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演講稿 >三分鐘演講稿 >

大學三分鐘演説稿(精選14篇)

大學三分鐘演説稿(精選14篇)

大學三分鐘演説稿 篇1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

大學三分鐘演説稿(精選14篇)

——題記

曾經以為,古代文人的生命會簡單而明瞭,時代賦予他們簡明的期望:入相出將,封妻廕子。然而,是誰?偏偏要拋開那些世俗的期望,獨上高樓,為自己的人生另擇一條路?

一、李白

是黃沙漫天,北風吹雁中騎驢高歌的歌者麼?是以霓為線,以虹為鈎的海上釣鰲客麼?是遍訪青山綠水、且歌且行的遊者麼?在那個煙花三月的時代,人們對你的期望是歌功頌德,取悦帝王換取高官厚祿;而你,偏偏要獨上高樓,在朝要高力士脱靴磨墨,在野要放白鹿於青崖之間。

於是你註定要孤獨,“舉杯邀明月,對飲成三人”,然而你傲然,“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而當我們回望唐朝,站在盛唐中間的不是帝王,而是你啊!

酒入豪胸,七分釀成了月亮,剩下三分嘯成了劍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

二、蘇東坡

是撿(應為“揀”)盡寒枝終不肯棲的寒鴉麼?是舉杯邀明月的飲者麼?是穿越了十年生死痛苦一場的痴漢麼?

在那個“羣星薈萃”的時代,人們對你的期望本是韜光養晦,遊戲筆墨罷了,而你偏偏要獨上高樓,你的光芒刺痛了那些習慣於黑夜的眼睛,你註定要承受官場和文壇一齊潑來的污水。

而我只看見你青青的竹枝,腳上的芒鞋,被雨淋濕的脊背,你的笑容從容灑脱,你的眼中只有秋風綠水泛清波。

你堅守着自我,從而達到讓後世永遠仰望的高度。

三、辛棄疾

是落日樓頭,斷鴻聲裏的江南遊子麼?是恨古人不知你為狂人麼?是不啼清淚長啼血的悲鳥麼?

在那個崇尚享樂的年代,人們對你的期望本是吟花弄月,賣弄詩文罷了,而你偏要獨上高樓,“把吳鈎看了,欄杆拍遍”。

一邊是“斜陽正在,煙雨斷腸處”,另一邊卻是“香車寶馬香滿路”,而你,執意要做燈火闌珊處的伊人。

你痛斥,“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皆黃土”;你彷徨,“倩何人換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你期待,“醉裏挑燈看劍,夢會吹角連營”。

我多想跨越千年時空,共你醉明月。

在菊花開篇的南山西疇,臨清流而賦詩;在明月朗照的深山竹林,撫琴而長吟;在明月下你們獨上高樓,拋開世俗的期許,在青山綠水間吟哦着流水般輕揚的詩句

着一襲單薄的長衫,略揖一揖,便昂然走進了歷史,從遠古走來,從發黃的線裝書裏走來。是你們,因為獨上高樓,堅守了自我,也就在黑夜中守護了永恆的精神家園。

在那些“昨夜西風凋碧樹”的時代,是你們獨上高樓,拋開了世俗的期許,守護了自我,於是守護了歷史的期許。

大學三分鐘演説稿 篇2

有一片土地住着沙漠、森林、和人類。

人類很聰明,森林很善良,他們相處的很融洽,世世代代都和平相處,而沙漠卻野心勃勃,總想獨霸土地。無奈天不助他,森林的勢力太強大,更何況後面還有人類為它出謀劃策,所以沙漠只能在塞外徘徊,但他的眼對內總是虎視眈眈,時刻都準備顛覆人類與森林。

沙漠畢竟是沙漠,一個驚天的大陰謀在他的頭腦中醖釀,他開始考慮如何挑撥人與森林之間的關係。但人類與森林的互相依存,讓沙漠有些力不從心,於是,沙漠決定先靜觀其變。土地只有一片,人類為了獲得更大的生存空間,就與森林聯合起來,開始向沙漠發動了進攻。沙漠的勢力很小,不是人類和森林的對手。仗打了幾月,沙漠便投降了,讓了一大塊兒土地給人類和森林。沙漠氣得咬牙切齒,人類與森林歡天喜地。沙漠心中淤積的仇恨越來越深,他發誓,遲早有一天要將人類和森林埋在他的沙軀之下。

終於有一天,沙漠的機會來了。人類與森林因土地分配而有了矛盾,隨着時間的推移,矛盾日益加深。沙漠看在眼裏,樂在心頭。但沙漠還是怕是人類與森林的計謀,於是按兵不動。

沙漠與人類的矛盾日益激化,人類有了野心,想獨霸一方。便決定與森林斷絕關係,森林傷心至極。人類與森林從此成了敵人。人類聰明反被聰明誤,為了獨霸一方,竟與沙漠結成了朋友,都想滅了森林。沙漠與人類稱兄道弟,沙漠説,兄弟,事成之後,你做大大王,我做二大王。人類的臉笑開了花。他卻全然不知,這全是沙漠的圈套。此時善良的森林還在暗暗哭泣,也殊不知將大禍臨頭。

這天,人類端起酒杯與沙漠對飲,但恍惚間,人類竟與沙漠討論起如何消滅森林,沙漠知道森林的弱點,於是,人類對沙漠説:“森林的生命來源與水流,我們只需破壞他的水源系統,他定無法生存。”人類聽了大喜,説:“得先生之妙計,猶如魚得水。可人類沒有意識到,自己的生存也需要水,而自己的水源正是來自森林。

不久後,森林的生態系統被破壞了,再也沒有了生機,森林漸漸開始萎靡不振。人類也應沒有了森林的供水而口渴難耐。這時,沙漠的力量以遠遠超過了人類和森林。沙漠開始對人類露出猙容了,他也向人類發動了攻勢,人類與森林的生命岌岌可危……

人類終於悔悟了,他登高一望,漫天黃沙,黃沙下,誰可曾想到,那兒不久前是一片森林啊!

人類無精打采地踩着黃沙前進,狂風呼嘯,嘲笑着這窮途末路的人類。突然,黃沙中竟出現了一片綠,人類正想踏上,卻被沙漠擋住了,沙漠睥睨着人類,將森林的最後一點氣息吞噬了,綠一下消失在了眼前。沙漠仰天狂笑,消失了,不久人類倒下了……

人類進入了夢境,綠樹饒着人家,牆裏桃花,牆外綠草。這裏是森林?人類想。忽然,天空中飄來一個聲音,言道:“這裏乃世外桃源,你也正是在森林裏。”人類四處張望也沒有見到一個人影。突然,那聲音又一次傳來,聲音和藹:“這是你和森林以前的生活,你們本互相依存,可你人類盡然……”這時的那個聲音突然變得有些嚴厲了,“盡然與沙漠聯起手與森林對抗!”人類愧怍地仰望着夢中的藍天,已滿眼是淚!“你的貪婪毀滅了森林,也毀滅了你自己呀!”聲音消失了,夢裏的森林是一片鳥的歡鳴……

人類終於憬悟了:保護環境,就是保護自己啊!

可當人類醒來時,早已一片沙海,雖然人類已經憬悟,但已為時已晚。

剎那間,夢中的那個聲音再次在人類頭頂上出現:“既然你已經憬悟,我可以再給你一次機會從頭再來,你可要珍惜。”

時間突然逆流,人類一下回到了過去。從此人類減少了污染的排放,造了很多林,竭盡全力保護着森林和生存環境!

人類心中總記着一句話:保護環境,就是保護自己!

