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演講稿 >三分鐘演講稿 >

大學演説稿三分鐘

大學演説稿三分鐘

課前演講是近年來新興的教育方式,通過課前的鍛鍊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還能夠培養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更能夠鍛鍊學生的膽識和聯想力。下面是本站小編為你整理的幾篇大學演説稿三分鐘,希望能幫到你喲。

大學演説稿三分鐘
大學演説稿三分鐘篇一

偉大的祖國母親給了我們這樣安定的成長環境讓我們學習才使我漸由無知到有知;敬愛各位老師給了我們無限的教育和關懷才使我們漸由一 小小稚兒成長為一名五好學生;當然還有許許多多叔叔長輩的指教……所有這一切的一切,難道我們不應知恩回報嗎?

那麼該怎麼回報呢?我認為只有努力去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能對得起祖國母親的養育之情,才能讓老師、父母、長輩們一片苦心得到慰藉。確立奮鬥目標並不難,問題是怎樣做才能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呢?!

有人説,做人首先要加強自己的道德修養,如果人們的道德修養落後於時代,那麼這個社會必將停滯不前。我完全贊成這個觀點, 古老的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享有“禮儀之邦”的美稱。我們不難忘記:童稚時的孔融將最大最好的梨讓給長輩的動人故事;老子在《道德經》中囑咐我們“做一天人就要講一天道德。”這一切的一切,淋漓盡致地體現了中國人的道德所在。

人類在進步,社會在發展。彈指一瞬間,人類已昂首進入了二十一世紀。在這一漫長的歲月裏,中國戰勝了衰落走向振興;戰勝了分裂走向統一;掙脱了屈辱走向奮起。中國正以新的姿態向世人展示着自己。但如果只有經濟發展,而沒有倫理道德的進步,社會不知將會何其混亂不堪呢! 也許大家還記得這樣一篇報道:一位清華大學的學生,為了一個愚蠢的想法,殘忍的將一瓶高濃度硫酸潑向黑熊的事件。聽過這篇報道後我似乎看到了黑熊那殘存的一隻眼睛無助的、黯然地望着那不可思議的一切,並竭盡全力的想站起身來,以垂死的掙扎向人類示威。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竟然會有如此不道德的殘忍行為,這確實值得我們深思。 所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尤為重要。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 !”當今世界是一個新科技,新信息,新體制不斷湧現和競爭異常激烈的知識經濟時代,我們做為祖國未來的建設者,不僅要有良好的品質修養,還要積極掌握最新的科學文化知識,以振興中華民族為已任。只有德才兼備的人,才能對社會做出較大的貢獻。

最後,我還想與有志少年共勉四個字:“艱苦奮鬥”。一個人要自立,一個民族要振興,一個國家要富強都離不開艱苦奮鬥。聽大人們講,中國共產黨就是靠艱苦奮鬥起家的,也是靠艱苦奮鬥壯大起來的。無論是在革命、還是在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中國共產黨都在艱苦奮鬥中成就偉業,在困苦中創造輝煌,靠着艱苦奮鬥的精神,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蹟。新中國的建設和發展,無一不是艱苦奮鬥的結果。“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立身” ,古今中外,無數經驗者表明:艱苦奮鬥,事業必成;貪圖享受,自毀前程。聽説曾有人預言,中國 將會垮在我們這一代人身上,因為我們這一代有很多嬌生慣養的獨生子女。我是一個獨生女,我聽了這話後,就決心立志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我要讓別有用心的説那話的人自己打自己一個大嘴巴!

這是一個充滿了活力的世界,這是一個呼喚創造的時代。讓我們牢記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説的話:“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勇敢、主動的去開拓、去創造吧,讓生生不息的創造動力成為托起我們民族未來、祖國希望的脊樑吧!

