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演講稿 >發言稿 >

縣長三幹會講話(通用4篇)

縣長三幹會講話(通用4篇)

縣長三幹會講話 篇1

同志們:

縣長三幹會講話(通用4篇)

這次全縣教育工作會議,是在世紀之初的歷史時刻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也是繼1995年全縣教育三級幹部會議以來,縣委、縣人民政府召開的又一次專題研究全縣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重要會議。是我縣貫徹落實全國、全省、全州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和《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中心,以實施“兩基”為重點,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發展的重要會議。會議期間,李正有書記和鄧小禮縣長都作了重要講話,請同志們認真學習、領會並貫徹好兩位領導的講話精神,把我縣的教育工作推向新的台階。下面,我就實施“兩基”和教育改革與發展問題再講幾點意見。

一、“”教育回顧

“”期間,我縣認真貫徹落實《中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綱要》,按照《XX縣貫徹<中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綱要>實施意見》確定的目標和“”規劃,以改善辦學條件、普及六年義務教育、加大掃盲力度為重點,以深化教育改革、強化教育管理、提高教育質量為中心,進一步調整教育結構,落實辦學責任,深化教育改革,初步形成了符合我縣實際的義務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體系,堅持農科教結合,認真貫徹落實《州民族教育條例》和全國、全省、全州的第三次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貫徹落實《面向二十一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教育的各項工作穩步發展。

(一)基礎教育進一步加強

“”期間,我縣把“普六”作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採取措施,狠抓入學率、鞏固率和十五週歲教育完成率,特別是1998年換屆後的新一屆縣委、政府舉全縣之力抓“普六”工作,爭取資金改善辦學條件和救助困難學生,出台了《族自治縣人民政府關於加大教育執法力度,強化依法治教的決定》(屏政發〔20xx〕53號),有效地遏制了大量輟學的被動局面。通過努力於1998年完成了“普六”,順利通過省州驗收,被國家教育部認定為基本普及六年義務教育縣。適齡兒童入學率從1995年的95.4%上升到20xx年的98.95%,在校生鞏固率從1995年的88.8%上升到20xx年的98.29%,教師學歷合格率從1995年的75.8%上升到20xx年的88.55%,國小生均校舍建築面積從1995年的4.31平方米提高到5.55平方米,生均佔地面積由1995年的13.54平方米提高到20xx年的16.59平方米。國中適齡少年入學率從1995年的34.04提高到20xx年的45.24%,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從1995年的69.3%上升到20xx年的88.01%。

(二)以掃盲為重點的成人教育步伐加快

“”期間,我縣大力發展成人教育,把掃盲教育和推廣農業科技相結合,充分發揮農技校的作用,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培訓活動和掃盲工作,五年內共掃除文盲16816人,文盲率從1995年的22.68%降至20xx年的1.61%,勞動者素質有了較大提高。

(三)基礎教育的延伸教育穩步發展

幼兒教育有新發展,全縣現有幼兒園2所,學前班7班,幼兒入園率為15.26%,縣機關幼兒園按《規程》要求建成了全縣的示範幼兒園。

高中教育在艱難中前進。雖然受早就業思想的影響,“”期間,我縣的國中畢業生大都報考中師、中專,和箇舊一中、建水一中,成績優秀的國中畢業生報考我縣高中的人數很少,在生源數量不足,質量不高的情況下,教學質量仍不斷提高,升學率已呈大幅度上升趨勢。

職業教育穩步發展。“”期間我縣按照進得來、留得住、學得好、用得上、富得快的要求,共開辦了農、牧、林等適合實際的專業,培養了大批職高畢業生,為我縣新的支柱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的培植奠定了基礎,職業中學順利通過省級二級合格驗收,已成為XX縣農科教結合的龍頭,正在成為全州乃至全省貧困地區職業教育的一個典範。

(四)資金籌措力度不斷加大,辦學條件有較大改善,困難學生得到有效救助

“”以來,共爭取國家主渠道投入10507.1萬元,其中教師工資8438.4萬元,其它費用2068.7萬元。在國家主渠道投入的基礎上,縣委、縣人民政府、有關鄉鎮和部門緊緊抓住省內外各掛鈎幫扶單位對口幫扶良好機遇,加大對外宣傳力度,積極爭取幫扶支持,千方百計籌措資金,不斷改善辦學條件。“”期間共爭取到社會幫扶資金1000多萬元,其中98年以來就爭取到600多萬元,在原來興建了電力希望國小、馬鹿塘林業希望國小、白雲中學林業希望樓、半坡中信希望國小、灣塘鐵路希望國小、徐屏友誼中學、上海阿碑希望國小的基礎上,又興建了牛碑人才希望國小、滬滇科技希望國小、中山希望國小、宋慶齡希望國小、平田中信希望國小、龍電希望國小、巴金希望國小、坡背電力希望國小、徐屏友誼中學綜合樓、原五中中信實驗樓等。全縣校舍面積從1995年的125246平方米增至20xx年的160414平方米,淨增校舍面積35168平方米。目前全縣實驗室建築面積達標1校,理科教學儀器達標50校,中學教儀配備一類2校,二類7校,教儀總值48.8萬元,圖書量達61070冊,生均14.65冊。國小教儀配備一類11校,二類15校,教儀總值43.55萬元,圖書量達244913冊,生均13.33冊。

在爭取資金改善條件的同時,縣委政府和有關部門、鄉鎮還積極向幫扶單位爭取資金救助困難學生,每年有1000餘名學生得到救助,降低了輟學率,為完成“普六”奠定了基礎。

(五)勤工儉學成績顯著

為緩解農村教育經費緊張的矛盾,改善辦學條件,救助困難學生,併為農村發展經濟提供示範,根據我縣的地理和區位優勢,全縣各中國小積極發展八角、桔子、核桃、板栗、禿杉、茶葉、龍眼、肉桂、蔬菜、花生、黃豆等1700多畝,並採取種養結合、長短結合、以短養長的辦法,幾年後,每年可有數百萬元的收入用於改善辦學條件、救助困難學生等,僅20xx年就實現勤工儉學收入81.5萬元,生均34.75元。

(六)不斷加大教育改革力度,實行教育資源優化組合

1.撤併校點,優化教育結構,上規模,上檔次,上質量。為貫徹省、州關於集中辦學、優化教育結構,提高教育質量的要求和縣委九屆四次會議提出的要求,我縣加大了撤併校點優化教育結構力度,國小學校數從1999年的119所降至20xx年的109所,教學點從1999年的127個降至20xx年的77個(含一師一校點63個);為改變城區中國小優秀教師分散,教育資源浪費,學校與學校間相互搶生源,辦學質量不高的被動局面,20xx年6月,縣委、縣人民政府決定將城區3所中學合三為一,將城區2所國小合二為一,目前城區各校校址已作了大的調整,使高中、國中、國小和進修學校的辦學條件均有了較大的改善。

2.推行教師競爭上崗,調動了全縣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按照縣委關於開展教師競爭上崗的精神和州人事局將XX縣作為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試點的安排,我縣於20xx年8月在第四中學、滴水新榮國小開展教師競爭上崗試點工作。今年8月又在全縣鄉鎮中心完小以上的中國小全面推行教師競爭上崗。通過開展教師競爭上崗,變“要我幹”為“我要幹”,變被動接受為主動爭取,使教師各自的特長得到充分發揮,教職工的工作責任心得到了增強,同時還產生了壓力,產生了緊迫感、危機感。

3.推行以獎代補,調動高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由於各種客觀因素的影響,我縣高中生源不足,質量不高,教學質量受到影響,大學聯考升學率低。為改變這種狀況,20xx年9月起,我縣採取以獎代補的辦法在升入高一的學生中,實行動態管理,對每學期前十名學生每月補助100元人民幣,形成了“比、學、趕、超”的學習氛圍,教學質量有大的提高,為我縣高中教育和打好大學聯考翻身戰奠定了堅實基礎。

4.推行進城教師考試考核辦法,調動了全縣教職工工作和學習的積極性。今年8月,為改變城區中國小教師年齡偏高,學歷偏低,結構不合理的狀況,經縣人民政府批准,首次向全縣公開實行教師進城考試,擇優選擇了17名教師充實到一中、民中、玉屏國小、民族國小和職業中學任教。改變了靠關係,靠説情等人事調動的不正常行為。

5.為了改變我縣外語教學水平較低的狀況,通過認真挑選和嚴格培訓、考試考核,全縣選定了25名國小外語教師,並從今年9月起,在全縣各鄉鎮中心完小五年級以上全面開設外語課。同時爭取省教育廳選定我縣玉屏學區凹嘎國小為全省農村國小外語教學的試驗示範點。

(七)教師培訓和教學研究力度加大

新的歷史時期對教師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縣在有計劃地提高教師學歷層次的同時,採用“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加大對教師的培訓。先後三次請上海專家、二次請昆明專家到我縣培訓教師;先後爭取三批上海青年志願者、二批支教教師到我縣任教和指導我縣教育教學工作。同時認真組織教師參加繼續教育培訓,派出教師到上海、到省州參加各類培訓,教師隊伍的業務素質得到了較大提高。

在教研方面改變了幾十年一貫制的教育模式,跳出了舊框框、舊套套,緊緊圍繞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質量這一主題,認真研究分析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促進了我縣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根據我縣作文教學水平差的實際,在部分學校試行作文教學與基礎教學分設,通過實踐收到了一定的效果。通過開展有聲有色的教研活動,提高了教師的綜合素質,教學教法有了大的改進,教學質量有了較大提高。

(八)辦學條件有了明顯改善,教學質量有了較大提高。

1.辦學條件明顯改善。

由於整個“”對教育的投入力度加大(其投入基礎設施建設經費3000多萬元),極大多數中國小的校舍得到了建設和改造。辦學條件有明顯改善。

2.教學質量有了明顯提高

(1)雖然我縣的教學質量同內地縣(市)比還有一定的差距,但邊疆六縣相互比較我們還是有比較明顯的優勢,歷年邊疆協作區統考我們均處於領先地位。

(2)要客觀公正地全面系統地認識和評價我縣辦學水平和教學質量。

二、我縣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經驗

回顧多年來我縣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經驗,主要的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一)提高認識、統一思想、加強領導,是教育事業發展的先決條件。

(二)多方爭取項目和資金,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不斷增加教育投入,是辦學條件不斷改善,教育事業長足發展的基礎條件。

(三)抓住機遇,強化宣傳,抓好對外交往,藉助外力,尋求社會各界、各掛鈎幫扶單位和地區的關心,幫助和支持是教育事業取得成績,辦學條件不斷改善的有效形式。

(四)深化教育改革,實行教育資源的優化重組,調動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增強教職工的責任感、緊迫感、危機感,形成良好的激勵機制,是加快教育發展、提高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的動力。

(五)強化和規範管理,營造良好的辦學氛圍,形成良好的學風、教風、校風,是抓好教學工作的必要條件。

(六)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強化教育研究,改進教學方法和教育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提高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的前提條件。

(七)依靠各方面的力量和學校的勤工儉學是提高入學率、鞏固率,有效解決中國小困難學生輟學問題,讓中國小生完成學業的重要保證。

三、我縣實施“兩基”的目標任務及措施

“十五”期間,我縣教育工作將堅持以鄧小平理論為指導,抓住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緊緊圍繞三大目標(綠色經濟強縣、民族文化興縣、個開蒙城市羣的後花園),認真貫徹落實《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和《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決定》,貫徹全國、全省、全州的第三次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認真落實“科教興縣”戰略,始終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地位;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中心,以實現和鞏固“兩基”為重點,進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優化教育結構,繼續加強基礎教育,加大高中教育和幼兒教育,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不斷提高各族人民的科學文化素質和創新能力,為全縣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撐。

(一)實施“兩基”的目標任務

“十五”期間,我縣教育改革與發展的主要目標是實現“兩基”和鞏固“兩基”。到20xx年,全縣基本完成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15至45週歲人員中的文盲),20xx年,完成“兩基”鞏固任務,20xx年,在鞏固“兩基”的基礎上使我縣教育事業有較大的發展。

按規劃我縣20xx年11月完成玉屏鎮、滴水層鄉的“兩基”,20xx年11月完成灣塘、新華、白雲、和平、新現、白河鄉的“兩基”。20xx年10月以前對“兩基”進行全面的自查、評估,並報請上級人民政府檢查驗收。

普及九年義務教育評估驗收指標分五大項29條,五大項是“普及程度”、“教師校長”、“教育質量”、“辦學條件”、“教育經費”。五項指標完成情況如下:

1.“普及程度”:“普及程度”分“適齡少年入學率”、“在校學生年輟學率”、“殘疾兒童入學率”、“17週歲人口初級中等教育完成率”,其中“適齡少年入學率”、“在校學生年輟學率”分值分別為10.5分,屬於一票否決的指標,20xx年我縣國中毛入學率為58%,距“普九”指標95%以上相差37個百分點;到20xx年我縣適齡少年8845人,按95%的毛入學率計必須有8403人在校,加上其他年齡段的學生,預計到20xx年應有在校生8666人,入學率的指標任務重、難度大。20xx年國中輟學率為7.36%,指標要求控制在3以內,工作難度大。此外,17週歲人口初級中等教育完成率是普及程度中的一個難點問題,指標要求達到90以上,而我縣20xx年才完成69.81,差35.19個百分點。

2.“教師校長”:在“普九”階段,由於學生急劇增加,教師需求量將大幅度增加,而XX縣的師資補充多年來處於不平衡狀態。“教師校長”共五項指標,其中問題較大的是“教師編制配備率”,指標要求達95%以上,根據測算到20xx年將有國中在校生8666人,按1:50的班額比為173個班,按師生比1:16計應有專任教師514人,減去現有的國中專任教師292人,全縣還差國中專任教師250人。

3.“教育質量”:在“教育質量”中“在校生品德評定合格率”、“畢業班學生畢業率”、“體育合格率”都可以按指標要求完成。但我縣的難點是缺少一些專業課教師,如外語、數學、音樂、體育、美術、計算機等方面的教師。

4.“辦學條件”:在“辦學條件”10項指標中,按20xx年國中在校生8666人計算,全縣還需要淨增土地41畝,校舍還需增26871平方米,課桌椅2560套(雙人套),牀2532張(雙台),需增圖書43944冊,全縣各中學教儀應按12個班以上二類標準配備,使之達到“普九”驗收標準。

5.教育經費:縣鄉兩級財政應努力保證三個逐年增長,城鄉教育費附加必須嚴格足額徵收,同時搞好勤工儉學,並通過內引外聯,多渠道籌措資金,不斷增加教育投入。

掃除青壯年文盲評估驗收指標分五大項9條,五大項是“掃除青壯年文盲程度”、“成技校辦學情況”、“機構人員”、“經費”、“其他”。各鄉鎮人民政府必須按指標要求,按照“一掃、二堵、三提高”的原則,完成掃盲任務。

(二)完成“兩基”任務的措施

1.提高認識,加強領導,加大宣傳力度,強化依法治教

各鄉鎮黨委政府要在全縣教育工作會議結束後,立即召開會議,佈置落實當地的“兩基”工作任務。根據我縣中國小校管理上的相應獨立性,“普六”、“普九”之間需要加大協調力度,各級黨委政府必須加強領導、建立健全組織機構,抽調精兵強將,成立“兩基”工作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確保“普六”與“普九”的銜接及中國小之間工作的分工與合作。要進一步做好培訓工作,培訓好包括鄉鎮領導在內的各鄉鎮“兩基”工作人員。各級領導要帶頭執法,絕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藉口推卸“兩基”工作責任。

要加大對“兩基”工作的宣傳力度,通過宣傳貫徹《義務教育法》,確保適齡兒童、少年依法入學。各級黨政領導和教育部門,要繼續採取各種形式,大力宣傳《憲法》、《掃除文盲工作條例》、《民族區域自治法》、《婦女權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法規,深入宣傳“普九”和掃除文盲的目的和意義,充分利用廣播電視、黑板報、標語和各種會議進行宣傳動員,形成全社會都來重視、參與、支持和關心“兩基”的社會氛圍。充分利用法律、行政、經濟的約束手段,強化“兩基”意識,依法實施“兩基”,確保“兩基”工作在規定時間內順利完成。教育主管部門在工作過程中要收集好各種資料數據,建立一套完整規範的檔案,拍攝一部反映實施“兩基”的專題片,建立一個展室,寫好一個驗收報告,出好一套實施“兩基”的專輯,做好實施“兩基”的總結。

2.堅持標準,分步實施,如期完成鄉鎮“兩基”驗收

實施“兩基”是實施科教興縣戰略,提高我縣勞動者素質的最基本的前提,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基礎。我縣經濟社會發展的特殊性決定了“兩基”教育的艱鉅性,我們必須把“兩基”作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才能保證“兩基”目標的實現,要下大決心,花大力氣抓“兩基”工作。實現“兩基”任務,就我縣的經濟狀況,教育基礎而言,困難是很大的,對此,要有緊迫感、危機感、責任感;要克服困難,採取有力措施,堅持標準,認真做好工作;要建立和完善“兩基”工作制度,加強指導,督促檢查,嚴格控制中國小生輟學率和成人復盲率;加強和改造薄弱學校,提高義務教育階段的整體辦學水平,使“兩基”各項指標達到驗收標準。

3.實行目標責任制,如期實現“兩基”目標

實施“兩基”教育,要採取行政、經濟、法律的措施,採取聯動手段,狠抓各級各部門責任的落實。要把“兩基”目標分解為逐級考核鄉(鎮)、村委會和學校的任務,實行目標責任制,實行一級對一級負責。

各級各部門要明確自己的職責,積極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貫徹國家的法律、法規和上級黨委政府工作方針、政策、規章,並制定出台符合本地實際的政策、措施和義務教育、掃除文盲的規劃、實施辦法。教育主管部門要搞好調查研究,摸清底子,制定規劃,統籌實施,當好縣委、政府的參謀助手。學校要依法治教、遵循教育規律、強化教學改革和教學研究,全面貫徹和執行教育方針,按照國家規定的九年義務教育課程計劃授完全部課程,保證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進行。要協助黨委、政府大力宣傳實施“兩基”的重要意義,使“兩基”工作深入人心。總之,只有各級各部門採取措施,明確職責,加快實施步伐,才能如期實現“兩基”目標。

四、當前我縣教育工作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期間,我縣的教育發展是健康的,成果是明顯的,但在推進“兩基”中還存在很多困難和問題,形勢嚴峻。這些困難和問題比較突出地表現在:

(一)鞏固率難以提高。在鞏固“普六”推進“普九”中,部分家長對子女受教育認識不足,加之貧困面大,經濟困難,無法解決子女讀書的費用,部分學生有厭學情緒等各種負效應因素而導致學生輟學。

(二)經費嚴重不足,各中國小校舍建設、軟件建設、綠化美化規劃均不能按“普九”要求達標。欠帳太多,難以改善辦學條件。為實現“普六”目標,我縣校舍建設已欠債1200餘萬元,要完成“兩基”任務,還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

(三)文盲人員流動性大,年齡相對偏高、零星分散不易集中,難以開班辦點掃除文盲。

(四)教育執法力度不夠,嚴重影響教育各項工作的正常開展。

(五)校點分散,一師一校校點太多,影響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六)教師隊伍數量不足、素質不高,教學方法老化問題仍然存在,難以適應新時期教育教學的需要

(七)教育經費投入少,標準低,到位率低。

五、今後教育改革與發展的趨勢

(一)由分散辦學向相對集中,規模化辦學轉化。

(二)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化,封閉式向開放式轉化;由單一文化知識的傳授向綜合性轉化;培養實用性人才向培養創新精神,提高實踐能力轉化等。

(三)由傳統教育向現代教育技術轉化。

(四)由齊步走、一刀切向因人施教轉化,改變學生中有的吃不飽,有的吃不了的狀況,使肚子大的能吃飽,腿長的能快跑。

(五)由培養大眾型向培養個性化、特長化人才轉化。注重對實用型、技藝型、學科型、組織管理型等不同類型的學生加以引導,發揮他們的特長。

(六)對教師的學歷層次和知識結構將有更高的要求。

1.要逐步實現國小教師大專化、國中教師本科化,高中教師中要有一定比例的研究生。

2.教師在學科上既要精,又要廣(知識面廣),要努力成為多面手。

3.要逐步實行幾證換一證(用普通話合格證、微機操作合作證、基礎外語合格證換教師上崗證)。

4.要逐步過渡到雙語教學(漢語教學和外語教育並舉,用外語教其他科目)。

六、要始終抓好以下教育教學常規工作

(一)抓投入

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不斷改善辦學條件。努力爭取中央、省州的投入;按時按量徵收農村教育費附加;抓好城鎮教育費附加的徵收;爭取社會各界和掛鈎幫扶單位、地區的投入和捐贈。

(二)抓管理

抓好管理工作,營造良好學風、教風、校風,淨化育人環境,同時抓好學校周邊環境的綜合治理。要使管理規範化,上檔次,上水平,向管理要水平,向管理要質量,向管理要效益。

(三)抓改革

1.推行教師競爭上崗和崗上競爭,變“要我幹”為“我要幹”,變被動接受為主動爭取,增強教師的責任感、危機感,調動教職工工作積極性,發揮教師特長,做到不錯位,各得其所。要逐步創造條件,實行全縣中國小校教師大流動。

2.合理調整校點佈局,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和重組。校點分散、辦學條件差,教育資源使用不合理,規模小,效益低,教學質量不高,是我縣農村國小存在的突出問題。今後要繼續以調整校點為突破口,合理佈局學校,優化教育資源配置,逐步收縮校點,提高辦學效益。要根據“以提高質量和效益為宗旨,以集中辦學為方向,需增則增,宜並則並”的原則,對國小校點佈局進行合理調整,調減的重點是一師一校辦學點和規模過小的村級中心完小,一個鄉最多辦好兩到三所完全國小,玉屏鎮最好能集中辦好半坡國小一個完小。各鄉鎮要在認真調研的基礎上,制定切實可行的調整方案,要通過校點調整,進一步加強中國小校園建設,加強學校管理,做到學校佈局合理化、辦學條件標準化、教育管理規範化。在合理調整學校佈局的同時,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作好生源調查,一次性規劃好學校建築面積,規劃好校園環境設施建設,作好可持續發展和校園綠化美化規劃。校點調整中要堅持普及與提高相結合的原則,轉變教育理念,改請教師進村為送學生出村,這是對社會也是對自己對子女負責的重要舉措。

(四)抓教師培訓,建設一支數量足,質量高的教師隊伍

1.抓教職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教職工的思想政治素質,為學校教育教學的順利進行奠定基礎;

2.採取離崗長期學習形式,提高業務素質和學歷層次;

3.採取走出去短期學習培訓的方式,提高素質;

4.採取請進來的方式,規模化培訓;

5.採取在職在崗自覺學習的方式,自我提高;

6.採取校內、鄉內互相交流學習方式,共同提高;

7.要着意培養學科帶頭人,建設一批過得硬的骨幹教師隊伍。

(五)抓好教學改革與教學研究,不斷改進教學教法,探索適合當今教學對象的新的教學教法,提高教學質量

1.要不斷總結自身的教育教學經驗,認識自我,超越自我;

2.要努力學習借鑑外地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教法,採取“拿來主義”把別人的好經驗、好方法拿來為我所用;

3.要努力探索新的適合我縣教學對象的教學教法;

4.要開展形式多樣的教研活動,特別要在縣內鄉內校內組織觀摩教學,讓大家品頭論足,在討論的同時得到提高;

5.要藉助遠程教育體系和現代化教育手段,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教學。逐步變窄領域、小容量的抽象的簡單説教為具體形象的寬領域、大容量的教學。

6.要抓好國小外語教學的試點和推廣以及中國小作文教學的改革,不斷提高我縣外語教學和作文教學的水平。

(六)抓校園綠化美化,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

(七)抓學校勤工儉學和教育綠色希望工程,改善辦學條件,救助困難學生,實現以校養校,併發揮試驗示範作用

1.學校勤工儉學的作用:(1)可以增加收入;(2)可以改善辦學條件,走以校養校之路;(3)可以救助困難學生,減少甚至杜絕輟學現象;(4)可以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讓學生在參與中學到種養技術和致富技能;(5)可以為當地種養業的發展作實驗、示範,為全縣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新的支柱產業的培植提供人才、技術支撐。

2.方法和措施:(1)種植業;(2)養殖業;(3)第三產業;(4)有條件的學校可走產業化之路;(5)要把校園的綠化美化與校園經濟結合起來,推行六小工程(小豬廄、小菜園、小果園、小門市、小圃、小加工廠),實現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統一。

3.勤工儉學的目標

到20xx年生均40元以上,20xx年生均60元,20xx年生均80元,20xx年生均100元,之後保持穩定,逐步提高。

(八)抓職業教育,為全縣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新的支柱產業的培植,為農民脱貧致富奠定人才、技術基礎,逐步實現人口負擔向人力資源的轉化

1.要深化對職業技術教育的認識,越是貧困的地區越要抓好職業技術教育,越是貧困的家庭越要送子女到職中讀書學習。

2.發展職業技術教育的方法措施:(1)高級職業技術教育;(2)初級職業技術教育;(3)農村技術技能培訓教育;(4)建立教育教學基地;(5)實現“進得來、留得住、學得好、用得上、富得快”的目標,逐步形成校園化、農場化、基地化、園林化、產業化五者統一。

