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專題 >熱點專題 >

近代史心得體會(通用19篇)

近代史心得體會(通用19篇)

近代史心得體會 篇1

通過學習《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我對中國的歷史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作為新時代接班人的我們不僅要了解中國的今天,還應當瞭解中國的昨天和前天,回顧近百年的中國人民奮鬥的歷史——困惑與希望交織、污穢與崇高輝映、黑暗與光明搏擊,構建了中國近代史波瀾壯闊、跌宕起伏而又驚心動魄的歷史畫卷。 近代史的開端1840正是大清帝國中後期,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已經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並逐漸發展壯大,而中國由於閉關自守、固步自封,已經與新興的資本主義國家拉開了很大的差距。長期的閉關鎖國和居功自傲,是帝國的統治者處於“天朝大國”美妙夢境中,將其它國家的人稱為“番”或者是“夷”這種帶有歧視性的字詞。不接受他們的技術,不允許他們的通商,一切的一切,都只是當朝統治者心中虛幻的泡沫而已。豈不知,當我們都沉睡在東方這塊古老的土地上的時候,與我們處於地球向對面的英國,進行了他們的工業革命,為他們“日不落”的黑暗意圖做足了充足的準備;而處於清帝國的背面的羅宋國的沙皇的改革和與我們隔海相望的大和的明治維新都取得了十分古大的成果。隨着野心和掠奪的需要,以不列顛為主的國家將他們罪惡的貿易伸向了古老的中國。雖然政府幾次三番的頒佈過禁煙令,可是在缺少科學和文化的中華土地上,鴉片貿易在清朝橫行霸道,削弱了中國人的意志和文明,懶惰,好逸惡勞等等惡習出現在了一勤勞著稱的中華領土上。有外國人稱中國是沉睡的東方之獅,那些愚昧的中國人還開心的認為這個評價很好,因為他們覺得,因為是沉睡的,那麼終有一天他將覺醒,然而,他們卻殊不知,這個概念的出現來源於羅宋的雜技表演,馴獸師為了讓兇暴的獅子不具有威脅性,將餵了鴉片的肉餵給獅子食用,這樣平日

近代史心得體會(通用19篇)

威風凜凜的獅子也只有淪為階下囚。

英國鴉片貿易這樣的意圖令人心驚。當虎門銷煙的硝煙還在空中盤旋,1884年,英國用炮火轟開了封閉的國門,洋人的熱兵器在對抗清朝傳統的冷兵器時就如同戳破一個紙娃娃一樣的簡單,最終的結果是以清政府簽訂了第一個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從此如大家所熟識的一樣,中國由一個封建國家成為了一個半封建半殖民地國家。中國腐朽的清政府使列強一次又一次的入侵,簽訂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中國步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1856年英法聯軍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使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程度進一步加深,中國的國際地位一落千丈,各國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野心,日本也對中國進行軍事政治掠奪,在甲午戰爭中國戰敗之後,中國與八國聯軍簽訂了《辛丑條約》中國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會的深淵。

從此這個歷史上的天朝大國的天空變得黑暗,開始在風雨中飄搖零落。特別是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這一歷史事件,至今人染令我扼腕痛惜。之後一個接一個的戰爭,和賠款割地使清廷日漸衰弱,雖然一些擁有一定見地和知識的官僚和資產階級開展了戊戌變法和洋務運動,為整個腐朽的中華大地帶來了一絲清冽的微風,但是由於清政府已經沉痾已久,無論是在那個方面,這一陣清風絲毫挽救不了中國的病痛。面對列強囂張的氣焰中華民族開始尋找出路,中國先進分子和人民羣眾開始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張。這時中華大地上出現了點點新光,那時一位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他帶領革命黨人成立了同盟會,發動了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封建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但是由於革命的軟弱性和妥協性,袁世

凱篡奪了革命成果。辛亥革命最終沒能讓中國脱離困境。

在1920xx年,這一個可以稱得上是劃時代的一年裏,中國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五四運動的熱情點燃了星星之火——中國共產黨人的誕生。這燎原之火點燃了華夏大地的熱情和生命,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之下,風雨飄搖了許久的中國人終於看到了希望的光芒,在經過了艱苦卓越的抗戰以及各種各樣的考驗之後,中國共產黨人終於帶領了中國走上了一條光明的道路。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的國際地位得到顯著的提高,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標誌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結束,同時在短期內鞏固了新政權、確定新目標,基本上建立了以社會主義公有制為基礎的經濟制度,使國際地位得進一步的提高。從1950年到1953年中國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1978年實行改革開放制度大幅度的提高了國家綜合國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1997年香港迴歸使中國的國際地位得到空前的提高,中華人民從此挺直腰桿面對世界,祖國的恥辱得到洗禮,中國人終於在經歷了這段屈辱的近代歷史後可以抬頭挺胸的向前邁進了。並在之後的幾十年中中國在

東方崛起,國際地位蒸蒸日上,成為了今天舉足輕重的強國。

歷史雖已塵封,但是它不應該被忘記,更不應該被忘卻。經歷了那段屈辱的歷史,便知道了災難的沉重。現在,我們的祖國已經走出了那片陰霾,我們再日益的強大,我們會盡力的丟掉過去,但是我們絕不應忘記那段歷史;我們的民族,有着很強的生命力和創造力;我們的人民,有着博大的胸懷,但是這也絕不代表我們會一味的容忍,俗話説忍無可忍無需再忍。因為這段歷史,我們緊密的團結,因為這段歷史,我們更愛我們的祖國,愛它的堅韌不屈、愛它的百折不撓。這也更確定了我們要為國家奉獻的決心。

近代史心得體會 篇2

這個學期選到姚桂榮老師的課,非常幸運。在她的帶領下學習了中國非常重要的一段歷史。半個學期的學習,使我對中國近代史有了一個大概的瞭解,我覺得中國近代史是中國走向世界的一個必要進程。在我看來1840年開始到1949年這一百多年,是中華民族為走向新世界而經歷的一次涅槃,偉大的祖國在肉體經受了巨大的痛苦和輪迴後才能以更美好的軀體得以重生。

鴉片戰爭前,中國仍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封建制國家。但清王朝這個封建地主政權腐朽沒落、妄自尊大,所以封建制度其實已危在旦夕。 《南京條約》的簽訂,使中國從此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西方所謂的文明人用堅船利炮打開了中國這個古國的大門。此後,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無數次的生靈塗炭,數以千計的不平等條約,香港,澳門,中國台灣被迫淪為殖民地。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亡國滅種的危機一直威脅着千年古國。在中華民族危難之際,一代民族精英覺醒:魏源等的“師夷之長技以制夷”;洪秀全領導的反清農民起義;康有為、梁啟超的“變法圖強”;孫中山的國民革命。正是他們在民族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挺身而出,為反對外來侵略,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同仇敵愾,英勇奮鬥,前赴後繼,拼搏不息,譜寫了中國近代史上可歌可泣的悲壯篇章。

中國人民為反抗列強侵略,爭取民族獨立,進行着英勇的鬥爭,開始了救亡圖存的探索。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新文化運動衝擊了封建主義的思想、道德和文化,開啟了思想解放的閘門。中國在飽受列強欺凌、被迫開放的環境中不斷進行着經濟、政治和思想文化的變革,中國的近代化艱難起步,社會結構開始逐步從傳統社會向近代社會轉型。1920xx年爆發的五四愛國運動,標誌着資產階級領導的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結束和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1920xx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

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九一八事變,中華民族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全國抗日救亡運動不斷高漲。1935年,日本發動華北事變,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全國主要矛盾。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七七事變,中華民族全面抗戰從此開始。中國人民經過八年浴血奮戰,終於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來反侵略戰爭的徹底勝利。

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面臨着兩種命運、兩個前途的決戰。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了三年多的解放戰爭,推翻了國民黨在中國大陸的統治,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 中國近代史是先輩們為了保衞祖國,用鮮血譜寫的歷史。學習中國近代史,所學何用?當然是為了祭奠那些無辜喪命於外敵槍炮下的萬千同胞, “致遠號”二百五十名將士以艦殉國的英勇悲壯,要緬懷“戊戌六君子”、“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以及無數革命先驅捨生取義的愛國之舉。然而,最重要的意義是從這段苦痛的歷史中,汲取教訓,勵精圖治, 輝煌的歷史我們應該應以為驕傲,但屈辱的歷史我們更應該牢記,中國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但更是一部推動史,她告誡我們不要驕傲,更不要氣餒,因為有千千萬萬的希望在等着我們,激勵着我們。振奮自強,做好今天的事,寫好中國的未來史。

姚桂榮老師是一位非常幽默又博學多才的老師,教學方式多樣,各種影視資料和課堂展示內容充實又有趣。如果説要給《中國近代史綱要》課堂提建議,那我只怕是班門弄斧了,還不如説看法更恰當些。我認為,歷史總是有時間順序,有因果關係的。一件事情的發生總是有它的緣由,如果在上課的時候可以把歷史事件用一條主線串起來會更有利於學生的理解。比如有的老師上課:“上一節課我們講了鴉片戰爭,這一節課我們講太平天國運動。”然後開始講。而有的老師:“上一節課我們講了鴉片戰爭,我們知道第一次鴉片戰爭中,清政府耗費大量軍費,大大加重了人民負擔。鴉片戰爭在前,太平在後,大體説太平天國是農民比較盲目的起義,他最終是在中外絞殺下滅亡的,這節課我們就來講太平天國運動”(舉的一個例子)可以把例如洋務運動、百日維新、辛亥革命等的歷史事件處理處一條清晰的思維線,這樣更有利於我們的學習和記憶,並且對其有着深刻的認識。另外,我覺得可以多結合當時世界發展的趨勢,多方面多角度的品評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像老師對慈禧,江青,李鴻章的評論就很好,我們要看到他們的缺點,但對於他們的長處我們也應該加以學習。

以上就是我個人這一學期來的收穫和一點小想法,雖然只是對中國近代史有了一個大致的瞭解,但個人覺得這段歷史應該被我們每個人銘記。另外老師的幽默是獨一無二的,希望老師保留您的風格。

近代史心得體會 篇3

通過學習近現代史,聽老師生動的講解,我對中國近代的屈辱和艱辛有了更加深 刻的印象,同時也為從屈辱和艱辛中體現出來的民族 精神而感到自豪。一方面,我對中國近現代的這一段歷史有了更加深刻的瞭解,另一方面,我自己也有深刻的體會。

