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專題 >熱點專題 >

著名導遊詞(通用18篇)

著名導遊詞(通用18篇)

著名導遊詞 篇1

郎木寺是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縣下轄的一個小鎮。一條小溪從鎮中流過,小溪雖然寬不足2米,卻有一個很氣派的名字“白龍江”,如按藏文意譯作“白水河”。小溪的北岸是郎木寺,南郎木寺圖片岸屬於四川若爾蓋縣,屬於甘肅的“安多達倉郎木寺”和屬於四川的“格爾底寺”就在這裏隔“江”相望。

著名導遊詞(通用18篇)

一條小溪分界又聯結了兩個省份,融合了藏、回兩個和平共處的民族;喇嘛寺院、清真寺各據一方地存在着;曬大佛,做禮拜,小溪兩邊的人們各自用不同的方式傳達着對信仰的執著。

傳説中的西王母,是中華民族的總先妣。造人的女媧、巫山神女、巴人的祖母巫蜒等,都是西王母部的支系,西王母部落,都以母虎為圖騰,又稱黑虎女神。而郎木在藏語中的原意就是“虎穴仙女”如今郎木寺(虎女寺)所處的四川、甘肅交界地帶,自古以來就是川、甘、青各族民眾朝拜黑虎女神的聖地。藏傳佛教興起後,在那裏建寺已歷千年,但仍被命名為“虎穴仙女寺”——郎木寺。而且,這地跨兩省的大寺內,最受民眾尊崇的不是諸天眾佛,而是傳説中的老祖母郎(藏語虎)木(藏語女性),其原來居住的洞穴,那是聖地中的聖地。洞外地下湧出的泉水,就是嘉陵江主源之一的白龍江的源頭。

著名導遊詞 篇2

琅琊山是皖東第一名勝,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AAAA級旅遊區、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24大文化名山之一,中華百座名山之一,安徽省五大風景區之一。風景區內丘壑林泉、寺宇、亭台、古道、古關隘均以其蔚然深秀,清幽淡雅而得天獨厚。境內大小山峯九九八十一座,層巒起伏,溝谷深邃,溪流潺湲,森林茂密。其高可眺、邃可隱、清可濯、幽可憩、芳可採、麗可詠的自然景觀,逐漸形成了中外遊人嚮往的琅琊山“八名”(名山、名寺、名亭、名泉、名文、名碑、名洞、名林)文化勝境。

琅琊山景色淡雅俊秀,文化淵源久遠。自唐宋以來李幼卿、韋應物、歐陽修、辛棄疾、王安石、梅堯臣、宋濂、文徵明、曾鞏、薛時雨等歷代無數文豪墨客,達官顯貴為之開發山川、建寺造亭、賦詩題詠,留下大量、卓越的文化遺產,擁有“名山、名寺、名亭、名泉、名文、名士”六名勝境。其中唐建琅琊寺為皖東著名佛寺,也是全國重點寺觀之一,宋建醉翁亭因北宋大文豪歐陽修所著《醉翁亭記》一文而聞名遐邇,被譽為“天下第一亭”。琅琊山的由來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四外雲遊的和尚到了滁州,見到西山風景如畫,就在山上蓋了座叫“西山寺”的寺院。還收留了一個叫超然的小和尚,小和尚長的古靈精怪的,但是卻很不開竅。和尚教超然忘好了幾個月的經,結果,連“阿彌陀佛”四個字都只記得兩個,而且其中還有一個字念走音了。念成了“摩陀”。老和尚一氣之下,就一個人下山雲遊四方去了。大半年後,老和尚聽説滁州蝗蟲成災,心裏犯愁了,擔心超然就回到了寺院,結果看到小超然長的高大了,壯實了!一點也沒有受到蝗災的影響!後來才知道原來小超然一直在煮石頭吃,煮出來的石頭黃得象杏子,軟得象芋子,甜得賽桃子。

第二天,老和尚説:“超然呀,你念的‘摩陀經’,是真經,你成了佛啦。從今在後,我們都念‘摩陀經’,這寺院也叫‘摩陀寺’吧。”

著名導遊詞 篇3

象鼻山,簡稱“象山”,位於灕江與桃花江(舊稱陽江)匯流處,因其山形酷似一隻站在灕江邊伸長鼻子飽飲江水的大象而得名,而且在半山處正好有一個對穿的巖洞,叫“象眼巖”。山呈東北走向,長約180米,寬約100米,相對高度50米,海拔約200米。

鼻山原名漓山,又名宜山、儀山、沉水山,簡稱象山。象山的神奇,形神畢似,在鼻腿之間造就一輪臨水皓月,構成“象山水月”奇景。水月洞洞口朝陽,亦名朝陽洞。“象山水月”是桂林山水的奇景,與南望的穿山月巖相對,一懸於天,一浮於水,形成“灕江雙月”的奇特景觀。

在象鼻山的後山有一個高19米,寬3.3米,長13米,南北對穿半封閉形的通道。因在象鼻後側故而得名象鼻巖。 在象鼻巖的石壁上刻有歷代詩人的詩作,其中便有唐代詩人韓愈為送好友嚴謨出任桂管觀察使時所作的《送桂州嚴大夫》。 韓愈雖未到過桂林,卻有詠桂林的詩令人嚮往。

其中“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兩句巧妙地將碧澄蜿蜒的灕江譽為仙女飄飄的裙羅帶,將桂林的山比作女子頭上的碧玉簪。這兩句詩抓住了桂林山水形狀之特徵的,現已成為描寫桂林山水千古流傳、膾炙人口的佳句。

《象山傳奇》共分四個主篇章:遠古桂林,神祕象寨、幻影劇場、神象傳説。藤蔓茂密的榕樹叢林,奇特的山光水色,先民的生活場景。打造了一幅遠古桂林的百里風情畫卷!

