產品實現由長期短缺到總量平衡、豐年有餘的歷史性轉折,農民的温飽問題基本得到解決,人民的生活總體上達到了小康水平。但同時也應看到,農業發展由過去受資源約束轉變為受資源和市場雙重約束,農業面臨着許多新情況、新問題。一是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不合理,農產品品質亟待提高;二是農產品銷售不暢,價格低迷;三是農產品加工轉化率低,農業綜合效益不高;四是農民增收緩慢;五是加入WTO後,對農產品市場競爭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六是農業生態環境污染嚴重,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有待加強。面對這樣的新情況、新問題,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們從事農業工作的思維方式、生產方式、經營方式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長期以來,在計劃經濟條件下形成的並已為我們輕車熟路的一整套老觀念、老辦法已經無法適應新形勢的需要。如果我們墨守成規,不去學習掌握新的知識、新的技術、新的信息、新的辦法,那麼,就會被洶湧澎湃的市場經濟大潮所淹沒。我們不僅要懂生產,還要懂經營,不僅要懂技術,還要懂市場。不論是領導者、管理者,還是生產者、經營者,包括我們的專業技術人員都同樣面臨着這個嚴峻的問題。

加強農業科技教育培訓,是大力推進新的農業科技革命的需要。鄧小平説:“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是根據馬克思主義理論而作出的科學論斷。歷史告訴我們,科學技術的每一次創新與變革都極大地推動生產力的革命性進展。在當代,科學技術更是直接影響着生產力的每一個要素。土地生產率的提高有賴於技術創新,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更有賴於新知識、新技術的採用。知識經濟在世界範圍內的形成,標誌着科學技術已經成為推動人類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在發達國家,科學技術進步對國民經濟發展的貢獻率已大大高於其它生產要素的貢獻,達到70%--80%。事實上,21世紀的國際競爭實際上是科技競爭與人才競爭。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目前我國農業科技和教育發展還不能完全適應農業發展新階段、加入WTO以及推進農業科技革命的要求,農業科技、教育和農村經濟的結合還有待於加強,農業科技進步和創新對農業發展的決定性作用還有待於進一步發揮。我們農業部門曾經在農技推廣工作中譜寫過輝煌的篇章,不論是高杆改矮杆、耕作制度的變革,還是雜交水稻等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都給農業生產帶來了突破性的發展。但是,在當今世界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新技術層出不窮的新形勢下,需要我們通過教育培訓不斷地更新知識,不斷地拓寬知識領域,應對知識經濟的挑戰,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

加強農加業科技教育培訓,是實行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需要。我國農產品供給實現了由長期短缺到總量平衡、豐年有餘的歷史性轉折後,農業生產由受資源約束變為了受資源和市場雙重約束,出現了農產品賣難、價格持續走低、農民收入增長緩慢的現象。近兩年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都指出,按照市場對農產品優質化、多樣化的需求,對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進行戰略性調整是近一個時期的中心任務。農民增收緩慢,不僅影響到農民生產的積極性及農產品供求關係的持續平衡,還影響到農民對農產品、工業品的消費支出,影響到全社會的穩定,影響到我國經濟發展第三步戰略目標的實現。調整優化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增加農民收入,必須充分依靠科學技術的應用。無論是品種結構還是品質結構,無論是產品的多樣性還是產品市場的開拓,都需要科學技術的應用。在戰略性結構調整的過程中,我們將面臨許多嶄新的課題,比如怎樣優化農業生產結構、農產品品質結構、農業產業結構,怎樣優化農村環境和生態結構,怎樣優化農村勞動力就業結構和城鄉結構等等。回答和解決這些問題,單憑我們過去的實踐和知識已經遠遠不夠了。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大力發展效益農業是一項全新的任務,必須適應效益農業發展的要求,破除小農經濟和計劃經濟觀念的種種束縛,實現觀念創新,不斷增加市場意識、競爭意識、開放意識、質量意識、效益意識。這就要求我們不斷地通過教育和培訓,用新的知識去武裝農業工作者和廣大農民的頭腦。把推進戰略性結構調整、發展效益農業、加快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作為不斷學習新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的過程,努力在發展效益農業、推進現代化建設的實踐中增長才幹。

