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演講稿 >發言稿 >

科技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精選5篇)

科技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精選5篇)

科技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篇1

同志們:

科技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精選5篇)

這次全省科技工作會議,以xx大精神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全省經濟工作會議和全國科技工作會議精神,總結過去一年的工作,研究部署今年的科技工作,很及時,也很必要。開好這次會議,對於進一步理清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科技工作思路,明確科技工作任務,動員全省廣大科技工作者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加快我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具有重要的意義。在此,我首先代表省委向在座的同志們,並通過你們向全省辛勤耕耘在科技工作第一線的廣大科技工作者致以親切的問候和崇高的敬意。

近年來,我省廣大科技工作者積極響應省委、省政府的號召,緊緊圍繞“加快發展、富民強省”的主題,以加速科技成果轉化為核心,大力實施“科教興皖”戰略,在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優化科技資源配置、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促進民營科技企業發展、加快農村科技進步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為我省經濟社會的發展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貢獻。省委、省政府對科技工作是滿意的,希望科技戰線的同志們在已有成績的基礎上,再接再厲,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紮實工作,進一步把我省科技工作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下面,我講幾點意見。

一、深入學習領會xx大對科技工作提出的新任務新要求,進一步增強做好科技工作的使命感和緊迫感

深入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xx大精神,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首要的政治任務。xx大召開以來,全省科技部門及時組織廣大科技工作者認真學習貫徹xx大精神,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下一步,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繼續堅持圍繞主題,把握靈魂,抓住精髓,在深入貫徹上下功夫,在開拓創新上下功夫,在力求實效上下功夫,把廣大科技工作者的思想和行動更好地統一到xx大精神上來,統一到加快發展、富民強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上來。特別是要通過學習xx大精神,進一步提高對做好新世紀新階段科技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認識,進一步增強做好科技工作的責任感、使命感,努力把xx大關於科技工作的新任務、新要求落到實處。

第一,要充分認識科技進步與創新是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切實增強做好科技工作的自覺性。xx大把“科教興國”戰略列為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經驗之一,首次寫進黨章,強調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必須發揮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的作用。這充分表明我們黨對科技工作的高度重視。當今社會,科學技術已經成為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成為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特別是隨着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加快,國際競爭國內化、國內競爭區域化的特徵日益明顯。這種競爭的關鍵是科學技術的競爭,核心是在知識創新、技術創新和高新技術產業化上的競爭。應對這種競爭和挑戰,最根本的是要牢固樹立依靠科技進步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大力發展我們的科技事業,大力增強我們的科技實力,從而不斷增強我省的經濟實力和綜合競爭實力。

第二,要充分認識推動科技進步與創新是加快實現我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內在要求,進一步增強做好科技工作的責任感。xx大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既鼓舞人心,也十分艱鉅。到20xx年,我省的人均GDP要趕上全國平均水平,達到3000美元左右,未來20xx年GDP的年均增速就必須達到9.2%,比全國平均增速要高出2個百分點。要實現這個目標,必須依靠科技進步,通過科技創新努力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發展之路。這需要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科技戰線肩負着更加光榮而艱鉅的使命。全省科技部門和廣大科技工作者要進一步增強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服務的主動性和責任感,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強科技與經濟的結合,完善科技服務體系,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努力提高科技創新能力,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第三,要充分認識我省科技進步與創新存在的差距,進一步增強做好科技工作的緊迫感。在全省上下特別是廣大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近年來我省的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產業化取得了顯著成績,科技創新的能力和水平不斷提高,科技進步對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推動力顯著增強。但是,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省的科技創新及產業化還存在着相當大的差距。其中最為突出的是,我省科技成果對經濟發展的有效供給不足,而且有限的成果資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科技對經濟的牽動作用還未得到充分發揮。全省科技部門和廣大科技工作者一定要進一步增強加快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產業化的責任感,鋭意進取,紮實工作,努力開創我省科技工作的新局面。

二、認真貫徹“科技工作必須面向經濟建設”的基本方針,大力促進科技與經濟的緊密結合

面向經濟建設,促進經濟發展,是科技工作的中心任務和根本職責,也是科技自身持續發展的根本保證。各級科技部門和廣大科技工作者要緊緊圍繞我省經濟發展的需要,加強技術創新,加速科技成果產業化,為促進我省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一要大力推進新的農業科技革命。xx大召開後,中央更加重視農業和農村發展。前不久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指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必須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更多地關注農村,關心農民,支持農業,把解決好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從我省情況來看,農村人口占全省總人口的70.7%,20xx年農民人均純收入20xx元,低於全國平均水平14.6%。由此可見,我省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任務相當艱鉅。發展農村經濟要靠好的政策,靠廣大農村幹部和羣眾的努力,也要靠科學技術推廣和應用。各級科技部門和廣大農村科技工作者要把不斷滿足農民羣眾對農業科技的迫切需求,作為農村科技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把轉變農業增長方式,發展優質、高產、高效、生態、安全農業作為核心,把增加農民收入、推進農業現代化作為基本目標,堅持按經濟規律和自然規律辦事,着力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要面向市場,加強優質農產品的選育和推廣,重視生物等高新技術與傳統農業的結合,努力創造出更多的安徽農產品知名品牌。二是要加強農產品加工業的技術進步,延長農業產業鏈條,提高農產品附加值,使農產品加工業成為新階段農村經濟發展的增長點。三是要重視農業信息技術的開發利用,建設高效的農產品市場信息網絡,加強農產品質量標準的研究和制定,加快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建設,保證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四是大力普及農業科技知識,不斷提高廣大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和勞動技能,增強廣大農民學科學、奔市場、求創業、講文明的意識,實現“富腦袋”與“富口袋”良性互動,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穩定。

二要堅持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增加科技含量,促進產品更新換代,提高產品質量和經濟效益,是加快工業化進程的必然要求。近幾年來,我省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的工作力度加大,取得了明顯成效。一批重點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不斷提高,市場競爭能力明顯增強。但是,從總體上看,我省傳統產業的技術裝備水平還不高,產業集中度較差,資源利用率低,低水平生產能力過剩與高附加值產品短缺並存等問題仍很嚴重,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的任務還很艱鉅。要在壓縮落後生產能力、淘汰落後生產技術的基礎上,有選擇、有重點地加強對傳統產業的技術改造,大力推廣重大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在傳統產業中的應用,重點推廣先進製造技術、工業智能技術、高效節能技術和現代管理技術等,大幅度提高傳統產業的技術裝備水平、產品質量和性能,增強企業競爭力。要繼續抓好企業技術中心建設,積極組織實施企業信息化工程,加快傳統產業的信息化和機電一體化。

三要加快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我省高新技術產業近年來發展很快,已經成為拉動全省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因素,但仍存在着產業規模不大,企業羣體不強,技術儲備不足,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在工業增加值中比重偏低等問題。我們要緊密結合安徽實際,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加強宏觀引導,突出重點,集中力量,努力在有利於增強我省經濟核心競爭力的重點產業和重點領域上實現突破,要堅持以潛力大的骨幹企業為主,有選擇地發展壯大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高新技術龍頭企業,努力形成具有安徽特色的高新技術產業羣。要進一步完善重大高新技術產業化項目專家諮詢論證制度,每年凝練一批重大項目,爭取進入國家各類科技計劃。要建立健全重大項目重點扶持機制,選擇一批影響大、效益好的項目進行示範,統籌協調各部門加強合作與集成,加速推動高新技術成果產業化進程。

三、繼續深化體制改革,加快推進技術創新體系建設

加強技術創新體系建設,是xx大提出的明確要求,也是提高我省科技持續創新能力和服務經濟建設能力的迫切需要。加快技術創新體系建設,要從戰略的高度來把握,堅持整體規劃、系統推進。當前,重點要在深化科技體制改革、促進企業成為創新主體、加強全社會的大力協同等方面抓好落實,取得突破。

第一,要儘快建立有利於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機制。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怎樣按照經濟規律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現在仍然是一個需要認真研究解決的大課題。經過這些年的改革,科技與經濟脱節的問題有了很大改變,但還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還必須繼續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儘快建立和完善有利於科技與經濟結合和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機制。這一機制應當具有這樣的功能:就是能夠強化壓力,使科研機構只有面向經濟建設,才能求生存、求發展;能夠激發活力,使科研機構在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的過程中,獲得相應的經濟效益;能夠打通渠道,使科技成果的“供”與“求”實現有效對接,促進產學研有機結合。要建立起這樣的機制,當前必須重點抓好兩個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加快應用型科研機構企業化改制步伐,使大多數科研機構進入企業、改製為科技企業或科技中介服務機構。二是要改革科技計劃管理體制,積極推行科研項目招投標制,重點支持產業關聯度大的共性技術研究及科研機構與企業聯合研發的項目,建立計劃立項與轉化聯動責任制,引導科研單位和企業從注重短期效益向注重長遠發展轉變,促進科技產出與發展需求的緊密結合。

第二,要建立有利於促進企業真正成為技術創新主體的機制。技術創新貫穿於高新技術從研究開發、生產實踐到實現商品化運作的全過程,企業必須成為技術創新的決策主體、開發主體、投資主體和應用主體。近年來,我省企業的技術創新意識明顯提高,在促進科技成果轉化中的作用有所加強,但由於體制、機制和自身實力等原因,企業還沒有真正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據有關部門給我提供的資料,20xx年全省大中型企業研究開發經費佔銷售收入的比例平均不到1%,遠遠低於國家有關部委和我省工業企業技術進步條例規定的3%的要求。另外,據省經貿委去年對全省1738家企業的未來人才需求計劃調查統計,只有1/3的企業對今後5年的人才需求有所考慮,2/3的企業還沒有將人才工作納入企業發展規劃。沒有科技的投入,沒有人才的支撐,企業就沒有持續發展的能力,遲早會被市場競爭的大潮所淘汰。對此,我們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採取切實措施,認真加以解決。要引導企業把建立技術創新機制作為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重要內容,加強技術研究開發和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應用,切實把提高經濟效益轉到依靠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上來。要加強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的合作,加快企業技術中心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設,儘快形成有利於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迅速轉化的有效運行機制。要通過税收優惠、貸款貼息、政府採購等政策措施,促使企業增強創新意識,加大對技術進步的投入。要把按照法定標準增加科技投入作為考核國有企業經營管理者工作業績的主要內容,不斷增強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第三,要建立有利於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產業化的配套體系。要按照有利於技術創新的目標,通過宏觀調控和市場配置等手段,優化科技力量的佈局和科技資源的配置,加強全社會的大力協同,充分發揮科技資源的整體優勢。要積極鼓勵和引導科研院所之間、科研院所與高校、企業之間,在一系列已有的技術平台基礎上,組建具有一定規模和較強競爭力的研究開發實體,以適應技術創新的集成化趨勢。要加快省部共建步伐,充分發揮中央在皖科研單位的重要作用,本着不分隸屬關係,只求共同發展的原則,加強與中央在皖單位的聯繫與合作。建立健全與中央在皖科研單位的定期聯繫會議制度,及時溝通科技經濟信息,積極探索省部共建重點實驗室、共建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共同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化的辦法和措施,引導和支持中央在皖科研單位圍繞安徽發展需要多出成果、多做貢獻。要進一步辦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大學科技園,使其真正成為培育和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基地。要按照“組織網絡化、功能社會化、服務產業化”的方向,抓好各類科技中介服務機構建設和發展。要改進財政投入方式,增強其引導功能,積極探索金融與科技結合的辦法和措施,建立風險投資機制,努力形成多元化、多層次的科技投融資機制,為加強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產業化提供保證。

