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演講稿 >發言稿 >

寫諸葛亮的發言稿

寫諸葛亮的發言稿

大家好!今天我要給大家講講關於諸葛亮的故事!

寫諸葛亮的發言稿

在戲劇和圖面中,諸葛亮都是身披八卦衣,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姿態。據民間傳説諸葛亮的八卦衣是他勤奮好學,師母所賞賜。

諸葛亮少年時代,從學於水鏡先生司馬徽,諸葛亮學習刻苦,勤於用腦,不但司馬德操賞識,連司馬的妻子對他也

很器重,都喜歡這個勤奮好學,善於用腦子的少年。那時,還沒有鐘錶,記時用日晷,遇到陰雨天沒有太陽。時間就不好掌握了。為了記時,司馬徽訓練公雞按時鳴叫,辦法就是定時餵食。諸葛亮天資聰穎,司馬先生講的東西,他一聽便會,不解求知飢渴。為了學到更多的東西,他想讓先生把講課的時間延長一些,但先生總是以雞鳴叫為準,於是諸葛亮想:若把公雞嗚叫的時間延長,先生講課的時間也就延長了。於是他上學時就帶些糧食裝在口袋裏,估計雞快叫的時候,就餵它一點糧食,雞一吃飽就不叫了。過了一些時候,司馬先生感到奇怪,為什麼雞不按時叫了呢?經過細心觀察,發現諸葛亮在雞快叫時給雞餵食。司馬先生在上課時,就問學生,雞為什麼不按時叫鳴?其他學生都摸不着頭腦。諸葛亮心裏明白,可他是個誠實的人,就如實地把雞快叫的時候餵食來延長老師授課時間的事如實報告了司馬先生。司馬先生很生氣,當場就把他的書燒了,不讓他繼續讀書了。諸葛亮求學心切,不能讀書怎麼得了,可又不能硬來,便去求司馬伕人。司馬伕聽了請葛亮餵雞求學遭罰之事深表同情,就向司馬先生説情。司馬先生説:“小小年紀.不在功課上用功夫,倒使心術欺矇老師。這是心術不正,此人不可大就。”司馬伕人反覆替諸葛亮説情,説他小小年紀,雖使了點心眼,但總是為了多學點東西,並沒有他圖。司馬先生聽後覺得有理,便同意諸葛亮繼續讀書。

司馬先生盛怒之下燒了諸葛亮的書,後經夫人勸解,又同意諸葛亮來繼續讀書。可沒有書怎麼讀呢?夫人對司馬先生説:“你有一千年神龜背殼,傳説披在身上,能使人上知千年往事,下曉五百年未來.不妨讓諸葛亮一試.如果靈驗,要書作甚?”司馬先生想到把書已燒了,也只好按夫人説的辦。

諸葛亮將師母送的神龜背殼往身上一披,即成了他的終身服飾——八卦衣,昔日所學,歷歷在目,先生未講之道,也能明白幾分。

<三個諸葛亮>

諸葛亮隨叔父諸葛玄從山東來到襄陽落户後,叔父見他聰明好學,才智過人,遂送他到襄陽城南三裏的學業堂,與荊州牧劉表的三個公子——劉琦、劉瓊、劉瓊同窗攻讀。不久,諸葛亮成了學業堂的“高才生”,深受先生的喜愛。老師專門為他講哲理、兵書、談天下形勢,諸葛亮也非常敬重老師。

劉家三兄弟,個個公子氣十足,談吃講喝倒是一個賽一個,讀起書來卻一個不如一個。他們沒事就説閒話,東扯西

拉談牧府的政事、官場往來情況給諸葛亮聽,並由荊州談到天下。因為諸葛亮對這些事聽得特別認真,他們三個就談得

越帶勁。久而久之,請葛亮成了劉氏三兄弟的“朋友”。

劉表為九郡之首,官高位顯。但也十分關心自己子女的學業,因為它關係到劉氏家族祖業的繼承。自諸葛亮來到學

業堂後,劉氏三兄弟的文章與以前相比大有長進,劉表心中也暗暗高興。為了向人炫耀,便讓他們參政議事,在文武眾

官面前讀他們的文章。眾人捧場稱好,劉表心裏也樂滋滋的,劉琦、劉琮、劉瓊更洋洋得意。

他們三人的成績怎麼會突飛猛進?這還得從老二劉琮説起。老二又能又滑,為了對付他父親在四書五經上的詢查,就

請諸葛亮幫忙,在文章上就請請葛亮為自己修改,甚至乾脆就照抄。這樣老二就騙得劉表對他的特別寵愛,蔡夫人心裏

更加高興,逢人就誇老二好(因為劉琮為蔡夫人親生)。後來,老大、老三也看出“竅”來,也走起“捷徑”來,效果都不壞。

牧府裏每逢舉行盛大宴會和接待貴賓,三個兒子都要在盛大場面發表講話或朗誦文章。以前都是結結巴巴的,現在

都顯得有章有節,詞理通達,博得了羣臣及客人的讚賞。劉表對三個兒子也更寵愛了。

一天,劉玄德從新野突然到來,劉表為玄德舉行宴會,要三個兒子在宴會上單獨會見劉備,並致“歡迎詞”。時間只有半個時辰了,老二急忙去找諸葛亮寫“發言稿”。寫了老二的,老三、老大也接踵而來,時間來不及了,諸葛亮只好把前稿稍加改動,照抄一遍,分給老三、老大,才把他們打發走了。