沒有任何一種美麗能如象山那樣,不管在白天、黑夜都綻放出五彩的光芒,都吸引着人們的目光,能震撼着每一顆心靈!

著名導遊詞 篇4

九華山是令人神往的蓮花佛國。它以燦爛的佛教文化和奇麗的自然景觀為特色,是遊覽、觀賞和開展科學文化活動的山嶽型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改革開放以來,古老的佛山沐浴盛世朝陽,新姿煥發,活力再現,現為國家AAAA級旅遊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九華山坐落在池州市東南境,她是池州旅遊業的品牌,是池州人民的驕傲,是安徽”兩山一湖”風景區中一顆璀璨的明珠。為使名山披錦繡,更快地躋身於國際旅遊先進行列,九華山風景區管委會指導、組織有關部門編寫了這本九華山導遊詞。九華山佛教文化研究會的同志,尤其是幾位老同志退而不休,辛勤筆耕,在很短時間就完成了編撰任務。這種精神是很可貴的,我向他們表示誠摯的敬意。這本書信息量大,內容豐富,形式活潑,圖文並茂,以模擬導遊撰文,準確、鮮明、生動,融科學性、知識性、趣味性於一爐,頗適合導遊人員學習和使用,也可供廣大遊客閲讀和欣賞。我相信,這本書的問世將會把你帶進九華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美妙神奇的境界。我在池州工作多年,深深熱愛九華山。我衷心祝賀此書的出版,並樂之為序。

“九華天下神”,這是當代詩人嚴陣今年7月重遊九華山時留下的感慨,悠久的佛教歷史,秀麗的自然風光,神祕的肉身現象,奇特的地域文化,使千秋名山異彩紛呈,獨具魅力。

導遊詞與名山勝景,猶如畫龍的點睛之筆,面對九華山這樣一座千古名山,一篇好的導遊詞可以幫助你傾聽它歷史的迴音,追尋它文化的源流,聆聽它美妙的傳説;可以引領你尋訪名士的蹤跡,體味佛門的幽深,感受肉身的傳奇。總之,好的導遊詞就像窗口和橋樑,通過它,可以增強你的遊興,引導你走進九華山去觀光、探勝。

著名導遊詞 篇5

雞冠洞風景區位於河南洛陽欒川城西三公里處,景區內山青,水秀,石奇,洞幽,四季成遊;春天,春花爛漫,十里飄香;盛夏,濃廕庇日,飛瀑流泉;金秋,紅葉滿山,層林盡染;隆冬,冰掛銀條,松柏凝翠。區內一山。山中一洞,山以形名,洞以山名,因此而取"雞冠洞風景區"

雞冠洞屬於天然石灰巖溶洞,地質學上稱她為喀斯特巖溶地貌。據專家考證,她形成於早,中更新紀,諸多景觀早在六,七萬年前就已定形。早在清代就有人冒險探幽,奇險。懼而返。

雞冠洞,洞長1800米,觀賞面積23000平方米,由八大景區連綴而成,依次為"玉住潭:,"溢彩殿",疊幃宮",洞天河",瑤池宮","石林坊",洞內峯迴路轉,曲徑通幽,景觀佈局疏密參差,鐘乳石形象各異,姿態萬千,或如逸仙,如卧佛,如飛禽,如走獸;或如春竹,如密林,如竹簾,如帷幕,其景觀無不栩栩如生,維妙維俏,一片片龐大的石幕猶如琴瑟,以石輕擊,琴音清脆,餘音裊裊,萬古流淌的洞中河,清澈見底,"叮咚"作響,給靜逸的雞冠洞增添了無盡的活力!

雞冠洞旅遊資源豐富,洞中共有大小景點168個,尤其以"眾仙迎客","金龜渡仙翁","貴妃出浴","玉兔望月","海豚戲着","鯉魚戲水","八仙拜壽",等88各景觀,姿態奇異,形象逼真而倍受廣大遊客青昧。

雞冠洞考古研究價值及高。洞中石花,石旗,石瀑,石幔,石鐘乳,石筍密佈,據科研數據表明,較長石筍在18.4萬年前就已行成,現在通過石筍的內部結構、層關結構以及沉澱下來的物質,可考察出古氣候、古環境、古地理等多方面的信息。另有石盾、蓮花盆等,它們的結構成因及特徵、形狀屬世界罕見,具有極高的考古價值和科研價值。

雞冠洞中一年四季恆温18°C,嚴冬季節洞內熱浪撲面、暖意融融、盛夏酷署,洞內寒氣侵襲,清神爽心,爽涼宜人,被稱為"自然空調"。

九四年被河南省政府命名為"省級風景名勝區",九七年被省旅遊局授予:"河南省十佳旅遊景區"。九八年被河南省建設廳授予"風景區管理工作先進單位"、"文明服務示範窗口"、"全省風景區衞生達標先進單位"。

原新華社社長穆青同志為雞冠洞欣然題名"北國第一洞",中國地質學會洞穴研究會會長朱學穩教授為雞冠洞作出了"景觀壯、堪稱北國第一洞府;成因獨特,正是國內首家龍宮"的權威性評語。

目前,雞冠洞正以嶄新的姿態、優質文明的服務,迎接四海賓朋觀光遊覽。

著名導遊詞 篇6

各位遊客:

你們好!歡迎來到黟縣的西遞參觀、遊覽。我是安徽旅行社的王萍(兵),很高興擔任大家今天的導遊。

我們現在已經來到了西遞村,它始建於北宋,有950多年的歷史了。整個村落呈船型,四面環山,三條溪流穿村而過。矗立在村頭的這座青石牌坊,叫胡文光刺史坊,建於明萬曆六年,高12.3米,寬9.8米,四柱五樓,結構精巧,崢嶸巍峨。西遞村中,各家各户的宅院都很富麗雅緻。如康熙年間建造的履福堂,陳設典雅,書香四溢,廳堂中的對聯寫到:“讀書好營商好效好便好,創業難守成難知難不難”,這都彰顯了儒商的本色。大夫第是朝列大夫胡文照的故居。臨街懸空挑出一座小巧玲瓏的亭閣式建築,飛檐翹角,典雅別緻。原本用於觀景,現為拋繡球的繡樓了。桃李園建於清咸豐年間,分為前中後三進。第三進相當高雅,門額上有“桃花園裏人家”石刻,廂房上有草書《醉翁亭記》的木雕,牆上漏窗雕有冰梅圖,處處顯現儒雅之風。

離開西遞,我們又來到了宏村。它始建於南宋年間,至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古宏村人規劃、建造的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是建築史上一大奇觀。村北的雷崗山為牛的頭,村口的2棵古樹是牛角,錯落有致的民居為牛身,人工水圳為牛腸,月沼為牛胃,南湖為牛肚,村旁的四座橋為牛腿,整個村落就像一頭水牛,靜卧在青山綠水之間。

20_年11月,西遞作為皖南古村落的代表,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歷史文化名村、5A級旅遊景區,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們所瞭解。

今天的旅遊到這裏就全部結束了,希望大家提出寶貴的意見,以利改進我們的工作。歡迎再次光臨!

著名導遊詞 篇7

各位遊客早上好,我是這天你們的導遊,大家能夠叫我小王或者王導,這天我們將前往滁州琅琊山風景區,我身邊的陳師傅是我們本次旅途的司機,因為陳師傅是這一旅遊線路的老師傅了,所以大家能夠安心乘坐他的車,好了此刻我預祝大家旅途愉快。

這天我們遊覽的琅琊山風景區,在去琅琊山之前,有人肯定想問:“它為什麼叫琅琊山呢?”其實琅琊山古稱摩駝嶺,後何以名琅琊,歷來説法不一。一種説法是,東晉琅琊司馬睿曾在此居住,而稱琅琊;另一種説法是,西晉鎮東大琅琊王司馬釉曾率數路大軍“出途中”滅吳,吳主孫皓投降於此,因而山稱琅琊。

琅琊山在1985年被評為國家森林公園,1988年被國務院評為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20_年又被國家旅遊局評為首批4A級旅遊風景區,琅琊山古稱摩陀嶺,相傳西晉末年八王之亂時,琅琊王司馬睿避亂來到滁州,這以後他過了長江到了南京,成為東晉的開國皇帝,他認為滁州是他的福地,於是將自己當年的封地山東琅琊郡的琅琊二字,賜予了這片山嶺。

好了各位團友看完了醉翁亭我們繼續向前遊覽,此刻我們沿琅琊古道向前大約走400米就來到了琅琊寺。此刻遊客朋友們望見的所有建築大多數是清三十年重新修建的。琅琊寺以前叫寶應寺,直到一九八四年正式以“琅琊寺”命名的。琅琊寺景點有80多處,此刻可供觀賞的有大雄寶殿、藏經閣、明月觀等景點,在那裏導遊小王我就不帶領大家一一參觀了,我們自由參觀,等四十分鐘後我們在那裏集合,開始我們的返程。

各位遊客朋友們,到了要説再見的時間了。這天的遊覽將要結束了,我很高興大家十分支持配合我的工作,這短短的時光裏期望成為你們永恆的記憶,期望下次還有機會為大家服務,祝願大家在以後生活中天天開心,順順利利,再見!

著名導遊詞 篇8

牯牛降的原始森林藴藏着極為豐富的生物資源,有國家珍稀瀕危保護的眾多野生動植物,被科學家譽為“華東物種基因庫”,是安徽省第一個國家級以森林生態為主的綜合性自然保護區。牯牛降被生態學者稱為“綠色自然博物院”,擁有華東地區唯一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是國家級以森林生態系統為主的綜合自然保護區。藴藏着大量的動植物種類和植被羣落,野生動植物有20_餘種。牯牛降不僅物種豐富,而且風光旖旎,古稱“西黃山”--奇鬆怪石、雲海松濤、日出晚霞、佛光暈影,無不神奇詭祕,令人讚歎。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地質公園、黃山十大景區之一、國家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國家AAAA級景區、 華東物種基地、綠色自然博物館。1988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牯牛降成為安徽第一個國家級的以森林生態類型為主的綜合性自然保護區,20_年2月又被國土資源部錄入國家地質公園名錄。區內森林覆蓋率達到了97%以上,空氣清新,含有大量的負氧離子和芬多精,高與正常值8倍以上,有清心洗肺的功效,景區藴藏着極其豐富的動、植物資源。

被科學家譽為“華東物種基因庫”和天然的“森林浴場”。黃山市牯牛降旅遊發展公司於20_年在保護區內投資開發了祁門牯牛降風景區開展森林生態旅遊,在景區內修建了遊覽步道、竹木別墅、紅茶坊、徽州藝館、水上娛樂中心、親水平台、停車場、登山棧道、晃橋、拓展營地等設施。為方便遊客遊覽景區秀麗的峽谷景色,修建懸空木棧道。開通了大曆山、雪花尖森林探險步道。