第四,要大力發展民營科技企業。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民營科技企業已成為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化的重要力量,成為區域經濟發展中最具活力的增長點。近年來,我省民營科技企業發展較快,但在全國範圍內比較仍有很大差距。20xx年,我省民營科技企業技工貿總收入佔全省GDP的比重為1.76%,只相當於全國平均水平的47%;技工貿總收入超億元的企業佔全省民營科技企業總數的0.6%,只相當於全國平均水平的23%。加快民營科技企業發展,是省委、省政府今年的重點工作之一。各級科技部門要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着力推進我省民營科技企業的大發展。要幫助民營科技企業進一步理順產權關係,加強企業管理,逐步建立起產權清晰、制度規範、管理高效、行為靈活的企業制度。鼓勵經濟實力和技術創新能力強的民營科技企業通過高新技術作價入股等方式,參與國有中小企業的戰略性改組。促進民營科技企業與科研機構的聯合,按照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原則,建立雙邊或多邊技術協作網絡,共同開展技術創新。進一步落實有關政策,引導更多的科技人員進入市場領辦、創辦民營科技企業。要加強調查研究,積極幫助民營企業解決在人才需求、技術創新、知識產權保護、融資渠道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提高民營科技企業的整體創新能力。要加強民營科技園區建設,優化民營科技企業的發展環境,努力促進民營科技企業大發展。

四、建設高素質的科技人才隊伍,為科教興皖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撐

加快我省科技事業的發展,關鍵是要建設一支高素質的科技人才隊伍。近年來,我省出台了一系列有利於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發揮人才作用的政策措施,有力地促進了科技人才隊伍建設。但總體上我省科技人才隊伍結構還不合理,整體素質還不高,特別是高層次人才短缺等問題還沒有得到很好解決,制約了我省經濟的發展。各級黨委政府要進一步落實好人才工作的有關政策,大力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努力把我省科技人才隊伍建設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一要更新觀念,樹立起符合時代要求的科技人才工作新理念。各級黨委、政府要牢固確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念,強化幹事業就要抓人才,要發展必須抓人才的意識,把科技人才工作擺上重要位置,抓緊研究制定科技人才規劃和戰略,切實做好科技人才的培養、引進和儲備工作。要確立符合市場經濟的用人觀念,努力形成能上能下、能進能出和優秀科技人才脱穎而出的人才工作機制。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優秀人才總是樂意向環境好的地方流動,而智力流動又是一個新特徵。傳統的人才地方所有、部門所有的模式、單純依靠行政手段管理科技人才的做法,已經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因此,必須用市場的機制來優化人才資源配置,對科技人才,但求“為我所用”,不苛求“為我所有”。要認真研究市場經濟條件下科技人才成長和發揮作用的特點和規律,切實搞活人才管理,最大限度地發揮科技人才作用。

二要完善政策,充分調動科技人才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各級黨委、政府要繼續認真貫徹落實好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強人才工作若干問題的決定》,結合新的實際,進一步創新科技人才的分配激勵政策、引智政策和人才流動政策,特別是要進一步深化科研單位分配製度改革,逐步形成重實績、重貢獻,向優秀人才和關鍵崗位傾斜的分配激勵機制,更好地調動現有科技人才的積極性。要高度重視引進智力工作,不斷擴大引智規模、拓展引智範圍、更新引智模式,鼓勵省外境外優秀人才通過各種形式為我省服務。對我省重點發展的產業、高新技術企業、重點實驗室、重點攻關項目課題組、博士後流動站所需的各類人才,要創造條件,大力引進。要充分發揮市場主體在引進高層次人才方面的作用,鼓勵和支持高新技術企業創建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通過項目研究吸引優秀人才,壯大研發隊伍。要充分發揮非公用制經濟組織在吸引人才、使用人才方面的優勢,鼓勵支持他們更廣泛地吸納國內外人才,特別是高層次人才。

三要強化服務,營造有利於科技人才成長、創業的良好環境。各級黨委、政府要大力宣傳和表彰在經濟建設中湧現的科技功臣,宣傳他們的拼搏奉獻精神和創業業績,努力在全社會形成珍惜人才、培養人才、重用人才、愛護人才的良好氛圍。要進一步轉變職能,改進作風,提高服務質量和辦事效率,努力為科技人才營造一個公平競爭、規範有序的創新創業環境。要加強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博士後流動站、博士點、碩士點建設,強化優秀科技人才跨國培養工作,特別是要高度重視優秀青年科技人才的培養工作,為科技人才的成長創造良好條件。

五、進一步加強和改善黨對科技工作的領導

加強和改善黨委對科技工作的領導,是實施“科教興皖”戰略,推進科技進步的重要保證。各級黨委要從戰略的高度,充分認識推進科技創新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把加強技術創新、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擺到突出的議事日程。各級黨委要定期研究科技工作,協調解決科技工作中的重大問題。黨委、政府“一把手”要親自抓“第一生產力”。要堅持和完善科技進步目標責任制,加強對領導幹部抓科技工作的考核,增強領導幹部抓科技工作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各級領導幹部都要進一步增強科技意識,帶頭學習現代科技知識,不斷提高科技素質和領導科技工作的水平。

各級科技管理部門是黨委、政府抓科技工作的職能部門,在推進“科教興皖”中擔負着重要的職責,要切實履行好自己的職責,當好黨委、政府抓科技工作的參謀助手。要根據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總體要求,切實抓好我省科技發展的中長期規劃,研究制定相應的政策措施。要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改進工作方法,強化服務觀念,堅決克服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社會各界都要重視、關心、支持科技工作,形成齊抓共管的局面,共同促進我省科技事業的發展。

同志們,黨的xx大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也明確了科技工作的努力方向。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為的黨中央周圍,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努力開創我省科技工作的新局面,為加快發展、富民強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做出新的貢獻。

科技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篇2

同志們:

今天,市委、市政府隆重召開全市科技工作大會,總結過去五年科技發展情況,表彰20xx年度為我市科技進步做出突出成績和貢獻的科技工作者,研究部署今後的科技工作。這是對我市近年來科學技術成果和科技工作發展的一次檢閲,也是團結和動員廣大科技工作者為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而繼續 奮鬥 的一次盛會。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獲獎的個人和單位表示熱烈的祝賀,並通過你們向全市廣大科技工作者表示親切的慰問和崇高的敬意!

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近五年來,我市大力實施“科教興市”戰略,科技事業不斷髮展,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不斷提高,科技工作取得了較大的成績。剛才,日英同志已對我市科技發展情況進行了總結,對今後的科技工作進行了部署,並傳達了全省和湛江市科技工作會議精神。下面,我着重就如何大力推動科技進步與創新,講幾點意見:

一、認清形勢,抓住機遇,增強推動科技進步與創新的 責任 惑、使命感和緊迫感

當今世界,科技進步與創新已成為生產力發展的決定因素,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導力量。實施“科教興市”戰略,推動科技進步與創新,對於提高我市國民經濟整體素質,增強我市綜合經濟實力具有重要的意義。當前,就我市來説,科技水平還比較低,企業技術裝備還比較落後,產品開發創新能力還不強,運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任重道遠,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有待進一步提高。因此,大力推動科技進步與創新,已經成為我市實現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迫切需要。 

大力推動科技進步與創新,是實踐“三個代表”和貫徹視察講話精神的內在要求,我們要切實增強 責任 感。“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首先強調的就是“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指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而且是先進生產力的集中體現和主要標誌。”“要大力推動科技進步和創新,不斷用先進科技改造和提高國民經濟,努力實現我國生產力發展的跨越。這是我們黨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發展要求必須履行的重要職責。”胡視察廣東,對廣東提出了抓住機遇,加快發展,率先發展,協調發展,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發揮排頭兵作用的殷切期望。他特別強調,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要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戰略,通過科技創新和發展人才效應不斷增創新優勢。就我們廉江這一類後發地區而言,實觀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很關鍵的一條就是要加快科技進步與創新,充分發揮人才效應。因此,我們必須充分認識科技進步與創新的重要性,進一步明確科技工作在推進我市加快發展中的作用,切實把經濟建設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

大力推動科技進步與創新,是時代賦予我們的歷史使命,我們要切實增強使命感。進入21世紀,科學技術發展突飛猛進,經濟全球化和國際經濟一體化的趨勢日益加快,科技、信息、資本、人才等各種資源在全球範圍內尋求最佳配置,高新技術以前所未有的規模和速度向現實生產力轉化,世界範圍的產業大分工、大調整、大轉移出現了新的突破,技術創新和推廣的週期進一步縮短,科技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日益增強,傳統的工業經濟正向知識經濟過渡,信息技術的發展顯著地加快經濟轉型的過程。我國加入WTO、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和我省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實施,特別是黨的xx大描繪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藍圖,提出走新型工業化道路,要求把科技進步與創新融合到新世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這些,在給我市經濟社會帶來巨大發展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只有不斷推進科技進步與創新,提高全民科學文化素質,才能趕上時代發展的步伐,才不會再次錯過重大的歷史發展機遇。