開始,劉表喊劉琦來見玄德。施禮過後,老大致歡迎詞,詞句流利通達,劉備聽後連連點頭,劉表也捻捻鬍鬚,顯得十分得意。又呼老二劉琮進見玄德,老二進來,施禮致詞,拿出稿來照念。唸了一會兒後,劉表抬頭看了看劉琮。劉表想:老二的言詞怎麼跟老大的差不多?再繼續聽下去,幾乎和老大唸的一模一樣,這是怎麼一回事?劉表轉了轉眼珠也沒作聲,命他坐在老大身邊。最後,再呼老三進見,老三照例致詞,劉備與劉表一昕,怎麼老三的“詞”也和老大、老二的“詞”一模一樣?劉備出於禮貌,只是在心中打了個問號,劉表卻氣得鬍鬚直抖,把他們的講稿拿過來一看,簡直是一個棋子倒出來的。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劉表把手一擺,説道:“把學業堂的先生給我請來!聽差的應聲而去。

不一會,學業堂的先生被請來了。劉表把老大劉琦的文章叫他看了一下説:“這是誰的筆跡?”先生看了看説:“諸葛亮的。”劉表又把老二劉琮的發言稿交到先生手中,問道:“你看這一篇又是誰寫的”?先生仔細端詳了一會,答道:“這篇也是諸葛亮寫的。”劉表看了看先生,又把老三劉瓊的稿子遞到先生手中説道:“請你再看看這篇是誰寫的?”先生看了一遍又一遍,這是怎麼一回事?但不實説又不行,只得照實回答説:“還是諸葛亮寫的。”

劉表真生氣,也顧不得禮貌,指責三兄弟道:“你們都成了諸葛亮?——唉!荊州又出了三個諸葛亮!”

<不吃豆腐不喝酒>

提起諸葛亮,一般人都知道他能掐會算,料事如神,是個大能人,卻不知道他也曾被一筆小賬難倒過,以至他指天發誓,終生不喝酒,也不吃豆腐。

諸葛亮在襄陽隆中隱居時,常常自比“管仲、樂毅”,抱負不凡。有一天,他在抱膝亭上讀書有些累了,便夾着書,信步下山散散步。到了山下,見一位老漢坐在一棵大樹下,面前歇着一副擔子。諸葛亮上前一看,一頭是桶白淨水嫩的豆腐,一頭是壇醇香誘人的高梁酒。這時,諸葛亮覺得肚子餓了,便上前躬身施禮道:“老人家,這豆腐和酒可是賣的?”

老漢一邊站起來拱手還禮,一邊笑着答道;“正是,正是。既然是諸葛先生想要,那就不用破費了。”

諸葛亮一聽,連忙笑着搖頭説:“那怎麼行?你這小本生意,也夠辛苦的了!我豈能白吃?”

老漢見諸葛亮只是搖頭,便説,“那就這樣吧,我有筆小賬,請先生幫我算算。如算出來了,這豆腐和酒就權當謝禮。”

諸葛亮這才含笑點頭,請老漢説出那筆小賬來。老漢拱拱手,説道:“我想請教先生:一斤豆子能打多少豆腐?一斤高梁能釀多少酒?”諸葛亮一聽,忍不住笑了,以為這問題很簡單,可是略一思考,卻感到有些棘手,再過細一想,便覺得為難了!為什麼?因為,諸葛亮長這麼大,雖説吃過不少豆腐,喝過多次酒,卻從來沒有磨過豆腐、釀過酒,不知道這筆小賬應該如何去算。他挾着書本,邁着方步兒,踱來踱去,搜腸刮肚,用盡心思,還是算不出來,只好走上前,紅着臉躬身對老漢説道:“慚愧!我實在算不出來。老人家一定知道,晚生倒要向您討教了!”

老漢捋着鬍鬚,呵呵笑道:“其實這筆小賬並不難算。用豆子打豆腐,水多豆腐就嫩,一稱就顯重,水少豆腐就老,一稱就顯輕,這叫‘豆打豆腐無定數’。高梁蒸酒就不同啦!高梁放在桶裏蒸,桶上有鍋,鍋上結水氣,水氣變成酒,一斤高梁能蒸一斤多酒,這叫做‘高梁蒸酒有加頭’。先生沒有幹過這事,所以就算不出來,這就是‘事非經過不知情’。象諸葛先生都這樣,旁人就更不用説了。”

諸葛亮聽後,不禁連連點頭,高興地説:“承蒙老人家指教,使我受益不小,請您受我一拜!”説着,就躬身下拜。老漢趕緊拉住他,指着豆腐和高梁酒説道:“你雖然沒有算出這筆小賬,但這一拜,我可經當不起。我把這酒與豆腐送與你,就算我給你的見面禮吧!”諸葛亮聽了,連連搖手,滿臉愧色地説道:“我怎麼還敢要您的豆腐和酒呢?為了記住今天的教訓,警戒自己的弱點,老天在上,我打這以後,一輩子也不吃豆腐、不喝酒了!”

從此後,諸葛亮活到老,學到老,謹慎了一輩子。凡是看見他人吃豆腐、喝酒,就暗暗自勉,不可自以為是。

標籤: 發言稿 諸葛亮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yanjiang/fayan/kxwv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