3.分別不同情況,走職業技術教育與基礎教育,升學教育與技術教育相結合、相分離之路。

(九)抓延伸教育,實現基礎教育與幼兒教育、高中教育同步發展

1.重視和發展學前教育。每個鄉鎮都要創造條件,創辦幼兒園或學前班,有條件的村民委員會也要創辦幼兒園,使更多的幼兒得到教育。要加快縣機關幼兒園建設併發揮其對鄉鎮辦幼兒園(班)的指導作用。

2.大力發展高中階段教育,擴大高中規模,爭取在20xx年實現高、國中分離。要提高高中階段的教學質量,採取特殊措施建設一支較高素質的高中教師隊伍,並採取獎勵措施,調動師生的工作和學習積極性,形成一套良好的激勵機制,不斷提高大學聯考升學率

(十)抓學校安全工作,確保萬無一失

提高認識,採取措施,抓好學校安全工作,確保校舍安全、用火安全、飲食安全、出遊安全,做到學校安全萬無一失。實現教育教學秩序的正常化,學校周邊環境的安全化。

(十一)抓教育扶貧和救助困難學生的工作

1.推行縣鄉機關、領導幹部掛鈎聯繫學校制度,縣屬各單位在抓好掛鈎幫扶工作的同時要抓好學校掛鈎幫扶工作,切實幫助學校解決一些實際困難和問題。

2.抓好上海徐彙區、蒙自縣、彌勒縣的學校結對幫扶我縣學校的有關工作。

3.抓好社會各界人士幫扶救助我縣困難學生的有關工作。

4.多渠道籌措資金100萬元,專款用於解決困難學生的救助,切實解決中國小生的輟學問題。

5.落實具體措施,把教育扶貧工作做得更好:(1)成立領導機構,有領導分管,教委、團委、婦聯、各學區、各中學有具體人員負責;(2)建立結對學校,結對學生檔案;(3)建立救助學生信息反饋制度(收到錢要反饋,每個學期的學習表現要反饋);(4)逐步實行救助資金向勞動所得轉化(通過提供勤工儉學崗位,如承包廁所的清掃、綠化帶的管理、環境衞生、幫廚、參與養殖業、種植業等勤工儉學活動等),培養學生的勞動觀念和自強、自尊、自立意識,減少負面效應。

(十二)抓教育執法

要繼續採取各種形式,大力宣傳《憲法》、《義務教育法》、《掃除文盲工作條例》、《民族區域自治法》、《婦女權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法規,按照《XX縣人民政府關於加大教育執法力度,強化依法治教的決定》加大教育執法力度,實行“兩基”工作目標責任的一票否決,確保各項措施的落實和各項目標的實現。

要明確鄉鎮、村和學校的責任,輟學學生的返校工作主要由鄉鎮、村委會(含村民小組)負責,學校配合做好工作,學生的輟學情況由學校向學生家庭所在地的鄉鎮人民政府提供。

(十三)抓學校領導班子建設

要建設一支懂教學、善管理、會經營、政治強、有魄力、能容人容事、口碑好的中國小校長隊伍。要通過民主推薦、民主測評的方式,使廣大教職工參與到學校領導班子的選拔工作中來,要通過培訓和不斷的實踐,提高學校領導班子成員的綜合素質,逐步使學校領導成為既會抓教育又會抓管理,還會抓勤工儉學和思想改造工作的多面手。學校領導要一手抓教學,一手抓管理,一手抓勤工儉學,一手抓師生思想工作,努力使學校領導成為教育家、管理家、企業家,既能當好校長,又能當好老闆;既能抓好學校管理、提高教學質量,又能抓好勤工儉學,增加學校的收入。

(十四)抓好協調配合

教育工作是一項十分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各級黨委政府,各級各部門,各屆人士的共同關心和積極參與、幫助、支持,只有協調好各方面的關係,形成合力,齊抓共管,為全縣的教育教學創造良好的環境、營造良好的氛圍,並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幫助學校解決一些實際困難和問題。

同志們,鄧小平同志指出,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又指出,民族興亡繫於教育,教育振興全民有責。當前教育既存在許多困難和問題,又面臨着極好的發展機遇,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被提到關係國家安危和民族興衰存亡的高度,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環節。我們必須全面正確地理解鄧小平和指示精神,從講政治的高度,進一步提高對新形勢下教育工作地位作用的認識,從不同的角度,為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好服務工作,解決實際問題,加快教育改革與發展,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狠抓落實,攻克“兩基”難關,努力實施科技興縣戰略,為我縣在新世紀的全面振興作出應有的貢獻。

縣長三幹會講話 篇2

同志們:

歡樂喜慶的元宵佳節剛剛過去,今天,我們就隆重召開縣、鄉、村三級幹部大會,簡要回顧“”和20xx年的工作,安排部署“”特別是20xx年的任務,動員全縣幹部羣眾同心同德,振奮精神,克難攻堅,真抓實幹,全力推動經濟社會轉型、跨越、先行發展,為建設“現代農業基地、新型工業強縣、宜居宜業新區、帝堯文化之都”,實現經濟總量翻一番,五年再造一個新襄汾的宏偉目標而努力奮鬥。一會兒,張書記還要作重要講話,請大家抓好貫徹落實。下面,我先講三點意見:

一、 簡要回顧總結,充分肯定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績

“”時期,是我縣經濟社會發展史上至關重要、極不平凡的五年。面對金融危機衝擊、經濟形勢低迷和安全生產的困擾,我們團結帶領50萬幹部羣眾,堅定不移地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經濟社會實現了平穩較快發展。尤其是20xx年,全縣上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一五三十”目標任務,埋頭苦幹,奮勇爭先,各項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效。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01億元,比“十五”末增長60.5%;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完成60.5億元,增長92.4%;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完成35.8億元,增長147.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21億元,增長141.5%;財政收入達到12.5226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4983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124元,全部完成或超額完成省、市上調後的目標任務。這些經濟指標的穩定增長是在曲折艱難、異常複雜的環境中取得的,來之不易,難能可貴。

具體來説,在剛剛過去的一年裏:

——“三農”工作紮實推進。“萬畝丁村白蓮農業觀光示範園區”建設工程全面啟動,34個新農村建設省級重點推進村成效明顯,農村“五個全覆蓋”工程圓滿完成,年銷售收入上百萬元的農副產品加工企業達到36家,農業產業化進程進一步加快。

——工業結構調整不斷深化。星原120萬噸高速線材、恆泰40萬件制動器等5項重點調產項目建成投產,與大型央企中煤集團、新興重工簽訂了500多億元的合作協議,節能降耗任務全面完成,礦山管理體制改革初見成效,焦鐵整合工作順利啟動,工業大縣的地位得到鞏固。

——旅遊開發取得重大進展。丁村文化旅遊景區建設開始策劃論證,土地流轉已經完成,綠化工作接近尾聲。雙龍湖生態觀光旅遊園區建設加緊進行。南賈仿古傢俱、北許鑼鼓等文化產業初具規模,文化旅遊進入全新發展時期。

——城鎮化發展步伐加快。廉租房、垃圾處理廠、新農貿市場、河西集中供熱、縣城濱河公園等一大批基礎性工程先後啟動實施,城鄉環境衞生綜合整治深入開展,城市功能更加健全,人居環境得到改善。

——環境保護成效顯著。侯臨60萬噸焦爐被依法取締,54個建成項目全部實現達標排放,新建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執行率達100%,縣城環境空氣質量二級以上天數達到338天,生態環境質量顯著提升。

——安全生產形勢明顯好轉。關閉取締非法經營單位394家,整頓治理尾礦庫58座,全縣4649家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生產監管責任全部落實,人民羣眾生命財產安全的維護措施得到加強。

——社會各項事業全面發展。積極推進校舍安全改造,55所項目學校、10萬餘平米改造工程基本完成。大學聯考硬本達線726人,創造了恢復大學聯考以來全縣最好水平。公開招聘教師110名、醫護人員101名,建立城鄉居民健康檔案31.6萬人次。新增就業4200人,發放最低生活保障金1161萬元。累計投入2.6億元,向全縣人民承諾的十件實事全部兑現。審計、計生、檔案、地震、人防、國有資產、人民武裝等各項工作也取得了新的進展。

成績的取得,得益於歷屆縣委、縣政府打下的堅實基礎,凝聚着四套班子領導的智慧和力量,飽含着全縣50萬幹部羣眾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向奮戰在各行各業、各條戰線上的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企業家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回首過去的發展歷程,我們深切感受到,辦好襄汾的事情,必須牢固樹立科學發展的理念。只有注重以人為本、注重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注重統籌兼顧,不斷深化對縣情的認識,找準與上級政策的結合點,才能排除干擾,少走彎路,堅定不移地向着“”宏偉目標奮勇前進。必須強化爭先創優的意識。墨守成規,按部就班,容易造成落後被動,勢必形成平庸。任何工作、任何時候,都要樹立爭先創優的意識,以一流的目標定位,一流的精神狀態,一流的工作業績,推進工作、事業和發展。必須始終堅持依法行政。儘快轉變政府職能,規範行政行為,依法依規管理好行政和社會事務。越是複雜的問題,越是艱難的時候,越要注意按法規行事。必須切實改進工作作風。大力弘揚愛崗敬業、認真負責的精神和求真務實、真抓實幹的工作作風,安排的工作不能含糊,認準的事情一干到底,面對困難,要勇於負責,善於解決,努力開創各項工作新局面。

二、站在新的歷史起點,科學謀劃襄汾未來五年發展藍圖

從20xx年開始,我們邁進了充滿希望的“”,迎來了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時期。根據中央、省、市有關精神,結合我縣實際,經過充分調研,反覆論證,確定今後五年我縣的總體發展思路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經濟發展、安全穩定、提振士氣、轉變作風”的總要求,實施趕超戰略,加快轉型步伐,把我縣建成現代農業基地、新型工業強縣、宜居宜業新區、帝堯文化之都,實現經濟總量翻一番,五年再造一個新襄汾。

“”期間,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是:綜合經濟實力大幅提升,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在20xx年的基礎上實現翻番,各項經濟指標大幅增加,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取得重大進展,農業的基礎地位得到鞏固,工業的主導地位進一步強化,服務業比重穩步提升,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源消耗不斷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顯著減少,生態環境質量得到改善。城鎮建設取得新突破,全縣城鎮化率達到50%,城鎮人口突破25萬人,縣城居民生活氣化率、熱化率、污水處理率、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改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80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1500元,城鎮登記失業率逐步降低,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健全,生活質量進一步提高。社會建設明顯加強,學校佈局更加合理,醫療衞生條件明顯改善,安全生產工作得到加強,治安形勢持續好轉,科技文化事業加快發展,社會更加和諧穩定。

“”期間,要突出實施四大轉型,加快跨越發展步伐:

1、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我縣是傳統的農業大縣,曾經是國家級糧、棉基地縣,農業生產面積大、總量多,綜合效益卻不高。我們積極發展現代農業,就是要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通過市場機制把產供銷、貿工農結合在一起,走一體化、多功能、低投入和高產出的新型農業發展之路。今後五年,要持續加大“三農”投入力度,努力把我縣打造成為全省最大的蓮菜生產、加工、觀賞基地,華北最大的三櫻椒、茶樹菇種植基地和全國最大的生地營銷基地。強化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實施財政資金傾斜,加強水利設施、農網改造、植樹造林、縣鄉道路改造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大農業綜合開發力度,增強農業發展後勁。大力發展現代農業。要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基礎上,積極發展設施農業、高效農業和生態循環農業,促進農業向規模化、產業化、現代化方向邁進,重點培育丁村白蓮、趙康三櫻椒、襄陵温室西紅柿、景毛大棚黃瓜、南賈中藥材、新城官灘紅棗等6大農業園區。要加大對專業合作社的政策、資金傾斜力度,強化農業龍頭企業建設,扶持一批重點龍頭企業做大做強,着力打造10個省級、國家級農業品牌。深入推進新農村建設。提高標準,連片建設,打造新農村建設精品工程。統籌考慮產業佈局、地理位置等因素,將新農村建設與城鎮化有機結合起來,加速農民向城鎮轉移。科學規劃村莊佈局,搞好配套設施,完善公共服務體系,營造整潔舒心的生活環境。