大力推動科技進步與創新,是我市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與全省同步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我們要切實增強緊迫感。改革開放以來,廉江經濟和社會雖然有了長足的發展,但是把廉江放到全省和湛江市的發展大局作比較,我們的差距很大。我們務必抓住機遇,實現跨越發展,才能與全省同步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今後5到20xx年,將是我市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時期。我們面臨着複雜而艱鉅的任務,必須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視加快推動科技進步與創新。我們還要看到,當今世界科技和經濟發展的一個顯著標志,是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及其與傳統產業的廣泛融合,這就為我們提供了發揮後發優勢、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的跨越式發展機遇。我們只有堅定不移地實施“科教興市”戰略,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依靠科技進步與創新,依靠高新技術的“後發優勢”,通過“技術跨越”來推動我市一、二、三產業尤其是工業發展的跨越,才有可能與全省同步基本實現社會主義觀代化。

二、緊緊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 目標 ,大力推動科技進步與創新

要使科技進步與創新成為推動我市跨越式發展的強大動力,必須緊密結合建設觀代化工業城市的實踐,抓住關鍵,突出重點,切實提高科技進步與創新的實效。

(一)強化工業主導地位,推進技術創新,引進和培育新興產業,促進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加快工業化進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必須堅持以科技進步為動力,增強工業發展活力,使我市工業經濟成為拉動全市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

一要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按“一長廊兩園區”的模式,進一步推進開發區的建設,努力建設好“十里經濟長廊”、廉江市龍頭沙港海洋產業園和廉江市民營工業園,為加快我市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營造良好的載體。結合我市產業、資源和人才基礎,重點抓好海洋高新技術、新材料、電子信息、光機電一體化、高效節能等領域的技術研究和開發。圍繞石化產品深加工、農海新產品深加工、飼料生產等方面的關鍵技術,開展科技攻關:力爭掌握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性技術。加強核心技術的引進和國內外科技合作,爭取國家高科技成果尤其是核心專利落户我市,有組織地對引進技術進行消化、吸收和二次開發。高度重視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 人力資源 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路子。

二要加快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我市傳統產業佔的比例還很大,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的任務較重,必須引導企業高度重視並切實推進技術改造,不斷提高我市工業產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場 競爭 力,拓展傳統產業的發展空間,推動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形成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基礎產業和製造業為支撐,服務業全面發展的產業格局。

三要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增強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作為市場 競爭 的主體:假如不依靠科技來加速發展,提高其 競爭 力,被打敗便是遲早的事情。因而,企業應該是科技進步的主體,無論是科技資金的投入,還是科技項目的選擇、實施,主體都應是企業。對此,我市企業應有充分的認識。有條件的企業要在企業內部建立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和技術研究開發機構;同時企業要學會“借腦袋發財”,加強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的聯合,實施一批科研、開發和產業化項目,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新興產業,切實提高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 四要培育和壯大一批高新技術企業和民營科技企業。我市工業經濟規模要擴大,靠的是許許多多企業的支撐。高新技術企業和民營科技企業是發展最快、最有活力的企業羣體之一,值得我們花大力氣來培育和支持,使我市高新技術企業和民營技術企業的生產規模、產品質量、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上新台階。

(二)加快用先進適用技術武裝農業,構建特色農業產業鏈,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難點在於解決農業問題、農村問題和農民問題。在新的歷史時期,農業和農村經濟要實現跨越式發展,就必須用先進適用技術來武裝農業,積極推進新的農業科技革命,提高創新能力,實現技術跨越,加速實觀農業產業化。

為此:要做到五點:一是優化調整農業產業結構。要注重發展壯大主導產業,打造和延長水果、水產,蔬菜、茶葉、花卉、蠶桑、畜牧等7大主導產業的產業鏈,提高產業化經營水平。二是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鞏固壯大現有廉江絲綢公司、廣海養殖公司等4家湛江市以上的龍頭企業,努力培育促進茗皇茶、梅尖茶、佳鴻水產公司等5家或更多公司成為龍頭企業,擴大龍頭企業的幅射帶動作用,積極辦好各種農業示範基地。三是發展農海產品加工業。要下大力氣抓好水果、蔬菜和水產品等大宗農海產品的保鮮、加工和精深加工, 鼓勵 扶持流通加工大户創市場、創效益。努力擴大農海產品出口,拓寬 銷售 渠道,提高市場佔有率。四是認真抓好農業標準化工作。要按照農業標準化的要求,實現農產品質量和安全標準與國際市場接軌。打好綠色品牌,發展擴大廉江紅橙、廣海雞、梅尖茶、茗皇茶和紅楊桃等5個湛江市級以上綠色食品的生產。對廉江紅橙做好原產地保護,加快制訂和實施水果、蔬菜、水產、雞鴨等的生產標準;積極爭取得到省、國家、國際的認證。五是突出抓好漁業生產化經營。我們要充分利用龍頭沙海洋產業園區的輻射帶動作用:帶動捕撈業、海水養殖業、運輸業、漁需品生產、海產品加工業等的發展,促進漁業產業化經營,以推動我市經濟的發展。

(三)加大科技投入,營造良好的科技創業環境。

各級政府要隨着經濟社會和科技事業發展的需要,逐步提高科技投入總體水平。與此同時,要積極引導社會資金參與科技開展,建立和完善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風險 投資 機制,逐步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銀行信貸為支撐,社會 投資 和引進外資為補充的多元化、多層次、多渠道的科技投入體系。要形成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相適應的思想觀念和創業機制,營造有利於 鼓勵 和調動人才幹事創業積極性的社會氛圍,放手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與經濟相結合,讓一切為社會增加物質 財富 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人員經濟上有實惠、政治上有榮譽、社會上有地位。要制訂優惠政策措施,吸引高層次人才帶高科技項目來我市創業,為我市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持,為科技人員創業創造良好的環境。

(四)創新機制,轉變職能,務實高效地為科技事業發展服務。

各級科技管理部門要加快自身的改革,轉變角色,努力提高行政效率。要樹立全局觀念,從過去管理科技系統內部的小循環轉上管理和指導全社會科技工作的大循環,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整合各方面的科技力量和科技資源,共同推動全社會科技進步。要樹立科技工作,是重要經濟工作的觀念,把科技管理部門定位於經濟管理部門,運用管理經濟的理念來管理科技工作,圍繞促進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來推動科技進步,發展科技事業。要改革管理模式,轉變職能,把重點放在研究市場需求、把握研究方向、保證經費支出等宏觀管理上,強化對重大研究開發項目的支持:並加強跟蹤管理和效果評價,保證項目的實施和對經濟社會所起的促進作用。要改革科技項舀的立項方式和管理方式。要加強科技項目立項後的跟蹤和動態管理,務求實效,使政府的每一筆資金都用在刀刃上、用出實效來,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要牢固樹立服務意識,不斷改進工作作風,以為基層服務、為企業服務、為科技人員服務為己任,深入調查研究,及時幫助企業和科技人員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

同志們,實施“科教興市”戰略,推進科技進步與創新,是時代賦予我們的偉大歷史使命,是實現廉江經濟跨越式發展的必然要求。讓我們以視察廣東的重要講話精神為動力,按照“三個代表”的要求,振奮精神,紮實工作,勇於創新,不斷開創我市科技工作新局面,為廉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而努力 奮鬥 !

科技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篇3

同志們:

剛才,志傑同志就去年全市科技工作進行了總結,對如何做好今年科技工作進行了部署,希望大家認真抓好貫徹落實。會議還表彰獎勵了一批科技工作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希望全市科技工作者以超越先進為動力,勇於探索,勇於創新,為建設創新型郴州作出新的貢獻。下面,我就郴州科技進步與創新講三點意見。

一、認清形勢,切實增強做好科技工作的信心和決心

(一)要充分認識科技創新的重大意義,以更高的戰略眼光實施科技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當今世界,科學技術日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驅動力,科技競爭在綜合國力競爭當中的地位更加突出,黨和政府對科技創新的重視程度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黨的報告和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都將科技創新提到了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地位。報告中57處提到創新,並用單獨的一段闡述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進一步強調到20xx年將我國建設成為創新型國家。在參加全國“兩會”政協分組討論時,首選科協、科技界的聯組,在講話中特別強調“科技創新的支撐引領作用”;在參加人大上海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突破自身發展瓶頸、解決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根本出路在於創新,關鍵要靠科技力量;要把工作着力點放到加大創新驅動力度上來,不斷為創新發展注入新的動力和活力。省委省政府先後出台了《創新型湖南建設綱要》、《促進科技與金融結合加快創新型湖南建設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文件,提出了加快創新型湖南建設,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推進科技創新的一系列具體政策措施。可以説,黨和政府對科技創新的高度重視更加堅定了我們實施科技創新驅動戰略的決心,我們一定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把上級的部署和要求落實到具體工作中去,紮紮實實把郴州的科技工作抓好抓出成效。

(二)要清醒認識郴州科技創新的必要性和緊迫性,以更大的決心增強創新驅動發展能力。科技創新是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破解資源環境矛盾的根本性措施,實現郴州起飛,最重要的是加快產業轉型升級,關鍵是依靠科技進步,走出資源依賴困境。當前,郴州正處於工業化和城鎮化加速發展時期,面臨着加速和提質、轉型和趕超的雙重使命,環境與能源、資源的瓶頸約束將進一步加劇,轉型發展的要求愈來愈緊迫。20xx年,我市規模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832.67億元,總量位居全省第3位,其中煉焦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製造業,非金屬礦物製品業等六大高耗能行業共實現增加值421.90億元,佔全市規模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50.7%。由此可見,當前我市工業增長過分依賴高耗能行業的格局依然沒有改變,產業結構迫切需要優化與升級。隨着區域之間的科技競爭日益加劇,與長株潭等地區相比,我市科技改革發展還存在創新主體不活躍、創新機制不健全、創新人才匱乏、創新載體不夠多等問題,尤其是科技投入嚴重不足,去年研發投入僅佔GDP的 1.3%,比全國平均水平低0.67個百分點。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僅佔GDP的12.3%,比全省平均水平低2.7個百分點。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把科技創新擺在優先發展的核心位置,通過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實施科技創新驅動,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