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在屈辱和苦難中奮起,為了爭取民族獨立、自身解放和實現國家的繁榮富強、人民富裕,進行過長期的英勇奮鬥。正是這些鬥爭,粉碎了外國侵略者滅亡中國的陰謀,推動了中國的發展和進步。在我們上中學就學習過中國近現代史,但那時的我僅僅是把這些歷史事實當做故事來學習來背誦的。我根本沒有往歷史深處思考這些歷史事實,它們的歷史意義與現實意義以及帶給我們的啟發。這些本是我們學習歷史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卻被我們所忽略了。

唐太宗説過:以銅為鑑,可正衣冠;以古為鑑,可知興替。毛澤東也講過:歷史是值得注意的。只有認真學習近代史、瞭解中國的榮辱史,我們才能做到以古為鏡、知古鑑今,建設美好的社會主義社會。“歷史終究是歷史”,輝煌和恥辱都已流逝而去,但歷史的精神和寶貴的經驗教訓是我們必須深刻理解並銘記於心的。進入大學後,我學習了《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綱要讓我第一次深刻的懂得了學習近現代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去學習近現代史。綱要不僅讓我更加細緻的瞭解到中國在近現代所發生的歷史事實,更重要的是這些歷史所表達的歷史意義,以及通過這些歷史事實對今天的我們將有怎樣的啟示。常言道:前車之鑑,後車之師。要想更好的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早日將中國建設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我們就必須以史為鑑,從歷史的成功與失敗中吸取經驗與教訓。

中國近代史從鴉片戰爭開始,從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到1949年中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的歷史。1840年,英國發動了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使得中國由獨立逐漸變成半殖民地、有封建逐步成為半封建的國家。清朝以前,中國地大物博、人傑地靈,無論在經濟上還是政治上都處於世界的巔峯。到了清朝,當朝統治者以此為傲,閉關自守、固步自封,並由此帶來的危機逐一爆發。毛澤東曾説過,落後就要捱打!由於中國的糜爛、腐敗,西方資本主義的殖民狂潮席捲中國,使得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格局。

在中國近代史上,由於清政府的腐敗無能,一味賠款求和,西方大大小小的國家爭先入侵中國,由此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清政府被迫簽下了大批的不平等條約。反外侵鬥爭的幾十年裏,中國政權和經濟都遭到嚴重衝擊,中國人民在深受封建統治者的壓迫同時,經濟負擔更加重、政治壓迫更加深。

中國近代歷史是一部恥辱的歷史、也是悲壯的抗爭史。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必須客觀面對歷史,不忘國恥、奮發圖強。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科學是發達的、社會是進步的、人是要自強的,我們要認識這一點,“落後就要捱打”,我們必須要自強!

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中國走什麼樣的道路就已經成為了國人思考和探索的問題。通過一系列的改革或是資產階級革命,但最終都失敗了,資本主義在中國是行不通的。這一百多年的歷史證明了這個結論: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發展中國。1920xx年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經過20多年的艱苦奮鬥,在探索中壯大,終於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使人民真正的當家做了國家的主人。終於在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了。新中國的成立,標誌着舊中國120xx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質的社會結束了,是中國歷史的偉大轉折點,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並由此開始了我國的現代史。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立足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鞏固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隨着時代的進步中國共產黨也與時俱進,相繼提出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都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指導方針。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艱苦的鬥爭,經過新民主主義革命,贏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歷史;經過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把一個極度貧弱的舊中國逐步變成一個繁榮昌盛、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新中國的歷史。

“歷史終究是歷史”,輝煌和恥辱都已流逝而去,但歷史的精神和寶貴的經驗教訓是我們必須深刻理解並銘記於心的。雖然中國近現代史在國中、高中階段我們也曾學習過,但每次學完都會有不同的認識和感悟,畢竟不同層次的知識結構和生活閲歷就我們自身對歷史的把握和理解而言是有差別的。通過大學的進一步學習,我也形成了新的思想。

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保持黨的先進性”。從鴉片戰爭起,中國開始慢下了發展的步子,在世界的地位也一蹶不振。雖然當時也是疆域遼闊,人才濟濟,但清政府的統治模式已被歷史的車輪所趕超,思想守舊的清政府統治階級還以“量中華之物力”而沾沾自喜,“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後得一夕安寢”,終於“起視四境,而‘豺狼’又至矣”。中國從成立以來,也遇到過挫折,走了許多彎路,但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民不斷努力地開闢、前進,在黨中央的領導下,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綜合國力不斷增強。

縱觀人類歷史發展進程,每一代人都肩負着獨特的歷史使命。21世紀是一個充滿機遇和希望,充滿風險和挑戰的世紀,是一個決定中國未來前途和命運的關鍵性世紀。青年是國家的未來,事業的希望,“青年興則國興,青年強則國強”。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信息革命的飛速前行,經濟政治的競爭較量,思想文化的交流碰撞,使當代青年的視野更加寬闊,信息更加豐富,思想更加解放,面對的問題和矛盾更加複雜,承擔的社會責任也更加重大。

經過一個學期《中國近代史綱要》的學習,我深刻的瞭解了中國是從怎樣的坎坷中走,未來將怎樣走。我也明確了作為大學生肩負了怎樣的歷史任務,明白要怎樣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近代史心得體會 篇4

懷着崇敬的心態拜讀了蔣廷黻的《中國近代史》一書。讀完之後頗有所得。

這部書把“中國近代史”界定為“中國近代化的歷史”,中國能否近代化以及如何近代化,於是就成為本書論述的主線。

近代化對於當時的中國是一個十分迫切的課題,它在中國近代歷史的進程中卻又是一個緩慢和曲折的歷程。蔣廷黻不可能找出為何如此緩慢和曲折的社會根源,但他卻看到了我們民族的惰性。他説:“鴉片戰爭的軍事失敗還不是民族致命傷,失敗以後還不明瞭失敗的理由,那才是民族的致命傷。”這個話頗有分量。為什麼中國人不能在鴉片戰爭震撼的當初迅速走上維新抑或革命之路呢?

本書以恭親王奕訢及曾國藩、李鴻章等人領導的自強運動即洋務運動為第一個近代化方案,以康有為等人領導的變法運動即百日維新為第二個近代方案,以義和團運動或曰“拳匪運動”為第三個公式化方案……然而這些方案最終都挫敗了。於是本書提出自我的觀點:“近代化國防不但需要近代的交通、教育、經濟,並又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國民,半新半舊是不中用的。換句話説,我國到了近代要圖生存,非全盤理解西洋文化不可。”“全盤西化”口號為胡適在一九二九年提出,意即對西方文化都不預設任何的人為限制。或許以現代的眼光來看這是不值得推崇的,然而在那個年代我們確實應為他們的勇氣所折服!

此外:本書所開創的學術傳統,曾是中國近代史研究的主流框架。只是在范文瀾、胡繩等人的近代史研究開展之後,這個框架才被完全以意識形態要求必定中國近代史的所謂“新的學術傳統”所代替。這本書不僅僅奠定了蔣氏在近代史研究領域的學術地位,並且折射出他那一段受西潮衝擊的學人對中國文化以及中國之前途命運的獨特理解。

大師之作,言簡意賅,薄薄的小冊子將中國近代史講述的清晰明瞭。由於我在上高中時所受到的中國近代史教育,有太多的政治傾向,所以看到蔣先生的大作,真的是從眼睛到心靈都清澈無比。他不僅僅是從客觀的角度的講歷史,更重要的是從尊重的角度講歷史。對歷史的尊重,就是對人民的尊重。

我認為這本書不僅僅能夠作為高中生、大學生的教材,而每一箇中國人都應當讀。作為教材似的史書,它將這段歷史的前因後果很簡便地進行了梳理,這樣根本就不可能再混淆再硬背這個那個條約,賠多少款,割多少地是怎樣回事了。作為每一箇中國人,更應當瞭解這段真實原歷史,太平天國的真相、為什麼開放通商口岸、北洋海軍的失敗等等,近代化過程中這些恥辱是怎樣產生的?實際上,很多傷痛或許都是我們中國人自我帶給自我的。

歷史值得我們深思!不知過去,無以圖將來。

近代史心得體會 篇5

中國近代史,就其主流本質來説,是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羣眾為救亡圖存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英勇奮鬥、艱苦探索的歷史;尤其是全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偉大的艱苦鬥爭,經過新民主主義革命,贏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歷史;經過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吧一個極度貧困的舊中國逐步變成一個初步繁盛、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新中國上的歷史。

重視歷史和學習與研究,注意總結和汲取歷史經驗,這是中國的一個優良傳統。毛澤東説過,“歷史的經驗值得注意”。他還多次發出過“學一點歷史的”號召,鄧小平也十分注意用歷史來教育人民,教育幹部,教育青年,他説過:我是一箇中國人,懂得外國侵略中國歷史。“要懂得些歷史,這是中國發展的一個精神動力”。

大學生是祖國未來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各條戰線的生力軍。為了勝利的擔負起建設祖國的責任,我們必須瞭解中國國情,不僅要了解中國的今天,還應當瞭解中國的昨天和前天。對於我們來説,不論今後將從事何種專業工作,學習“中國近代史綱要”課程,都是很必要的。

所以説學習中國近代史綱要對於中國大學生來説是必要的。

中國近代史主要是認識近代中國社會發展和革命發展的歷史進程及其內在的規律性,“瞭解國史、國情,深刻領會歷史和人民是怎樣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

通過學習我知道了:

一、外國資本-帝國主義侵中國及其與中國封建勢力相結合給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帶來的深重苦難,近代以來中國面臨的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這兩項歷史任務;懂得必須首先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社會制度,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才能為集中力量進行現代化建設開闢道路,認識到了革命的必要性、正義性、進步性;懂得了自覺地繼承和發揚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的愛國主義傳統和革命傳統,進一步增強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瞭解了近代以來中國的先進分子和人民羣眾為救國圖存而進行艱苦探索、頑強奮鬥的歷程及其經驗教訓;注意比較的主賣辦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和工人階級政黨的政治方案,懂得了舊民族主義革命讓位給新民族主義革命、資產階級共和國讓位給人民共和國的原因;認識歷史和人民怎樣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進一步增強擁護共產黨的領導和接受馬克思主義的自覺性。