大學三分鐘演説稿 篇3

年齡大了,就會懷舊。所以在我們眼裏父母常常背時,老師往往保守。為什麼會這樣呢?難道他們沒有年輕過、飛揚過、衝動過嗎?而當我們成為父母的時候,我們會不會也變得那麼背時保守?會不會也像現在我們煩他們一樣被我們的子女煩?頭腦冷靜的時候,想起會有這樣的結局不禁悚然一驚。

記得德國人説過:一個人年輕時候不激進,是沒有良心;年老時候不保守,是沒有大腦。中國也有句諺語:人不風流枉少年。可見年齡改變性格是個規律。歲月流金,蒼茫的月下你看到明天的太陽,他回想昨夜的星辰,而你的明天是他的昨夜。秦時明月與今同,漢關萬里成廢土。滄桑百變無可尋,只念當年李將軍。一個人的魅力來自活力,也來自閲歷。一個民族的魅力來自強盛,也來自傳統。沒有長城和故宮,北京無非是一塊風揚沙塵的黃土;沒有東坡和樂天,西湖就成為與其他湖沒有差別的一汪綠水。從歐洲回來的人每每感歎人家保存得完美的小鎮,古舊的石頭房子,清潔的鵝卵石路面,鬱鬱葱葱的老樹,使人感覺到時光緩緩地流逝,美好的東西一點一點地沉澱,一層一層地積累。行走其間,發思古之幽情,想着我們的生命就這麼在人類中延續着,心裏會陡然覺得自己的珍貴。

小時候常常笑話祖母的一些落後舉動。比如她會在每餐前打起一碗飯供着,説是要感謝上天讓我們不餓着;她會細心地把有字的紙和垃圾分開,説要敬惜文字,讓我們讀書有靈氣些。而現在,當我們揮霍着糧食,疏離着文字的時候,上天就在不知不覺地懲罰着我們。每一條水系都被我們行走時揚起的灰塵污染,藍天皓月果真只留存在唐宋的詩詞中,當每一座城鎮都變成一式的水泥森林時,我們還能辨認出自己的家鄉嗎?我們是行走得太快了,為了輕鬆,丟棄了許多許多本該隨身攜帶的寶貝,疏忽了沿途的綠樹和清泉,最後我們會發現自己這麼着急地趕着,原來是走到了荒原。

當然,得與失總是相伴而行的。猴子抱着一堆玉米棒子,隨走隨丟,最後拿回家的只是那麼幾根。猴子不會反省,人類必須思考。泰戈爾説過,越謙卑,就越接近偉大。基督則説,如果不變成小孩,想進天堂就好比駱駝要穿過針眼。西方有人認為要拯救人類,藥方在三千年前的孔夫子那裏。那一輪照着人類行走了千萬年的明月,你可知道我們得到了什麼,又丟失了什麼嗎?

大學三分鐘演説稿 篇4

喜歡上這個靜止的女子,並不是什麼偶然的事情。

僅僅是因為在深夜或者獨自的時刻,聽着她的淺唱輕吟,在她那空靈的嗓音之中,喧囂已久的心似乎便能安靜下來,享受這一刻來之不易的聖潔。

那是繁花搖曳的時光,那是青春影綽的光箋,那是年華班駁的音響。

她寫下詩情繪下畫意,她走過彷徨走過夢想。

她的聲音中有一種魔力,那是來自於生命最初的温暖。

11月9日的時候,陳綺貞在北京有一場演唱會,在場的人們幾欲落淚。

她恣意的縱情,自我的歌唱。她真正用音樂來詮釋與展現了一幅心靈素描。她用鋭利的觀察,獨樹一格的旋律與舉重若輕的文字鋪排之下,我們似乎已經飛起身來,鳥瞰這幅壯麗的景象____一個我們正在追求也正在逃避的生活景象。你無須再判斷失敗或成功,因為音樂如同巨大的温暖已經緊緊包圍並且接受你的成功和失敗。

她在《失敗者的飛翔》中説:我希望用音樂展開一幅遼闊的圖畫,希望這段時間遇到的,自覺不被擁抱的人失去歸所的人,腳踏實地卻也渴望飛的人,都在這幅畫裏被接受了。

這是她的音樂力量,是無數矯情的文字所無法鋪陳的。

在她的音樂之中,一切浮世都會洗盡鉛塵,以最初最純真的姿態展現在眾人面前,卻有一種氤氲着霧氣的美,無法捕捉,亦無法比喻。這個姑娘,不僅在做着音樂,也在做着自我。一個在鋼鐵森林中卻安然若之的自我,她的畫面,她的聲線,永遠是這都市浮世繪中最美麗的風景。

七堇年在她的博客中寫道:這姑娘令我想起多少享受得心酸的時光/想起多少跌落無處可尋的歌聲/想起了台南的小海灘,那個只有歌手,吉他,聽眾的傍晚/想起了野花/想起如精靈灑落水銀般清涼的夜

再也沒有人能像她一樣歌唱;

再也沒有人能像她一樣歌唱。

你看過了許多美景/你看過了許多美女/你迷失在地圖上/每一道短暫的光陰/你品嚐了夜的巴黎/你踏過下雪的北京/你熟記書本里/每一句你最愛的真理/卻説不出你愛我的原因/卻説不出你欣賞我哪一種表情/卻説不出在什麼場合我曾讓你動心/説不出離開的原因

《旅行的意義》,陳綺貞自譜詞曲,淺唱出的心靈獨白。

她並不是那種只會坐享其成的女子,只會唱着別人的歌。她以自己的姿態,獨自走在這樂壇的道路上,卻意外得到了許多人的追捧。其實也並不是意外,説“追捧”也未免太世俗了一點,但她的音樂,卻閒閒恍恍地扎進了每個人心中最柔軟的角落。

陳綺貞,揹着吉他,一直不斷地,不斷地,創作着。

永遠,她只,唱自己的歌,走自己的路。做着不為人知的自己。

陳綺貞,關於她的畫面總是空白着夢想的。

有人説,她並不是十分美麗,但聽着她的歌,這個姑娘卻變成了這世間最超羣的女子。

在現代樂譚繁雜紛復盲目跟風的潮流中,陳綺貞,與她的音樂,無疑是一枝出水之蓮,擢清妮而不染,最清明的女子,我想我只能用這個詞語來形容。我們總是能在她的歌中描繪出一幅畫面,一個拎着吉他的女子,走在一望無垠的麥田上,金黃的温暖色調仿若只為其而生。都市民謠新場景遠近交錯的攝影,濃厚的故事展開在遠近交錯的圖像中,充滿詩意的聲音,共同描繪出一種意念的而非地域的現代都市生活浮世繪。

陳綺貞總是用自己的步伐,搖曳屬於自己的姿態。她説:我們所面對的世界/異常遼闊/在這個漂浮的城市裏/我們卑微着依然渴望飛翔/也許我們只是需要一個擁抱以便知道我們並不孤單。

我們將陪伴着她走過,她的音樂將陪伴我們走過,以後更多無數的喧嚷時光。

靜靜聆聽,靜靜欣賞。她的聲音本不為人間之音,如天籟,鼓動人心。

大學三分鐘演説稿 篇5

早就聽説,在北京的東南五環附近,有一個麋鹿苑。那裏有世上罕見的動物---麋鹿。最近終於有機會,到那裏遊覽了一次。

麋鹿是一種性格温順的動物,被人們稱為四不像。它的犄角像鹿,但不是鹿;面部像馬,但不是馬;蹄子像牛,但不是牛;尾巴像驢,卻又不是驢。所以,就有了這個稱呼。據説麋鹿很有靈性,《封神演義》裏的姜子牙就有這麼一匹坐騎。

一進大門,撲面而來的就是清新的空氣。正對着大門的,是一個麋鹿博物館。我迫不及待的走了進去。博物館裏擺着千姿百態的麋鹿模型和各種各樣的標本,還有麋鹿在世界上的分佈圖。我在圖上看到,麋鹿只在極少數國家存在了。這時,一扇櫥窗引起了我的注意,櫥窗裏擺着幾樣狩獵工具和幾個麋鹿的標本,難道工作人員這樣設計,有什麼特殊的意義嗎?我不明白,就邊逛邊想。

出了博物館左轉,我們看到了一個介紹麋鹿的牌子。上面寫道,麋鹿因為人們的大肆捕殺,已經瀕臨滅絕了。看到這裏,我有些擔心。難道麋鹿這樣可愛的動物,真的要滅絕在人類的手裏嗎?聯想到那些狩獵工具我猛然醒悟:正是人們的大肆捕殺,才是使這羣可愛的動物接近死亡的邊界。

接着,我們繼續前行。在重重疊疊的樹叢中,幾隻孔雀若隱若現。人們都説孔雀是一種警覺的動物,可它們不但不害怕,還主動靠近我們。看來,對於那些愛惜小動物的人,動物朋友還是很喜歡他們的。後來,我們來到了一片沼澤地跟前。水裏高貴的白天鵝和黑色的野鴨雖然離得很遠,但也形成了一個鮮明的對比。從岸邊看上去,波光粼粼的湖面上黑白相間,再加上夕陽的陪襯,好似一幅迷人的風景畫。

