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職場指南 >精英人物 >

劉曉光:一人演三個角色

劉曉光:一人演三個角色

跟張寶全、潘石屹和王石等地產大腕的坎坷經歷相比,首創集團總經理劉曉光的履歷表應該算是非常順心的:1955年出生的劉曉光,曾任北京市百貨公司副總經理,北京市計劃委員會總經濟師、副主任。而後直接就任北京首都創業集團總經理、北京首創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ING北京投資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至今。

劉曉光:一人演三個角色

在業內有許多關於他的傳説,主要集中在他如何用9年的時間把一個效益不好的企業發展成為旗下擁有超過170家公司,其中有6家上市公司、3家上市基金,總資產達350多億元的集團公司,但關於他本人的描述甚少。

輝煌背後的劉曉光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身份一:環保商人

據國外的調查結果,北京的風沙源頭來自阿拉善。2003年10月,劉曉光去阿拉善沙漠,當眼前出現一大片一望無際的沙漠時,他説:“我當時被深深地震撼了。”

自那以後,劉曉光經常動員圈內的好友參與中國的環保事業,去年首創捐贈60萬元環保基金給北京市環保局。在北京市國企聯誼會中,劉曉光是副會長,他也經常在這個會上談他治理阿拉善沙漠的想法。因此他被人戲稱為“環保商人”。

環保商人的另一面體現在“商”。這幾年劉曉光跟意大利環保署的代表經常有接觸,除了談意大利環保署對治理阿拉善沙漠的贈款,劉曉光也有自己的想法,“意大利作為去歐洲的一個跳板和門户,我們探討在意大利投資酒店的可能性。”

身份二:融資高手

劉曉光當初接手首創時,首創有48個產業、一二百個企業:“沒有核心競爭力。我們重組後把它組成6個板塊。現在就是今天所謂的6個板塊,3大3小,基建、金融、地產,然後酒店、貿易和科技。這樣核心競爭力就會慢慢塑造出來”。

他説,雖然當時企業大,但現金量很少,只有1億元,有時甚至為幾百萬元發愁。在地產中,劉曉光體味尤深。

當首創旗下公司想在海外上市融資時,碰了不少壁,世界不認中國的資本市場,不認中國的地產市場,認為它是高風險的行業,對地產商多采取拒絕的態度。在國外投資者不認可中國地產的情況下,“我們反覆地告訴他們:中國的市場情況跟其他一些國家完全不一樣。首先中國的地產市場剛剛起步,從1991年開始,到現在也就13年;第二,它的需求羣體太大。例如北京,現在購買房子的家庭佔18%左右,而在國際上一般在60%,説明82%的人仍然住的舊房子,或者是租房子;第三,過去老百姓沒有錢買房子,但現在他們的收入在逐步增長,優先考慮的肯定是買房子。慢慢他們就認同我們了。”

身份三:螃蟹機制的發明者

在國企中,一般來説管理是弱項,像首創這樣一個超大國企,用什麼辦法去激勵基層員工,用什麼辦法激勵高管呢?

“管理是中國的國企跟其他類別企業無法競爭的一個重要方面。其中主要是激勵機制問題。激勵和約束是並行的。那麼首創怎麼解決這一問題呢?”1997年,劉曉光在首創集團引入了一個螃蟹機制,“就是凡是改制的企業,不管好的壞的,一律跟着我參股,中層幹部,他們沒錢,沒錢我説兩萬元錢也得參,你要不參,你就走,讓他連薪連股連在一起,他更加關注我們每一個企業,中層幹部多的一般有四五十萬股,少的有三四十萬股。人人都有,你要不入你就走人,這樣他們就很關注我的企業,每一個企業等於是一個螃蟹,勾起來,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他總結,穩定人才一是靠政治思想工作,加上有一定的物質待遇來談,否則很可能維持不住。(應剛)

來源:北京現代商報

標籤: 劉曉光 一人演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ichang/renwu/o7d4w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