三、聯繫新中國成立以後的國內外環境,瞭解到了中國人民走上以共產黨為領導力量的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必然性;瞭解了實行改革開放和搞好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意義,聯繫社會主義改造以後中國現代化建設事業的發展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巨大成就,懂得了中國選擇社會主義的正確性;進一步樹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的信念,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

四、緊密結合中國近現代史的歷史實際,通過對有關歷史進程、事件和人物的分析,提高了運用科學的歷史觀和方法論分析和評價歷史問題、辨別歷史是非和社會發展方向的能力。 除此之外我還知道了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在屈辱和苦難中奮起,為了爭得民族獨立、自身解放和實現國家的繁榮富強,進行過長期的英勇頑強的奮鬥。正是這些鬥爭,粉碎了外國侵略者滅亡中國的圖謀,推動了中國的發展和進步。

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先進的中國人曾經歷經千辛萬苦,向西方國家尋找真理。但是,多次鬥爭的失敗,尤其是辛亥革命的失敗,説明了資本主義的建國方案在中國是行不通的。

在俄國十月革命以後,中國的先進分子找到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建立了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的鬥爭才走上了科學社會主義指引的勝利發展的道路。

近代史心得體會 篇6

《中國近代史》是蔣廷黻先生的經典著作,他以冷靜客觀的態度,敍述了從鴉片戰爭到辛亥革命這段時間的中國歷史,對中國國家前途、民族命運以學術的形式表達了關切,提出了許多真知灼見。翻開這本書的封面,內文插圖赫然是一張著名的《時局圖》,令我過目不忘。圖中虎代表英國、青蛙代表法國、鷹代表美國、太陽代表日本,它們正在瓜分中國,這就是悲慘的中國近代情形。

1840年,成為頭號資本主義強國的英國發動了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清政府被迫簽訂了中國近代史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從此,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歷史也以鴉片戰爭為標誌進入近代史,這是中華民族一段屈辱的歷史,也是中華民族不屈不撓抗爭的歷史,是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尋求富民強國之路的探索史。

這是一段屈辱的歷史,中國人民飽嘗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和欺凌。在中國近代史上,大大小小的帝國主義國家爭相侵略我們,中國被迫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到達了幾百個。一系列的侵華戰爭和大批的不平等條約,把中國推向災難屈辱的深淵,造成了近代中國的貧窮和落後,加重了人民的負擔,嚴重的破壞了中國的主權完整和領土完整。

這也是一段不屈不撓的抗爭史。在西方列強野蠻侵略中國的同時,偉大的中華民族和不屈的華夏子孫,進行了一系列的抗爭。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儘管有人低頭服軟、賣國求榮,可是廣大的愛國官兵進行了英勇的戰鬥,湧現出像林則徐、鄧廷楨、裕謙、海齡、關天培、陳化成等大批愛國將領;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也出現了前仆後繼抗爭的壯烈場面;在中法戰爭中,馮子材無所畏懼,取得了鎮南關大捷,劉永福領導黑旗軍威鎮敵膽,愛國海軍在馬尾海戰中表現出了臨危不懼、英勇戰鬥的精神;在中日甲午戰爭中,左寶貴、鄧士昌、林永升、丁汝昌等人以身殉職,上演了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蹟,體現出了中華民族頑強不屈的愛國抗爭精神。除了愛國官兵的抗爭外,廣大人民羣眾從未放下鬥爭,帝國主義侵略到哪裏,就在哪裏受到抵抗。尤其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廣州三元里民眾的自發的抗英鬥爭,顯示了中國人民的反抗精神;在19世紀六七十年代,還出現了許多的反洋教鬥爭。

在中國近代史上,有兩次大規模農民運動給帝國主義勢力造成了沉重的打擊。第一次是太平天國運動。這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規模巨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農民革命運動,在打擊中國封建統治的同時,還承擔起反對外來侵略的任務,給外國侵略者以沉重打擊,打破了西方侵略者迅速把中國殖民化的企圖。第二次是義和團運動。1900年爆發的震驚中外的義和團運動,是一次以農民為主體的人民羣眾為捍衞民族獨立而展開的反帝愛國運動。雖然它失敗了,但表現出的中華民族的不畏強暴、不怕犧牲的英雄氣概使帝國主義認識到中華民族的不可征服性。

這是中國人民尋求富民強國之路的一部探索史。在近代中國的特殊時期,中國的根本任務是維護民族獨立和主權完整,促進經濟發展,實現政治提高。在為了完成這些任務的過程中,在伴隨中國艱難的近代化歷程中,先進的中國人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既有政府運動,又有新生階級代表;既有地方大員,又有思想精英。

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先進的中國人初步認識到西方的現代化,以林則徐、魏源等人以經世務實的態度,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口號,承認落後和不足,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尋求強國御辱之道,產生了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想。

清政府在歷經浩劫後,也進行了一些探索和改革。在19世紀五六十年代鎮壓太平天國運動的過程中,一批務實且有政治經驗的權力重臣,開始了一場“師夷長技以自強”的洋務運動,在堅持“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前提下,倡導富國強兵運動,創辦軍事、民用工業,籌劃海軍,設立新式學堂,派遣留學生。儘管甲午戰爭的失敗宣告了洋務運動的破產,可是洋務運動在必須程度上促進了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加快了中國近代化進程。

甲午戰爭後又興起了“戊戌變法”運動,可最終還是失敗了。戊戌變法的失敗證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改良主義道路不能救中國。此後,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登上了歷史的舞台,經過一系列的武裝起義和革命鬥爭,在1911年取得了辛亥革命的勝利,使中國走向民主共和道路,打擊了帝國主義在華勢力,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政府。可是辛亥革命並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中國的社會性質沒有改變,1919年爆發的五四運動標誌着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隨着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中國革命的面目煥然一新,中國人民找到了探索已久的正確方向。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中國人民實現了民族獨立,並不斷開創着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新局面。

讀完這部經典著作,我深刻地認識到“落後就要捱打”的道理。一個人如果不思進取,夜郎自大,總有一天會被其他人超越,在激烈的競爭中被淘汰;而一個國家如果不圖強,整日閉門造車,輕則被迫簽訂不平等條約出讓利益,重則被分裂甚至亡國。清政府長時期沉浸在自以為是強國的美夢中,卻不知西方列強早已在多方面遙遙領先,這種強弱差距造成了這樣一段坎坷的歷史。

勿忘過去,面向未來!我們要繼承併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中,自強不息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使中國越來越強大,早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近代史心得體會 篇7

教師推薦的那麼多本書,我最喜歡蔣廷黻老先生的《中國近代史》。這本書正文資料其實很短。短小卻精悍,把很多國中、高中略去不講的東西,娓娓道來。結合教師的授課資料,再反覆看這本書,覺得自我看待歷史的角度,比以前開闊了許多,文化底藴也似乎厚了那麼些許。

網絡上,總流傳着很多有道理的話,其中有一句我覺得挺在理,大意是:如果一個人看了一本書,聽了別人一番話,就覺得自我的價值觀都變了,那他大抵是個井底之蛙。在歷史這方面,我承認我只是個坐井觀天的人。所以,這本書和這門課帶給我的影響,在認知歷史方面是徹底的。風靡學生羣體的《明朝那些事》,我都只看了兩本,就覺得它無聊看不下去了。所以,這本《中國近代史》含着教師的部分資料對應講解,真真是的十分對我的口味。十分感激教師,那麼用心地準備課堂,那麼耐心地講授資料,那麼極力地推薦了一本《中國近代史》。

收穫最大的,莫過於:歷史是客觀的。看書及聽講,相關國中有講到的資料,會不自覺想起國中教師如何講授(高中讀理科,上的歷史課都是渣滓而已)。國中的歷史教師,也是能夠把歷史經過一些短短的綱領,講成吸引人的故事的人。當講到近代史中國人備受屈辱這段,國中教師含着極為強烈的個人色彩,連帶着我也覺得那時候的外國人怎樣那麼可惡。可在這書中,多次講到一些外國人友好的舉動,像使團來訪,要求建立大使館;傳教士傳授先進的科學知識,都是促進中國發展的。是中國人自傲,愚昧,生生錯過很多能讓自我改變的機會。

就像蔣廷黻先生説的:“鴉片戰爭以前,我們不肯給外國平等待遇;在以後,他們不肯給我們平等待遇。”一開始不由覺得都是中國人活該,再回味時,那些偏頗於中國人還是外國人的念頭都沒有了。的確,我們的失敗是註定的。我們強大時,傳統思維固化,一座五指山似的壓着中國人,讓我們對外來文化,毫無寬容心可言,我們的視野都在五指山下那麼一小片,即便抬頭觀望,也可是是上頭那一點點景色。若沒有人洗淨自身反封建的東西,再帶領其他人更新觀念,中國那時是毫無勝算可言的。鴉片戰爭前,由馬戛爾尼主領的英國使團拜訪中國,“獅子號”軍艦的説明書中國人拆都沒拆過,代表人類翱翔天際的第一步的熱氣球展示,以及先進的軍事手段,中國人都不屑一顧,還出言不遜,毫無大國氣度可言。慘痛的教訓已經付出,我們中國人應當更多的去了解他們,傳承他們,勿忘國恥,奮發向上。

那段歷史無論有多屈辱,多不堪,都應當進取地正視——瞭解外國人如何欺負我們的同時,更應正視自我做錯的地方。既要講外國人怎樣攻打我們,掠奪我們;更要講,我們如何無知愚昧,如何沾沾自喜,如何錯失機會。像初高中教材改得讓我們對那段歷史的看法有偏頗,我能理解國家的用意,讀後感.但卻不能認同。我們簽訂條約時,由於完全不懂國際公法和國際形勢,爭所不當爭,棄所不當棄。《虎門條約》時,國人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而不是協定關税、治外法權這種涉及國家主權的東西。互派使節這種要求,中國人從爆發鴉片戰爭的一百年前開始,更是拒絕、拒絕、再拒絕。《南京條約》後,中國人仇外心裏表現之一是殺外國人,可他們當中,有許多都是無辜的,耆英要求嚴厲執行國法,被人罵洋奴……這些錯誤,每個中國人都應當明白。正確區分別人的善意與敵意,這一點,到今日,對於中國人仍有很大的借鑑意義。

