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演講稿 >發言稿 >

市長在農村工作暨扶貧開發擴大發言大綱

市長在農村工作暨扶貧開發擴大發言大綱

同志們:

市長在農村工作暨扶貧開發擴大發言大綱

一、充分認識“三農”工作的重要性,切實增強做好“三農”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三農”工作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性工作,是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過去一年,我市緊緊圍繞服務城市、富裕農民兩大目標,積極落實各項支農惠農政策,大力發展現代都市農業,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努力做好扶貧開發工作,統籌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有力地鞏固和擴大了全市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村穩定的良好勢頭,為實現“xx”的良好開局打下了堅實的農業基礎。

這些成績的取得來之不易,是省委、省政府正確領導的結果,是社會各界關心支持的結果,更是農業戰線的幹部羣眾不懈努力的結果。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奮戰在全市農業農村工作一線的同志們致以崇高的敬意!向長期關心支持我市農業農村工作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同時,特別向今天受到表彰的先進集體和個人表示熱烈的祝賀!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還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雖然近年來我市“三農”工作取得了長足進步,但是制約影響我市農業農村發展的體制機制性障礙仍然存在,統籌城鄉一體化的任務任重道遠。農業資源擁有量相對不足,農村生產生活基礎條件仍然薄弱,產業結構不合理的問題還未根本改變,農民持續增收的渠道還不穩定。隨着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推進,耕地、資金、人才等資源要素加速從農村向城市流動,農村自身發展活力還沒有顯著增強,加上農村社會事業發展相對滯後,城鄉差距擴大的趨勢沒有減緩。儘管我市農民人均收入水平在全省領先,但放眼中部和其他省會城市,無論是總值還是增幅都不靠前,還存在高收入掩蓋下的個別貧窮問題。全市仍有14.5萬貧困人口,10萬人集中在婁煩、陽曲,3萬人分佈在古交市、萬柏林區和尖草坪區,其他縣區還有1.5萬人,扶貧開發任務仍然艱鉅。

農業是國之根本,這到什麼時候在任何地方都不會改變。省委袁純清書記曾在省委農村工作會議暨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強調:“工業化、城鎮化越是加快發展,農業的基礎地位就越重要,越需要加大強農惠農支農力度。”我市實現率先轉型跨越發展,建設一流省會城市,最繁重、最艱鉅、最重要的任務在農村,工作的重點和難點也在農村。沒有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大發展,就不可能有全市經濟的整體繁榮和科學發展。所以,我們要站在全局和戰略的高度,深刻認識“三農”工作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基礎地位和重中之重的作用,切實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做到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視“三農”問題,更多地關注農村、關心農民、支持農業,不斷提升現代都市農業發展活力,不斷提高土地產出率、勞動生產率和資源利用率,不斷推動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向農村輻射,確保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穩定,讓農業、農村、農民在全市率先轉型跨越中發揮更大作用。

二、堅持以農民持續快速增收為目標,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

促進農民持續快速增收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核心。做好農業農村工作,必須圍繞農民增收來進行。我們要緊盯農民持續快速增收這個目標不放鬆,加快發展現代都市農業,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提升現代農業的效益和競爭力,增加農民經營性收入。要以推進縣域經濟為總抓手,發展農村新產業,提高工資性收入,增加財產性和轉移性收入,加快農民致富步伐。今年重點要抓好以下幾項工作:

第一,大力發展現代都市農業。在全面提高糧食和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我市的區位優勢、市場優勢、技術優勢,積極推動精品農業、特色農業、設施農業和休閒觀光農業上規模、有特色、創品牌,使發展現代都市農業成為農民持續增收的重要渠道。一要以提升農副產品自給水平為切入點,借鑑以色列等發達國家經驗,大力發展高效精品農業,着力建設一批高科技、高標準、高效益的規模化設施蔬菜和標準化健康養殖農業示範園區。二要以“一村一品”、“一縣一業”為切入點,建設一批特色農業大產業、大基地、大項目,實現農業特色產業區域化佈局和板塊式發展。三要從滿足城市居民精神生活需求出發,突出發展休閒農業,做大規模,形成特色。

第二,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堅持以工業化帶動農產品加工業,大力培育一批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做優做精醋業、畜產品、乾鮮果、蔬菜、優質糧油等主導產業,構建園區引領、基地支撐、龍頭帶動、農户受益的農業產業化模式,實行標準化生產、規模化經營、集約化發展,推動農業效益不斷提升。要把項目建設作為推動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圍繞農業結構調整、改善農村生產生活基礎設施、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培育、爭取、引進一批技術含量高、市場前景好、就業容量大、帶動增收能力強的產業項目、農產品加工項目和民生項目,打造一批特色鮮明、定位清晰、錯位發展的新型農業產業集羣和園區,激活縣域經濟發展活力。不斷提升縣城和中心鎮集聚輻射能力,促進農民就地就近就業創業。

第三,不斷提升農業科技水平。農業的根本出路在於科技創新。要把科技強農、科技興農作為農業發展的重要戰略,大力推動農科教、產學研相結合,實施一批農產品及精深加工的科技攻關項目,培育高產高端高效農業。要以貫徹今年中央1號文件為重要原則,依託省城科教優勢和工業優勢,加快推進農業技術集成化、勞動過程機械化、生產經營信息化。要抓好基層農業科技推廣服務體系建設,把優質種源和科技知識送到農村。要採取靈活多樣的形式,加強現代農業科技教育培訓,提高廣大農民的科技素質和勞動技能。