加強農業科技教育培訓,是提高勞動者素質,全面提升農業生產力水平的需要。温家寶副總理在實施跨世紀青年農民科技培訓工程的報告上批示:“實現農業現代化,需要千千萬萬高素質的農業勞動者。從現在起,就應着手培養造就一大批覺悟高、懂科技、善經營的新型農民,使他們成為下世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中堅力量”。由於生產者是生產力中的決定因素,所以,農民科技文化素質的高低直接決定着我國農業生產力水平。農民科技文化素質的高低,決定着對先進農業技術及工具的採用,決定着對農產品市場信息的捕捉、分析與判斷。農民不僅是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的主體,更是農民增收的主體,只有培養出覺悟高、懂技術、善經營的高素質農民,才能使農民持續穩定增收。進入新階段的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必須依靠科技進步和勞動者素質的提高。加入WTO給中國農業帶來的挑戰,為我國農業教育培訓事業特別是農業勞動者的科技文化素質的提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農業勞動者素質,迫切需要加強農業科技教育培訓。我國9億農村人口中,國中以下文化程度的佔70%,文盲半文盲佔23%,農民整體素質偏低;1億多鄉鎮企業職工中,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還不到1%。農業勞動者的現狀決定了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的基礎性和重要性。必須加強農業科技教育培訓的力度,大幅度提高農民接受新技術的能力,培養和造就一支用現代農業科技武裝起來的新型農業勞動者大軍。

加強農業科技教育培訓,是農業部門轉變職能和加強自身建設的需要。強化為農服務是我們農業部門轉變職能的一項重要內容。我們通過教育和培訓這一行之有效的形式,將政策指導、信息引導、技術輔導有機地融為一體,系統地傳送給廣大農民羣眾,幫助他們解決在調整結構、發展效益農業中迫切需要解決而又解決不了的問題。一定會受到廣大農民羣眾的歡迎,也一定會使我們的為農服務工作搞得更加有聲有色。與此同時,也將有力地促進我們農業部門廣大幹部和科技人員不斷地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素質和水平,探索領導農業工作和農技推廣工作的新辦法、新路子、新機制。使農業部門的自身建設進一步得到加強。

總而言之,加強農業科技教育培訓工作是時代的要求,是創新的要求,是發展的要求。也是解放和發展科技“第一生產力”、保持農業和農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加速實現農業現代化的根本出路。人既是發展的目的,又是發展的動力。人力資本投資是科技進步的根本基礎,人是經濟發展的終極原因。經濟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為此,我們要加快實施科教興農,把科技進步擺在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的優先地位,把農業科技教育培訓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發展農業真正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農業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加快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真正確立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觀念,確立科技以人為本的觀念。要以戰略的眼光緊緊抓住人才培養這個“牛鼻子”,把農業科技教育培訓工作放到十分重要的位置,切實抓緊抓好,把農業結構調整、農民增收工作切實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