順着公園的小道左轉,看見挺拔蒼勁的油松中間,立了四個醒目的大字:森、林、木、十。稍動腦筋你就會明白:最早,人們都稱樹多的地方為森林;後來,砍伐了一些後就變成了樹林;然後,樹林慢慢的變成了木頭;最後,變成了木頭還不夠,人們又接着砍,這樣就變成了滅亡的標誌——十字架。

一路思索着走不多遠,我們發現了滅絕動物多米諾墓碑。那些墓碑形成一個多米諾的形狀,每個墓碑上都刻着滅絕的動物和年代。很長的一片倒下去,讓人看了非常震驚。我想到了,在沒滅絕之前,有許多斑牛、大象鳥一類的可愛的動物都幸福的生活在世上。就連30多年前還存在的西亞虎、中國台灣雲豹等動物在短短的幾十年內都已經不復存在了。這時,我眼前出現了這樣的一幕:若干年後,地球上一片荒蕪,人類已經全部滅絕,只剩下生命力最強的鼠類。如果人們再這樣捕殺動物,這樣的情形不是沒可能成為現實。

走出了令人觸目驚心的多米諾墓碑,我們發現了一羣可愛的梅花鹿。它們有的在安詳的吃草,有的在互相嬉戲,還有的在好奇地盯着我們,好像他們一點都不害怕。順着一座長長的橫跨濕地的大橋,我們邊走邊欣賞濕地裏靚麗迷人的風光。這時,從濕地的遠處,隱隱約約出現了一羣麋鹿。它們在陽光下的濕地裏,温順的走來走去。如果有一天,地球能變成野生動物的天堂該多好啊。

我們繞着濕地邊緣的小路一路右行走去,這時,公園裏響起了“回家”的樂曲聲。走到大門出口時,我發現一個櫃子,上面寫着:裏面的動物是最兇狠的動物。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我打開櫃子一看,裏面有一面鏡子,照着自己,我頓時明白了:世界上最兇狠的動物是人類。

回家的路上,我想:麋鹿苑裏的麋鹿還是從英國運來的,中國的麋鹿,早已在1920xx年滅絕了。但願人們能好好的保護動物朋友們,也希望像動物滅絕之類的事情從此斷絕天下!

大學三分鐘演説稿 篇6

老師像蠟燭,犧牲自己,用自己的光芒去點亮學生們的前途;老師是太陽,為孩子們驅走了黑暗,照亮了成功的前方;老師就像松柏,為我們擋風遮雨,不斷給我們鼓勵與希望……老師就是這樣,總是用自己的諄諄教誨,讓我們學會在逆境中成長。

印象裏我國小的高老師,是個活潑開朗的人,烏黑的長髮,那麼的和藹,那麼的親切,那麼的與眾不同。那張天真燦爛的娃娃臉上,總會洋溢着這燦爛的笑容。正是這張笑臉,讓我在求學的路上無所畏懼、勇往直前!

我的母校又開運動會了,我去參觀時,看到了一年沒見的高老師,和她聊了起來,想起那次運動會前夕……

“老師,我真的不想去,您換別人吧。”“那能告訴老師原因嗎?”我那時在和高老師談運動會女子100米的事。雖然我不想參加,但同學執意向老師推薦我。望着這張燦爛的笑臉和滿懷期待的目光,我不得已向老師説出了原因:“上次我就沒取上名次,這次再給咱班丟臉,同學得咋説我啊?”

依舊是那張笑臉,只見老師拿出自己的筆記本,又從“昆蟲專家”——李老師那裏借來了一隻小紅蟲。我百思不得其解:老師又搞什麼名堂?只見老師把小紅蟲放在筆記本上,讓我觀察。多新鮮啊!我不禁趴在桌子上看得出神。好可愛的小不點兒,它那麼麼弱小,只要我用力點吹一口氣,它不飛個十萬八千里才怪呢。“你看,”老師甜甜的説“它對顏色辨別能力很強,尤其是黑色,只要一碰到黑色,就立刻改變方向。”是啊,它彷彿相當恐懼的樣子。最後,他終於穿過字與字之間的空隙,到達筆記本上最大塊的空白地方,它似乎很喜歡白色。之後,老師輕輕拿起碳素筆,在它周圍畫一個大圓圈,然後慢慢塗黑,讓黑色一步一步向它逼近。它的反應立即可見,急速地四處亂撞,碰到黑色就掉頭,像被包圍在熊熊烈火中的人一樣,是那樣的驚恐、焦慮、無助。這時,高老師轉過頭看看我,那堅定的眼神似乎向我預示着什麼。又接着拿起筆,筆尖繼續向小紅蟲逼近。它錯亂的程度幾乎瘋狂,只會團團轉,只會在漸漸縮小的空白裏慌得不得了,他是那麼的無助,那麼的不知所措。

它安靜了下來,然後出乎了我的意料,它竟然動了,一步步的往黑暗裏走去,她堅定地走着,沒有慌亂、焦慮、更沒有畏懼!那一步步深深印在我的記憶裏,它怎麼能夠……最後,它終於走出了黑暗!

高老師笑了笑,望着目瞪口呆的我,撫摸着我的頭,語重心長的對我説:“每個人都想把事情做到最好,但這是有挑戰性的,肯定要克服種種障礙,要吃很多苦頭。然後,當你戰勝了自己,有勇氣去克服一切困難,真正做到了,就常常能品嚐到一般人無法得到的甜蜜,領略到一般人無法看到的風景。這就像這次的運動會,其實,如果不給自己那麼多的限制,就沒有那麼多限制你發揮的藩籬。你要給自己信心,老師相信你!”那麼堅定的眼神看着我,那麼燦爛的笑容,那麼的信任我……我拋開了一切的憂慮,“恩,我答應您”……

“家欣,家欣……”不斷地叫聲,把我從回憶中驚醒,還是那張天真燦爛的娃娃臉,只是眼角多了幾道魚尾紋,“老師…”我不禁熱淚盈眶,哽咽住了。

是高老師的話是我倍受鼓舞,它給了我自信,給了我勇氣,給了我不曾有過的力量!

感謝您,我親愛的高老師,感謝您給予我的一切,每次想起您的話我都會有不同的感受!您就像我的朋友,我的良師益友。相信我,您的付出一定會有所回報!

大學三分鐘演説稿 篇7

中國夢,相信這個名詞大家都不陌生,這詞是當年習帶領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參觀中國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展覽現場時定義的,而且還滿懷信心地表示這個夢一定能實現。但是何為中國夢的枷鎖?看下去便知道了。

最近有關文理到底該分科還是不該分科的事情大家都熱議紛紛,各有觀點,各有立場,現在大概可以把它們分成兩撥了,一撥是主張文理分科,主要由學生,家長,老師組成。另一撥是主張文理不分科,主要由專家等“過來人”組成。這麼一對比,勝負好像就已經很明曉了,但我們還是來看看各自的觀點,因為對所有事物懷着尊敬才能夠理解它,才能夠學到更多的東西。

主張文理分科的,主要是學生和老師,正所謂旁觀者説易,當局者叫難,因為他們認為本身學習壓力就過大,要是改為文理不分科,學習壓力豈不是更大?考試負擔豈不是更重?本來就已經是弓着腰扛着稻草走山路了,現在又搞什麼人工降雨讓山林更美麗,使得稻草越來越沉重,最終會被壓垮!對此,大家議論紛紛,唯有人大代表朱永新的解釋最明確,他在與別人討論此問題時曾反問道:“有誰規定取消文理分科後大學聯考就得從6門增加到9門?為什麼就不可能縮減到3門甚至兩門呢?向美國的SAT考試不就考兩門嗎?”的確,文理不分科學習壓力不會變大,可能還會減少,不客氣地講,學習壓力過大這觀點是不為人們所接受的。

主張文理不分科的,大多都是已參加過大學聯考的人,或者可以説大多是一些過來人,他們在當今激烈的社會競爭中對提高人才綜合素質感受深切,反思自己過去的學習生涯時總有無窮的遺憾,所以希望在中學階段加強科學和人文素養的培養。所以他們認為文理分科會降低民族的總體素質,導致學理科的人人文情懷有問題,學文科的人邏輯科學有問題,從而讓中國缺少了文理兼容的大師。的確,現在文理分科存在這種不容樂觀的情況,用張若漁的話來講,文理分科正成為一部絞殺人才的機器,但是,文理不分科這個觀點本身也存在許許多多的問題。

