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演講稿 >發言稿 >

高三質量分析會發言

高三質量分析會發言

在高三教學質量分析會上的部分發言摘要

高三質量分析會發言

下一步的複習備考根據我們年級的實際情況,再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點,常研究,重基礎,重教材。要通過經常性地研究並琢磨考試説明和近幾年的大學聯考試題(特別是山東的大學聯考試題)來把握好內容的複習,有時候大學聯考試題需要做幾遍才有深刻的認識。另外,很多學科更要引導學生進一步重視教材中基本內容的複習。

第二點,要效率,要精講,要透徹。一定要把提高課堂效率作為第一要務。效率就是實效性和針對性。學生需要得到什麼我們就講什麼。這就要通過各種渠道來及時瞭解學情。少一些滿堂講授,要精講,尤其是a層學生,特別是a1教學班的學生。另外,重點內容的複習一定要透徹,不要貪多。

第三點,要落實,要規範,要應試。要注意深度落實,落實不是説讓學生把佈置的作業完成了就叫落實。應該是再出現了類似的問題學生能做對才叫落實,一切以落實在筆尖上為準,不能讓學生想當然。還要強化規範解答和定時應試訓練。

第四點,要調整,要鼓勵,要陽光。現在學生的心理壓力很大!尤其是實驗班的學生。以後,考前的前兩天實驗班不要再佈置作業了,普通班考前的前一天也不要再佈置作業,讓學生自主複習調整。要鼓勵學生,不要打擊學生!還要引導學生始終有一個陽光的積極上進的心態。

質量分析的目的是提高教與學的有效性——在晉江市高三年XX年省單科語文質檢質量分析會上的發言

一般説來,一次考試後,得到了準確的考試成績,那麼這一次考試也就結束了。為什麼還要進行質量分析呢?其目的大致有三:第一是為了評價考試的質量;第二可以給教師和學生反饋教與學的各種信息,以促進教與學質效的提高;第三能夠為命題工作的改進提高大量信息,提高試題和試卷的編制質量。而基礎教育的質量分析,重點是第二個。

一、考試與質量分析考試後,須分析質量。那麼,質量分析,到底分析什麼?首先,看看《福建省XX年1月高三語文質檢試題評卷情況分析》關於第一題“默寫”的説明:

問題分析:“抽樣統計,得6分的考生大約80%,部分考生得分在3至5分之間,有3人的考生得分在3分以下”。

原因分析:“原因一:背誦積累不足,有相當比例的考生有的題空着沒填。原因二:識記不準確,錯別字嚴重。例如‘一夫當關’,有很多考生誤寫為‘一夫當官’。原因三:對原詩文意義理解得不透徹。‘春光融融’誤寫為‘春光容容’。原因四:考試心理浮躁,忽視題目要求。例如有的考生把‘此時無聲勝有聲’‘鐵騎突出刀槍鳴’,誤寫為‘此時無聲勝有聲鐵騎突出刀槍鳴’;‘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誤寫為‘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風雨悽悽’,誤寫為‘春光融融風雨悽悽’。”

應對措施:“一是古詩文默寫要做到在“會背”的基礎上“寫對”——每個字都準確無誤,做到不丟字、不張冠李戴、不顛三倒四、不寫錯字。否則因一字之差而全句皆錯,背得再熟練,最終也會前功盡棄。二是要想不出現錯別字,複習時要做到背與寫相結合,尤其是對一些較複雜的容易寫錯的生僻字,要格外注意,反覆寫,弄準筆畫結構。三是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要在理解的基礎上消滅“別字”;之所以出現別字,是因為對原詩文意義理解得不透徹,比如“無以至千里”,有很多考生誤寫為“無以致千里”,就是對“至”這個詞不理解造成的。四是有計劃有安排地組織名句名篇背誦,不要放任自流,不要只強調不抓落實。”這應對措施的分析,主要是強調要把背與寫結合起來,落到實處。