另外,我更想説的是:知己知彼這一點,無論是那時,還是此刻,中國都還有很大的提高空間。現代中國強大起來了,可論起對世界上其他國家的瞭解,中國人又有多少?中國人對自我的歷史、文化都瞭解甚少(爭着去申遺的中國人,對那些文化遺產背後的東西又是否曾主動去了解呢?)更不用説其他國家了,都只會道出表層膚淺的東西而已。朱焱先生在《日本人的善意和敵意》這一文章中大談相比於日本人對中國的研究,中國人對日本的瞭解是遠遠不夠的,我對於這個觀點,很是贊同。

蔣廷黻先生的《中國近代史》真的是讓我明白了更多那段歷史背後的真實故事,先生的評論,也很精準。也許以後學者會研究出更多,甚至是推翻先生理論的東西。但無疑,先生的著作,還能夠繼續走很遠很遠的路。

近代史心得體會 篇8

中國共產黨建立以來,在80多年的時間裏,它緊緊依靠和緊密團結全國各族人民,做了三件大事。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經過20xx年艱苦卓絕的鬥爭,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反動統治,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當家做主的新中國。 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使古老的中國以嶄新的姿態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大幅度提高了我國的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開闢了廣闊的前景。

這三件大事,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的前途和命運,決定了中國歷史的發展方向,在世界上產生了深刻而廣泛的影響。

近代以來的中國歷史有力的證明,只有馬克思主義才是指引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不斷取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勝利,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康莊大道,這是歷史和人民做出的鄭重的正確的選擇。

通過系統的學習我更加堅定了自己好好學習的決心,我要為中國的崛起作出自己的貢獻,哪怕只有一點也可以。除此之外,我也更加堅定了加入黨的決心,要成為為社會,為社會主義作出自己一份貢獻的人!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及其光榮、偉大和艱鉅的事業。我們要增強憂患意思,居安思危,始終保持清醒頭腦,充分估計前進道路上的種種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困難和風險,進一步抓住和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不斷創造新的業績,切實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項建設事業全面的推向前進。

作為祖國未來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各條戰線的生力軍,我們大學生一定要牢記中國近現代的歷史及其基本經驗,繼承先輩們的優良傳統,自覺的承擔起時代賦予我們的在本世紀中葉把中國建設成為中等發達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歷史使命。

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對未來充滿信心。因為歷史的經驗昭示我們: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定不移的沿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二不懈努力、艱苦奮鬥,中國人民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美好理想,就一定能夠實現!

近代史心得體會 篇9

一段蕩氣迴腸的故事,一個叱吒風雲的人物,一曲催人淚下的歌曲……讓我回味無窮,百看不厭。

蔣廷黼所著的《中國近代史》,貫穿了中國近代19世紀40年代鴉片戰爭至20世紀抗日戰爭爆發前的近一個世紀曆史,講述了整整一箇舊民主革命階段——鴉片戰爭,太平天國,洋務運動,甲午戰爭,辛丑條約……作者用着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我們描述着歷史上的重大事件。

翻開這本《中國近代史》,就彷彿掀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歷史長卷。為何當時的中國多次被列強的鐵甲鋼炮給轟開了古老的大門?原因很簡單,因為中國人的守舊。中國人的守舊造成了他們思想的落後,思想的落後造成了科技的落後,科技的落後造成了國防的落後,國防的落後就造成了國家不保的危險。很可惜,當時的人們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這時,李鴻章勇敢地站了出來。

李鴻章,何許人是也?世界排行第九的北洋水師的創始人與統帥,十九世紀世界三大偉人之一,晚清四大民臣……無數的榮耀集他一身,可謂是時勢造英雄。或許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吧,李鴻章認清了僅有向西洋學習才能自強的道理。

歷史就是這樣公正,也是這樣的殘酷,它不會給予弱小者任何悲憫,也不會給予強大者任何協助。當清王朝的統治者在宮殿裏享着天倫之樂之時,西方的工廠裏機器正在轟鳴。李鴻章向西方學習,建工廠,設學校,成立北洋海軍。雖然他自強的方式很不錯,可是他自強過後卻也救不了國,因為他自強的不徹底,沒有認清楚清王朝落後的根本原因,思想上不改變就算是他本事再強也是沒有辦法的。所以説,在那個時期,想要自強是有多麼的困難。

歷史早已過去。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因為即便我們對歷史有多麼的不滿,我們也無法將它改變。無論是什麼年代,都是屬於強者的。我們每一位中華兒女,都要有着強烈的職責感。如此這般,才能為祖國做出貢獻。

近代史心得體會 篇10

學習了中國近代史後,我覺得自己的眼界開闊了。中國近代史使我們“知古鑑今”,教會了我們“以史為鏡”來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中國近代史是中國歷史中最為跌宕起伏的一段,我們中國人民最不能忘記這一段歷史,因為中國幾千年來的恥辱便凝聚在這一百多年中。中國雖然經歷了資產階級的民主革命,推翻了繼續長期封建統治的清王朝,但是中國仍然面臨着外國資本、帝國主義的嚴重入侵,面臨着國內封建主義勢力的繼續存在。總結近代中國人民的革命鬥爭經驗,歷史證明,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領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學習和研究近代史,每個中國人將會加倍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們的愛國熱情,強大的凝聚力在此激發。

中國近代史從1840年開始到1949年結束。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20xx年"五四"運動前夕,是舊民主主義革命階段;從1920xx年"五四"運動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整個中國近代史是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會的歷史。當我們站在世紀之交的門檻上,回顧近百年來中國人的奮鬥歷史的時候,我們可以清楚地發現,中國歷史上幾乎沒有任何一個時期可以與這一時期相比較——困惑與希望的交織,污穢與崇高的輝映,黑暗與光明的搏擊,構成了中國近代史上波瀾壯闊、驚心動魄的歷史畫卷。

中國人民是最偉大的人民!中華民族,是打不垮的民族,是最偉大的民族!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各族人民拋頭顱、灑熱血,前赴後繼,英勇頑強地鬥爭,以數千萬先烈的犧牲為代價建立起來的。中國人民一直在勇往直前地進行探索,不屈不撓地抗爭,不斷進取,揹負着國家和民族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讓我們的東方大國重新屹立在世界的舞台上。但歷史經驗又告訴我們-----落後就要捱打。我們中國必須國富民強,不斷提高綜合國力,才能真正地實現振興。而今天中國的改革和開放,注重經濟的發展,為祖國日後的強大奠定了基礎。 中國的近代史從鴉片戰爭開始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期,這一段歷史清清楚楚地讓我們懂得近代中國的演變。從中國近代史的開端到農民羣眾鬥爭和封建王朝的自救,從資產階級的改良與革命到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和中國革命的新局面,從全民族的抗日戰爭、人民解放戰爭與新中國的誕生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和社會主義建設的開展、改革開放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與開闢,中國的人民羣眾一直走在保家衞國、捍衞民族利益的道路上。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中國共產黨,堅持以馬列主義為指導思想,領導中國人民找到了正確的道路,從此中國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

中國的近代史是一部災難深重的屈辱史,也是一部不屈不撓的抗爭史,更是一部富民強國的探索史。鴉片戰爭之後,由於國力所限,中國的百年外交史幾乎變成了一部訂約、修約的屈辱史,而不平等條約也成為國人心中的一根刺。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中國多次遭到列強的侵略,而面對侵略,中國人民並沒有屈服,而是奮起抗爭,書寫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抗爭之歌。辛亥革命結束了中國兩千年來的封建專制統治;五四新文化運動提出了民主與科學的價值,提出了人的個性解放問題;新中國的成立更是把探索推上了軌道。救亡喚起啟蒙,啟蒙為了救亡,民主與科學精神貫穿各個方面,影響整個時代,至今仍有現實意義。百年來,我們在曲折中摸索着前進。但我們中國人們英勇頑強的鬥爭,粉碎了外國列強滅亡中國的陰謀,推動了我們中國的發展。

中國近現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質來説,是中國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羣眾為救亡圖存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英勇奮鬥、艱苦探索的歷史;尤其是全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偉大艱苦的鬥爭,經過新民主主義革命,贏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歷史;經過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把一個極度貧弱的中國逐步變成一個初步繁榮昌盛、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新中國的歷史。列強發動的侵略戰爭以及中國反侵略戰爭的失敗從反面教育了中國人民,極大地促進了中國人民的思考、探索和奮起。而中國人民的團結和行動的力量,是我們打不垮的砝碼。人民覺醒的喚起,是近代史中最偉大的成就。

近代史心得體會 篇11

精美的史書是輕盈的蝴蝶飛躍光陰的記載,輕叩我們的心扉;它流傳着中國幾千年的禮貌,記載着中國政治制度的演變,承載着中國日新月異的王朝更替,鐫刻着中國中國近代以來的屈辱與勝利,銘記着中國現代輝煌建設成就……

打開《中國近代史》,它是一部記載着我國由危亡走向復興。

在鴉片嚴重損害人們健康,猶如一條毒蛇吞噬着,這時林則徐深明大義地上述朝廷請求嚴禁鴉片,從而進行了一場轟轟烈烈的禁煙運動——虎門銷煙。應對外國資本主義的血腥掠奪、本國封建勢力的殘酷剝削,洪秀全領導太平軍奮起放抗。由於清政府和外國侵略者勾結起來,使得太平天國運動失敗。應對日本軍隊的突然襲擊,挑起戰端。在黃海戰役中,鄧世昌不畏生死,迎戰敵艦,與日本軍隊同歸於盡。應對如火如荼的抗日戰爭,張學良,楊虎威發動西安事變,用“兵諫”的形式使蔣介石停止內戰,聯共抗日……

林則徐、洪秀全、鄧世昌、張學良、楊虎威……他們以天下為己任,將自我的生命和國家民族的命運緊密地結合在一齊。他們深明大義,義無反顧;在強敵面前,他們不畏困難,頑強拼搏。他們不顧個人生死,處處為過為民着想的愛國主義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他們的智勇及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溢於身心之間。

1851年,太平天國運動領導人衝破重重阻撓建立太平軍,可是社會矛盾十分激化,應對如此境地,洪秀全不畏艱險,領導太平軍同清政府、外國侵略者反抗。他們用行動進行反抗,用精神同他們鬥爭。古往今來,有多少仁人志士在國家危急關頭,挺身而出,為國家為蒼生獻出自我的光和熱。洪秀全就是這樣一個讓我敬佩不已的人。

