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職場指南 >HR管理 >

張延平:報業最需要的三種人才

張延平:報業最需要的三種人才

《北京青年報》是共青團北京市委的機關報.過去是面向青年的。改革開放以後,我們不再僅僅報道青年,而是報道青年所關注的所有領域,從而以比較“前衞”的形象引起國內外媒體的關注。目前已發展為日報,每天發行60多萬份,在北京的報業市場上發行總量排在第二位:,但固定訂户排在第一位。去年廣告收入達到6.5億元人民幣,名列北京市第一名,全國第二名。

張延平:報業最需要的三種人才

我們每年招聘記者,報名與錄用的比例一般為50:1。應該説,應聘者的索質近年來已經有了很大進步.他們對社會的瞭解多了,外語能力強了,知識面廣了。

從《北京青年報》的辦報實踐看缺乏的是下面三種人才

第一種人才:既能跑動又有學問

如今的記者有兩類人:

一是進報社時間不長,熱情很高.拼命地跑動,但由於缺乏經驗的積累和知識的儲備,往往抓不住關鍵點,抓住了又深入不下去。

二是工作了幾年之後,有了積累,也有了一點學問,就變得不願跑動了,喜歡鑽進某個學術圈子,體驗一下專家的感覺,寫出的東西與讀者有距離。

前者我們叫他“跑街的”。只要有新聞衝動,能吃苦,“厚臉皮”,就能幹好。他們最適合採訪突發事件或者做娛樂記者(香港稱為“狗仔隊”)。80年代,北京青年報沒有什麼影響,但鍛煉出一批“能鑽”的記者。比如,人民大會堂開全國“兩會”,我們的記者沒有證件,跳牆進去被警衞抓住,讓報社去領人,第二天這個記者又去了,人家熟悉他了,覺得不容易,還真讓他進去了。1984年的春節晚會,張明敏一首“我的中國心”紅遍大江南北。我們的記者與其他記者起在長城飯店等候採訪張明敏,晚上10點還沒等到,我們的記者就建議明天再來.但他轉了一圈又回來坐在門口接着等,深夜12點張明敏回來了,看到我們的記者很受感動,接受了採訪。第二天早晨,張明敏從首都機場飛回香港,結果,我們的報道成了獨家報道。這也應該算是好記者,但他的稿子需要別人幫助潤色。

後者,我們稱為“圈裏人”。他們對老百姓津津樂道的新聞看不上眼,但他們往往只代表一個小圈子的觀點。

我們發現一個規律,從編輯記者走進學者圈的人比較多,而學者反過來當編輯記者的少,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把“學識”大眾化很難——你必須積極跑動,瞭解社會現實,瞭解百姓呼聲,你還要具備相當的學識,能夠提升認識;你還要會用老百姓的語言表述觀點。只有這樣,你才能與廣大受眾進行思想上的對話,成為意見領袖。這樣的人,絕對是“大家”。

目前,我們報社幾位擁有固定讀者羣的名記者,幾乎都是最辛苦的記者。

我想,什麼時候學者改做記者的多了.新聞從業人員的素質才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第二種人才:既會管版又會管人

我們的版面越來越多,報道規模越來越大,報道的內容越來越複雜,而讀者對新聞時效的要求越來越苛刻,不僅要搶第—落點,還要搶第一疑點、第—觀點,於是,一次報道需要多人共同完成,媒體進入了講求合作的時代。

但另一方面,媒體要有獨到的發現,要策劃、創意,於是又需要張揚個性。

如何把不同的個性”組裝”成新的更高意義上的個性,需要一種特殊的人才——他既是業務尖子,有自己鮮明的個性;同時又具有很強的協調能力、很大的包容度,有時甚至為了事業可以委曲求全。這樣,他才能夠與有個性的人對話,讓有個性的人尊重他,從而帶着有個性的人一起往前走。

這種人可以做大編輯,也是媒體高層管理者的最佳人選。

第三種人才:既懂媒體又懂經營

《北京青年報》近幾年高速發展不僅體現在報紙內容上,經營上也有四大亮點,在北京乃至全國都是領先的。

一是在北京市最早告別郵局,改為自辦發行(作為綜合類日報),推出了享譽京城的小紅帽,目前已發展到2800多人,五年時間,發行量從12萬份上升到60多萬份,而且最早引入了物流配送的概念,不僅送報,還送書、送水、送奶、送票,這方面的營業額去年已達到5000多萬元,最近由IBM幫助我們搭建了信息服務平台,幾十萬讀者的信息存人計算機——這個平台的價值是難以估量的。

二是連續兩年廣告收入超過6個億,在全國2000多家報紙中,2000年排名第三,2001年上升到第二。

三是把報業經營的部分剝離出來,成立了“北青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去年8月已經正式進入上市前的輔導期。我們希望成為中國第一家“直接上市”的平面媒體。

四是在全國最早將印刷業務經營起來。報社過去花三個多億買紙,一個多億交給印刷廠,是純粹的消費行為,中間的利潤都被人家賺走了。現在我們把成本變成資本,拿我們每年巨大的用紙量與紙廠、印刷廠談判,不僅降低了價格,還省去大筆佔壓資金。由於我們能拿到比較便宜的紙,逐漸成為其它中小報紙的供應商。進一步,我們又經營Ps版,油墨,成為世界最大的PS版公司和世界排名第二的油墨公司的北京代理商。最近,我們又簽下紙漿的生意,讓造紙廠為我們生產特供紙(窄型)。再往後,還會把手伸到林地,形成林地——紙漿——造紙——銷售市場的專業物流。我們牢牢抓住兩個端點,贏得中間環節的最大附加值。

這四個經營亮點的背後有三種經營人才。他們的共同特點是——曾經在報社做編採人員,而且做得不錯,後來“下海”辦公司,辦成功了,又回來做報業經營,所以,他們才有領先的舉動。

這也從另外一個角度説明,媒體經營剛剛起步,還有許多未開墾的“處女地”。

在報業競爭已經從版面之爭深化到報紙的諸多要素,報業越來越講究經營的今天,這類既瞭解辦報規律、又懂商業運作的人才,是目前新聞媒體所普遍缺乏的。

最後,關於媒體與高校的合作,我們已經有所考慮:

1.編輯記者的選拔

我們想與高校合辦類似德國的記者學校,從大學畢業生或研究生中招生,帶薪培訓一年半——半年報紙雜誌,半年廣播電視,半年實習。最後擇優錄用。

2.在職人員的培訓

近幾年北京的開放程度越來越高,一方面進來的外國人多了,另一方面我們的觸角已經伸向海外,所以需要能用外語直接採訪的記者,需要能上英文網站搜尋資料的編輯。如今,這樣的人在報社很吃香.會獲得許多寶貴的採訪機會。今年6月,世界盃將在韓國、日本舉行,我們提前安排記者去32個衝進世界盃決賽圈的球隊所在國採訪,但選不出32名既懂足球又能直接用外語採訪的記者。我們準備在今後幾年啟動這一培訓計劃,當然還有其他方面的人才培訓。

3.報業發展課題的研究

我們的工作節奏很快,設有時間、也難以靜下心來好好地研究一些重大課題。我們希望與高校合作,這樣,高校可以把課堂推到新聞第一線,作出一些案例;而我們可以藉助高校的學術理論和前沿思想更新我們的辦報理念。


上傳日期:2004-05-28
作者/轉載:張延平

標籤: 延平 報業 人才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ichang/hr/l0n0k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