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專題 >熱點專題 >

《加繆手記》(第一卷)摘錄及雜記

《加繆手記》(第一卷)摘錄及雜記

加繆的一生無論是行為、思想或創作,都在盡力維持各種相對引力間的脆弱平衡,稍一大意或一時鬆懈,就可能失足墜落至絕對之惡中。(《導讀》)

《加繆手記》(第一卷)摘錄及雜記

加繆對自己生命以及自身藝術的態度:“好比搭乘那種長途夜間火車,在車上我們可以和自己對話,準備之後的行程,獨處,用不可思議的耐心去爬梳那些念頭,不讓它們四處亂竄,然後繼續向前推進。舔舐自己的生命,彷彿那是一根麥芽糖,塑造它,磨利它,愛它,又像在尋找最後那個斬釘截鐵,可以作為結論的字眼、形象或句子,帶着它出發,從此通過它來觀看一切。(《導讀》)

年輕時,我會向眾生索要他們能力範圍之外的:友誼長存,熱情不滅。

如今,我明白只能要求對方能力範圍之內的:作伴就好,不用説話。P7

如果我試着去理解、去領略這股泄漏了天機的幽香,我就可以在這個宇宙的最深處找到我自己。我自己,亦即此一讓我得以從表象世界解放出來的極度感動。再過一-會兒,別的人和事物就又要將我擄走了。P9

到極限——然後超越:規則。不接受,是懦弱而無能。P27

如果我們很確定自己的無望,那就該像個有希望的人一樣去行動——或自殺。受苦並不會帶來權利。P29

文明並不在於精緻化程度高低。而是在於某種一整個民族共有的意識。P33

雜記:即大家共擁的價值體系,在其中實現相對穩定的互惠互利。

帝國主義是純粹的文明。

各文明像一個個小島——文明是文化必然的結果。

文化:人類面對宿命的吶喊。

文明及其沒落:人類對財富的慾念。盲目。P39

我們在想象裏得到喘息。P40

如果現在要我寫一本關於道德的書,一百頁大概有九十九頁是空白的。至於最後一頁,我會寫上:“我只認得一種責任,那就是愛。”p62

雜記:反抗現有文明體系嗎?有那種完全無損於個人自由的文明體系嗎?建立新一套嗎?或者,人可以絕對獨立不生活在文明中嗎?只要生活在關係中,就是生活在禁錮中,愛也一樣。

在他四周拍濺的,是這泥淖般軟爛無力的一天。P73

要覺得人生可以美好又簡單,就得未曾經歷過它。P77

拒絕了這樣的人生,讓自己和人們口中的‘前途’絕緣,繼續待在不穩定和貧困裏,直到今天我仍不曉得那是勇氣還是懦弱。但我至少可以確定的是,如果會發生衝突,那是因為有什麼東西值得我們這樣。除非在深入瞭解以後.......不。會讓我想逃的,無疑不是怕讓自己定下來,而是怕自己會定在一種毫無美感的東西里面。P78

雜記:所以動盪也許是僅次於完美的一種美好。

有或沒有價值觀。創造或不創造。在第一種情況下,切都可以被正當化。一切,沒有例外。在第二種情況下,就是完全的荒謬了。那就只能選一個最好看的自殺方式:結婚+朝九晚五,或左輪手槍。P79

身體是文化的實際路徑,它讓我們看見了人的極限。P80

要存在,就別去尋求顯現。P82

情感式的預期通常是假象——通常。

但我不敢説一切情感式的預期都是假象。P85

雜記:所以一切的赴湯蹈火,都是為了那個萬分之一的奇蹟嗎?你還有足夠的勇氣嗎?更重要的是,你還一如既往的需要那奇蹟嗎?已認命於庸常了嗎?庸常的温水般的舒適。

從前,我們放棄做夢或在夢中迷失。應該不要在夢中迷失,也不要放棄。P89

機械式自鳴鐘是德國人發明的。這種象徵着光陰不斷流逝的可怕裝置,其鳴響日以繼夜地從無以計數的鐘樓裏傳出,在整個西歐的上空迴盪。這前所未見的現象,也許是一種對宇宙的歷史感的最大規模體現。P90

雜記:沒有時鐘,沒有歷史感,是否就可以逃脱消逝感?消逝是必然的,消逝感是必然的嗎?

錯就錯在,以為應該要選擇,應該要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以為有些狀況可以讓人得到幸福。幸福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重要的是幸福的意願,一種永遠不會消失的強烈意識。P94

在有限中尋找一種無限。P96

一個觀念吸引我,是其中那種刺激和前所未有的成分——那種新鮮而膚淺的東西。不得不承認這點。P99

雜記:人的天性嗎?因此今天的快餐式取樂其實是必然的?

所有聰明人都會受到的共同誘惑:憤世嫉俗。P106

雜記:藉此顯示自己的與眾不同與高端。

人有種奇怪的虛榮心,想讓別人或自己相信他嚮往的是真理,但其實他有求於這個世間的是愛。P107

一個瞎子跟他的瞎子朋友,半夜一點到四點間出門。因為他們很確定不會在街上碰到任何人。即使撞到路燈,也可以很自在地笑出來。他們笑。如果是白天,別人的同情心會讓他們笑不出來。P108

寫作的話,總是要言尤不及(與其説得太過)。總之不要喋喋不休。P108

“實際的”孤獨是最不文學的經驗之一——和我們想象中的那種有文藝氣息的孤獨相去千里。P108

人生想要過得更快樂,就必須儘量去見證其中的悲劇。真正具有悲劇性的藝術作品(如果這也算是種見證的話),應該都是幸福的人創作出來的。因為這--類作品的靈感全來自死亡。P110

我們所感受到的情感並不會改造我們,但是會讓我們有那種想要改變的念頭。所以愛並不能讓我們不再自私,卻可以令我們對此有所察覺,並讓我們開始嚮往一個沒有自私的遙遠國度。P116

雜記:保持有所向往,就已經很美好。

思想總是跑在前面。它看得太遠,比只能活在當下的身體還遠得多。

拿掉希望,就是讓思想回歸身體。而且身體總有一天會腐爛。P118

雜記:讓思想跑在前面,等身體腐爛了,它就能繼續跑着嗎?