在抗日就往運動的推動和中共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的感召下,張學良和楊虎城為了抗體救過,對蔣介石實行了“兵諫”,要求蔣介石停止內戰,一致抗日。他們不懼後果,一腔的熱血隨着抗日起伏。他們不期望國家再深陷於戰火之中,用行動去證明。他們一刻不停地殺敵報國,心繫國家安危。“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理念無疑是後人敬仰他們的主要緣由。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當國家有難的時候,他們是出來解國家之危,用生命去維護民族生死。他們大義凜然,視死如歸。應對風雲突變的局面,變幻莫測的戰場,他們毅然去之。應對隨時有生命的危險,他們仍知生死能夠決定時,但仍義無反顧地選擇為國家流血犧牲。在戰場上,他們積蓄能量在巡檢釋放和爆發了鮮紅的光亮。

暗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槍支彈藥。那些鮮活的身影在那火光四射的背影下退場了。他們有着時刻準備為國家犧牲的決心,時刻準備為國家奉獻的精神。他們的身影儘管消散在歷史的長河之中,但他們的事蹟,他們的品德,他們的精神永不泯滅並存留在人們的心頭之上。

他們識大體顧大局,願為國家犧牲。他們是這樣的勇敢,是維護國家脊樑的戰士。他們熱愛祖國,保護祖國,他們之所以被世人稱頌,就在於他們的愛國精神是留在人們心中的豐碑。

作為青少年的我們更應當向他們學習。學習他們不面強敵時不畏困難的決心,學習他們為國奉獻的精神,更重要的是學習他們的愛國精神。

近代史心得體會 篇12

經過對中國近代史的學習,讓本人進一步理解到了近代的中國社會歷史,理解到中國近代的根本國情,理解到已經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的中國昨天是如何在中國共產黨的指導下,以艱辛卓絕的鬥爭,博得了中華民族的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歷史。

中國近代史從1840年開始到1949年結束。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20xx年"五四"運動前夕,這是一段中國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羣眾為救亡圖存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英勇奮鬥、艱苦探索的歷史,史稱舊民主主義革命階段;從1920xx年"五四"運動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這是全國各民族人民在中國的領導下,入行偉大的艱苦的鬥爭,經過新民主主義革命,贏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歷史,史稱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整個中國近代史是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會的歷史。

在這風雲變幻的一百零九年中,從中國絢爛的歷史文化,展現了本民族的經濟文化.無論從肉體文化還是物質文化,古代中國科學技術都處於世界的搶先位置.但由於中國的封建統治閉關鎖國,讓中國走向了落後的道路.由於中國的糜爛,落後,西方資本主義的殖民狂潮使古老的中國面臨着生存的危機.西方列強的入侵,讓中國最後淪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場面.中國的社會階級也發作了深入的變動,舊階級的變化,新階級的產生也由此而產生.因而中國的茅盾就產生了,主要是由帝國主義與中華民族的茅盾,中國人民遭到了外來帝國主義殘暴的壓榨,面臨着亡國的陰影.為了讓中國人站起來,無數的愛國志士,為此百折不撓,英勇頑強與侵略着鬥爭,爭取了本人們民族的獨立,人民的解放和國家的富強。 1840年,成為首號資本主義強國的英國發動了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清政府被迫簽訂了中國近現代史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 從此,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歷史也以鴉片戰爭為標誌入入近現代史。

在中國近現代史上,大大小小的帝國主義國家爭相侵略我們,中國被迫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有幾百個,中國人民在西方的侵略戰爭中一次又一次被打敗。一系列的侵華戰爭和大批的不平等條約,把中國推向災難恥辱的深淵,造成了近現代中國的貧窮和落後,加重了人民的負擔,嚴重的破壞了中國的主權完整和領土完整。

在西方列強野蠻侵略中國的同時,偉大的中華民族和不屈的華夏子孫,進行了一系列的抗爭,除了愛國官兵的抗爭外,廣大人民羣眾從未放棄鬥爭,帝國主義侵略到那裏,就在那裏受到抵抗。在中國近現代史上,有兩次大規模農民運動給帝國主義主義勢力以沉重打擊。第一次是太平天國運動,第二次是義和團運動,這兩次農民運動都給外國侵略者以沉重打擊,都體現了中華民族不畏強暴、英勇鬥爭的精神。

1851年,洪秀全領導號召農民在金田宣佈起義,建號“太平天國”。1853年春,太平軍佔領南京,把南京改名為天京,定為都城,正式建立農民政權,同清朝對峙。1856年,太平軍摧毀江南大營,解除了天京之圍。太平天國在軍事上達到了全盛時期。1864年夏,洪秀全病逝。不久,天京淪陷,太平天國運動失敗。

1920xx年,帝國主義國家為了鎮壓義和團起義,維護在中國的利益,發動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920xx年,《辛丑條約》的簽訂,標誌着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

19世紀60—90年代,以弈欣為首的洋務運動,發展中國軍事、民用、教育,使中國資產階級產生並且有所發展。 在伴隨中國艱難的近現代化歷程中,先進的中國人入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初步認識到西方的現代化。如林則徐、魏源等人以經世務實的態度,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口號,承認落後和不足,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尋求強國御辱之道,產生了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想。

以康有為、梁啟超等人發起的戊戌變法,意在使中國走資本主義君主立憲道路,最終失敗。戊戌變法的失敗證實在中國走資產階級改良道路是行不通的。

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登上了歷史的舞台,經過一系列的武裝起義和革命鬥爭,終於在1920xx年取得了辛亥革命的勝利。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它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沉痛地打擊了帝國主義的殖民統治,使中國走向民主共和道路,打擊了帝國主義在華勢力,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顛覆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

但是辛亥革命並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中國的社會性質沒有改變,為維護國家主權,1920xx年中華民族又爆發了愛國的五四運動,波及全國,工人階級登上了政治舞台。五四運動是中國近現代史上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為中國的成立創造了條件。

在1920xx年五四運動至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前這個時期,中國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社會的主要牴觸仍然是中國人民同外國帝國主義和本國封建主義的牴觸;農夫仍然是反帝反封建鬥爭的主力,工人階級、學生羣眾和新興民族資產階級這些新的社會力量發展起來了,而工人階級則代替資產階級成了新式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領導力量。在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中國的領導下,中國人民經過長期、艱辛、曲折的鬥爭,顛覆了半殖民半封建的社會制度,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創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上完成了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任務,從而為實現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共同富裕創造了前提,開闢了道路。

但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1937年7月7日,小日本揚言要在三個月內滅亡中國,中華民族正處於前所未有的亡國滅種的危險境地。於是,一場爭取民族獨立與解放的抗日戰爭開始了。但邪終究還是不能勝正的!爭取本民族獨立與解放的戰爭是正義的,而正義的戰爭是必勝的!經過了八年艱苦卓絕、不屈不撓的抗戰,中華民族終於在1945年取得了抗日戰爭的最終勝利,大大的鼓舞了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自主的信心與決心。

抗日戰爭的勝利雖使中華民族的獨立大大的向前邁進,但並沒有從根本上改變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直到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宣告中國人民當家作主的時代到來,中華民族才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獨立,中國歷史開闢了一個新的紀元。

中國近現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爆發,止於1949年南京國民黨政權覆亡,歷經清王朝晚期、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時期、北洋軍閥時期和國民政府時期,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逐漸形成到瓦解的歷史。

學習《中國近代史綱要》,我更加明確了學習它的目的和我們需要做到的一些要求。我們要了解外國資本帝國主義入侵中國及其與中國封建勢力相結合給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帶來的深重苦難,瞭解近現代來中國面臨的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這兩項歷史任務;懂得必須首先顛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制度,爭得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才能為集中力量進行現代化建設開闢道路,認識革命的必要性、正義性、入步性;自覺地繼承和發揚近現代以來中國人民愛國主義傳統和革命傳統,入一步爭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我們要了解近代以來中國地先入分子和人民羣眾為救亡圖存而進行艱苦探索、頑強奮鬥地歷程及其經驗教訓;注意比較地主買辦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和工人階級政黨的政治方案,懂得舊民主主義讓位給新民主主義革命、資產階級共和國讓位給人民共和國的原因;認識歷史和人民怎麼樣選擇了中國、選擇了馬克思主義,瞭解中國人民走上以中國工人階級為領導力量的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必然性,懂得中國選擇社會主義的正確性;入一步樹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的信念,進一步增強擁護的領導和接受馬克思指導的自覺性。

歷史雖已塵封,但它不應該被淡卻,更不能被淡忘!“以銅為鑑,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鑑,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如今的我們更要有這種精神,以史為鑑,進一步發揮自身作用,為社會主義事業做貢獻!!!

近代史心得體會 篇13

鴉片戰爭後的中國並不是不是安定和平的。

1931年9月18日,日本與中國之間爆發了軍事戰爭和政治衝突,並隨後日本關東軍將中國東北三省佔領了,實行了20xx年之久的殖民統治。對此,野心勃勃日本並不滿足,欲征服世界的日本再次將矛頭首先指向當時國內政局動亂的中國。1937年發生盧溝橋事變,日本對中國展開了全面的侵華,先後佔領了北平、天津、上海、南京、廣州等大批城市。與西方列強相比較,日本的侵華戰爭煩的罪行更加嚴重,對我中華民族造成的傷害更大。1937年12月,日均侵佔南京後,展開了震驚世界的“南京大屠殺”,以射殺、火焚、活埋等方式殘害我國30多萬的同胞。日本侵略者在中國犯下的罪行令人髮指、罄竹難書。

自古以來,邪不能勝正,儘管日本人野心勃勃想要消滅中國,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1937年的盧溝橋事變爆發後,中國邊開展的長達八年的艱苦卓越、不屈不撓的抗日戰爭。剛經歷鴉片戰爭、驅除韃虜不久的中國元氣大傷,無論政治、軍事還是經濟上都處於幾近崩潰邊緣。然而,中國人民堅強勇敢、無懼無畏。戰爭期間,國共合作,全民眾志成城、團結一致、浴血奮戰,力爭民族獨立與解放。

抗日戰爭的勝利不僅僅是反侵略的勝利,抗戰勝利意味着中國人民在近百年的反帝國主義鬥爭第一次去的完全性的勝利,扭轉了反侵略鬥爭屢敗的局面。抗戰勝利是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眾志成城、浴血奮戰得到的結果,勝利大大增強了中國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喚起了民族團結凝聚力。抗日戰爭給我們後背的啟示就是要弘揚強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增強民族的凝聚力,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奮發圖強,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艱苦奮鬥。否則,落後就要捱打!

