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專題 >熱點專題 >

關於諸葛亮的散文:諸葛亮與五丈原

關於諸葛亮的散文:諸葛亮與五丈原

諸葛亮與五丈原

關於諸葛亮的散文:諸葛亮與五丈原

01

寫完《諸葛亮:從鄉村青年到帝國CEO》(即將由中國紡織出版社出版),更增添了去五丈原的渴望。不久前終於有機會成行,走進歷史現場,去感受、緬懷,更為了解答許多心中的一些疑惑。

從西安沿西寶高速西行,過咸陽、楊陵,由虢鎮下,此乃古鎮,有3000多年曆史,“脣亡齒寒”的典故出此,蕭史吹簫引鳳、韓信暗渡陳倉也都發生在附近。鎮所在處南是秦嶺山,北是高塬,中間是2條鐵路、1條高速公路及渭河,河上有橋。在渭河橋頭向左前方看去,逶迤而下的秦嶺將入川道時形成了一處緩坡,左右延展,成為台地,這就是此行的目的地,五丈原。

從渭河到五丈原坡下行車用不了10分鐘,很近。接着是盤旋的車道,比想像中的要高,要陡。來到原上,特地從車上下來,站在原畔向下面眺望,渭河在視線中已不清晰,在一片片樓羣、廠房中時隱時現,倒是新修的高鐵和車站十分顯眼。再往對面看,那就是史書上屢屢提到的北原,隔川眺望,只覺得寬大、高遠,沒有想像的那種仄陡,這也加重了心中的某種疑惑。

原上地勢較平坦,原畔有一院落,襯着松柏,古樸肅穆,這就是諸葛廟。廟內有諸葛亮的衣冠冢,進廟,為武侯敬了香,又看了歷代題刻、碑銘,參觀了“諸葛亮歷次北伐展覽”,再回到廟前的廣場,已夕陽西沉。一陣風來,耳邊似有瑟瑟之聲,是空谷迴音?還是真的已經走進了歷史?

蜀建興十二年(234),54歲的諸葛亮率10萬大軍由漢中出發再次北伐。這是他第6次北伐,8年前他就從成都進駐到了漢中,作為主持朝政的託孤大臣,諸葛亮把北伐看得比權力更重要,所以從那時起他就留在了漢中。然而時也?命也?前5次北伐都未能成功,這一次他用盡了力氣,試圖最後一擊。

在諸葛亮的人生中有兩個20xx年:第一個20xx年他家鄉和隆中度過,在拼命地積累知識,做着準備;後一個20xx年他追隨了先主劉備,“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輔佐先主艱苦創業,建立了蜀漢王朝。20xx年前他向先主提出了那份著名的戰略規劃書,從此他一直按照這個規劃進行着努力,踐行着他對先主的承諾。

還是這樣的黃昏,就在腳下這塊土地上,諸葛亮向遠方眺望時,心裏在想着什麼?

02

秋風原下久徘徊

諸葛亮站在五丈原上陷入深思時,耳畔吹過的是秋風的天。

此戰的前後經過,《三國志》武侯傳有簡要記述:“十二年春,亮悉大眾由斜谷出,以流馬運,據武功五丈原,與司馬宣王對於渭南。亮每患糧不繼,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為久駐之基。耕者雜於渭濱居民之間,而百姓安堵,軍無私焉。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軍,時年五十四。”

五丈原之戰

這場戰役的過程當然複雜得多,細節記錄在其他史料中,但僅就上述簡略的記載,也有幾點值得注意:

一是“悉大眾”。諸葛亮為此戰拿出了全部家底,蜀漢總人口不足百萬,10人養一卒已達承受之極限,《太平御覽》引《諸葛亮別傳》記載:“亮有士十萬,十二更下,在者八萬。”10萬人裏平時還要有2萬人輪休,可見兵力是有限,此次調動了10萬人馬出征,絕對是傾巢而出了,所以只能勝,不能敗,更不能慘敗。

二是“由斜谷出”。斜谷是出秦嶺山的一個出口,在五丈原的東側,有古武功水流出,據説現於谷口處修有一座水庫,可惜站在五丈原上望不到,此行時間也有限,留待下次了。斜谷是褒斜道的出口,褒斜道是秦嶺山中3條古棧道之一,在此之前魏延提出過沿棧道出擊關中的計劃,為諸葛亮所否決,原因是太冒險,但此次北伐走的卻是棧道,説明諸葛亮內心裏的某種焦慮。

三是“對於渭南”。渭南,渭河之南,在五丈原下,諸葛亮率大軍出斜谷後司馬懿曾説過一句話:“亮若勇者,當出武功依山而東,若西上五丈原,則諸軍無事矣。”按照這個看法,諸葛亮正確的選擇應該是順渭河谷地向東攻擊,而不是來到原上據守,一向深通兵法的諸葛亮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四是“分兵屯田”。敵我形成對峙後,蜀軍求戰,魏軍不戰,諸葛亮於是分兵沿渭河谷地各處進行屯田,擺同一副穩紮穩打的架勢,但這又和急於從斜谷殺出、急於求勝的戰略不相符,分田真能解決蜀軍長期屯兵的問題嗎?諸葛亮真的打算一直在關中對峙下去嗎?

面對史書記載難免產生這些困惑,事實也正如司馬懿所料的那樣,蜀軍主力自從上了五丈原就失去了戰役的主動權,一直被困在原上,直到幾個月後諸葛亮在軍中病逝。

所以,以前每看到這一段記載時都會很容易產出幾個看法:

1、諸葛亮沒有率軍東進而死守五丈原,是戰略上的錯誤;

2、諸葛亮分兵屯田改打持久戰,並沒有收到預期效果,也是一個錯誤的戰略;

3、諸葛亮的進攻還不夠主動,比如可以佔領對面的北原,由此一路東進,或許結果會有不同。

本文作者: 匡天龍 公眾號:一瓣書香

標籤: 諸葛亮 五丈 散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uanti/redian/px83m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