(三)要正確認識郴州科技創新的有利條件,以更強的信心推進科技進步與創新。經過多年的改革發展,郴州已經具備了加快科技創新的三大有利條件。一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科技工作。近年來,我市陸續出台了《關於加強產學研結合推進科技進步與創新的意見》、《關於加快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推動科技創新的文件。去年以來,市政府組織多方調研論證,即將出台《關於加快推進創新型郴州建設的意見》和《關於加快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和發展的若干政策》,將為推動我市科技創新提供強有力的政策支持。二是郴州區位交通優勢明顯。我市是湖南的南大門,位居珠三角和長株潭兩大城市羣之間,特別是京深高鐵通車後,郴州已納入廣州、長沙1小時經濟圈和深圳、武漢2小時經濟圈。加之已建成的和即將建成的京廣、廈蓉、衡武、宜鳳、嶽汝等高速公路,郴州的區位交通優勢更加凸顯,為科技型企業進駐郴州和郴州科技創新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三是郴州已經進入了政策機遇疊加的黃金髮展期。20xx年,市委市政府吹響了“大幹新三年,再創新輝煌”的集結號,實施“一化兩城三創四大”、“一線一區一點一片”戰略佈局,特別是湘南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建設和羅霄山脈片區扶貧攻堅行動,對郴州經濟的“起飛”、科技創新條件的改善,必將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

二、突出重點,全面提升我市科技進步與創新水平

做好20xx年科技工作,加快創新型郴州建設,必須從我市實際出發,牢牢把握關鍵環節,選準主攻方向,把有限的科技資源用在創新發展的關鍵節點上,走出一條具有郴州特色的創新之路。

(一)要以科技創新驅動產業轉型發展。要堅持面向全市大局,更加註重圍繞經濟發展目標確定科技發展方向,更加註重圍繞產業轉型升級凝鍊創新課題,不斷提升創新驅動發展的能力。一是以科技推動新型工業化。郴州是一個資源型城市,資源型傳統產業在工業經濟中所佔的比重較大,面臨的發展壓力越來越大,迫切需要轉型升級。4月4日至5日,省委副書記、省政府黨組書記杜家毫來我市調研,對郴州的發展提出了新期望,要求郴州在“四個方面”走在全省前列,其中之一就是郴州要在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上走在全省前列。我們要充分運用高新技術、先進實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特別是要突破提升改造的關鍵技術。如宇騰有色、鑄萬有等5家企業承擔的 “稀貴金屬高效提取及深加工技術研發與示範”重大專項,攻克了鉛陽極泥中鉍、碲、鋰、鉑等稀貴金屬直接浸出的關鍵共性難題,形成了年產值達80億元的稀貴金屬高效提取與深加工產業集羣,帶動全省有色金屬深加工產業向縱深發展。要積極承接精深加工產業轉移,重點引進科技含量高的大項目、大企業,實現產業規模化、高新化、集羣化,促進優勢資源產業轉型升級,從資源依賴型轉變為科技創新驅動型發展。要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科技工作的着力點要放在核心技術攻關上,通過實施一批國家、省、市重大科技專項,突破一批產業關鍵性和共性技術,培育一批具有自主品牌的高新技術產品,壯大一批成長型高新企業,形成有特色、有核心競爭力的產業集羣(下個星期,市政府將與省科技廳開展“有色金屬產業創新驅動”專題廳市會商會,着重支持一批有色金屬產業重大項目)。二是以科技推動農業產業化。要堅持科技強農、科技惠農,充分利用科技推動農業結構調整,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要以項目帶動農業產業化發展。圍繞“東江魚”、“臨武鴨”、“嘉禾三味辣椒”、“蘇仙茶油”、“永興冰糖橙”等農業科技品牌,認真實施好國家科技富民強縣試點項目、湖南省農村科技示範基地建設項目等,引導特色產業集約化、規模化發展。要加快推進農村農業信息化建設。結合“三位一體”大科技服務體系建設,做好農業科技信息的採集、整理、分析和應用。將農業龍頭企業、農業特色產業基地等建設成為農業科技成果引進、集成、創造和應用的主陣地,不斷提高農業科技水平。要鼓勵發展家庭農場。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中提到“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户、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這是“家庭農場”首次在中央一號文件中提出來,對今後的農業發展方向和未來農村地區整體的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圍繞制約家庭農場發展的土地、資金等問題,國家已制定了相關的政策,但技術力量缺乏是一個比較突出問題。要通過開展“千名科技人員下基層”活動,鼓勵基層科技人員、科技特派員積極參與指導家庭農場建設,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持。三是以科技推動民生事業發展。要充分運用科技創新推動信息化發展的成果,以信息化提升城鄉居民幸福指數,提升社會管理水平。要積極運用科技創新助推城鎮化,提升城鎮化發展的質量和水平,充分利用郴州市作為國家“十城萬盞”半導體照明試點示範城市的優勢,大力推廣LED產業,培育一批LED龍頭企業,建成一批半導體照明推廣示範工程。要充分運用科學技術改善生態環境,通過科技創新實現城鄉節能減排,通過資興、永興可持續發展示範(實驗)區示範帶動,着重抓好“重金屬加工區居民健康保障技術應用示範”、“大型礦產基地生態修復示範”、“有色金屬資源基地重金屬減排與廢物循環利用技術及示範”等國家科技惠民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的示範實施,將示範區(實驗區)打造成改善環境、推動可持續發展的樣本。要積極推動科技創新成果在教育、文化、衞生等社會事業領域的廣泛應用,不斷提高社會事業的科技發展水平。

(二)要全面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要認真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全面提升企業創新能力的意見》精神,切實抓好以下幾項工作。一是支持企業建立研發機構。要充分調動企業推進科技創新的積極性,引導企業(特別是規模企業)圍繞市場需求和長遠發展,建立研發機構,健全組織技術研發、產品創新、科技成果轉化的機制,推進技術改造,真正實現“技術一流、規模一流”的目標。從我市來看,相當一部分規模企業,都具有一定的研發能力。比如説華磊光電,該公司與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聯合組建了半導體照明產業化關鍵技術研發實驗室,被省科技廳批准組建湖南省半導體照明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在核心技術轉讓、新產品研究與開發、人才培養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公司已申請國家專利36項,授權16項,其中9項為發明專利,成為國內掌握半導體照明核心技術的主要企業之一。二是引導企業增加研發投入。“融資難、投入難”是制約企業創新的重要瓶頸,而研發投入的不足直接影響企業科技成果的轉化。作為一級政府,要充分發揮財政科技投入“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推動企業成為研發投入的主體。要積極推動科技與金融結合。在國家政策允許的範圍內,積極借鑑、大膽探索,不斷創新融資方式、拓寬融資渠道,特別是通過設立科技風險投資基金的方式,引導民間資本、銀行信貸資金和擔保公司進入科技投資領域(最近,市政府準備和華菱津杉集團共同作為發起人,由華菱津杉集團出資1.5億,市政府出資1500萬,成立郴州津杉循環經濟產業引導基金,這是我市第一個政府產業引導基金。科技部門也要促進科技與金融相結合,推動科技與經濟融合)。要認真落實好各級政府鼓勵科技創新的相關政策。對企業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支出進行加計扣除,加大企業研發設備加速折舊政策的落實力度,要特別用好、落實好高新技術企業税收減免政策。20xx年我市共有52家高新技術企業,其中享受優惠政策的企業有20家,共減免企業所得税將近5000萬元,相當於政府對每家企業年均投入了250萬元的研發經費。三是以企業為主體深化產學研結合。企業直接參與市場競爭,對新產品、新技術最敏感。建立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要堅持“產”為主導,即企業為主導。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的產業技術研究也要堅持市場導向,與企業創新需求緊密結合。政府部門要通過積極引導,鼓勵企業與高等學校、科研院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積極推動企業與高校合力開展關鍵技術研發,重點攻關能夠形成產業化的關鍵技術,確保研發成果能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生產力。國大有色與中南大學合作就是一個很好的典型,雙方通過實施“鼓風爐還原造鋶熔鍊一步煉鉛工業試驗”產學研結合項目,共投資710萬元,先後獲得6項國家專利,成功解決傳統煉鉛工藝中貴金屬回收難、二氧化硫排放污染的關鍵技術、瓶頸技術。

(三)要強化創新載體建設,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必須積極推進科技成果轉化載體建設和資源共享,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服務鏈條,建立健全全流程、全要素服務體系。一是要加快科技創新平台建設。創新平台既是創新的重要載體,也是凝聚創新人才、開展創新活動的基礎條件。沒有創新平台,就沒有創新成果;沒有創新平台,就沒有創新人才。搭建創新平台,關鍵是要做好兩篇文章,即做大“增量”、盤活“存量”。做大“增量”,一方面就是要在我市優勢和特色領域,加快組建一批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提升創新能力;另一方面就是工業園區要加快建立企業孵化器,使人才、項目、資金等資源向其集聚,吸引更多的創新人才來郴州創業,更多的創新成果到郴州轉化。盤活“存量”,就是要盤活現有平台資源,提高平台利用率,實現共建共享。現在,我們有很多平台,政府和企業花了不少錢,但各自封閉,不對外開放,不願意拿出來共享,平台的利用率很低。一台上百萬甚至上千萬的儀器設備,一年到頭就開幾次、用幾天,這是一個巨大的浪費。因此,必須下決心整合平台資源,儘快建立科研平台開放共享機制,通過開放合作、聯合共建、績效考核等形式,不斷提高平台的利用率,提升平台創新服務能力。二是要加快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建設。高新區是促進我市技術進步和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載體,是帶動區域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強大引擎。高新區的服務功能、人才信息交流、產業鏈條、聚集效應有利於促進高新技術企業的創新創業,是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的基礎。要進一步優化園區創新環境,把郴州高新技術產業園區“以升促建”工作作為重點,特別是要按照國家級高新區的要求,積極引導人才、技術、資金向園區聚集,增強園區的集聚和輻射功能,力爭20xx年郴州市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升格為國家高新區,力爭資興經濟開發區申報為省級高新區。三是要建立健全科技創新服務體系。市場經濟條件下,各類科技中介服務機構是促進企業之間、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之間的知識流動和技術轉移,實現科技與經濟結合的橋樑和紐帶。要以科技創業服務中心、科技中介服務機構等為依託,建立健全公共技術服務、技術產權交易、融資、人才服務等科技創新公共服務體系,暢通技術、資本、人才等創新創業要素的對接渠道。如去年組建的中南大學技術轉移中心,就是為中南大學與我市企業對接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它的建立將加速中南大學的科技成果在我市轉化與產業化。