著名導遊詞 篇9

五龍口風景區,為省級風景名勝區,位於濟源市東北15公里的沁河出山處,北部與山西晉城市毗鄰,東部與沁陽市接壤,總面積為85平方公里。這裏山俊水秀,景色迷人,交通便利,名勝古蹟薈萃,是以獼猴、温泉、自然和人文景觀為特色的旅遊觀光區。早在20_年前的東漢,皇家即在此建造沁水公主園,歷史上就是著名的風景遊覽勝地,歷史帝王將相、文人墨客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

我們的車行駛在207國道上,大家往前方看,那座山被稱為孔山,孔山狀如卧龍,綿延十餘里,因山巔有孔而得名。孔山洞與沁陽懸谷山洞東西對應,民間傳説,這是二郎神擔山攆太陽的扁擔孔。據《水經注》載:“山上石穴洞開,石上有車轍牛跡,均出白天成,非人工所就。“西有夫子坪,東有老君頂,是儒、道兩爭勝的地方。

自古以來因沁水之利,這裏就是懷慶府各縣羣眾聚會慶豐收的場所,曾有廟宇七百餘間,現在人們仍有此遊山趕會的習慣。

現在我們已經人了遠近聞名的獼猴山。人口山上,我們可以看到有東、西兩個石人,右邊的石人面朝懸崖,左面的石人立於山谷之間。原來,這兩個石人是五龍口的巡山夜叉,後來他們行兇吃人,無惡不作,被太上老君點化,改邪歸正,成為護山之神。你們瞧,這兩個石人正在虔誠面壁呢!這個景觀稱作“夜叉朝聖“。

現在,我們的車子通過的這座橋被稱為鳳鳴橋,大家知道,太陽是天帝的兒子,后羿射日,得罪天帝,雖為天神卻不得善終,被逢蒙用桃木棍擊死。太上老君主持正義,派金雞星下凡,為后羿洗冤昭雪。因此有天上金雞星動,天下大赦犯人的説法。李白詩云:“我愁遠謫夜朗去,何日金雞放赦回?“現在這個金雞,就永遠留在五龍口的金雞頂上了。

著名導遊詞 篇10

禹王台風景區位於開封市的東南隅,佔地面積400畝,是一個古典園林式的公園,園林佈局是以名勝古蹟古吹台為主景,以五大植物園:櫻花園、牡丹園、芳春園、石榴園、科普園為主體的文化休憩公園。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就是開封著名的名勝古蹟--古吹台,已經經歷了2500多年的歷史,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為什麼叫古吹台呢?春秋時期,晉國有一位雙目失明的音樂家名叫師曠,他的音樂造詣很深,是晉平公駕下的一名樂師,他經常在這座高台上彈奏樂器,人們為了紀念師曠,就把這座高台叫古吹台。到了明代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由於黃河氾濫成災,人們飽經水患,談水色變,為了紀念歷史上治水有功的大禹,改古吹台為禹王台。

現在古吹台上所存的建築是清代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重建的,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了,它的整座建築,都具有典型的清代建築風格。我們看到的這個四柱三門式的木牌坊是為了紀念春秋時期晉國盲人音樂家師曠而修建的,它初建於清代的乾隆二十七年,牌坊上“古吹台”三個大字是清代河南巡撫題寫的。

現在請大家隨我到古吹台上參觀。首先我們看到的這座樓叫御書樓,是為了供奉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康熙皇帝為大禹治水親筆題寫“功存河洛”匣額而建造並得名的,各位可以到御書樓上欣賞清代康熙、乾隆二帝的塑像和書法。第一組塑像是“康熙御書”,説的是康熙皇帝在古吹台上為大禹治水題寫“功存河洛”匾額落款時的情景。在此康熙還題寫了“嵩高峻極”、“靈瀆安闌”、“昌明仁義”三個匾額分別賜於河南各地。第二組塑像是“乾隆吟詩”,説的是清乾隆皇帝在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巡幸河南,來到開封古吹台時寫下一首五言律詩的情景。在禹王台的後面,專門建有刻着這首言律詩的御碑亭。

著名導遊詞 篇11

中國南方並存着兩種文化單元--吳越文化和荊楚文化,受兩大文化的影響和衝撞,安徽南部和江西西北部分別形成了徽文化和贛文化。在地處皖贛交界的牯牛降地區,則可以看到這兩種文化相互交融的奇特形象。

如果把牯牛降看作是一個界點,那麼它不僅是地質上的界點,同樣還是文化風情上的一個界點。山北安慶,是黃梅戲的故鄉;山南徽州,則是徽劇的故里。唯有目連戲是牯牛降大山南北共同擁有的戲曲。與關漢卿、湯顯祖齊名的明代大戲劇家鄭之珍,以牯牛降周邊環境和民俗風情為背景,創作的《新編目連救母勸善戲文》,是中國戲曲發展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並由此形成了一個新的劇種---目連戲,與儺舞並稱為中國戲曲“活化石”。

戲曲事業的繁榮,推動舞台建築的快速發展,古戲台羣堪稱古徽州一絕。祁門有閃裏坑口會源堂、新安株林餘慶堂古戲台等11座。這些罕見的古建築至今保存完好,不啻於一部完整的徽州舞台史。位於皖贛邊界的省級重點保護文物單位餘慶堂古戲台,建於清同治八年[1869],古戲台佈局嚴謹,造型古樸,素雅端莊,雕飾精美,乃徽州建築之瑰寶。會源堂一點也不遜色,《大轉折》、《一江春水向東流》等多部影片曾在這裏拍攝,咿咿呀呀的唱腔,喧騰歡快的鑼鼓,在每年的春節,還會讓習慣了寧靜的鄉村,一如從前的熱鬧。

牯牛臨凡開神秀,秋浦泛舟覓詩魂。牯牛降集山水美學、歷史文化價值於一身,兼觀光旅遊、休閒度假、科學探險於一體。牯牛降,這位沉睡了千萬年的美人,已經撩開了迷人的面紗,張開了熱情的雙臂,歡迎五湖四海的朋友。