曾經有一羣馬,裏面有千里馬,也有普通馬,普通馬跑不過千里馬,因為千里馬能苦練奔跑,希望跑出奇蹟,跑向太陽,跑贏鄰國的馬。而普通馬沒什麼追求,只希望吃到眼前的稻草。它們族裏有專門選拔馬出去跟鄰國比賽的規矩。就是要考馬兩項技能,喝水的方式和跑步的快慢。被選拔出來的馬有好的稻草吃和好的跑步練習場練習。普通的馬練習喝水方式,這樣不用跑多快也能厲害過千里馬,而千里馬則不屑於普通馬的做法,他們繼續苦練自己的跑步方法。最後選拔時千里馬沒幾個能被選拔上,而普通馬都依靠自己完美的喝水方式來取得競爭的勝利。後來普通馬吃上好的稻草,好的跑步場呢?它們在上面裝裝樣子,並再次靠完美的喝水方式來取得眾馬的歡心,讓眾馬對與鄰國的比賽充滿勝利的希望。而最後的競爭,卻是比賽跑步,最後普通馬輸得一塌糊塗。馬羣的族長便扶額仰天長歎:“為什麼老是戰勝不了鄰國的馬呢?難道是選取制度有問題?難道是沒有訓練他們的睡覺方式和吃草方式?不行一定要改!”這時千里馬們呢?他們在選拔中落伍了,為了吃上稻草,他們忙碌奔波,漸漸地失去了追逐日落的夢想,最後和別的馬一起死在馬山馬海中。

“門前的老樹長新芽,院裏的枯木有開花。時間都去哪兒了?還沒好好感受年輕就老了,柴米油鹽半輩子,轉臉只剩下滿臉的皺紋了。”這是選自《時間都去哪兒了》這首歌的歌詞相信很多人都曾被它震撼過,主席也對這首歌有着高度的關注,那我們的時間都去哪了?的時間被工作佔去了,學生的時間被學習佔去了,年輕人和中年人的時間被養育子女和工作佔去了,人大的時間被謀劃祖國未來藍圖佔去了,有的人感覺生活很有價值,但也有的人感覺生活很苦,這是為什麼呢?這都是因為我們追求的是不是夢想啊!每個人都應勇於追求自己的夢想,讓中國夢一步步實現,然而當今無論是文理分科還是文理不分科,都與中國夢背道而行,正一步步淪為中國夢的枷鎖!文理不分科的主張中有一部做得比較好,那就是任何科目都不宜太難,因為要是太難,新一代的學生只會按照前人所設下的道路走,所有的精力都用在難題和備考上,只會專研難題,無心去探求其他生活中的疑問與自己的夢想,這是非常危險的,愛因斯坦曾對類似的問題的看法是:這是會窒息真正科學動力的!若學習壓力不大,功課不多,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用在夢想與生活情趣上才能培養真正的創新型人才和有人文情懷的人才,所以簡單,輕鬆是教育道路上不可缺少的地磚,但是文理不分科這項主張也有不好之處,比如,A同學在物理探究與創新上很有實力,但其他學科不行,導致他要搬出更多的時間去練習不是自己願意去探求的學科,那學習就會苦不堪言,本來用來追求夢想和看書還有娛樂的時間都要搬出來去練習自己不喜歡的,這不正是他夢想中的枷鎖嗎?而真實生活中,又有許多人像A同學那樣的人,那他們夢想的枷鎖不正是會凝聚成中國夢的枷鎖嗎?所以,卸掉枷鎖是我們改革教育制度的方向,讓教育制度能更好地惠及更多有夢想的人才!為了鋪好另一塊磚,下面我提幾點建議:

1:考試應細分到一科,讓更多夢想專一的人能夠有好的環境發揮。

2:考試內容和教學內容不宜太難,但要全面,功課和練習不宜太多,讓有夢想的人有更多的時間去追求夢想。

3:對於有創新成就和科技大賽獲獎的學生,應有加分和保送等優惠(可能有的人認為不公平,但對於某方面突出的人才,我們應更加其大優惠等,做到是人才就要抓住,從而讓中國在國際競爭中更強大,更有利。

這3點是對教育的建議,下面幾點是對學風的建議:

1:國家應繼續堅持大力投資教育,讓更多學校有能力多舉辦科技創新大賽,並鼓勵學生多點總結自己追求夢想時得來的經驗,把獎學金獎給有科技創新成就和能自己想出好的名言的學生。

2:學校應每隔兩天抽出時間給同學播放世界探究,大自然探究,名人經歷等紀錄片。增強學生對世界的瞭解和讓學生學習名人追求夢想的方法。

3:鼓勵學生每人隨身帶一本小本子,隨時記錄自己一瞬間的靈感和發現的新奇事物。無論是上課,演講還是做早操,若學生有靈感要寫下本子時,老師不能干預其做法,這樣做更能在實際上增強中國整體的創新能力,而不是高喊着創新卻不知在搞什麼。

最後我希望領導人能採納我的意見,讓中國成為一個創新大國,讓中國夢飛得更高,讓每個人能在追求夢想中幸福得活着,讓中國精神文明建設和物質文化建設更完善,讓中國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再創輝煌!

大學三分鐘演説稿 篇8

青春不僅僅是一聲聲的讚美,它更是擁有使命併為之奮鬥不息的源泉。因為生命的光環一個個被踐踏的軀體賦予了新的靈魂;因為青春的絢麗,一個個飛舞的思緒會聚成一首悲壯的輓歌。

時光的老人又一次送來了五月,迎來了又一個“五四”青年節。在這陽光燦爛,安寧詳和的幸福生活之時,我不禁想起了那些曾為中華民族的民主,科學,獨立而拋頭顱灑熱血的青年們,是他們,在民族遭受屈辱的時刻挺身而出,以力挽狂瀾之勢救黎民於苦難。在鬥爭中,青年們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他們以燃燒的激情和鮮血凝聚成精神的火炬,點燃了未來。這種青春是多麼絢麗奪目呀,這種使命是多麼震撼人心啊!

青春是美好的,沒有使命感的青春便是貧血的青春。青年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在任何一個時代,青年都是社會上最富有朝氣最富有創造性,最富有生命力的羣體。我們要怎樣才能實踐自己肩負的歷史使命,怎麼樣才能使自己的青春光彩照人呢

放眼看吧,在我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征途中,湧現出許多新時代青年的楷模。從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雷鋒到以服務祖國需要為樂的王傑,從自學成才的張海迪到科技創新的秦文貴……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用五四精神詮釋了青春的使命!演繹了一幕幕驚天動地的話劇!譜寫了一曲曲壯麗雄渾的青春讚歌!

作為新世紀的我們,要樹立遠大的理想,人的一生只能享受一次青春,當一個人在年輕是就把自己的人生與人民的事業緊緊相連,他所創造的就是永恆的青春。我們要堅持勤奮學習,立志成才。二十一世紀,信息交流日益廣泛,知識更新大大加快。形勢逼人自強。催人奮進。我們要跟上時代步伐,更好的為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就必須學習學習再學習,打下堅實的知識功底。在學習中,還要善於創新,善於實踐,善於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改造主觀世界客觀世界活動中去,不斷成才。同時我們應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努力培養良好的品德,提高綜合素質,完善人格品質。做有益於祖國個人民的人。

國家的繁榮富強,人民的富裕安康,社會主義制度的鞏固和發展需要幾代人,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的努力。艱苦能磨鍊人,創業能造人。青年一代的我們,只有做到艱苦奮鬥,才能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才能真正地做到把個人的前途和命運與國家,民族的前途和命運緊密相連,為祖國奉獻青春,這是當代青年最嘹亮的口號,我真心地希望,這不僅僅是口號,更是我們青年一代的旗幟!

生命對每個人只有一次,而青春則是這僅有的一次生命中易逝的一段。我堅信:流星雖然短暫,但在它劃過夜空的一剎那,已經點燃了最美的青春。這讓我們肩負起歷史的使命,讓身體裏流淌的血液迸發出激情!讓我們都做夜空下那顆閃亮的星星!

同學們: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之獨立,振興國家,匹夫有責,趕快行動起來吧!

不要因為寂寞愛錯人,更不要因為愛錯人而寂寞一生,嘗試信任才能得到幸福。緣分是本書 當我攀上泰山之巔,一覽眾山小之後,再看濤走雲飛,花開花謝,感到人生易老青春易逝。於是我提醒自己,珍惜每一個日升日落,珍惜屬於生命的分分秒秒,因為青春只有一次。

大學三分鐘演説稿 篇9

感恩是一種美德,對於一個人來説,它與自尊、自信、寬容同等重要。如果沒有感恩,你就會被時代淘汰。因此,讓我們懷着感恩的心態來面對所有的人和事吧!