(四)要培育科技創新人才團隊。人才是科技創新中最具能動性的戰略要素,誰擁有一流的創新人才,誰就擁有了科技創新的優勢和主導權。一是大力引進和培養科技創新人才。去年12月份召開的科技工作務虛會上,很多企業都反映,引進人才難,留住人才更難。針對這個問題,各級有關部門要做好專題研究,特別要注重以企業需求為導向逐步解決我市科技人才缺乏問題。一方面,要加強政府的引導作用。今年我市將實施人才引進“千人計劃”,面向國內外引進1000名高層次、高學歷、高技能人才,重點向企業傾斜。同時,要加快推進院士工作站建設,充分發揮我市應用技術開發研究院、科技專家庫等科技人才服務平台的作用,在重點領域引進、培養造就一批支撐引領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科技領軍人才和擁有先進科技成果、掌握核心技術的科技創新骨幹人才及創新團隊(最近,市第一人民醫院擬用年薪50萬,並提供100萬科研啟動金的優厚待遇引進安徽醫科大學一名博士生導師,以超常規的舉措引進醫療科研帶頭人)。另一方面,要發揮教育的基礎作用。充分發揮好湘南學院、郴州職業技術學院等本地院校的人才培養基地作用,支持市內各級科研院所培養適合本地需要的科技創新青年人才,積極爭取市外高校來郴企業建立實習基地,為人才引進和培養創造條件。此外,還可以實施人才“柔性流動”政策,鼓勵各類中高級人才不變身份,來郴州從事科學研究、技術推廣、產品開發、提供專業服務,逐步構建政府引導、市場調節、智力流動、契約式使用人才的新模式。金貴銀業在這方面就做得很好,該公司聘請中南大學柴立元教授等6位專家擔任公司的技術顧問,對公司職工的技術創新進行定期指導和培訓,並投資2280萬元與中南大學冶金工程學院共建“中南大學金貴研究院”,為公司的人才引進和培養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台。二是大力優化科技人才發展環境。各級各部門要積極探索科技創新人才引進獎勵機制,讓人才安心踏實工作,無後顧之憂。同時,要大力推動專利技術等生產要素參與效益分配,激發科技人才的創造活力,切實做到以環境聚集人才、以感情聯繫人才、以待遇激勵人才、以事業留住人才。要大力弘揚“開放包容,求實創新”的郴州精神,加強創新思想宣傳,為科技人才發展營造一個崇尚創新、寬容失敗、支持探索、鼓勵冒尖的社會環境。要進一步健全知識產權保護體系,依法嚴厲打擊和有效遏制侵犯知識產權行為,為科技人才發展營造一個公平誠信的市場環境。

三、強化保障,努力營造科技進步與創新的良好環境

科技進步與創新涉及各個行業、各個領域,不僅僅是科技主管部門、科研單位和企業的事情,它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和支持,需要採取更有效的措施來保障和推進。

(一)要強化組織領導。各級各部門黨政一把手,是推進科技創新的第一責任人,分管科技工作的領導是直接責任人,要加強學習,切實增強工作的責任感、緊迫感和使命感。市政府成立了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由市長任組長,常務副市長和分管副市長任副組長,加強了對高新技術產業工作的組織領導。各縣市區要按照省市科技工作統一部署,進一步重視並加強縣市區科技工作。部分縣在機構改革中將科技部門與其他部門進行合併,要按照去年廳市會商的要求儘快糾正過來。要把科技創新工作擺在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突出位置,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切實加強縣市區科技局領導班子建設,不斷提升科技部門的戰鬥力。

(二)要強化部門協調。科技工作是一項覆蓋全社會的系統工程,涉及到各行各業,需要各地各有關部門密切配合,相互支持。科技、發改、財政、教育、經信、農業、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國資、金融等部門要加強協調聯動,發揮各自優勢,強化服務意識,既要統籌抓好資源優化配置、創新環境營造等方面的工作,又要在協調解決跨產業跨部門的重大科技問題上做文章。市政府即將出台《關於加快推進創新型郴州建設的意見》,要根據這個文件制定一個完整的分工方案,明確哪項工作由哪個部門牽頭負責,確保文件中的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

(三)要強化科技投入。市、縣兩級政府要加大財政資金投入。20xx年市本級科技三項經費及產學研結合專項預算已超過20xx萬元,各縣市區政府要確保財政科技投入增長幅度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幅度。爭取到20xx年,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佔GDP比重達到1.6%以上,企業研發經費投入佔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的比重達到70%以上,財政科技投入佔財政支出比重達到1.3%以上。科技、財政部門要加強科研經費管理,提高使用效率,切實把資金用在刀刃上,把有限的資金重點用於科技創新公共平台建設、重大高新技術產業化項目、自主知識產權項目等方面,加強科技項目、科技獎勵對企業技術創新的引導激勵,真正使政府投資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對那些企業最關心、最能得到實惠的扶持政策,堅決落實到位,不允許打折扣。

同志們,實現民族復興的中國夢,必須要創新驅動,構建湖南的兩型社會,必須要科技引領,實現郴州的“起飛”,必須要科技支撐。我們要進一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改善創新環境,加強科技服務,推進科技創新,為全面建設創新型郴州而努力奮鬥!

科技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篇4

同志們:

這次工作會議的主要任務是:全面落實中央、自治區關於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決策部署和市委三屆五次、六次全委會精神,總結20xx年主要工作,部署20xx年重點工作任務。一會兒,曹市長將作重要講話,請認真貫徹落實。

一、20xx年科技創新工作回顧

20xx年,在市委、政府的正確領導和上級科技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全市科技工作緊緊圍繞自治區“8337”和市委轉型發展思路,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科技創新能力得到明顯提升,創新型鄂爾多斯建設取得新進展,為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和全市經濟穩健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

(一)科技工作方法創新有效開展。聯合市委組織部、市人社局等單位,牽頭開展了全市科技需求調研工作,徵集企業技術需求125項,崗位需求113項,編印了《20xx年鄂爾多斯市科技需求彙編》(中英文版),為推動協同創新奠定了基礎。委託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完成煤化工技術路線圖研究,為今後我市在煤化工領域配置創新資源提供了依據。開展了鄂爾多斯市“十三五”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戰略課題研究,啟動編制了《鄂爾多斯市“十三五”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規劃》。鄂爾多斯國家級文化與科技融合示範基地建設有序推進。我市順利通過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現場考察驗收和部際聯席會議評審答辯,為資源型工業城市探索可持續發展路徑和模式發揮了良好的示範作用,取得了預期效果。

(二)科技體制改革穩步推進。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市科技局牽頭組織起草,市委、政府出台了《關於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意見》,從創新平台建設、服務體系構建、創新投入保障、創新體制改革等各個方面做了全面部署,將成為今後一個時期有效指導全市科技創新工作的綱領性文件,為推動創新驅動發展營造了寬鬆的政策環境。推進簡政放權,將市局承擔的“技術合同認定登記管理”、“技術貿易機構審批”和“科技類民辦非企業單位設立審批與管理”三個行政審批項目下放各旗區,進一步提高了行政效能。為推進項目規範管理,建立了集科技計劃項目儲備、指南發佈、申報、立項、驗收一體化的科技計劃項目管理平台,實現了科研項目管理公開、公平、透明。

(三)科技創新能力明顯增強。全年共爭取國家、自治區級科技計劃項目41項,獲得科技經費6991萬元,其中列入國家“863”計劃2項,國家農業成果轉化資金2項,國家重點新產品1項。組織實施重大技術成果轉化工程項目27項。專利申請689件,授權437件,有效發明專利169件。加強創新載體平台建設,新建各級各類研發機構9家,總數達到58家。認定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8家,超過前3年獲認定數的總和,總數達到22家。市科技創業服務中心建成投用,入孵企業33家,被認定為自治區級科技企業孵化器,成為核心區創新創業的重要載體。高新區啟迪孵化器加快建設,被認定為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東勝區建成中小微科技型企業孵化和大學生創新創業服務平台,引進中小微企業7家;鄂托克旗建成國家“863”微藻多聯產關鍵技術轉化基地;準格爾旗建成大路煤化工研究所,這些平台的建成增強了對全市主導產業和重點項目的科研服務能力。

(四)產學研合作深入推進。武漢理工大學鄂爾多斯研究院正式掛牌運營。京蒙、蒙粵、蒙魯區域科技合作進一步深化,承辦了自治區蒙粵科技合作座談會。在國際合作方面取得新進展,承辦了科技部鄂爾多斯“科技之家大使俱樂部活動”,與英國諾丁漢大學建立了合作關係,科技部國際合作信息平台落户我市。新建成自治區企業院士專家工作站2家(康寧爆破和蒙古高原絨山羊),總數達到7家。通過建立院士專家工作站,柔性引進院士9位(其中蒙古國院士2位),研發團隊132個,簽署合作協議8項,協議金額2370萬元,在新能源、資源與環境、生物工程技術育種等領域開展技術攻關和成果轉移轉化項目20餘項。烏審旗與上海交大等高校、科研院所共同開展合作,推動國家“863”計劃——“兩段式幹煤粉加壓氣化”技術在全旗實現產業化。

(五)農牧業科技創新取得實效。制定出台了《鄂爾多斯市農牧業科技園區及特色科技產業化基地認定管理和扶持暫行辦法》,新認定11家市級農牧業科技示範園區和基地。推進科技特派員創業行動,通過“項目+特派員+服務對象”的形式,全年下派旗區兩級科技特派員588人,實施服務項目55項,新建培訓機構2家,舉辦各類培訓班20期,培訓農牧民7.3萬人次,推廣新技術161項,引進新品種137個。全市技貿機構通過採取優化、調整和重組等措施,總數達到591家,從業人員3000餘人。全年技術合同認定登記12項,成交額920萬元。杭錦旗建成黃河南岸現代農牧業科技示範基地7萬畝、漢森標準化葡萄種植基地2萬畝,形成了“公司+基地+農户”的生產經營模式。

(六)知識產權保護工作不斷加強。積極開展“4.26”世界知識產權日宣傳週活動,市知識產權局聯合旗區知識產權局進行了專利執法檢查,查處涉嫌假冒專利案件20餘起,有效規範了市場秩序。各旗區也分別深入企業和社區,通過座談、發放資料、微信微博等不同形式開展了知識產權宣傳活動。強化知識產權保護,開展了知識產權規範化市場培育工作,東勝區華容商廈被列入自治區知識產權保護規範化培育市場名單。首次開展了企業知識產權“貫標”工作,我市康恩貝藥業有限公司列入全區首批“貫標”工作10家企業名單。蒙西高新技術集團1項發明專利榮獲第xx屆中國專利優秀獎。全年徵集第五批專利費用資助項目715項。

(七)科技人才工作紮實開展。編制完成《鄂爾多斯科技人才發展規劃》,為科技人才的引進和培養提供了政策保障。配合第二屆內蒙古“草原英才”高層次人才合作交流會暨鄂爾多斯人才創新創業周活動組委會,圓滿完成科技成果信息採集、海內外創新創業人才邀請、科研機構建設等承辦任務。推薦5人入選自治區“百名高層次創新型科技人才”,累計入選自治區“百名高層次創新型科技人才”達到15人。評選認定市級產業創新人才團隊8個,市級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4個。我市1人獲20xx年度自治區科學技術特別貢獻獎,6項科技成果獲得20xx年度自治區科學技術進步獎。

(八)機關作風建設明顯改善。圍繞“四風”等方面存在的問題,緊抓三個環節,紮實推進六項重點工作,切實落實整改措施,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取得了實效,市科技局黨組織再次被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紮實推進“三到兩強”工作,全年落實幫扶資金45萬元。集中開展公務用車、辦公用房、“三公”經費等專項整治行動,“三公”經費同比下降40%,精簡各類會議30%、文件40%。結合中央八項規定、自治區28項配套規定、市委21項具體規定,重新修訂了規章制度15項,機關和幹部作風明顯改善。在市紀委組織的黨風廉政建設社會評價測評中,市科技局在全市88個部門和單位中位列第4名。

20xx年,我們圓滿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項工作任務,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市委、政府正確領導的結果,是社會各界關心支持的結果,是全科技系統廣大幹部職工辛勤努力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科技局,向為我市科技進步做出積極貢獻的各級領導、廣大科技工作者和社會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謝!