一個思考的人讓一切都荒蕪了。

“一個讓您思念的人,讓一切都荒蕪了。”——拉馬丁p120

酒精澆滅了人性,點燃了獸性。P124

這世界對那些毫無人性的禽獸來説,就像一個華麗的牢籠。P125

爪哇舞。慢條斯理,印度舞蹈的原則,伸展。整個運動中那些如繁花盛開的細節處。好似建築中的細部累積。層出不窮的手勢。沒有一絲急促,水到渠成。那已經不是什麼動作或手勢了,而是一種分有(participation)。P129

雜記:分有(Participation),是柏拉圖的理論中的一個核心觀念,指現實世界的事物是對理念領域中的理念原型的模仿。

無邊無際的麥田,沒有樹也沒有人。只有一間土屋和-道看起來弱不禁風、走在天邊稜線上的剪影。幾隻烏鴉和-片沉寂。教人不曉得要往哪裏去一沒有任何一處可以引起喜悦——或什麼讓人靈思泉湧的憂鬱。這些土裏能長出來的,無非是焦慮和貧瘠。P139

一個會思考的人,通常無時無刻不根據最新的例外狀況,來修正自己對事物的看法。真相,或説人生給我們的教導,就是藏在這種習性、這種思想的扭曲和這份有意識的修正裏。P157

人都得一個人面對死亡。大家都會孤單地死去。但一個人在這點上至少有藐視的權力,並在這可怕的考驗裏選擇有助於彰顯他個人的東西。

接受每一項考驗。但矢志在最不高尚的任務裏只行最高貴的事。而尊貴的根本(真正的、心靈的尊貴)是藐視、勇氣和深深的漠然。P158

戰爭告訴我們,如何失去一切並變成我們本來不是的那種人。P158

只有一種宿命,那就是死,除此之外被的都不叫宿命。P161

絕望是一種感覺,而非狀態。您不能一直待在裏面。而感覺也必須讓位給一個見事較清明的視野。P168

哦,我的靈魂,不要嚮往不朽的生命,但要窮盡一切的可能性。P190

雜記:這比不朽的生命還奢侈。

有愈來愈多人面對這個世間唯一反應是個人主義。人的目標就是他自己。P193

巴黎,黒樹的背後是灰濛濛的長空,鴿羽共天一色。雕像們立在草地上,那種鬱鬱寡歡的高雅……

鴿羣啪啦一聲像抖開的布展翅而去。青草上還留着一地的咕嚕嚕。P198

春天來了,阿爾及爾附近的山坡上繁花漫溢。黃玫瑰蜂蜜般的香氣,流淌在小街弄間。碩大無朋的黑色絲柏,竟看不出是怎麼爬上去的紫藤和山楂花之光,從樹梢飛濺而出。温暖的風,平廣的海灣。強烈而簡單的渴望——和捨棄這一切之荒謬。P217

釋迦牟尼在荒漠中多年,一動不動,眼睛望着天空。連神衹們都妒忌這種智慧和這磐石般的宿命。在他那張開的僵硬的手裏,有燕兒來築巢。但某天,它們展翅而去,一去不返。而那曾經令他內心之渴望與意志、榮耀與痛苦全部寂滅了的東西,開始分泌淚水。石頭於是長出了花。P219

快樂的城市。大家照着各式各樣的體制過日子。瘟疫來了,削弱了所有的體制。但它們最後還是全軍覆沒了。再度沒用。P221

對一個智者來説,這個世界並不神祕,他怎麼會有迷失在永恆力的需求?p226

雜記:有好,還是沒有好呢?

一切都得償清:這是顯而易見的。但人的苦痛會來插手,打亂了所有的計劃。P227

雜記:感官幸福一個人,也惑亂一個人。

暈眩,由於迷失自我和否定一切,由於什麼都不像,由於和那些界定我們的從此一刀兩斷,由於又回到那唯可以讓所有命運隨時重新再來的月台上。誘惑持續不斷。該順從還是拒絕它?我們能夠在一種舒適生活的空虛處一直忍受某個作品的陰魂不散,還是該起來拿自己生命去追趕它,跟隨那靈光?美,我最壞的煩惱,還有自由。P227

“人就像肉桂;要磨碎才會有味道跑出來。”

在德國,民族情感起初並不存在。德國人的民族情感,全靠那種由他們知識分子憑空捏造出來的種族意識在支撐。P232

瘟疫。“我渴望一件公平的事情,”——“瘟疫這不就來了。”p237

參考馬可·奧勒留:“凡我們可以活下去的地方,我們就可以在那兒過得很好。”

“讓一件構想中的作品無法繼續下去的,會變成這件作品本身。”

擋在路上的會讓人走更多的路。P244

雜記:逆境產生出路,順境不需要。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uanti/redian/3k80l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