感恩父母,回報親情

父母是我們的第一任老師,從一個孩子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他們的生命就傾注了父母的愛與祝福。或許,父母不能給我們奢華的生活。但是,他們給予了一個人一生中任何事物都不可替代的——生命。

父母為子女撐起了一片愛的天空。當你受傷時、哭泣時、憂鬱時、難過時,你可以隨時回到這裏,享受父母的愛。這,便是他們的幸福了。感恩父母,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只要讓他們感到一絲欣慰,這就夠了。我記得央視播過一篇感人的廣告:一個大眼睛的小男孩,吃力地端着一盆清水,天真地對媽媽説:“媽媽,洗腳。”就是這樣的一部廣告時至今日,仍在熱播。動人的原因,不是因為演員當紅,而是它的感情動人心肺,不止感染了天下多少的有情人,很多人為其感動。不止為了可愛的小男孩,也為了那一份至深的愛和發自內心的感恩。這樣的事,每個人都能夠做到,卻又不願去做。試問:你們的感恩都到哪裏去了呢?

連沒有思維的生物,都懂得感恩。落葉在空中盤旋,譜寫着一曲感恩的樂章,那是大樹對滋養它大地的感恩。連沒有生命的事物,都懂得感恩,白雲在蔚藍的天空中飄揚,繪畫着那一幅幅感人的畫面,那時白雲對哺育它的藍天的感恩。因為感恩才會有這個多彩的社會;因為感恩才會有真摯的友情。因為感恩才讓我們懂得了生命的真諦。既然這樣,我們又將怎樣做呢?

感恩是發自內心的。俗話説:“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更何況父母呢?父母為你付出的不僅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你是否在你父母勞累後遞上一杯暖茶;你是否在他們過生日時,遞上一張卡片;在他們失落時奉上一番問候與安慰?他們往往為我們傾注了心血、精力,而我們有何曾記得他們的生日,體會他們的勞累,又是否察覺到那縷縷銀絲、那絲絲皺紋?記得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位老師在母親節到來的前一天問同學們;“你們的父母都知道你們各自的生日嗎?同學門都異口同聲地説;“知道。”老師又説;“那你們的父母都會送你們禮物嗎?”同學們説;“會。”等老師説完第四個問題時,整個教室裏鴉雀無聲、甚至連一根針掉到地上也能聽到。老師又問了一句;“有誰知道?”還是沒人説:一個個都低着頭,臉紅紅的。老師又一連問了幾遍,還是無任何迴音。老師其實問了一個十分簡單的問題:你知道你父母的生日嗎?送過禮物嗎?僅僅這樣一個小小的問題,這樣一個小小的事情,全班竟然沒有一個同學做到。這説明了什麼?這充分説明了我們太自私了,太以自我為中心了。感恩是要靠真心去報答的、去體會的。

仔細想想,自己在七八歲時,有沒有路過一家玩具店,明明家裏已經有一大堆玩具,但仍要買,父母不買就哇哇大哭、抱着腿撒嬌、不走。但現在想想,可能是因為父母沒帶錢,還有可能是因為質量不好;等多種原因,而你卻毫不領會、毫不替別人考慮,當時父母心裏是怎樣的感受,你體會過嗎?但父母卻沒有絲毫怨言。而你呢?只因為父母好意給你買了件衣服,你卻挑三揀四,説這也不好,那也不好,自己的一個舉動會給父母造成多少傷害,自己又計算過嗎?白天笑臉迎你上學、放學。遇到煩心事,還要自己解決。有什麼壞事、糟事,都不敢告訴你,怕你學習分神,自己扛着。這些事你又都知道嗎?是的,你不知道。你也許有億萬個理由可以不知道,但是你沒有億萬個理由不必知道啊!在父母笑臉的背後有多少辛酸,你或許永遠都不會知道,但我相信你不會不知道孝、更不會不知道感恩。父愛與母愛不同,母愛是温柔的、體貼的、周到的,甚至還有一些溺愛。而父愛是嚴厲的,有時一點小小的毛病,在父親眼裏就是一個天大的錯誤。但無論是怎樣的愛,都體現了父母對自己的愛。以前,在國小課本上我曾經學過這樣一篇作文,題目叫“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講的是有一位小男孩精心寫了一首詩,拿給他媽媽看,他媽媽説:“精彩極了。”小男孩得到了很大的鼓勵,滿懷自信地拿給他爸爸看,而他爸爸卻説:“糟糕透了。”這使小男孩吃了一驚,從懸崖之頂一下子掉到了深谷之底,他失落地跑到牀上痛哭起來。三十年後,這個小男孩也有了自己的兒子,他無意識的發現了自己小時侯寫的那首詩,不那麼好也不那麼差,但當時父母為什麼要那樣説呢?同一首詩、同一個人的兩位家長,為什麼觀點會有如此差距呢?差距就是一位是母親一位是父親,兩種截然不同的愛,使作者成長的小船可以一直平穩,既不被表揚而衝昏頭腦,也不被批評而消磨信心,一直在父母無形的愛中健康成長。還有一個故事,名字叫“走一步再走一步”講的是:一個小男孩爬到山上,卻下不來了。他的好朋友把他的爸爸叫來,他本以為父親會把他抱下來,然而父親走到山腳卻停了下來,指揮小男孩自己下來。”試想:如果是一位母親的話,她一定不會讓孩子自己走下那麼陡的山的。不知你有沒有看到過這樣一個鏡頭:一個剛剛會走的小孩摔倒了,母親的第一反映就是趕緊心疼地抱起來,而父親則是引導孩子自己爬起來。這就是父親和母親最大的區別。但無論是哪種愛,都是父母對你無限的關懷;無論是哪種愛,都是父母對你永久的期盼。無論你做出多少回報,只要你快樂父母就感到無限的幸福;無論你做出多少回報,只要你幸福父母就感到無限的欣慰。

感恩老師,回報恩情

老師是我們的第二任父母,從一個懵懂無知的兒童到一個初出茅廬的成年,這一期間除了父母的關心、照顧,還離不開老師的教育、培養。當看着幾年前淘氣的小男孩長成英姿颯爽的小夥子,老師的心裏會有多麼的幸福與欣慰,當向別人介紹自己的學生時,心裏又會有多麼的自豪與光榮,心理會想:這就是我一手培養起來的學生。

從選擇了這樣一個職業起,就決定永遠的奉獻。老師就像一支紅燭,一點一點的融化我們心中的冰川,走進我們的心靈,讓我們遠離寂寞。她給我們的愛,輕輕的、柔柔的,像茉莉一般,散發着沁人心脾的香味。老師的愛,無私中透露着平凡,卻又暗含着偉大。它像一股暖流,滲入我們的心田;像一種呼喚,幫助我們落寞的心靈找到回家的路;像一陣春風,給我們温暖和温馨。我們的老師,沒有華麗的舞台,沒有簇擁的鮮花,一支支粉筆是他們耕耘的犁頭;三尺講台,是他們奉獻的戰場。當你畢業了,你是否還能記起老師;是否還能記起她的樣子;是否還能記得她的名字;再教師節的那天,你會給老師打個電話、給老師發個短信;在老師生日那天,你會送上一張卡片、送出一句祝福?或許你早已忘了,也許你從來就不知道。但是感恩老師,有沒有在畢業時連一聲再見都沒説,就急忙奔向下一個階段,連最後的一點回憶也變得模糊。

學會感恩,回報真情

感恩老師,給我們前進的動力;感恩父母,給我們寶貴的生命;感恩老師,給我們飛翔的翅膀;感恩父母,給我們無限的關懷;感恩老師,給我們指明人生的方向;感恩父母,給我們永久的期盼;感恩老師,給我們放眼世界的慧眼;感恩父母,給我們自由的天空;感恩老師,給我們不怕挫折的勇氣;感恩父母,給我們頑強奮鬥的決心;感恩老師,給我們陽光明的春天;感恩父母,給我們嶄新的未來;感恩老師,給我們無比亮麗的明天。

讓感恩走進我們每個人的心靈吧!因為,感恩是沙漠中的綠洲,是黑暗中的燈塔,感恩可以消解內心所有的積怨,感恩可以滌盪世間一切塵埃,感恩是一種歌唱方式,感恩更是一種生活的大智慧。懂得了感恩,學會了感恩,每個人便都會擁有無邊的快樂與幸福!