從以上分析,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語文考試的質量分析,不僅要重視試卷的內容和結構,還要重視學生做答的質量,並分析其錯漏之處、失誤原因,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以提高教與學的有效性。當然,這裏所説的“應對措施”是不有效,我們可以討論;是否還有其他辦法,我們可以探討。養正中學考試默寫,有計劃,有目標,有考查,學生付出有收穫,真正把默寫落到實處。但這裏我要強調的是,單調地讓學生背誦、默寫,還沒有跳出應試教育的圈子,要讓學生把篇名句化用到作文中去,才能讓學生感受默寫古詩文的樂趣和作用。

二、練習與指導學生語文重視練習,而且像數理化那麼訓練,已經有好些年了。這種訓練有專題板塊,有綜合練習,或是有第一輪,第二輪訓練。這裏要強調的是,語文練習,不僅要關注“練”,更重要的是要關注“導”,指導學生科學、有效地練習,而加大學生的練習量,不可能有效地提高學生成績,而可能走進“題海戰術”的死衚衕。

這裏的“練習與指導”突出的是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指導,符合課程改革理念。不管是做了一個專題訓練,還是一份綜合試卷,面對錯誤或不完整的答題,要科學地進行指導。這裏有四個層面:第一,教師拋出正確答案;第二,教師分析正確答案的解題思路;第三,學生分析正確答案的解題思路;第四,學生説出不正確的答案和解題思路,然後在教師引導下,回到正確的解題思路。`就講評效果看,最後一點最好,因為其中學生經過正反兩個方面的解題體驗,才能內化為自己的能力。

例如第5題解答古代詩歌《客發笤溪》的第2小題:詩歌末聯兩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心情?典型的錯誤答案大致有三:一是漂泊在外的孤獨、愁苦和對家鄉的無盡思念;二是渴望回到家鄉與親人團聚的迫切心情;三是沉醉在大自然,悠然自得、恬靜安逸的忘歸之情。如果單從卷面上看,學生的解題思路不見端倪。這首先是質量分析必須具備的第一步,才有可能去輔導學生,去作有的放矢的講評。但是,學生語文素質存在差異性,錯誤的原因也各不相同,這就需要與學生面對面交流,手把手指導,這對個體學生的幫助是非常有效的。總而言之,輔導學生,重視課堂面上指導,還要重視課前或課後的個別輔導,二者相互結合,相互補充;而不管是面上指導,還是個別輔導,都要重解題思路,重解題方法。

三、閲讀與“三性”結合閲讀,特別是現代文閲讀,成為試卷一個極其重要的構成。但這一部分的答題,又是一個弱項。所以,這一部分的考試質量的分析和閲讀策略的選擇,是大學聯考複習重要的環節。現以第四大題中的(甲)文學類文本閲讀為例,來作詮釋“三性”結合:基礎知識性閲讀、文章整體性閲讀、語言個性化閲讀。

這是一篇短篇小説。這裏的基礎知識閲讀,主要小説知識和作家作品,但在整個閲讀過程中,這不是最重要的,重點當突出什麼呢?是小説三要素。這一核心的確立,關係到閲讀的內容的選擇和過程的實施。那麼,背景是什麼?情節是什麼?人物形象又是什麼?要指導學生帶着這三個問題去閲讀。這是一把閲讀小説通用鑰匙。

可以説,從小説的環境、情節和人物形象入手,才能把握文章的整體和核心。小説的環境是文-化-大-革-命浩劫後;情節可以安生報考美術學院為主線概括;主題可從父子兩個人物的命運得出。這樣理解、分析,速度似乎慢了,實際上是快了,因為思維具有方向性和目標性,以最少的時間,獲得最多的有用的信息。在質量分析和試卷講評時,我們須要做的是,要弄清學生答題到底是哪個方面出了問題,或是學生答得不盡如人意,須要搞清楚,而方法是讓學生帶着小説三要素走入文章,完成兩個任務,一是閲讀理解,二是書寫表達。據我所知,我們的老師,興趣的是讓學生做題和自己講題,而不很關注學生這方面基本功的訓練,這是捨本逐末。