二、深刻認識新常態下科技創新工作面臨的新形勢

在經濟新常態下,科技創新也面臨着新的形勢。中央把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確定為核心戰略。自治區強調,要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創新型內蒙古不斷取得新進展新突破。市委、政府對科技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全社會對科技創新寄予了更高期望,科技創新正在迎來一個新的春天,科技創新也必將開創一個新的時代。

市委三屆五次、六次全委會對新常態下全市經濟發展形勢進行了科學研判。在新常態下,以往的依靠資源和要素投入的增長方式已難以為繼。在產能全面過剩的形勢下,新的經濟增長點在哪裏?轉型發展的路徑在哪裏?依靠科技創新調整經濟結構、促進產業升級勢在必行。當前,我市科技創新工作既面臨困難和挑戰,也面臨難得的機遇。困難和挑戰主要有:一是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特別是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不突出,創新動力不足,高層次科技人才匱乏,制約了綜合競爭力的提升;二是科技體制機制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和障礙,需加快改革步伐;三是科技服務經濟能力依然不強,科技與經濟結合不夠緊密,市場化科技服務體系不健全,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機制還不完善;四是科技投入不足,研發經費缺乏已成為制約科技創新的主要因素之一;五是基層科技力量薄弱,特別是旗區科技部門職能發揮不夠,有邊緣化傾向。同時,我們也面臨着難得的機遇。一是全社會創新意識顯著增強,從政府到企業,通過科技創新實現轉型發展的願望異常強烈;二是科技體制改革全面啟動,中央已完成頂層設計,自治區和我市也出台了相應的政策措施,隨着改革措施的落實到位,科技支撐經濟發展的作用將會日益凸顯。三是中央科技經費預算大幅增加,各部委所涉及的科技經費將集中管理,統籌運作。市委、政府決定設立轉型發展基金30億元,其中高新技術產業基金5億元(包含科技創新基金1億元)。

總之,新常態下,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對科技創新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科技工作必須有更大的作為。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全市科技工作要全面貫徹中央、自治區和市委對科技工作的決策部署,深入認識經濟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大力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凝聚主要目標,找準工作要點,最大限度地解放和激發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所藴藏的巨大潛能,着力形成推動轉型發展的新動力。

三、20xx年科技創新重點工作

20xx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是“”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承上啟下的重要一年。今年全市科技工作要圍繞市委、政府轉型發展戰略部署,堅持“1339”工作思路,即在政策導向上堅持“一個核心”,在創新佈局上堅持“三個方向”,在服務主導產業上堅持“三措並舉”,在戰略抓手上堅持“九點強化”,以建設創新型鄂爾多斯為目標,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為動力,抓住機遇,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努力開創新常態下科技工作新局面。

政策導向上堅持“一個核心”:將《市委、市人民政府關於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意見》(鄂黨發〔20xx〕12號)(以下簡稱《意見》)作為今後科技工作的綱領性文件,整合各方面力量,集聚各類資源,形成合力,統籌推進。圍繞《意見》,強化科技創新頂層設計,編制《鄂爾多斯市科學技術“十三五”發展規劃》和《鄂爾多斯“十三五”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規劃》,確定下一個五年全市科技工作的目標。

創新佈局上堅持“三個方向”:一是加強旗區科技工作。旗區科技部門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作用,積極與有關部門搞好銜接和配合,主動爭取上級部門在科技項目、資金、人才和政策等方面的支持。針對已經下放旗區的三大類行政審批項目,市局將開展專項調研,瞭解審批項目實施情況,確保此項工作落實到位、有序開展。二是大力推進產業園區創新能力建設。繼續協調推進鄂爾多斯國家清潔能源國際創新園建設,力爭在國際科技合作項目上有所突破。繼續爭取市高新區升級為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爭取蒙西高新區建成國家級新材料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全面啟動科技專家進園區(企業)計劃,開展協同創新和技術攻關,提升產業園區創新能力。三是推動煤化工技術示範基地建設。圍繞煤炭深加工、清潔高效利用,組建企業技術創新聯盟,提升企業煤化工科技創新能力和產業競爭力,儘快把我市建成擁有自主核心技術的煤化工技術示範基地,同時積極爭取建成國家煤炭清潔高效利用自主創新示範區。

服務主導產業上堅持“三措並舉”:主導產業是一個地區經濟發展的核心、支柱和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量。科技創新要突出支撐主導產業轉型升級。一是加快推進技術路線圖編制。圍繞我市主導產業,爭取新啟動1-2項技術路線圖研究,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延伸、拉長產業鏈條。二是啟動科技重大專項計劃。圍繞高鹽水處理、不同煤種氣化、粉煤灰提取氧化鋁、工業污水排放和循環利用等制約我市產業發展的技術瓶頸,啟動科技重大專項計劃,支持重大產業關鍵技術攻關,力爭短期內有重大突破。三是加快推動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化。實施一批科技成果轉化項目,重點支持獲國家、省(自治區)、市科技獎項,且應用前景廣、產業關聯度大、帶動作用強的共性關鍵科技成果產業化。

戰略抓手上堅持“九點強化”:

一是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培育計劃,遴選我市重點創新型企業,通過政策宣傳、培訓指導、項目傾斜等措施,使有潛力的科技型中小企業成長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力爭20xx年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到30家。積極培育科技創新載體,鞏固和提升現有的各類研發機構,新培育和發展一批科技創新研發平台,20xx年,力爭新建自治區新型研發機構2家、國家、自治區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3家、企業研發中心1-2家。開展創新政策進企業行動,全力協調落實有關支持企業科技創新優惠政策,切實把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税減免、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科研儀器設備加速折舊、科技開發用品免徵進口税等科技創新優惠政策落到實處。

二是強化科技交流與合作。深化與中科院、清華大學、浙江大學、武漢理工大學等國內知名科研院校的合作,爭取相關領域取得重要突破。鼓勵企業與高校院所聯合舉辦各種形式的技術論壇,提高合作的層次和成效。加快技術轉移平台建設,編制完成“技術轉移平台建設方案”,組建技術轉移聯盟,技術轉移平台正式運行。深化蒙粵科技合作,重點在醫療保健、生物醫藥、陶瓷等產業領域尋求技術合作。加大院士專家工作站的建設力度,充分發揮院士專家及其團隊在重大研發任務和帶動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功能作用,年內力爭新建兩家以上院士專家工作站。

三是強化科技創新服務體系建設。加快科技創業服務中心建設,重點發揮好創業服務中心“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一體化、專業化科技創業孵化功能,舉辦科技創新沙龍、創新創業公開課等活動,有針對性的服務不同發展階段的創業企業和團隊,提升其整體素質,助力其成長。推動科技與金融結合,設立科技創業風險投資基金,推動以市場手段配置科技資源,同時積極探索科技企業貸款擔保、融資風險補償等多種科技金融結合新模式,提升金融對中小型科技企業發展服務能力。加快建設科技條件平台,通過整合分散的科技服務資源,建立網絡化的動態服務組織系統,為企業提供科技創新、成果轉讓和技術諮詢等服務。

四是強化科技人才的引進和培養。人才資源是科技自主創新的核心。針對我市科技人才總量不足特別是學科、學術帶頭人匱乏的實際,繼續堅持培養、引進、使用並重的原則,以自治區“草原英才工程”和“人才鄂爾多斯戰略”為平台,實施科技人才項目,年內爭取新建1個自治區科技創新團隊,列入自治區“百名高層次創新型科技人才”3人以上。重點藉助與大院大所的合作,將技術引進與人才引進有機結合,優化科技合作資源,把人才引進作為科技合作項目立項的重要依據。市旗兩級要建立專家庫,組建項目技術諮詢委員會,為項目引進和實施提供決策依據。

五是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圍繞“4.26”世界知識產權日宣傳週活動,開展多種形式的知識產權宣傳培訓活動,提高我市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知識產權的能力和水平。首先,要進一步完善專利行政執法體系建設,建立市旗(區)聯合協作機制,以旗區食品藥品、醫療器械、電子信息、環境保護等領域為重點,開展專利執法維權“護航”專項行動,認真查處和堅決打擊各種假冒專利的違法行為,及時、有效、公正地處理各種專利糾紛;加強對我市電子商務平台和電商的調研,開展電子商務領域專利執法維權專項行動。其次,以羊絨製品銷售領域為重點,開展知識產權規範化市場培育工作。第三,加強知識產權優勢企業培育工作,選擇試點企業貫徹《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規範》標準,幫助企業建立科學、規範的知識產權管理制度,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第四,實施企業知識產權託管工程,扶持、幫助知識產權中介機構開展各項專利服務工作,加強對專利代理機構的政策支持和管理,爭取在專利代理機構建設上有所突破。