大學三分鐘演説稿 篇10

在沒有人類、植物甚至地球和宇宙的時候,就有了自然,不知它是何時產生的,這裏我説的是廣義的自然。慢慢地,有宇宙、地球、植物最後是人類的出現,人就將自然縮小到,我們所接觸的無機環境中去,那我們就從這裏説起。

當人一從母親的腹中落胎出生,他的身體就開始衰老,這是無庸質疑的事情,即使到了像我們的花季年歲,也是一樣。有時,不得不這麼説,人是一種矛盾的動物,從出生就有的矛盾貫穿始終。在身體衰老的過程中,恰恰思想在生長,等到那一天,身體太虛弱衰老時,正是思想完全成熟的時候,但身體還是去世了,於是人們就説這是“死”,而我説,這是身體的死,真正的根源在這裏,載着人一生的思想,最終歸於自然。這令我不禁想到,人從母親腹中落生,受母親照顧,長大成人,等到那一天,母親衰弱的時候,人又會回來照顧她、關心她,正像她以前那樣對待自己一樣,到人暮年,又會想到自己的母親;遊子遠離祖國母親,但當祖國衰微破敗,他會站起來為祖國説話,當他年逾古稀,他還是要回到祖國,落葉歸根。這些完全是和生命的歷程一樣!人類從自然中繁衍進化,最終身體歸於塵土,思想合於自然。所以,我就能看出來,人的至親是母親,人類乃至無機環境的至親是自然。

人的一生,不是為了修飾自己的身體,更重要的是將自己的思想修煉至與自然相統一。每個人,在很小的時候就都有理想與人生的計劃,這些都可以成為現實,但過程卻需要人們自己補充。這就像是做FLASH動畫,只要把幾個大動作預設,軟件就會隨機填補中間的過程。而對於人來説,這中間的過程極為重要。不管怎樣,在失敗幾次之後,有人便放棄了,那麼他中間的過程,並沒有添滿;但是,還有的人努力之後仍然是失敗,反覆多次也是一樣,那麼他中間的過程固然充實,但是卻距離大事件太遠,也就是計劃高於行動。既然這樣,不如與你的至親互相商量,因為兩個“母親”之間的感情想必是相通的,用母親的角度,慈愛地幫助你,修正你所犯的錯誤,是為了使你的思想與自然相和諧。從這個角度來説,誰又能説母親不重要呢?她不僅幫助你身體的生活,還幫助你思想的維繫,重要性可想而知。

可是,誰的生命進程會是一帆風順呢?答案絕對是沒有,有的人家境優秀但家人不和;有的人家幸福團圓,卻貧困寒酸。太多的事情就是這樣,“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去年的汶川大地震,無情地剝奪了很多人的生命,這又怎麼辦呢?面對這樣的災難,的確湧現了不少英雄。一位年輕的母親將自己的骨肉放在身下,自己像鷹一樣遮在他上面,而自己卻仙逝故里——這,我説觀點獨特她是英雄,因為她本來該有很好的生活,為了孩子,明明知道會死還是去死了,這便是一種無言的英雄,感天動地。一位樸素的農民母親,她的孩子、丈夫都因地震去世,但是在這一年當中,她默默地奉獻,幫助別人,甚至還很會生活。當記者採訪她時説,你為什麼不為孩子丈夫難過時,她淡淡地説:“我並不認為他們是離開我了,他們的心與我同在,所以我不會傷心。”——這,她也是英雄,她能夠在災難面前,理解它,感悟到人歸於自然的魅力,這對於這樣一位母親,平凡得很,但卻着實很偉大。放棄自己幸福的生活,來到災區救助的英雄層出不窮;在平靜的生活中,將生死置之度外的人同樣也是英雄。這四種英雄到底是什麼呢?在死亡面前,知道是險境,敢於前行的人是英雄;死亡已至,淡然面對的人是英雄;放棄自己的生命挽救別人的生命的人,是英雄;在正常生活中,對死亡不懼怕的人更是英雄。於是,他們有的是人中的母親,但最終雖然身體消亡,思想卻永不消退在歷史之中,在自然之中也是不滅的、永生的。

有時,就想到古代的君王,總想得到永生,但卻總也得不到,因為他的思想中有太強的慾望,不能與自然相統一。而孔孟不求長生,但思想卻與自然和諧,達到“天人感應”,正是這個原因。自然母親孕育出無機萬物和人類,或許有目的,最有可能的就是統一、和平。人在他們的母親協調下一起靜悟,是可以合於自然母親的懷抱的,這才是永生的最高境界。沒必要總説,永生是神仙的事,永生人也可以達到。

人們就該在自然母親那裏反觀自己的生命,古代的人比當今的人智慧的原因,沒有別的,就是善於養生和孝親。養生是為了調和自己的性情、思想,以合於自然,孝親是在於從母親那裏感悟祖先的情懷,使自然與人相互融合,這樣心越發趨於高遠,身體的衰老也就不放在心上了。反而,現代人追名逐利,欲速則不達,心還沒有純淨,就又被功名壓倒,養生、孝親逐漸被美容、愚教所代替,自己還要唉聲歎氣、怨天尤人了。

人們在自然母親那裏反觀生命,與自己的母親一起。孝順他們,為的是使思想最終可以回於自然,這好象剛剛是生命的盡頭,可又是新的開始,循環往復,周而復始。

人們在自然母親那裏反觀生命,不至於使人們,過多地迷失。既不會過多地沉迷於現在,也不會過分地追憶過去。當斯人已逝,就會想到,那是身體的消亡,而他的音行卻留在這裏的萬物之中。

既然已經在自然母親那裏看過了生命,就應該明白,萬事歸於自然,淡然就好。在人的災難面前,有母親幫助;在汶川地震災前,有祖國母親幫助;在人類的能源危機面前,有自然母親在幫助。所以,我們怎能説母親不重要、不好呢?她們才是最理解我們的人。

大學三分鐘演説稿 篇11

伴着青燈、蒲團,我在這雷音寺中冥想;千餘年光陰猶如彈指一揮間,我卻還未參透人之禪。我努力着,努力着去營造一個極樂世界。這個世界裏,人們有思有悟,有笑有樂;無慾無望,無痛無苦。作為如來尊者,這一直是我的願望。

在佛界,各佛主尊者,觀音仕者,羅漢長老,就猶如我想象中一樣,無慾無求,四大皆空。這樣一來,也就沒有爭執,沒了痛苦,一切平靜、平和。雖然在這個世界中,大家並沒有明確的分工,所有的人都處於絕對自由的狀態下,但這裏的一切卻都井井有條,穩而不亂。這樣的世界就是極樂的,完美的。

但是在人界,卻與我的想象背道而馳。世間萬物皆平等,人類卻為了自身的利益,傷害別樣生命;罪也。人類的本身為了一己私慾,明爭暗鬥,勾心鬥角,虛偽對人,誑語貪慾;罪也。戰爭,殺生;罪也。性愛,情色;欲也,罪也……

人類的罪過實在是數不勝數;為了完美,我何不將人類滅世重生?罪過,罪過。作為佛主應慈悲為懷,有容乃大,怎可有這等思想;大罪也。但我就任由這些惡發展下去,人類有難不渡;罪也。我為什麼有非得讓人類世界完美,慾望產生;罪也。人類之過就是我之過,不讓他們完美,我就有過,有過不改;罪也。

這個禪,我參了千年,尚未參透,何時人類才可上善若水,未知也。

奧林匹斯山已經屹立了億萬年,它巍峨高大卻也不是完全的遙不可及,我作為天神擁有了住在這裏的權力。

自數千年前,我們七兄妹從父親虎口中逃脱並戰勝他的聊天,統治萬物的權力便落到我們手中。父親對於失敗是不服的,他曾殘忍的將我們吞下,但在我們母親的幫助下,他還是輸了。

父親不是完美的,他為了權力競如此殘忍;但他任然是是偉岸的;他依舊威嚴,莊重,依然是最偉大的神。

在我們分配了管理天地萬物的權力後,我和並未得到實權的最小的妹妹赫拉結了婚,她理所當然的成了天后。她的美貌傾國傾城,足以讓眾生萬物為她折服;她智慧過人,足以與智慧女神雅典娜媲美。但她的嫉妒心是可怕的,發狂時比美杜沙更讓人畏懼。利用天后的權力,她肆意的迫害那些我所為之動心的人或是神,因為她的智慧和地位,那些人或是神毫無反抗的能力。