第四,切實加快脱貧增收步伐。當前,扶貧開發工作已經轉入鞏固温飽成果、加快脱貧致富、改善生態環境、提高發展能力、縮小發展差距的新階段。我們要全面把握新階段扶貧工作的總體要求,在片區開發、整村推進、產業扶貧、科教扶貧、改善農村民生等方面下功夫,着重研究解決低收入農民的增收問題,重點通過在貧困地區佈局一批重點工程和產業項目,確保有勞動力的低收入農户至少有1人實現就業或從事產業化經營的特色農業,力爭低收入農户收入增幅高於全市農民人均收入增幅。無力脱貧的農户要全面納入低保範圍,加大補助力度。要加大異地扶貧搬遷力度,幫助貧困地區羣眾發展特色優勢產業、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增強自我發展能力。相關部門和縣(市、區)要加強底數摸排和政策的擬定實施計劃,讓困難羣眾共享改革發展和新農村建設的成果。

三、高度關注農村民生問題,加快發展農村社會事業

城鄉發展差距,不僅是經濟發展上的差距,更大的是科教文衞、社會保障、公共服務等民生領域上的差距,是城鄉基本公共服務上的差距。做好農業農村工作,必須從全市發展大局考慮,從羣眾長遠利益出發,切實加強基礎設施和基本民生建設。

第一,要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要以新的“五個全覆蓋”和新農村建設為抓手,集中資金和力量,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保障和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要以農村土地綜合整治為平台,抓好農田水利建設,加快病險水庫除險加固,提高抗災能力。要大力推廣先進農機具,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要把讓農民喝上放心水作為最基本的民生工程,切實解決好農村飲用水安全問題。要深入推進城鄉清潔工程,保護和加強農村生態環境建設,為農民營造優美舒適的生活環境。

第二,要大力發展農村社會事業。圍繞解決好根本性和普遍性的民生問題,建立覆蓋城鄉的民生保障體系,堅持不懈地推進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要着眼於加快農村教育事業發展,健全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推進農村中國小校舍改造,促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要鞏固和發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加強鄉、村醫療衞生機構和人才隊伍建設,着力構建城鄉一體的公共衞生服務體系。要從最困難的羣眾抓起,完善覆蓋全體農民的社會保障制度,逐步提高補貼標準,鞏固農村養老保險成果。要切實做好被徵地農民的就業培訓和社會保障工作,完善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農村五保供養、孤兒救助等政策,確保農民羣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第三,要切實解決好事關農民切身利益的重點難點熱點問題。要充分尊重農民的主體地位,保障農民羣眾的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更加註重農民在土地、財產、就業、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等方面的權益,切實解決好農村徵地、環境污染、移民安置、集體資產管理等方面損害農民利益的突出問題,大幅提高農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讓農民羣眾真正得到實惠。要抓好農村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妥善處理各類涉訴、涉訪問題,切實維護農村社會穩定。

四、加強組織領導,齊心協力做好農村和扶貧開發工作

實現率先轉型跨越發展、建設一流省會城市,對我市農村和扶貧開發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全市各級各部門要更加積極主動地支持農業農村發展,切實做到加強“三農”的決心不動搖,扶持“三農”的力度不減弱,強化“三農”的工作不鬆懈,真正從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財力投放、幹部配備、考核獎懲等各個方面體現“三農”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鞏固和發展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良好勢頭。

一是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抓好農業農村和扶貧開發工作,縣鄉兩級是工作和責任主體。縣(市、區)委書記和縣(市、區)長作為第一責任人,鄉鎮黨委書記和鄉鎮長作為直接責任人,要親自研究、親自決策、親自部署,分管領導要集中精力、精心謀劃、靠前指揮。市縣兩級要按照省裏要求,設置專門的扶貧機構或幹部下鄉機構。相關部門要強化大局意識,更好地整合資源和要素,安排好項目和加大投資,形成各種力量合力興農的工作格局。要以創先爭優活動為抓手,加強村級班子建設,增強基層組織引領羣眾增收致富的能力。要把農業農村工作,尤其是農民增收和扶貧開發的各項目標任務和重點工作具體化、項目化,納入年度考核範圍,根據考核結果獎優罰劣,營造做好“三農”工作的良好環境。

二是加大支持力度。今年,中央明確要求財政用於“三農”的支出、國家固定資產投資對農業農村的投入和農業科技投入三個方面都要加大力度,確保增量和比例都有提高。各縣(市、區)、有關部門要克服困難,堅決落實這些要求。要積極拓寬“三農”資金投入渠道,引導社會資本投入“三農”,引導金融機構增加對“三農”的信貸投入,形成農村投入增長新機制。要創新扶貧開發工作機制,實施農村低保和扶貧開發政策對貧困人口全覆蓋,堅持將資金投入、項目佈局、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基礎建設等優先安排到貧困地區,幫助困難羣眾儘快脱貧。

三是大力推進包村增收工作。開展幹部下鄉住村包村活動,既有利於找準農村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對症下藥,也有利於密切幹羣關係、加強幹部隊伍建設。我們要按照省裏的要求,把幹部下鄉住村作為加快脱貧致富的得力舉措,作為一項制度長期堅持下去。市委常委、副市長每人要包扶一個貧困鄉(鎮),市直部門一把手每人要包扶一個貧困村,每年都要安排一段時間到包點村去與羣眾同吃同住同勞動,瞭解羣眾生產生活上的需求,幫助羣眾解決困難和問題。各縣(市、區)也要結合實際,切實做好領導幹部和機關部門聯村結户住村下鄉工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yanjiang/fayan/9pv0x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