三、抓住機遇,不斷創新,積極探索農業科技教育培訓工作的新路子。

農業科技教育培訓工作長期以來就是我們農業部門開展農技推廣的一種主要形式。特別是在農業實用技術的推廣、培訓方面積累了十分豐富的經驗,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是,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隨着我省農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我們的農業科技教育培訓工作將面臨更高的要求和更為艱鉅的任務。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對人才的需求,對新知識、新技術和各類信息的需求,以及農業科技的飛速發展, 在為實現農業技術跨越提供了大好機遇的同時,也為農業科技教育培訓工作展示了十分美好的前景,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因此,我們廣大農業科技教育培訓工作者要進一步增強做好農業科技教育培訓工作的緊迫感和責任感,把握機遇,乘勢而上,開拓進取,不斷創新,為實現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目標,促進農業生產力的跨越式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一要大力拓展農業科技教育培訓的內容。農業實用技術的培訓,是我們農業部門的拿手好戲。當然,農業實用技術在今天仍然是我們農業科技教育培訓的重要內容之一。但顯而易見,在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效益農業的新形勢下,僅僅重視產中的實用技術培訓已經是遠遠不夠了。還需要向產前的良種、良畜、良禽等新品種和新農機、新農資等技術和產後的貯藏、加工、流通等技術培訓擴展延伸。不僅需要對常規技術進行改良和推廣,還需要對高新技術進行普及和培訓;不僅需要對傳統種養殖技術的改造和培訓,還需要對新興種養殖技術的培訓和推廣;不僅需要對生產技術的培訓,還需要對經營管理、市場營銷、政策法規、外向型農業等多學科、多門類的新知識進行培訓。在培訓對象上也要單純從對農民的培訓向農村幹部、農業部門領導、農業專業科技人員、農村加工、流通、生產經營等龍頭企業和鄉鎮企業的領導、技術人員和從業人員延伸。在這些方面,農廣校的教育培訓工作已經作出了有益的嘗試,並積累了很好的經驗,應該認真總結推廣。我們一定要樹立大農業、大農村、大科技、大市場的觀點,使農業教育培訓工作向更加寬廣的領域拓展,決不能讓小農經濟的枷鎖束縛住我們的手腳。

二要不斷創新農業科技教育培訓的形式。只有不斷尋求更新更好的形式,才能更好地為內容服務。我們要在發揚光大“田頭地腳、面對面、手把手”等有效的傳統培訓形式的同時,根據當前的新情況和農村工作的實際,不斷創新培訓的形式。要認真研究總結綠證培訓、青年農民跨世紀培訓工程、農業廣播電視教育等行之有效並廣為基層所歡迎的辦法和形式所積累的經驗,探索更多更好的形式和載體。衢州農業部門創造的農技110,實際上就是一種普及傳播農業科技知識的好形式,農民羣眾“求醫問藥”,農技幹部“解疑答難”。既架起了教與學的橋樑,又快捷方便,有很強的針對性。許多地方採取的培訓與考察相結合,培訓與成果洽談相結合,培訓與當地培育主導產業相結合,培訓與共青團、婦聯等羣眾組織的活動相結合,培訓與培養學科帶頭人和農村基層幹部相結合等做法都是值得借鑑的。在終身教育已成必然趨勢的新世紀,隨着農業和農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農民對教育培訓的需求必然是多層次的。目前,農業科技教育培訓工作正在適應農民的廣泛需求而快速發展,在此基礎上,要積極創造條件,拓展農民和農村基層幹部的科技培訓和成人教育,實現各層次教育的連貫和溝通,創造終身學習的條件。同時還要積極跟蹤教育培訓技術的進步,大力發展衞星遠程教育,研究開發計算機網絡教學,增強辦學手段。如農廣校藉助廣播、電視等現代媒體和網絡等高科技手段開展教育培訓就是借科技之力謀傳播科技之業的好形式。我們要充分挖掘潛力,開動腦筋,勇於創新,採用更多為廣大農民樂意接受,為廣大農村幹部和科技人員所歡迎的形式和載體。使我們的農業科技教育培訓工作更加富有成效,更加生動活潑。

三要促使農業科技教育培訓與農業經濟發展的緊密結合。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是農業科技教育培訓的強大後勁和根本出路,也是農業科技教育培訓的生命力所在。要注重與農業重大科研、開發、推廣項目相結合,把項目的資金、人才優勢用於農業科技教育培訓,吸收高素質的農民參與技術的推廣與開發,逐步建立重大項目的人才培訓與使用制度。要鼓勵農村中的各類科技户、示範户和經營大户通過培訓在學中幹、在幹中學。通過他們建立一批示範基地,將教育培訓實習和試驗示範推廣有機地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基地的龍頭帶動和科技示範窗口的作用,力爭做到“辦好一個基地,振興一個產業,致富一方羣眾”。大膽參與探索“公司+農户”的農業產業模式,逐步實現產加銷一條龍,貿工農、產學研一體化的發展格局。要切實做到重心下移,不拘形式,開發農村人力資源。積極參與實施農業品種、技術、知識更新工程、“綠色證書”工程,“跨世紀青年農民科技培訓工程”等項目,走農科教結合之路,向農民傳授農業產業化、市場營銷、農產品加工等新知識和農業實用新技術,開展應用型科研和科技推廣,加快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為地方經濟提供更為直接有效的服務,推動農村經濟的全面發展。