赫拉不是完美的,她性格上的缺陷是致命的。但她依然是我美麗與智慧並重的妻子,是神聖的天后。

這數千年間來,我們兄弟間、眾神間的爭鬥是不斷的。哈得斯想試試那地動山搖的威懾力,於是他攻擊雅典娜;波塞冬也想感受主宰日月沉浮的驕傲,於是他算計阿波羅和阿爾忒密斯;紛爭女神伊利斯襲擊美神維納斯;神使赫爾墨斯對陣戰神瑪爾斯……我,作為希臘天神,為了佔領北歐對北歐神王奧丁宣戰。

我們都不太完美,但我們依舊是主宰萬物的神。

人類當然也不是完美的。他們貪婪,也正是因為貪婪,他們不斷追求。他們殘暴,也正是因為殘暴,他們珍惜仁慈。他們殺戮,也正是因為殺戮,他們得以重生……玉無瑕不美,太完美便沒有追求,沒有追求,生存便沒了意義,生命也就沒有了存在的價值。殘缺也許是生命存在的最完美形式。

所以我享受着;殘缺着;就這樣殘缺的與天地共存着。

偉大得有些孤獨,我創造了世界;世界有些沉寂,我創造了動物;動物沒有靈魂,我創造了亞當;亞當缺少夥伴,我創造了夏娃;他們缺少天堂,我創造了伊甸園。

作為上帝,我無所不能,但有些事也出乎我的意料——他倆偷吃了伊甸園中的智慧果。這是我專有的食物,況且我不能容忍我以外的其他人具有智慧,付出相應的代價,他們被逐出了伊甸園,亞當必須承擔工作的勞累,而夏娃永遠得面對分娩之苦,他們就是最初的人類。

多年後,人類開始繁衍生息起來,起初的人類是可愛的。他們的心是虔誠的,他們的的心是仁慈的;他們與萬物和平共處;他們恩愛幸福……對這樣的人類我是滿意的。但是又有些事出乎我的意料――多年後,人類變了。他們在眾多欲望的驅使下,他們侵犯其他生物乃至同類,他們充滿仇恨失去幸福,他們甚至懷疑我的存在……

——滅世。

我留下了趨於完美的人諾亞活着,並通知他打造了諾亞方舟,然後降臨了神聖的洪水。人類重生了,伊始,人類是完美無瑕的,但他們卻沒經住時間的考驗,和上一個歷程一樣,他們變質了。

我終於明白,滅世不是最佳的辦法,人類的發展是需要過程的,我應該引渡他們,而不是滅世。我為那些上次滅世中無辜的死難者懺悔着,為了彌補過錯我化身為耶穌降臨人間,拯救人類。

人類的劣根性實在無法靠神力改變,他們必須靠自己,我所能做的只是教誨和引導。人類的改觀是有限的,雖然速度放慢了,不過他們繼續惡化着。終有一天,他們還是惡化到了無法控制的地步;無奈着,懺悔着我被迫的再次決定了——滅世。

我也意識到,改變這世界,我只能靠自己。我相信,總會有一批人類是完美的。懷着這個理想,我滅世,懺悔;懺悔,滅世;滅世,懺悔……

禪,完美得遙不可及。殘,似乎自然卻有點慵懶放縱之意。懺,有發自內心的懺悔,有驚天動地的努力;卻在走同一條曲折的路。三個偉大的神,有三個不同的觀念,但他們的目的卻不盡相同——為了讓人類更完美。所以,他們依舊都是至高無上的神。

大學三分鐘演説稿 篇12

是的,沒什麼丟人的,我就是一隻灰褐色的小麻雀。

還記得多年前那個陽光明媚的春天。處處鳥語花香,青草芬芳。而我,也終於離開的爸爸媽媽的懷抱,尋找那片屬於我的廣闊天空。

呵呵,那時的我還是很年少輕狂吧。總在想,翻越那座生活了幾年的大山,就能尋找到更加美麗的地方,更加適合我的地方。

幸運的是,我真的找到了它——一座美麗的花園。

這座花園的主人是個年輕的獵人,充滿朝氣,英俊瀟灑。

在這美麗的園子裏,有歌喉美麗的百靈鳥,還有可愛的珍珠鳥。開心,因為他們都是我的朋友,不管怎樣,我是這麼認為的。

只是,人類好像有一句話:該來的總會來的。

沒錯,那一天,它終是來了。

那是很炎熱的夏天,雖然我們家族的警惕性一向很高,可在這似火的驕陽中,我們卻都昏昏沉沉的。就在我俯身下樹準備喝水的時候,“咚!”彷彿什麼東西擊中了我,只覺得翅膀上有黏黏的液體流出,身體就像被一隻大手往下拉一般,怎麼飛卜高了。

“世界彷彿在旋轉,哦,祖母,是您從天堂來接我了麼?”身旁,隱約的是一羣孩子驚喜的叫聲,繼而,一聲怒斥打斷了那笑聲。然後,眼前是一個放大的臉,一根根的眼睫毛。好漂亮。

哦,是花園的主人。

哦,是他救了我。

哦,謝謝,謝謝,謝謝。

而我,在他的精心照料下,受傷的翅膀很快恢復了。皮毛也恢復了以前的光澤。可是,真悲哀呵,它,永遠都是灰褐色的,那種很難看的,灰褐色。

終於又可以飛翔了,又可以穿梭在花園中,聆聽着百靈姐姐的歌聲,欣賞着牡丹妹妹的婀娜,可憐着自己的醜陋。

終於,決定離開,就是在第二個春天。

離開的那天,陽光那麼明媚,小草那麼生機勃勃。卻,塗添悲哀。

不捨啊。真的不捨。可是,我必須要走了,這裏除了我的恩人——他。沒有人值得我眷戀。沒有人。我認為,還是父母可以給我温暖,給予我幸福。

再見了,我們一定會再見的!

5年後……

此時的我已經成為了一隻健壯的雌鳥,身體也蜕變了,豐滿了,美麗了,引人注目了。可我還是希望回去,真的好想他啊。

哦,我親愛的恩人啊。你還在那兒麼?你還是那麼的帥氣麼?

我們家族是不適宜遠行的。可是我不顧父母的反對,一意孤行地再次來到了這個花園。可是,這裏卻沒有人,真的是人去樓空啊。這裏,不再美麗,可以説是一片廢墟。到處雜草叢生。連那些美麗的大樹也枯萎了。

真是悲哀呵。

哦,我看到了什麼?!一個顫微微的老人映入了我的眼簾。他的身上背者一把破破的舊獵槍。天啊!是他!那是他的槍!他怎會變的如此落魄,怎會如此狼狽。

我飛了過去,想看看他,這般可憐的他。

瞧瞧他,一無當年的風采。他的眼睛佈滿血絲,古銅色的臉上滿是飽經風霜的痕跡。身軀瘦如柴骨。我真不知道這幾年他是如何度過的,怎會衰老的如此之快。

哦,他看見我了!我的心咚咚跳,彷彿懷中揣了個小兔子。

哦,他露出的驚喜的表情!是認出我了麼?是想念我了麼?

可是,他卻一蹦一跳地走進了房間。呵呵,真是滑稽呵,一箇中年男子蹦蹦跳跳。一定是去給我準備美食品了。

不料,突然在我的身後傳出了“砰”地一聲,一顆子彈從我的胸膛穿了過去。我不想轉身去看握槍的那個人,我不想接受事實,真的不想。可是他卻走到了我的面前,露出一絲微笑。“這隻傻鳥,怎會笨到站在一個窮困潦倒的獵人面前呢,這不是明擺着想當我的晚餐麼?”

我流淚了,淚水和着血液,浸濕了我的全身。

我不明白,不明白,真的不明白。他曾救過我,怎會殺了我,然後……去品嚐。

我累了。該休息了。

這個世界,再見。

大學三分鐘演説稿 篇13

阿如讀高一那年,迷上了上網聊天。

當初阿如考上重點高中的時候,別提多高興了,可沒過多入,她就發現自己一點都不喜歡新環境。每天除了讀書還是讀書,沒有課外活動,也沒有知心朋友,倒是在聊天室裏,她可以隨心所欲,想説什麼就説什麼。

阿如給自己起了個網名叫“清純小妹”。在網友面前,她再不是那個埋頭讀書的好學生了,她和不同的人説不同的話,沒人知道她是誰。就是在那段時間,她認識了一個叫“魔鬼”的網友。

魔鬼第一次點阿如名字的時候,説:“魔鬼來找你了,哈哈,你好啊!”