牯牛降,一座美麗而神奇的大山;祁門,一個古老又年輕的地方,盼望着,期待着,您迴歸寧靜平和的腳步。

著名導遊詞 篇12

各位團員:

大家好,歡迎大家參加皖之旅旅行組織的西遞、宏村兩日遊。我是皖之旅旅行社的導遊員我姓唐,大家叫我小唐就可以了,在旁邊正開在車的師傅姓陳,陳師傅已有20_年的駕齡了,由他行車大家儘可以放心,俗話説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有幸與大家相識,在接下來的日子裏將由我陪同大家一起遊覽,希望在這短暫的時間裏大家能通過我走進西遞,瞭解宏村。在行車途中,為了避免意外發生,請大家不要把您的頭、手、伸到車窗外,在遊覽途中旅遊車就是我們的第二個家,請大家注意保持車上的衞生,如果您有什麼要求,可以直接告訴我,我將會盡力為您服務。大家注意一下我們的車是藍白相間金龍車,車牌號為________,請大家在上下車時注意識別。

西遞位於黟縣縣城東8公里,始建於北宋皇佑年間,距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它是一處典型的、以宗族血緣關係為紐帶,經數十代繁衍而成的同族聚居村落。西遞,東西長700米,南北寬300米。高出俯瞰,鱗次節比的古民居建築羣體似一船形。,據考證:西遞人本不姓胡,縣誌中有記載,西川胡族(歷史曾稱西遞為西川),其本李姓,唐昭宗李曄子昌翼公,因避梁太祖朱温難,育於婺源胡氏,遂從胡姓。

西遞,原名西川。因何又叫西遞呢?有兩種説話,一説:古代此處為交通要道,設有驛站,供傳遞公文和來往官員歇息,驛站又稱遞鋪,所以西川又叫西遞鋪。

另一種説話法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説人面蛇身的共工與顓頊(zhuan_u)爭奪帝位,共工戰敗,一怒之下,一頭觸不周山,不周山是撐住天地的柱子,共工撞到不周山後,造成天塌地陷,使得地上的水都朝東面流,而奇怪的是流經西川的兩條小溪卻是東往西流,東水西遞,西川也因此被稱為西遞。

著名導遊詞 篇13

萬里長城——嘉峪關:“萬里長城——嘉峪關”是1961年國務院公佈的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嘉峪關始建於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由內城、外城、羅城、甕城、城壕和南北兩翼長城組成。嘉峪關是明代萬里長城的西端起點,也是長城沿線保存最為完好、規模最為壯觀的古代軍事城堡,有“天下第一雄關”之美譽。

古老長城的丰姿:登上雄偉的嘉峪關,領略古老長城的丰姿,感受“天下第一雄關”的雄、壯、奇、美。關上,光化樓、柔遠樓、嘉峪關樓,三樓聳峙,雄偉壯觀;關內,遊擊府肅穆典雅,陳列栩栩如生,文昌閣、戲台、關帝廟雕樑畫棟,飛檐凌空,城垣佈局精巧合理;關外,瀚海空寂,長風獵獵,千年古道清晰可辨;關下,九眼神泉,碧波盪漾,景色宜人。極目遠望,西面是廣袤的大漠戈壁,北面是赤日炎炎的黑山,南面是蜿蜒起伏的祁連雪山,東面是優美靚麗的嘉峪關市區。

雄壯非凡:廣闊的關城,橫卧戈壁灘上,兩側城牆與山相連。巍峨硃色的城樓昂然欲飛,襯托着祁連山如玉的雪峯,美麗如畫。登城樓遠望,萬里長城似龍遊於戈壁灘瀚海間,天晴之日,或可見海市蜃樓。城下戈壁灘上駱駝隊的渾厚的悠揚的鈴聲,使人想起古代“絲稠之路”上的商隊和旅行者,令人神馳!清代林則徐因禁煙獲罪,被貶新疆,路經嘉峪關,見這關如此雄偉,有詩讚道:“嚴關百尺界天西,萬里徵人駐馬蹄。飛閣遙連秦樹直,繚垣斜壓隴雲低。天山巉削摩肩立,瀚海蒼茫入望迷。誰道崤函千古險,回看只見一丸泥。”極言這關的威嚴和雄偉壯麗。又云:“除是盧龍山海險,東南誰比此關雄。”指出這關真乃“雄關”。

古稱討賴河墩,公元1539年由肅州兵備道李涵監築,它是明代萬里長城的西端起點,長城就是從這裏起步,宛若巨龍,穿戈壁過沙漠,翻山越嶺,蜿蜒東行直達遼東。長城第一墩北距關城7.5公里,墩台矗立於討賴河邊近56米高的懸崖之上,可謂:“天下第一險墩”。

明代,嘉峪關管轄着“腹裏、沿邊、境外墩台三十九座”。關內墩台林立,縱橫交織,相互瞭望,互通情報。長城第一墩,是關南最主要的一座墩台,擔負着傳遞關南及祁連山諸口軍事信息的任務。設有塢、驛馬、驛駝、食宿、積薪等物,配備有一定數量的守兵。長城第一墩是嘉峪關軍事防務的重要據點,這裏曾經伴隨着雄偉壯觀的嘉峪關演繹過許多神奇的故事,詩曰:長城第一墩“清流討賴臨危壁,大嶺祁連斷戰氛。鎧甲冰河聞拆鬥,旌旗旭日舞鵬鯤”。