1945年的抗日戰爭勝利並不是意味着中國從根本上改變舊中國半殖民地的性質,只是使得中華民族的獨立再次向前邁進一大步。直至1949年,在偉大領袖毛主席的領導下的解放戰爭取得勝利後,標誌中國結束了近百年動盪戰爭局勢。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人民當家做主,意味着中國真正意義上獨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歷史,是中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開闢新紀元,走上新道路,經過艱苦奮鬥,開創新局面的歷史。

在一個學期認真學習了《中國近代史綱要》這一門課程後,我深刻的瞭解了中國是從怎樣的坎坷中走,未來將怎樣走。我也明確了作為大學生肩負了怎樣的歷史任務,明白要怎樣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歷史雖已塵封,但不可被淡忘;歷史不可以改變、未來卻可以創造。瞭解了中國近代的屈辱史,我們更要牢記於心,並以此來鞭策自己,以史為鑑,奮發圖強。

近代史心得體會 篇14

中國近代史是一部慘痛、恥辱的歷史,是一部悲壯的歷史,更是一部徹底改變了中國幾千年來封建社會的歷史。學習中國近代史,作為中華民族的任何子孫都是義不容辭的,特別是當代大學生,越是生活在和平穩定、物資充足、無憂無慮的環境下越要了解一百多年前那改變我中國的歷史。唐太宗説過:以銅為鑑,可正衣冠;以古為鑑,可知興替。毛澤東也講過:歷史是值得注意的。只有認真學習近代史、瞭解中國的榮辱史,我們才能做到以古為鏡、知古監今,建設美好的社會主義色會。而作為理工科我,本身人文知識比較薄弱,於此我有什麼理由不去認真學習《中國近代史綱要》這門課程呢?

中國近代史從鴉片戰爭開始。1840年,英國發動了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使得中國由獨立逐漸變成半殖民地、有封建逐步成為半封建的國家。清朝以前,中國地大物博、人傑地靈,處於封建社會的中國在小農經濟、男耕女織、以家庭手工業為主的狀態下,無論在經濟上還是政治上都處於世界的巔峯。因此,到了清朝,當朝統治者以此為傲,自恃男耕女織的自然經濟可以自給自足,無需與外國進行經濟貿易、藐視世界抵制,抵制西方工業和科學,並將中國對外貿易的大門緊緊關閉。到了嘉慶、道光年間清王朝盡顯衰相,閉關自守、固步自封帶來的危機逐一爆發。毛澤東曾説過,落後就要捱打!由於中國的糜爛、腐敗,西方資本主義的殖民狂潮席捲中國,使得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格局。當時中國在外國人看來是一個富饒的古老神國,遍地是寶卻不能收藏、沒能力保護的國家,西方力強對中國虎視眈眈,為打開中國對海外市場,1840年鴉片戰爭終於爆發。鴉片戰爭爆發後,西方列強猶如才狼虎豹一般入侵我中華,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為首的資本主義強國——英國強迫清朝政府簽下了中國近代史的首項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

在中國近代史上,由於清政府的腐敗無能,一味賠款求和,西方大大小小的國家爭先入侵中國,由此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清政府被迫簽下了大批的不平等條約。其中,1894年到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中國戰敗,簽訂了《馬關條約》,標誌着中國正式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國家。反外侵鬥爭的幾十年裏,中國政權和經濟都遭到嚴重衝擊,中國人民在深受封建統治者的壓迫同時,經濟負擔更加重、政治壓迫更加深。

從另一個角度看待鴉片戰爭和西方列強侵略,其也有相當的積極影響。從政治上看,中國的社會矛盾由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之間的矛盾轉向封建社會跟中國人民間的矛盾。由此中國兩千年的封建社會受到嚴重的衝擊,鴉片戰爭讓國人看出時勢格局,激發了中國人民的反封建鬥爭。從經濟上看,中國以家庭手工業為主的男耕女織、自給自足的封建自然經濟開始瓦解,為中國資本主義的殘生和發展創造了條件,儘管中國資本主義在萌芽中凋零。從外交上看,自戰爭以後,中國人民認識了科學知識強大、西方工業發達帶來的好處,統治者不再固步自封,開始學習西方知識,“師夷長技以制夷”。

中國近代歷史是一部恥辱的歷史、也是悲壯的抗爭史。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必須客觀面對歷史,不忘國恥、奮發圖強。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科學是發達的、社會是進步的、人是要自強的,我們要認識這一點,“落後就要捱打”,我們必須要自強!自強不息,在中華民族中從來都不是空談的,而是從實踐結晶的偉大的民族精神。在認識到清政府的腐敗、封建社會的危害、閉關鎖國的消極性後,國人紛漸漸反省,不斷嘗試各種方法使沉淪絕境、內憂外患的中華民族再次站起來。其中反清政府壓迫的太平天國起義、實業救國的洋務運動、救亡圖存維新運動、終結君主專制制度辛亥革命和開天闢地的五四運動等。自英國衝開中國鎖國的大門、西方列強列強試圖謀和瓜分中國之後,我中國民族一路泥濘走來,不僅僅頑強抵抗了外侵的強權壓迫,還推翻的中國延續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不僅初步解放了中國人民的封建思想,還解除了中國幾千年的小農經濟併為資本主義萌芽創造了條件。

我個人認為,中國近代眾多的民族鬥爭和運動中,意義最深刻、影響最深遠、反封反帝最徹底的便是五四青年運動!五四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徹底反帝反封建運動,促進了馬克斯思想的傳播,為中國成立奠定了基礎。五四運動還以愛國主義作為精神源泉,以民主與科學作為核心,勇於探索、敢於創新、解放思想、實行變革是民主與科學提出和實現的途徑。因此,作為大學生,我們要學習的是五四的愛國主義精神。要做到自強不息就要懂得借古鑑今,用歷史來鞭策自己,認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傳承五四精神以武裝自己,努力做一個能建設美好的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的接班人。

近代史心得體會 篇15

學習了中國近代史,我感觸頗深。一方面,我對中國近代的這一段歷史有了更加深刻的瞭解,另一方面,我自己也有深刻的體會。

中國近代社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西方列強通過對中國進行的侵略戰爭,迫使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取得了在華政治、軍事、經濟、外交、文化等方面的許多特權,把持了中國的財政和經濟命脈,操縱着中國的政治和軍事力量。而現在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對外開放、引進外資等,其歷史背景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結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建立了新中國,並進行數十年社會主義改造與建設。中國今天的對外開放、引進外資等是獨立自主的,不允許外國附加任何條件,外國人在中國從事經商投資等活動,必須遵守中國的法律。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社會與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國相比,其社會性質根本不同,不能以現在的情況和觀念硬往歷史上套,不能將歷史與現實同等看待。

瞭解歷史我們可以發現,資產階級的確有發展甚至成功的機會,但由於主客觀原因,他們最終沒能把握住。而信仰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共產黨卻能在相同的歷史舞台上脱穎而出,這就能説明中共所主張的馬克思主義最大程度上適應和迎合了當時中國的需要。

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以後,國門洞開,近代史的序幕也開始緩緩拉開。隨着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中國的社會性質開始發生質的變化。

兩千年的封建制度使農民和地主成為當時中國最主要的兩大階級,它們也幾乎同時做出了行動。然而落後的生產狀況和落後的階級狀況容易導致不成熟的政治行動。面對前所未有的新情況,農民階級的表現先是近乎邪教的太平天國起義,而後是19世紀末盲目排外、扶清滅洋的義和團運動,即便是放在完全封建社會的背景下,他們都不能算是成功的達到改朝換代,重新分配社會資源的週期性農民大起義。更何況此時的中國已開始被無可抗拒地捲入資本主義佔主導的新世界中,政治經濟等各方面存在的巨大差距使這些農民運動彷彿成為一種無以為繼的歷史的倒退。

地主階級在19世紀中葉開始了所謂“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洋務運動,但作為制度的組成部分,他們不可能認識到制度本身才是最大的罪孽,因此洋務運動的結果也一如其重要的領導人李鴻章一樣,僅僅成為大清一時的裱糊匠,勉強維持局面,但在愈演愈烈的歐風美雨面前最終難脱轟然倒塌的命運。

我始終認為革命黨人的“民智未開則以革命開之”這句話頗有值得商榷之處,他們顯然過分相信革命的作用了。革命的確迫在眉睫,但是觀念作為一種心理承襲,其養成是幾十年的耳濡目染,幾十代的薪火相傳,希望一夕之間,天翻地覆是不現實的,對於傳統只有最大程度的接近它,然後才談的上慢慢的改造它,幾千年的中華文明尤其需要如此。

通過學習近代史,聽老師生動的講解和觀看老師播放的影像資料,我對中國近代的屈辱和艱辛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同時也為從屈辱和艱辛中體現出來的民族精神而感到自豪。對於我來説,我現在能做的就是,學習好中國近代史,把這一段歷史銘記於心,把它作為今後我們工作、生活,乃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財富與精神動力。我們深知“落後就要該打”,所以同時,我們作為大學生,我們努力做好我們的本職工作,學習好科學文化知識,為以後成為建設祖國的接班人而打好基礎。學習近代史,讓我有了更加強烈的民族榮辱感,將來我一定要用馬克思的思想來鞭策自己,並把它作為我行動的指南。

近代史心得體會 篇16

戰爭是人類的一種最愚蠢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殘酷血腥的戰爭,普通民是 最大的受害者。特別是世界大戰,是人類一種自我的毀滅,是人類的一種劫難,是某些人的瘋狂。戰爭所留給人們是廢墟.蒼涼.仇恨.痛苦.絕望。人類應從戰爭中吸取教訓。如今天的日本國,不僅沒有沒有誠懇反省二戰中的戰爭罪責,卻還在否認美化侵略歷史;其官員公開參拜供有戰犯的靖國神社。這樣的國家,愛好和平的人民應警惕!這樣的不敢承認歷史錯誤的國家民族人民也是沒有前途的。

可戰爭的悲劇仍在21世紀今天的中東.非洲地區上演。美國仍在愚蠢的在 戰爭維護自己的霸權,在其“反恐”.“先發制人”的戰爭理論的指導下,先後發動了“阿富汗”.“伊拉克”戰爭製造了大量的人類災難,戰爭浪費了人類的大量的財富,為什麼不用這筆財富去發展科技,救助那些生活在苦難中的人呢? 為了人類美好的明天,這個世界應多些理解合作,少些對抗維護世界和平。人類應用智慧解決存在的問題矛盾避免戰爭。