清純小妹立刻説:“好怕!”她還調皮地在感歎號後面加了個表示害怕的圖標,圖標是一個小孩往後躲的樣子。

“怕?怕就別和我玩了。”魔鬼的打字速度很快。

“偏要和你玩,你還能吃了我?”阿如知道,網上叫什麼名字的都有,名字和人是兩回事。他們就這麼你一言我一語地聊了起來。

接下的一個星期,他們幾乎每天晚上都要聊上一個小時,儘管他們都沒有問對方的真實身份,可阿如漸漸地發現,這個魔鬼比生活在她身邊的人還要了解她的心思,每次阿如都只説了幾句話,他就知道阿如那天的心情是好還是不好。到後來,阿如每天盼着快點到晚上,他們從沒約過時間,卻像商量好了似的,總能在第一次碰到的時間在網上見面。

一天晚上,阿如對魔鬼説:“我想和你見面,可以嗎?”

魔鬼的打字速度很快,可這回卻停了一會兒才説:“你剛讀高中?”

阿如説了實話:“歷害!你的觀察力好強啊,我讀高一,你呢?”

魔鬼説:“中學生不好好讀書,整天泡在聊天室裏肯定耽誤了功課吧?”

“你管不着,”阿如嘴上硬,心裏卻很虛,前幾天測驗,她成績落了不少。

魔鬼又説:“覺得自己特孤單是吧?覺得網上特自由是吧?能跟我説説你的心願嗎?“

“你是一位大哥哥吧,心願我有呀,想要自由自在地生活,想有一個人能夠理解我。”不知為什麼,阿如很想和魔鬼説説心裏話。

“讓你給看出來了,我是在清華讀書的大哥哥,我也剛剛考上大學,要是你三年後來清華,我們還能見面呢,這裏很自由,也能交到知心朋友。”

“上清華我想都不敢想。”

“你很聰明,肯定行的。我也很想和你見面,少聊天,多讀書,我們約定在清華見,好嗎?”

阿如坐在電腦前,突然覺得自己不再孤獨了,魔鬼説得對,不是精彩的世界拒絕了自己,而是自己把自己給困住了。這時候,屏幕上又跳出一行字:想見你,但只想在清華見你。説完這句話,魔鬼就消失了。

接下來的幾天,阿如再也沒在網上碰上魔鬼,他就這麼不見了。阿如明白,這是魔鬼給自己的激勵,她決定以後不再聊天了,她要去完成那個美麗的約定。但阿如不知道,其實有很多像她這樣的女孩都愛上了魔鬼大哥哥,魔鬼專找這樣的“清純小妹”聊天,每次都説同樣的話。

三年以後,阿如真的考上了清華的計算機系,可她想盡了辦法,還是沒找到一個網名叫魔鬼的大哥哥。

直到阿如讀研究生以後,有一天,她無意間在一個聊天室裏看到“魔鬼”在和一個“憂鬱小妹”聊天,網上叫魔鬼的人很多,但他們之間的對話,幾乎和多年前她和“魔鬼”的談話一樣!

阿如解密了他的賬號,查到了他的地址。讓阿如吃驚的是。魔鬼竟然住在一個不知名的小縣城裏。想起那個美好的約定,阿如決定親自去看一看。在小縣城一個破舊的小院裏,阿如找到了那個門牌號。房門開着,一個女孩坐在輪椅上,背對着門,面前擺着一台舊電腦。阿如敲了敲門,站在門中試探着問:“請問魔鬼是住在這兒嗎?”

阿如又看了一下門牌,沒錯呀,於是又説:“我就是清純小妹,我是特地從清華大學趕來看他的,我們有一個美好的約定。”

那個女孩沉默了一陣,説:“清純小妹,我給你講個故事吧。從前,有一個女孩,她16歲上高一那年,不知怎麼的迷上了上網,在網吧一玩就玩到深更半夜,家裏管都管不住。有一次她在網吧玩過了頭,身上的錢不夠付賬,被網吧那個壞老闆關在房間裏,想趁機侮辱她,她從窗口跳了下來,把腿摔壞了。治病花光了家裏的錢,她再也沒法上學了。可這孩子,老毛病沒改,不知又從哪兒弄來台破電腦,平時在街口擺煙攤,回來還是上網……”

阿如沒聽完故事就恍然大悟,眼前的這個女孩,就是網上的“魔鬼”,她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別的同齡人不再走她的路。

大學三分鐘演説稿 篇14

因幾句口角,陝西張智偉、郭亮和王雲璋3位花季少年便對女乞丐李文蘭施以長時間的暴打凌辱;而當受害者拖着受傷的身體尋求幫助時,人們表現出了驚人的麻木:衞生院值班醫生眼見其渾身是傷,卻不採取任何診治措施;派出所接到報警後三個小時才派了名司機去處理,村支書非但不採取救治措施,反與派出所商量如何將李送出轄區之外……於是,一條有望得救的生命就這樣逝去了(新華社8月5日報道)……

一、

很顯然,張智偉等人的殘暴是令人髮指的。即便面對“孩子”這樣一個無比廣闊的羣體,張智偉等人僅僅是極端的個例,但人們還是會發出這樣的疑問:如今的孩子到底怎麼了?

或許一切都緣於偶然,我們甚至可以進行這樣的設想:如果“孩子們”沒有喝酒,他們就不會酒後“鬧事”了,如果“孩子們”後來沒有找到李文蘭,也就不會再發生“乞丐之死”了……

但偶然之外的必然是當我們的孩子們習慣於以自我為中心,習慣於將自己擺放在高位將旁人視為卑微的時候,他們也就喪失了對生命最起碼的敬畏之心,於是旁人的生命的尊嚴和價值也就隨之貶化。我不知道,當孩子們用菜籽杆插進李文蘭的下身的時候,在他們眼中,作為乞丐的李文蘭是否僅僅是一隻螞蟻——在很多的孩子的遊戲中,屠戮螞蟻的方式往往是用最小的一個手指頭掐死它,或者是抬高腳,然後狠命下跺。

如果説,人之初,性本善,那麼善花是如何結出惡果呢?

其實,在中國很多的歷史時段,對人的蔑視是有傳統的,比如説,文革時,孩子們鬥“反動老子”是革命的光榮,於是光榮的事業允許最卑劣的方式。而在當代中國,當國民的“生命意識”普遍高漲的時候,“先朝遺風”同樣還會時不時的趁虛而入。

在“乞丐之死”事件發生地二里鎮,醫生將乞丐李文蘭推開了,派出所片警將乞丐李文蘭給推開了,村支書將乞丐李文蘭給推開了,於是他們將李文蘭最後生的希望也給推開了,然後就有了供人談資的“乞丐之死”——所有的人都在強調李文蘭的“乞丐”身份,“乞丐”意味着什麼?乞丐就意味着如同一隻螞蟻?而螞蟻就意味着該死?

——這就是張智偉等孩子的生活土壤。

三、

和李文蘭事件相似的是孫志剛案。

孫志剛,這位風華正茂的年輕人,僅僅因為隨身沒帶身份證而被收容,接着被打死。人們因此而出離憤怒:一個人的生命竟是這樣輕易地被剝奪,那麼,還有什麼不可以被剝奪呢?

孫志剛案,人們可以清楚地將憤怒傾瀉到某些執法者身上,而面對李文蘭的慘死,我們多少又有點迷惘,因為,這一次,施暴者僅僅是幾個花季少年,縱容助虐者僅僅是和我們相似的“凡夫俗子”。

於是,誰能拍着胸脯保證,當你面對着“乞丐”李文蘭的求援時,你能毫不猶豫地挺身而出?

四、

在一場戰爭中,一位戰士不幸犧牲。他的妻子在他的墓碑上寫上了這樣兩句話:“對全世界來説,你是一名普通的戰士;對我來説,你就是整個世界。”

讀到上面這段文字很久之後,我在互聯網上看到了一張廣泛流傳的照片:在得知李文蘭的死後,她的丈夫,她的兒子在痛苦流涕。只有這個時候,我才異常清醒地認識到,所謂的乞丐,是一個丈夫的妻子,是一個兒子的母親,是一個家庭的全部的世界。

標籤: 演説稿 精選 大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yanjiang/sanfen/z4ewy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