四要逐步完善農業科技教育培訓的體系。農業科技教育培訓工作是一項浩大而又艱鉅的工程,它需要有一個完善的組織體系來保證。要根據“分級負責、分層管理、分級培訓、明確責任、互相協作”的原則,建立起一個科學合理、功能齊全、設施完備、相互協調、適應需求,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農業科技培訓教育體系。要整合教育資源,提高培訓效益。充分發揮當地己有教育資源優勢,堅持統籌兼顧、資源共享、集中投入、緊密配合的原則,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為農業科技教育培訓工作服務。有條件的市、縣可以在現有農廣校中心校、縣分校的基礎上建立農業教育科技培訓中心,也可以與農技校、農技推廣中心結合起來,逐步完善體系建設。

五要研究制定農業科技教育培訓的制度和規劃。推進農業科技教育培訓事業需要有一系列的制度作為保證,同時還需要制訂科學合理的規劃。比如每年或近幾年完成多少培訓任務,確定哪些培訓內容,要求達到怎樣的目標,採取那些措施,提出什麼樣的指導思想和原則,省、市、縣如何分層次培訓。包括農廣校要完成哪些對象的學歷教育,每年完成多少。這些都需要有一個系統的規劃作指導。再比如已取得各類各級職稱的專業技術人員,每年要參加多少學時的知識更新培訓方可聘任;各級農業部門領導包括基層農技站長需要通過哪一級培訓方可上崗任職;要如何通過資格培訓才能從事植保、農藥、種子等特種行業的工作等等。這些都應該通過制度加以規定,從發展的趨勢看,也需要通過制度加以規範。在這個問題上,還要明確職能。各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要負責制訂規劃和制度,協調整合教育資源,進行管理、指導、督導和評估。農業科技教育培訓中心除了積極參與規劃和制度的制訂外,主要負責規劃的實施和制度的執行,加強師資隊伍、教材和教學基礎設施建設,着力推動運行機制和教學內容的創新,切實提高培訓質量和效益。確保農業科技教育培訓工作走上健康發展的軌道。

六要造就一支素養好、戰鬥力強的從事農業科技教育培訓管理和教學的幹部隊伍。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的農業科技教育培訓工作適應新形勢的要求,開創出新的局面。所謂素養好、戰鬥力強的幹部隊伍,就是一支政治過硬、業務精通、作風正派的隊伍。政治過硬,要求我們的隊伍要有堅定正確的政治立場,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武裝頭腦,堅持黨的基本路線,要把江澤民同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貫穿在整個工作的始終,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有全局觀念和大局意識,要有高度的為黨、為國家、為人民負責的責任感。業務精通,要求我們的隊伍要不斷加強對當代經濟、科技、市場、法律以及管理科學、領導科學等方面知識的學習,要努力提高政策水平,提高洞察與預測、組織與協調、語言與文字、邏輯與思維、決策與操作等方面的能力,達到高效、快速、準確地完成各項任務的目標。作風正派,要求我們的隊伍要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堅持黨的羣眾路線,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要勤政廉政,要有理想、有追求、有進取心,從大局出發,團結一心,齊心協力,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做好農業科技教育培訓工作。

七要切實加強農業科技教育培訓的領導。加強農業科技教育培訓工作是新形勢下科教興國戰略的一項重要舉措,是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穩定的重要保障,是落實江澤民同志“三個代表”思想的重要體現,是各級政府的一項重要職責。各級政府要把它作為發展農業和農村經濟的一件大事來抓,納入當地社會經濟發展規劃,加大投入力度,建立適應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智力投資保障制度。農業行政部門要切實抓好農業教育培訓的規劃制定、制度制定、體系建設等工作。要重視研究新情況、新問題,提出解決的辦法和措施。要重視加強農業科技教育培訓基地的建設,通過資產重組、劃撥等形式,並通過深化體制改革,加強管理,使農業科技教育培訓事業增加自我發展能力,不斷煥發出新的生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uanti/zhengqi/re8zn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