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演講稿 >精選演講稿 >

演講稿寫作注重情感與理性的昇華點

演講稿寫作注重情感與理性的昇華點

要使演講撥動人心,除了調動情感激流、生動事例、幽默妙語之外,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要注重情感與理性的昇華點。這種昇華點往往體現了演講稿的思想價值和審美品位,是演講稿閃光的靈魂所在。這也正是寫作學上常説的“立意要高”。我不敢説自己在“輔導”演講或代人捉刀時已達到了境界昇華的要求,但感觸體會還是不少的。我認為達到情感與理性昇華的途徑是多方面的--最突出的是,表現愛國主義精神,抒發對祖國誠摯的感情。不管中心主題是表現愛國主義還是表現其他方面,演講稿的作者或演講者往往可以藉助於國旗、國歌、國徽、長城、黃河等做文章,讓愛國主義的情感和理性的思考融合起來,經過提煉,達到昇華。換句話説,這種語言不是一種單純的情感抒發,而是體現着一定的理性內藴。譬如揚州市中教系統開展過一次主題為“學習長征精神 繼往開來 再創輝煌”的演講比賽,我為一名中學教師修改演講稿時,把原稿中出現過多的對長征路線的敍述作了刪減,因為長征的路線對於一般聽眾來説是很熟悉的,可以不説。隨之又增添一些用愛國主義情感撥動聽眾的語言。有一處需要轉折的地方加了這樣的句子:“既然我們經常提醒學生記住歷史,那麼我們做教師的,就沒有任何理由不比學生更懂得過去,因為我們畢竟比他們年長,我們看到國旗升起,聽到國歌奏響的次數畢竟比他們多得多!”全文的主題儘管不是直接談愛國主義的,但我在局部語言中仍然聯繫到國旗、國歌。

演講稿寫作注重情感與理性的昇華點

有些企事業或機關單位的演講稿,思維重心常常在宣傳本單位的工作成績、好人好事,原稿看上去像工作總結,這種“工作總結式”的演講稿,不但不容易“煽情”,而且不利於演講者的脱稿記憶,因此我在“輔導”時,尤其注意提煉,以求情感與理性的昇華。如,我為揚州市國税局參加省國税系統演講比賽的代表改稿時,聯繫到税務人員的帽徽這一點,讓國徽也“鑲嵌”到演講稿中來。有篇稿子的原標題是《實現為國收金納銀的願望》,我覺得太平實,近似大白話了,於是改為《人生價值與國徽閃光》。開頭寫道:“在曦微的晨光裏,在嚴冬的土地上,在喧囂的人聲中,常常穿行着我們税務工作者。而我們永遠不滅的指路燈,是帽檐上閃閃發光的國徽。這裏,我將介紹一位人生價值與國徽共同閃光的人。”用後一句作為過渡,引出要介紹的對象。有人試圖賄賂這位税務幹部,遭到了他的拒絕。原稿只是講述了這件事,而我趁勢發揮道:“記得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印度詩人泰戈爾曾經打過這樣一個十分精彩的比喻:‘鳥翼上繫上了黃金,這鳥便永遠不能在天上翱翔了。’正直的税務工作者應當有金子一般的人格,為了飛向人生價值新的境界,決不在自己的翅膀上綁上不義的黃金!金錢是有價的,但税務工作者帽檐上的閃閃發光的國徽卻是無價的!”局部的語言聯繫國徽,並不意味着整個演講稿的主題是表現愛國主義,但又把愛國主義精神貫穿、融匯在裏面。

表現人生感悟、生活真諦的哲理性語言,也是演講稿經常追求的一個昇華點。哲理語言當然不等於哲學語言,但它體現了哲學思想,反映了人的人生觀、世界觀、倫理觀、時間觀、價值觀、審美觀。它必須藉助於一定的想象和修辭手法,用一種近乎詩化的語言體現出來。在這個意義上説,演講稿中的哲理語言又是詩化的哲理性文學語言。像“莊嚴坐着,正氣站着,低賤跪着”這樣的哲理語言真是太耐人尋味了,聽眾馬上能聽得懂並且產生共鳴。高爾基談文學創作時歸納過一種“三借”理論:借哲學形態化為思想,借科學興建化為假設的理論,借文學形態化為形象。高爾基把“借哲學形態化為思想”放在“三借”之首,並且強調了這“三借”都必須經過“化”的過程。演講稿所追求的哲理性語言也應當是這樣,既反映出哲學思想、實踐的經驗,又有經過藝術處理的語表形式。如果自己一時難以想出精彩的哲理語言,也可以“鑿壁偷光”,引用哲人、名人的警句,增加演講的力度和深度。我係有一個班是與蘇北某縣合辦的擴招班,生員基本是大學聯考落榜生。我很知道他們的心情,第一課開場白中就講:“有一位哲人説得好:當你得意的時候,你別忘了,你命運的一半是上帝給的;當你失意的時候,你別忘了,你命運的一半還在自己手中!”説到這裏,我用右手微微抬高,做了一個握拳姿勢,音調則大大提高,有的學生眼裏立即滲透出淚水,顯然是牽動了他們的心靈。