長城第一墩景區自然景緻壯觀,極目南眺,山峯終年潔白,襯映着藍色天空,更是清新如畫。景區面積3.22平方公里,包括長城第一墩、觀景平台、地下谷服務區、討賴河滑索、天險吊橋、“醉卧沙場”雕塑羣等遊覽區。

懸壁長城是嘉峪關西長城的一部分,公元1539年由肅州兵備道李涵監築,此段長城從關城東閘門邊的角墩起向北延伸至黑山山腰,全長7.5公里。山上長城750米,氣勢雄偉,垂若懸臂,有“西部八達嶺”之稱。

懸壁長城景區內長城蜿蜒於黑山之巔,陡峭險峻,委曲迴旋。張騫、霍去病、玄奘、馬可·波羅這些或是和平使者,或是開疆拓野的將軍,都曾在這裏駐足。刻鑿於黑山崖壁之上的古代史書“巖畫”是人類文明的印跡,藴含的是一種永恆的古老與神奇。

著名導遊詞 篇14

蘭州百合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學名為“LiLum davidi var unicdor cotton”因其地下莖塊由數十瓣鱗片相疊抱合,有百片合成之意而得名。百合是一種有較高營養保健價值的蔬菜,有極高的食用價值。“蘭州百合”含糖量高,粗纖維少,肉質細膩,還含有其它有益成分。喜半蔭條件,耐蔭性較強。但各生育期對光照要求不同,前期和中期喜光照,尤其是現蕾開花期。如光線過弱,花蕾易脱落,但怕高温強光照。百合為長日照植物 ,延長日照能提前開花,日照不足或縮短,則延遲開花。

百合為百合科 百合屬中能形成鱗莖的栽培種羣,多年生宿根 草本植物,味道美,又名野百合 、喇叭筒 、山百合 、藥百合、家百合等。百合在歐美各國主要作為花卉栽培,而我國栽培百合主要採收其鱗莖作為食用或藥用。

百合原產亞洲東部的温帶地區,中國、日本、及朝鮮野生百合分佈甚廣。我國是野生百合資源分佈最廣的國家,從雲貴高原到長白山區,到處都有它的蹤跡,遍及南北26個省、自治區垂直分佈在海拔200—3200米之間。中國有關百合的最早記載見於宋代羅願的《爾雅翼 》。書中説番韭就是百合蒜,並説:“百合蒜,根小者如大蒜,大者如惋,數十片相累,狀如白蓮花 ,故名百合花 ,言百片合成也。”關於百合之名,李時珍説:“百合之根,以眾瓣合成也。或雲專治百合病 ,故名:“亦通”。

日本對百合的最早記載是公元642年 ,當時有把百合花作為供品獻給天皇的記載。

歐洲歷史 上百合的記載也很多。_的儀式上,百合花是一種必不可少的花卉,特別是復活節 、聖誕節,百合花是作為純潔少女的象徵出現的。

法國從十二世紀起,將百合作為國徽上的圖案。智利國徽 上也有一簇百合花,它是獨立、自由的象花,也曾被西方人奉為聖物,有諺語説:“百合花賽過所羅門的榮華。”就連中國古代大詩人陸游 也曾感慨:“芳蘭 移取偏中林,餘地向妨種玉簪。更乞兩叢香百合,老翁七十尚童心。”那由六枚花瓣組成的喇叭花型,優雅柔和,令人陶醉。

全國解放以後,蘭州百合的發展經歷挫折,終於得到發展。1974年,原蘭州市委書記王耀華 曾在袁家灣村現場召開市委會,把該村定為百合基地村,解決有關問題,促進發展。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幹部、羣眾思想逐步解放,幹勁越來越大,特別是以市場經濟為導向後,幹部羣眾勁頭更足,發展速度更快。截止1997年,僅七里河區百合種植面積以達到1.6萬多畝,總產量700多萬公斤,其中西果園鄉就大1萬畝,450萬公斤。

近年來,蘭州百合走上了產業化的道路。蘭州百合產業化建設是全市乃至全省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重點項目,是我區農村經濟的重要支柱,近幾年在各級政府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蘭州百合由我區重點支柱經濟步入產業化軌道,顯示出強勁的發展勢頭。蘭州百合面積初步擴大,99年留牀面積達到22400畝,產量穩步增加。99年底產量達到850萬公斤,銷售渠道暢通、前景十分看好。產品以遠銷到全國各大城市及港、澳、台、東南亞、日本、韓國、美國等國家和地區。

著名導遊詞 篇15

各位遊客,大家好:

歡迎大家來到山西太行山大峽谷景區,我是景區導遊員趙曉明,你們可以叫我小趙,也可以叫我趙導(或者叫曉明)都可以,此次全程之行將由我帶領大家一同前往,共同領略峽谷其集雄、奇、峻、美於一體,位列中國最美十大峽谷之一。

峽谷景區位於山西壺關縣東南部,西北距長治市45公里,距太原市250公里,東距河南省林州市30公里,旅遊區面積93平方公里,林草覆蓋率百分之74.9,共有景觀400餘處,是山西省重點建設的旅遊區之一。

其中,景區以五指峽之奇,龍泉峽之雄,王莽峽之秀,紫團洞之幽繪成了一幅壯麗畫卷。更加形成四時之景異彩紛呈,春來鳥語花香,夏至萬花競嬌,秋日紅葉滿目,冬季堆銀掛玉

在景區內,景觀奇妙有趣,有綠浪滔天的林海,刀削斧劈的懸崖,千奇百態的山石,甘甜可口的清泉,如練似銀的瀑布,碧波盪漾的深潭,雄奇壯麗的廟宇,引人入勝的溶洞,令人神往的傳説