大學演説稿三分鐘篇二

從小我們便聽慣了了長輩的諄諄教誨:早起的鳥兒有蟲吃、早睡早起身體好。大人經歷世事無數,他們的話不無道理,但是否無論什麼事,都要“早”為好呢?或許。我們要再作深度思考。

校園裏,少男少女,青春萌動。如果萬事以早為好,是否就該讓他們順承青澀心意,早早戀愛呢?不錯,在今天的校園中漫步,香樟樹下,鯉魚池畔,常有看到一對對少年情侶相偎而坐,竊竊私語。似乎沒有什麼壞處,反而挺和諧,當你稍加詢問,他們還會拍着胸脯説:“古代人到這麼大還有小孩了呢?我們兩廂情願,你有啥不樂意的!”問者語塞。而外國引入大片也往往煽風點火,為少年的愛情營造温室。“早早戀愛,體驗人生”似乎是顛撲不破了。但孩子們,你們有沒有想過古代人壽命何其短,生產力水平何其低?在當代人80歲仍享天倫之樂時,古人五六十歲便正常的與世界告別,與此對應的,結婚年齡不應早嗎?外國在輸送煽動性文化作品的同時,卻在加強對國內青少年的管制。不提“文化滲透”這種概念。單純看社會現象:多少因為年輕時不穩定的感情而戀愛失敗並傷嗟一生?多少少女因為青澀無知而早早墮胎傷身傷心?分散的精力無力支持畢業,讓少年荒廢了自己,試問,校園裏的我們該早早開始愛情嗎?

社會上如今很流行一句話:出名要趁早,將這句話做大做響的,是屢見不鮮的小演員,小歌手和鋪天蓋地的選秀活動。在孩子尚且稚嫩的時候將其推向光環萬丈的明星之路,看起來是為孩子今後的發展作出的強勢鋪墊——年少時尚且如此出名,今後人氣當然越來越旺了!當沉下心來審視這個舞台時卻不難發現,事實上少年出道的明星很快便讓我們忘記了。在許多年前唱起《讓我們蕩起雙槳》而一炮打紅的“美少女組合”個個年紀輕輕青春無敵,但今天早以(已)為人所淡忘;就拿前幾天(年)因“超級女聲”而為人所熟知的張含韻現在也彷彿沉進了海底。究其緣由,尚且年少的她們憑一時光輝而崛起,卻無法適應人世險惡。早早走上社會,尚且稚嫩的心無法承受社會壓力之重。這樣炫化了眼,也荒廢着本該充實自己,昇華自己的大好青春。試問,社會裏的我們該早早成名嗎?

國家之間的發展競爭日趨激烈,早早的趕超發達國家行嗎?那麼在這個開放的好時機裏,就別管其他的,一律大力引進外資與企業吧!但放眼向外看看,魯爾區的黑雲剛剛從德國散開,“痛痛病”的哀號迴音前一刻才在日本漸行漸遠。可是極地上空的臭氧空洞還在逐漸的擴大,寒地的冰雪一天天融化着使海平面日漸上升。收目光於國內,重金屬污染導致的食品中毒事件還歷歷在目。原來清明的藍天卻一日比一日灰暗朦朧。還要加快腳步,早早起超嗎?中央已下達了“寧可慢一些”、“重視生態效益”的精神。地方卻總還在心急的攬外商,毫不顧忌他們是重污染企業的事實。試問,國家事務中的我們應該允許一味趕早的發展嗎?

日本換相早,五年見六個,他們政局動盪;韓國發財早,官吏腐敗至首相屢屆出現貪污。現在看來,“早”也不是那樣一件隨時該稱讚的好事。放鬆心態吧現代人,別再迷信“萬事趕早”了!