1920xx年4月底,中國人民眼巴巴企望的巴黎和會並未帶來預想中的“公理”,鬱積已久的亡國之憂、救國之情驟然化作海嘯山鳴的五四運動,青年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成為洪流中的先鋒。這是我們第一次打破一切的干涉壓制的政治活動。從對外來説,全國一致的不許簽字對日本讓步的和約,並引起美國國會的不批准和約,以至於最後日本不能不將青島與膠濟路退還於我們。對內呢,全國學生有了一致的聯合,青年學子們打破了一切官廳教職員的尊嚴,文字上與思想上都得到了解放,而文學革命思想革命的潮流,也排山倒海的跟着來了。

在五四運動中,愛國主義是最深厚的精神底藴。88年前“外爭國權,內懲國賊”的怒吼已然淡去,但“振興中華”的青春壯歌卻一脈相傳,迴響不絕。88年來,“愛國、進步、科學、民主”,薪火相傳,歷久彌新,將五四鑄成一枚徽章,戴在所有挺立時代潮頭的中國青年胸前。

今天,我們仍要為德先生和賽先生吶喊。五四運動已成為歷史,她的偉大之處就是一年一度地敲打一下我們的神經,就是借她的生日來強化我們崇尚科學和爭取民主的信念。

至今我們仍然紀念、學習五四運動,目的在於弘揚五四精神,肩負歷史使命,就是要樹立理想,立志報國;要勤奮學習,勇於實踐;要在實踐中鍛鍊品格,磨練意志,在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學習做人;要守時守信,做文明的公民;既有理想,又要着眼於現實,從身邊事、力所能及的事做起;要勇於奉獻,儘管在知識經濟時代,我們不再需要為追求光明和自由而拋頭顱,灑熱血,但“我為人人”的奉獻精神,仍應得到弘揚。在大學,我們每個人都很容易失去自我。因為誘惑太多。所以今天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問問自己“我是誰,我在幹什麼?”在做任何事情以前,應該先定好方向。這就好像航海遠行的人,必先定個目的地,中途的指針,總是指着這個方向走,才能有達到那目的地的一天。若是方向不定,隨風飄轉,恐怕永無達到的日子。即使碰巧能夠達到了,也是偶然的機會。靠着偶然機會所得的成功,畢竟沒有多大的價值。

撫今追昔,我們更應該發揚光大“五四”精神,深刻反省“五四”歷程。繼往開來,依然任重道遠。這應該是當代青年學子的使命.

中國人民在以毛澤東為偉大領袖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經過長期的革命鬥爭,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反動統治,開闢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中國革命的勝利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是偉大十月社會主義革命以後世界上最重大的歷史事件。新中國的誕生,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發展和不斷完善,大大加強了世界社會主義的力量。

然而我們可以從歷史中得到一些在現在社會學中學習、工作、生活、為人處世的道理。作為一個民族,作為炎黃子孫,我們有必要知道中華民族的發展史;作為一個文明古國,作為中國人,我們有義務瞭解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

“我們唯一從歷史中學到的就是,我們從歷史中一無所獲”。的確,既然有了一戰的血腥屠殺,為什麼還有二戰的干戈不止?既然有了拿破崙滑鐵盧的失敗,為什麼還有希特勒的遠征?既然有了王朝更替的教訓,為什麼還有舉不勝舉的“揭竿而起”?猶太教這個命運多舛的民族,在戰中建立起了自己的國家,卻在和平到來之際失去了他們愛戴的拉賓,難道那些猶太極端分子從歷史中學到的就只有仇恨與復仇嗎?

歷史正如一片葉子,有人因一葉而障目,有人因一葉而知秋。學歷歷史還要記住歷史,還原歷史的真相。

歷史„„落上了厚厚的塵土,似乎已經被遺棄在角落,但確實需要我們慢慢品味,品味它的奧妙、它的精華。

近代史心得體會 篇17

本學期開設了《中國近現代史綱要》這 一課程,説句實話,開始對它並不感興趣, 因為那都是一段段血淋淋的屈辱,慘不忍 睹。我也不願走入哪段痛苦的記憶當中,看 着就讓人心酸。但是現在的學生特別是大學 生們,必須要加強政治修養,瞭解我們國家 和社會的情況。使我們能夠以史為鑑,珍視 當今,團結進步。因此,我個人認為學習這 門課程,還是絕對必要的。 在未學《中國近現代史綱要》之前,對 這部分的歷史真的知之甚少。除了些重大的 事情。不是沒機會了解,而是儘量避免去看, 不敢去看。 但有些事情它已經發生了,就 是無法逃避的。忘記歷史,就等於背叛。既 然無法逃避,就只能去好好了解了。去體會 先輩們為了實現國家的繁榮富強,所進行的 長期的英勇頑強的奮鬥。 細細看了本書所寫,慢慢聽了老師所 講。知道了近代以來人民是怎樣抵禦外來侵 略、爭取民族獨立、推翻反動統治、實現人 民解放的歷史。更是深深的記着外國列強對 我國所做的種種事情。鴉片戰爭,八國聯軍 侵華,火燒圓明園,日本的侵華,尤其是那 南京大屠殺。

1937年12月13日,是中國歷史上最黑暗、 最慘痛的日子。在這一天,日本侵略者對南 京人民進行了長達6個多星期的血腥大屠 殺,昔日繁華的六朝古都頓時變成了人間地 獄! 12月13日上午,慘無人道的日軍殺進南 京,12月15日,日軍將20xx多手無寸鐵的中國 人押至漢中門外,把他們捆綁後用機槍射 殺,再用木柴、汽油焚燒。當晚,又將1300 人按每100人為一組射殺,並且在魚雷營屠殺 9000餘人,後又在下關寶塔橋一帶屠殺了3 萬多人。12月16日,日軍在中山碼頭前屠殺 了5000餘人,後將屍體推入江中。12月17日, 日軍又將3000餘人押至煤炭港下游江邊集體 射殺,在放生寺、慈幼庵將避難的400多人集 體槍殺。12月18日,日軍在下關草鞋峽集體 屠殺57400人;在下關南通路北邊的麥地裏槍 殺300餘人;在大方巷難民區槍殺4000餘人, 單是投入江中的屍體就有3萬5千多具。12月 20日,日軍在燕子磯江邊,集體屠殺5萬餘人, 在魚雷營屠殺3萬餘人,在鳳台鄉、花神廟 屠殺7000餘人……這一連串血淋淋的數字是 多麼的觸目驚心! 屠殺、劫掠、縱火…… 甚至以殺人競賽的方式對南京城血洗,他們 是一架正在開動的獸性機器。”據戰後國際 法庭認定,日軍侵入南京後,一個半月內, 被集體屠殺的中國人達19萬以上,被零散屠 殺的中國人超過15萬,總計30萬人以上。焚 毀全城三分之一的街道和建築物,製造了震 驚中外、慘絕人寰的世紀大慘案! 歷史不能忘記,忘記過去就意味着背 叛。我們絕不能患歷史健忘症,決不能忘記 中華民族的血海深仇!決不能愧對無數先烈 和死難的冤魂!一個人,一個民族,是需要 有點精神的。

如果自己不爭氣的話,怨天尤 人有何用!落後就要捱打。這歷史的教訓太 沉痛太深刻。今天,我們祭奠南京大屠殺, 不是囿於歷史的傷痛中而不自拔,而是痛定 思痛,反省自己,知恥而後勇,發憤圖強! 奮發圖強!只有把我們自己的事情做好了, 只有我們強大了,我們才能站得直,立的穩。

一個巍巍然傲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強大民 族,誰要想再欺侮我們,它首先得摸摸自己 的爪子有多硬! 通過半個學期的學習,在知識上我有不 少新的收穫,在思想上也有很多新的認識。 我們的責任就是努力學習,刻苦鑽研, 為將來建設富強的祖國做好準備。在我們這 一代,我們絕不允許歷史重演,我們絕不能 再受欺負,為了我們的未來,為了祖國的未 來,努力吧!

近代史心得體會 篇18

如何看待近代中國的社會性質。我們的前輩學者根據種種調查、研究、論證,認定近代中國社會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這個認識已經為全部革命實踐和歷史發展所檢驗、證明。現在一些出版物上有説“兩半論”是所謂毛澤東的“失誤”,影響了中國反封建任務完成的;有説外國侵入破壞中國領土主權,並不能改變中國社會性質的;有説辛亥革命以前為封建社會,以後為資本主義,無所謂“兩半”的;有説“半封建”不準確,妨害與“境外”同行交流接軌的,等等。對歷史上傳流下來的學術概念有疑問,應當討論、闡述,但事實終歸無法改變。

半殖民地指民族不獨立,國家領土主權遭到破壞,重點講的對外一面;半封建指長期的封建制度開始崩潰,但沒有成為獨立的資本主義,重點講的對內一面。它們互為表裏,密切不可分,取消其中的一面就不存在另外的一面。中國多了一個外國侵略,少了一個民族獨立,多了一個外國支持的封建統治勢力,少了一個工業化、近代化。中國社會歷史要前進,必須反帝反封建,取得民族解放獨立,打開走向近代化的道路,認定中國近代社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就是指出這個歷史真理,這就是它的意義。説什麼提出“半封建”延誤了中國反封建任務的完成,那麼,這個“全封建”除了共產黨領導人民廢除了的封建土地制度和推翻了的蔣介石政權又是什麼呢?説外國破壞中國領土主權不能改變社會制度,那麼,英國佔領香港、日本佔領中國台灣和東三省,是不是對那些地方實行殖民統治?説辛亥革命以前為封建社會,以後為資本主義,那豈不是説,辛亥以前以後都不存在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蹤影了嗎?這一些,不管出於什麼設想,實在是不通之論。科學研究只追求對事物的客觀認識,與“境外”境內是否接軌全不相干,就像中國革命、中國歷史走自己的路,與“境外”態度如何,毫不相干一樣。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和其他任何社會一樣,是一個整體運動過程。民族壓迫與近代工業同時存在的下降與上升兩條線,兩個走向的矛盾運動,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整體運動的兩個方面,兩種方向。帝國主義與封建勢力相結合,把中國推進了黑暗深淵;民族工業、新的社會力量出現,給中國前景帶來了光明。否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存在,那既是否定中國在帝國主義侵略與封建統治下在黑暗深淵裏下沉,也是否定經濟基礎變化、新的社會力量出現,以及中國開始朝着光明的前景行走。照那些否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説法看來,中國近代120xx年的正反兩面,實際上什麼都不再剩下,只剩下了漆黑一團或者白茫茫一片。

