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專題 >熱點專題 >

寫人的優美散文:筆墨書香家國情

寫人的優美散文:筆墨書香家國情

編者按:王季慶先生出生於書香世家,是人們敬重的書畫藝術家。在欣賞王季慶先生的詩書畫中,我們能夠感受到他的愛國情愫和骨氣。

寫人的優美散文:筆墨書香家國情

筆墨書香家國情

——王季慶先生詩書畫欣賞

王季慶先生是人們敬重的書畫藝術家,儒雅智慧,與人為善,很少有吹噓之詞,但在人們的心目中,他的地位很高。

初識先生,是在洪慶文化交流會上。裹挾於一羣文人當中,他顯得與眾不同:衣着得體整潔大方,雙目如炬有光,眼神似乎能夠洞穿世界,炯炯有神,充滿智慧。後經火箭軍大學韓懷仁教授介紹,果然非同一般。之後,便有了幾次品茗、吟詩、作畫交流的機會,看他嫻熟地為朋友沏茶倒水,動作沉穩而又老練,定不像西北漢子所能為,才知他在深圳打拼了二十多年,那裏的剛柔氣息深深感染着他。

先生出生於書香世家,受家風薰陶,從小便多才多藝。二胡、琵琶、笛子、揚琴、嗩吶、手風琴……吹拉彈唱無所不能,而且還是學生會主席,加之成績優異,年少的他,骨子裏躍動着狂放與桀驁不馴的闖勁兒。後因運動牽連,終被踩在了腳下,從此收斂性情,參悟人生,將所有的稜角打磨得乾乾淨淨,如同一棵小草,找尋一處屬於自己的森林,靜穆地生長,不再為轟轟烈烈所裹挾。雖身處逆境,心態卻坦然自如。

八十年代初,先生帶着對故鄉的眷戀南下深圳,“北望長安總是情,不知何年歸故里”。在有着鵬城之稱的深圳,奮鬥二十多年,卻不忘把思辨與希望鐫刻進他的詩行,“驚雷當頭響,前途眼前崩,入墜深淵不知情,揮畫筆,冷觀殘雪,巋然不動,繪出萬千氣象,留下七彩人生”,他寄情于山水書畫,修煉心靈的聖潔,並滿懷對家鄉的展望和期盼:“青山不解離鄉愁,渭水豈知人懷舊”,“人道蓬萊仙境處,怎及晚照驪山頭”。20xx年他終於從深圳回到西安,看到故鄉的新變化,喜上眉梢,“回眸古城……十八載迴歸暢想,故園換新裝。”

從臨潼到深圳,再從深圳回到西安,生活的艱辛打磨出他外柔內剛的個性,成就了他書畫與詩歌藝術的造詣,也藉此支撐起生活必須的內力,在成功經營生存空間的同時,更收穫了藝術的碩果:他先後出版了《季慶詩書畫集》和《季慶詩集》,詩歌多為古體、格律、詞牌等,彰顯出他學識淵博、厚重傳統的文化底藴。的確,他血脈中的文化傳承,為他的詩歌及書畫藝術插上了智慧的翅膀,冥冥之中,似乎總能接納祖先的恩澤與點播,讓他的著作與言行超凡脱俗。“書畫寄柔情,翰海弄墨香。胸有千重壑,秦韻傳四方。”江西讀者平沙落雁有過這樣的點評。

王老師最喜歡談及那件靈異趣事。在外孫路桄暢新書發佈上,原本是即興祝賀的一首詞,卻因“東縱驪山,西橫灞水”兩句經典而傳為佳話。原來,三年中的一次邂逅,談及此詩,卻被堂兄告知,早在五十年代初的洪慶國小,其大門上就有過一幅對聯,那對聯是王季慶先生的祖父題寫的,上聯是“東縱驪山基業鞏固如山久”;下聯是“西橫灞水世代衍流似水長”,這對聯就用磚刻陽紋相嵌在校門兩側。後校門被拆除,到王老師上國小時,就沒見過老校門了,也就根本不會知道有過這幅對聯。今日聽堂兄解讀,他深感震憾和驚詫!祖父是清未秀才,創辦了此校,為學校題寫對聯也是常事。祖父五十歲後棄教從醫,繼承祖傳,成為洪慶地區一代名醫(見灞橋區志人物欄目有記錄)。沒料想,祖父百年之後,冥冥之中會將這種文化基因傳承給王季慶先生,又使他有機會再交棒給文氣相通的桄暢外孫,文脈的相通,冥冥的傳承,怎不令他歎服。