2、實現傳統工業大縣向新型工業強縣轉型。工業是我縣經濟發展的命脈。經過多年發展,形成了以焦化、冶金兩大產業為支柱的傳統工業格局,具備了一定的規模和發展基礎,但隨着國家產業政策的調整和省政府八大產業調整振興規劃的實施,推進工業轉型升級迫在眉睫。今後五年,要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按照傳統產業新型化、新興產業規模化的思路,完成焦鐵傳統產業整合重組,打造全省重要的焦化、鋼鐵和全國優質鑄造基地,力爭形成1000萬噸煤、1000萬噸焦、1000萬噸鋼鐵和100萬噸鑄件“四個一”產能目標,培育一批旗艦式大企業、大集團,銷售收入上百億元的達到2—3個,30—50億元的3-5個,10億元以上的8—10個。要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傳統產業的潛力在循環、希望在循環、發展在循環。循環經濟既是一個產業生態化的過程,也是一個由低端產業鏈到高端產業鏈,實現資源吃幹榨淨、獲得更高比較效益的過程。工業園區是循環經濟的有效載體,通過走園區發展之路,不僅能夠促進產業集聚,而且有利於延伸產業鏈條,變傳統產業依賴資源消耗的線性增長為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循環增長。到“”末,全縣工業園區的規劃面積要達到1.5萬畝,園區內就業人數超過5萬人,入駐企業佔全縣企業總數60%以上,銷售收入佔全縣工業年銷售總額75%以上。要積極培育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依託現有資源和產業優勢,積極發展以精密鑄造和零部件總成為重點的裝備製造業,重點扶持新型牆體、高嶺土、鎂及鎂合金等新型材料產業,着力培育生物製造、納米材料等潛力項目,鼓勵焦鐵企業轉產輕工、醫藥行業,引進新能源和高新技術產業,優化產業結構,提高工業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

3、實現傳統城鄉建設向宜居宜業城鄉一體化建設轉型。城鎮化是加快轉型、跨越、先行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今後五年,要圍繞全市“一城三區”總體規劃和“汾河百里文化生態經濟帶”發展部署,按照“華夏文明發祥地、晉南特色城鎮羣、現代時尚新城區”定位,堅持科學規劃引領、基礎設施先行,打造城鎮建設新格局。汾河百里經濟帶建設方面,要以“現代農業示範區、高新技術承接區、旅遊觀光重點區、城鎮建設引領區”為目標,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完善公路路網體系,打造半小時通達洪洞、堯都生活圈,使之成為拉動縣域經濟快速發展的增長極。城市建設方面,要以創建國家級衞生模範縣城和園林城市為目標,堅持“東提、西擴、北推進”,加大住房、就業、就醫、上學等配套設施建設,完善供水、供電、供熱、供氣等城市功能,提高城鎮綜合承載能力,實現城區20平方公里、15萬人口發展目標。新興區域建設方面,發揮工業園區、旅遊景區、交通節點的潛在優勢,加快人口和生產要素聚集,使之成為城鎮化發展的熱點區域。到“”末,全縣城鎮人口達到25萬,城鎮化率突破50%。

4、實現傳統旅遊向以帝堯文化為品牌的根祖文化旅遊轉型。我縣歷史悠久,文物旅遊資源豐富,發展旅遊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今後五年,要在全省根祖文化旅遊的總體思路下,圍繞“帝堯文化之都”這一定位,打好“十萬年人類文明在襄汾,五千年國家文明在襄汾,五百年鄉村文明在襄汾”三張牌,加快以丁村、陶寺為代表的遺址類,以雙龍湖、丁村白蓮等為重點的生態觀光類,以趙盾故里、張良故里等為依託的歷史人文類旅遊開發步伐,打造聞名全國的歷史文化旅遊勝地。創新經營文化產業,搞好文化產品包裝製作,將晉式仿古傢俱、仿古青銅器、北許鑼鼓、範村剪紙等打造成為全國、全省文化產業示範產品。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加快推進“新網工程”建設,實現鄉鎮連鎖超市、行政村便民店全覆蓋。加快發展餐飲住宿、商貿流通、文化娛樂等傳統服務業,積極發展物業家政、商業會展、通訊信息等新興服務業,帶動現代服務業全面振興。

上述發展思路是在縣委的領導下,根據縣委十一屆四次全會審議通過的“”規劃建議形成的,可以説是今後五年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定位和努力方向。關於“”規劃的草案,縣政府將提交縣人代會審議,廣泛徵求各方意見,凝聚大家的智慧和力量,進一步充實、修訂和完善。今天,之所以在全縣三級幹部大會上提出這一內容,就是要大家明確“”的總目標,統一思想、凝聚力量,咬定目標不放鬆,堅定不移地朝着“五年再造一個新襄汾”的宏偉目標快步前進。

三、明確今年工作重點,夯實轉型跨越先行發展基礎

今年是實施“”規劃的開局之年,五年看三年,三年看頭年,所以,做好今年工作對推進我縣轉型、跨越、先行發展至為關鍵。今年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可以概括為:強化一個引擎,夯實四個基礎,提升三個水平,辦好十件實事。

根據上級有關要求,結合我縣實際,今年我們確定了11項指導性指標、9項約束性指標。主要指導性指標為: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20億元,同比增長1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4.75億元,增長25%;財政收入完成14.8億元,增長1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6481元,增長10%;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736元,增長10%以上。約束性指標為:萬元地區生產總值綜合能耗下降3.5%,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3.5%,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氮氨排放量下降1.5%,化學需氧量、工業煙塵、工業粉塵排放量下降2%,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下降5%。

之所以提出這樣的工作重點,是基於如下考慮:其一,20xx年是“”的起步之年、基礎之年,經濟要發展,項目是支撐,謀跨越、促轉型,項目要先行。因此,招商引資是當前和今後,全縣各級各部門及廣大幹部羣眾面對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任務。過去我們敞開大門招商引資,奠定了今天的基礎,現在的幾個大型骨幹企業,都是當時招商引資的好項目,為我縣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動力。在“”開始的時候,我們要把招商引資作為加快發展的強大引擎,加大“走出去、請進來”力度,全面擴大招商引資的範圍和領域,大量引進資金、項目、人才、技術,為今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項目支撐與發展後勁。其二,農業、工業、城建、旅遊是我縣發展的重要方面,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實力和基礎。但是,農業產業化水平過低,城市承載能力不強,旅遊開發步伐滯後,工業總量偏小、佈局分散、鏈條不長。現在我們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按照國家產業政策的要求,理清發展思路,明確發展方向和目標,突出重點,分佈實施,打好發展的基礎。其三,安全生產、環境保護、依法行政是我縣工作的弱項。做好安全生產工作,維護人民羣眾生命財產安全,是轉型、跨越、先行發展的前提;做好環境保護工作,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做好社會管理工作,確保人民羣眾安居樂業,是又好又快發展的保障,必須切實提升工作水平和執政能力。因此,做好以上重點工作,可以起到以點帶面、整體推進的效果,對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引領和帶動作用。

(一)強化招商引資這個引擎

“”開局之年,各地都在搶抓機遇、爭先發展,呈現出百舸爭流、千帆競發的競爭態勢。要想贏得先機、爭取主動,我們必須緊緊抓住我省建設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政策機遇,抓住東部沿海地區產業梯度轉移的有利時機,全面實施對外開放戰略,利用一切機會,動員一切力量,創造一切條件,搞好招商引資活動,並取得明顯成效,使襄汾成為資金人才聚集、投資興業的熱土。加強項目庫建設。年前,縣上成立了招商引資工作領導組,14個綜合經濟部門和13個鄉鎮政府參與,領導組成立之後,已經做了一些基礎性工作。下一步,要深入研究國家相關產業政策,認真分析、動態掌握經濟運行走勢,積極主動地向上跑項目、爭資金,全面蒐集、整理和儲備一批工業、農業、旅遊以及社會發展、民生改善類項目,充實招商引資項目庫。全力搞好對外宣傳。要聘請有資質、高水平的專業團隊精心策劃招商引資宣傳方案,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網絡等現代傳媒,大力宣傳我縣的產業發展方向和《招商引資優惠辦法》。認真製作《投資指南》、《招商引資重點項目》等宣傳資料,全面介紹我縣招商引資的比較優勢、優惠辦法及重點項目。創新招商方式。要積極參加“中博會”、“高交會”、“廈洽會”等各類大型經貿洽談活動,在北京、上海、廣州等發達地區精心組織項目推介會、發佈會、博覽會和襄汾籍在外老鄉聯誼會,通過以情招商、以企招商、以資源招商、以環境招商,全方位、多層次地引進項目、資金和人才。建立激勵機制。對符合我縣投資導向的工業、農業、第三產業類項目,實行優惠的土地政策、財税留縣返還政策和行政事業性收費減免政策;對投資超過5000萬元的高新技術類項目,實行更優惠的土地政策,必要時提供財政貼息。既要招來外商,更要留住內商。外商內商我們一樣政策、一樣對待、一樣支持、一樣歡迎,鼓勵本縣企業家新上項目,實現二次創業,為家鄉發展再做貢獻、再立新功。對牽線搭橋、成功引進外地客商到我縣投資興業的中介機構和個人,給予物質、精神雙重獎勵,充分調動廣大幹部羣眾的積極性,掀起全民招商的熱潮。優化發展環境。對所有落户我縣的重大工程、重點項目,全部由縣級領導包建、職能部門牽頭、專職人員全程負責,跟蹤辦理立項、環評等相關手續,協調解決土地、水利等實際問題,促進項目順利開工建設、早日投產達效。

(二)夯實四個基礎

夯實現代農業基地建設基礎

我縣地處平川,土地肥沃,水利條件優越,發展現代農業基礎堅實。要加快推進“發展新農業、建設新農村、培育新農民”的新三農工程,堅持規模種養,發展特色農業,打造自主品牌,促進農民增收。今年要突出“兩化一新”:推進規模化生產。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積極推廣茶樹菇、雙孢菇、雞腿菇等特色食用菌,力爭面積達到1500畝;加快建設景毛大棚黃瓜、趙康三櫻椒、襄陵西紅柿示範基地,面積穩定在5萬畝左右;穩步發展汾城、景毛、南賈等鄉鎮的水果、中藥材等特色農產品,確保面積不低於25萬畝。按照“政府扶持,羣眾自願,連片規劃,穩步實施”的政策方法,建設萬畝“丁村白蓮”生態觀光農業園區。重點抓好以燕村為核心的5000畝精品園區建設,完成水上娛樂垂釣園、無公害蔬菜採摘園、丁陶文化綜藝園和蓮藕藝術文化館“三園一館”建設任務,大力發展生態觀光旅遊農業。全面推進規模健康養殖,重點培育娥英泉、君誠等6家養殖企業,完成省級優勢生豬基地縣建設任務。提升產業化水平。要對規模龍頭企業實行積極的財政税收獎補政策,上繳税收留縣部分全部予以返還。設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貸款擔保資金,對省、市級重點龍頭企業和進入省農業產業化“513”工程行列的園田蔬菜、豐谷農業、三盛合釀造等6家企業,實行資金傾斜。實施品牌戰略,整合農產品加工企業,形成“田嫂”、“惠圓”、“三盛合”、“晉上一品”等自主品牌體系,年內推出2—3個全省有名氣、全國有影響的農業品牌。加快新農村建設。要按照“以縣規劃,連片建設,整體推進”的要求,繼續引深西賈、景毛、汾城連片區,襄陵、古城、南辛店連片區和鄧莊、大鄧、新城連片區建設,重點完成40個省級重點推進村的申報、規劃和“四化四改”、“六個一”建設任務,提高建設標準,打造精品工程。今年,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實施新的“五個全覆蓋”工程,就是要在兩年時間內實現農村街巷硬化全覆蓋、農村便民連鎖商店全覆蓋、農村文化體育場所全覆蓋、中等職業教育免費全覆蓋、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全覆蓋。要嚴格按照省、市要求,摸清底數,拿出方案,一年能完成的年內要全部完成,分兩年實施的要加快推進,確保20xx年圓滿完成建設任務。

縣長三幹會講話 篇3

同志們:

沐浴着的春風,洋溢着新一年的喜慶,今天,縣、鄉、村幹部齊聚一堂,召開三級幹部大會,目的就是要提振全縣上下的精氣神,凝聚轉型跨越的正能量,再鼓爭先進位的新干勁,為建設更加美好的新平定而努力奮鬥。

剛才,曉華縣長代表縣委、縣政府對今年的經濟社會各項工作進行了全面安排部署。下面,圍繞完成全年工作目標任務,我講三個方面的意見。

一、關於今年的總體形勢

認清形勢,明確方向,才能找準定位,有的放矢。如果説,推進轉型跨越需要“埋頭拉車”,那麼“拉好車”就得“看清路”,我們對形勢進行科學研判就是要解決“抬頭看路”的問題。關於這個問題,我着重講三個方面。