革命與改良方面的問題,報紙上有專文論述,不去重複。有兩點在這裏強調一下:

(一)什麼是中國近代史的脊樑或者説是貫穿於其中的主旋律?回答是革命運動,人民起義。中國嚴肅的歷史著作是這麼敍述的,西方嚴肅的關於中國近代史的著作也是這麼講的。因為事情的本來面目就是那樣。美國首屈一指的中國問題學者費正清於80年代出版的一本主要講孫中山、共產黨領導革命鬥爭的書,題目就叫《偉大的中國革命》。他出版的另一本書題目叫《觀察中國》,敍述中國革命,一直講到“四人幫”垮台。他説,美國人不瞭解中國,主要是由於不瞭解近代中國歷史,中國近代歷史的基調是革命。“基調是革命”確實講到了中國近代史的點子上。談論革命與改良,首先必須抓住中國近代歷史的脊樑或者基調。人們不管贊成與否,對此是無法否定,也無法王顧左右而言他的。

(二)帝國主義的侵略壓迫把中國變成了半殖民地、半獨立國。但中國除了部分地區,到底又沒有變成外國殖民地,這與歷史的脊樑即革命運動、人民起義又是什麼關係?在此且看看義和團這個由農民羣眾掀起,一直受人貶責的歷史風暴。義和團抱着排外思想,帶有不少封建愚昧的東西,最後被地主階級統治者出賣而告終。儘管如此,它卻起了阻止了甲午戰爭以後中國面臨的列強瓜分,變為殖民地的歷史作用。八國聯軍佔領北京前後,對於是否要或者如何瓜分中國,討論和爭論不休。這時,擔任中國海關總税務司已經37年的西方侵略中國的謀主、代言人赫德説,瓜分中國行不通。“不論中國哪一部分領土被分割去,都必須用武力來統治。像這樣,被分割去的領土越大,治理起來所需要的兵力就越多,而騷亂和叛亂的發生就越是確定無疑。中國如被瓜分,全國就將協同一致來反對參與瓜分的那幾個外國統治者。”話講得相當透徹。換一個説法,侵略者面臨的問題是如何協同一致來反對中國人民,而不是瓜分中國,把它變為一塊塊帝國主義的殖民地。赫德又説,義和團“這個運動已經掌握了羣眾的想象力,將會像野火一樣燒遍全中國,簡單説來,這是一個純粹愛國主義的自發自願的運動,其目標是使中國強盛起來”。“這個運動對於世界其餘各國不是吉祥之兆,但是中國將有權力採取行動,中國將貫徹它的民族計劃”。(《黃禍論歷史資料選輯》第152、145、146頁)這些話都是一個意思,中國人民的反抗,對帝國主義是“不祥之兆”,但又是無法加以阻止的。

中國近代歷史上自有革命起,就有反對革命的聲浪起。革命殘酷流血呀,革命不如改良、不如開明專制呀,革命破壞穩定呀,革命過激呀,等等。革命者的態度從來是相應不理,向着時代指引的目標、道路前進,曲折反覆,直至達到某種解決。中國革命是這樣,其他國家的革命也是這樣。所謂時代目標的某種解決,是社會從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築實現一定的或者非常深刻的變革,舊的制度、秩序靠邊或者消失,新的制度、秩序樹立起來。革命於是宣告勝利了,歷史由此再展開一個新局面。因此,世界上沒有哪個偉大民族、先進國家是不把自己歷史上的革命引以為光榮的。美國隆重的國家節日是獨立紀念日。法國的國慶是大革命中羣眾攻佔巴士底獄的日子。俄國有十月革命節,有衞國戰爭勝利日。中國革命是中國歷史的光榮,我們沒有理由、也沒有權力妄自菲薄。一些論者反其道而行之,把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統治及其代表人物的假醜惡,像變戲法一樣,描繪成為真善美的化身,而對於推動歷史前進的革命運動則説成彷彿是中國窮困落後、黑暗紛亂的禍首與根源。它與學術研究不沾邊,但確實是一種在講歷史的名義下製造的社會輿論。“歷史無用論”被人們説了很久似乎已成定論,現在看來也不盡然。

中國當代與近代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中國歷史翻開嶄新的一頁。近代中國歷史上的民族不獨立,社會落後,無法工業化、近代化那兩個基本問題,現在發生了以前幾代人夢寐以求的變化。

關於民族獨立。從150年前開始使中國淪為半殖民地殖民地的世界列強,如今不再是與舊中國那樣的關係了。再過100多天,中國政府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日本政府首腦去年“八一五”對日本侵略中國表示了道歉;前此,日本天皇也特地對中國進行了正式訪問。中俄兩國邊界條約和一系列有關協定的簽訂,把雙方的關係建立在長期互利合作基礎上了。德國、法國與中國早已不存在任何歷史遺留問題。中國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也是核俱樂部一個成員。這就是中華民族今天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地位和狀況。

對於國家工業化現代化,前進的道路打開了,儘管中國要趕上發達國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小康已經在望,舉世共認,不需要細敍。但是,如果以為中國近代史那一頁一經翻過去,就再也沒有必要加以回顧,加以過問了,再也沒有必要加以認真研究了,或者即使回顧,那也無非是歷史的過去,任憑你去怎麼解釋,怎麼編造,與我們今天也沒有多大關係。説不説由他,信不信由你,何必大驚小怪,小題大作。如此等等。但是,我們知道,新中國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它是從昨天即從近代史上一步一步走過來的。現在中國的社會主義道路不是由任何其他什麼決定的,是近代120xx年曆史反覆鬥爭,反覆選擇而來的。你認為它合理也罷,不合理也罷,你無法去改變歷史。事實上只有瞭解過去的歷史,才能認識我們所走的道路總體上的合理性。我們只有知道近代,才知道今天前進了多少,只有知道近代也才能瞭解應當如何去克服前進道路上的種種困難。這與我們經常説的愛國主義,提高思想認識水平存在直接的重要的關係,一點也不假。這是現代史與近代史關係的一個方面一個部分。但還不止這個方面這個部分。

現代的中華民族獨立了,國家近代化的道路打開了。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中國的現代化必須堅持改革開放,堅持行之有效的一切對外經濟合作,文化交流,堅持接受世界上一切先進的事物。這是毫無疑問的,不可改變的。歷史和一切其它事物一樣存在於矛盾運動中,舊的矛盾克服了,新的矛盾又會出現,而且有些舊的矛盾也可以在新的形勢下存留下來,興妖作怪。現在擺在我們面前的,仍有繼續捍衞民族獨立,不受外敵侵犯的問題,仍有保衞國家現代化在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上繼續前進的問題。這也就是説,與中國近代史上的兩個基本問題有關的鬥爭今天還在繼續,而且這種鬥爭還會在相當的時間裏繼續下去。舉世共知,冷戰結束以後,美國企圖獨霸世界,抱着霸權主義的態度對待世界,也對待中國。有人公開宣佈把中國作為“假想敵國”,宣佈要所謂“遏制中國”。某些勢力在中國領土中國台灣、西藏和其它一系列問題上干涉中國內政,製造兩國間的麻煩和事端,妄圖改變中國的社會制度,使中國淪為國際資本主義的附庸。日本在侵略中國的8年或20xx年戰爭中遭受失敗投降。50年過去了,現在日本隨着經濟勢力的增強,不甘心於當經濟大國,要當政治大國。軍國主義勢力又蠢蠢而動,越來越囂張,妄圖重温“皇軍赫赫戰果”的舊夢。前人早就説過歷史是可以重演的,儘管不會一模一樣地重演。我們切不可以忘記,與中國近代史上兩個基本問題有關的鬥爭今天還在繼續這個現實,不要自我麻痺、自我陶醉。歷史發展過程中,常常出現種種不可預料的情況。近代史領域美化帝國主義侵略,美化封建階級統治的議論愈出愈奇,其中有些來自兩個繼續的背景,恐怕是無法否認的。

近代史心得體會 篇19

在過去的一段時間裏,我跟隨老師學歷了中國近代的歷史知識,雖然只是用簡單的言語的概括了這段歷史,但在這門課程中我學習和知道的歷史知識仍然給了我許多啟示和人生感慨。

第一次鴉片戰爭在1840年6月28日爆發,是滿清和英國就英國向滿清走私鴉片引發的一場戰爭,在英國商人在中國廣東海域走私鴉片二十多年不止日盛之時,林則徐於廣東的一把銷煙火中引爆中英矛盾升級,但是戰爭卻以中國失敗並賠款割地告終。鴉片戰爭讓我們清楚地認識到關注世界形勢、交流思想文化的重要性,清政府的閉關鎖國暫時隔絕了他人,卻永遠困住了自己。面對強大的敵人,清政府從一開始就選擇了妥協,然而一味的妥協忍讓只會換來敵人更加貪婪的索取,到了最後,即便還有有血性的中國人站起來反抗,可是在人心不齊,武裝力量跟不上的情況下,還是一失敗告終。鮮血淋淋的事實告訴我們,想要不被別人踏在腳底,想要不被剝削、壓迫,想要堂堂正正的挺起胸膛,就要變強,變強,變強!

而想要變強就必須打開關閉的國門,經歷風雨的洗禮,只有緊跟世界局勢,提高國家的綜合能力,才有能力站立在這世界,從此不受屈辱。

然而,抗日戰爭又告訴我們另一個變強的理由,落後就要捱打,不論你的國土領土有多大,不論你的國家有多少人。一個小小的日本,居然都能侵略中國,而我們卻耗費了整整八年時間才將他們徹底趕出去,這期間中國付出了無法想象的代價,遍地狼煙,百姓妻離子散、哀鴻遍野,這一仗中國損失了億萬萬好兒郎,他們是全中國的英雄!

我們渴望和平,不希望有傷痛和別離,我們厭倦戰爭,厭倦迫害,但我們不能將和平的希望寄託在他人身上,所以,我們要自己決定命運,決定自己的地位,這一切只需要一個前提,我們強大!

改革開放以來,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我們走進了一個全新的時代。如今的中國正走在強國富民的大道上,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國必能在世界民族的頂端立足,屆時的國民風氣就像説的,相互尊重、平等相處、和平發展、共同繁榮!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uanti/redian/w7qw0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