大學演説稿三分鐘篇三

今天放學路上,一個四五十歲的婦女攔着我:“姑娘,能不能給我一塊錢啊。”我有點發愣了,從小到大不知道遇到過多少這樣的戲碼。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到底有多少人是真的需要幫助,又有多少是利用人的同情心蓄意欺騙,區謀取那可憐的尊嚴換來的利益。我已經分不清楚了,以至我已經不能夠再像從前一樣毫不猶豫的掏出口袋裏的錢,再傻逼的問一句:“夠不夠?”了。

她見我猶豫不定,就繼續説:“我家女兒大學聯考沒考好,瘋了,從家裏跑出來了。我來鄭州找她,身上沒錢都好幾天沒吃飯了。姑娘能不能可憐可憐我?給我一塊錢,讓我買幾個饅頭。”我看她的裝束,還真想從村裏出來的。就掏了一塊錢給她,她就走了。我背對着她繼續向前走了幾步,心想:“要不請她吃飯吧”可是轉過頭卻發現她也回過頭撇我一眼,又匆匆走了。轉過身來想想自己還是別自作多情了。

走一路都在想,她是不是在騙我呢?又想到自己在天橋下被要錢,在圖書館裏被所謂的聾啞人要錢……為什麼我走到哪裏都有這些人的身影?真的好窮嗎?真的自己不能努力嗎?那為社麼還有那麼多的老年人去我們教室裏撿垃圾,他們那麼老了也可以自己努力,讓人感到心疼但是踏實。還有,在學校經常碰見一個身上髒兮兮的男孩,人家也是撿垃圾的,但是走路卻從過來不低頭,很自信的邁步子。這些,大家都會經常看到啊。

唉,想不通就先不想了吧。

咦?那是到站了嗎?鴨脖店,就是這!下車,快到家了!哎呦,兜裏怎麼就只剩下6塊錢了啊。花了吧,嗯,解決乾淨了,一毛不剩!

糟糕,地點錯誤!下錯站了!啊,天哪,這是哪裏啊?路痴果然很悲劇。抓住一個人問路“你知道×××咋麼走嗎?”“哦,那啊,還有好遠啊。你去坐公交車吧。”我憋了好幾秒鐘,才難以啟齒的説“我沒錢,只能走路,你可不可以告訴我具體路線。”結果,那人就真的給我説了具體路線!!!一塊錢都沒捨得給我!好吧,不怪他,説不定他也覺得我是個騙子。

揹着沉重的書包,走在天橋的大洞裏,好累啊。真的好累……“沒關係,加油,就當是減肥對不對啊?對!”我就這樣一路自欺欺人的安慰自己。夜晚城市的喧囂更加襯托了我的無奈,我在想到底要不要開口問別人要錢呢?好丟人啊,不要要了,走回去吧。走回去又不認識路,那就走一路問一路吧。正巧前面有一對夫婦,我就問“阿姨,×××咋麼走?”他們還是讓我坐公交車!到底是有多遠啊我心一橫,媽的,豁出去了“能不能給我一塊錢?而且我不可能還你們了。”我就這樣直截了當的問,他們先是一愣,接着相互對視,然後説“真的沒錢,有了就給你了。”説了聲謝謝,我就繼續上路了。

姐不靠天不靠地,自己也能活!徹底決定了,一路地奔回去。再苦再累就當自己是250!可是還是不認識路啊,欲哭無淚。有個叔叔和他妻子媽媽一塊在路上走,我就上去問路。他説“好遠,你坐公交吧。”還是這句?我都走這麼長時間了,腿都要斷了!我已經徹底厚臉皮了,説“我沒錢,只能走路,你就給我説怎麼走就可以了。”陌生叔叔説“哦,你沒錢啊。那好吧啊,我給你,一塊夠不夠?”久違的那一句“夠不夠?”徹底融化了我心中走回去的決心,內心的堅強都被瓦解。只能在心裏對自己説“好感動,好感動……又不能太失態,讓他以為我是個神經病,一塊錢至於嗎?我想説,至於啊。

一塊錢,有時候真的好重要啊!

標籤: 演説稿 大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yanjiang/sanfen/4ore9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