(一)發展提質加速,成績來之不易。總結20xx年的工作,這樣的評價是客觀的、科學的,也是大家共同的感受和體會。一年來,我們經受住了經濟下行壓力大、各種矛盾困難多等不利因素的挑戰,搶抓機遇,深挖潛力,發揮主觀能動性,攻堅克難抓落實,轉型跨越發展又邁上了一個新的台階。無論是經濟發展、還是民生改善,無論是結構調整、還是產業轉型,都取得了喜人成績;不管是發展質量、還是發展效益,不管是發展態勢、還是發展潛力,都呈現出了好的勢頭。特別是全市考核的8項主要經濟指標增幅排名,取得了6項全市第一、2項第二的好成績;全省22個擴權強縣試點縣考核的10項主要經濟指標增幅排名,有8項進入前11名,其中財政總收入、一般預算收入、一般預算支出、規模工業增加值4項位居前5名,增速和位次都較上年有了前移,實現了爭先進位,向全縣人民兑現了年初的承諾,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這是繼20xx年財政收入突破10億元大關、全市考核奪第一之後,實現的又一個大的跨越;是全縣上下一條心,擰成一股勁,紮紮實實、辛辛苦苦幹出來的;是我們做好今年工作的堅實基礎;更是激勵我們登高望遠再創一流的信心之源。

(二)挑戰機遇並存,機遇大於挑戰。這是我們對今年發展態勢的一個基本判斷。總體看,世界經濟復甦乏力,同時也孕育着新的突破。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依然突出,經濟發展的整體環境仍然趨緊,但是發展處於大有可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的基本面沒有變。在這樣一個發展大勢下,我們面臨着諸多挑戰:從全省全市來看,受傳統優勢產業市場需求減弱的影響,市場需求不足、利潤空間收窄的傳導效應非常明顯,同時又面臨着發展不足和結構不優的“雙重壓力”;從我縣來講,經濟總量偏小、均量偏低的狀況還沒有根本改變,加快發展的壓力依然很大。之所以説機遇大於挑戰,一方面,召開後,圍繞穩增長、轉方式、調結構,國家陸續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經濟回暖跡象逐漸顯現。隨着中部崛起進入新階段,全省城鎮化發展進入加速階段,轉型綜改試驗區建設進入實質性階段,意味着一系列含金量很高的具體政策將會同時聚集,為我們向上爭項目、爭資金、快發展提供了好的機遇。另一方面,經過多年的發展,我縣的產業定位已經非常清晰,產業佈局也初步成型,幹部羣眾幹事創業的氛圍日益濃厚。特別是隨着煤炭行業改造提升的基本完成,煤炭生產趨穩向好、逐步正常,對全縣經濟的拉動作用將會進一步凸顯,以煤為基、多元發展的基礎將更加紮實。同時,轉型綜改和擴權強縣試點進入了抓推進、見成效的關鍵時期,在產業轉型、生態修復、城鄉統籌和民生改善等方面,必將步入一個加快發展的區間。綜合判斷,我縣仍然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和有利條件。我們必須深刻理解、緊緊抓住、切實用好這些機遇,因勢利導,順勢而為,化挑戰為機遇,變壓力為動力,在應對挑戰中搶抓機遇、贏得主動,在搶抓機遇中拓展空間、增強後勁,努力在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環境中謀求更大發展。

(三)轉型大勢已成,跨越其景可待。上週剛剛召開的縣委十三屆四次全體(擴大)會議,作出了貫徹落實黨的精神,加快轉型跨越發展的決策部署,並提出了到20xx年實現“經濟持續快速增長、轉型發展實現突破、生態環境美麗宜居、人民生活富裕幸福”等10大目標。要把這些宏偉願景變成美好現實,全縣上下必須進一步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的精神的要求上來,統一到中央、省市對國內外經濟形勢的分析判斷上來,統一到縣委、縣政府的決策部署上來,凝智聚力,攻堅克難,實現平定更好更快發展。

二、關於今年的工作重點

20xx年是全面貫徹落實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規劃承前啟後的關鍵一年,是我縣全面推進轉型跨越的重要一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八年“倒計時”的開啟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任務艱鉅,使命光榮,意義重大。全縣工作總的指導思想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和省市全會暨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主題主線,堅持穩中求進,搶抓轉型綜改和擴權強縣機遇,圍繞“兩大”目標,打造“三大”基地,加快“四縣”建設,統籌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協調發展,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着力保持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着力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奮力開創平定轉型跨越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局面。

圍繞上述指導思想,今年重點要在四個方面狠下功夫。

(一)突出項目建設,培育轉型跨越增長極。

項目是縣域經濟發展的支撐,項目建設的速度決定着經濟發展的速度。全縣上下要進一步牢固樹立“抓項目就是抓投資,抓項目就是穩增長,抓項目就是促轉型”的理念,繼續把項目建設放在突出位置,着力在提質、提速、提效上下功夫。

一是項目引進要提質。要注重宏觀經濟動態、產業政策導向和市場變化趨勢,緊跟國家政策引項目;要結合全縣實際,着眼於全縣產業結構、轉型方向,立足自身優勢引項目;要向內挖潛,充分發揮龍頭骨幹企業的牽引帶動作用,做大做強實體經濟,依託現有企業引項目;要擴大招商,選資引資,“栽好每棵梧桐樹”,創優環境引項目。全面落實各項優惠政策,把規模型、科技型產業項目作為主攻重點,引進一批投資上億元、上十億元以上的重大產業轉型項目。在項目的選擇和引進上,要有全局觀,把好質量關,使項目既能引進來、落得下,更能建起來、活下去,進一步增加税收,帶動就業。

二是項目推進要提速。大力開展項目推進年活動,圍繞今年敲定的91個重點項目,特別是10大標杆項目,把提升項目建設速度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主要精力集中到項目攻堅上來,着力解決好對接落地、資金投入等方面的問題,重點抓好一批重大項目的續建、開工和前期準備工作,提早謀劃、包裝、儲備一批好項目、大項目,儘快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財税增長點和就業增長點。着力抓好億元以上骨幹項目、十億元以上拳頭項目的建設,集中精力推進古州煤業480萬噸提升改造、煤炭地下氣化、中科春明激光器、陽煤集團年產40萬噸乙二醇等大項目的推進。

三是項目建設要提效。繼續實行“一個項目、一位領導、一套人馬、一抓到底”的辦法。建立項目建設責任倒掛機制,對每個項目列出建設進度表,倒排工期,責任到人,以工期倒逼責任,以責任倒逼進度。四大班子要帶頭,沉下去了解實情、蹲下去真心幫扶,真正負起責任,一抓到底,抓出成效。各級各部門要增強服務意識,搭建服務平台,創新工作方式,主動出擊、主動服務,主動協調和解決項目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和問題,為加快推進項目建設掃除一切障礙。要加大項目督查力度,確保打好打勝項目建設這場關鍵戰、決勝戰。

(二)突出轉型主線,推動產業格局多元化。

繼續堅定“新興產業抓培育、特色產業抓優勢、傳統產業抓提升、支柱產業抓集聚、創優環境抓招商”的產業轉型思路,按照“集羣化佈局、高端化引領、循環化發展、品牌化推進”的要求,着力在構建多元化產業體系上下功夫。

一要堅持集羣化佈局。按照“企業向園區集中、資本向園區集聚,土地集約利用、產業集羣發展”的定位,高起點、高標準推進園區建設。經過幾年持續性、大力度的投入,不斷提升龍川產業集聚帶、高新技術產業園、王家莊新能源新型裝備製造產業園、巨城新材料產業園的承載能力,有計劃地引導企業和項目向園區集聚,最大限度地發揮園區的綜合效應,把“一帶三園”打造成一條示範帶,三大特色園。在全縣形成布點優化、特點鮮明、帶動性強、貢獻率高的產業集羣。

二要堅持高端化引領。瞄準“高科技、高附加值、高貢獻率”的方向,不斷加快全縣新型裝備製造、新材料、新能源、新型節能環保產業的培育壯大,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產業素質。要進一步強化創新驅動,不斷加強與中科院、中國礦大的深度合作,擴展與國內知名院校、科研機構的戰略合作,加快建設產學研相結合的產業創新平台,引進國內領先前沿技術,着力研發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積極培育發展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型企業,引進留住一批高端人才,不斷提高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和綜合競爭實力。

三要堅持循環化發展。堅定“再延伸、大循環、可持續”的路徑,着眼於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深入推進全省循環經濟試點縣建設。充分發揮昌鑫複合肥、鼎正建材、南煤發電等循環企業的示範作用,重點抓好煤矸石、粉煤灰、爐渣廢渣等廢棄物的加工轉化和循環利用,加快延伸煤電鋁、煤氣化、煤電材、鈣化工等資源循環產業鏈,積極構建循環經濟產業體系,實現生產節約化、利用清潔化。

四要堅持品牌化推進。堅定“特色產業樹品牌,提質增效上規模”的思路,加快我縣具有比較優勢的特色產業發展。這幾年,我縣的陶瓷、文化旅遊、陶粒砂、農產品加工等產業蓬勃發展,培育了刻花瓷、昌鑫、長青、瑩玉、招財魚等一批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國都叫得響的品牌。下一步,要在企業的做大做強上下功夫,在產品的做優做精上做文章,在擦亮牌子、提升效益上求突破。讓更多的優質品牌走出娘子關,闖出新天地。同時,繼續加快娘子關景區開發、冠山舍利文化園建設,進一步提升“文獻名邦”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三)突出民生改善,建設更加美好新家園。

讓羣眾過上更好的生活,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和不懈追求。要順應人民期盼,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建設幸福、美麗、宜居、和諧的新家園。

一是建設幸福家園。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進一步加大民生投入,加快社會保障擴面提質,讓全縣人民享有更高水平的社會保障;大力發展教育科技、醫療衞生等社會事業,讓人民羣眾生活得更有質量;制定實施好“收入倍增計劃”,千方百計增加居民收入,讓全縣人民有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特別要更加關心困難羣體,加大救助和幫扶力度,切實保障他們的基本生活。要集中財力、物力,真正辦一批讓羣眾看得見、感受到、惠及面廣的實事、好事,努力提升人民羣眾的幸福感和滿意度。

二是建設美麗家園。把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以建設美麗平定、生態城鄉為目標,切實加大生態修復力度,抓好節能減排工作,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有序開展省級園林縣城、省級環保模範城市、國家級衞生縣城創建工作,大力整治農村環境,推進村莊美化、環境綠化、衞生淨化,共同建設美麗平定。

三是建設宜居家園。堅持規劃先行、生態引領、彰顯特色,統籌推進大縣城、重點鎮和新農村建設,加快推進縣域城鎮化。大縣城建設重點要在拉大框架、完善功能、提升品位上下功夫;重點鎮建設要在規劃引領、基礎設施建設、增強聚集輻射能力上下功夫;新農村建設要在鞏固示範村、推進重點村、集中連片示範區建設上下功夫,努力建設城鄉宜居家園。

四是建設和諧家園。要積極創新社會管理,努力化解矛盾糾紛,下大力解決事關羣眾切身利益的困難和問題,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嚴厲打擊違法犯罪,毫不鬆懈抓好安全生產,切實營造安定團結、文明有序、平安和諧的生產生活環境。

(四)突出“三農”工作,加快城鄉發展一體化。

加快轉型跨越,建成全面小康,重點在農村,難點也在農村。必須始終把“三農”工作作為全縣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加快城鄉發展一體化作為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進一步增強農業農村發展活力,着力在推動農業增效、促進農民增收上下功夫。

一要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堅持 “一縣一業” 、“一村一品”的主攻方向,加快現代農業發展。做大做強主導產業,瞄準全省肉產品主要供應基地的目標,全力推進以豬、雞養殖為主的現代畜牧業規模化、標準化發展;堅持鞏固與發展並重、管理與服務同抓,發展壯大核桃產業,使核桃樹變為富民的“搖錢樹”。積極發展特色農業,發揮現有優勢,擴大種植面積,開發優質產品,努力把小雜糧做成大產業。培育壯大龍頭企業,以福潤禽業、萬和油脂、瑞盛種植、西回小雜糧、富硒小米為龍頭,着力打造一批農業加工優質品牌。

二要強化農業基礎地位。積極發展農業生產,落實耕地保護制度,大力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和農業機械化,促進全縣糧食穩產增產。加大強農、惠農、支農、富農工作力度,認真落實各項政策,保障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加快公共服務向農村傾斜、延伸和覆蓋,為農業農村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要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積極轉變農業增長方式,加快調整農村產業結構,通過發展現代效益型農業,發展農村二、三產業,全面提升農業農村經濟整體質量與效益。同時,鼓勵農民以轉包、出租、入股等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發展適度規模經營,不斷拓寬農民就業與增收渠道,依靠提質增效和改革創新,加速農民增收致富。