六是強化農牧業科技工作。紮實推進科技特派員創業行動,不斷完善科技特派員遴選、管理、評價和激勵機制,保障特派員經費,為科技特派員開展創業行動提供政策保障和支撐條件。加強農村牧區科技中介服務機構建設,大力培育農牧業科技示範園區基地,年內新培育認定5家農牧業科技示範園區基地,引進推廣一批先進適用技術和新品種,為把鄂爾多斯建成面向全國市場的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加工輸出基地提供技術服務,帶動全市農牧業經濟轉型發展。加強農牧業科技普及與宣傳,強化培訓、成果推廣、信息發佈等服務工作,全面提高農牧民科學知識水平和能力。

七是強化科技項目和經費管理。進一步完善科技計劃項目管理系統,修訂《鄂爾多斯市科技計劃項目管理辦法》,規範全市科技計劃項目管理。做好項目儲備,篩選一批對地區產業轉型升級和結構優化有巨大貢獻、技術水平國內領先或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科技項目,市旗兩級要建成科技計劃項目庫。積極組織企業申報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優先發展項目。探索科技計劃項目後補助制度,以事前立項事後補助、獎勵性後補助及共享服務後補助等方式,強化政府財政科技資金的引領作用。

八是強化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在今年全國兩會上,明確提出,要積極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又印發了《關於發展眾創空間推進大眾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這是科技系統今後一項新的重點工作。全市科技系統要圍繞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大力發展眾創空間,積極組織面向各類社會羣體的公益活動,鼓勵社會機構舉辦創業沙龍、創業訓練營等活動。通過各類媒體加強對大眾創新創業的新聞宣傳和輿論引導,樹立和宣揚一批創新創業典型人物,弘揚創新創業精神,在全社會營造創新創業的濃厚氛圍。

九是強化機關作風建設。鞏固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深入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嚴格執行廉潔自律各項規定,切實履行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主體責任,堅決糾正“四風”,建立作風建設的常態化機制。抓好“三到兩強”工作,切實解決幫扶點農牧民生產生活中存在的困難,進一步密切黨羣關係。加強科技管理幹部隊伍建設,不斷強化法治理念,提高法治思維和依法履職能力,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強化對科技計劃項目的監督,開展專項調研督查,深入推進廉政風險防控機制建設,規範科技專項經費的使用和管理。

同志們,新的一年,科技創新工作的任務很重,我們要在市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上級科技部門和全社會的大力支持下,調動和凝聚廣大科技工作者和科技人員的智慧和力量,解放思想,搶抓機遇,開拓創新,紮實工作,努力為全市新常態下經濟轉型發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

謝謝大家!

科技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篇5

今天,我們在此召開全市科技局長會議,主要目的是總結工作,分析形勢,統一思想,明確任務,這既是一次總結成績的會,又是一次提神鼓勁的會,同時也是一個承前啟後,開創 20xx 年科技工作新局面的動員會。

20xx 年,在全市科技系統幹部羣眾的共同努力下,科技地位進一步提升,科技進步對宜昌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進一步增強,科技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 藉此機會,我講三點意見。

一、全面提升,亮點頻出, 20xx 年科技工作成效顯著

20xx 年,全市科技工作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深入貫徹落實、xx屆三中全會精神為契機,積極營造有利於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的良好環境 ,着力加大科技創新工作力度,全面超額完成了目標任務,各項工作均都有新的進展,主要體現在以下七個方面。

(一)高新技術產業有新發展。 大家搶 抓建設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機遇, 全面推進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成長工程,出台 “ 黃金 ” 政策 16 條,營造了有利於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良好氛圍,取得了豐碩成果。 一是確定首批 79 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成長工程試點企業,其中 20家於 20xx 年申報了高新技術企業。二是新增認定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 63 家,新增湖北省高新技術產品 63 個。三是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可達 1247 億元,增加值可達 345 億元,同比增長30% 以上。

(二)向上爭取項目有新突破。 圍繞宜昌經濟發展的重點產業和重點行業,組織實施了一大批科技項目。全年共爭取國家、省級科技項目 202 項,經費約 1.4 億元。

(三)區域創新體系構建有新進展。 一是完善區域創新發展的頂層設計,市情報所主持編制的《宜昌區域創新體系規劃》已經形成初稿。二是推動以企業為主體的研發平台建設,指導興發集團籌建湖北省精細磷化工工業技術研究院,新增省級工程技術中心 14 家,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12 家,市級重點實驗室 6 家。三是深入開展產學研合作,與清華大學、武漢工程大學簽訂全面戰略合作協議,全市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簽訂產學研合作協議 49 項。四是積極探索科技與金融的結合,經市政府批准,與省高投公司簽訂科技投融資全面合作協議,正在聯合籌建宜昌科技投資有限公司。

(四)知識產權工作有新成效。 積極與國家、省知識產權局聯繫彙報,深入企業排憂解難,大力提升了知識產權服務創新驅動發展的能力。全市全年專利申請量 6432 件,授權量 2900 餘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 1683 件,發明專利授權量 240 餘件,發明專利授權量居全省市州首位。遠安被確定為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工程試點縣。宜都獲批湖北省知識產權試點市。

(五)科技宣傳有新氣象。 20xx 年,利用報刊、網站、簡報廣泛宣傳報道了科技創新工作,省科技廳、市政府、宜昌科技網站共投發各類信息 200 餘條,編髮《宜昌科技工作》簡報 25期,宜昌信息宣傳工作全省排名由 20xx年第 14 名躍居到第 2 名。並被省科技廳評為全省科技系統科技宣傳工作先進單位。

(六)深入調研有新成果。 市科技局組織相關人員赴北京、西安、深圳、東莞、武漢、隨州等地,有針對性考察學習外地科技與金融結合、科技企業孵化器和工業技術研究院建設等方面先進的工作理念和政策措施,形成了一系列的調研報告,為市委、市政府決策提供了重要參考依據。

(七)縣市區工作有新亮點。 各縣市區結合各自實際,主動作為,亮點紛呈。高新區獲批國家高新技 術產業開發區創新型特色園區。宜都、夷陵、西陵、當陽、枝江被評為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市區,伍家崗被評為湖北省科技創新進位先進縣市區。點軍、 猇 亭等向上爭取科技項目資金超過 1000 萬,創歷史之最。秭歸首次獲得省重大科技創新計劃支持和國家火炬計劃立項。興山縣地震局被評為 20xx 年度湖北省縣級防震減災工作先進單位。遠安湖北食用菌產業科技園和湖北省農村信息化建設試點縣建設工作穩步推進。五峯依託高校和科研院所,在農業科技創新和產學研合作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總之, 20xx 年,全市科技工作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在此,我謹代表宜昌市人民政府向一年來的奮戰在科技戰線上的同志們表示誠摯的慰問和衷心地感謝!

同志們,雖然我們 20xx 年取得了顯著成績,但我們也應當清醒的認識到,全市科技工作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黃楚平書記在 “ 全面深化改革 轉變發展方式 加快建設現代化特大城市 ” 座談會上指出: “ 宜昌擁有的國家級創新平台、省級創新平台、高新技術企業,雖然在全省都有位次,但與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地位相比,與轉變發展方式率先走在前列的要求相比,與兄弟城市相比,我們的科技創新水平還很不夠。 與市委、市政府 “ 三個領先 ” ,與建設現代化特大城市的要求還有差距,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思想認識上有差距。 宜昌地處中西部內陸地區,科技資源、創新能力等方面的差距是客觀存在的,但更深層次的原因,一方面是思想觀念上的差距,主要表現在發展意識、開放意識、競爭意識不強,有時候幹工作目標不高、辦法不多、思路不寬,搶抓機遇能力不強。另一方面精神狀態有差距,對待工作滿足於一般化,責任意識不強,作風不夠紮實,往往造成效率不高,制約了科技工作的跨越式發展。

(二)創建國字牌有差距。 目前,宜昌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獲批國家級工程技術中心和國家級重點實驗室的數量仍然沒有實現零的突破,國家級項目的數量和質量與宜昌的地位不相稱。同時,襄陽、十堰等兄弟市州已經率先獲得了智慧城市(科技部)、國家級農村科技園、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等國字牌,這都是我們 20xx 年需要努力的方向。

(三)全社會研發投入有差距。 近年來,多數企業對科技創新投入積極性還不高,尚未真正步入依靠科技推進企業發展的軌道上來。 20xx 年至今,我市進行了兩次 R&D 資源清查,其中 20xx年我市全社會 R&D 投入佔 GDP 的比重為 0.36% , 20xx 年為 0.98% 。 9 年間提高幅度約為0.62 個百分點。 20xx 年,全國 R&D 經費支出與 GDP 比重為 1.84% ,湖北省為 1.65% ,宜昌據初步測算為 1.16% 。與同等主要城市相比,我市 R&D 經費佔 GDP 比重落後於全國、全省平均水平。除受投入不足等客觀因素影響外,還存在科技統計基礎薄弱、填報單位不夠重視、部門協作不強、激勵機制不夠健全、統計範圍不夠全面等問題。

二、認清形勢,振奮精神,增強搞好科技創新的緊迫感

市長馬旭明同志在 20xx 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宜昌要在全省 “ 建成支點、走在前列 ” 中率先突破,要以宜昌之進、之轉、之優服務全省發展大局。要想實現這一宏偉目標,宜昌就必須以科技創新引領和支撐經濟社會發展。因此,進一步加強科技創新工作,這事關宜昌科學發展、跨越式發展大局,是宜昌轉方式、調結構,搶佔新一輪產業發展競爭制高點的戰略選擇。

(一)國家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 大家知道,黨的明確提出 “ 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 。以來,發表了一系列有關科技創新的重要講話,系統而深刻地闡述了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大意義。 20xx 年 7 月份以來,先後赴武漢光谷、中科院、遼寧、湖南等地就創新驅動發展開展密集調研和考察。 9 月 30 日 ,中央政治局走出中南海,把 “ 課堂 ” 搬到中關村,採取調研、講解、討論相結合的形式進行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題的集體學習。這充分説明以同志為的黨中央對創新驅動發展的高度重視,體現了在我國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堅持走創新驅動路子的堅定決心與意志。科技部部長萬鋼同志在 20xx 年全國科技工作會議上指出,科技工作要着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支持科技成果轉化,依託地方建立一批科技金融服務中心,並將通過以獎代補的形式給予財政資金支持。 創新驅動成為黨和國家的核心戰略,國家財政將在 20xx 年進一步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宜昌必須搶抓機遇,與國家戰略保持一致,以科技創新引領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二)兄弟市州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 近年來,圍繞市場、技術、資源、人才等要素爭奪為基本形態的區域間競爭趨於白熱化,兄弟市州紛紛推出新政策、新舉措,競爭態勢咄咄逼人。比如:襄陽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達到 69 家,我們取得歷史上最好成績,達到 63 家,但襄陽依然領先我們,除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之外,襄陽還先後被批准為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十堰市政府與省科技廳簽訂科技工作會商協議,共建秦巴山片區科技創新中心,併成為全國第 11 個國家科技成果轉化服務示範基地;荊門高新園區已經升級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仙桃、荊州獲批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我們 20xx 年獲得的國家級項目不僅落後於武漢,同時落後於襄陽和十堰。置身於周邊兄弟市州競相發展的競爭態勢,我們不進則退,慢進亦退,稍有懈怠就會拉大差距,落於人後。因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 “ 一主兩副 ” 、 “ 建成支點、走在前列 ” 等戰略實施後省內形勢的變化,高度重視兄弟市州你追我趕的態勢,高度重視我們自身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增強憂患意識,克服 “ 小富即安 ” 的思想,跳出宜昌看宜昌,真正找到對比的差距,產業發展的差距,政策、服務能力和優化環境的差距,找準癥結,奮起直追,趕超目標,確保科技工作實現 “ 三個領先 ” 的目標。