文學作品的語言是為主題思想或人物性格服務的,越是典型的作品,語言越是個性化。那麼這篇小説是如何體現是否報考美術學院這一衝突的?故事主人翁的語言、動作、心理等描寫。閲讀方向一旦確定,對於與主題無關的段落,就可以運用略讀、瀏覽等閲讀策略進行過濾,而與主題密切相關的段落,就可以採取細讀、品味等閲讀策略,以提高閲讀的實效。第12題是個選擇題,其中b項選擇肢如是説:“‘你的父親説,不能讓你得獎’句話讓讀者明白:為了打消兒子學畫的念頭,父親要兒子獲獎卻又利用自己的影響不讓他獲獎。”顯然,題幹中對“你的父親説,不能讓你得獎”理解有誤,並非“為了打消兒子學畫的念頭”,而是不讓兒子報考美術學院。所以,嚴格地説,這個選項也是不正確的。剛才,僑聲中學老師也説到試題答案不準確的事,看來試卷的準確度還有待於提高。

文學作品閲讀中的“三性”,即運用相關的語文知識,從整體理解作品,把握個性化語言,試卷上的題目,應在整體理解作品和把握個性化語言的閲讀範圍裏;反之,我們可以在試卷題目基礎上,再命若干個內容不同、形式多樣的題目來。

四、積累和問題探究季延中學老師提出這次文言文考試文言實詞有一定難度,一中老師也説到文言文考試成績不是很理想;平時,我們不少老師認為學生掌握的文言實詞太少了,影響考試成績。説真的,文言實詞對於閲讀文言文至關重要。按照《課程標準》要求高中掌握120個文言實詞,還是不能適應考試要求。這次省單科質檢的文言文閲讀《資治通鑑》選段,共有四題。第2小題考試4個文言詞:克、被、次、行,其中前兩個是《課程標準》要求掌握的,後兩個不作要求。第4小題翻譯句子,重點是5個文言實詞:迫、索、上、會、構等,全部不是《課程標準》所要求的。而這些詞的解釋,又是重要的得分點。如何引導學生擴大文言實詞的詞彙量,是不可迴避的問題。

文言實詞是一種古代漢語,學習古代漢語要遵循一定的語言認知規律:第一,積累詞彙,一個從量少到量多的發展過程;第二,探究意義,培養學生根據語言情景來判斷詞義的能力;第三是充分利用手中的資源,多角度進行思維訓練。

以試卷中的《資治通鑑》選段為例,試題中出現的非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掌握的就有7個,如果我們回到原文,還可以發現一些重點詞學生必須理解和掌握的:“武陵蠻寇臨沅”的“臨”、“援據鞍顧眄”的“顧”、“遂遣援率中郎將馬武、耿舒等將四萬餘人徵五溪”的“將”、“介介獨惡是耳”等。而“臨”、“顧”、“將”、“惡”四個詞中,一個“顧”是課程標準要求掌握的,其實其他三個在文言文中也是經常出現的。

找到了這些要進一步學習和掌握的文言實詞,教師不要急於把答案拋給學生,而是要培養學生思考和判斷的能力,這樣才能“以不變應萬變”。如“援據鞍顧眄,以示可用”的“顧”什麼意思呢?常用義有“照顧”,但照顧什麼呢?這裏解釋不通;要準確理解“顧”字,必須回到當時的情景:“馬援請行,帝憫其老,未許,援曰:‘臣尚能被甲上馬。’帝令試之。”馬援做了一個“據鞍”的動作,以示可用。可見,“顧”是對象是皇帝。那麼到底是“回頭”還是“回頭看”呢?其實這裏的動作有兩個,一個是“顧”,一個是“眄”,眄是斜眼看的意思,可見“顧”解釋為“回頭”則可。而“贏得倉皇北顧”,是“回頭看”的意思了。

以上從4個方面,對XX年1月省單科質檢的質量分析,提出教師改進教學和學生學習的措施,供老師們參考,以期取得較好複習效果。

標籤: 高三 發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yanjiang/fayan/9op7k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