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專題 >熱點專題 >

校長的教育建議:摒棄“對答案”式的講評

校長的教育建議:摒棄“對答案”式的講評

去聽一位老師的試卷講評課,這個老師推三阻四,老大的不樂意。結果聽完才知道,原來是這個老師幾乎沒做上課準備,一節課就在A、B、C、D的“對答案”中度過,不僅枯燥乏味,而且遠未達到試卷講評應該有的意義。

校長的教育建議:摒棄“對答案”式的講評

這其實代表了很多老師的認識,試卷也好,作業也罷,學生完成的過程是重要的,但講評就無關緊要了,課前不做準備,上課拿起習題就講,無的放矢,信口開河,想到哪兒講哪兒,講到哪兒算哪兒,一節課下來,到底講了些什麼,自己也説不清楚,更不用説學生了。

其實,講評課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課型,尤其是在複習階段,這種課型就尤為常見。講評課的效率高低,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影響極大。

首先,要認真批閲,捕捉信息。

批閲作業、試卷要突出“診斷功能”,為教學“把脈”,發現問題所在。例如對選擇題,要通過統計,得出正誤率,針對一定錯誤率以上的題目講解,由選A、B、C、D的百分率找出學生錯誤的類型與根源。而對主觀題,則可選擇有代表性的作業和試卷作樣本,但必須好、中、差各有代表,逐題統計錯誤率與錯誤類型,做好批改記錄。批閲過程中,記錄一些學生出現的典型錯誤答案;記錄錯誤率高的問題,也就是教學過程中的弱點或盲點,予以重點講評,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及時補救;還可記錄解題思路清晰、方法靈活有創意、試題解答規範,甚至書寫規範的學生,以便作出表揚,加以激勵。

其次,要突出主體,強調合作。

一是要強調學生的自主訂正。絕大多數學生接到批閲後的作業和試卷後,首先關心的是分數和名次,接着便會主動關注做錯的題目。對於會做而做錯(即所謂粗心出錯)的題目,學生多會為此懊悔和自責,教師不必多費口舌;對於那些當時不會做的題目,也可能通過向他人詢問答案或查找資料,掌握或基本掌握了全部或部分問題的解決方法,學生這種主動糾錯的積極性,教師應十分珍視。對於那些不能準確把握答案的題目,學生則急切地想知道問題的答案和錯誤的原因,他們的學習動機和求知慾望才表現得最強烈,當評講到這些內容時就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因此,作業和試卷宜提早發放或稍微留出一點時間,讓學生自主訂正後再進行講評。

二是要強調師生互講,儘量給學生有講評的機會。講評不同於教材教學,講評的習題學生都已經做過,學生對題目的解答已有自己的想法,因此教師大可不必包辦代替,完全可以放手讓學生去講。最好的方法是誰錯就請誰講,錯哪兒講哪兒,同時發動其他學生適時補充和糾正。這樣的做法肯定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不但是上去講的同學積極性很高,在下面聽的學生也覺得很新鮮,同時學生間的思維方式可能更接近些,聽者更容易接受,還有對上去講的同學也是一個鍛鍊的機會,對他(她)表達能力的提高也是有好處的。當學生完全不懂或毫無頭緒的時候,這時就需要教師來講。講什麼呢?講知識結構,以幫助學生形成知識網絡;講思路與方法,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當然由學生來講要注意,學生講的題目應該有所選擇,儘量選擇一些學生容易有不同想法,學生做題時容易有偏差的題目。期間要做好引導工作,要激勵、表揚學生,使學生感到滿足,不會因為講不下去而有挫敗感。如果存在的疑問和分歧較大,可以通過同學間討論、分析得出結論,以“兵教兵”方式進行,印象會更深刻。

第三,要強化針對,緊扣重點。

針對性,是指對練習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歸類,找出共性問題,分析產生錯誤的原因,區分出現的問題在不同學生中的分佈情況;區分問題是基礎性的、還是掌握層次上的,是知識目標上,還是能力、方法目標上;特別注意班級前30名學生出現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有重點地進行有針對性地講評,指明解題的正確思路、方法和規律,切忌就錯論錯。對於個別問題可以安排生生之間的互評、討論,或在課內、外進行個別指導,避免針對個別學生、個別問題的集體講解。因此,講評時教師要先把題目進行大概的分類,把得分率較低,屬於教學重點並有一定方法規律可循的題目作為講評的重點,再歸納總結方法,對於某些題目類型,要設置“舉一反三”的題目進行練習,進一步加深、鞏固。

第四,要總結方法,強調拓展。

對疑難題,主要是啟發學生如何分析,如何找到解題的切入口,有哪些解題途徑、等等;對重點內容,要不斷挖掘,逐步拓寬和加深,使學生真正弄懂、吃透,最後要指導學生總結規律和解題技巧,幫助記憶,並將沒有反映出來的知識加以延伸,擴展,使之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知識網絡。只有這樣的訓練和講評,學生才能舉一反三,以不變應萬變。因此,在講評課的過程中,不管是由學生來講還是教師來講,都要努力以一些簡單的提問引導學生找到題目的關鍵點,並對個別題目加深、延展。

最後,要再設練習,強調“補救”。

一般來説,試卷講評如能夠做到突出重點和舉一反三的話,效果已經是不錯的,但沒有評講到的題目和知識點,對於中下生仍未能過關,試卷中出現的知識、能力方面的問題往往不可能一節課就能解決,為了達到這些目的,與之配套的跟蹤訓練實在不可少。教師可事先根據講評的重難點以及學生答題易錯點設計一定分量的練習,在講評後留一點時間或佈置學生課後練習,以達到反覆強化所學知識、提高思維能力、解題能力和形成持久學習能力的目的。當然,不能過於加重學生負擔,有的教師在講評課後,要求學生把作錯的試題做上多少多少遍,甚至要求學生把試卷再抄一遍,這樣除了泯滅學生的熱情之外,往往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uanti/redian/3k8pj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