三、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幾點要求

落實好全年各項目標任務,關鍵在幹部,根本在落實。全縣三級幹部要切實解放思想,轉變作風,真抓實幹,進一步凝聚發展正能量,推動轉型再跨越。

(一)提振精氣神,增強工作主動性。

常言道:“天有日月星,人有精氣神”,就是強調人活着應該有點精神,幹工作得有股幹勁。做好各項工作,我們要的就是奮勇爭先的精氣神。這幾年,面對這樣那樣的困難和挑戰,我們能夠一步一個台階,實現了一個又一個發展跨越,靠的就是一股不甘人後、勇於趕超的精氣神;一些工作之所以推不開、推得慢、落實難、成效差,主要原因是一些幹部思想上缺乏主動性,工作上沒有抓緊抓實,等靠推諉,落實不力。特別是在服務項目,為民解憂、化解矛盾等方面,表現得尤為突出。現在,我們的發展態勢很好,人心很齊,但是發展壓力也在加大,肩上的擔子也在加重。面對不進則退,慢進也是退的競爭態勢,我們必須提振精神,更新觀念,勇於變革,勇於創新,敢於負責,敢於突破,進一步增強工作主動性。

一要主動幹、快推進。對待工作,要先人一拍,快人一步,搶得先機,掌握主動,迅速打開工作局面。二要勤思考、善創新。要把工作裝在心裏,把心思用在工作上,在學習中思考,實踐中思考,思考中創新,以思路創新開闢發展空間,以舉措創新破解發展難題,心無旁騖, 用心工作,做工作上的有心人。三要有擔當,能突破。對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要敢抓敢管,敢於負責,敢啃硬骨頭。特別是在推進轉型綜改和擴權強縣試點上,要有幹大的、超強的、賽快的之氣魄、胸懷和決心,善於想別人沒想到的,敢於做別人沒做到的,用好用活政策,更好地推動轉型跨越。各部門、各鄉鎮都要在全市乃至全省範圍內為自己定位,找準目標,謀劃發展,真正形成“各個單位爭先進、條條線線創一流”的濃厚氛圍。只要我們有志氣、有勇氣、有鋭氣,再大的困難、再多的挑戰、再難的事情,我們也能想出辦法、拿出措施,挑起重擔、放膽爭先,取得更加優異的成績。

(二)凝聚正能量,全面提升戰鬥力。

所謂正能量,就是一切積極的、向上的因素和力量。我們就是要以基層組織建設和幹部隊伍建設為抓手,進一步把全縣上下的正能量凝聚起來,轉化為推進轉型跨越的強大力量,為事業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一要進一步強化基層組織建設。以打造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黨組織為載體,進一步夯實基層基礎。突出推動發展、構建和諧,以項目建設、民生改善為重點,強化基層組織服務羣眾、服務發展的功能。以健全完善基層黨建機制為手段,創新基層黨建形式。加強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深化基層組織“晉位升級”工作,抓好農村基層黨組織帶頭人隊伍建設,着力解決部分基層組織軟弱渙散、結構老化等方面的問題,不斷提升基層組織的凝聚力、戰鬥力。

二要加強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能力建設。以提高領導發展能力為重點,着力提高研判把握能力、科學謀劃能力、攻堅克難能力、宏觀駕馭能力、改革創新能力“五種能力”,努力把各級領導班子建成朝氣蓬勃、奮發有為、團結務實的堅強領導集體,以能力大提升引領大發展。

三要在轉型跨越的主戰場上培養和歷練幹部。充分利用大發展、快發展的歷史機遇,為廣大黨員幹部搭建創業平台、幹事機會,引導大家主動深入困難矛盾集中的基層一線和關鍵崗位實踐歷練,對想幹事、會幹事、幹成事的,要優先培養、大膽使用,真正構建人盡其才、人人幹事的良好環境。

四要堅持以發展論英雄,憑實績用幹部的用人導向。用轉型跨越的要求看幹部,以羣眾公認選幹部,憑良好政績用幹部,在幹中鍛鍊、幹中識別、幹中檢驗,真正把善於領導科學發展、善於解決複雜問題、善於攻堅克難的優秀幹部選拔上來。支持鼓勵那些敢抓善管、勇於創新、鋭意進取的幹部,不讓老實人吃虧,不讓幹事的人吃虧。

(三)錘鍊硬作風,嚴明紀律抓落實。

為政之要在於實,對待羣眾貴在真。這份“真”、這個“實”,體現的是一種作風、一種品格。作為一名黨員幹部,都應該把真情為民、求真務實作為自覺追求。大家知道,中央新的領導集體產生以來,親民務實的作風給全黨、全國上下帶來了新的風氣,贏得了廣泛好評。縣委專門就改進工作作風出台新規,帶頭轉變作風。今年,我們要把加強作風建設作為緊迫任務,緊緊抓在手上,層層抓出成效。

一是主題活動促作風。要以開展“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 “訪民生、知民情、解民事”集中走訪活動為載體,大力提倡開短會、講短話、發短文的務實之風;進一步改進調查研究,更多地深入基層、深入羣眾,住民宅、吃派飯、拉家常,多同羣眾座談,多同幹部談心,多到困難和矛盾集中、羣眾意見多的地方去,掌握情況、解決問題,增進對羣眾的思想感情,增強服務羣眾的本領,做好新形勢下的羣眾工作。

二是強化紀律嚴作風。要進一步嚴肅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工作紀律,堅決克服個人主義、自由主義。對縣委、縣政府的各項決策部署必須統一思想行動,堅決執行,令行禁止。要繼續開展紀律作風整頓,進一步加大治庸治懶、治軟治散力度,堅決查處效能低下、推諉扯皮、搬弄是非,講排場、擺闊氣,貪圖吃喝、鋪張浪費的人和事;堅決糾正黨員幹部脱離羣眾、作風霸道、特權觀念嚴重等不良傾向;堅決克服形式主義、弄虛作假、心浮氣躁等不良作風。揪住不落實的事,處理不落實的人,該組織處理的組織處理,該黨政紀處理的黨政紀處理。通過嚴明組織紀律,推進作風轉變,以良好的黨風政風樹形象、聚人心、促發展。

三是工作落實看作風。今天的會議敲定了全年工作的大盤子,提出了奮鬥的新目標。圓滿完成各項任務,三級幹部必須齊心協力,撲下身子,真抓實幹,踏踏實實把每一項工作推向前進,做到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為此,要切實加大督查力度,繼續圍繞今年全縣的重點工作、重點項目、重點工程,強化督查,跟蹤問效,推動任務落實。要嚴格考核,獎懲兑現。剛才,我們對20xx年度目標責任考核中湧現出的20個奮勇爭先、成績突出的先進集體進行了表彰獎勵,就是要讓幹得好、成績突出的戴紅花、受表彰。對於懶政怠政、執行不力、低效失誤、不負責任的,該調整的調整,該免職的免職。通過工作落實檢驗作風優劣,通過作風轉變推動任務落實。我想,只要持之以恆推進作風大轉變,我們的工作就會大有作為,人民羣眾就會大有收穫,平定的明天就會大有希望。

今天,全縣的農村主幹都回來了,大家都是農村發展的帶頭人,是廣大農民的主心骨。現在農業農村發展的形勢非常好,但也面臨不少新矛盾、新問題、新挑戰,黨員羣眾也對我們有更多的期盼。一個村子發展快不快,變化大不大,村裏穩不穩,羣眾得到的實惠多不多,關鍵靠大家。縣委希望在座的每位村幹部,要倍加珍惜這個崗位,切實增強為民意識、服務意識、奉獻意識;面對矛盾、困難、問題,要沉下來用心琢磨,深進去紮實工作,靠公道正派的為人樹威信,靠務實為民的作風聚民心,靠帶領發展、促進和諧的實際業績,贏得羣眾的真心擁護。同時,縣鄉兩級都要真情關懷村幹部,讓他們舒心工作,服務羣眾,多作貢獻。

同志們,宏偉藍圖催人奮進,轉型跨越時不我待。讓我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深入貫徹落實黨的精神,團結帶領全縣人民,進一步激發幹事創業熱情、強化爭先進位意識、弘揚真抓實幹精神,解放思想,只爭朝夕,頑強拼搏,攻堅克難,奮力開創轉型跨越發展新局面,為建設平定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奮鬥!

縣長三幹會講話 篇4

同志們:

新年伊始,縣委決定召開十二屆十一次全體(擴大)會議。主要任務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xx屆四中全會、中央和省經濟工作會議以及市委二屆十六次全委會議精神,總結回顧20xx 年工作,分析當前形勢,研究部署今年各項工作,動員全縣上下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作風,搶抓機遇,開拓奮進,推動無為經濟社會又好又快跨越式發展。剛才,大會對20xx 年度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進行了表彰,高溝鎮、陡溝鎮華龍社區、華菱電纜集團 等 3 個單位做了典型發言,姚溝鎮、石澗鎮、江淮電纜集團 等 9 個單位進行了書面經驗交流。在此,我代表縣委、縣政府向受到表彰獎勵的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表示熱烈的祝賀!希望大家比學趕超,再創佳績!下面,我根據縣委會研究的意見,講七個方面問題。

一、超前謀劃,積極應對,確保去年 “ 三保 ” 工作取得新成績

20xx 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面對金融危機的嚴峻形勢,面對前所未有的發展 壓力, 全縣上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 按照“立足於穩、着力於保、力爭於快”的要求, 堅持在認清形勢中堅定信心,在應對危機中搶抓機遇,在創新思路中破解難題,在統籌協調中凝聚力量,全力以赴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全縣經濟社會在困難中開局、逆境中奮進,實現了平穩較快發展,取得了應對金融危機的初步勝利。全年實現地方生產總值181 億元,同比增長15.7%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77.6 億元,增長23.8% ;財政收入15.3 億元,增長15% ;固定資產投資155 億元,增長37%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5.8 億元,增長19.5% ,主要經濟指標均完成或超額完成了年初確定的目標,財政收入繼續保持了全省第四的位次,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評繼續在全市名列第一。全縣有12 個鄉鎮(開發區)財政收入突破千萬元,新增3 個。高溝鎮財政收入突破8 億元,高溝、姚溝、無城、泥汊4 個鄉鎮進入全市“十強鄉鎮”,分別列第一、第五、第八、第九位。

一是主導產業優化升級,工業經濟提質增效。 堅持把結構調整作為根本性措施來抓,鼓勵、支持企業提高科技水平,加強自主創新,延伸產業鏈條,提升競爭力。 針對電線電纜產業發展困難, 縣委、縣政府 出台了加快產業發展的 28 條政策,召開了產業發展千人大會,組織了骨幹企業負責人赴外地考察,開闊企業家眼界,提振發展信心。 去年,電線電纜產業實現產值185 億元,新增配套企業40 家,新上高端產品生產線12 條。 採取一系列措施,及時引導船舶製造業調整發展方向,成功實現由建造近海船轉向建造內河船為主,全年 造船完工量80 萬載重噸,實現產值18 億元。羽毛羽絨產業由單一的羽毛加工向高檔切片、羽毛球及水洗絨、羽絨製品深加工延伸,實現產值14.6 億元。在主導產業企穩回暖的帶動下,工業經濟持續攀升,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總產值260 億元,增長20% ;綜合效益指數295% ,比年初提高115 個百分點;規模以上企業新增25 家、達到181 家,其中產值超億元企業48 家、税收超千萬元企業24 家,華菱集團上交税金達1.8 億元。全縣三次產業比例調整為19.3 :51.6 :29.1 。

二是項目工作強力推進,發展後勁不斷增強。 在項目爭取上,堅持抓早、抓快、抓主動,成立專門班子,落 實專項經費,加大項目申報工作力度。全年共爭取中央擴大內需項目152 個,獲中央補助1.79 億元,帶動地方投資10.7 億元。在項目建設上,堅持按照“五個一”推進模式,全力加快“三個十”重點項目建設進度,全縣重點項目累計完成投資43.2 億元,佔年度計劃104% 。特別是把華誼煤化工項目作為全縣“一號工程”緊抓不放,堅持調度、協調機制,大力推進主體工程和配套設施建設,一期工程已完成投資16 億元,設備訂購額22 億元;安徽鹽化配套水泥項目道路、供電兩大配套工程進展順利,主體工程已完成投資1.5 億元。

三是農村經濟穩步發展,人民生活顯著改善。 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進一步提升,全年實現農業總產值68.6 億元,增長6% ;農業產業化步伐加快推進,龍頭企業累計實現銷售收入36 億元。整合各類資金2600 萬元,紮實開展第三批70 個新農村示範點建設,實施農村危房改造、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和垃圾集中處理。累計投入1.64 億元,用於農村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共完成縣鄉道路改建50 公里、油路大修16 公里,建成“村村通”水泥路376 公里;開工建設了大型排澇泵站技改、小水庫除險加固等一批重點工程,啟動實施了上下九連圩堤防達標工程,農村基礎設施條件進一步改善。認真落實各項強農惠農政策,全年發放補貼1.88 億元,農民增收明顯。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5280 元,增長10.5% 。