(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 20xx 年以來,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宜昌市建設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工作方案》、《關於推進科技創新 深化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建設的實施意見》、《關於進一步支持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與發展的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全面部署和推進科技創新工作。市科技局向市委、市政府報送《規企 R&D 佔主營收入比情況説明》、《滬浙蘇漢科技投融資考察報告》、《宜昌建設科技企業孵化器的調研和思考》、《宜昌建設產業技術研究院的調研與思考》等五份材料,黃楚平書記和馬旭明市長等市領導都在相關文件上都做了重要批示。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 20xx 年要從自主創新、載體建設、資源融合、優化環境四個方面 “ 突出創新驅動,加快培育競爭優勢 ”, 要啟動宜昌科教城建設。 20xx 年 10 月,市編委批覆,同意將市地震局升格為正縣級單位。 20xx 年市本級公共財政預算支出項目中,科學技術安排增長了 28% 。市委、市政府對科技創新工作給予了厚望和大力支持,我們必須克難奮進,以高度的責任感推動科創工作跨越式發展。

面對從中央到地方,科技創新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要求,我們要搶抓難得的歷史機遇,結合xx屆三中全會精神和宜昌改革轉型大局,牢固樹立適應全面深化改革、轉變發展方式的新思路,以科技創新構築宜昌科學發展新動力。

三、理清思路,爭創一流,全面促進科技工作再上新台階

20xx 年,我們要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總體部署,進一步優化思路,突出重點,強化措施,狠抓落實,在全面完成各項常規工作任務的基礎上,實現以下 “ 六個新 ” ,全面促進科技工作再上新台階。

(一)精神狀態要有新風貌。 大家知道,幹部隊伍的精神狀態好,就會羣情激昂,羣策羣力,高標準、高質量、高效率地完成各項目標任務,創造出一流的工作業績。作為科技工作者,應該站得更高一些,把眼光放得更遠一些,要瞄準 “ 四個一流 ” 找差距,對照先進學經驗,多想我們的工作與市委、市政府的要求還有多少差距,與省內外先進地區的水平還有多少距離,要自加壓力、奮力爭先,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以一流的精神狀態爭創一流的業績,不斷邁向新的更高的目標。

20xx 年是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年,科技系統在要在深入貫徹落實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發揮表率帶頭作用。要為企業提供最貼心服務,深入企業現場辦公,協調解決企業在科技創新方面的困難,要通過開展政策宣講、專項培訓等活動,提供創新創業、企業發展和科技進步等方面的幫助,助力科技型中小企業快速發展;要圍繞羣眾最關注的安全、健康、環保等民生方面的問題,加快推進民生科技項目;要組建農業科技特派員隊伍,深入田間地頭為農民提供 “ 零距離” 服務,促進農民就業和增收。

(二) R&D 經費統計工作要有新舉措。 R&D 經費支出及其佔 GDP 的比重是衡量地區科研活動規模和科研投入水平的重要指標,也是評價地區經濟增長方式、反映地方科技創新能力的重要考核內容。 因此,進一步加強科技統計工作,全面、準確地統計我市 R&D 經費等相關數據,協作做好第三次經濟普查工作責任重大。

前不久,市科技局和市統計局聯合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科技統計工作的通知》,要按照五個方面的要求抓好工作:一是開展經常性的企業科技活動摸底調查,報送企業科技活動調查資料及高新技術企業名錄,二是會同統計部門,加強企業培訓;三是協助統計部門,加強對企業科技統計報表的催報;四是負責科研院所的科技統計;五是協調涉及科技活動的各有關部門之間的工作對接。我認為提的非常好,大家要抓好落實。會後,各單位必須明確科技統計工作責任領導和聯繫人,對企業一對一的做好培訓指導和服務工作,確保科技統計工作有人督導、有人落實。大家在普查中要加強與統計局的聯繫溝通,協助做好 R&D 資源清查的數據採集、審核彙總、質量抽查評估等各項工作,要做到應統盡統,避免數據漏統現象,同時也要經得起檢查。遇到問題及時反饋到市科技局,我們來協調解決,要確保此次經濟普查能夠客觀、全面、真實反映全市 R&D 經費投入狀況。

(三)國字號創建要有新突破。 國字號創建對於宜昌凝集各方共識,整合創新資源,塑造城市形象,契合中央戰略,在更為寬廣的領域爭取更多國家支持具有重要意義。要吃透政策,認真謀劃,主動彙報,全力爭取。一要積極爭取國家級層面的資源。 積極爭創國家知識產權示範城市、智慧城市(科技部)、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國家科技成果轉化服務示範基地等國家級試點示範,力爭國字牌有新的突破。二要積極創建國家級創新平台。支持有條件的企業爭創國家級工程技術中心、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力爭國家級創新平台零的突破。三要積極爭取國家級 科技成果獎勵。由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完成的高耐性酵母關鍵技術研究與產業化項目被省科技廳推薦申報 20xx 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市、區兩級科技局要盡全力做好配合做好申報工作,力爭國家級獎勵零的突破。

(四)產學研合作要有新作為。 產學研在科技創新中的重要作用已經成為各方共識, 20xx 年要進一步發揮政府引導作用,不斷創新產學研體制機制和合作方式,積極爭創國家區域產學研合作基地,為宜昌轉變發展方式提供智力支撐。一要健全產學研協同創新工作機制。爭取建立橫向合作機制,形成市科技局、經信委、財政局、教育局、科協、高校院所等部門參加的產學研合作會商制度,促進部門之間的溝通與部門資源合力,加速科技成果轉化的政策指導,爭取財政對產學研工作的專項經費。二要加強產學研工作網絡建設。市情報所已經開發了宜昌科技信息服務平台,還請大家出謀劃策,將此平台打造成企業、高校院所共同關注的集科技人才、科技成果、高校資源、企業需求的綜合信息平台。三要開展多種形式的產學研合作活動。以講求實效為原則,組織好科技洽談會、產學研合作對接活動;針對企業的需求和產業集羣特徵,組織與省內外高校院所分類學科領域的專場對接交流。四要聯合高校推動科技創新平台建設。確保新增省級以上工程研究技術中心、工業研究院 6 家以上,指導興發集團組建湖北磷化工工業技術研究院,力爭再選擇一個基礎好、需求緊迫的六大千億產業,聯合一所重點高校,啟動一個產業技術研究院建設工作。

(五)高新技術產業要有新跨越。 高新技術產業已成為衡量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和競爭實力的核心標誌。以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為目標, 20xx 年要啟動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規劃編制工作,出台支持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扶持政策,整合資源,優化環境,推動高新技術產業跨越式發展。一要大力培育科技創新主體。繼續深入實施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成長工程,新增 50家以上企業納入試點。出台《宜昌市人民政府關於支持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的意見》和《宜昌市科技企業孵化器認定和管理辦法》,確保新增孵化器、加速器面積 20 萬平方米,在孵企業總數300 家以上,力爭新增省級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 2 家以上。二要加大高新技術企業和產品的申報認定力度。做好高新技術企業的輔導、培訓工作,壯大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主體。確保新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 40 家以上,高新技術產值、增加值增長 20% 以上,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GDP 的比重增加 1 個百分點以上。三要推動科技與金融深度融合。要組建好宜昌科技投資有限公司,充分發揮好宜昌高新區投資公司等融資平台的作用,加快建設多元化、多層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資體系,促進科技型中小企業做大做強。

(六)項目向上爭取要有新成績。 20xx 年,科技系統向上爭取工作取得了歷史性突破,有效推動了全市科技創新事業的持續發展。 20xx 年,各單位都要進一步抓住當前全國上下加大科技投入的大好形勢,深入研究吃透政策,重點抓好國家創新基金項目、國家火炬計劃立項、國家重大科技專項計劃等國家級科技計劃項目,精心策劃包裝,力爭在項目爭取、項目實施、資金投入上實現更大突破。各單位的主要負責同志,是向上爭取工作的 “ 第一責任人 ” ,要對照市科技局分解的向上爭取責任目標,研究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辦法措施,抓好信息收集、項目策劃包裝、落地建設、資金監管、檢查驗收等各個環節,確保項目資金及時到位、項目順利實施。

藉此機會,為了做好 20xx 年全省市縣科技創新綜合考評工作,我談三點要求:

一要吃透方案。 新的考評方案在 20xx年的基礎上有一定的創新和改進,主要體現在類別劃分、指標總數和表彰分配上,我們要認真吃透最新方案,迅速動員部署,把考核方案研究透,細化責任任務目標,充分利用有利條件,克服不利因素。

二要加強協調。 考評工作不單單是科技部門一家的工作,要做好這項工作,離不開財政、統計、發改等部門的協調,因此,科技局要盡全力做好相關部門的協調工作,統一思想,形成合力,共同把各項指標做優做精,力爭指標數值有新突破。

三要大力爭取。 在以往的科技工作會議上,我曾多次強調,要積極做好向上爭取工作,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此次考評,大家要加強與省科技廳、省統計局的彙報爭取力度,務必真實、客觀、全面的反映宜昌科技創新水平,及時準確掌握全省各項指標動態,確保今年的考核能取得好成績。

同志們 , 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建設創新型宜昌 , 是事關宜昌可持續發展的戰略之舉。讓我們共同努力,為推動宜昌的科技創新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標籤: 講話 精選 會議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yanjiang/fayan/6rjgro.html
專題