後來,先生歷次在洪慶文友中説,“洪慶地區文化興盛”,著作頗豐,人才輩出,是與該地區東靠驪山洪慶堡焚書坑儒遺址,有“秦儒魂佑”,西橫灞水有唐代將相遺骨啟迪,故“大唐魄依”,所以,“洪慶文盛,人才廣濟,人傑地靈,摧生着一種文化自信,定成大氣候也!”當然,這是先生對洪慶文化人的勉勵和寄託,身處洪慶地域的我們,自然深感榮幸,也便以此為動力,向神聖的文學、高潔的藝術靠攏,也便催生了《百花嶺》和《灞柳文藝》、《灞水兩岸》及數十部文學著作。

王老師是臨潼人,卻與洪慶地區街院相連,自然,大家又將他劃歸了洪慶文人圈。在這裏,他將他一生的思想與靈魂融匯在了書畫藝術及文化事業之中,如同一面旗幟。

他的書畫,欹正相生,參差錯落,超然灑脱,釋然自得。他畫秦嶺,便有了雲海氤氲、松濤漫卷、微風燕歸、草青萬壑的春天氣息,巍峨壯觀中彰顯出秦嶺山脈的霸都之勢。他畫天台山,濃與淡之間,總能將暮色中那些青峯拋撒在漫天的飛雲之間,登高眺望,鬆巒疊嶂,似乎早已淹沒了路的行蹤。但是,無論路途多麼艱險,那青衣使者卻從容淡定,遙望遠山,將自己的心音渡過萬重山,自有“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雲捲雲舒”的氣勢磅礴。是啊,唯有參悟人生真諦的人,才會這樣從容不迫,道法自然,因為他早已悟破蒼穹的變幻與莫測,心安則路遠。

山水畫《陽光照耀小河谷》,給人一種安逸,淨雅,空靈之美。畫中自含無窮趣,畫中自解天外意,筆走宣紙,龍遊千里,潑灑丹青,婀娜多姿,那雲煙飄渺,那五穀豐登,那山石潑墨,那陽光初照,小河歡騰,良田肥沃,生態自然,水墨丹青,濃淡相宜,奇思妙想,每一根線條,每一片暈染,無不彰顯出王季慶先生謙和儒雅的風骨。凡與王先生交往過的人,都會給予“平易近人、品格高尚”的定性。因為他的品格高尚,所以,他的書畫作品總是立意深遠,歎為觀止,在他高深造詣的作品後面,觀之必然是一種精神享受。他的書,大氣磅礴,他的畫,秀美悟道,指點迷津。無論書法,無論山水,運筆大膽自如,天然灑脱,返璞歸真,有着化腐朽為神奇的力量,讓人氣定神怡。

最後,借用“虎王”之稱的著名國畫家阮班超先生之語結束全文,他對王季慶先生的評價可謂全面而透徹,入木三分:

他隆準廣額、目光如炬、逸態灑脱、內涵無極,不由心生敬意……幾句寒暄,頓消語禁。投機之話遂增,直歎王兄之才、王兄之氣、王兄之骨。

做一個國人不可有媚骨,但要有傲骨。他用毛筆寫下一個“華”字,告訴我們,我們每個人就必須把自己釘到十字架上,來支撐“華”,有支撐,“華”字才不倒。我深感先生的愛國情愫和骨氣。

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一字一份情,一詩一份義,一個寬宏、偉岸、豪氣、慈祥、博愛的先生正朝我們走來。

作者:伏萍

公眾號:東方散文雜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uanti/redian/wvjjj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