在陡峭絕壁上開鑿的古棧道旁,有一座被稱為仙人橋的石築橋樑,它曾為溝通晉豫兩地的經濟、文化交流立下了不小的功勞。仙人橋建於明朝,長五十米,高二十五米,結構嚴謹,堅固樸實。相傳當時曾有晉、冀、魯、豫、秦五省十八府、九十六縣的民眾參與修建。離仙人橋不遠處,連接着一座堅實的橋樑,跨過這座橋和相連的山洞,就進入了龍泉峽。

龍泉峽和五指峽是兩個不同的氣候帶。良好的氣候條件使龍泉峽水豐草美,物產豐富。龍泉峽瀑布以它震耳的轟鳴聲中,飛濺的瀑布,給人以強烈的衝擊。龍泉峽有一個從河南進入山西的古關口,叫大河關。雖然它在_時候遭到了破壞,但“大河關”三個字的輪廓卻還能看得出來,也能看得出古關、古橋和古棧道的痕跡。史記三國時期曹操追殺高幹就是從這裏破關進入太行山攻佔了壺關。羊腸阪也曾是古代中原與上黨太行交往的一條必經的險道,它因道路狹窄,盤垣似羊腸而得名。三國時曹操率兵攻打盤踞於上黨壺關的高幹時,途徑此地,曾賦詩《苦寒行》,感歎此行的艱難:“北上太行山,艱哉何崔巍,羊腸阪詰屈,車輪為之摧。樹木何蕭瑟,北風聲正悲。……”。山頂上的曹公壘就是當年曹操兩進上黨時攻下的最後一座堡壘的遺蹟。

著名導遊詞 篇16

歡迎大家來到這!我是你們的導遊,我姓_,大家可以叫我小_。為了便於大家參觀遊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在東方,世外桃源是一個人間生活理想境界的代名詞,相當於西方的極樂世界或者天堂。千百年來,完美主義者無不苦苦追尋、刻意營造自己想象中的“世外桃源”。 在桂林山水王國中,在離都市最近的地方,就有一個“世外桃源”。 沿桂陽公路北上,距陽朔僅十幾分鍾車程,就到了“世外桃源”。她像一位樸素的村姑靜靜佇立在城市邊上,不張揚也不造作,一派天然,富於真趣。若是“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的季節,踏進“世外桃源”,展現在眼前的將是一片秀美的山水田園風光。清波盪漾的燕子湖鑲嵌在大片的綠野平疇之中,宛如少女的明眸脈脈含情。湖岸邊垂柳依依,輕拂水面。一架巨大的水轉筒車,吱吱呀呀地搖着歲月,也吟唱着鄉村古老的歌謠。放眼望去,遠方羣山聳翠,村樹含煙,阡陌縱橫,屋宇錯落,宛若陶淵明筆下“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的桃源畫境。

乘坐小船遊覽燕子湖無疑是一種享受。當小船在綠絲綢般的湖面上裁波剪浪、悠然滑行時,遊人的心會像一隻“久在樊籠裏,復得返自然”的小鳥一般愜意和歡欣。天曠雲近,岸闊波平,大自然清新博大的懷抱會使人塵慮盡滌,俗念頓消。

忽然,一陣清亮的歌聲飄來,原來是岸邊歌台舞樓上的姑娘在載歌載舞。她們身着鮮豔的民族服飾,以充滿濃郁民族風情的歌舞歡迎着遠方客人的到來。

轉過歌台,小船駛入了窄長的水道。真看不出燕子湖後面竟如此迂徐迴轉,曲徑通幽。——陽朔世外桃源是一個開放式的景區,它沒有圍牆與隔樁。田園山水、路橋村舍天衣無縫地自然融合,盡納天地之大美。

航道越來越窄。小船通過沒有一點燈光、猶如夜航的燕子巖洞和“初極狹,才通人”的小隘口以後,似乎已是“山重水複疑無路”了。不想眼前豁然開朗,柳暗花明——桃花島到了。小島不大,四面環水,但草木繁茂,雜樹生花,一株株紅桃正笑得熱烈燦爛。好一片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的詩意美景。

過了桃花島,就能體驗原始部落的魅力。但聽前面山坡上警號長鳴,擊鼓聲聲。原來是原始部落的土著先民發現了外來的陌生人,紛紛手執長矛、漁叉衝下山坡來,跳起了歡快的民族舞蹈。這些土著先民都以樹皮羽葉遮身,他們剽悍健壯,皮膚黝黑,一看就知是生命力極其頑強的部落,透過他們,您可以想象中華民族的祖先何等的聰慧與堅韌。

越過原始部落的水域,小船沿着散佈的村莊緩緩駛回。這是真正的鄉村,青瓦泥牆,竹籬菜畦,雞犬之聲清晰可聞。不時可見三三兩兩的村婦在河邊洗衣,她們的棒槌在青石板上敲出古老的韻律。擔桶的農人赤腳穿行在田間,頑皮的兒童嬉鬧在屋前的空坪,更有捕魚的老翁,叼一管煙斗,悠悠坐在竹筏上,在雲影中隨波逐流。從原始部落來到眼前的村莊,歷史一下跨越了幾十萬年,真令人有疑幻疑真、恍然不知何世的感覺。

如果有興趣,遊客結束水上游程上岸後,還可以在繡球樓對山歌,接拋繡球,在民俗大觀園考察民俗,參觀圖騰柱、風雨橋等別具風格的建築,觀賞、購買少數民族婦女的手工織物等。然而誠如古語所説: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對於大多數性本愛自然的遊人來説,也許一方山水田園已足以慰籍心靈。