四是城鎮建設步伐加快,城鄉面貌變化喜人。 啟動無城總體規劃修編,完成城南新城設計等9 個專項規劃和5 個鄉鎮近期控制性規劃編制。 組 建5 個城建重點工程指揮所,加快推進39 項城建重點工程建設。特別是自去年8 月份起全面啟動無城城南新城開發建設,到11 月底基本完成2 平方公里核心區徵地拆遷任務,共拆除房屋11 萬平方米、徵用土地3000 畝,為今年城市 大建設奠定了基礎。按照打造濱江新城的標準,重新修編二壩、高溝建設規劃,二壩道路框架全面拉開,高溝城鎮建設初具規模。加大小城鎮建設力度,全年累計完成投入25 億元,城鎮化率達42.5% 。 實行城鎮違法建設巡查網格管理,違法建設蔓延勢頭得到有效控制。紮實開展環境衞生專項整治,全市沿路經濟帶文明創建現場會在我縣召開,獲全市文明創建工作評比第二名,高溝鎮被評為全市“文明鄉鎮”,泥汊鎮、姚溝鎮被評為全市精神文明創建“十佳鎮”。

五是改革開放繼續深化,發展活力加速釋放。 經委、商務、供銷等系統的企業改制接近尾聲;農村土地流轉、村級公益事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改革深入推進,集體林權制度主體改革基本完成;投融資體制改革不斷深入, 成立了融興中小企業擔保公司,組建了2 家小額貸款公司,紮實推進農村商業銀行組建和徽銀村鎮銀行籌建,不斷壯大城投公司實力,投融資平台效應進一步發揮。在全省率先編制完成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規劃,全力加快無為、高溝經濟開發區和無城工業園基礎設施建設,全年完成投資6.5 億元,基礎設施逐步完善,配套功能明顯增強。進一步完善招商思路,轉變招商方式,優化設置了9 個駐外招商辦事處,新成立了13 支產業招商小分隊。全年共引進內資項目240 個,到位資金81.9 億元;引進外資項目6 個,到位資金4883 萬美元,分別增長22.7% 和28.3% ,在全市招商引資考評中繼續位列第一名。

六是統籌發展紮實推進,社會建設取得實效。 始終把改善民生作為第一追求,全年共投入4.8 億元,實施28 項民生工程,其中縣財政配套6068 萬元,在全市民生工程考評中位列第二名。開展建國60 週年慶祝活動,成功舉辦第八屆文化藝術節和縣直機關第二屆體育運動會。 深入推進“科教興縣”戰略,被評為“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全省專利申請十強縣”和“全省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先進縣”。不斷加強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計生服務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階。嚴格執行環保第一審批權,超額完成了年度節能減排任務。加強國土資源管理工作,全年整理置換土 地6856 畝、報批土地3542 畝、出讓土地3562 畝,有效保障了經濟發展用地需求。信訪、安全生產、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和“雙擁”工作成效顯著,被省委、省政府命名為“平安縣”和“雙擁模範縣”,獲全市“火災零死亡先進縣”。開展紀念人民政協成立60 週年系列活動,推進人大監督和依法治縣進程。此外,黨管武裝、統戰、工會、共青團、婦聯、關心下一代、民族宗教、外事僑務、對台、檔案、黨史、地方誌等工作取得新進展。

七是黨的建設得到加強,政治生態不斷優化。 堅持“規定動作不走樣、自選動作有創新”,有序有效開展了第二批、第三批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共解決突出問題、辦理惠民實事1227 件。以“巢湖新發展,無為新跨越,我該怎麼幹”為主題,紮實開展大討論活動,進一步激發了全縣上下 幹事創業的激情。繼續推進“科學規範和有效監督縣委書記用人行為”試點工作,不斷完善全委會差額推薦、會票決制,得到了中央政治局委員、中組部部長李源潮的肯定,先後兩次作出批示。堅持開展“一報告兩評議”工作, 幹部羣眾對縣委用人滿意率達91.1% 。採取聯合組建、掛靠組建等辦法,在非公企業中建立黨委、黨總支、黨支部227 個,實現126 家規模以上企業黨組織全覆蓋。黨校建設得到加強,順利通過中專體制升格省級評估。深入開展向沈浩同志學習活動,大力實施“素質提升”工程,對黨員幹部進行思想教育和技能培訓,並將村幹部述職評議與建立“三位一體”激勵保障機制結合起來,村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不斷提高。積極開展“加強黨性修養、弘揚優良作風、促進科學發展”主題教育活動,着力提升黨性修養。 嚴格執行中央厲行節約“八項規定”,深入開展“小金庫”專項治理,全面完成各項約束指標。多次開展擴大內需政策落實情況監督檢查,確保各項政策措施全面落實到位。 認真貫徹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深入推進懲防體系建設, 組織開展民主評議政風行風活動, 全年紀檢監察機構共立案80 件,給予黨政紀處分60 人,有力促進了黨風政風和社會風氣的好轉。

剛剛過去的一年,我們面臨的挑戰比預料的大,遇到的困難比預想的多,取得的成績比預期的好。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縣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幹部帶領廣大羣眾攻堅克難、紮實苦幹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縣委、縣政府向你們並通過你們向全縣人民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二、認清形勢,理清思路,推動縣域經濟發展新跨越

20xx年是鞏固經濟回升勢頭、為“”加快發展奠定良好基礎的重要一年。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科學判斷形勢,不斷深化對縣情的認識,謀劃好“”發展規劃,對於我們迎接新挑戰,明確新思路,推出新舉措,努力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新跨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展望今年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們面臨許多有利條件和機遇。 從宏觀環境看, 世界經濟已進入“後危機時代”,雖然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仍然存在,但經濟復甦和全球化發展步伐將繼續加快。我國經濟已全面企穩回升,出口拉動作用和擴大內需政策效應正在逐步放大。國家經濟發展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 從國家政策看,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指出,今年宏觀經濟政策將“總體穩定、穩中有調”,宏觀政策環境不會出現大的變化。同時,國家促進 中部崛起、加強“三農”工作、加快城鎮建設、鼓勵自主創新和結構調整、加大民生投入、繼續促進消費等政策導向,與我縣發展的現實需要契合度較高,必將為經濟發展注入持續動力。 從發展基礎看, 經過多年的艱苦努力,我縣基礎設施、產業體系、各項規劃和政策環境不斷完善,積蓄了較大的發展能量,積累了應對經濟調整變化的寶貴經驗,為大建設、大發展、快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同時, 隨着近年來不斷加大建設投入,我縣區位、資源、岸線等潛在優勢轉化為現實發展優勢的趨勢日益凸顯,對外影響力不斷提升,為擴大對外開放、承接產業轉移、提升產業層次創造了良好條件。 從發展機遇看, 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建設已全面啟動,這是安徽省第一個進入國家層面的戰略規劃,是我省新的發展引擎。為保障規劃順利實施,示範區將在投資、財税、金融、土地、對外開放等多方面得到中央和省、市政府的政策支持。更為重要的是,《規劃》明確指出,利用皖江北岸深水岸線資源優勢,重點在巢湖市無為、和縣沿江一帶規劃建設承接產業轉移集中區。這是無為發展史上千載難逢的重大歷史機遇。同時,省委、省政府決定實施合肥經濟圈發展戰略,這也必將為我縣跨越發展帶來更多的機遇。

但是,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當前國際金融危機餘波未盡,經濟運行尚未完全復甦。 綜觀形勢,不確定因素仍然較多。 世界經濟復甦的基礎仍比較脆弱,國家經濟企穩回升的基礎還不牢固,經濟發展的不確定因素依然存在,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任務仍然很重。 剖析自身,面臨問題依然不少。 儘管近幾年來我縣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發展只是初步的、低水平的,經濟總量不大、人均水平較低仍然是基本縣情,歷史發展不足、現實發展不快仍然是主要矛盾,經濟結構單一、發展不平衡仍然是突出問題,一些黨員幹部思想不夠解放、工作作風不夠實仍然是根本差距。 環顧周邊,競爭壓力日益加大。從全市來 看,20xx 年我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財政收入增幅分別居第三、第四位;全市75 個鄉鎮中,處於發展倒數第一、第三、第四位的均屬我縣鄉鎮。從全省來看,據初步掌握,我縣地方生產總值已由第一降到第三,財政收入雖然保持了第四的位次,但第一的鳳台已經達到21.96 億元,差距越來越大,比第五位的寧國也僅多1000 多萬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財政收入增幅分別居第50 、第55 位,在21個一類縣中列倒數第五、第四位。我們面臨着“標兵越跑越遠、追兵越逼越近”的巨大壓力,如果再不增強憂患意識、危機意識,正視差距,奮起直追,我們就會無緣科學發展先進縣,就會在新一輪競爭中落伍掉隊。

綜合以上分析,今年和今後一個時期 全縣的總體發展思路是: 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四大建設”發展戰略和“六個翻番”奮鬥目標,按照跨越發展的要求,牢牢 咬定“一個目標”,加快推進“兩大戰略”,努力縮小“三個差距”。 咬定“一個目標”。 就是要奮力推進全縣經濟社會又好又快跨越式發展,力爭早日實現“總量全省爭第一,綜合中部爭十強”。 推進“兩大戰略”。 一是加快推進“32211 ”發展戰略,即打造國家級煤基多聯產精細化工循環經濟示範基地、全國最大的特種電纜產業基地、全國內河最大的沿江船舶製造基地,建設二壩、高溝“兩座濱江新城”和“兩個省級經濟開發區”,建設連接皖江兩岸、服務皖中的“一個區域物流中心”,提升無城“一座中心城市”功能。二是加快推進沿江開發開放戰略,即搶抓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建設機遇,充分發揮岸線資源和特色產業優勢,打好“沿江牌”,堅定不移強化招商引資,承接產業轉移,發展沿江經濟,打造濱江城鎮羣。 縮小“三個差距”。一是推進城鄉統籌發展,努力縮小城鄉發展差距。二是按照“鄉鎮發展要快於全縣,西鄉發展要快於東鄉”的思路,加快推動薄弱鄉鎮發展,努力縮小東西鄉發展差距。三是加快城鎮化和社會事業建設步伐,努力縮小與工業化的發展差距。

根據以上思路, 今年全縣工作的總體要求是: 全面貫徹黨的xx大、xx屆三中、四中全會和中央、省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按照市委提出的“在加速發展中調整結構,在搶抓機遇中爭先進位”的要求, 深入實踐科學發展觀,把保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作為首要任務,着力抓好承接轉移和改革開放,着力抓好產業優化升級和發展方式轉變,着力加快城鄉統籌和一批事關長遠發展的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着力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着力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努力保持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良好勢頭,為促進 “ ” 更高水平、更好質量、更快速度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縣xx屆人大四次會議審議通過的今年發展目標為: 全縣生產總值增長14% ,財政收入增長16%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5% ,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0% 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20%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2% ,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 以內,萬元生產總值能耗下降5.4% ,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控制在6696 噸和2519 噸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 ‰以內。在實際工作中,我們要能快則快,能超則超,好中求快,更好更快。

實現上述目標任務,我們有基礎、有條件,更有信心、有能力。我們一定要倍加珍惜來之不易的發展態勢,倍加珍惜來之不易的歷史機遇,始終保持清醒、靜心、實幹、奮進,善於從變化的形勢中捕捉和把握機遇,在複雜的局面中發現和創造有利條件,切實增強加快發展的使命感、責任感和緊迫感,努力開創無為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的新局面。

三、突出重點,強力推進,努力實現科學發展新突破

在新形勢下加快縣域經濟發展步伐,既要做到統籌兼顧,更要把握髮展重點,勇於突破,只有這樣,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今年,全縣經濟發展要牢牢抓住以下三個重點:

(一)保持 “ 三駕馬車 ” 共同發力,協調拉動經濟增長。 實現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必須在投資、消費、出口三個方面下功夫。 一要把加大投資放在首位。 準確把握國家政策導向和資金投向,積極爭取沿山大道、永安河治理、現代農業產業園、濱江新城污水處理等一批打基礎、利長遠的重大項目列入國家投資項目庫 。以省“861 ”項目為重點,加快推進重大項目建設,重點實施“221 ”工業項目推進計劃,新開工建設宏海電纜等20 個新上重大項目,加快安徽鹽化工無為配 套等20 個在建重大項目建設進度,確保益海嘉裏三期等10 個續建重大項目建成投產。繼續舉全縣之力加快推進華誼一期工程建設,力爭完成投資20 億元以上。同時,結合編制“”規劃,着眼大局,謀劃儲備一批大項目、好項目,力爭全年省“861 ”項目達到70 個,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05 億元,繼續保持投資對經濟增長的強勁拉動。二要把擴大消費當作重點。 適應羣眾生活多樣性、個性化的需要,努力搞活城鄉消費市場,積極引導消費結構升級。加快實施全縣商業網點規劃,大力開展社區商業“雙進工程”和示範創建活動,推進城區大型商場、超市和各類特色市場建設,不斷 優化消費環境 。深入實施“家電下鄉”、“新網工程”和“萬村千鄉市場工程”等活動,繼續保持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力爭全年銷售家電下鄉產品4 萬台,新開工商品房70 萬平方米。 三要把拓展外貿做出成效。 大力實施出口多元化戰略,支持企業加強國際認證,開拓國際市場,重點擴大羽毛羽絨、電線電纜、紡織服裝等產品的出口規模;鼓勵擴大先進技術裝備和資源性商品進口,力爭全年實現進出口總額增長25% 以上。

(二)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升級,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 今天不抓產業升級,明天就被淘汰出局 ”。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根本在於優化經濟結構,持續增強產業競爭力。 一要改造提升傳統特色產業。按照“一個產業、一個規劃、一個政策、一個班子”的“四個一”推進機制, 加快產業升級步伐, 走提升式發展之路, 促進特色產業發展上規模、上水平 。 電線電纜產業上, 認真落實已出台的政策,研究出台扶持電線電纜骨幹企業做大做強的新辦法,積極鼓勵、支持企業上“高、新、特”電纜項目和產品生產線,進一步做專、做精、做新特種電纜。電線電纜企業要堅持在市場營銷上“兩條腿走路”,在市場開拓上瞄準“兩個市場”,不斷提高企業產品的市場佔有率和競爭力;要放眼長遠,切實改變“滾雪球”式的發展方式,積極籌劃企業上市和發行債券,實現跨越式發展, 力爭全年電線電纜產業產值突破220 億元。船舶製造產業上,進一步加快 升級步伐,強化“兩配套、一提升”,控制造船岸線佔用,推進工廠化造船,力爭造船完工量100 萬載重噸 ,實現產值30 億元。羽毛羽絨產業上,進一步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提高深加工水平,促進產業集聚發展,力爭實現產值20 億元。紡織服裝產業上,借鑑外地成功經驗,研究出台扶持紡織服裝產業的政策措施,加快產業和園區規劃的編制,突出大企業大項目的支撐和引領作 用,力爭新引進1-2 家龍頭企業,新增生產能力10 萬綻。 二要大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 。 鼓勵、支持華誼安徽公司走精細化工、高端發展、深度開發、綜合利用的路子,全力加快項目一期工程建設,同時努力引進一批大的關聯項目入駐,發展新型化工業。按照 “ 立足現有、無中生有 ” 的思路,充分利用岸線資源、產業基礎等優勢,重點發展 港口運輸 、汽車零部件、新材料、節能環保等產業,搶佔新一輪經濟發展的制高點。 三要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 提升文化產業,大力實施“文化帶動戰略”,研究出台促進產業發展的專項政策;進一步整合文化資源,加快推進縣圖書館、電纜展示(檢測)中心和米公祠文化旅遊等重點項目建設,着力打造無為文化品牌。做強旅遊產業,實施旅遊業發展提升計劃,突出鄉村旅遊、生態旅遊和紅色旅遊,開展城市形象和旅遊產品的整體營銷,主動融入全市、全省大旅遊格局;加快景區景點建設和深度開發,大力推進賓館、酒店等服務設施建設,不斷提升旅遊服務質量和水平。做大物流產業,緊緊圍繞打造現代化區域性物流中心,加快 編制好物流產業發展總體規劃和綜合性、專業性物流園區規劃,力爭引進和培育1-2 家物流龍頭企業,確保物流園區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

(三)加大統籌力度,推進城鄉協調發展。 認真貫徹落實今年中央 1 號文件精神,把城鄉統籌作為一條主線貫穿經濟發展始終。 積極做好“三農”工作。 圍繞農業六大產業,進一步調整產業結構,着力提升產業化水平,促進我縣由農業大縣向農業強縣跨越。堅持提升優質糧棉、擴大高效“兩菜”、做強特色水產、發展生態畜牧,不斷提高綜合生產能力,力爭全年農業總產值增長6% 。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6862 ”提升行動,力爭產業化龍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超40 億元。舉辦棉花產業發展論壇,籌辦“長江特色水產美食節”,不斷擴大影響力。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實施縣鄉道路改建、“村村通”和永安河治理、上下九連圩堤防達標及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工程。結合農村沼氣、安全飲用水、垃圾集中處理等工程的實施,不斷鞏固新農村建設成果,確保實現23 個鄉鎮集鎮和172 個自然村垃圾集中處理,力爭再建成一批示範村莊。 強力推進城鎮大建設。 圍繞“加快建設城南新城、儘快完善西北城區、逐步改造老城區域”的目標,大手筆、大氣魄做好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和城南新城、老城改造區域控制性規劃及政務區等修建性詳細規劃的編制; 實施“1060 ”城建攻堅計劃,即建設道路、景觀、安置房等10大類60 個城建重點工程;按照“打造精品、爭創一流”的要求,集中力量推進城南新城3 平方公里開發,全力加快新中醫院、新汽車站、新一中等已定工程的推進速度,力爭完成投資20 億元以上,努力爭創省第二屆“文明縣城”。圍繞做大、做強濱江新城的目標,進一步創新舉措,加快高溝城市基礎設施和二壩政務新區、安置房、供水工程建設,努力在濱江新城建設上取得突破,構建無城、二壩、高溝發展“金三角”,打造無為濱江城鎮羣。圍繞做優、做美小城鎮的目標,鼓勵和引導鄉鎮發展特色產業,加快集鎮開發進度,推動產業向園區集聚、人口向鎮區集中,努力建設宜居宜業、各具特色的新型城鎮。大力開展鄉鎮“文明創建提高年”活動,不斷提升鄉鎮文明程度, 着力改善城鄉人居環境。 力爭全縣城建完成投入40 億元以上,新增建成區8 平方公里。

四、搶抓機遇,主動作為,全力爭創承接轉移新優勢

牢牢抓住 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建設 這一千載難逢的機遇, 舉全縣之力,集全縣之智,把示範集中區建設作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牢牢抓在手上, 大幹快上,決戰決勝,確保開好頭、起好步、見實效。

一要迅速啟動推進。 當前主要是做到“五個一”: 一是成立一個機構。 縣委、縣政府將於 近期成立高規格的示範集中區建設領導機構,組織專門力量集中辦公,實行統一領導、統一規劃、統一協調 。 二是制訂一 個方案。 研究出台加快示範集中區建設的專門意見,進一步明確示範集中區建設的發展目標、工作重點和推進舉措。 三是編制一套規劃。 依據國家和省市示範區建設規劃,認真做好規劃對接工作,同時抓緊編制我縣示範集中區總體規劃、起步區詳細規劃和示範集中區空間利用、產業發展、城市建設、交通發展、港口建設等專項規劃,形成支撐示範集中區建設的規劃體系。 四是召開一次動員大會。 進一步統一干部思想,集中大家智慧,動員全縣力量,形成濃厚氛圍,加快啟動各項工作。 五是推介一批招商項目。 積極作出安排,於近期組織赴外招商推介,重點宣傳示範集中區建設的優勢,爭取引進一批大項目、好項目,提高示範集中區的影響力和吸引力。

二要強攻載體建設。 堅持先行先試,創新投資模式,加大基礎投入,完善配套功能,儘快落實一批有牽動性的重大產業轉移項目落地, 努力構築產業和城市集聚發展的新平台。 無為經濟開發區要以華誼煤化工項目為支撐,全力加快配套道路二期、防洪排澇、安置房三期工程建設,快速推進新水廠、污水處理廠、物流服務和商業網點等園區配套服務設施建設,力爭全年完成投資10 億元。高溝經濟開發區要抓緊完善總體規劃,重點推進路網體系、污水處理廠等新建和續建工程建設,力爭全年完成投資5 億元,為新一輪發展打下基礎。無城工業園區要繼續加大投入力度,着力加快羽毛羽絨特色產業園和高新技術產業園規劃建設步伐,推動產業集聚發展。石澗、十里、襄安等重點鄉鎮工業集中區要進一步拉開建設框架,膨脹園區規模,努力吸引更多的項目入駐園區,力爭全年新增工業集中區面積3.5 平方公里,實現產值60 億元。 同時,要大力支持京福高鐵開工建設,爭取北沿江高速、蕪湖長江二橋、廬銅鐵路等重點交通設施啟動建設,進一步完善集中區的立體交通網絡體系。此外,要解放思想,大膽實踐, 認真借鑑先進理念和成功做法,積極探索實行“飛地”和共建等利益分享模式,努力吸引江浙滬等沿海發達地區和沿江南岸城市政府、園區、戰略投資者及中央、省直屬企業合作建設集中區。

三要主動承接轉移。 全縣上下要以更多精力、更大力度、更實舉措,全面掀起招商引資新攻勢。進一步走出去、請進來,突出示範集中區建設, 搶抓沿海發達地區產業加快轉移的機遇, 組織開展高頻率、地毯式的招商推介活動, 吸引更多投資者,集聚更多 優質企業,實現更大發展。 進一步健全招商引資高位推進機制,由 縣四大班子成員每人聯繫一個縣直招商小分隊和一個辦事處,鄉鎮要確定一名負責人帶隊常年駐外招商,努力形成領導帶頭、部門聯動、強力推進的招商氛圍。進一步提高招商項目質量,把招商引資與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結合起來,圍繞龍頭企業和產業配套,盯住產業鏈選商選資、選優選強,着力引進一批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能夠有效拉長產業鏈的大項目、好項目。進一步完善招商引資調度考核機制,嚴格落實目標責任制,切實加大獎勵力度,確保全年實際利用內、外資達到110 億元和5600萬美元,分別增長34% 和15% 。

五、創新破難,鋭意改革,着力激發加快發展新動力

改革創新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越是面臨新機遇、新挑戰,越要堅持通過改革創新破解發展難題,增強發展活力,提升發展水平。

加快企業改革創新。 做好國有工商企業改革掃尾工作,妥善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同時積極準備並儘快啟動糧食流通企業改革。繼續落實鼓勵企業科技創新的獎勵政策,積極支持企業組建技術研發中心,加大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力度,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企業。鼓勵、支持民營企業進行管理創新,進一步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不斷提高企業管理水平。積極引導優勢企業和行業龍頭企業兼併重組、整合聯合,提升企業發展內涵和整體競爭力。大力推進企業上市工作, 積極幫助企業解決上市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力爭1 家企業進入上市輔導期。

加快農村改革創新。 繼續深化 農村綜合配套改革和集體林權制度配套改革,不斷 完善為民服務全程代理制,加快推進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試點改革。大力推進農村土地集中整治, 認真抓好土地復墾和整理置換, 力爭全年整治和復墾土地1 萬畝以上。深入推進擴權強鎮試點改革,支持4 個試點鎮率先發展 。進一步優化鄉鎮考核體系,激發薄弱鄉鎮的發展動力,同時加大支持和傾斜力度,推動全縣各鄉鎮協調共進、整體發展。 不斷創新村級集體經濟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和發展模式,增強村級組織自我造血功能,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加快行政改革創新。 按照上級部署,認真組織實施政府機構改革,確保完成改革任務。進一步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 積極推行“全程代理”和“首席代表”制,大力推進審批項目進“中心”工作 。不斷 深化投融資體制、工程招投標和政府採購制度改革,加強監督管理,塑造良好形象。依照有關規定,認真開展調研,積極推進企業化管理事業單位改革,力爭儘快破題。

加快金融改革創新。 進一步推動 金融市場體系建設,爭取更多股份制銀行入駐我縣發展,擴大擔保公司數量,力爭引進1 家縣外金融分支機構,籌建2 家小額貸款公司, 新組建縣保險行業協會和擔保行業協會,確保農村商業銀行、徽銀村鎮銀行今年上半年正式 掛牌運營 ,為促進經濟發展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務和支撐。

六、關注民計,改善民生,不斷開創和諧發展新局面

百姓安居樂業,社會和諧穩定,是廣大人民羣眾的共同願望,也是各級黨委、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一定要牢記執政為民的宗旨,始終把羣眾最關注、最直接、最現實的民生問題擺在首位,全心全意為羣眾謀利益,切實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yanjiang/fayan/vqxnl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