學習英雄人物、優秀幹部、先進人物,是情感與理性的又一昇華點。近年來,全國相繼開展了學習徐洪剛、孔繁森、張鳴岐、李國安、李潤伍、徐虎、李素麗、譚彥等英雄人物、優秀幹部、先進人物的活動,這是當前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最強音。我接觸到的演講稿有不少歌頌到報刊、廣播、電視上大力宣傳的新聞人物、熱點人物。我在一篇演講稿中也懷着激情和理性的思考寫道:“任何社會都不能沒有一種積極而美好的精神作為支撐。任何民族都不能沒有被人民羣眾稱頌的英雄。誰也無法想象,一個民族沒有英雄會是什麼樣子。”“我們的時代是需要產生更多英雄的時代,人民羣眾呼喚英雄的迴歸、崇高的再鑄,正是針對黨內一些腐敗現象,針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針對那種見火不救,或袖手旁觀,或溜之大吉或侈談價錢的卑劣行為而發出的吶喊。當我們想到徐洪剛腸子已流出來還和歹徒殊死搏鬥的情景,當我們想到孔繁森冒着大風雪出沒在藏民中間的形象,當我們想到張鳴岐涉着大水去查看災情的鏡頭,同志,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反思一下自己的行為?文學界有個別人把寫英雄、寫楷模人物和先進人物譏之為‘偽崇高’,他們自稱是‘感情零度’的作家,要‘躲避崇高’,這些人起碼的道德標準到哪裏去了?”這裏,包含了正反兩個方面的思考,力求冷熱互置,跌宕起伏,感情是熱動的,理性思考又是沉着的。

期盼香港、澳門迴歸,迎接21世紀,盼望海峽兩岸的統一,是當前演講活動中出現率較高的昇華熱點。各種新聞媒介都體現出這方面的緊鑼密鼓。我在為揚州市工商銀行參加全省金融系統巡迴宣講的代表修改演講稿時,減少了一些抽象的統計數字,而有意增加了另一種飽含感情的數字和語言:

1996年,國家公佈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2年遠景目標綱要;1997年,我國將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1999年,我國將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XX年,一個全新的世紀就將豪邁地向我們走來!這些具有重大意義的日子似乎更加緊迫地一個接着一個。歷史的時空也似乎變得更加緊縮了。對於我們這些跨世紀的青年來説,能不以過硬的本領迎接新世紀的到來嗎?

這裏,決不是簡單地排列“大事年表”,而是有意安排一種產生緊迫感的句子。演講員胡小卉音色脆朗,快而不亂,把感情語調層層推進上去,完全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香港、澳門迴歸,21世紀到來之後,國人期盼的一個重大目標就是圓滿解決台灣問題。這也必將成為演講活動中的一個重大主題。當前,這方面的呼聲日趨增高,我們也應該盡綿薄之力。我為一位參加全省高校弘揚愛國主義主題演講比賽的選手所寫的《具有崇高意義的盼望》一文最後寫道:

……有一位老知識分子病重期間叮囑自己的子女:“祖國完成統一日,家祭毋忘告乃翁。”這句話比陸游的名句又有了新的內涵。她代表着多少老知識分子的心願,代表着多少中國人的心願啊!同志們,朋友們,我們盼望着這一天到來!

這一天一定能到來!

引用了那位老知識分子的材料後,還要提煉昇華上去,從個別看到一般,從一個老知識分子看到整個國人的心情。我本來想把最後一句想得更藝術些、更精彩些,但想來想去,卻是唯它不可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yanjiang/jingxuan/rx74z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