“陶令已隨風逝去,此地空留桃花源。美池桑竹舒倩影。阡陌交通好耕田。”原始古樸的山間野趣,清雅自然的溪澗田園,山環水繞的巖溶地貌,造物主給了這塊樂土最佳的組合。燕子湖在深情地歌唱,筆架山在默默地沉思,幽深的山洞之外是古老的村寨,古老的村寨旁邊是桃花盛開的地方。這裏藴藏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修身養性和隱逸休閒的特殊意境,從湖畔蛙聲到草屋笛鳴,從漁歌唱晚到蘆笙踩堂,從風雨長廊到淵明山莊,一切都渾然天成。陶淵明《桃花源記》的意境,由於文化審美的優化重組,於是便演變成今天的“世外桃源”。

“納千頃之_,收四時之爛漫”,世外桃源所構建的詩境,不僅洋溢着自然山野之趣,而且恰到好處地融進了中國傳統儒雅文化和桂北民俗風情的精華。

著名導遊詞 篇17

各位遊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琅琊山旅遊,我是你們的導遊__。

三國鼎立時期,滁州成為魏吳交兵的戰場。西晉“八王之亂”時,琅琊王司馬睿曾在滁州西南摩陀嶺避難,琅琊山因此而得名坐落在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麓,與北京陶然亭、長沙愛晚亭、杭州湖心亭並稱“中國四大名亭”。是安徽省著名古蹟之一,宋代大散文家歐陽修寫的傳世之作《醉翁亭記》寫的就是此亭。醉翁亭小巧獨特,具有江南亭台特色。它緊靠峻峭的山壁,飛檐凌空挑出。數百年來雖屢次遭劫,又屢次復建,終不為人所忘。解放後,人民政府將醉翁亭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多次整修。

宋仁守慶曆年間,朝政腐敗,權貴當道。原在朝遷中做官的歐陽修主張革新時政,且不避謗,敢於揭露官吏陰私,因而得罪了左丞相夏竦等人。夏竦便在皇帝面前誣告他。會守聽信饞言,將歐陽修貶謫滁州。

醉翁亭一帶的建築,佈局緊湊別緻,亭台小巧獨特,具有江南園林特色。總面積雖不到1000平方米,卻有九處互不雷同的建築、景緻。醉翁亭、宋宋齋、馮公祠、古梅亭、影香亭、意在亭、怡亭、覽餘台,風格各異,人稱"醉翁九景"。醉翁亭前有讓泉,泉旁是小溪,終年水聲潺潺,清澈風底。亭中有宋代文學家、書法家蘇軾手書的《醉翁亭記》碑刻,稱為"歐文蘇字"。亭後最高處有一高台,曰"玄帝宮",登台環視,但見亭前羣山湧翠,橫葉眼底;亭後林濤起伏,飛傳耳際,猶如置身畫中。

醉翁亭因歐陽修及其《醉翁亭記》而聞名遐邇,數百年來雖然多次遭動,但終不為人所忘,曾有人撰寫了一副對聯:"翁去八百載,醉鄉猶在;山行六七裏,亭影不孤。"解放後,人民政府將醉翁亭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多次整修。如今,此處千載勝境,更加壯觀誘人。

著名導遊詞 篇18

榆林窟,俗稱萬佛峽,位於安西縣城西南75公里的榆林河(亦名踏實河)畔,現存唐、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洞窟42個,分佈在榆林河東、西兩岸的懸崖峭壁上,東崖31個、西崖11個、壁畫4200平方米,彩塑259身。由於自然和人為的原因,榆林窟的彩塑原作已所剩無幾,現存彩塑多為後代重修或重塑。

作為莫高窟的姊妹窟--榆林窟,其內容、藝術風格以及彩塑、壁畫的製作等方面,都與莫高窟有着密切的聯繫或相同之處,但在許多方面又存在着明顯的差異,並具有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現存最早的洞窟,建於初唐的17、28、39窟,雖然都是中心柱窟,但與莫高窟北魏時期盛行的中心塔柱窟有着明顯的不同。

唐前期第6窟23米高的大佛窟的型制與莫高窟的大佛窟也不盡相同,顯示了榆林窟初創時期的個性特徵。唐中期的第25窟是一個顯密結合的大乘淨土窟、壁畫保存得非常完好,技藝精湛、藝術手法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莫高窟此時期洞窟中尚無可以與之相比的作品。榆林窟西夏、元時期的洞窟尤為精彩。西夏第3窟的千手千眼觀音手中所持物件多達140件,其中有冶鐵、釀酒、鏟、鋸、雙尾船等,還首次出現了拉絃樂器的鼻祖胡琴。文殊、普賢經變中的山水畫一改以往背境裝飾的陪襯作用而具有了明顯的獨立性、畫面所氣勢磅礴、意境深遠,是十分罕見的古代山水壁畫精品。西夏第2窟的水月觀音線描精緻、設色富麗、意境高雅,令人賞心悦目、遐思神往。

元代第4窟藏密曼荼羅和多種度母、觀音、文殊、普賢均以外來技法繪製、造型嚴謹,準確,色彩對比強烈、氣氛神祕。特別是榆林窟和所屬的東千佛明顯繪製的6幅玄奘取經圖,十分珍貴。除此之外,榆林窟西夏、元時期的供養人畫像和裝飾圖案也有十分明顯的民族特徵。裝飾圖案除流行的花草、鳥獸、幾何型外,還有以"天""王"等字變化成的圖案,極富創意。

總之,榆林窟具有自身獨特的藝術體系。特別是五代以後,莫高窟藝術呈顯出明顯的衰落趨勢,而榆林窟無論從內容、繪畫風格,還是藝術水準方面,都顯示出其時代特徵和獨到的藝術魅力,從而更加充實了這座寶庫的內涵。

1961年,榆林窟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劃歸敦煌文物研究所管轄。

標籤: 導遊詞 通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uanti/redian/vo8r0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